第一篇: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0、81页
(二)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来推导有关的性质。因此,三角形的特性是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知识的起点,也为学习习近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打下基础。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
(三)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直观的认识了三角形,并且认识了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底和高,还有生活中积累的对三角形认识的丰富体验。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高是从边上任意一点来画的,而三角形只能从顶点来画,所以正确画出已知底边上的高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还有学生对三角形稳定性的了解还停留在表面,还不能从数学的角度来理解。因此我主要采用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来亲身经历“做数学”的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定义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使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分析和操作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
主要通过观察法和动手实践法进行教学。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小组合租、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锻炼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
概括、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在三角形内画高。
(三)教学难点
在三角形内画高。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三角板、三角形教具、多边形教具,课堂练习纸
三、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在深入钻研与把握教材的基础上,依据《新课标》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究为主线,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力求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在学生对三角形有了初步感性认识的的基础上,用一个大的情境串把整节课串起来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中学习知识。创设丰富多彩的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情境和动手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数学知识。在课堂上,力求创建一种开放的、浸润的、积极互动的课堂文化,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扎实有效。在学习三角形的特性时让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观察,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参与意识。这不仅是认识几何形体的需要,而且有助于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对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价值。
(二)学法
让学生自主参与抽象三角形定义的活动,回忆生活经验、观察实物、动手操作,让他们经历从现实空间抽象出几何图形的、探索图形性质的过程,学习用数学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推理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教学流程图:
四、教学过程:
(一)稳定性
1.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图片,由世界著名建筑如埃及金字塔到学生身边的日用品如马扎。
师:伴着优美的音乐,请同学们先来欣赏一组图片,欣赏完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会说图形中有三角形)
师:(板书三角形)这些图片中的三角形在什么地方谁能上来指一指?
(学生点击图片,显示出三角形。)
师:为什么这些部位都用三角形而不是其他的形状呢?
学生发表自己看法,基于以前的经验说出三角形稳定。
师:真像同学们说的那样么?老师这儿正好有三角形和一些其他图形,我们来验证一下。你想怎么验证?
学生通过拉一拉,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三角形的稳定性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把这个知识点提到第一个环节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图片中点击显示出三角形,实现人机互动,使学生经历从图像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
2.实际应用
看的出来,同学们都是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好孩子,小老虎和小兔子正为一件事争论呢,老师想请同学们当一次评委,有信心做出公正的评判吗?
(出示围篱笆的动画)
你给评评吧,谁的篱笆更牢固?
【设计意图:动画的形式出现能更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拓展
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你知道么?老师这也有一些图片我么一起来欣赏:埃菲尔铁塔,从总体看近似于一个三角形,这使它历经百年风雨仍然风采依旧。„„.以前没有钢筋水泥,我们的祖先建造的房屋同样很坚固,这得益于房梁中运用了三角形结构,而现在正在流行的木结构房也需要很多三角形结构的支撑。
【设计意图:学生说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展示,借助多媒体展示课本以外的知识,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二)三角形的定义及特征
1.三角形的概念
(1)看来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它把我们的生活装点的美丽多彩。获得了众多人的青睐,那究竟什么是三角形?
预想:学生可能说“有三个角的”“有三条边的”“三个顶点”,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述点击触发器出示反例,学生一看就知道自己表述的不准确,不断完善,引导出是三条线段。
(2)这三条线段怎么样就能成为三角形?(学生上台指一指)(动态演示三条线段围成三角形)现在是三角形了么?每两条线段之间的端点连起来就好像这三条线段手拉着手怎么样?(手势画圈)
①师:用这个“围起来”非常形象,三角形实际上就是三条线段怎么样?对啊,我们可以说由三条线段围起来的图形叫三角形。(板书完整定义)齐读。
②师:你觉得这句话中那个词比较重要?(在板书上标一标)
③指名完整的说说什么是三角形。
(3)师:大家都明确了有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接下来我们就来判断这些图形是不是三角形。(判断是不是三角形)
小结:当我们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三角形,不仅要判断它是不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还要判断这三条线段(手势)是不是围成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循序渐进地学会知识,学生不断的思考,教师出示反例,通过不断的完善、修正,概括总结出三角形的定义。运用ppt辅助练习,出示一组判断是否是三角形的判断题,加深对定义的理解】。
2.教学各部分名称
师:回顾一下我们刚才判断的三角形,我们认为哪几号图形是三角形?说到一个三角形它都有哪些零部件?
学生说,学生说到哪个部分教师就点触发器出示。
【设计意图: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观察思考后自己探究三角形的特征。】
3.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师:为了表达方便,我们用字母A、B、C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黑板上标出来)那么这个三角形我们就可以称它为三角形ABC(板书)。这样表述其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就方便多了,比如说这个点我们就可以称为顶点A„„这个角„„这条边„„定点A对着的边是?„„边对着的顶点是?„„
【设计意图:顶点和边的对应练习,为下面学习画高做准备。】
(三)画高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学起知识来真是一点都不马虎,小白兔也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围篱笆时他知道三角形稳定,就把自己的房子设计成三角形的了,房子盖好了,他想请伙伴们来参观参观,朋友们能进去吗?怎么知道能不能进去?
生:得量一量房子的高
2.明确高的含义
师:每个人都有身高,人的高度指的是从头顶到脚底的距离。房子的高指的是什么呢?
出示三角形房子教具,学生借助教具指一指。
师:小兔子也做了测量,可是出现两种结果,你认为哪条是对的?
(学生回答)观察一下我们找到的这条高,这是房子的高实际上也是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高是一条从哪到哪的什么线呢?
课件演示画高的过程,学生说过程。
3.画高
现在让你在三角形中画出一条高来,能行吗?
画出1号联系纸上三角形的高。学生画,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画完,实物投影展示。
4.拓展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高
看同学们画的这么好,小老虎也来考考大家了,敢于接受挑战吗?小老虎一下子设计了两座三角形的房子,请你任选一座画出房子的高。
5.明确三条高
出示三角形教具,把门拿走,转一下方向。
师:如果这仅仅是一个三角形,它是不是只有一条高呢?
课件演示三条高。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通过指一指、说一说,让学生明确什么是三角形的高,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画高的过程,形象生动,学生画完实物投影展示,让学生自己评议,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多种感官学习知识,突破教学难点。】
(四)练习检测
师:今天的内容学完了,同学们掌握的怎么样呢?老师要来考考大家,敢接受老师的考验吗?
1.填空
2.判断
【设计意图:知识竞赛的练习形式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的愉快么?说说你都学会了什么?
