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引路教学设计张艳平(大全5篇)

时间:2019-05-12 23:25: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蜜蜂引路教学设计张艳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蜜蜂引路教学设计张艳平》。

第一篇:蜜蜂引路教学设计张艳平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特点。

难点: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二、教具准备

生词卡片、投影片。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猜一猜:有一种昆虫,专门在花丛中采蜜、传授花粉,本领可大了。你们知道它是谁吗?(蜜蜂)

2.揭示课题:“引路”是什么意思?(带路)

3.蜜蜂给谁引路?蜜蜂是怎样引路的?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

(二)自学生字 1.指名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

2.认清字形。

引:左右结构,左边是“弓”,右边是“1”。

莫:上中下结构,上边是“艹”,中间是“日”,卜边是“大”。

斯:左右结构,左边是“其”,右边是“斤”。

派:左右结构,左边是“氵”,右边共6笔。

谈:左右结构,左边是“言”,右边是“炎”。

敲:左右结构,左边是“高”,右边不要写成“支”。

讶:左右结构,左边是“言”,右边是“牙”。

导:上下结构,上边是“巳”,下边是“寸”。

3.理解词语的意思。

谈天:聊天,闲谈。

惊讶:感到很奇怪;惊异。

向导:带路的人。

(三)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了列宁利用蜜蜂引路,找到养蜂人的事。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蜜蜂引路这什事?(第二、三、四自然段)

3.按自然段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四)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五)板书设计 20 蜜蜂引路

yǐn sī pài tán qiāo jīng dǎo

引路 莫斯科 派人 谈天 敲门 惊讶 向导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特点。

2.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二、教具准备:投影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自由读课文: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思考:读了这一自然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甲:我知道这件事发生的时间1922年。地点:莫斯科·,学生乙:找还知道了列宁常常与养蜂人谈天。

(2)老师小结。

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列宁常常与养蜂人谈天。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2)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说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因为往常派去找养蜂人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所以列宁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3)老师小结。

这一自然段主要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小组讨论: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用图表表示。

(2)小组汇报。

列宁:发现花从中有蜜蜂——蜜蜂飞进园子——小房子——找到养蜂人。

(3)列宁为什么认为跟着蜜蜂走就能找到养蜂人?

因为列宁想:蜜蜂是养蜂人养的,蜜蜂采完蜜就要回到蜂房,按照蜜蜂飞间的方向走,就——定能找到养蜂的人。

(4)老师小结。

由于列宁通过观察了解到花丛、蜜蜂、养蜂人之间的关系,就能从中发现线索,找到养蜂人。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出示投影,看图,养蜂人见到列宁后可能会说些什么?

(2)列宁是怎样回答的?

(3)为什么列宁说蜜蜂是他的向导,把他领到这儿来的?

(4)老师小结。

列宁发现了蜜蜂,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就顺着蜜蜂飞回的方向走,结果找到了养蜂人。

(5)分角色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惊讶、高兴的语气。

5.总结全文。

(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第一自然段: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第二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第三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经过。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3)老师小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学习列宁遇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做出判断、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6.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蜜蜂引路

列宁——蜜蜂(向导)——养蜂人

花丛(路边)认真思考

园子(附近)仔细观察

小房子(旁边)做出判断

(四)课堂作业设计

1.看拼音写词语。

mò sī kē qiāo mén jīng yà pài rén xiàng dǎo

()()()()()

2.组词。

导()蜜()蜂()采()圆()

异()密()峰()彩()园()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惊奇—— 经常—— 愉快—— 壮丽—— 仔细—一 聊天——一 兴奋—一 洪亮———

第二篇: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15篇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懂得遇到疑难问题,只要细心观察,认真思考,是不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

2.初步掌握一种学懂段的办法: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并能连起来说说。

3.能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1.看拼音写词语:

pái cǎi mì jīng yà

( ) ( ) ( )

2.根据意思写词语:

离得很近——(附近)

3.请用“附近”说一句话。

4.字形:读题,蜜蜂引路(正音课题出示)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31课《蜜蜂引路》。蜜蜂给谁引路?——列宁

二、带读第二段(读懂每一句话,以理解段意)。

列宁为什么要让蜜蜂引路呢?(请学生口答)

1.答案从课文的哪一段里面找?

2.请同学们根据问题来学习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回答问题。

①哪句话是说列宁想找到养蜂人?

②哪句话是说大家都不知道养蜂人住的地方?

③最后一句是说(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

3.反馈。

(1)第一个问题,哪句话是说列宁想找到养蜂人?谁来说?

①读这句话。“那个人”指谁?

②这一句话在说什么?(在黑板上划下来:列宁想找到养蜂人。)

③读句子,说主要意思。

(2)第二个问题,哪句话是说大家都不知道养蜂人住的地方?

①读第2句话。“经常”是什么意思?(过去的时间里)

②“他”指谁?

③这一句话是说什么?大家读第二句,谁来说第二句话写什么?

(3)最后一句,也就是第3句,谁来读读?

①这一句话是说什么?(让学生说)住得不远什么意思?(附近)代进去读读。

②在句中用“——”把主要词语划下来。

(4)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呢?(即把第二段意思连起来说说。)

因为列宁想( )可是( )所以列宁就( )。

三、研读第三段。(用第二段的学法学习第三段,巩固学懂一段话的方法。)

1.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他是怎么找到的呢?课文第二段具体写了列宁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能不能像学习第二段那样来学习课文的第三段?。

(1)第三段有几句话?

(2)每一句话写什么?(用“——”划出主要的词语,连起来说说)

(3)用自己的话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请自学课文,边读边想边说。

2.反馈。有几句话?(口答)

(1)读第一句,这句话是说什么呢?

理解“发现”“许多”的作用。这句话该怎么读?

(2)读第三句话,这句话是说什么呢?

列宁找到了那个养蜂人。

把第三句话读完,紧接着说,这句话写了。

3.“开门的果然是那个养蜂的人。”为什么要用“果然”?

4.列宁原来是怎么想的呢?(即连起来说说列宁是怎么找到)

四、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

2.选做一个问题:

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1)列宁为什么要亲自找养蜂人。

(2)列宁是怎么找到养蜂人的?

(3)第2题用图配文。

板书:

许多蜂蜜 他想:

飞回园子 他想:

园子旁边有所房子 他想:

果然

教学目的:

1.学习列宁细心观察,善于根据事物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2.了解题目与课文内容之间的关系,懂得重点词语的意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会汉字“引、养、丛、仔、采、志”及偏旁“弓”。

教学重点:

理解列宁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准备:

电脑、图片、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电脑课件(先出示“小密蜂”再出示“引路”二个字。你们认识它吗?你知道它能为人们做些什么?“引路”二字,是什么意思?齐读密蜂引路),今天我们就学第16课--密蜂引路。

二、新授:

1、师:读了课题后你想问些什么吗?(问题先不解决)请同学们把课文熟,看看你喜欢读哪一段?

2.指名读文:(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第一自然段中的词语:当地,派人,聊天, 用“附近”说一句话。

师:你觉得列宁是个什么样的人?

4、师:我们看看这位伟人与密蜂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自读第二自然段,并说说写了什么?

5、学习第三、四自然段:电脑示出问题:

1.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到了什么?他是怎么想的?

2.结果怎样?

3.请你试着画一画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养蜂人的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

学生分成小组学习,相互交流。(读、说、画)

6、学生汇报学习的情况:并请同学到黑板画出来,贴图片。

7、分角色读他们的对话。

8、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说说你的感受?

9、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三、总结:生总结。

第二课时

一、读词语:电脑

引路 养蜂 花丛 仔细 采蜜

加点的字教读音指出是本文要学的汉字。

二、学写生字

1、生:分析每个字形结构及怎么记

2、师:范写,强度笔画。指名到黑板写,生纠正,评议。

3、组词,扩句。

4、课后习题第2题。

[教学要求]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特点。

难点: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二、教具准备

生词卡片、投影片。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猜一猜:有一种昆虫,专门在花丛中采蜜、传授花粉,本领可大了。你们知道它是谁吗?(蜜蜂)

2.揭示课题:“引路”是什么意思?(带路)

3.蜜蜂给谁引路?蜜蜂是怎样引路的?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

(二)自学生字

1.指名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

2.认清字形。

引:左右结构,左边是“弓”,右边是“1”。

莫:上中下结构,上边是“艹”,中间是“日”,卜边是“大”。

斯:左右结构,左边是“其”,右边是“斤”。

派:左右结构,左边是“氵”,右边共6笔。

谈:左右结构,左边是“言”,右边是“炎”。

敲:左右结构,左边是“高”,右边不要写成“支”。

讶:左右结构,左边是“言”,右边是“牙”。

导:上下结构,上边是“巳”,下边是“寸”。

3.理解词语的意思。

谈天:聊天,闲谈。

惊讶:感到很奇怪;惊异。

向导:带路的人。

(三)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了列宁利用蜜蜂引路,找到养蜂人的事。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蜜蜂引路这什事?(第二、三、四自然段)

3.按自然段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四)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五)板书设计

20 蜜蜂引路

yǐn sī pài tán qiāo jīng dǎo

引路 莫斯科 派人 谈天 敲门 惊讶 向导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特点。

2.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二、教具准备

投影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自由读课文: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思考:读了这一自然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甲:我知道这件事发生的时间1922年。地点:莫斯科· ,

学生乙:找还知道了列宁常常与养蜂人谈天。

(2)老师小结。

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列宁常常与养蜂人谈天。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2)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说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因为往常派去找养蜂人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所以列宁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3)老师小结。

这一自然段主要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小组讨论: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用图表表示。

(2)小组汇报。

列宁:发现花从中有蜜蜂——蜜蜂飞进园子——小房子——找到养蜂人。

(3)列宁为什么认为跟着蜜蜂走就能找到养蜂人?

因为列宁想:蜜蜂是养蜂人养的,蜜蜂采完蜜就要回到蜂房,按照蜜蜂飞间的方向走,就——定能找到养蜂的人。

(4)老师小结。

由于列宁通过观察了解到花丛、蜜蜂、养蜂人之间的关系,就能从中发现线索,找到养蜂人。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出示投影,看图,养蜂人见到列宁后可能会说些什么?

(2)列宁是怎样回答的?

(3)为什么列宁说蜜蜂是他的向导,把他领到这儿来的?

(4)老师小结。

列宁发现了蜜蜂,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就顺着蜜蜂飞回的方向走,结果找到了养蜂人

(5)分角色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惊讶、高兴的语气。

5.总结全文。

(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第一自然段: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第二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第三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经过。

第四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结果。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3)老师小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学习列宁遇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做出判断、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6.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20 蜜蜂引路

列宁——蜜蜂(向导)——养蜂人

花丛(路边) 认真思考

园子(附近) 仔细观察

小房子(旁边) 做出判断

(四)课堂作业设计

1.看拼音写词语。

mò sī kē qiāo mén jīng yà pài rén xiàng dǎo

( ) ( ) ( ) ( ) ( )

2.组词。

导( ) 蜜( ) 蜂( ) 采( ) 圆( )

异( ) 密( ) 峰( ) 彩( ) 园( )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惊奇—— 经常—— 愉快—— 壮丽——

仔细—一 聊天——一 兴奋—一 洪亮———

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 )小山——( )房子一( )火车一( )草地

——( )园子一( )蜜蜂一( )飞机一—( )f绢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 )里有许多( )。他仔细( ),

只见那些( )采了蜜, 就飞进附近的—个( )里,( )旁边有一所小( )。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

2、导(向导) 蜜(蜜蜂) 蜂(蜜蜂) 采(采访) 圆(圆形)

异(奇异) 密(茂密) 峰(山峰) 彩(彩色) 园(园子)

3.惊奇——惊讶经常——常常愉快——高兴壮丽一一壮观

仔细——认真聊天——谈天兴奋——激动洪亮——响亮

4.一(座)小山一(所)房子一(列)火车一(片)草地

一(个)园子一(群)蜜蜂一(架)飞机一(块)手绢

5.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附近”“惊讶”造句。

2.能正确、流利地读课后练习3的两组句子,并比较出每组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能正确回答课后练习1的两个问题。

4.初步懂得遇到疑难的事情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事物之间的关系,就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5.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

2.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初步懂得遇到疑难的事情只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二)能较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指导书写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一)掌握本课8个生字的音形义。

(二)通过初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激发情趣。

板书课题10 蜜蜂引路

谁说说什么叫“引路”?

(就是领路、带路。)

蜜蜂怎么会引路?它给谁引路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同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只有四个自然段)。

2.指出四人每人读一段课文,正音。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自学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想想字义,并在书上画出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再读一读。

2.检查自学效果。

(1)字音:

附:读fù,不读fú。引:读yǐn,不要读成yǐng。

(2)字形:

谈:谈话就是说话,所以是言字旁。右边是两个“火”,上边的“火”,捺要写成点,要与“谈”字区别。

和“爪”字区别。

导:上边是“巳”,要封口,不要写成“己”。下边是“寸”。要与“异”区别。

(3)由这8个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词义是:

引路:领路,带路。

莫斯科:前苏联首都。

附近:离得很近的意思。

养蜂:饲养蜜蜂。

派去:分配、指定。

谈天:很随便地谈话。

向导:带路的人。

3.指导书写生字的字头。

可提示以下几个字:

引:左边的“弓”字,三画,右边一条长竖。

斯:左边是“其”字,右边是“斤”,不要写成“月”字。

莫:上中下结构。上边是草字头,中间一个扁日,下边“大”的横写长些。

导:注意下边“寸”的横写长点。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要求:边读边思考,每个自然段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讨论后回答:

(第一、二自然段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第四自然段讲列宁告诉养蜂人是蜜蜂把他领来的。

(五)作业。

1.各写生字一行。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了解由于列宁仔细观察,善于联想和科学分析而找到了养蜂的人。

(二)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引起联想,认真分析、判断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讲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这段。读了这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板书:莫斯科、小山、小房子。

(2)指导朗读:用陈述语气读出列宁是怎样请养蜂人的。

2.讲读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思考:列宁又想找养蜂人,这次他遇到了什么困难?指名回答。理解“往常”的意思。

(2)板书:山路,遇到问题。

3.讲读第4自然段。

(1)让学生回答:列宁最后是否找到了养蜂人,你从哪段知道的?

(2)指名读第4自然段。结合看插图,理解“惊讶”的意思。再说说养蜂人为什么感到惊讶?

