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月光曲》教学设计1
《月光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学会分辨事物和联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从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贝多芬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事物引起的联想?
2、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板书课题
放录音《月光曲》。同学们,刚才我们听了一首世界著名的钢琴曲,谁知道这首钢琴曲的名字叫什么?(对,《月光曲》。)《月光曲》是怎样谱写成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月光曲》。
二、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名朗读课文(分节朗读),正音。
(2)生字(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会组词):(3)学习新词: 幽静:偏僻、清静。纯熟:指功夫深,技能熟练。
陶醉: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记录:本指把听到的话或发生的事写下来。课文指贝多芬把刚才弹奏的《月光曲》写成曲谱。
断断续续:时断时续,本文指琴声不连贯。水天相接:水和天连接在一起。
微波粼粼:水清澈的样子。微小的波浪闪闪发光。
三、读课文,思考问题
(1)说说课文写的是什么事,主要内容是什么?
(课文写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在一个小镇上为皮鞋匠兄妹弹琴的事,主要是写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
(2)《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景中创作的?把文中讲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内容找出来,做上记号,然后读一读。
四、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1)再读课文,想想本文按总起、传说可以分为几部分。本文可分两部分:
第一段(1)总起。介绍贝多芬,点明题意。
第二段(2-10)传说。详细介绍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
(2)找学生读传说部分,按传说的起因、经过、结果把第二部分分层,并归纳层意。第二部分可分三层:
第一层(2)讲贝多芬散步时听到一所茅屋里传出钢琴声。
第二层(3—9)讲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一曲后又即兴创作并弹奏《月光曲》。第三层(10)讲贝多芬“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曲子记录了下来。
五、课堂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指名读课文,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本文主要写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创作谱写《月光曲》的经过。)
二、教师点拨,突破重、难点
1、学习第一段。
读课文,思考:从这一段中你学懂了什么?(学懂了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了解到作家生活的年代,引出《月光曲》的传说。)
2、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一、二层,思考回答:
①贝多芬是在怎样的环境里散步?是什么吸引了他的注意?
②从兄妹俩的谈话中,你能看出什么?贝多芬听了兄妹俩的谈话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他会怎样想?怎样做?
③贝多芬弹的第一首曲子是什么?一曲弹完了,为什么又弹一曲?
(①贝多芬是在秋夜,莱茵河畔一个小镇的幽静的小路上。时断时续的琴声吸引了他的注意。②从兄妹俩的谈话中,可以看出兄妹俩亲密友爱,互相关心、体谅,手足情深。贝多芬听了兄妹俩的谈话很感动,他想我一定要为姑娘弹琴,于是轻轻地推开门进屋。③贝多芬弹的第一首曲子是盲姑娘弹不好的那首曲子。一曲弹完了,贝多芬听到盲姑娘激动的赞美,想到盲姑娘不仅爱音乐,而且懂音乐,从琴声就能分辨出弹奏的人是我,想不到在这儿遇到了知音,因此贝多芬也很激动,决定再为盲姑娘弹奏一曲。)
(2)阅读重点段第8、9自然段,联系上下文回答下面问题: ①贝多芬看到了什么?