五、整合点诊断
整合点:情境激趣,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及时反馈。
1.整合点的确定
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课时打破传统的教学步骤,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先研究三角形的特性。几何初步知识无论是线、面、体的特征还是图形的特征、性质,对于小学生来说,都比较抽象。如何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形象的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乐学、好学是本节课要思考的问题。学生以往学习的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都是从一组平行线任意一点向对边画垂线,三角形的高是从顶点画,因此,画高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学时要借助多媒体使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2.传统的几何图形教学方法弊端及优化
传统的几何图形教学中,一般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几何知识本就抽象,教师注重了对知识点的传授,学生也就是背过定义,很难达到理解应用,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接受知识会感到索然无味,兴趣不大。更不会主动探究知识。所以在探究三角形的特性时运用动画创设小兔与小老虎比赛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三角形的定义也是让学生自己不断完善,教师借助设计好的课件出示反例,使学生不断思考总结抽象出概念,接着是判断题反馈。判断对了继续,不对还可以返回再重温概念。情境创设不能是孤立的而应该是整体的,突破难点时先是接着之前的情境继续故事,小白兔盖好了房子想请朋友们参观引出。小学生爱听故事,故事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借助ppt课件动态演示画高的过程,清晰明了,节约了时间,突破了难点。
六、整合点解决方法
整合点“情境激趣,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及时反馈”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创设完整的故事情境;二是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实现与现实的紧密联系;三是检验学习效果,并及时反馈。我在课件中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
1.故事情境的创设
这一设计主要依托小兔子参加比赛这一完整的故事情节贯穿。动画展示小兔子比赛时的情境,让学生当评委,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小兔子设计的房子获奖了想邀请朋友们来参观,朋友们能不能进去?动画场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就好像在听一个故事,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轻松学习知识。
2.可控选择
从图片中找三角形,学生只要点图片,老师设计好的触发器就完成了图片到平面图形的抽象。学完一个知识点,紧跟的巩固性练习也是学生自己选择,学生参与多媒体操作,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主动积极性高,又检验了学习效果。
3.知识拓展
三角形的特性导入时从世界著名建筑到学生身边的日用品,丰富了学生知识,又能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其实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是很广的,学生能说出来,但感受不会很深刻,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在没有钢筋水泥的年代应用三角形的稳定性照样可以把房子盖得很坚固,这对学生触动还是比较大的。
最后的欣赏环节,欣赏不同领域中的三角形,建筑、日用、工艺„学生在感受一场视觉盛宴的同时,体会三角形在现实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到数学的美,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信心。
七、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八: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上,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让每一个孩子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学习、团队合作的精神,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丰富的技术支持与数学学科的整合,让孩子们听故事一样自由学习知识,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张扬了学生个性,发挥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水平。
刘茂玲教师荣誉
1、第十一届年会创新教育展示课《钟面的认识》获塘沽区二等奖
2002年12月
2、第十届年会论文《运用情境教学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获塘沽区三等奖 2002年11月
3、第十一届年会论文《在自主学习中如何关注学困生的学习》获塘沽区三等奖 2004年12月
4、第六届新世纪杯教育科研论文评选获区三等奖 2005年2月
5、第七届新世纪杯教育科研论文《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感》获天津市三等奖 2006年3月 6、2007年《例谈电教媒体与低年级数学课整合的教学设计》在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优秀论文评比活动中获塘沽区二等奖 2007年9月 7、2007年塘沽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秀教学设计评比活动中获塘沽区三等奖 2007年6月
8、《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荣获2007年第十一届天津市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Science Word优秀教案设计获市三等奖 2007年9月
9、《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软件在2007年优秀教学软件比赛活动中获塘沽区二等奖 2007年10月
10、《认识线段》教学设计在十三届年会上获塘沽区二等奖 2008年12月
11、《媒体都是数学有效教学的翅膀》在天津市第六届 新课改理念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论文评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2009年6月
12、《乘加乘减》教学设计在天津市第三届 新课改理念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秀教学设计 评选活动中荣获小学组三等奖 2009年3月
13、《宽容+细节+兴趣=高效教学》论文在天津市基础教育2009教育创新评选中获市三等奖 2009年3月
14、《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在课程改革评比活动中获塘沽区一等奖 2009年5月
15、《巧用情境 运用情感——提高学生参与度》论文在天津市基础教育2010年教育创新评选中获市二等奖 2010年1月
16、课件《镜面对称》在塘沽电化教学研究会第十一届年会中荣获二等奖 2010年12月
17、《角的初步认识复习课》教学设计在第十四届年会上获塘沽区二等奖 2010年12月
18、《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的运动场》获天津市教育创新论文二等奖 2011年3月
19、《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德育学术论文获天津市三等奖 2011年2月 20、《平均分》荣获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教学案例类天津市二等奖 2011年9月
21、《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在天津市第四届 新课改理念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秀教学设计评选活动中荣获小学组二等奖 2011年4月
22、论文《数学课堂魅力的解码——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获市级二等奖 2011年7月
23、塘沽中小学教师首届“巨川杯”优质课评比活动中获得三等奖2012年5月17日
24、塘沽第五届校级学科骨干教师 2012年
8月
第二篇:三角形特性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P80-81《三角形的特性》。【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过程与方法: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比较、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实现知识和技能的正迁移,让学生做到活学活用。【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教学难点】三角形的高的确定及画法。【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来推导有关的性质。因此,三角形的特性是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知识的起点,也为学习习近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打下基础。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直观的认识了三角形,并且认识了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底和高,还有生活中积累的对三角形认识的丰富体验。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高是从边上任意一点来画的,而三角形只能从顶点来画,所以正确画出已知底边上的高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还有学生对三角形稳定性的了解还停留在表面,还不能从数学的角度来理解。因此我主要采用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来亲身经历“做数学”的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教具学具】 课件、小棒若干根、毛线、三角形和四边形框架、各种多边形图片、袋子 【教学方法】观察法、演示法、实验法、探究式学习【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景导入
师:今天李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些漂亮的图片,想不想欣赏一下? 生:想
师:不过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这些图片中都有我们认识的一个平面图形,我们比比看谁是火眼金睛,能把他找出来?(师出示幻灯片)
生:三角形。
师:同学们找的非常准确,我们再来看看这些生活用品,他们中也有三角形(师出示幻灯片)
师: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泛,而且把我们的生活装扮的很漂亮,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三角形。
(师:出示幻灯片,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一)、三角形的概念
1、摸一摸,初步感知 师: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边说边出示一个三角形)
师:老师把它装在一个袋子里,你能把它摸出来吗? 生:能。
师:不过问题可没有那么简单,袋子里除了三角形外还有这些图形„„(师边说边出示以下图形)
师:现在你还能又快又准的把三角形摸出来吗?
师:同学们真聪明,能够从这么多图形中摸出三角形来。师 那么请摸三角形的同学说一说,你为什么能一次就摸出了来呢? 生:因为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直的边,其它图形都比三个角多,或者没有角。师 那我们来再仔细观察一下,(师出示幻灯片)
顶点边角顶点边角角顶点 边师:这个三角形除了有三条直的边,还有三个顶点、三个角,大家同意吗? 生 :同意。
师:这就是三角形的特征。
(板书,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2、画一画,构建概念
师:同学们已经会认三角形了,你们能够自己画一个三角形吗? 生:能。
师:请你们在白纸上画一个三角形。(学生独立画,师巡视了解学生画的情况。)
师:老师在电脑上也画了几幅图,请同学们来看一下:(师出示幻灯片)
师:这些图形是三角形吗?
生1:第(1)幅图中没有连接起来。生2:第(2)幅图画的是角。
生3:第(3)幅图中出现了一条曲线。生4:第(4)幅图中画的太长了。生5:第(5)幅图是一个三角形。
3、摆一摆,围一围
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手中的实物摆出一个三角形
师选取有代表性的作品在班中展示,并进行评价。(用毛线围的要看看是否有角)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预设:学生说出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师:谁能用小棒来表示一下?(请一个学生到展台上摆出来。)
师:非常好,像这样三条线段的首尾连接起来,形成的封闭图形就是三角形。师:我们可以这样来表示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师出示幻灯片,板书概念,用红色粉笔写“围成”)
师:在这个定义中你觉得那些词最重要? 生1:三条线段 生2:围成
师:你是怎么理解围成的?你们能用手势表示“围成”的意思吗?三人小组拉演示一下。
生:围成的意思应该是三条线段连接起来,没有空隙。师:同学们理解的真不错!
4、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师:我们画了那么多的三角形,如果把它们放在一起怎么区分呢?(师出示幻灯片)
师:为了表达方便,我们习惯用连续的大写字母,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面的三角形就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三条边分别是(AB边BC边和AC边)(师出示幻灯片)
师:请大家看一看下面这个图片中包含几个三角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生:三角形ABC三角形ABO三角形ACO
(二)、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1、观察三角形 师:好,我们了解了三角形的概念,那下面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到图片中找一找三角形
(师出示幻灯片)
2、动手巧实验
师:我们看到的那些图片中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三角形,设计师为什么要把它们做成三角形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同学们拿出学具:四边形和三角形,动手拉一拉看看有没有发现? 生1:四边形容易变形。生2:三角形不变形。
出示四边形教具
师:我手里的四边形总是左右摇晃,你能想一个方法让这个四边形不摇晃了吗?