(3)读列宁的话,理解“向导”。

(4)分角色有语气地读第4段。

板书:解决问题。

过渡:那么,蜜蜂不会说话,怎么能当向导,把列宁领来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块学习第3自然段,便会得出答案。

4.讲读第3自然段。

(1)默读,看看这段有几句话?(3句话)

(2)指名读第一句并说句意。

板书:一边……一边……发现、观察指名把“花丛、蜜蜂”的图贴到黑板上。

(3)指名读第二句,回答:列宁观察到了什么?

板书:仔细。

指名一人根据课文内容把园子和小房子的图贴到黑板上。

(4)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再读一、二句。

列宁一边走一边发现了什么?他是怎么想的?他又发现了什么?他又是怎么想的?

(5)同桌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列宁发现许多采蜜的蜜蜂后,就仔细地观察起蜜蜂来,因为他想到了蜜蜂和养蜂人的关系,蜜蜂采了蜜是要飞回蜂房的。接着,他根据蜜蜂往回飞的路线观察到了花丛、园子、小房子,他看见蜜蜂飞进了园子,小房子就在园子旁边,所以他想养蜂人一定住在蜂房的附近,这座小房子可能就是养蜂人的住处。)

(6)出示投影,指名填空,然后齐读这三句话。

投影

告诉学生:列宁在仔细观察后,认真思考了蜜蜂、蜂房、养蜂人的家的关系,于是他去敲了房子的门。

板书:认真思考蜜蜂、蜂房,养蜂人的家。

(7)指名读第三句,思考回答:

为什么说开门的“果然”是养蜂人?(“果然”一词的意思是结果和预想的一样,表明结果和列宁所想的完全相符合,列宁的判断是正确的,因为他的判断是依据自然规律,是合情理的。)

(二)总结全文。

1.指名读全文,说说列宁是怎么找到养蜂人的?读了课文,对你有什么启示?

2.老师总结归纳:

列宁以蜜蜂为向导,找到了养蜂人,所以这课题目叫蜜蜂引路。我们平时遇到问题,也可以像列宁这样,先仔细观察,再认真思考,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齐读全文。

(四)作业。

1.写字词各三遍

2.形近字组词

引( ) 莫( ) 斯( )

张( ) 摸( ) 期( )

养( ) 谈( ) 导( )

美( ) 淡( ) 异( )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检查本课生字词的音形义掌握的情况。

(二)完成课后填空和造句的练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

熟读课文,完成课后填空练习;会用“附近”、“惊讶”造句。

三、教学过程

(一)巩固练习。(出示小黑板或投影)

1.组词,口头组两个词语,然后抄下来。

2.填合适的词,先口头填空,再抄下来。

一只( ) 一所( ) 一位( )

一座( ) 一个( ) 一扇( )

3.用直线把意思相近的词语连起来。

4.完成课后作业(2)填空,再读一读句子。(第一题填“谈天”,第二题填“向导”。)

5.完成课后作业(3),比较每组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再用带点的词造句。

(1)先让学生读句子,弄清句子的意思。

(2)再同桌两人讨论,每组句子有什么不同。指名发言。

(每组两句话的意思基本相同。加了“附近”“惊讶”以后,句子更加明确具体、生动了。)

(3)指导造句。先弄清词意再口头造句。“附近”的意思是离得很近。

①我家附近有许多商店。

②我们学校的附近有一条小河。

③我家附近有一座街心公园。

“惊讶”的意思是惊奇。

①外宾参观我国的工艺美术品时,惊讶地称赞,真是奇迹!

②我惊讶地问:“你的腿怎么受伤了?”

③这次数学考试,他竟得了100分,我很惊讶。

(二)齐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三)抽读生字词卡片,再说说哪些字易错,写时应注意什么。

(四)听写生字新词。

(五)作业。

1.纠正听写中写错的词。

2.做组词、造句和填空练习。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 ,会写9个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6个生字 ,会写9个字。

教学难点

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关于列宁的图片和资料

导 学 过 程二 次 备 课

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找出要求会认的生字圈出来。

2、自由读课文,了解大意。

第一课时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小小虫,嗡嗡嗡。飞到东,飞到西。传花粉,采花蜜。人人夸它爱劳动。

打一动物( )

2、教师简介列宁生平

列宁(1870 —1924)前苏联人民的伟大领袖,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马克思和恩格斯事业和学说的继承人。

3、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读课文,在文中标出要认读的生字。把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好中差兼顾,开火车认读。

3、简单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一、二、四段内容。

1、从图切入,(出示课文插图)在蜜蜂向导的带领下,列宁找到了养蜂人,你看到了什么?文中哪段话介绍了这部分内容?

2、教学第四自然段,自由读第四段内容,注意他们此时的'表情,交流:惊讶、笑着,引导识记“讶”什么情况下你感到惊讶?

3 、回读1、2段,认读词语。

养蜂的人看到列宁时。为什么这样惊讶?自由读一读1、2自然段思考。(1)、这篇课文一共有六个要求会认的字,有五个生字朋友都躲在第一自然段里了,你能读通吗?先看这些词语:莫斯科、附近、派人、谈天。

认读,引导识记字形,理解意思:莫斯科(城市名),附近(谁坐在谁的附近?你家附近有哪些建筑?)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 2)、看来列宁和养蜂的人常常见面,可为什么养蜂的人见到列宁感到惊讶?指名朗读第二段。

比较句子:分辨词语:“常常”和“往常”(小黑板出示课后相关练习)

列宁常常请养蜂的人来谈天。

往常派去找他的人不在,列宁只好亲自去找。

①分别为这两个词语找反义词。

②这两个词语能交换吗?

(3)、指名朗读1、2自然段。

4、回读第四段。难怪养蜂的人看见列宁惊讶,引导读出惊讶的语气。

四、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观察发现。

“派”字右边不是“瓜”。建议在范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字中四个撇的变化:两个平撇的不宜太长,竖撇勿忘先竖后撇,右边的小撇宜短。

“敲”字的右边不是“支”,应当提醒学生注意。

2、练习书写

3、展示学生书写的生字,师生共同评议。

五、作业:

1、巩固新词,朗读课文。

2、搜集列宁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出示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读词。

二、精读课文,理解体会。

1、默读这一段,思考:列宁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用 ——画出表示花丛、园子、小房子之间位置的词语。

2、小组讨论:列宁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用自己的话和本组的同学说一说,也可以试着画出列宁的路线图。

3、小组汇报并展示列宁寻找养蜂人的路线。

(1)、重点引导展开合理想象。(出示小黑板)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想到。

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想到。

(2)、他想的对不对?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哪个词语体现列宁的判断是正确的?理解“果然”。

(3)、学生上台展示列宁寻找养蜂人的路线图并练习口头表述。

(4)、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4、再次学习第四自然段。

(1)、分角色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惊讶、高兴的语气。

(2)、扩展想象:养蜂人听了列宁的话会说些什么?列宁可能会说些什么呢?

三、总结全文

是啊,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就要像列宁那样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作出判断、解决问题。

四、拓展交流。

学生介绍搜集到的列宁的有关资料。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会认“莫、斯”等6个生字,会写“讶、谈”等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感受遇到问题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中谈话:

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谁来说说你可以找什么做你的向导?

二、审题导入:

1、蜜蜂:大自然中有许多天然的指南针,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一位新的小向导,它就是——蜜蜂。

看着这两个字,咱们一起读一读,蜜蜂,细心的小朋友在读的时候一定发现了什么?都有“虫”字。

2、引路:你知道什么是引路吗?

3、导入:这群蜜蜂又是怎样当向导的呢?让我们随着这只小蜜蜂走进课文,打开语文书119页,发出声音快速地朗读课文,给课文标出小节,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再想想课文讲了什么?

三、抓图学文:

1、汇报:同学们都读得很用心,读了课文之后,你知道了什么?(板书:列宁,养蜂人)

2、看图读文:是呀,在蜜蜂小向导的带领下,列宁终于找到了养蜂人,你看到了什么?(找到文章插图)

3、教学第4段:养蜂的人看见列宁,惊讶地说∶“您好,列宁同志,是谁把您领到这儿来的?”列宁笑着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看着插图,你听到了什么?“养蜂人”在说什么?

“列宁”在说什么?

我相信,有些细心的小朋友一定也注意到了他们此时的表情。

关注:惊讶、笑着。

什么情况下,你有过惊讶这种反映?

4、回读1、2段,认读词语:

养蜂的人看到列宁时,为什么这样惊讶?请大家读一读1、2自然段,心中有答案了再告诉我。

t:这篇课文一共有6个生字,有5个生字朋友都躲在第一自然段里了,你能读通吗?

看来列宁和养蜂的`人是常常见面,可为什么养蜂的人看到列宁会觉得惊讶呢?

5、回读第4段:

把刚才同学们说的,还有你自己所体会到的都送进这个句子里,把惊讶的语气给读出来。

四、学习第3段,体会列宁观察思考:

1、动听的声音加上生动的表情,使图上的养蜂人活灵活现。那从列宁的表情中你又看出了什么?为什么这么高兴?

2、小朋友,我们再去看看,列宁是怎么找到养蜂人的?

当他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时,他会想些什么?

当他看到蜜蜂飞进园子时,看到园子旁边的房子时,他又会想些什么呢?

3、学生自学感悟

4、汇报:在讨论中,你想到了什么?我们来听一听。

五、共画路线图:

1、是啊,多么巧妙的引路方式,如果能把列宁到养蜂的人的住处的路线画出来,其他人也不会走错了。咱们一起来画一画这幅路线图。

2、快速地把文章看一遍,把表示地点的词圈出来。再想一想这路线怎么安排。到课文里找到理由告诉大家。

3、介绍路线:如果你来当向导,你怎么向大家介绍这幅路线图呢?

沿着山路走,走着走着,你会看见路旁有花丛……

4、书写练习。

六、课堂小结:小朋友,看来只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小蜜蜂就会成为我们的向导。其实,在神奇的大自然中,还有许多比蜜蜂更有趣的向导呢!不管是太阳、大树、北极星还是积雪,还是今天的小蜜蜂,要找到这些向导的法宝是:细细观察,多多去想。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4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第四册《蜜蜂引路》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特点。

2、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3、正确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生字、新词,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从列宁利用蜜蜂引路的事例中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四、教学准备:

课件等

五、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出示投影片)

嗡嗡嗡,嗡嗡嗡,

成群飞进百花丛,

传播花粉又采蜜,

个个都是爱劳动的小英雄。

导:这个英雄是谁?(小蜜蜂)

导:蜜蜂还有一个会引路的本领。

2、揭示课题。

3、解题:“引路”是什么意思?(带路)

4、设置悬念。

蜜蜂还有一个本领就是会引路,大家知道吗?(不知道)列宁让蜜蜂引去哪儿?蜜蜂又是怎么引路的?请小朋友来看课文。

二、学习课文:初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第一小组读第一自然段,在读的同时,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故事中有哪些人?

(2)、比较句子。(出示投影片)

列宁住在莫斯科的一座小山上。

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

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板书:

(3)、“附近”的意思。(离得很近)

用“附近”说一句话。

(4)、齐读第1自然段。

(5)、说说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列宁的住处、养蜂人在哪儿)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列宁常常派人去找养蜂人,那么他们究竟谈些什么?又是怎么去找他的,我们来学习第二自然段。

请一位同学来读课文,读的时候划出列宁为什么要自己找养蜂人的有关句子。

①列宁找养蜂人有什么事?

②为什么这一回要亲自去?

第二段中的`第二句前后有什么联系?

(前半句讲列宁亲自去找的原因,后半句讲找养蜂人的结果)。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列宁要亲自去找,他是样找到养蜂人的呢?我们来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

(2)、思考。

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边读边把表示位置的词用“△”画出来。

(3)、同学之间分组交流。

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把列宁的住处和养蜂人沿途经过的花丛、园子、小房子按书上讲的方法画出示意图。

(4)、师:列宁住在小山上,他一边走一边看,看到了花丛、蜜蜂,由此引出了园子、房子,请一位同学上来把老师的板书补充完整,其它同学做下面的填空题:

列宁的住处在 ,花丛在 ,园子在 ,小房子在 。

老师修改一下板书:

(5)、①列宁跟着蜜蜂走,结果怎样?

②为什么列宁认为跟着蜜蜂就找得到养蜂人?

(6)、齐读二、三句。

“果然”说明了什么?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列宁终于找到了养蜂的人,他们见面后怎样呢?指名读课文。

(2)、看图。(出示插图)

图上画的是谁?他们表情怎样?

说一说,养蜂人见到列宁为什么惊讶?

(养蜂人没想到不知道他住处的列宁会自己来到他的家,所以非常惊讶。)

用“惊讶”的语气读养蜂人的话。

(3)、列宁是怎样回答的?

“向导”是什么意思?

请两位同学表演来理解。

列宁为什么把蜜蜂称为向导?蜜蜂真能当向导吗?

不能,是列宁发现了蜜蜂。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利用蜜蜂来引路的。

用喜爱、风趣的语气读列宁的话。

分角色读。

(五)总结全文

现在我们已经学习完《蜜蜂引路》这篇课文,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5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插图或课件。

2、了解列宁的生平,阅读列宁的故事。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步感悟课文,识记本课的生字。

教学重难点:识记生字。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激疑:同学们,当我们想去一个地方,却不知道路怎样。

你通常会想什么办法呢?(学生交流),那你们听过蜜蜂也能当向导吗?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读一个故事——《蜜蜂引路》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感知课文大意

1、自由读课文,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不太熟练的地方多读几遍。

2、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3、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当小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重点交流识字记字方法。

4、游戏巩固识字:让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并让该生当小老师主持游戏,巩固识字。

5、指读课文,检查识字和朗读情况,师生评议,正音。

三、研读

1、引导学生寻找故事发生的起因。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节。

2、组织学生读书,引导阅读交流。

(1)边读边画,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相机理解“附近”的意思。(可以语言叙述,可以画画表示。)

(2)体会列宁为什么要去找养蜂人?理解“常常”和“往常”的意思(引导学生换词或造句理解。)结合课文内容,用“因为……所以……”或者“……是因为……”说说列宁去找养蜂人的原因。

3、联系事情结果,引发学生读书兴趣。

思考:列宁能找到养蜂的人吗?从列宁的话里,你知道他是如何找到养蜂人的?结合阅读课文最后一自然节,体会故事情节的生动性。通过朗读理解养蜂人的“惊讶”。教师适时启发思考:蜜蜂是怎样引路的呢?