②贝多芬按起琴键来弹的是什么?他弹的和看到的有什么联系? ③皮鞋匠听着琴声,好像看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④皮鞋匠看到妹妹脸上的表情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3)指导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第二层。
注意体现出兄妹俩不同的语气,盲姑娘与贝多芬的不同语气。例如,盲姑娘想听贝多芬演奏的不同语气,皮鞋匠因买不起入场券的隐隐痛楚,盲姑娘懂事地安慰哥哥以及贝多芬说明来意时诚恳、热情,盲姑娘听完一曲后的赞美、惊喜,贝多芬见盲姑娘认出自己的深深激动等,都要读得恰如其分、真实感人。
三、课堂练习
1、找出八、九自然段中哪些是看到、听到的实在事物,哪是由实际事物产生的联想。分别用“~~”“——”标在书上。
2、说说贝多芬创作《月光曲》时感情的变化过程。(贝多芬同情穷兄妹俩,贝多芬被盲姑娘所感动,即兴弹奏《月光曲》,抒发自己遇到知音而激动的思想感情。)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背诵、默写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第二篇:《月光曲》教学设计1
《月光曲》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思想,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通过欣赏《月光曲》美妙的音乐,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其次,带领学生走进课文,初步了解《月光曲》谱成的经过,抓住贝多芬的言行举动及感情变化,深入探究贝多芬弹了一曲又创作一曲的原因,感受音乐家对穷人的同情和对音乐的热爱;最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感受音乐给兄妹俩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环境特点,体会《月光曲》创作的背景,理解《月光曲》这篇课文所讲述的内容。
2、抓住重点自然段,想象描写的景象,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3、从贝多芬的言行中体会他丰富的心理和情感,感受音乐家对穷人的同情和对音乐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
1、聆听音乐,在音乐声中导入对贝多芬资料的介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感情朗读,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原因,从中体会贝多芬感情的变化过程,感受音乐家对穷人的同情和对音乐的热爱。
3、细读9、10自然段,通过想象画面,用笔勾勒出音乐所展现出的美丽画面,感受《月光曲》的魅力。
4、以朗读来体会文本的语言美、意境美,由本文所讲述的故事广为流传的原因来感受贝多芬在劳动人民心中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2、在《月光曲》中受到美的熏陶,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环境特点,体会《月光曲》创作的过程,理解《月光曲》的内容。
2、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音乐家。
3、抓住重点自然段,想象描写的景象,这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具准备
《月光曲》录音、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音乐,带入情境
师:上课之前,请同学们先闭上眼睛,聆听美妙的音乐,感受音乐带给我们的精神熏陶。
﹙播放《月光曲》,学生静静的欣赏,想象音乐所描绘的画面。﹚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主题为“艺术的魅力”,把音乐带入语文课堂,一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一是乘着音乐的翅膀,展开丰富 的想象,让音乐与语言没有界限。
二、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刚才我们听了一首世界著名的钢琴曲,谁知道这首钢琴曲的名字叫什么?(对,《月光曲》。)这样一曲世界著名的钢琴曲背后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可以说,是这个传说,让《月光曲》更加的如梦似幻,是《月光曲》以及它的创作者贝多芬先生,使这个传说更加耐人寻味,今天,带着这个美丽的传说,让我们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直接告诉学生这首著名钢琴曲的名字,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传说的定义让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了一定的好奇心,为本课的学习
打好一定的基础。
三、了解贝多芬,加深对音乐家艺术才能与人格魅力地双重折服之情。
出示贝多芬的资料
路德维希 凡 贝多芬是全世界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享有伟大的“乐圣”之称,1770年生于德国波恩市,祖籍佛兰德,他从小接受了父亲严格的音乐训练,学会了弹琴与作曲,毕生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
出示贝多芬的名言: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
【设计意图】在充分感受《月光曲》的震人心魄的魅力之后,进行作者简介,既是对学生音乐知识的石室,更是对贝多芬这位伟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的仰视。
四、初读感知,概括课文大意
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自悟,思考:课文写的什么事? 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点拨:(这是一篇意境优美的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设计意图】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感知,了解课文大意,以便学生了解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
五、提出质疑,分析课文
1、师:听了大音乐家为穷兄妹演奏这件事,一定有问号冒了出来,令大家会产生什么疑问呢?