生1:加上一根木条就行。
生2:应该把木条的两端固定在相对的两个角上。师:为什么这样就不摇晃了呢?
生3:因为变成了两个三角形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师:其实刚才大家正是利用了三角形最大的特性:稳定性(师出示幻灯片并板书: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师:现在你明白设计师为什么要把它们设计成三角形了吗? 生:应用三角形的稳定性。
师:生活中哪些地方还用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想一想? 师:三角形不但坚固稳定,而且具有美感。希望同学们利用我们这节课学习的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个知识,帮我们班级修修破损的桌凳,看看你们会不会当这个小小的修理工,好不好?(三)、认识三角形的高
1、问题导入
师:为了今天的研究,老师特意准备了两幅动物别墅的图片。你能区分出哪幅是长颈鹿的?哪幅是山羊的吗?并说明理由。(师出示课件)
生:高的房子是长颈鹿的,因为长颈鹿长的高。师:你说的房子的高是指哪部分?(学生指)
老师这里有五幅图,你觉得哪幅图把房子的高表示出来了?(师出示幻灯片)
生:第一幅。
师:从图上来看,房子的高就是三角形的——(高)
2、自学定义
师:那什么叫做三角形的高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81页,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学生自学三角形的高。(师出示幻灯片)
(师巡视指导,出示三角形的高定义)
师:你觉得在这句话中哪些词比较重要? 生:垂线,顶点,垂足,对边„„(师出示幻灯片)
师:同学们请看第二幅,它为什么不是三角形的高呢? 生:斜了,高应该是垂直线段。
师:第三幅也是垂直线段呀,它怎么也不行呢? 生:没经过顶点!
师:那第四和第五幅图既垂直又经过定点了呀 生:应该是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才是高
3、学习画高。
师:现在同学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的高,你会画三角形的高吗? 指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纸上画。(收集不同高的画法)学生讲解画高的方法,教师适当给予点评。
师:老师这里收集了几幅不同的作品,你们认为谁画的对? 师出示幻灯片
三、堂堂清
师:同学们今天的表现真不错,相信你们已经把今天的知识都学会了,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
四、课后作业
(师出示幻灯片)
五、交流收获、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不知不觉中,就要下课了。你们今天学得快乐吗?能说出你的收获吗?
(师出示幻灯片)
学生交流„„
师:关于三角形的知识远不止这些,随着我们学习的不断深入,大家的收获会更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先让学生从发现生活中的三角形开始,激发了学生探讨三角形的兴趣,然后通过画三角形引导学生概括出三角形的意义,在教学底和高的含义及高的画法时让学生从底和高的概念入手,在对底和高的概念细致理解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尝试做高,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在探索三角形的特征时,让学生小组合作亲自拉动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框架,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真实的感受到了三角形稳定性这一特征,让学生在做中学数学,又通过固定平行四边形,再次展示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是有用的,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当然在课堂上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如评价语言的单调,课堂生成资源不能充分利用,在有些环节还缺少适时的小结。
第三篇:三角形特性教学设计
三角形特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P80-81《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2、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3、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比较、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实现知识和技能的正迁移,让学生做到活学活用。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教学难点:三角形的高的确定及画法。
教具学具:课件、小棒若干根、三角形和四边形框架。
教学过程:
一、理解三角形的意义和特征
1、联系生活,情景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些漂亮的图片,想不想欣赏一下?(想)
不过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生:三角形。
师:对!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泛,而且把我们的生活装扮的很漂亮,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评析:由学生熟悉的生活导入,在情境中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达到旧知迁移的目的。】
摸一摸,初步感知
师: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边说边出示一个三角形)[预设:学生能说出这是一个“三角形”。] 师:老师把它装在一个袋子里,你能把它摸出来吗?(能)不过问题可没有那么简单,袋子里除了三角形外还有这些图形„„(师边说边出示以下图形)
师:现在你还能又快又准的把三角形摸出来吗?
师:同学们真聪明,能够从这么多图形中摸出三角形来。师 那么请摸三角形的同学说一说,你为什么能一次就摸出了来呢? [预设:学生能够很快地摸出三角形,因为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直的边,其它图形都比三个角多,或者没有角。]
1、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并用课件演示:三角形的三条边、三个角和三个顶点。)师 那我们来再仔细观察一下,这个三角形除了有三个角,三条直的边,你还发现什么了.(生 : 顶点,)师:大家同意吗? 师:这就是三角形的特征。
(板书,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二、画一画,构建概念 师:同学们已经会认三角形了,你们能够自己画一个三角形吗?(生:能。)
师:请你们在白纸上画一个三角形。
(学生独立画,师巡视了解学生画的情况。选择学生画得不正确的图形贴在黑板上,如果学生没有,教师则把事先准备的以下图形也贴在黑板上。)
师:(指着第1、2个图形分别问)这个图形是三角形吗? [预设:学生能说出不是三角形,因为这三条线和线之间没有连在一起。] 师:(指着第3个图形问)这个图形是三角形吗?
[预设:学生能说出这也不是三角形,因为线段出一点头了,没有连在一起。]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预设:学生说出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师:你们的话我听得不是很明白,谁能用小棒来表示一下?(请一个学生到展台上摆出来。)师:非常好,像这样三条线段的首尾连接起来,形成的封闭图形就是三角形。
师:我们可以这样来表示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板书概念,用红色粉笔写“围成”)
师:什么叫“围成”?你们能用手势表示“围成”的意思吗?四人小组拉演示一下。师:能把“围成”说成“组成”吗?你怎样理解“组成”?
[预设:有的学生可能说“不能”,也有个别学生可能说“能”。引导学生说出“组成”不一定要首尾连接形成封闭图形。] 师:说得很好,(指着刚才的三个图形)这三个图形都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但它们都不是围成的,所以不是三角形。师:这些图形你们有办法使它变成三角形吗?
(用小棒在展台上摆出这三个图形,让学生上去移动小棒,变成三角形。)
[评析: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通过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理解和掌握。本环节中,老师让学生动手画三角形,并抓住学生画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资源”,使之成为教学的“有效资源”。学生在认知冲突中加深对“围成”含义的理解。]
三、辨一辨,理解概念
师:你能利用这个概念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三角形吗?并说出为什么。
[评析:这一环节使学生通过辨别图形是不是三角形,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三角形的定义。]
2、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三角形也有自己的名字。为了表达方便,我们习惯用连续的大写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面的三角形就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同时点击课件,出示三角形ABC。).师:如果换上不同的字母,怎么叫呢?(指名说说)如三角形DEF、FGH等
师:让我们用最快的速度画一个三角形ABC。(同时,教师在黑板上也画一个三角形ABC)
二、认识三角形的高
1、情境引入
师:为了今天的研究,老师特意准备了两幅动物别墅的图片。你能区分出哪幅是长颈鹿的?哪幅是山羊的吗?并说明理由。课件出生图片
生:高的房子是长颈鹿的,因为长颈鹿长的高。师:你说的房子的高是指哪部分?(学生指)
老师这里有三幅图,你觉得哪幅图把房子的高表示出来了? 生:第一幅。
师:从图上来看,房子的高就是三角形的——(高)
【评析:从生活情境入手,把三角形的高自然的融入生活之中。让学生对三角形的高形成初步的感知。】
2、自学定义
那什么叫做三角形的高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81页,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学生自学三角形的高。师:你觉得在这句话中哪些词比较重要? 生:垂线,顶点,垂足,对边„„
师:同学们请看第二幅,它为什么不是三角形的高呢? 生:斜了,高应该是垂直线段。
师:第三幅也是垂直线段呀,它怎么也不行呢? 生:没经过顶点!