四、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附近、谈、派、引、列、蜂”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征,想办法记住这些字,找出难点字和书写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3、教师范写难点字,强调重点笔画。如:谈:右边上面的“火”字一捺变成“点”;派:右边不要写成“瓜”字。

4、学生练写,共同评议。优秀作业展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结合重点的词句理解蜜蜂是如何给列宁引路的,并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课前准备: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写词语,利用生字词语卡片,组织学生读写。同桌互相检查评议。

2、指读课文。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二、讨论

1、提出问题,引导读书: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

2、合作学习:结合插图,想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想想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想办法弄清楚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书,启发学生可以用语言叙述过程、画路线图、表演等方法。

3、汇报交流:鼓励学生采用自己的`方法,展示自己的读书收获,教师相机引导。

如:学生用画画加辅助语言的形式,画出“列宁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等景物,然后按课文内容进行叙述。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边说边指,理解课文。学生用语言叙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如”因为……所以……“”先……然后……最后……“等,把话说清楚。

4、抓住重点词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感悟

1、启发学生思考:你认为列宁是个怎样的人?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强调抓住课文的相关内容,把自己的理由说得有理有据。

四、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讶、敲“,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2、学生尝试书写,教师巡视,注意重点笔画的指导。如:”敲“字应左宽右窄。注意右边”攴“不能写成”支“。

3、同桌互相评议。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附近:靠近某地的。

常常:时常

往常:过去的一般日子。

惊讶:惊异

观察:仔细察看客观事物或现象。

相关链接

莫斯科:原苏联首都,现俄罗斯联邦首都,是政治、经济、金融,科学、艺术中心。莫斯科地处俄罗斯欧洲部分的中部,地跨莫斯科河及其支流亚乌扎河两岸,是世界特大都市之一。莫斯科市区被一条环城高速公路所包围,这条高速公路的周长为109公里。莫斯科面积为10万平方公里。莫斯科也是全俄最大的交通运输枢纽。莫斯科还是重要的国际空港,5个机场与俄罗斯国内的200个城市相连。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派”的识记与书写,“敲”的书写,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主要方法: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投影仪、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

1、师板画“蜜蜂”,你们认识它吗?你知道它能为人们做些什么?范写“蜂”字。

2、板书“引路”二个字。“引路”二字,是什么意思?读了课题后你想问些什么吗?

二、感知: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⒉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⒊合作学习

⑴同桌合作学习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⑵尝试让学生当老师,主持学习生字。

◎教师引导:平时我们都用哪些游戏识字的?你来当一回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

◎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就让该学生当老师主持这游戏。

(3)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

(4)全班交流。

4、检查朗读情况。

◎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正音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感悟

1、交流:这件事的起因在课文的哪些段落?

2、学习课文第一、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用不同的线画出时间、地点、人物。

◎用简笔画画出列宁居住的地方,从而理解“附近”的意思,给“附近”找近义词,并用“附近”造句。

◎“养蜂的人”与“列宁”的关系怎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理解“常常”,给它换个词代进去读一读。

◎理解因果关系的句子。

可是往常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列宁就亲自去找他。

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用“因为……所以……”或者“……是因为……”说一说。

3、列宁能找到养蜂的人吗?这件事情的结果如何?

◎指名读一读最后一段话。

◎养蜂的人为什么会惊讶?

给“惊讶”找近义词。

◎朗读:你能惊讶地读一读吗?

◎读读列宁的话,你有什么想法?你有什么感受啊?

4、悬念:

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的?蜜蜂是怎样引路的?下堂课学习。

四、写字

1、生:分析每个字形结构及怎么记

2、师:范写,强度笔画。指名到黑板写,生纠正,评议。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第一课时中所学生字及词语,并练习书写“近”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练习分角色朗读第四自然段。

3.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积累“附近、谈天”等词语,并练习运用。

4.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从列宁利用蜜蜂引路的事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学习列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好品质。

5.练习看图说话。

二、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能给人很深的启迪。文章讲的是列宁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故事。无数蜜蜂在花丛中飞舞,看似纷乱的蜂群,在列宁的眼中却有清晰的规律:“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那一定是养蜂人的所在。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列宁,把不会说话的蜜蜂当作向导,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要找的人。表现出列宁是个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人。

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列宁是怎样找养蜂人的。第四段讲了列宁找到了养蜂人。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难点是从列宁利用蜜蜂引路的事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三、学生状况分析

依照比赛要求这一课在八完小二年级四班完成教学。该班学生学习态度认真积极,课堂中注意力较集中,所以尽管是低年级的教学也没有过多的进行组织教学,这为课堂赢得了充足的教学时间。学生识记生字的能力较强,在第二课时的生字检测环节中可以看到听写的出错率较低,因此课堂中对生字的教学用时较少。从课堂阅读教学中还可以发现学生理解课文能力不差,但口语表达能力欠佳,所以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多次针对提高口语能力的训练。还有值得注意的是,该班男生发言较女生积极,课堂中虽进行了调动,但女生的发言状况还是不理想。希望今后该班的小朋友们能在老师的培养下全面发展,茁壮成长!

四、教学过程(实录)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第26课《蜜蜂引路》(板书课题)请大家来齐读课题。

生:《蜜蜂引路》。

师:课题中有我们上节课学过的两个生字“蜂”“引”。请大家和我一起写一下这两个字。

生:(空写“蜂”“引”两个生字。)

师:“引”字的第三笔是“竖折折勾”,和我一起写。

生:竖――折――折――勾――(空写)

师:这两个字记住了,其他生字记得怎么样呢?我想考考你们,好不好?

生:好!

师:请一位同学上黑板来写,好,你来。其他同学准备在本上听写生字。

师: 1922年,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列宁――附近――当地有个养蜂的人,常常派人请他来谈天。派人――谈天――

生:(听写生字)

师:写完了吗?

生:写完了!

师:我们先看看在黑板上听写的同学写的怎么样。

生:全对了!

师:她哪一个字写得好?

生:“列、派”。

师:是的,这两个字写的不错,还有“谈天”的“谈”字也不错,她注意到把上边的“火”字最后一笔写成点,你注意到了吗?

生:注意到了。

师:和黑板上的生字对一对,看看你都写对了吗?有错要改过来。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附近”和“旁边”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今天呀,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蜜蜂图)瞧,它是谁?谁来和蜜蜂打个招呼?蜜蜂的“蜂”是一个后鼻音,让我们一起亲切地叫它一声吧。

2、现在呀,请同学们拿起你的手指,和老师一起把小蜜蜂请到黑板上,让我们再一起叫它一声吧。

3、同学们,你们知道蜜蜂有什么本领吗?

(1)跳圆圈舞。

(2)能认路。

(3)喂养幼虫和蜂王。

(4)采花粉、酿蜜。

4、这么能干的小蜜蜂,今天还有新的本领呢,他会……板书:引路,什么叫引路?就是为人们带路。课文中的小蜜蜂为谁引路呢?那就让我们随着可爱的小蜜蜂飞进课文吧!一起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明确学习要求:

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课本,认真读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尽量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朗读,随文识字:

(1)老师发现同学们读书读得真认真,读了一遍又一遍,不仅声音响亮,而且读书的姿势也非常正确,现在啊,老师想听你们读一读,好吗?谁愿意把第一段读给大家听?你请吧。

(2)出示第一段:

1922年,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

a、你真能干,这段可不太容易读,里面有好多生字宝宝,谁能看着大屏幕再读一读?

b、发现了吗?这段话里红色的全部是生字。这么多生字,赶快去读读,想办法和它交上朋友。(自由读)

c、谁想读?(自由读)声音真响亮!我们一起读吧,老师指一个,你们读一个。(齐读)

d、把它请出来,你还认识吗?(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随机点拨)

莫、斯、附、派、聊。生字障碍我们已经清楚了,相信同学们一定能把第一自然段读得更好。(齐读第一自然段)

4、读着读着,我们从文字里发现了一个人物,他是……(列宁)你们知道列宁是谁吗?出示图片。

5、谁愿意响亮地为大家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竖起小耳朵仔细听,他什么地方读得好?学习人家的长处。我们继续往下读。第三自然段很长,谁想挑战?最后一个自然段呢?

6、课文读通顺了,那同学们能不能说说这三个自然段讲了列宁的一件什么事吗?那简单地说,就是讲了列宁利用蜜蜂来……(指着课题说:引路的事)

三、细读课文,研读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1、课文中哪一句话的意思和题目的意思相近呢?谁先发现了?找出来读一读。

2、出示句子:

列宁笑着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1)你很能干,找对了,谁还想读?

(2)为人们带路的人我们称为……(板书“向导”并齐读词语)

(3)这句话中有两个词,它的.意思和我们课题中的“引”差不多,谁能发现?同学们的眼睛可真亮,一下子就找对了,一个是“导”,一个是“领”,它们都可以和“引“组成朋友,谁会说?愿意积累吗?一起读读这两个词语(板书:引导引领)

3、那真的是蜜蜂带的路?列宁究竟是怎么样找到养蜂人的?那就让我们小朋友都来当当小列宁,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列宁在路上发现了什么?

4、小列宁们,你们一边走一边看,都发现了什么呀?(你发现了花丛里有小蜜蜂,谁还发现了其他的?还有另外的发现吗?)

5、摆路线图:

(1)画路:小列宁们,这是你们刚才走过的小路,那你们发现的花丛在哪里呢?是啊,就在路的边上。(贴图)那房子和园子在什么地方呢?好好地去读读第三自然段的前两句话,相信你一定能有所收获。

(2)谁读懂了课文里的话?你来摆?

(3)交流

6、小列宁们,你们刚才观察得可真够仔细,(板书:仔细观察)那谁愿意再来当当小列宁,来说说你刚才发现的经过呢?(诶,你就是小列宁啊,怎么说?引导改成“我”。)(指名读)让我们都来当当小列宁,一边走一边仔细观察吧。(齐读)

7、小列宁们,你们刚才在观察的时候,脑子里还在想写什么呢?

“我”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心想:。

“我”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心想:

8、小朋友,你们真能干,不但进行了仔细观察,还开动了小脑筋,老师送你们一个词(板书:认真思考)那结果和你们想的是一样吗?你从哪里看出来?

9、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那个养蜂的人。

(1)哪个词语证明结果和你们想的一样?(果然)

(2)是啊,当你看到的事情和你事先想到的情况是一样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果然”来形容。

(3)找到了养蜂人,这是一件多么高兴的事啊!谁来读?你读出了列宁的开心,你读出了列宁的高兴。我们一起读吧。

10、课文学到这里,小朋友,你们认为仅仅是因为蜜蜂引路,当了向导,才使列宁找到养蜂人的吗?

四、拓展延伸,指导书写

1、这节课同学们学的很用心,老师编了一首儿歌送给大家,喜欢吗?自己读读吧,让我们一起打着节拍读吧。

(小蜜蜂真勤劳,飞到东来飞到西,采完花蜜把家回。列宁同志真聪明,仔细观察善思考,寻得主人笑开怀。小朋友,学列宁,身边小事别错过,争做生活有心人。)

2、结课:同学们真是聪明,老师真心地祝愿小朋友今后越来越聪明,好吗?下课!

板书:

蜜蜂引路

向导

仔细观察,引领

善于思考,引导

(画一条路)

小房子图

园子图(旁边)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并会用“常常”造句。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内容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2.指导学生理解“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小黑板、图片、生字卡片、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6课《蜜蜂引路》,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写课题。师板书课题。

请大家注意:蜜蜂是一种小昆虫,“蜜”和“蜂”两个字都有虫字旁。“引”是个前鼻音。

谁来领读课题。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谁来说说“引路”是什么意思?(领路、带路)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复习字词

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节课学过的生字和词语。

蜜蜂、引路、谈天、委派、观察、果然、惊讶、附近、莫斯科

认读词语。(指名读、齐读)红色字为本课生字,认读生字。

三、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指读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时间、地点)

列宁和养蜂人的关系怎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句子:当地有个养蜂的人,列宁常常派人去请他来谈天。

“常常”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词到句子中读一读吗?

你能用“常常”说句话吗?

再齐读此句。

3、通过读第一自然段,我们发现,列宁常常派人去请养蜂的人来谈天。可是,这次却有所不同,列宁是亲自去找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赶快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

指名说。

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吗?“因为……所以……”

句子: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就亲自去找。

“往常”是什么意思?(平常、过去、从前、以前)

你能区别开这两个词语吗?

出示:

A.当地有个养蜂的人,列宁常常派人去请他来谈天。

B.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就亲自去找。

我们一起来做下面的练习:选词填空

往常、常常

A.班长的学习成绩非常好,他()得到老师的表扬。

B.我们学校的校车()都是由一个男司机开的,但最近却()由一个女司机开。

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话。

句子:

A.当地有个养蜂的人,列宁常常派人去请他来谈天。

B.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就亲自去找。

4、往常派去找养蜂人的人不在,别人也不知道养蜂人住在哪里,列宁连养蜂人住在东南西北那个方向都不知道,真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啊!列宁最后找到养蜂人了吗?

出示课文插图

哪个是列宁?哪个是养蜂人?你还从课文的什么地方知道的?

5、同桌分角色练习读第四自然段。

指名表演读。相机指导:“惊讶”是什么意思?养蜂人惊讶什么?养蜂人的话应该怎么读?指导朗读养蜂人的话。

列宁是怎么回答的?

“向导”是干什么的?课文中列宁说的“向导”指的是谁?列宁说话时的表情是什么样的?指名读,齐读。

此时,你有什么想问的或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列宁这样回答,你觉得列宁是个怎样的人?

师生合作表演读。

6、蜜蜂不会说话,它们是怎么给列宁引路的呢?

默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看看自己能不能找到答案。交流。

齐读本段,划出列宁一路寻找养蜂人的动作。

“看”怎么看?

“一边走一边看”。列宁此时最想看见什么?结果,他发现了什么?指名读。齐读。

花丛中可能还有翩翩起舞的蝴蝶,正在结网的蜘蛛,为什么列宁发现的却是蜜蜂?他是怎么想的?

“观察”列宁在观察蜜蜂的什么?(飞行路线)

谁能说说蜜蜂的飞行路线?指读。齐读。

看到房子列宁会怎么想?他的判断对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指读。齐读。

“果然”是什么意思?齐读体会。

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列宁为什么说蜜蜂是他的向导了吗?我们再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出示:列宁(),发现()。他(),只见()。列宁走到(),开门的()。

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齐说。

你能试试背诵这一段吗?

