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识字6》教学设计
识字6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写“星、奶、丁、扇、牵、织、女、斗”8个生字,会认“繁、蒲、萤”3个生字,掌握新偏旁“户”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词串。
3、感情目标:感受农村夏夜的情趣:养成细致观察,认真书写及阅读时“边读边想”的好习惯。教学重点:识字、写字、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感受农村夏夜的情趣,能将认识的事物和学习的词语;联系起来。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配乐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初识生字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看一副美丽的图画,想看吗?睁大眼睛看天上。看到了什么?一起说(星星),一颗一颗的叫星星,像这么多这么密的星星就叫——繁星。你们认识星字吗?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星”字。(教学“星”字)
天上那么多星星,小朋友们猜到了这是什么季节了吗?(夏天)夏天的夜晚可有意思了,请同学们翻开语文书76页自己读一读。
二、创设情境,感知全文
1、自由读
2、找四个小朋友认读词串,一人读一行。(1)出示:夜晚 繁星 亮晶晶
教师相机正音“星、晶”都是后鼻音,全班齐读。讲解“亮晶晶”是一个ABB式的词语,教师引导孩子们了解更多ABB式的词语。例如:绿油油,红彤彤、白茫茫„„
(2)出示:爷爷 奶奶 小丁丁 教师相机正音,这组词串都是轻声,需要读得又轻又短。
男生读,女生读
(3)出示:竹椅 蒲扇 萤火虫
教师相机正音,读准翘舌音。全班四个大组进行比赛读。(4)牵牛 织女 北斗星
教师正音,读准鼻音“n”,全班齐读。
3、全班开火车所有词串读。课件出示词串,用红色标记易错读音。
4、学生自由读。去掉词串的拼音,只保留字,增加读词难度。
三、理解词串,走进词串
过渡: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我们读词语,我请一个小朋友在图上找出对应的事物。谁来试一试?
(一)、玩“找朋友”的游戏。请一名小朋友读词语:繁星、爷爷、奶奶、小丁丁、竹椅、蒲扇、萤火虫、牵牛、织女、北斗星。另一名小朋友在图上找到对应的事物。
(二)、重点介绍竹椅、蒲扇、萤火虫。
1、介绍“竹椅”:让学生知道有靠背的叫“椅子”,没有靠背的叫“凳子”。让孩子通过小丁丁坐的“竹椅”和教室里的“木椅”进行比较,了解夏天用竹子坐椅子的目的是凉快。
2、介绍“蒲扇”:蒲扇是用蒲葵的叶、柄制作而成,它质地轻盈,价格便宜,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
3、学写生字“扇”。(过渡:引导孩子们思考:除了用蒲叶来制作扇子之外,还可用什么?——羽毛。介绍“扇”半包围结构,户字头下面是羽字)
4、介绍“萤火虫”:萤火虫发光的秘密在于它的身上有一个特殊的构造叫“发光器”。
(三)、聆听故事,读出味道
过渡:同学们,爷爷一边摇着扇子,一边给小丁丁讲故事,你想不想听?老师也给你们讲一讲。
1、聆听牛郎织女的故事(配乐)
相传在很早以前,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没有父母,只好跟着哥哥嫂子度日。一天,天上的织女和其他仙女一起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后来织女便偷偷下凡,来到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牛郎和织女结婚后,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日子没过多久,王母娘娘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牛郎和织女被分开。牛郎拉着自己的儿女,一起腾云驾雾上天去追织女,眼见就要追到了,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天河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他们的事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
2、介绍北斗星
北斗星由七颗星星组成,形状像一把勺子。记住当你在野外迷路的时候,你可以抬头找找它,它会在北方闪烁,帮你指点方向。
3、读出味道。(配乐+拍手打节奏)
四、学习生字,找寻规律
1、介绍“牵”:上中下结构的字,注意“大”字的捺笔要变成捺点。
2、学生自学“织”字。教师归纳总结。奶、织都是左右结构的字。“织”的写法同样是左窄右宽,左边的绞丝旁的最后一横,要和“女”字一样写得斜一些。
3、让学生观察“女”做独体字和做偏旁的区别。做偏旁的时候,长横不出头,而且倾斜一点。做独体字的时候,长横出头,而且平稳一点。教学“女”“奶”。
4、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评选出本节课的“小小书法家”。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宁静的夏天,天空中繁星点点。这里有牵牛星、织女新的美好爱情故事,也有为我们指点方向的北斗星。夜空中,亮晶晶的繁星正等待着小朋友们去发现它的奥秘。
作业布置:
1、画一幅美丽的星空图
2、告诉爸爸妈妈“牛郎织女的故事”
板书设计:
识字6 星 扇 牵 丁 斗 女
奶 织
第二篇:《识字6》教学设计
识字6 教学设想