【评析:出示三幅图,先让学生直观感受三角形的高,然后自学,使学生对三角形的高有初步的理解。通过对后两幅图的解释,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实现对教学难点的突破。】
3、学习画高。
师:现在同学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的高,你会画三角形的高吗? 指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纸上画。(收集不同高的画法)
学生讲解画高的方法,教师适当给予点评。
师:老师这里收集了几幅不同的作品,你们认为谁画的对? 集体评价
【评析: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提升认识,构建对三角形底和高的理解。有效突破画三角形指定底边上高的教学难点。】
4、巩固练习
师:请你选择一个喜欢的三角形,画出已知底边上的高。(完成第二部分)收集三幅不同的作品
出示1:用三角板比着,这条高画的对吗?(对)出示2:这位同学怎么没画高呢?谁来说一说? 生:第二个三角形的高和AC边重合了
师:如果把AC边当成底,高会是谁呢?(BC边)
对!当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以一条直角边为底,这条底边 上的高恰好是另一条直角边。出示3:让学生验证。同学们请看图3,我们从顶点B画出了三角形的高,同样从顶点A和顶点C也可以画出三角形的高,只不过会画在三角形的外面。
【评析:由每个学生画出一种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到小组和全班的交流。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三种三角形指定底边上高的画法。突破教学的定点和难点。】
三、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1、创设情境,比赛引入
师:现在我们放松一下,来场比赛怎么样?(好)
请两位同学上台,一个拉三角形,一个拉平行四边形,拉变形的获胜。生1:不公平!三角形很牢固,不易变形!生2: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师:你的知识面可真宽,那你知道三角形为什么具有稳定性吗? 生:因为三角形很牢固,不易变形!所以具有稳定性。师:这是你们的理解,三角形为什么具有稳定性,我们通过实验来说明问题。
【评析:通过学生拉动不同形状的框架,亲自体验到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不同特性,在操作和比较中加深了对三角形特性的认识】
2、深入研究,探索特性
拿出一个三角形,让学生拿出三根小棒摆三角形。(三根小棒的长度和老师手中三角形的长度是相同的)学生发现:无论怎样摆,摆成的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评析:让学生在“做”中学,不只是停留在教材描述的“拉不动”层面,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既带给学生数学结论,也带给学生基本的学习方法,实现对教材的超越。】
3、认识特性,体会应用。
师:为什么三角形拉不动呢?正因为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后,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完全确定了,所以在拉的时候,三角形才不会变形,这个不变的性质就是三角形的稳定性。出示埃菲尔铁塔的图片 师:上面有三角形吗?(有)
从整体上看,它也可以近似的看做一个三角形,所以它经历了百年风雨后仍然风采依旧!
【评析:让学生经历从已有经验为起点——动手实验发现数学结论——解释应用的的认识全过程。这个过程,既带给学生基本的学习方法,同时也带给学生“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真实体验。】
(四)交流收获、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不知不觉中,就要下课了。请你谈一谈这节课的收获吧!学生交流„„ 师:关于三角形的知识远不止这些,随着我们学习的不断深入,大家的收获会更多。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ABC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评析:将本节课的知识点以科学、合理、简捷的结构呈现出来。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便于学生回顾和梳理所学知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设计思路:
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遵循概念教学的规律,及时地把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初始概念进行反思、对比,从而形成新的正确概念。《三角形的特性》是在学生已经直观的认识了三角形,并且认识了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底和高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为学生已经有了生活中积累的对三角形认识的丰富体验。所以我从生活中的漂亮图片入手,把数学的学习融入生活之中,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挑战新问题。这样学生通过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学习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就在于它具有稳定性。为使学生亲身感受三角形稳定性这一特性,我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拉拉三角形,然后得出结论。而是先让学生拉四边形和三角形,猜想三角形拉不动的原因,再通过摆小棒的活动,让学生经历“从已有经验为基础——动手实验发现数学结论——体会应用”的认识全过程,做到“以思考指导实践,实践验证思考”的科学态度。学生从探索实践中得到的不仅是知识,更有思考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技能之后,适当延伸拓展是这节的课的又一亮点。学生明确了底和高是对应存在的,有三条底边,就会有三条高。通过画三角形指定地边上的高,使学生可以掌握三角形指定底边上高的画法,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知识是丰富多彩的。再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时,学生通过拉四边形和三角形体会三角形的稳定性,也可以体会四边形的不稳定性,使学生实现知识的拓展。数学课堂教学,在落实“双基”的同时,适当拓展知识,只要适时适度,是有利而无弊的。评析: “三角形的特性”一课,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并且,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有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底和高的经历。李老师以此为基点,以生活实例引入数学活动,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亲历探究过程,获取知识、获得发展。
本节课的突出特点是:
1、注重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课一开始,请学生欣赏生活中的三角形,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唤起学生研究三角形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在“认识三角形的高”时,用学生喜欢的给动物找房子为情境,把对问题的研究自然的融入生活之中,充分的把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切实的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2、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其后续学习的基础,课堂上,老师很好的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例如,让学生画三角形、判断三角形和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再现已有的三角形的知识;再如,让学生凭借对“垂直”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认识的经历和体验,通过尝试画高、交流讨论、画出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等活动,在已有知识和技能的迁移中自主构建对三角形底和高的认识。
3、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过程中,既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操作的空间,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交流环境。例如,在不同的活动中,以“谁愿意给大家说说”“大家的认识和他的想法一样吗?”“你们认为呢”“谁还有不同的想法”“谁愿意给大家做个示范”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展开小组的、全班的不同形式、不同范围的交流,师生共同分享着每项活动的成功,情感溶于快乐之中,知识溶于快乐之中。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养成敢想、敢问、敢说、敢做的良好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善于欣赏他人的良好品质。
4、整节课,数学活动丰富而有序,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同时,每项活动都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获取知识中积累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和意义,领悟数学的价值。
第四篇:三角形特性教学设计
三角形特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0、8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理解三角形的意义,知道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画三角形的高。
2、通过实验,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经历观察、比较、分析和操作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美。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教学难点】:三角形的高的确定及画法。
【教具学具】:课件、小棒若干根、三角形和四边形框架。【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来推导有关的性质。因此,三角形的特性是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知识的起点,也为学习习近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打下基础。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直观的认识了三角形,并且认识了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底和高,还有生活中积累的对三角形认识的丰富体验。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高是从边上任意一点来画的,而三角形只能从顶点来画,所以正确画出已知底边上的高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还有学生对三角形稳定性的了解还停留在表面,还不能从数学的角度来理解。因此我主要采用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来亲身经历“做数学”的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景导入
师:今天王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些漂亮的物体,想不想欣赏一下?(想)不过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这些图片中都有我们认识的一个平面图形,我们比比看谁是火眼金睛,能把他找出来? 生:三角形。
师:对!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泛,而且把我们的生活装扮的很漂亮,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生活导入,在情境中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达到旧知迁移的目的。】 二.探究新知
(一)、理解三角形的意义和特征 1.初步认识
师: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边说边出示一个三角形)[预设:学生能说出这是一个“三角形”。]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预设:学生说出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同时,教师在黑板上也画一个三角形)
2、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并用课件演示:三角形的三条边、三个角和三个顶点。)
顶点边角顶点边角角顶点 边师:这就是三角形的特征。(板书,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请生拿出三角板跟同桌说说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3、构建概念
师:谁能用小棒来表示一下三角形?(请一个学生到展台上摆出来。)
师:非常好,像这样三条线段的首尾连接起来,形成的封闭图形就是三角形。
师:我们可以这样来表示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板书概念,用红色粉笔写“围成”)
师:什么叫“围成”?你们能用手势表示“围成”的意思吗?三人组拉演示一下。师:能把“围成”说成“组成”吗?你怎样理解“组成”?
[预设:有的学生可能说“不能”,也有个别学生可能说“能”。引导学生说出“组成”不一定要首尾连接形成封闭图形。] 师:老师用三根小棒组成这些图形,是三角形吗?这些图形你们有办法使它变成三角形吗?