练习背诵。齐背诵。

四、小结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列宁是个怎样的人?

2、相机板书:善于观察、思考、判断。

3、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4、齐读课文,记住这个有趣的小故事。

五、拓展:课下搜集列宁名言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不同用法。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并学会书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教法、学法

读一读说一说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绽美吐香的花丛中,总有几只蜜蜂在飞舞,这些看似纷乱的蜜蜂,在列宁的眼中却成了向导,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蜜蜂引路》,来了解这个故事。看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些什么?(相机将同学提的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写到黑板上)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

2、检查生字情况:

(1)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大家一起读一读,同位两人互相交流一下你的识字方法。

(2)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

采用齐读、个别读等多种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3)利用生字卡片,让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4)课件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

采用齐读、个别读等多种方式检查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

3、解决同学们前面提到的几个问题。(比较复杂的留在后面理解课文内容时解决)

三、理解感悟课文内容

1、通过刚才的读课文,你又产生了什么问题?相机出示下面的问题:

(1)列宁和养蜂人的关系怎样?是怎么看出来的?

(2)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你能画出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吗?

2、自读课文,组内讨论上面的两个问题。

3、交流讨论的结果:

(1)列宁和养蜂人的关系怎样?是怎么看出来的?

①齐读第一段,理解“常常”,给它换个词代进去读一读。

②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用“因为……所以……”或者“……是因为……”说一说。

(2)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你能画出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吗?

①找同学上黑板画出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提醒学生注意花丛,园子,小房子之间的关系。

②找同学起来说一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为什么列宁能够找到养蜂人呢?(此处相机总结出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③指导读这一段:

采用范读、齐读、个别读等形式练习有感情地读这一段。

(3)列宁找到养蜂人以后,养蜂人有什么表现?

①“惊讶”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惊讶呢?

②指导读列宁和养蜂人的对话,将养蜂人的惊讶和列宁的风趣读出来。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读了课文,对你有什么启示?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通过仔细地观察和思考解决问题的事例?

2、老师总结归纳:

列宁以蜜蜂为向导,找到了养蜂人,所以这篇课文的题目叫蜜蜂引路。我们平时遇到问题,也可以像列宁这样,先仔细观察,再认真思考,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六、板书设计

26蜜蜂引路

善于观察与思考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11

教学目的

1、知识点:读通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列宁的住所、小山、花丛、养蜂人的小房子的确切位置。引导学生明确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理解列宁的话“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2、能力点:通过观察图的训练,使学生形成从多种角度观察、分析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3、德育点:使学生养成遇到疑难的事情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事物之间的关系,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2、教学难点:理解列宁的话“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学习方法

合作、研究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2、针对课题质疑。

二、引导学生探求新知

1、学习一、二自然段。

A、在小组内读读、说说、分别谈谈对一、二自然段内容的理解。

B、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读、思、画、议,学习第三自然段。

A、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指读第三自然段。有几句话?

B、读、思、画,小组研究,理解词语。

a、一句一句读,想想列宁是怎样观察的?动笔把有关词句画下来。小组研究研究,从这些词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b、指生读、朗读评价。

C、填空,展开合理想象。

训练:

1、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

蜜蜂。想到——————————————。

2、他仔细观察,只见———————————。

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

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想到

——————————————————-—。

3、他为什么能想到这些?

他想的对不对?你从哪儿看出来的?齐读。

哪个词最能体现列宁的判断是正确的?怎样理解?

4、指读、齐读。

D、动手绘画,再现情境,明确方位。

读四个句子,注意加点的词。

a、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

b、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

c、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

d、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

(1)小组合作绘画,看列宁的住所、花丛、养蜂人的小房子分别应画在哪儿?

谁愿意到黑板上画一画?

(2)再读这四句话,互相检查。

(3)在图上演示列宁是怎样跟着蜜蜂找到养蜂人的。指生到黑板前演示。

(4)课前提出的问题你们都解决了吗?

3、学习第四自然段:质疑问难、发现问题、小组协作、解决问题。

A、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自读、质疑、小组讨论解决。

B、指导朗读。

C、多角度看图,引发想象。

a、观察哪个是列宁?哪个是养蜂人?介绍一下。

b、再观察,根据两个人的动作、表情、想象一下养蜂人

列宁可能说些什么?

怎么想就怎么说。

三、归纳总结,引发想象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蜜蜂引路》这一课。知道列宁通过观察、思考、分析、判断,用蜜蜂做向导找到了养蜂人,如果列宁寻找的不是养蜂人,怎样才能找到呢?

你靠什么找到了什么?

四、课后质疑

这篇课文我们学完了,你还有没有不懂的吗?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12

一、教材分析:

无数的蜜蜂在花丛中飞舞、采蜜,它会给人指路吗?然而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列宁,把不会说话的蜜蜂当作向导,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要找的人:“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那一定是养蜂人的所在。看来,只要肯动脑筋,许多好像不可能的事情也能办成。课文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能给人很深的启迪。

二、学习目标

㈠知识和技能:

1、认识课文中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正确读写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㈡过程与方法:

利用快乐识字法、自主识字法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边看图边感知课文内容,并借助插图指导朗读。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学习列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好品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学文,了解列宁是怎样利用蜜蜂找到养蜂人的。

难点:从列宁利用蜜蜂引路的事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在生活中养成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好品质。

四、教具准备有关图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1、教学目标:

①、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②、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③、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品质。

2、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谈话激疑:

同学们,当我们想去一个地方,却不知道路怎样走,你通常会想什么办法呢?(学生交流),那你们听过蜜蜂也能当向导吗?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读一个故事:《蜜蜂引路》(板题)

2、谈话激趣:

同学们,你们了解蜜蜂吗?可是你们知道蜜蜂能给人带路吗?教师相机板书课题。(课件出示蜜蜂有关知识)

二、图文结合,朗读理解

1.讲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这一段。读了这一段,你都知道了什么?理解“附近”一词的意思。(①学生以自己的座位为中心,看看哪些同学坐在自己的附近,哪些同学坐在自己的旁边,哪些同学坐在离自己较远的地方;②以自己家为中心,看看学校是否在你家的附近。让学生作出判断后表达出来,在相互交流中感悟理解。)

些(2)指导朗读:用陈述语气读出列宁是怎样请养蜂人的。

2.讲读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思考:列宁又想找养蜂人,这次他遇到了什么困难?指名回答。理解“往常”的意思。

(2)用以下句式理解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

因为列宁想( )可是( )所以列宁就( )。

(3)指导朗读。

3.讲读第3自然段。

(1)列宁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找到养蜂人的?默读第三自然段。

(2)课件出示第一句话,在路边发现了什么时候?(板书:发现)他是怎么想的?

(3)蜜蜂的家在哪儿呢?于是列宁仔细地观察,(板书:观察)什么叫观察?

(4)列宁在观察什么呢?他是怎样观察的?请一位小朋友读第二句话,课件出示图和第二句话。

(5)这些蜜蜂飞进去为什么不出来了呢?这时列宁继续观察,又发现了什么?

(6)你们想这所房子会是谁的'?为什么?

(7)只要找到小蜜蜂的家,就能找到养蜂人的家。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列宁观察的和想的对不对。请大家请第三句话,这句话说明什么?

(8)观察是不是正确,只有通过试一试才能知道。课文哪个词能证明列宁想的跟看到的完全一样?(果然)

(9)指导朗读。

4、讲读第4自然段

(1) 出示课件图,养蜂人见到列宁后可能会说些什么?

(2)列宁是怎样回答的?

(3)为什么列宁说蜜蜂是他的向导,把他领到这儿来的?

(4)分角色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惊讶、高兴的语气。

(5)读得真有感情,小朋友,什么叫向导?在本课里,列宁的向导是谁?

(6)大家想一想,蜜蜂真的能当向导,能引路吗?(点课题)

(7)老师小结:

列宁发现了蜜蜂,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就顺着蜜蜂飞回的方向走,结果找到了养蜂人。

三、拓展读。

(1)课件出示有关列宁的故事、蜜蜂的知识

(2)课件出示故事:《惊弓之鸟》、《聪明的小皇帝》、《蜜蜂和蝴蝶》。

四、拓展写。

观察一种小动物,写一写它或者它的某一器官有什么功能和作用。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新词,能区分“往常”和“常常”,懂得它们的意思。

3、读懂课文,理解列宁是怎样借助蜜蜂找到养蜂人的,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特点。

4、借助动画演示,抓住第三自然段重点研读,分析列宁的思维过程,练习口语表达。借用媒体,采用多种方法学习生字。

5、学习列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2、会写“派”“敲”二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读通课文,了解列宁和蜜蜂的相关知识。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谈话,直观呈现,导入课题‘

1、了解蜜蜂。

1)谜语:小小虫儿真可爱,飞到东来飞到西。飞来飞去采花粉,酿出蜜来人人夸。(蜜蜂)

2)学生交流自己对蜜蜂的了解。(大屏幕呈现蜜蜂以及养蜂现场的图片)教师补充介绍,大致了解蜜蜂采蜜的过程。

2、了解列宁。大屏幕出示列宁图片。学生交流列宁的资料。

3、导入课题。

同学们,这小小的蜜蜂有一次竟然帮了列宁一个大忙呢!我们今天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吧!(板书课题:蜜蜂引路)

1)质疑课题。预设:蜜蜂给谁引路,是怎样引路的呢?

2)理解“引路”。

设计意图:媒体直观呈现列宁和蜜蜂的相关图片,扩大知识面

二、初读课文,会读6个生字,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1、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2、借助拼音大声朗读课文,碰到不认识的生字互相问问。

3、认读生字。

1)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并交流识字方法。

2)指名认读生词。(大屏幕出示词语:莫斯科 附近派出 谈天 惊讶)注意纠正读音:“斯”读“sī”。

3)检查识字情况。

大屏幕出示:给下列生字宝宝注音。(相同的声旁用不同的颜色提示出来)

撕( ) 府( ) 淡( ) 漠( )芽( )

斯( ) 附( ) 谈( ) 莫( )讶( )

指名读出生字,学生读教师打点击大屏幕出示读音。

4、学生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大屏幕出示:

列宁住在( ),他常常派人去找当地的( )来谈天。有一回,他往常派去的那个人到( )去了,他只好( )去找养蜂人。在( )的帮助下,列宁终于找到了( )。那个养蜂的人( )。

三、细读课文,理解词语,感悟列宁的思维过程。

1、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读后正音,碰到长句子帮助学生断句多读几遍。

2)读了这两段话,你们知道列宁住在哪里,为什么要亲自去找那个养蜂的人吗?

a.结合学生的回答,大屏幕出示莫斯科图片,了解莫斯科是前苏联的首都。简图画出列宁的住处,理解“附近”的意思,说说自己的附近是谁。

b.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说说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

3)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大屏幕出示(用不同颜色区别两个词):

列宁常常请养蜂的人来谈天。

往常派去找他的人不在,列宁只好亲自去找。

师:这两个词语能互换吗?

预设:不能。因为“常常”的意思是次数多,与它意思相反的是“偶尔”;“往常”的意思是平常。

有谁能给红颜色的词语换一个意思相同的词语吗?

预设:常常——经常 往常——平常

2、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语:列宁不知道养蜂人住在哪里,那么他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呢?我们继续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并纠正读音。

2)思考:第三自然段有几句话?从每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大屏幕出示:

列宁边走边看,发现( )。他仔细观察,只见(

)。列宁敲了敲门,开门的( )就是( )。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发 现:蜜蜂 花丛

仔细观察:蜜蜂 园子 房子

结 果:果然就是)

3)感悟列宁的思维过程。

a.师:同学们,我们继续完成刚才的`简图,列宁从家里出来,发现了花丛,花丛在哪里呢?(路边。点击大屏幕,显示花丛和蜜蜂。)当列宁看到路边的花丛,勤劳的小蜜蜂在忙着采蜜的时候,他在想什么呢?

预设:这应该是养蜂人的小蜜蜂吧!我不知道他家住在哪里,但是蜜蜂采了蜜一定会飞回家的,我跟在小蜜蜂的后面不是可以找到他家了吗?

b.师:列宁这样想着跟着小蜜蜂走啊走,仔细观察发现小蜜蜂采了蜜,飞到了附近的一个园子,旁边还有一个小园子。(点击大屏幕,显示园子和小房子)看到这些,他又怎么想呢?

预设:小蜜蜂飞到这个园子里,蜜蜂和养蜂人总是住在一起的,这房子应该是养蜂人住的吧!

c.师:想到这里,列宁怎么做的呢?(走上前去,敲门)开门的果然是哪个养蜂的人。理解“果然”的意思。

e.整体感知列宁找到养蜂人的过程,练习说话。

大屏幕出示:

列宁走出家门,边走边看,当他看到路边花丛中忙碌的小蜜蜂,他想( )。他仔细观察那些小蜜蜂,发现( ),他想( )。列宁想到这里,走到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 )是那个养蜂的人。

3、学习第四自然段,感悟列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特点。

(大屏幕出示课本插图)过渡语:两个人终于见面了,他们会说什么呢?我们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2)分角色读课文,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

3)养蜂人见到列宁为什么要惊讶呢?你能把“惊讶”换成另一个意思相近的词吗?

4)列宁的向导是谁?(蜜蜂)蜜蜂真的能带路吗?(板书: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四、总结全文。

学生谈谈学习课文后的感受,或者说说想对列宁的心里话。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巩固识记6个生字,口头组词。指导书写9个生字。具体过程略。)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14

教学要求: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特点。

难点: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目标:(本节课)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特点。

2、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猜一猜)有一种昆虫,专门在花丛中采蜜、传授花粉,本领可大了。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生答)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与这只可爱的昆虫有关系——(板书:蜜蜂引路),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答)

师:谁能说说“引路”是什么意思?

(生答)

师:那蜜蜂到底给谁引路呢?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遇到拿不准的字,可以借助课后拼音将字词读准,语句读通顺。)

(生读课文)

二、评读

师:蜜蜂给谁引路啊?

(生答)

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答)

师: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生答)

师:老师想请四个同学来读一读这篇课文,谁想读?

(指名生读课文)

课文读完后,其他生进行评议。

三、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真好,胡老师也想来读一读了!你们想听吗?认真地听,听完后,告诉大家,你知道了什么?