课前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询问家长等多种途径,收集动物的资料,把学生的触角引向广阔的天地,激发学生对这个神奇的动物世界的浓厚兴趣。课上图文结合,在环境中认词识字,在学文中明理,了解各种动物。教学中由扶到放,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交流,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们活跃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两个生字,了解12种动物的名称。
2、对照插图,认识动物的样子,建立起名字与事物的联系,丰富学生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同时进行保护动物的教育。
3、正确诵读韵文。教学重难点
建立起动物名字与事物的联系,正确诵读韵文,规范书写生字。教学准备:课件、词语卡片。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大家去过动物园吗?你们喜欢动物朋友们吗?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动物们真正的家——大森林,一起去看看我们的动物朋友。
(出示挂图)
看!这儿的朋友真多呀!你认识哪些动物?跟你认识的动物朋友打声招呼。
(指名说一说,熟悉挂图)
二、初读韵文。
1、打开课本(第72页),自由读韵文。
(要求:读准动物名称,声音响亮。约2遍)
2、检查读韵文,正音。
1)分组读,每组一行。
2)开火车读词。
3)指名读,相机认读生字。
3、给动物挂牌。
(把韵文中的词标上序号,在图中把序号填到相应的动物身上)
三、学习韵文。
1、看图认动物(读词)。
2、看来大家都认识这些动物了,你了解它们吗?
1)指名介绍动物。
(学生介绍自己所知道的相关资料,适当补充。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
2)老师针对学生不熟悉的动物做介绍。
(鼓励学生查找资料,扩大视野)
3)小组合作交流。
(介绍自己最喜欢的那个动物,注意说话听话的要求)
3、说话训练。
(大森林里的动物真多啊!有________的______,有________的______,还有________的______。)
四、指导熟读。
1、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保护动物,也就是保护我们的地球大家庭,保护我们自己。
2、练习读。
(尝试读出自己对动物的喜爱、害怕)
3、指出韵文的特点,提醒注意停顿。
4、齐读,比赛读。
五、知识巩固。
1、游戏一(判断)。
跳远冠军是(仙鹤 袋鼠)
四不象 是(老虎 麋鹿)
2、游戏二(猜谜)。
有一对长长的牙齿,一个长长的鼻子。(大象)
像仙女一样高雅,全身洁白,头上顶着颗红宝石。(仙鹤)
是一头乱发的万兽之王。(狮子)
它的尾巴像一把五彩折扇,高兴的时候就会展开,向别人炫耀。(孔雀)
补充:
森林医生(啄木鸟)
沙漠之舟(骆驼)
六、指导书写。
1、狮子和老虎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朋友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练写“狮”和“虎”这两个生字,看谁写得最漂亮。
2、请学生分别说说,怎样写才漂亮。
3、老师示范写“虎”。
4、学生在书上描红,认为写好了就写到田字格中。
附。
打印:(词)
狮子 猴子 猩猩 斑马
(判断题)仙鹤 袋鼠
老虎 麋鹿
小黑板:
大森林里的动物真多啊!有________的______,有________的______,还有________的______。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认读词语卡片朗读课文
二、质疑解疑
这些动物中,你对哪些动物还不太了解,合作解疑。
讨论交流齐读生字词
三、拓展延伸,发展语言
汇报交流自己从课外收集到的有关动物的图片,文字资料。板书设计:
识 字 6 狮子 大象 老虎 仙鹤 孔雀 鹦鹉 猴子 猩猩 麋鹿 斑马 棕熊 袋鼠
教学感悟与反思
孩子们很喜欢动物,所以本课学习时他们的积极性比较高,对于难写的字,我也及时指出,让他们进行辨认比较,这样就减少了形近字的混淆。
第三篇:识字6教学设计
识字6教学设计 教师:金莉
【教学目标】
1、认识“恨、漠、贫”等9个汉字;会认读“冷漠、虚假、索取、奉献”等词语;会写“丑、饥、温”等8个汉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初步感知词语的反义关系。
3、在朗读背诵、识字写字的过程中,培养关爱他人的情感,在幼小的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件,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儿歌
前对后,进对出,对子知多少? 你也找,我也找,发现要动脑。
1、读一读儿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说(上、下,大、小,意思相反)
2、同学们,那你们知道这种形式的句子叫什么吗?(学生回答:对子)
3、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带着大家学习,了解关于对子的知识。好不好?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也一定能够对出对子的。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初读对子,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⑴师:同学们,现在请同桌相互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同桌教读。学生试读,老师巡视,注意学习困难的学生。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有哪位同学愿意读给全班同学听一听? 生读,师指导。
⑵播放媒体资源课件中的“读一读”,更正读音。⑶生齐读
⑷同桌对讲,看谁读得又对又快。2、课件出示生字,认读生字。
师:同学们,课文中的生字生词非常调皮,跳到这儿来了(出示课件中的生字),大家都认识它们吗?