(用小棒在展台上摆出三个图形,让学生上去移动小棒,变成三角形。)
这[设计意图: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通过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理解和掌握。本环节学生在认知冲突中加深对“围成”含义的理解。]
4、辨一辨,理解概念
师:你能利用这个概念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三角形吗?并说出为什么。
123456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使学生通过辨别图形是不是三角形,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三角形的定义。] 师:同学们已经会认三角形了,你们能够自己画一个三角形吗?(生:能。)
师:请你们在练习纸上画一个三角形。
(学生独立画,师巡视了解学生画的情况。同时,教师在黑板上也画一个三角形)
5、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三角形也有自己的名字。为了表达方便,我们习惯用连续的大写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面的三角形就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同时点击课件,出示三角形ABC。).那么三角形的每
条边,每个角,每个顶点也都有自己的名字了,比如线段AB.(请生说出其他部分的名称)师:如果换上不同的字母,怎么叫呢?(指名说说)如三角形DEF等
(二)、认识三角形的高
1、情境引入
师:为了今天的研究,老师特意准备了两幅动物别墅的图片。但是他们没有标上名字,你能区分出哪幅是长颈鹿的?哪幅是山羊的吗?并说明理由。课件出示图片
生:高的房子是长颈鹿的,因为长颈鹿长的高。师:你说的房子的高是指哪部分?(学生用手指)
老师这里有三幅图,你觉得哪幅图把房子的高表示出来了? 生:第一幅。
师:从图上来看,房子的高就是三角形的——(高)
【设计意图:从生活情境入手,把三角形的高自然的融入生活之中。让学生对三角形的高形成初步的感知。】
2、自学定义
那什么叫做三角形的高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81页,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学生自学三角形的高。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师:你觉得在这句话中哪些词比较重要? 生:垂线,顶点,垂足,对边„„
师:同学们请看第二幅,它为什么不是三角形的高呢? 生:斜了,高应该是垂直线段。
师:第三幅也是垂直线段呀,它怎么也不行呢? 生:没经过顶点!
【设计意图:出示三幅图,先让学生直观感受三角形的高,然后自学,使学生对三角形的高有初步的理解。通过对后两幅图的解释,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实现对教学难点的突破。】
3、学习画高。
师:现在同学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的高,你会画三角形的高吗?
老师在黑板上板演(强调画的过程),师讲解画高的方法(用课件演示)。请生自己在练习纸上画出已知底边上的高。
【设计意图:由每个学生画出一种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到小组和全班的交流。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三种三角形指定底边上高的画法。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师:老师这里收集了几幅不同的作品,你们认为谁画的对? 收集三幅不同的作品
出示1:用三角板比着,这条高画的对吗?(对)出示2:这位同学怎么没画高呢?谁来说一说? 生:第二个三角形的高和AC边重合了
师:如果把AC边当成底,高会是谁呢?(BC边)
对!当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以一条直角边为底,这条底边上的高恰好是另一条直角边。
出示3:让学生当小老师上台演示验证。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提升认识,构建对三角形底和高的理解。有效突破画三角形指定底边上高的教学难点。】
(三)、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1.联系生活,了解三角形的特性。
师:细心观察,我们就会发现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会用到三角形的知识。课件出示练习十四第2题“围篱笆”图。
师:瞧!小兔和小猴分别在各自的菜地边围上篱笆,小兔围成的是长方形,小猴围成了三角形。
请同学们想想哪种围法更牢固?为什么?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2.动手操作,发现三角形的特性。
师拿出长方形框架。
师:谁想来拉一拉这个长方形的框架,你有什么发现?(容易变形,不稳定。)如果我们在小兔的篱笆上轻轻一推,会出现什么情况?(篱笆会倒下去。)师:再拉一拉三角形框架有什么感觉? 请一名学生上前演示。
师:其他同学也想体验一下吗?(学生兴趣高涨,想要动手试试。)拿出你们的学具小棒和小组内的同学一起动手感受一下。
师小结:通过实验发现三角形不易变形,可见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板书:稳定性。)点击课件,小猴的篱笆上有个红色的三角形在闪烁。师:现在你能说说为什么小猴的篱笆更牢固了吗? 生:因为小猴的篱笆是三角形的,所以更牢固。
师: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稳定性的特征吗?(生举例)生:自行车、篮球架、电线杆„„
小结:(点击课件,物体中红色的三角形在闪烁)生活中常见的自行车、篮球架、电线杆等物体之所以制成三角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使其结实耐用。
3.运用三角形的特性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件出示练习十四第3题图片。
师:了解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特性,我们可以用这个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难题。看,这是一把旧椅子,摇晃得很厉害。扔掉可惜,该怎样加固它呢? 指名学生上台演示具体怎样做。
追问:为什么要在椅子的两条腿上斜斜地钉上一根木条?这样做运用了什么知识?
生汇报后师小结:这样做是应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同学们能够学以致用,真了不起!
4.出示埃菲尔铁塔的图片
师:上面有三角形吗?(有)从整体上看,它也可以近似的看做一个三角形,所以它经历了百年风雨后仍然风采依旧!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从已有经验为起点——动手实验发现数学结论——解释应用的的认识全过程。这个过程,既带给学生基本的学习方法,同时也带给学生“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真实体验。】 三.交流收获、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不知不觉中,就要下课了。请你谈一谈这节课的收获吧!学生交流„„
师:关于三角形的知识远不止这些,随着我们学习的不断深入,大家的收获会更多。
板书设计:
顶点边角角角边边顶点
顶点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三角形ABC(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设计意图:将本节课的知识点以科学、合理、简捷的结构呈现出来。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便于学生回顾和梳理所学知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设计思路:
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遵循概念教学的规律,及时地把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初始概念进行反思、对比,从而形成新的正确概念。《三角形的特性》是在学生已经直观的认识了三角形,并且认识了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底和高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为学生已经有了生活中积累的对三角形认识的丰富体验。所以我从生活中的漂亮图片入手,把数学的学习融入生活之中,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挑战新问题。这样学生通过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学习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就在于它具有稳定性。为使学生亲身感受三角形稳定性这一特性,我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拉拉三角形,然后得出结论。而是先让学生拉四边形和三角形,猜想三角形拉不动的原因,再通过摆小棒的活动,让学生经历“从已有经验为基础——动手实验发现数学结论——体会应用”的认识全过程,做到“以思考指导实践,实践验证思考”的科学态度。学生从探索实践中得到的不仅是知识,更有思考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技能之后,适当延伸拓展是这节的课的又一亮点。学生明确了底和高是对应存在的,有三条底边,就会有三条高。通过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指定地边上的高,使学生可以掌握三种三角形指定底边上高的画法,告诉学生钝角三角形另外两条高在三角形的外面,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知识是丰富多彩的。再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时,学生通过拉四边形和三角形体会三角形的稳定性,也可以体会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再给学生提供五边形、六边形„„的例子使学生实现知识的拓展。数学课堂教学,在落实“双基”的同时,适当拓展知识,只要适时适度,是有利而无弊的。
本节课的突出特点是:
1、注重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
课一开始,请学生欣赏生活中的三角形,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唤起学生研究三角形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在“认识三角形的高”时,用学生喜欢的给动物找房子为情境,把对问题的研究自然的融入生活之中,充分的把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切实的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2、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其后续学习的基础,课堂上,老师很好的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例如,让学生画三角形、判断三角形和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再现已有的三角形的知识;再如,让学生凭借对“垂直”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认识的经历和体验,通过交流讨论、画出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等活动,在已有知识和技能的迁移中自主构建对三角形底和高的认识。
3、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过程中,既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操作的空间,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交流环境。例如,在不同的活动中,以“谁愿意给大家说说”“大家的认识和他的想法一样吗?”“你们认为呢”“谁还有不同的想法”“谁愿意给大家做个示范”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展开小组的、全班的不同形式、不同范围的交流,师生共同分享着每项活动的成功,情感溶于快乐之中,知识溶于快乐之中。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养成敢想、敢问、敢说、敢做的良好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善于欣赏他人的良好品质。
整节课,数学活动丰富而有序,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同时,每项活动都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获取知识中积累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和意义,领悟数学的价值。
第五篇:三角形特性教学设计.doc
三角形特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P80-81《三角形的特性》。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2、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3、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比较、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实现知识和技能的正迁移,让学生做到活学活用。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教学难点:三角形的高的确定及画法。
教具学具:课件、小棒若干根、三角形和四边形框架。教学过程:
一、理解三角形的意义和特征
1、联系生活,情景导入
师:今天李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些漂亮的图片,想不想欣赏一下?(想)
不过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这些图片中都有我们认识的一个平面图形,我们比比看谁是火眼金睛,能把他找出来? 生:三角形。
师:对!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泛,而且把我们的生活装扮的很漂亮,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评析:由学生熟悉的生活导入,在情境中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达到旧知迁移的目的。】 摸一摸,初步感知
师: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边说边出示一个三角形)[预设:学生能说出这是一个“三角形”。] 师:老师把它装在一个袋子里,你能把它摸出来吗?(能)不过问题可没有那么简单,袋子里除了三角形外还有这些图形……(师边说边出示以下图形)
师:现在你还能又快又准的把三角形摸出来吗?