(1)贝多芬为什么要弹琴给盲姑娘兄妹听呢?(2)为什么谈了一曲之后,还要再谈一曲呢? 带着这两个问题,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体会贝多芬心情的变化以及音乐带给人们的无限遐想。【设计意图】给学生提问的机会与时间,学生的质疑能力才会提升。
2、学生自由朗读2—8自然段,分析两种声音:钢琴声和谈话声。
①贝多芬在莱茵河边的幽静的小路上散步的时候,听到了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贝多芬的心理:好奇——别扭——情不自禁
【设计意图】只有深入人心地进入到课文当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才能够
真正体味文字背后的意味。
②学生自选角色,朗读对话内容。
盲姑娘:“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盲姑娘特别热爱音乐,听贝多芬自己演奏是她梦寐以求的事情。)
皮鞋匠:“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太穷。”(哥哥对妹妹充满了歉疚、不安和痛楚。)
盲姑娘:“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盲姑娘特别体谅哥哥,是个懂事的妹妹。)
【设计意图】 兄妹俩的谈话是贝多芬创作《月光曲》最初的原因,是兄妹俩的挚情真爱打动了贝多芬,也更能体现贝多芬是个为穷苦人演奏的伟大音乐家。
③体会贝多芬的心情。
面对这样一位清秀却双目失明的姑娘,面对这样一位手足情深的同胞兄妹,面对如此酷爱音乐的盲姑娘,贝多芬再也抵制不住内心的
(激动、感动、冲动„„)他决定为这对穷兄妹弹奏一曲,以表达他对穷苦人的同情。④品读盲姑娘的语言。
盲姑娘听了贝多芬的演奏后,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此时的贝多芬内心同样激动不已:他为盲姑娘不但热爱音乐而且这样懂得音乐而激动;他为在这样一个偏僻的小镇能遇上知音而激动;他为自己的音乐又一次为穷苦的盲姑娘兄妹带来幸福而激动。这万分的激动化作了一句话(齐读“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设计意图】正是由于盲姑娘听了大音乐家的演奏后的情不自禁,才有了贝多芬在这个偏僻的小镇遇上知音的喜出望外的莫名的兴奋。才最终成就了这首著名的乐曲的诞生。
3、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语言带来的魅力,描绘心中的画面。①学生朗读第九自然段,总结写了什么?皮鞋匠听贝多芬弹奏曲子的联想。
② 四字词语概括画面
(水平如镜 ————微波粼粼———— 巨浪滔天———波涛汹涌)
③用感情朗读表现景象的变化,用声音创设情境。④用手中的笔描绘你想象中画面。
【设计意图】用绘声绘色地朗读个性化塑造文本的内容,再现文本的情境,是语言学习独有的魅力。学生的读的过程,就是再创造的过程,就是内化语言的过程,就是积淀语感的过程。
4、在音乐声中,指读第10自然段。
我们大家都被陶醉了,深深地沉浸在这美妙的音乐之中。而我们的音乐家也被自己的即兴创作陶醉了,他要抓住这灵感迸发的一瞬间,彻夜不眠,记录下了这首举世闻名的《月光曲》。
5、再次在音乐的伴奏下聆听课文内容,感受伟大的音乐家给我们留下的这么美好圣洁的音乐。
【设计意图】 用音乐作为熏染的载体,创设情境,在唯美的音乐旋律中展开学习,用最智慧的语言——音乐开启学生想象的天窗,推开学生思维的大门。
六、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学了这个美妙的传说,我们知道了贝多芬对劳苦大众的感情是很深的。课文本身写的是关于《月光曲》创作的传说,其实这个传说本身也是一首动人的《月光曲》。
七、板书设计
月光曲
贝多芬 盲姑娘
渴望——满足(喜出望外)——幸福 贝多芬 感动——激动——激情澎湃(同情)
热爱音乐
第三篇:月光曲教学设计
实现由“教课文”向“教语文”的转变案例
《月光曲》教学设计1
一、检查预习
二、初步理解传说部分的内容
三、深入理解贝多芬第一次为盲姑娘弹曲子
四、深入学习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
五、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
六、布置作业
《月光曲》教学设计2
一、预习反馈,整体感知。
检查朗读、听写词语、词语理解
说说月光曲是怎样谱成的。
二、读文品味,想像说话
贝多芬为何推门而入
他是怎么想—— 于是推门而入
三、欣赏感悟,积累语言
边听边读,体会月光曲曲调的变化。
感情朗读,尝试背诵
四、迁移运用,情境写话
听《百鸟朝凤》,将联想到的情景写成一段话,用上“幽静、陶醉”等课文中的词语。
于永正《月光曲》
一、认识“事物和联想”
1、读第9自然段,哪些写事物,哪些是联想。
2.去掉了这些联想的句子,那这段文字就失去了99%的美。
3.小结:读文章时分辨事物和联想的作用。
二、拓展延伸,实践操练
1、读短文,画出联想的句子,再想一想,如果去掉了这些句子会怎么样?加上去有什么好处?