⑴学生认读:恨、漠、炭、贫、富、饥、索、奉、永 ⑵开火车认读。
⑶挑战赛(学生点名PK)师:看来这些生字都难不到同学们,那现在我将出示词语,哪些同学也能认识呢? 学生认读,方法同认读生字。
三、学习课文
师:生字,词语都没能难到同学们,那现在老师要出个难点的题目,你们能做出来吗?
(一)学习第一小节
1、学生齐读课文,将文中的对子用“—”画出来。学生说,师生归纳并板书:
美—丑 爱—恨 真诚—虚假 冷漠—热忱
2、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哪些行为和事物是美好的,哪些是丑恶的?哪些是真诚的,哪些是虚假的?哪些是冷漠的,哪些是热忱的?
3、小组或同桌共同学习,选择一个你们喜欢的对子,交流体会。
小组汇报。结合现实生活中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说一说你对对子中词语的理解。(如:校园中,有的人随手捡起果皮、纸屑等,行为、心灵是美的;而有的人乱扔垃圾,这样的行为就是丑陋的、、、、、、)
4、出示句子
“雪中送炭见真情,助人为乐献爱心。”
引导学生理解“雪中送炭”“助人为乐”两个词语。
同学们,现在说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呢?(学生说)
5、学生赛读本小节。
(二)学习第二小节
1、指名小组读第二小节,其他小组学生用笔画出本小节中的对子。学生说,教师板书:
贫—富 冷—暧 饥寒—温饱 索取—奉献
2小组合作学习,理解“贫富 冷暧 饥寒、温饱 索取、奉献”这几个词语。
3、汇报、归纳学习结果。
师: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的家庭富有,而有的家庭却很贫穷。人不能只想要得到别人的关心和帮助,我们也要学会奉献,伸出友谊之手。
4、出示句子
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
同学们,谁能说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呢?(学生汇报,师生归纳)
5、指名读。
6、齐读课文。
(三)、复习巩固
1、课件出课文中的反义词,学生连线。
2、你们还能说出哪些来?学生说,老师板书。
3、学生再读课文,练习出对子。
四、指导书写,引导拓展
1、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认读要写的字。
2、引导学生观察,把握写字要领。
重点指导:“贫”字,上面不是“今”而是“分”;“丑”字,不能把中间的“横”写成“点”;“暖”字的右边中间的部分是“一横”不是“爱”字。
3、学生描红、临写,师巡视指导。
五、总结
同学们,相信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都明白了一个道理?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善于帮助别人,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才会永远是春天。(学生填空)
板书:
识字6
美—丑 爱—恨 真诚—虚假 冷漠—热忱 贫—富 冷—暧 饥寒—温饱 索取—奉献
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
第四篇:《识字6》教学设计
《识字6》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能有顺序地观察图画,认识图上描绘的事物。凭借图画理解本课词语。
过程与方法: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祖国大地一年四季的一些自然景观,体会祖国地域辽阔和物产丰富,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有顺序地观察图画,认识图上描绘的事物。凭借图画理解本课词语,学会本课5个生字。
教学难点:了解祖国大地一年四季的一些自然景观,体会祖国地域辽阔和物产丰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孩子们,喜欢旅游吗?说说你都到过哪些地方?觉得和家乡有什么不一样? 今天我们就来做一回旅行家,一起去饱览一下祖国大江南北的美丽风光。
二、借助图画。初读韵文
1.出示词串及挂图。师做导游美美地范读,生在轻音乐声中看图欣赏。
2.小游客们,能自己读读介绍风光的词串吗?注意读准字音。(指名朗读,集体评议、正音)
3.同座合作学习,玩游戏“读读找找”。(一人读词语,一人在图上找出相应事物,互相正音)
4.请学生上黑板前,将词语卡片贴在挂图相应的位置上。
三、精读韵文。拓展想象
1.能自己再读读词串吗?比比哪位游客最细心,看出词串给我们介绍了哪几个地方?(自由读词串,根据问题作勾画。)小组讨论,交流结果。
2.画出祖国版图,根据学生回答,用彩色粉笔在相应的位置上写出地点名称,并指导有感情朗读。
(1)学生说到塞北,就用黄色粉笔在版图西北部板书出“塞北”二字,让学生猜猜老师为什么用黄色表示“塞北”,引导学生看图想象,点出塞北黄沙漫天的特点。
师小结:在祖国的塞北,阵阵秋风吹来,黄沙漫天,风沙中一群膘壮强悍的骏马迎着秋风自由驰骋,多么的壮观呀!这排词串该怎么读呀?(试读、指名读、评议、范读、齐读)