师:同学们真聪明,能够从这么多图形中摸出三角形来。
师 那么请摸三角形的同学说一说,你为什么能一次就摸出了来呢? [预设:学生能够很快地摸出三角形,因为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直的边,其它图形都比三个角多,或者没有角。]
1、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并用课件演示:三角形的三条边、三个角和三个顶点。)师 那我们来再仔细观察一下,这个三角形除了有三个角,三条直的边,你还发现什么了.(生 : 顶点,)师:大家同意吗?
顶点边角顶点边角角顶点 边师:这就是三角形的特征。(板书,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二、画一画,构建概念
师:同学们已经会认三角形了,你们能够自己画一个三角形吗?(生:能。)
师:请你们在白纸上画一个三角形。
(学生独立画,师巡视了解学生画的情况。选择学生画得不正确的图形贴在黑板上,如果学生没有,教师则把事先准备的以下图形也贴在黑板上。)
师:(指着第1、2个图形分别问)这个图形是三角形吗?
[预设:学生能说出不是三角形,因为这三条线和线之间没有连在一起。] 师:(指着第3个图形问)这个图形是三角形吗?
[预设:学生能说出这也不是三角形,因为线段出一点头了,没有连在一起。]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预设:学生说出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师:你们的话我听得不是很明白,谁能用小棒来表示一下?(请一个学生到展台上摆出来。)
师:非常好,像这样三条线段的首尾连接起来,形成的封闭图形就是三角形。
师:我们可以这样来表示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板书概念,用红色粉笔写“围成”)
师:什么叫“围成”?你们能用手势表示“围成”的意思吗?四人小组拉演示一下。师:能把“围成”说成“组成”吗?你怎样理解“组成”?
[预设:有的学生可能说“不能”,也有个别学生可能说“能”。引导学生说出“组成”不一定要首尾连接形成封闭图形。] 师:说得很好,(指着刚才的三个图形)这三个图形都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但它们都不是围成的,所以不是三角形。
师:这些图形你们有办法使它变成三角形吗?
(用小棒在展台上摆出这三个图形,让学生上去移动小棒,变成三角形。)
[评析: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通过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理解和掌握。本环节中,老师让学生动手画三角形,并抓住学生画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资源”,使之成为教学的“有效资源”。学生在认知冲突中加深对“围成”含义的理解。]
三、辨一辨,理解概念
师:你能利用这个概念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三角形吗?并说出为什么。
123456
[评析:这一环节使学生通过辨别图形是不是三角形,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三角形的定义。]
2、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三角形也有自己的名字。为了表达方便,我们习惯用连续的大写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面的三角形就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同时点击课件,出示三角形ABC。).师:如果换上不同的字母,怎么叫呢?(指名说说)如三角形DEF、FGH等
师:让我们用最快的速度画一个三角形ABC。(同时,教师在黑板上也画一个三角形ABC)
二、认识三角形的高
1、情境引入
师:为了今天的研究,老师特意准备了两幅动物别墅的图片。你能区分出哪幅是长颈鹿的?哪幅是山羊的吗?并说明理由。课件出生图片
生:高的房子是长颈鹿的,因为长颈鹿长的高。师:你说的房子的高是指哪部分?(学生指)
老师这里有三幅图,你觉得哪幅图把房子的高表示出来了? 生:第一幅。
师:从图上来看,房子的高就是三角形的——(高)
【评析:从生活情境入手,把三角形的高自然的融入生活之中。让学生对三角形的高形成初步的感知。】
2、自学定义
那什么叫做三角形的高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81页,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学生自学三角形的高。
师:你觉得在这句话中哪些词比较重要? 生:垂线,顶点,垂足,对边……
师:同学们请看第二幅,它为什么不是三角形的高呢? 生:斜了,高应该是垂直线段。
师:第三幅也是垂直线段呀,它怎么也不行呢? 生:没经过顶点!
【评析:出示三幅图,先让学生直观感受三角形的高,然后自学,使学生对三角形的高有初步的理解。通过对后两幅图的解释,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实现对教学难点的突破。】
3、学习画高。
师:现在同学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的高,你会画三角形的高吗? 指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纸上画。(收集不同高的画法)学生讲解画高的方法,教师适当给予点评。
师:老师这里收集了几幅不同的作品,你们认为谁画的对? 集体评价
【评析: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提升认识,构建对三角形底和高的理解。有效突破画三角形指定底边上高的教学难点。】
4、巩固练习
师:请你选择一个喜欢的三角形,画出已知底边上的高。(完成第二部分)收集三幅不同的作品
出示1:用三角板比着,这条高画的对吗?(对)出示2:这位同学怎么没画高呢?谁来说一说? 生:第二个三角形的高和AC边重合了
师:如果把AC边当成底,高会是谁呢?(BC边)
对!当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以一条直角边为底,这条底边 上的高恰好是另一条直角边。出示3:让学生验证。
同学们请看图3,我们从顶点B画出了三角形的高,同样从顶点A和顶点C也可以画出三角形的高,只不过会画在三角形的外面。
【评析:由每个学生画出一种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到小组和全班的交流。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三种三角形指定底边上高的画法。突破教学的定点和难点。】
三、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1、创设情境,比赛引入
师:现在我们放松一下,来场比赛怎么样?(好)
请两位同学上台,一个拉三角形,一个拉平行四边形,拉变形的获胜。生1:不公平!三角形很牢固,不易变形!生2: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师:你的知识面可真宽,那你知道三角形为什么具有稳定性吗? 生:因为三角形很牢固,不易变形!所以具有稳定性。
师:这是你们的理解,三角形为什么具有稳定性,我们通过实验来说明问题。
【评析:通过学生拉动不同形状的框架,亲自体验到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不同特性,在操作和比较中加深了对三角形特性的认识】
2、深入研究,探索特性
拿出一个三角形,让学生拿出三根小棒摆三角形。(三根小棒的长度和老师手中三角形的长度是相同的)学生发现:无论怎样摆,摆成的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评析:让学生在“做”中学,不只是停留在教材描述的“拉不动”层面,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既带给学生数学结论,也带给学生基本的学习方法,实现对教材的超越。】
3、认识特性,体会应用。师:为什么三角形拉不动呢?正因为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后,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完全确定了,所以在拉的时候,三角形才不会变形,这个不变的性质就是三角形的稳定性。
出示埃菲尔铁塔的图片 师:上面有三角形吗?(有)
从整体上看,它也可以近似的看做一个三角形,所以它经历了百年风雨后仍然风采依旧!