(师读第一自然段)(师读完后生作答)

师:(小结)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列宁常常与养蜂人谈天。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并用“因为……所以……”句式说一说。

(生默读课文)

师:(小结)这一自然段主要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3、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小组依据提纲自学第三段。

提纲:

(1)有感情地轮读第三自然段。

(2)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用图表示:( )——( )——( )——( )

(3)列宁为什么认为跟着蜜蜂走就能找到养蜂人?

因为列宁想:……。

(生小组交流后,反馈)

师:这说明列宁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答)

4、学习第四段。

师:(走到一生面前)您好!列宁同志,是谁把您领到这儿来的?

(师点两生回答这个问题)

师:你们觉得这两位列宁怎么样?

(生答)

师:列宁所说的向导是谁?

(生答)

师:你们从列宁身上学习到了什么?

(生答)

师小结: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学习列宁遇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做出判断、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四、拓展(小练笔)

写一写你身边的事物,把你的发现写下来。

板书设计:

20 蜜蜂引路

列宁——蜜蜂(向导)——养蜂人

(花丛)——(园子)——(小房子)——(找到养蜂人)

认真思考 仔细观察 做出判断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通过学习“蜜蜂引路”的故事,学习列宁善于观察、思考和判断的品质,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蜜蜂会引路吗?列宁是怎样利用蜜蜂作为向导找到养蜂人的?

教学主要方法: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朗读感悟。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一猜:有一种昆虫,专门在花丛中采蜜、传授花粉,本领可大了。你们知道它是谁吗?(蜜蜂)

2.揭示课题:“引路”是什么意思?(带路)蜜蜂是一种小昆虫,它怎么会给人领路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识字。

1、我们预习了课文,认识了生字,现在老师就来检查一下,你真的`认识它们了吗?

出示生词卡片:莫斯科 附近派人 聊天 敲门 惊讶 同志

自主归类识字:

上中下结构的字:莫

熟字加、换偏旁识字:斯—期 付—附 敲—搞 呀—讶 志—士

联系生活识字:聊 派

指读,齐读,开火车读,并相机理解词语。

2、生字宝宝真调皮啊,瞧,他们一下子躲到课文里去了,你还认识它们吗?大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三、细读感悟。

(一)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思考:读了这一自然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2)老师小结: 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列宁常常与养蜂人谈天。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2)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说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因为往常派去找养蜂人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所以列宁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3)老师小结:这一自然段主要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小组讨论: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2)小组汇报。列宁发现花丛中有蜜蜂——蜜蜂飞进园子——小房子——找到养蜂人。

(3)列宁为什么认为跟着蜜蜂走就能找到养蜂人?因为列宁想:蜜蜂是养蜂人养的,蜜蜂采完蜜就要回到蜂房,按照蜜蜂飞的方向走,就一定能找到养蜂的人。

(4)老师小结: 由于列宁通过观察,了解到花丛、蜜蜂、养蜂人之间的关系,就能从中发现线索,找到养蜂人。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出示投影,看图:养蜂人见到列宁后可能会说些什么?

(2)列宁是怎样回答的?

(3)为什么列宁说“蜜蜂是他的向导,把他领到这儿来的?”

(4)老师小结: 列宁发现了蜜蜂,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就顺着蜜蜂飞回的方向走,结果找到了养蜂人。

(5)分角色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惊讶、高兴的语气。

5.总结全文。

(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第一自然段: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第二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第三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经过。第四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结果。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三篇:蜜蜂引路教学设计范文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阅读教学认为:阅读教学的直接目标是培养阅读能力,间接目标是发展思维能力,潜在目标的陶冶思想情操。《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阅读的综合能力是阅读技能的分项训练逐步形成的。本节课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努力营造在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中培养阅读能力,发展思维,陶冶情操。本节课我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二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课前搜集资料,质疑问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采用现代教学手段,配合板书与贴画,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内容分析:

《蜜蜂引路》处于本组教材中的第二篇课文,课文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能给人很深的启迪。无数的蜜蜂在花丛中飞舞,看似纷乱的蜂群,在列宁的眼中清晰的规律:“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那一定是养蜂人的所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

(二)学情分析:

《蜜蜂引路》是一篇启发学生思维的课文。通过“列宁细心观察,蜜蜂能引路”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到“疑难问题的答案,就在身边,只要你细心观察”的道理。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列宁,把不会说话的蜜蜂当作向导,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想要找的人。看来只要肯动脑筋,许多好象不可能的事情也能办成。通过本课的学习,列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采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

朗读体验法——通过读,体验列宁的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图画辅助法——利用简笔画直观画出列宁寻找养蜂人的线路图。总结归纳法——引导学生对列宁找的养蜂人的原因进行归纳总结。

三、本课的教学目标

(一)本课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两个字及一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不同用法。

3、初步培养学生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初步培养学生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优秀品质。

(三)教学难点:了解“蜜蜂怎么会引路”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激发情趣。

出示课题

蜜蜂

观察

虫字旁

折文

引路

领路

带路

讲解引的本意

拉弓 齐读课题:蜜蜂引路 古诗谜语导入

唐代有一位大诗人叫罗隐 他的诗还是一个小谜语呢!无论平地与山间,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同学们你们知道他写的是谁吗?

介绍蜜蜂相关知识。

我们就来看一看这可爱的小蜜蜂吧!蜜蜂是一种神奇的小昆虫,无论他飞多远,都能够顺利返回自己的家。现在我们食用的蜂蜜,大多是来源于人工饲养,养蜂人为了能采集到美味的蜂蜜常常会住在蜂房的附近来照顾这些可爱的小蜜蜂。

(二)整体感知课文。介绍故事的起因。初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蜜蜂把谁引到了哪里呢? 检查生字

惊讶

派人

谈天

附近

莫斯科 讲解词语

在读词语的过程中介绍“莫斯科”是地名。

“附近”一词可尝试说句子,如:我们学校在工人体育馆附近,初步感受词语的意思。

句子朗读

1922年,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当地有个养蜂的人,列宁常常人去请他来谈天。介绍列宁

列宁带领国民创建了前苏维埃共和国,成为受到人们尊重、敬仰的伟大领袖。1922年,列宁在这里养病,他遇到了什么问题呢? 朗读、学习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列宁遇到什么问题?要找到养蜂人。板书: 列宁

养蜂人

?在箭头上方 出示两句话对比:

出示:列宁常常请养蜂人来谈天。

往常派去找他的人不在,列宁只好亲自去找。区分 常常:经常

往常:以往,常常。

用因为„„所以„„来说一说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呢?

(三)、重点学习第三段,品词品句。

第三自然段,有几句话?指名朗读句子。

默读第三自然段,用曲线标出列宁在寻找养蜂人路上所看到的景物? 教师在黑板的最右侧随机出示这些图片。

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列宁都看到了这些,再次朗读课文。

在黑板上完成路线图

用表示顺序的词语来说一说,列宁先后看到的景物? 让学生边说,边摆一摆路线图。讲解:附近和旁边的区别。

附近:联系第一自然段的讲解 附近指不远的地方。

旁边:指两个物品挨在一起,距离比较近。更改图片的位置。

再让一名同学说一说列宁所看到的景物。分析列宁的想法

列宁是在一路上只看到了这些景物吗? 他为什么只被这些景物所吸引呢?

他是怎样做的,才一步一步找到养蜂人的? 朗读课文,教师朗读描写列宁动作的语句,学生朗读描写列宁所看到景物的语句。列宁为什么这样做?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寻找养蜂人的线索 他仔细观察:细致地了解当时的情况,猜测养蜂人的家在哪里。

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很自信,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哪个词语也能表示列宁很自信:果然 用“列宁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来说一说列宁找到养蜂人的过程吗?

齐读: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总结:列宁凭借自己的观察、思考,找到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最终找到了养蜂人。所以列宁才会那样自信的去敲养蜂人的家门。板书:观察、思考。让我们再次朗读这一段文字,体会一下列宁找到养蜂人的整个过程。男女生对读。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这样自信的列宁出现在养蜂人的面前,又会给养蜂人带来怎样的感受呢? 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找到词语“惊讶”

观察插图,看养蜂人的表情。体会当时养蜂人是怎样想的? 教师读旁白。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总结全文。

分析列宁的话:列宁笑着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真的是蜜蜂像向导一样把列宁领到养蜂人这里来的吗?

课题是“蜜蜂引路”,可是蜜蜂真能引路吗?其实蜜蜂采完蜜就回蜂巢只是一种本能,它并不知道列宁利用它带路,所以,在这里“蜜蜂引路”其实是列宁的一种幽默的说法。列宁只是借助蜜蜂找到了养蜂人,从这篇课文中,我们要学习列宁遇到问题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在自己广博知识的指引下,最终才能解决问题,希望同学们今后在学习、生活中都能做到细致、认真、多动脑筋,拥有更多的知识,这样才能够帮助我们解决更多的问题。

(六)汉字书写

派:观察汉字 左右结构

对比笔画的不同

竖虚线上的笔画 附近:词语

左右结构

半包围结构

形声字26 蜜蜂引路

列宁?

养蜂人

观察

思考

贴图:

蜜蜂

花丛

园子 小房子

第四篇:《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附近”和“旁边”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今天呀,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蜜蜂图)瞧,它是谁?谁来和蜜蜂打个招呼?蜜蜂的“蜂”是一个后鼻音,让我们一起亲切地叫它一声吧。

2、现在呀,请同学们拿起你的手指,和老师一起把小蜜蜂请到黑板上,让我们再一起叫它一声吧。

3、同学们,你们知道蜜蜂有什么本领吗?

(1)跳圆圈舞。(2)能认路。(3)喂养幼虫和蜂王。

(4)采花粉、酿蜜。

4、这么能干的小蜜蜂,今天还有新的本领呢,他会……板书:引路,什么叫引路?就是为人们带路。课文中的小蜜蜂为谁引路呢?那就让我们随着可爱的小蜜蜂飞进课文吧!一起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明确学习要求:

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课本,认真读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尽量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朗读,随文识字:

(1)老师发现同学们读书读得真认真,读了一遍又一遍,不仅声音响亮,而且读书的姿势也非常正确,现在啊,老师想听你们读一读,好吗?谁愿意把第一段读给大家听?你请吧。

(2)出示第一段:

1922年,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

a、你真能干,这段可不太容易读,里面有好多生字宝宝,谁能看着大屏幕再读一读?

b、发现了吗?这段话里红色的全部是生字。这么多生字,赶快去读读,想办法和它交上朋友。(自由读)

c、谁想读?(自由读)声音真响亮!我们一起读吧,老师指一个,你们读一个。(齐读)

d、把它请出来,你还认识吗?(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随机点拨)

莫、斯、附、派、聊。生字障碍我们已经清楚了,相信同学们一定能把第一自然段读得更好。(齐读第一自然段)

4、读着读着,我们从文字里发现了一个人物,他是……(列宁)你们知道列宁是谁吗?出示图片。

5、谁愿意响亮地为大家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竖起小耳朵仔细听,他什么地方读得好?学习人家的长处。我们继续往下读。第三自然段很长,谁想挑战?最后一个自然段呢?

6、课文读通顺了,那同学们能不能说说这三个自然段讲了列宁的一件什么事吗?那简单地说,就是讲了列宁利用蜜蜂来……(指着课题说:引路的事)

三、细读课文,研读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1、课文中哪一句话的`意思和题目的意思相近呢?谁先发现了?找出来读一读。

2、出示句子:

列宁笑着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1)你很能干,找对了,谁还想读?

(2)为人们带路的人我们称为……(板书“向导”并齐读词语)

(3)这句话中有两个词,它的意思和我们课题中的“引”差不多,谁能发现?同学们的眼睛可真亮,一下子就找对了,一个是“导”,一个是“领”,它们都可以和“引“组成朋友,谁会说?愿意积累吗?一起读读这两个词语(板书:引导引领)

3、那真的是蜜蜂带的路?列宁究竟是怎么样找到养蜂人的?那就让我们小朋友都来当当小列宁,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列宁在路上发现了什么?

4、小列宁们,你们一边走一边看,都发现了什么呀?(你发现了花丛里有小蜜蜂,谁还发现了其他的?还有另外的发现吗?)

5、摆路线图:

(1)画路:小列宁们,这是你们刚才走过的小路,那你们发现的花丛在哪里呢?是啊,就在路的边上。(贴图)那房子和园子在什么地方呢?好好地去读读第三自然段的前两句话,相信你一定能有所收获。

(2)谁读懂了课文里的话?你来摆?

(3)交流

6、小列宁们,你们刚才观察得可真够仔细,(板书:仔细观察)那谁愿意再来当当小列宁,来说说你刚才发现的经过呢?(诶,你就是小列宁啊,怎么说?引导改成“我”。)(指名读)让我们都来当当小列宁,一边走一边仔细观察吧。(齐读)

7、小列宁们,你们刚才在观察的时候,脑子里还在想写什么呢?

“我”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心想:。

“我”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心想:()

8、小朋友,你们真能干,不但进行了仔细观察,还开动了小脑筋,老师送你们一个词(板书:认真思考)那结果和你们想的是一样吗?你从哪里看出来?

9、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那个养蜂的人。

(1)哪个词语证明结果和你们想的一样?(果然)

(2)是啊,当你看到的事情和你事先想到的情况是一样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果然”来形容。

(3)找到了养蜂人,这是一件多么高兴的事啊!谁来读?你读出了列宁的开心,你读出了列宁的高兴。我们一起读吧。

10、课文学到这里,小朋友,你们认为仅仅是因为蜜蜂引路,当了向导,才使列宁找到养蜂人的吗?

四、拓展延伸,指导书写

1、这节课同学们学的很用心,老师编了一首儿歌送给大家,喜欢吗?自己读读吧,让我们一起打着节拍读吧。

(小蜜蜂真勤劳,飞到东来飞到西,采完花蜜把家回。列宁同志真聪明,仔细观察善思考,寻得主人笑开怀。小朋友,学列宁,身边小事别错过,争做生活有心人。)

2、结课:同学们真是聪明,老师真心地祝愿小朋友今后越来越聪明,好吗?下课!

板书:

蜜蜂引路

向导

仔细观察,引领

善于思考,引导

(画一条路)

小房子图

园子图(旁边)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遇到疑难问题,只要细心观察,认真思考,是不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道理。

2.能认读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蜜蜂、莫斯科的小资料。

2.制作莫斯科、小山、蜜蜂、花丛、园子、小房子的彩图卡片。

3.出示句子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围绕课题,谈话导入

1.小朋友,你碰到过困难吗?(板书:碰到困难)

2.是些什么困难呀?你是怎样克服的?说说看。(板书:克服困难)

3.如果你不小心迷路了,你会请谁给你引路呢?(板书:引路)

4.谁了解蜜蜂?蜜蜂有哪些作用?(出示彩图卡片蜜蜂、花丛)

5.当你迷路时,蜜蜂还能给聪明的你引路呢。(板书:蜜蜂;形成课题:蜜蜂引路)

二、紧扣课题,启发提问

1.齐读课题后,引导学生紧扣课题提问题。

教师帮助学生整理成如下问题:

1)蜜蜂给谁引路?