(2)词串还写了哪几个地方?该用什么颜色表示,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用绿色粉笔在版图上板书出“江南”,用红色或蓝色板书出“海岛”,用白色板书出“高原”,引导学生看图或根据平时的了解说说这几个地方的特点,并指导有感情朗读。)
3.师小结: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一年四季自然风光非常秀丽,北有黄沙漫天的塞北,南有骄阳似火的海岛,西有冰天雪地的高原,东有碧波荡漾的江南。景致不同,风情各异。(师生一起有感情朗读词串)
4.孩子们随着老师一起欣赏了祖国的美丽风光,你能当当小导游用自己的话或是今天学到的新词来介绍一下这几个景点吗?(自己准备,小组交流,推选代表上台介绍)
四、学习生字
1.出示四个生字“骏、塞、骄、岛”,认读。
2.出示笔顺图,自己书空练习,想想怎么记住这几个字。
3.小组讨论:你怎么记住这几个字?师巡回参与讨论。(引导用熟字记忆法、换偏旁法、编儿歌记忆法等来记忆生字)
4.交流自学结果,师指导书写。(强调“岛”是半包围结构)5.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师强调“三个一”。
五、延伸训练
请小朋友们在课后去看看祖国的地图,看看还有哪些地方?查阅资料,或是向父母了解一下这些地方的特点、物产,为我们这些小旅行家今后的出游作好准备。
六、反思
苏教版小语教材第三册的《识字6》以词串的形式向我们介绍了祖国大地不同地区颇具特色的风情。这些词串组成的韵语,内涵丰富,展现了祖国大地的自然风光,字里行间充满着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凭借图画,诵读词串,不仅可以认识本课的生字,还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本课的不足之处在于,读的形式还较单一,在通过图文联系对整篇词串有了一定理解的基础上,可进行引读、赛读。教师的语言还可以锤炼得更精美一些。学生在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介绍风光时,语言较贫乏,还不能充分想象,只能简单地说几句,还有待加强训练。
第五篇:《识字6》教学设计
《识字6》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识字6》是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识字课文,课文以对对子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情感的爱憎分明,感受到汉语言文字的魅力。一连串的反义词,如诗歌一般,读起来那么和谐,有韵律感。学生可以在识字的过程中,知道美和丑,爱和恨,冷漠与热忱,索取与奉献。
二、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贫、富”两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词语的反义关系。
3.在识字、朗读的过程中,陶冶美好的情操,在心里埋下真、善、美的种子。
三、教学重、难点
认识9个生字。会写“贫、富”两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词语的反义关系。
四、教学准备
师制作课件,生自学生字词。
五、教学过程
(一)游戏预热,揭示课题。
1.小朋友,咱们玩个“请你跟我反着说、反着做”的游戏。老师说一个词,小朋友们也说一词,但你们说的词语必须与老师的意思相反,和老师对对子,并做出动作。
2.师生对对子。
3.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与对子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识字6。
【设计意图】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了一定量的对子积累,所以在导入新课时,以游戏激趣法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激发学习兴趣,而且能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在读之前,老师先问你们,遇到不会读的字怎么办?(借助拼音、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下面自己读自己的,自由读吧。读完了,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难读的字,比一比谁读得好。
【设计意图】摆脱以往固定的“读一读,认一认”的方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给学生布置认字任务,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2.展示读文。指名学生展示读课文,一人读一节。其他学生仔细听,然后评价。
3.课件出示带有拼音的生字词。(生自由小声读,领读,齐读。)
4.(加大难度认字)。老师摘掉了这些字的拼音小帽,你们还会读吗?快快读出来。
5.游戏巩固生字。
果树林中,一棵果树上长着一些青苹果。如果谁能准确地读出苹果上的生字,苹果就能变红了。红红的苹果想要吗?(想)那就赶紧开始吧!(课件出示8个生字,每读对一个的学生奖励一张红苹果卡片。)