2、修改短文,荷花
3、修改后交流。
《我和祖父的园子》
第四篇:月光曲 教学设计
《月光曲》教学设计
朝阳七校:陈秉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自然段。
能力目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
情感目标: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包含着的意思,体会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教学难点:分辨课文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
教学方法:情境感悟
教学准备:贝多芬想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谈话直接引出课题
2.概括课文大意练习。句式补充训练。
月光曲。月光曲是。
3.简介贝多芬。
了解贝多芬在世界音乐中的地位——乐圣,以及贝多芬名言:我的艺术应该为贫苦人造福,“做到这一点,我将是多么的幸福!” 他对贫苦的人民非常同情。
4.引出课文:月光曲是贝多芬为盲姑娘谱写的一首著名的钢琴曲。
二、初读感知课文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三、学本课生字新词
谱成清幽莱茵河茅屋入场券陌生人霎时间
波涛汹涌微波粼粼陶醉
1.指明领读新词
2.说说词的意思
3.由“茅屋”一词进行联想。
训练语感,体会生活在茅屋里的人是穷人。
四、读中感悟“盲姑娘”,体会贝多芬情感的变化
1.由3-6自然段中揣摩体会这是一位怎样的姑娘
品读感悟姑娘的形象。
2.学习课文中运用的多种描写方法:语言、外貌、神态,感受盲姑娘立体丰满的形象。
这位姑娘是一位贫苦、懂事、热爱音乐、懂音乐的盲姑娘。
五、展开合理联想体会贝多芬的情感变化
1.在2-6自然段中逐渐明晰贝多芬越来越强烈的情感变化,好奇——心里一震——感动——百感交集、激动万分
2.尝试理解贝多芬为什么弹了一曲又为盲姑娘再弹一曲的情感因素——为音乐上的知音演奏
六、归纳贝多芬为什么被称为乐圣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这是一位怎样的姑娘?
2.贝多芬为什么会为盲姑娘即兴创作月光曲?
知道贝多芬是一位同情劳动人民的音乐家。
我的艺术应该为贫苦人造福,“做到这一点,我将是多么的幸福!”
二、学习新课
继续学习课文,了解《月光曲》的内容。
(1)一边读课文,一边想像、画图、体会美妙意境。
(2)再听《月光曲》。感情朗读课文第9自然段,如同贝多芬散步时心情平静,听到盲姑娘说的话之后,心情变得不平静一般,体会《月光曲》的感情变化,表现出乐曲旋律由平静到不平静的变化。
(3)《月光曲》太美了,以致盲姑娘和皮鞋匠都陶醉了。
引读“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
“她那恬静的脸上”“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离开了茅屋。”
(4)你能把这样美妙动人的《月光曲》背诵出来吗?背诵9自然段。
三、阅读拓展
学到这里,你觉得这个传说是真实的吗?
(1)故事的地点环境与《月光曲》一致。
小镇环境幽静,茅屋里月光清幽。
(2)贝多芬的为人与品格的确如此。
贝多芬十分憎恨专权势暴政,极其蔑视封建贵族的偏狭庸俗,毕生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他50岁时两耳失聪,仍坚持创作。课文的这人“传说”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好恶,表现了贝多芬的为人与品格。
(3)故事中贝多芬的心情变化与《月光曲》的放律变化一致。
月光曲
琴艺高超
贝多芬即兴作曲乐圣
情感真挚、细腻
高尚的品格
第五篇:月光曲教学设计
≪月光曲≫
周校长:因时间仓促,这两天借开会之空隙,按我的习惯想法设计了月光曲一课的教案,没有过多考虑学校的阅读教法,不知对您是否有用,您看后,若可以,我再设计≪我喜欢≫一课。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体会联想的运用方法。教学方法:
以关注学生成长为主线(暗线),让学生明白热爱的意义。
以教材为明线,依托盲姑娘和贝多芬两个主要人物推动暗线的发展。教学环节:
第一阶段:故事激趣≪热爱的力量≫麦克尔•乔丹的故事(2分钟)第二阶段:建立初测值(3分钟)(问)同学们热爱什么?热爱带给你什么启示?