2)为什么他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3)蜜蜂又是怎样给他引路的?

4)他怎么会想到让蜜蜂给自己引路的?

2.小朋友真了不起,从小就养成了爱动脑筋提问题的好习惯!那么,我们一起来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并通过认真思考然后把问题圆满解决。大家说好吗?

三.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仔细听老师读课文,一边听一边思考以上问题。

.小朋友们,刚才你们一边听一边想,非常认真!还有很多小朋友非常可爱地托着腮,皱着眉在认真地思考呢。不过,要想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老师还得教给你们一个绝招,要不要?(要)那好,这绝招就是多读!因为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现在,请大家放开声音读课文,尤其要注意课文中的生字,争取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请问你们喜欢怎样读呢?

老师适当介绍读书方法:

1)读准每一个字的读音;2)一边读一边想;3)对读;4)讨论读等。

(三)学生自由读,生生互动。

四、精读课文,展示读书成果

(一)出示问题1),整体把握全文内容。

学生回答是列宁以后,追问:列宁由蜜蜂引路找谁呀?养蜂人找到了吗?谁能用一句话完整地把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说清楚?

(二)出示问题2),讲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A.课件出示句子:1922年,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

1.学生展示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莫斯科的`小资料。介绍时可以相互补充。

2.讲解附近一词的意思。

教师点拨:读准附近的读音,引导学生弄懂它的意思。

1)你的座位附近有哪些同学?你住的地方附近有些什么?

2)现在你们知道附近是什么意思吗?(离得很近)

3)1922年列宁住在哪里?(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

老师知道莫斯科的位置,(随即在黑板上贴图)。哪位同学能帮老师确定小山的位置?学生上台动手贴图。

B课文还有一个地方出现了附近这个词语,谁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出这句话读给大家听?

1).课件出示句子:列宁一边走--------园子傍边有一所小房子。

2)老师顺着小山在黑板上简画出一条小路,然后出示彩图卡片蜜蜂、花丛、园子、小房子,让学生上台动手贴图。

3)看贴图,练说话。

请看黑板上的贴图,用上附近这个词说一句话。

C.辨析常常和往常

1)游戏激趣,引发争论。

小朋友,这里有件很有意思的事:常常这个词语硬说往常这个词和它的意思差

不多,肯定是它的同胞兄弟;而往常又死不想认。你们来当一当法官评判评判好吗?

学生辩论。

2)出示句子,启发辩析。

a.当地有个养蜂人,列宁(常常)派人请他来谈天。

b.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

3)练习巩固。

设置情境:教师出示词语卡片往常、常常、经常、时常、平常,学生把词语卡片摘下来放在下面句中,再读一读(注意答案的灵活性)。

①放学后,他()到操场打球。

②班长的学习成绩非常好,他()得到老师的表扬。

③我们学校的校车()都是一个男司机开的,但最近却()由一个女司机开。

④他()就很爱运动,所以在运动会上取得了好成绩。

D.扫清障碍,回归问题2。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用上因为----所以---来回答问题2。

2)师生小结:

因为列宁想(),可是(),所以列宁就()。

(三)讲读第四自然段。

1.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找到了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教情服从学情:如果学生会提到开门的果然是那个养蜂人这句时,随机讲解果然一词的意思。

教师点拨:列宁敲门时会怎样想呢?(这房子应该是养蜂人的吧)引读开门的果然是那个养蜂的人。

1)果然是什么意思?

2)生活当中什么情况下能用上果然这个词呢?

2.出示第四自然段,指导朗读。

1)教师点拨;惊讶一词的意思。先让每个学生都做一做惊讶的`表情;再问惊讶的意思;最后指导朗读对话:谁读得越惊讶,笑着说越自然就可以上台来演。

2)学生练读

3)分角色练读

4)演一演

a看插图,想场景:列宁和养蜂人可能还会说些什么?

b模拟表演:一生演列宁站在教室门外;一生演养蜂人.

3.品读列宁的话,问向导是什么意思?蜜蜂真的会引路吗?

(四)出示问题3,精读第三自然段。

1.出示句子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

A请问,你们读懂了什么?

b师生小结;列宁之所以能找到以前自己从未到过的养蜂人的家里,靠的是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c生字教学与说话教学整合训练.

1)出示训练题1)我一边仔细观察课后的生字,一边认真思考,发现了()这个生字的特点是()。

2)再用一边----一边说一句话。

2.出示句子他仔细观察------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

1)指名读句子,出示课件,一边指黑板上的贴图一边引导学生说。

列宁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他想蜜蜂采了蜜要飞回(),而()往往住在蜂房附近,只要我(

),就能找到()。

2)出示问题4,用上果然一词回答。

五、拓展延伸

1.蜜蜂为什么会引路?这跟列宁有什么关系?小朋友们以上这些问题解决了吗?学了课文,你的收获一定不少吧?说来听听。

2.师生小结:在生活中遇到疑难问题,只要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不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3.同学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困难?你是怎样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动脑筋把事情办好的?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通过学习“蜜蜂引路”的故事,学习列宁善于观察、思考和判断的品质,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蜜蜂会引路吗?列宁是怎样利用蜜蜂作为向导找到养蜂人的?

教学主要方法: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朗读感悟。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一猜:有一种昆虫,专门在花丛中采蜜、传授花粉,本领可大了。你们知道它是谁吗?(蜜蜂)

2.揭示课题:“引路”是什么意思?(带路)蜜蜂是一种小昆虫,它怎么会给人领路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识字。

1、我们预习了课文,认识了生字,现在老师就来检查一下,你真的认识它们了吗?

出示生词卡片:莫斯科 附近派人 聊天 敲门 惊讶 同志

自主归类识字:

上中下结构的字:莫

熟字加、换偏旁识字:斯—期 付—附 敲—搞 呀—讶 志—士

联系生活识字:聊 派

指读,齐读,开火车读,并相机理解词语。

2、生字宝宝真调皮啊,瞧,他们一下子躲到课文里去了,你还认识它们吗?大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三、细读感悟。

(一)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思考:读了这一自然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2)老师小结: 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列宁常常与养蜂人谈天。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2)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说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因为往常派去找养蜂人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所以列宁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3)老师小结:这一自然段主要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小组讨论: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2)小组汇报。列宁发现花丛中有蜜蜂——蜜蜂飞进园子——小房子——找到养蜂人。

(3)列宁为什么认为跟着蜜蜂走就能找到养蜂人?因为列宁想:蜜蜂是养蜂人养的,蜜蜂采完蜜就要回到蜂房,按照蜜蜂飞的方向走,就一定能找到养蜂的人。

(4)老师小结: 由于列宁通过观察,了解到花丛、蜜蜂、养蜂人之间的关系,就能从中发现线索,找到养蜂人。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出示投影,看图:养蜂人见到列宁后可能会说些什么?

(2)列宁是怎样回答的?

(3)为什么列宁说“蜜蜂是他的向导,把他领到这儿来的?”

(4)老师小结: 列宁发现了蜜蜂,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就顺着蜜蜂飞回的方向走,结果找到了养蜂人。

(5)分角色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惊讶、高兴的语气。

5.总结全文。

(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第一自然段: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第二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第三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经过。第四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结果。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4

课题

(1)课题:《蜜蜂引路》教学方案

项目概述

(2)适用年级:小学二年级语文;

(3)课题简介:《蜜蜂引路》是小学二年级语文第10课内容,这是一篇传统课文,怎么在传统的基础上,讲出新意,就是我这节课所要体现的。因此,我在进行传统的认字、写字、朗读和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突出了讲话训练,着重进行“因为…所以…”的训练。同时,我还通过对第三段的重点设计,进行仔细观察、分析判断方面的训练。该课题设计的目的是实现下述的教学目标。

(4)学习团队:

教师:许丹虹;

学生:峡山街道拱桥小学二年级;

前期分析

(5)教学目标分析:

(6)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学校学生大部分来自于附近的村镇,人员状况参差不齐,有些学生因为接触广而思维活跃,而另一些则稍微迟钝。学生的注意力总体来说还不错,能跟得上老师的思维。

教学策略

(7)教学策略采用:启发式教学策略、情境教学策略、情境——陶冶教学策略。

活动阶段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分)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导入: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可爱的朋友,想知道它是谁吗?

2、播放课件,现实蜜蜂可爱的画面

3、指名回答: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朋友是谁?(对于回答正确的同学给予表扬)

4、小蜜蜂除了会采蜜之外,今天它还会给列宁引路(播放课件里蜜蜂引路动画)

学生一起观看课件图片

利用图片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3分钟

(二)朗读课文,注意生字

1、领读课文(二遍)

2、指定四名学生,每人朗读一段

3、学习本课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想想字义,并在书上画出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再读一读。

4、书写生字,提示几个字的书写注意事项。(板书)

学生跟读;

指定的学生依次朗读;

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

完成教学设计的知识和技能目标

10分钟

(三)理解课文的`基本情节,导出问题

1、讲读第1自然段。指名读这段。读了这段,你都知道了什么?板书:莫斯科、小山、小房子。指导朗读:用陈述语气读出列宁是怎样请养蜂人的。

2、讲读第2自然段。自由读第2自然段,思考:列宁又想找养蜂人,这次他遇到了什么困难?指名回答。理解“往常”的意思。板书:山路,遇到问题。碰到问题是不是就退缩了呢,是不是等养蜂人呢?

3、讲读第4自然段。

(1) 让学生回答:列宁最后是否找到了养蜂人,你从哪段知道的?

(2) 指名读第4自然段。结合看插图,理解“惊讶”的意思。再说说养蜂人为什么感到惊讶?

(3) 读列宁的话,理解“向导”。

(4) 分角色有语气地读第4段

过渡:那么,蜜蜂不会说话,怎么能当向导,把列宁领来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块学习第3自然段,便会得出答案。

1、根据老师提问,回答问题

2、朗读

3、思考

1、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碰到问题时,不畏缩,努力思考解决之道的良好作风

10分钟

(四)突出重点,解决“引路”问题

1、根据老师的提示,学生用“因为……所以……”句式,一步步分析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1) 因为列宁一边走一边看,所以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

(2) 因为列宁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所以他想……。(学生补充)

(3) 因为列宁仔细观察,所以看见那些蜜蜂采了蜜,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

(4) 因为列宁看见那些蜜蜂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所以他想……。(学生补充)

(5) 因为列宁看见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所以他想……。(学生补充)

板书

2、质疑:最后列宁找到了养蜂人了吗?是依靠谁呢?(提问)

因为有蜜蜂做向导,所以列宁找到了养蜂的人。

4、质疑:由此可见,列宁是一位怎样的人呢?(提问)

列宁是一个喜欢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人,就是因为他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所以他找到了养蜂的人。

与老师互动,根据老师指引,进行探究性学习。

实现行为和方法教学目标。

10分钟

(五)进行讨论,拓展思路

1、把如何找到养蜂人的整个过程用一张幻灯片展示出来。

2、让同学根据这张幻灯片,复述整个过程。

3、改变课文情节,增加变数,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例如:蜜蜂不飞回去什么办?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啊,比如问路。

4、指名回答:读了课文,对你有什么启示?

观看课件,积极思考;

和老师互动

实现情感、价值观目标

5分钟

(五)总结,布置作业

1、老师总结:列宁以蜜蜂为向导,找到了养蜂人,所以这课题目叫蜜蜂引路。我们平时遇到问题,也可以像列宁这样,先仔细观察,再认真思考,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2、齐读一遍课文

3、布置作业:

(1) 写字词各三遍

(2) 形近字组词

引( ) 莫( ) 斯( )

张( ) 摸( ) 期( )

养( ) 谈( ) 导( )

美( ) 淡( ) 异( )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生齐读课文

巩固教学内容

2分钟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蜜蜂引路》是人教版课程标准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围绕“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取了几篇体裁不同的课文。《蜜蜂引路》处于本组教材的第二篇,虽篇幅短小,却给人以很深的启迪。这篇课文讲的是列宁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故事。表现了列宁具有非凡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列宁是个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人。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列宁是怎样找养蜂人的。第四段讲了列宁找到了养蜂人。

教学目标:

1、会认“莫、斯”等6个生字,会写“讶、谈”等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感受遇到问题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内容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2.了解由于列宁仔细观察,善于联想和科学分析而找到了养蜂的人。

3.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引起联想,认真分析、判断的能力。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图片、生字卡片、练习纸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生字“蜂”、“派”,注意左窄右宽的构字特点,会写词语“附近“。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并积累词语“附近、旁边”“引导、引领”“看见、观察、发现”;会摆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

3、初步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学写余下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并会用“常常”造句。

3.深入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

一、导入,引发阅读期待。

1.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新朋友——(出示“蜜蜂”),谁来叫叫它的名字。生读“蜜蜂”。师:对了,后鼻音真准,你来,一起叫。

2.师:请拿出你的小手指和支老师一起把它请到黑板上来。(师写课题:蜜蜂)

“蜜”字呀,宝盖头写得大一点,然后最下面是一个“虫”,因为蜜蜂是昆虫。“蜂”字呀要写好可不容易,我们要请田字格来帮帮忙(出示田字格),谁发现了“蜂”字要怎样写好?你说--(指名说)师补充:这个左右结构的字呀,左边比较小,右边比较大,这就叫左窄右宽。

在你们的提醒下,我就可以把它写好了。(师边板书边说)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左边呀虫字旁窄一点,右边呀要注意啦,撇过来,捺捺在横中线上,底下一竖是悬针竖,发现了吗?一起再读一下:生齐读:蜜蜂。

二、初读,感知故事内容。

1.初读课文。

今天的小蜜蜂呀,就在无意间和一个大人物交上了朋友,赶快翻开课本P119,大声地自由地读几遍课文,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可以多读几次。

(生自由读课文)

2、学习第一段,学习生字词。

好,真的不忍心打断同学们,同学们读了一遍又一遍,但支老师真的很想听。谁愿意站起来把第一段读给大家听?(指名一生读第一段)

你真能干,这段可不容易读,有好多生字,还有谁愿意读。(指名读)

真棒!发现了吗?这段话里红色的全部是生字,这么多生字赶快去读读想办法和它交上朋友。(生认读生字)

记住了,我指一个,你读一个。(在句子中)

把它请出来,你还认识吗?(出示生字卡片)先不出声,记一下。

能读吗?“莫”、“斯” “莫斯科”知道吗?没关系,没教过当然是老师的责任喽,我来帮帮你。(出示课件:莫斯科是俄罗斯的首都。)谁会说?(指名说)会说了,一起说。

继续来,“附”组个词语:附近。“谈”“谈天”“谈天”要说很多话,所以谈是言字旁。师板书:谈天。

真聪明。读:派,都从哪里见过“派”?生:派人。蛋黄派。生活中也可以识字。“派”也需要小朋友写好它,仔细看,怎样才能写好,你发现了什么?(指名说)

师:小朋友注意了,它也是左右结构,写的时候注意什么特点。拿出手指我们一起来写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边写边说右边笔顺。注意“竖提”。

小朋友注意了,刚才2个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请拿起笔写,看谁的速度最快。写2个“蜂”、2个“派”。注意写字姿势。(师巡视)我发现呀,小朋友写字漂亮。“派”字可不容易写好,要注意笔顺。

好,基本上都写好了,现在请你听清楚,把笔放下,看哪一位坐得最快,我们合作最棒。请把笔放下,来,拿起书,我们把生字送回到句子中去,你能把第一段读得更好吗?(齐读第一段)

读着读着,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列宁1922年住在莫斯科附近的小山上。

你读懂了这一点。

还读懂了什么,谁继续说?