【评析:让学生经历从已有经验为起点——动手实验发现数学结论——解释应用的的认识全过程。这个过程,既带给学生基本的学习方法,同时也带给学生“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真实体验。】
(二)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1、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刚才通过互相帮助,共同总结出了三角形的特征,概括出了三角形的定义,现在小明遇到了一个问题,你们愿意帮他解决吗?
出示图片:这是小明家、校、商店、邮局的位置图,你们能看出这张图与以上我们所学知识有什么关联吗?(各段路围成三角形)哪两个三角形呢?(生指)小明从家到学校有几种走法可以到达?对上路中路围成的三角形来说,走上路就是走?走中路就是走三角形的什么?(第三条边)三角形的今天小明刚巧要做卫生,想快点到学校,他走哪条路最近?(中路)师:为什么?(两条边的和比第三条边长)师板书: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师:还有别的想法吗?师:看来同学们都认为三角形的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
师:那同学们反过来想一想,是不是两条线段的和大于第三条线段,这样的三条线段也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呢?我们可以做个实验试试看:
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信封,里面装着4张纸条,每张纸条都分成了3段,每段都量好了不同的长度,同时每段代表一条边,请同学们从信封中拿出纸条来看一看,师分别介绍(实物投影显示):这张纸条上的3段长度分别是10、6、7,10、6、7分别代表3条边的长度为10cm,6cm,7cm,看是不是每张纸条中都有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呢?你们试着围一围,思考:(投影出示)是不是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样的三条线段就能围成三角形呢?
1、动手试一试,每完成一个实验就把能不能围成三角形及结论填在实验记录单上要求:小组长负责组织本组实验,讨论得出结论,填在报告单上:(什么样的3条边可以围成三角形),本组得不出结论的,也可以与其他小组共同商量。
2、合作探究
3、汇报交流,得出结论师启发:是什么样的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才能围成三角形呢?(师指投影下的线段提示)只要两条较短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能围成三角形,其余任意两条边的和肯定大于第三边,肯定能围成三角形。
4、回归图形,验证巩固
A、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三角形三边的规律,你能用这一规律来解释小明家到学校走哪条路近的原因吗?
B、看来同学们已经能判断三条线段在什么情况下能围成三角形了,下面我们做个游戏,比比谁反应快。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规则是:我请五位同学来演小棒,这五位同学当中的三位同学任意组合,看能不能拼成三角形认为能拼成三角形的迅速起立,看谁的反应快。(你能判断的这么快,是怎样做的?两条短边的和与第三条边比较来判断)
(四)交流收获、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不知不觉中,就要下课了。请你谈一谈这节课的收获吧!学生交流……
师:关于三角形的知识远不止这些,随着我们学习的不断深入,大家的收获会更多。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
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ABC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评析:将本节课的知识点以科学、合理、简捷的结构呈现出来。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便于学生回顾和梳理所学知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设计思路:
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遵循概念教学的规律,及时地把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初始概念进行反思、对比,从而形成新的正确概念。《三角形的特性》是在学生已经直观的认识了三角形,并且认识了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底和高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为学生已经有了生活中积累的对三角形认识的丰富体验。所以我从生活中的漂亮图片入手,把数学的学习融入生活之中,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挑战新问题。这样学生通过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学习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就在于它具有稳定性。为使学生亲身感受三角形稳定性这一特性,我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拉拉三角形,然后得出结论。而是先让学生拉四边形和三角形,猜想三角形拉不动的原因,再通过摆小棒的活动,让学生经历“从已有经验为基础——动手实验发现数学结论——体会应用”的认识全过程,做到“以思考指导实践,实践验证思考”的科学态度。学生从探索实践中得到的不仅是知识,更有思考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技能之后,适当延伸拓展是这节的课的又一亮点。学生明确了底和高是对应存在的,有三条底边,就会有三条高。通过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指定地边上的高,使学生可以掌握三种三角形指定底边上高的画法,告诉学生钝角三角形另外两条高在三角形的外面,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知识是丰富多彩的。再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时,学生通过拉四边形和三角形体会三角形的稳定性,也可以体会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再给学生提供五边形、六边形……的例子使学生实现知识的拓展。数学课堂教学,在落实“双基”的同时,适当拓展知识,只要适时适度,是有利而无弊的。评析:
“三角形的特性”一课,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并且,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有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底和高的经历。李老师以此为基点,以生活实例引入数学活动,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亲历探究过程,获取知识、获得发展。本节课的突出特点是:
1、注重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
课一开始,请学生欣赏生活中的三角形,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唤起学生研究三角形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在“认识三角形的高”时,用学生喜欢的给动物找房子为情境,把对问题的研究自然的融入生活之中,充分的把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切实的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2、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其后续学习的基础,课堂上,老师很好的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例如,让学生画三角形、判断三角形和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再现已有的三角形的知识;再如,让学生凭借对“垂直”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认识的经历和体验,通过尝试画高、交流讨论、画出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等活动,在已有知识和技能的迁移中自主构建对三角形底和高的认识。
3、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过程中,既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操作的空间,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交流环境。例如,在不同的活动中,以“谁愿意给大家说说”“大家的认识和他的想法一样吗?”“你们认为呢”“谁还有不同的想法”“谁愿意给大家做个示范”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展开小组的、全班的不同形式、不同范围的交流,师生共同分享着每项活动的成功,情感溶于快乐之中,知识溶于快乐之中。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养成敢想、敢问、敢说、敢做的良好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善于欣赏他人的良好品质。
整节课,数学活动丰富而有序,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同时,每项活动都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获取知识中积累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和意义,领悟数学的价值。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0、8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理解三角形的意义,知道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画三角形的高。
2、通过实验,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经历观察、比较、分析和操作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美。【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来推导有关的性质。因此,三角形的特性是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知识的起点,也为学习习近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打下基础。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直观的认识了三角形,并且认识了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底和高,还有生活中积累的对三角形认识的丰富体验。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高是从边上任意一点来画的,而三角形只能从顶点来画,所以正确画出已知底边上的高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还有学生对三角形稳定性的了解还停留在表面,还不能从数学的角度来理解。因此我主要采用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来亲身经历“做数学”的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意义和三角形的高 【教学难点】三角形的高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一套、三角板、小棒若干、三角形和四边形框架 【教学流程】
一、理解三角形的意义和特征
1、联系生活,情景导入
师:今天李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些漂亮的图片,想不想欣赏一下?(想)
不过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这些图片中都有我们认识的一个平面图形,我们比比看谁是火眼金睛,能把他找出来? 生:三角形。
师:对!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泛,而且把我们的生活装扮的很漂亮,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评析:由学生熟悉的生活导入,在情境中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达到旧知迁移的目的。】
2、认识意义和特征
三角形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老师带来几个与三角形有关的问题,敢不敢挑战一下?(敢)出示问题
(1)画一个你喜欢的三角形,想一想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把各部分名称标在你画的三角形上。
(2)判断:你认为下列图形中哪些是三角形请用“√ ”标记
(3)结合画三角形和判断三角形的过程,在小组内说一说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要求: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学生汇报:
生1: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生2:图1、5、6、8都是三角形。师:大家同意吗?(同意)
刚才大家画了三角形也判断了三角形,现在你觉得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呢?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下面几种情况:
(1)有三条边的图形叫三角形或有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2)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的图形叫三角形;(3)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
师:你觉得他的说法对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1:有三条边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说法不对,图
二、图三都有三条边,但它们都不是三角形。生2:由三条边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也不对,图3就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它不是三角形。生3:我认为应该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教师板书)师:你是怎么理解围成的? 生:端点相连,围在一起。师:图3算是围成吗?