(引)可以是一个爱好、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物体等(这节不做过多引导,把学生带入思考
状况即可)(练)我热爱_______,热爱能__________(或热爱是__________)(评)抽查学生作业,做适度点评。
(收)每个人对事物的热爱虽然不尽相同,但是,爱是一种很神圣的境界,值得我们一生去追寻。明白爱!学会爱!让我们一起进入贝多芬的爱的世界。
第三阶段:依据初测,借助文本,逐步提升。
一、借助盲姑娘,引导学生体会:热爱是一种力量,能给不幸的生活带来幸福。(学生读文)(问)盲姑娘的生活幸福吗?(在文中找到依据)(引)---(练)---(评)
1、眼瞎了,这是生活带给她的不幸,在生活中有很多不幸是我们无法左右的。
2、但盲姑娘又是幸福的,音乐带给她幸福,热爱音乐,于是生活就有了寄托,有了追求!(放)
1、如果盲姑娘因为自己眼瞎,而自暴自弃,她的生活会怎样?
2、你的学习,你未来的生活中也自然避不了有些困难和挫折,你该如何面对?(收)由此可见,热爱是一种力量,带给我们幸福!(板书)
二、借助盲姑娘与贝多芬交往这件事,引导学生体会:热爱是一座桥梁,在成长的道路上“莫愁前路无知己”。学生读文。(问)盲姑娘为什么能和贝多芬交往?(引)---(练)---(评)
1、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让贝多芬感动,那是对热爱的感动!
2、贝多芬对音乐的热爱让盲姑娘敬仰,那是对热爱的敬仰!
3、在热爱面前,无论年龄,无论贫富,真正的体现生命的平等。(放)
1、如果盲姑娘或贝多芬,其中一个人不热爱音乐,他们会相识吗?
2、你是否也领悟到多一分热爱,就多一群朋友,多一个朋友就多一条路?(收)热爱是一座桥梁,能觅到知音(板书)
三、引导学生明白是热爱激发了贝多芬的灵感,是热爱擦亮了心中那些最美好的东西,联想到“月光、大海”,才有了≪月光曲≫。阅读联想这一段。(问)这段联想美吗?(感情朗诵,试背诵)贝多芬为什么能联想到这些美好的东西?(引)---(练)---(评)
1、因为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点燃了贝多芬的灵感。
2、因为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唤起了贝多芬对无数美好事物的联想。(放)在生活中,因为热爱,你产生过哪些美好的联想?(高潮)(收)热爱是一根火把,点亮心灵中最美好的东西。
第四阶段:走出文本,成长共鸣。(激)热爱是一种力量,让不幸的盲人兄妹又有幸福的精神家园; 热爱是一座桥梁,共同的热爱让盲姑娘兄妹与贝多芬相识; 热爱是一根火把,盲人兄妹用热爱点燃了贝多芬的创作灵感。(问)再一次回到课前问题:同学们热爱什么?热爱带给你什么启示?(引)我们热爱自己,热爱让我们明白生命的意义,我们热爱亲人,热爱能阐释温暖的含义,我们热爱生活,热爱将每一天变得美好,我见青山皆有意,万物见我皆含情。(练)修改课前第一个练习,教师巡视(评)(放)
1、侧重生活层面
2、若时间允许,可引导:历史上,热爱还成就哪些人?(收)
(配月光曲)因为热爱,我们能聆听这美妙的月光曲;因为热爱,我们能领略李白的飘逸,杜甫的现实,苏轼的豪放;因为热爱,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的美好!纵使遇到万千磨难,我们至少可以选择爱自己,爱生活中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