生:我还读懂了当地有一个养蜂的人,列宁常常派人请他来谈天。

这里有一个人你们知道吗?列宁是谁?不知道,没关系。支老师来帮助你。

(出示简介,介绍列宁)他就是列宁。

列宁(1870—1924)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领导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

3、检查读2-4段,说故事大意,补全板书。

可能这些话你一下子不懂,总之这是一个很伟大的人。这么一个伟大的人,他和我们的小蜜蜂发生了什么事情呀?老师请孩子们一起读课文的2—4段。注意了,这一次我们来自由读,你想读的就站起来,如果你读完第2段不想读了听一听可以坐下来,接下来也可以加入读第4段。

想读第2段的站起来。(生读课文2-4段)

通过刚才的读,你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呢?(生说)

简单地说,谁利用蜜蜂干什么?(指名说)

对呀,蜜蜂为列宁引路,找到了养蜂人。(补全课题:引路)“引”左边是个弓,右边是一竖。引路的人,我们叫他为“向导”(板书:向导)

那课文的哪一句话直接写出了,列宁说蜜蜂就是他的向导,谁发现了?

指名说。

出示:列宁笑着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里来的。”

谁还要读?(指名3人)

真棒!这句话中有2个词,它的意思和课文中的“引”差不多?谁能发现?

生说:“领”、“向导”的“导”。

“领”“导”都跟引的意思差不多。有个词语叫引导,还有一个词语叫引领。愿意积累吗?(师贴)一起来读。(生读:引导、引领)

把这些词语给积累下来,我们知道了列宁呀请蜜蜂来给他引路。

三、研读课文3、4段,体悟文本内蕴。

1.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当时的场景吧!(课件出示课文第三段话)读。

2.现在你们就是列宁,来,走一走,看一看,好不好?

二四班的小列宁们,请站起来吧!

小列宁们,请跟着支老师的描述一起来走一走,做一做,好不好?(温馨提示)

师描述第3小节内容,生做动作。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怎么做)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他发现什么了)他仔细观察,(你观察得真仔细,看哪,蜜蜂飞起来了,孩子们,看哪)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怎么做)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老朋友见面了,好久不见了,怎么做?)

3.刚才小列宁们一边走一边看,发现了很多很多,发现了什么?别急,继续到课文中找一找,发现了什么?

生说,师出示道具。(花丛 园子 小房子)

生:我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出示:花丛)这是你的发现。

还发现了什么?

生:我仔细观察,发现这些蜜蜂采了蜜,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出示:园子)这是她发现的。

还有吗?

生:园子的旁边有一所小房子。(出示:小房子)你会发现。

4.发现了这么多。这样一发现,我相信孩子们你肯定能把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摆出来,我这儿有一条小路通向远方(师板画),你要怎么摆园子、小房子、还有花丛。

别急,好好认真地去读书,就能摆出来了。如果还不会的抓紧时间去看书。

谁会摆?你来摆一摆。(指名一生上台摆)

这是花丛里有许多的蜜蜂,花丛摆在哪儿?园子摆在哪儿?房子呢?

发现了没有?她是花丛和园子、园子和房子一样远,谁有意见?有发现吗?(生说,请他上来摆)课文里有两个词语告诉你了,摆好了,你要告诉大家你的依据。

你说这里要远一点,为什么?(生说)

你发现了两个词:附近、旁边。师边板书边说:“附近”稍微远一点,“旁边”就刚刚好在边上。

师指板书说:这样一摆,你就明白了“附近”和“旁边”意思差不多,但是有区别。附近稍微远一点(用手势比划),旁边稍微近一点。(用手势比划)。园子还在附近,房子还在旁边。联系实际:比如:走廊就在我们教室的旁边,二楼会议室就在我们教室的附近。又比如:平阳县人民医院就在我们学校的附近,门口的卖衣服的服装市场就在我们学校的旁边。明白了吗?

5.列宁看到蜜蜂怎么想到请蜜蜂来带路的?

出示:A、我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心想:—————————预设生:心里想,这些蜜蜂一定是养蜂人的蜜蜂

B、我看到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心想——————(这么多的蜜蜂采了蜜,都飞到附近的一个园子里了,这个园子很有可能就是蜜蜂的家。)

C、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心想——————

(园子旁边有小房子,有房子的地方很有可能会有人,住着养蜂人)

(同桌练说,请2位同学说)

原来蜜蜂和养蜂人是有联系的`,一联系就发现了规律。结果和他想的一样吗?你从哪个词语发现的?赶快去第3段中找出来。

指名说:果然。

发现了吗?果然。结果跟他想的是一样的。

6.那,孩子们,你们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的第三段话中间有几个词语和“发现”意思差不多,都有看的意思。赶快认认真真去读第3段,找找。你发现了吗?认真发现,静静地看书。

指名说:一边走一边看。(看)

仔细观察(观察)

只见。

师:看、观察、发现、只见意思都差不多,都有看的意思。小朋友真能干。会发现就是会学习。列宁就是这样善于发现、善于思考,解决了生活中的难题。

让我们通过我们的朗读再来感受一下。(齐读第3段)

7.养蜂的人看见列宁,惊讶地说---拿起书,我们一起来读读。(师生读第4小节)

8.要写好“附近”这两个字,你有发现小秘密吗?(指名生说:附三部分要靠拢一点)

根据你们的发现,认认真真在田字格中把“附近”这个词写一遍。师讲评学生的字。

(展台出示)他的这两个字,哪里值得你学习的,先说。要学会欣赏别人。

谢谢你的评价。

哪里写得更好点就更棒了,谁来提点小意见。

他给你提了中肯的意见。

谢谢小朋友善意的提醒。

根据同学们的提醒,学学他的长处,改改你的短处,再写一遍“附近”。

四、识字巩固。

多好的一篇文章呀,支老师读着读着,把它读成了一首儿歌,送给聪明的你们。

(课件出示:小儿歌)

莫斯科,风景好,

朋友谈天又说笑。

养蜂人,真难(nán)找,

还好发现小向导。

附近蜜蜂回蜂巢(cháo),

跟着它们把人找。

仔细观察,勤思考,

小小问题难不了(liǎ0),

难不了!

自由读——齐读——边读边拍手。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派”的识记与书写,“敲”的书写,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主要方法: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投影仪、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

1、师板画“蜜蜂”,你们认识它吗?你知道它能为人们做些什么?范写“蜂”字。

2、板书“引路”二个字。“引路”二字,是什么意思?读了课题后你想问些什么吗?

二、感知: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⒉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⒊合作学习

⑴同桌合作学习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⑵尝试让学生当老师,主持学习生字。

◎教师引导:平时我们都用哪些游戏识字的?你来当一回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

◎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就让该学生当老师主持这游戏。

(3)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

(4)全班交流。

4、检查朗读情况。

◎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正音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感悟

1、交流:这件事的起因在课文的哪些段落?

2、学习课文第一、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用不同的线画出时间、地点、人物。

◎用简笔画画出列宁居住的地方,从而理解“附近”的意思,给“附近”找近义词,并用“附近”造句。

◎“养蜂的人”与“列宁”的关系怎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理解“常常”,给它换个词代进去读一读。

◎理解因果关系的`句子。

可是往常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列宁就亲自去找他。

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用“因为……所以……”或者“……是因为……”说一说。

3、列宁能找到养蜂的人吗?这件事情的结果如何?

◎指名读一读最后一段话。

◎养蜂的人为什么会惊讶?

给“惊讶”找近义词。

◎朗读:你能惊讶地读一读吗?

◎读读列宁的话,你有什么想法?你有什么感受啊?

4、悬念:

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的?蜜蜂是怎样引路的?下堂课学习。

四、写字

1、生:分析每个字形结构及怎么记

2、师:范写,强度笔画。指名到黑板写,生纠正,评议。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7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第四册《蜜蜂引路》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特点。

2、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3、正确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生字、新词,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从列宁利用蜜蜂引路的事例中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四、教学准备:

课件等

五、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出示投影片)

嗡嗡嗡,嗡嗡嗡,

成群飞进百花丛,

传播花粉又采蜜,

个个都是爱劳动的小英雄。

导:这个英雄是谁?(小蜜蜂)

导:蜜蜂还有一个会引路的本领。

2、揭示课题。

3、解题:“引路”是什么意思?(带路)

4、设置悬念。

蜜蜂还有一个本领就是会引路,大家知道吗?(不知道)列宁让蜜蜂引去哪儿?蜜蜂又是怎么引路的?请小朋友来看课文。

二、学习课文:初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第一小组读第一自然段,在读的同时,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故事中有哪些人?

(2)、比较句子。(出示投影片)

列宁住在莫斯科的一座小山上。

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

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板书:

(3)、“附近”的意思。(离得很近)

用“附近”说一句话。

(4)、齐读第1自然段。

(5)、说说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列宁的住处、养蜂人在哪儿)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列宁常常派人去找养蜂人,那么他们究竟谈些什么?又是怎么去找他的`,我们来学习第二自然段。

请一位同学来读课文,读的时候划出列宁为什么要自己找养蜂人的有关句子。

①列宁找养蜂人有什么事?

②为什么这一回要亲自去?

第二段中的第二句前后有什么联系?

(前半句讲列宁亲自去找的原因,后半句讲找养蜂人的结果)。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列宁要亲自去找,他是样找到养蜂人的呢?我们来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

(2)、思考。

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边读边把表示位置的词用“△”画出来。

(3)、同学之间分组交流。

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把列宁的住处和养蜂人沿途经过的花丛、园子、小房子按书上讲的方法画出示意图。

(4)、师:列宁住在小山上,他一边走一边看,看到了花丛、蜜蜂,由此引出了园子、房子,请一位同学上来把老师的板书补充完整,其它同学做下面的填空题:

列宁的住处在 ,花丛在 ,园子在 ,小房子在 。

老师修改一下板书:

(5)、①列宁跟着蜜蜂走,结果怎样?

②为什么列宁认为跟着蜜蜂就找得到养蜂人?

(6)、齐读二、三句。

“果然”说明了什么?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列宁终于找到了养蜂的人,他们见面后怎样呢?指名读课文。

(2)、看图。(出示插图)

图上画的是谁?他们表情怎样?

说一说,养蜂人见到列宁为什么惊讶?

(养蜂人没想到不知道他住处的列宁会自己来到他的家,所以非常惊讶。)

用“惊讶”的语气读养蜂人的话。

(3)、列宁是怎样回答的?

“向导”是什么意思?

请两位同学表演来理解。

列宁为什么把蜜蜂称为向导?蜜蜂真能当向导吗?

不能,是列宁发现了蜜蜂。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利用蜜蜂来引路的。

用喜爱、风趣的语气读列宁的话。

分角色读。

(五)总结全文

现在我们已经学习完《蜜蜂引路》这篇课文,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8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懂得遇到疑难问题,只要细心观察,认真思考,是不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

2.初步掌握一种学懂段的办法: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并能连起来说说。

3.能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1.看拼音写词语:

pái cǎi mì jīng yà

离得很近——(附近)

3.请用“附近”说一句话。

4.字形:读题,蜜蜂引路(正音课题出示)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31课《蜜蜂引路》。蜜蜂给谁引路?——列宁

二、带读第二段(读懂每一句话,以理解段意)。

列宁为什么要让蜜蜂引路呢?(请学生口答)

1.答案从课文的哪一段里面找?

2.请同学们根据问题来学习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回答问题。

①哪句话是说列宁想找到养蜂人?

②哪句话是说大家都不知道养蜂人住的地方?

③最后一句是说(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

3.反馈。

(1)第一个问题,哪句话是说列宁想找到养蜂人?谁来说?

①读这句话。“那个人”指谁?

②这一句话在说什么?(在黑板上划下来:列宁想找到养蜂人。)

③读句子,说主要意思。

(2)第二个问题,哪句话是说大家都不知道养蜂人住的地方?

①读第2句话。“经常”是什么意思?(过去的时间里)

②“他”指谁?

③这一句话是说什么?大家读第二句,谁来说第二句话写什么?

(3)最后一句,也就是第3句,谁来读读?

①这一句话是说什么?(让学生说)住得不远什么意思?(附近)代进去读读。

②在句中用“——”把主要词语划下来。

(4)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呢?(即把第二段意思连起来说说。)

因为列宁想( )可是( )所以列宁就( )。

三、研读第三段。(用第二段的学法学习第三段,巩固学懂一段话的方法。)

1.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他是怎么找到的呢?课文第二段具体写了列宁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能不能像学习第二段那样来学习课文的第三段?。

(1)第三段有几句话?

(2)每一句话写什么?(用“——”划出主要的.词语,连起来说说)

(3)用自己的话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请自学课文,边读边想边说。

2.反馈。有几句话?(口答)

(1)读第一句,这句话是说什么呢?

理解“发现”“许多”的作用。这句话该怎么读?

(2)读第三句话,这句话是说什么呢?