【设计意图】游戏是深受孩子们欢迎的。因此,在巩固生字中用游戏的方式,使学生不会有倦怠感,既能起到复习作用,又能振奋学生的精神。
(三)巧记生字,理解词语意思。
1.想一想,我们知道的记字方法有哪些?(猜字谜、换偏旁、加一加)
同学们的办法真多,下面请你们开动脑筋,想一想你用什么巧办法来记这些字,可以自己思考,也可以组成学习小组讨论,现在开始行动吧。(出示8个生字,小组交流识字经验,发现识字方法。)
2.刚才同学们讨论得很认真,谁能给大家推荐一个好方法?(指名回答)还有谁愿意来给大家说一说?(自由谈)
3.生活中这些字能和哪些字交朋友?(学生练习用字组词。)
4.小朋友们真聪明,相信其他的字你也有办法记住的。(鼓励)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一记,孩子们的思维是活跃的,不能忽视孩子的每一项“创意”。
5.识记“炭”时,随机教学“雪中送炭”。
(出示下雪图)在风雪交加的冬天,你最需要的是什么?(火炉……)
如果正在这么冷的冬天,人们给你送来一盆烧得旺旺的炭火,你的心里会感到怎样呢?(暖和、高兴……)
像这样当你正需要帮助,别人给你送来炭火时,我们就可以用文中的四字词语描述――“雪中送炭”。
其实生活当中的困难有很多种,只要是你遇到困难,别人给你送来了帮助,都可以叫作――“雪中送炭”。(板书:雪中送炭)
6.随机教学“奉献”,识记“奉”字。
炭火给我们带来了光,带来了热,可最后,它却化成了什么?(灰烬)(出示图)
像炭火这种燃烧了自己却给人们带来了光和热,不求回报的精神,我们就可以用课文中的两个字描述――“奉献”。(板书:奉献)
出示甲骨文“奉”,发挥想象“奉”字的下面像什么?伸出小手做一做。(两只向上托起的手)“奉”字的上面像什么?(珍珠、项链、玉串)古时候的“奉”字意思就是双手捧着玉串心甘情愿地送给别人。
7.看图学“富”字并书写。
出示图,猜一猜是文中的哪个字?(富)出示甲骨文“富”,看图联系甲骨文“富”字的结构意思。并猜字谜(富)。
看清“富”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方式,有哪些地方你需要提醒同学?
师生共写“富”字: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书空。
8.猜字谜学“贫”字,并书写。书写教学方法同上。
9.在课本上正确书写“富、贫”,并强调书写姿势:头正身直手放平,一尺一寸一拳头。写后生生评价。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出示了各种图及甲骨文,让学生直观的识记生字,随文识字,将识字与课文内容相结合,学生自然而然地学习了“雪中送炭、奉献、贫、富”字词的意思,并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在玩中学习,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朋友们真能干,生字词全认识了,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课文,发现与以前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你发现了什么?(生齐读课文)
2.生汇报。
3.师小结,介绍“对子歌”,并强调韵律。
4.游戏:对对子。
师生对对子。同桌对对子。
5.你喜欢文中的哪个词?(热情)用你的热情读读课文。
6.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用你自己的感受把课文读一遍吧!
【设计意图】让不同的读法呈现在课堂中。在情境中训练学生的朗读,加深学生对情感的领悟,同时在读中巩固识字,记住本课反义词。
(五)拓展延伸,在学生的心里埋下真、善、美的种子。
2008年5月12日中国汶川发生了大地震,在这场地震中许多人失去了家园和亲人。但也在那次地震中我们感受到了人间的爱与温暖。让我们一起回顾,感受一下奉献、真诚,人的真、善、美!
1.播放汶川地震视频。
师配乐讲解:在这里你看不见丑;看不见恨;看不到冷淡;更看不到虚情假意。在这里你看见了什么?(板书:爱、美)你还看见了什么?学生读出黑板上的奉献、助人为乐、雪中送炭等。
2.齐读课文,再读入情。
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让我们带着这种爱一起再把课文读一遍。
(六)课堂总结(诗配乐朗诵)
我们相信
爱是一盏灯,照亮别人,也温暖自己。
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都活在黑暗中。
献出一份爱心,托起一份希望。
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设计意图】用一段视频激发情感,然后通过配乐朗诵,既能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又在学生的心理埋下真、善、美的种子。
(七)趣味作业
1.把今天学的对子歌读给家人听。
2.收集一些对子或创造一些对子,准备在下一节的课上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学习在课后得到延伸,同时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作者单位:江西省芦溪县芦溪镇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