生:不是,上面的两个端点也要连在一起。师:大家同意吗?(同意)大家的意思是说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都要相连?(是)课件演示:端点相连的过程。师:现在是三角形吗?(是)
我们看: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连在一起,就像三条线段手拉手——(围在一起)的确,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现在请同学们根据三角形的意义解释一下为什么刚才没选的图形不是三角形。学生用定义解释
小结:看来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三角形,既要看它是不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还要看这三条线段是不是围在一起,也就是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是不是都相连。
【评析:让学生挑战画三角形、判断三角形使学生感觉到自己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经过独立思考、逐步探索和相互交流后,可以加深对三角形的认识,学生概括出自己对三角形的初步感知和认识,为总结抽象出三角形的意义做好铺垫。在汇报过程中让学生不同的说法互相碰撞,互相纠正,教师适时用反例纠正错误的说法。在碰撞的过程中逐步抽象出三角形的概念。真正实现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3、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师:为了表达方便,我们可以用大写字母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比如我用A、B、C表示这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这个三角形就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同时板书三角形ABC。)现在请同学们完成第二部分的第一个问题。学生用字母表示出三角形。
【评析:师生共同经历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二、认识三角形的高
1、情境引入
师:为了今天的研究,老师特意准备了两幅动物别墅的图片。你能区分出哪幅是长颈鹿的?哪幅是山羊的吗?并说明理由。课件出生图片
生:高的房子是长颈鹿的,因为长颈鹿长的高。师:你说的房子的高是指哪部分?(学生指)
老师这里有三幅图,你觉得哪幅图把房子的高表示出来了? 生:第一幅。
师:从图上来看,房子的高就是三角形的——(高)
【评析:从生活情境入手,把三角形的高自然的融入生活之中。让学生对三角形的高形成初步的感知。】
2、自学定义
那什么叫做三角形的高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81页,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学生自学三角形的高。
师:你觉得在这句话中哪些词比较重要? 生:垂线,顶点,垂足,对边……
师:同学们请看第二幅,它为什么不是三角形的高呢? 生:斜了,高应该是垂直线段。师:第三幅也是垂直线段呀,它怎么也不行呢? 生:没经过顶点!
【评析:出示三幅图,先让学生直观感受三角形的高,然后自学,使学生对三角形的高有初步的理解。通过对后两幅图的解释,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实现对教学难点的突破。】
3、学习画高。
师:现在同学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的高,你会画三角形的高吗? 指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纸上画。(收集不同高的画法)学生讲解画高的方法,教师适当给予点评。
师:老师这里收集了几幅不同的作品,你们认为谁画的对? 集体评价
【评析: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提升认识,构建对三角形底和高的理解。有效突破画三角形指定底边上高的教学难点。】
4、巩固练习
师:请你选择一个喜欢的三角形,画出已知底边上的高。(完成第二部分)收集三幅不同的作品
出示1:用三角板比着,这条高画的对吗?(对)出示2:这位同学怎么没画高呢?谁来说一说? 生:第二个三角形的高和AC边重合了
师:如果把AC边当成底,高会是谁呢?(BC边)
对!当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以一条直角边为底,这条底边 上的高恰好是另一条直角边。出示3:让学生验证。
同学们请看图3,我们从顶点B画出了三角形的高,同样从顶点A和顶点C也可以画出三角形的高,只不过会画在三角形的外面。
【评析:由每个学生画出一种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到小组和全班的交流。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三种三角形指定底边上高的画法。突破教学的定点和难点。】
三、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1、创设情境,比赛引入
师:现在我们放松一下,来场比赛怎么样?(好)
请两位同学上台,一个拉三角形,一个拉平行四边形,拉变形的获胜。生1:不公平!三角形很牢固,不易变形!生2: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师:你的知识面可真宽,那你知道三角形为什么具有稳定性吗? 生:因为三角形很牢固,不易变形!所以具有稳定性。
师:这是你们的理解,三角形为什么具有稳定性,我们通过实验来说明问题。【评析:通过学生拉动不同形状的框架,亲自体验到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不同特性,在操作和比较中加深了对三角形特性的认识】
2、深入研究,探索特性
拿出一个三角形,让学生拿出三根小棒摆三角形。(三根小棒的长度和老师手中三角形的长度是相同的)学生发现:无论怎样摆,摆成的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评析:让学生在“做”中学,不只是停留在教材描述的“拉不动”层面,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既带给学生数学结论,也带给学生基本的学习方法,实现对教材的超越。】
3、认识特性,体会应用。
师:为什么三角形拉不动呢?正因为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后,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完全确定了,所以在拉的时候,三角形才不会变形,这个不变的性质就是三角形的稳定性。
出示埃菲尔铁塔的图片 师:上面有三角形吗?(有)
从整体上看,它也可以近似的看做一个三角形,所以它经历了百年风雨后仍然风采依旧!
【评析:让学生经历从已有经验为起点——动手实验发现数学结论——解释应用的的认识全过程。这个过程,既带给学生基本的学习方法,同时也带给学生“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真实体验。】
(四)交流收获、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不知不觉中,就要下课了。请你谈一谈这节课的收获吧!学生交流……
师:关于三角形的知识远不止这些,随着我们学习的不断深入,大家的收获会更多。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ABC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评析:将本节课的知识点以科学、合理、简捷的结构呈现出来。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便于学生回顾和梳理所学知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设计思路:
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遵循概念教学的规律,及时地把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初始概念进行反思、对比,从而形成新的正确概念。《三角形的特性》是在学生已经直观的认识了三角形,并且认识了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底和高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为学生已经有了生活中积累的对三角形认识的丰富体验。所以我从生活中的漂亮图片入手,把数学的学习融入生活之中,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挑战新问题。这样学生通过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学习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就在于它具有稳定性。为使学生亲身感受三角形稳定性这一特性,我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拉拉三角形,然后得出结论。而是先让学生拉四边形和三角形,猜想三角形拉不动的原因,再通过摆小棒的活动,让学生经历“从已有经验为基础——动手实验发现数学结论——体会应用”的认识全过程,做到“以思考指导实践,实践验证思考”的科学态度。学生从探索实践中得到的不仅是知识,更有思考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技能之后,适当延伸拓展是这节的课的又一亮点。学生明确了底和高是对应存在的,有三条底边,就会有三条高。通过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指定地边上的高,使学生可以掌握三种三角形指定底边上高的画法,告诉学生钝角三角形另外两条高在三角形的外面,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知识是丰富多彩的。再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时,学生通过拉四边形和三角形体会三角形的稳定性,也可以体会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再给学生提供五边形、六边形……的例子使学生实现知识的拓展。数学课堂教学,在落实“双基”的同时,适当拓展知识,只要适时适度,是有利而无弊的。评析:
“三角形的特性”一课,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并且,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有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底和高的经历。李老师以此为基点,以生活实例引入数学活动,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亲历探究过程,获取知识、获得发展。本节课的突出特点是:
1、注重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
课一开始,请学生欣赏生活中的三角形,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唤起学生研究三角形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在“认识三角形的高”时,用学生喜欢的给动物找房子为情境,把对问题的研究自然的融入生活之中,充分的把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切实的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2、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其后续学习的基础,课堂上,老师很好的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例如,让学生画三角形、判断三角形和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再现已有的三角形的知识;再如,让学生凭借对“垂直”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认识的经历和体验,通过尝试画高、交流讨论、画出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等活动,在已有知识和技能的迁移中自主构建对三角形底和高的认识。
3、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过程中,既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操作的空间,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交流环境。例如,在不同的活动中,以“谁愿意给大家说说”“大家的认识和他的想法一样吗?”“你们认为呢”“谁还有不同的想法”“谁愿意给大家做个示范”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展开小组的、全班的不同形式、不同范围的交流,师生共同分享着每项活动的成功,情感溶于快乐之中,知识溶于快乐之中。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养成敢想、敢问、敢说、敢做的良好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善于欣赏他人的良好品质。
整节课,数学活动丰富而有序,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同时,每项活动都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获取知识中积累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和意义,领悟数学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