列宁找到了那个养蜂人。

把第三句话读完,紧接着说,这句话写了( )。

3.“开门的果然是那个养蜂的人。”为什么要用“果然”?

4.列宁原来是怎么想的呢?(即连起来说说列宁是怎么找到)

四、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

2.选做一个问题:

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1)列宁为什么要亲自找养蜂人。

(2)列宁是怎么找到养蜂人的?

(3)第2题用图配文。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教学难点:

能结合重点的词句理解蜜蜂是如何给列宁引路的,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插图。

2、了解列宁的生平,阅读列宁的故事。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步感悟课文,识记本课的生字。

教学重难点:识记生字。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激疑:同学们,当我们想去一个地方,却不知道路怎样

你通常会想什么办法呢?(学生交流),那你们听过蜜蜂也能当向导吗?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读一个故事---------《蜜蜂引路》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感知课文大意

1、自由读课文,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不太熟练的地方多读几遍。

2、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3、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当小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重点交流识字记字方法。

4、游戏巩固识字:让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并让该生当小老师主持游戏,巩固识字。

5、指读课文,检查识字和朗读情况,师生评议,正音。

三、研读

1、引导学生寻找故事发生的起因。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节。

2、组织学生读书,引导阅读交流。

(1)边读边画,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相机理解“附近”的意思。(可以语言叙述,可以画画表示。)

(2)体会列宁为什么要去找养蜂人?理解“常常”和“往常”的意思(引导学生换词或造句理解。)结合课文内容,用“因为……所以……”或者“为……是因为为……“说说列宁去找养蜂人的原因。

3、联系事情结果,引发学生读书兴趣。

思考:列宁能找到养蜂的人吗?从列宁的话里,你知道他是如何找到养蜂人的?结合阅读课文最后一自然节,体会故事情节的生动性。通过朗读理解养蜂人的“惊讶”。教师适时启发思考:蜜蜂是怎样引路的呢?

四、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附近、谈、派、引、列、蜂”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征,想办法记住这些字,找出难点字和书写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3、教师范写难点字,强调重点笔画。如:谈:右边上面的“火”字一捺变成“点”派:右边不要写成“瓜“字。

4、学生练写,共同评议。优秀作业展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结合重点的词句理解蜜蜂是如何给列宁引路的,并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课前准备: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写词语,利用生字词语卡片,组织学生读写。同桌互相检查评议。

2、指读课文。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二、讨论

1、提出问题,引导读书: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

2、合作学习:结合插图,想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想想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想办法弄清楚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书,启发学生可以用语言叙述过程、画路线图、表演等方法。

3、汇报交流:鼓励学生采用自己的方法,展示自己的读书收获,教师相机引导。

如:学生用画画加辅助语言的形式,画出列宁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等景物,然后按课文内容进行叙述。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边说边指,理解课文。学生用语言叙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如“因为……所以……”“先……然后……最后……”等,把话说清楚。

4、抓住重点词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感悟

1、启发学生思考:你认为列宁是个怎样的人?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强调抓住课文的相关内容,把自己的理由说得有理有据。

四、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讶、敲”,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2、学生尝试书写,教师巡视,注意重点笔画的指导。如:“敲”字应左宽右窄。注意右边“攴”不能写成“支”

3、同桌互相评议。

板书设计:

26蜜蜂引路

(仔细观察)

列宁家养蜂家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附近:靠近某地的。

常常:时常

往常:过去的一般日子。

惊讶:惊异

观察:仔细察看客观事物或现象。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蜜蜂引路》教学片断

【片段设计】

一、提出问题: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二、解决问题:

1、默读课文第三段。想想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

2、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画出简笔画:“花丛,园子,小房子”之间的关系。

3、小朋友们真聪明,自己已经能读懂书,把这些地方搞得这么清楚了。现在谁能看着老师画的图把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连起来说说?

4、下面我们来看看列宁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找到养蜂人的。第三段课文一共有三句话,请大家读读第一句: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

1)列宁在路边发现了什么?(板书:发现)他是怎么想的?

2)可是蜜蜂的家在哪儿呢?于是列宁仔细地观察。(板书:观察)什么叫观察?

生:观察就是有目的地看,仔细地看。

3)列宁观察什么?他是怎样观察的呢?请一位小朋友读第二句话,我们大家看图。

他仔细观察……有一所小房子。

(生读第二句话,师在图上添画蜜蜂)

1)列宁在观察什么?

2)这些蜜蜂飞进去为什么不出来了呢?

3)这时列宁继续观察,又发现了什么?

4)你们想这所小房子是谁的?为什么?

小结:只要找到蜜蜂的家,就能找到养蜂人的家。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列宁观察的和想的对不对。请大家读读第三句话。

生读第三句。

1)这句话说什么?

2)观察是不是正确,只有通过试一试才能知道。课文中哪个词证明列宁想的跟看到的完全一样?

生:果然

3)“果然是什么意思?你能用“果然”说一句话吗?

5、齐读这段话。

1)看板书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2)列宁为什么能找到养蜂的.人?蜜蜂真的能当向导,能引路吗?

3)小结:列宁是靠动筋,想办法,仔细观察,利用蜜蜂采蜜要飞回蜂房去的这个特点,找到养蜂人的家的。这就告诉我们,今后我们小朋友要是碰到困难,只要开动脑筋,仔细地看,认真地想,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拓展:

1、画出列宁找到养蜂人的路线图。同桌间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的。

2、从这件事上你觉得列宁是个怎样的人?谈谈你的看法?

【教学反思】

《蜜蜂引路》是一篇大家都很熟悉的课文了。学习这篇课文重点是在识字写字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列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为了帮助学生体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这样的教学环节目的在于让学生融入到课文情境中去体会列宁仔细观察并进行思考的过程,在身临其境的体会中感悟。实际的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11

教学要求: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特点。

难点: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目标:(本节课)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特点。

2、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猜一猜)有一种昆虫,专门在花丛中采蜜、传授花粉,本领可大了。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生答)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与这只可爱的昆虫有关系——(板书:蜜蜂引路),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答)

师:谁能说说“引路”是什么意思?

(生答)

师:那蜜蜂到底给谁引路呢?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遇到拿不准的字,可以借助课后拼音将字词读准,语句读通顺。)

(生读课文)

二、评读

师:蜜蜂给谁引路啊?

(生答)

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答)

师: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生答)

师:老师想请四个同学来读一读这篇课文,谁想读?

(指名生读课文)

课文读完后,其他生进行评议。

三、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真好,胡老师也想来读一读了!你们想听吗?认真地听,听完后,告诉大家,你知道了什么?

(师读第一自然段)(师读完后生作答)

师:(小结)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列宁常常与养蜂人谈天。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并用“因为……所以……”句式说一说。

(生默读课文)

师:(小结)这一自然段主要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3、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小组依据提纲自学第三段。

提纲:

(1)有感情地轮读第三自然段。

(2)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用图表示:( )——( )——( )——( )

(3)列宁为什么认为跟着蜜蜂走就能找到养蜂人?

因为列宁想:……。

(生小组交流后,反馈)

师:这说明列宁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答)

4、学习第四段。

师:(走到一生面前)您好!列宁同志,是谁把您领到这儿来的?

(师点两生回答这个问题)

师:你们觉得这两位列宁怎么样?

(生答)

师:列宁所说的向导是谁?

(生答)

师:你们从列宁身上学习到了什么?

(生答)

师小结: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学习列宁遇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做出判断、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四、拓展(小练笔)

写一写你身边的事物,把你的发现写下来。

板书设计:

20 蜜蜂引路

列宁——蜜蜂(向导)——养蜂人

(花丛)——(园子)——(小房子)——(找到养蜂人)

认真思考 仔细观察 做出判断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12

一、教材分析:

无数的蜜蜂在花丛中飞舞、采蜜,它会给人指路吗?然而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列宁,把不会说话的蜜蜂当作向导,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要找的人:“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那一定是养蜂人的所在。看来,只要肯动脑筋,许多好像不可能的事情也能办成。课文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能给人很深的启迪。

二、学习目标

㈠知识和技能:

1、认识课文中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正确读写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㈡过程与方法:

利用快乐识字法、自主识字法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边看图边感知课文内容,并借助插图指导朗读。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学习列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好品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学文,了解列宁是怎样利用蜜蜂找到养蜂人的。

难点:从列宁利用蜜蜂引路的事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在生活中养成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好品质。

四、教具准备有关图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1、教学目标:

①、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②、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③、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品质。

2、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谈话激疑:

同学们,当我们想去一个地方,却不知道路怎样走,你通常会想什么办法呢?(学生交流),那你们听过蜜蜂也能当向导吗?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读一个故事:《蜜蜂引路》(板题)

2、谈话激趣:

同学们,你们了解蜜蜂吗?可是你们知道蜜蜂能给人带路吗?教师相机板书课题。(课件出示蜜蜂有关知识)

二、图文结合,朗读理解

1.讲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这一段。读了这一段,你都知道了什么?理解“附近”一词的意思。(①学生以自己的座位为中心,看看哪些同学坐在自己的附近,哪些同学坐在自己的旁边,哪些同学坐在离自己较远的地方;②以自己家为中心,看看学校是否在你家的.附近。让学生作出判断后表达出来,在相互交流中感悟理解。)

些(2)指导朗读:用陈述语气读出列宁是怎样请养蜂人的。

2.讲读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思考:列宁又想找养蜂人,这次他遇到了什么困难?指名回答。理解“往常”的意思。

(2)用以下句式理解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

因为列宁想( )可是( )所以列宁就( )。

(3)指导朗读。

3.讲读第3自然段。

(1)列宁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找到养蜂人的?默读第三自然段。

(2)课件出示第一句话,在路边发现了什么时候?(板书:发现)他是怎么想的?

(3)蜜蜂的家在哪儿呢?于是列宁仔细地观察,(板书:观察)什么叫观察?

(4)列宁在观察什么呢?他是怎样观察的?请一位小朋友读第二句话,课件出示图和第二句话。

(5)这些蜜蜂飞进去为什么不出来了呢?这时列宁继续观察,又发现了什么?

(6)你们想这所房子会是谁的?为什么?

(7)只要找到小蜜蜂的家,就能找到养蜂人的家。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列宁观察的和想的对不对。请大家请第三句话,这句话说明什么?

(8)观察是不是正确,只有通过试一试才能知道。课文哪个词能证明列宁想的跟看到的完全一样?(果然)

(9)指导朗读。

4、讲读第4自然段

(1) 出示课件图,养蜂人见到列宁后可能会说些什么?

(2)列宁是怎样回答的?

(3)为什么列宁说蜜蜂是他的向导,把他领到这儿来的?

(4)分角色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惊讶、高兴的语气。

(5)读得真有感情,小朋友,什么叫向导?在本课里,列宁的向导是谁?

(6)大家想一想,蜜蜂真的能当向导,能引路吗?(点课题)

(7)老师小结:

列宁发现了蜜蜂,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就顺着蜜蜂飞回的方向走,结果找到了养蜂人。

三、拓展读。

(1)课件出示有关列宁的故事、蜜蜂的知识

(2)课件出示故事:《惊弓之鸟》、《聪明的小皇帝》、《蜜蜂和蝴蝶》。

四、拓展写。

观察一种小动物,写一写它或者它的某一器官有什么功能和作用。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13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了列宁在蜜蜂的带领下找到养蜂人的故事。“引”是带领的意思。

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往常列宁派人请养蜂人聊天。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写这次列宁在蜜蜂的带领下自己找到了养蜂人。

第一层(第2自然段)写列宁决定自己去找养蜂人。

第二层(第3自然段)写列宁在蜜蜂的带领下找到了养蜂人。

第三层(第4自然段)写蜜蜂是列宁的向导。

教学目标

1、认识要求识的8个生字,培养自主增识汉字的意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默读课文。

3、通过阅读“蜜蜂引路”的故事,学习列宁善于观察、思考和判断的品质,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教学重、难点

了解列宁是怎样利用蜜蜂为向导找到养蜂人的?初步懂得遇到疑难的事情只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办法的道理。

教学准备

投影片、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激发情趣

1、板书课题:《蜜蜂引路》。

2、说说什么叫“引路”?(就是领路、带路)

3、蜜蜂怎么会引路,它给谁引路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同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指名读课文,师生正音。

三、品课文,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思考,每个自然段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小组讨论后回答:第1、2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第3自然段讲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第4自然段讲列宁告诉养蜂人是蜜蜂把他领来的。)

2、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读了这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由反馈:莫斯科、小山、小房子)

(2)指导朗读:用陈述语气读出列宁是怎样请养蜂人的。

3、读第2自然段(读懂每一句话,理解段意)。列宁为什么要让蜜蜂引路呢?

结合课文内容,用关联词语说说列宁去找养蜂人的原因。(因为列宁想( ),可是( ),所以列宁就( )。

4、列宁是怎么找到养蜂人的`?

理解“发现”“许多”的作用。这句话该怎么读?

“开门的果然是那个养蜂的人。”为什么要用“果然”?

(“果然”一词的意思是结果和预想的一样,表明结果和列宁所想的完全符合。因为列宁的判断依据的是自然规律,合情合理。)

四、拓展想象,总结全文

1、指名读全文,你觉得列宁是一个怎样的人?读了课文,对你有什么启示?

(列宁以蜜蜂为向导,找到了养蜂人,所以这课题目叫蜜蜂引路。我们平时遇到问题,也可以像列宁这样,先仔细观察,再认真思考,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2、想想养蜂人听了列宁的话会说些什么,会怎样邀请列宁进屋呢?

(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五、巩固本课生字词

1、出示字卡,巩固阅读中已认识了的生字。

2、组内合作检查识字情况。

(引:读yǐn;谈:谈话就是说话,所以是言字旁;导:上边是“巳”,要封口,不要写成“己”。重点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

3、由这8个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词义是:

引路:领路,带路。

附近:离得很近的意思。

派去:分配、指定。

谈天:很随便地谈话。

向导:带路的人。

六、布置作业,培养能力

1、探究活动,实践创新。

仔细观察,看看除了蜜蜂可以引路,还有哪些东西也可以引路。

(同学互相说说,看谁说得好。)

2、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1)列宁为什么要亲自找养蜂人。

(2)列宁是怎么找到养蜂人的。

(选做一个问题)

板书:

蜜蜂引路

许多蜂蜜—————————————他想

飞回园子—————————————他想

园子旁边有所房子—————他想

找到养蜂人———————————果然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新词,能区分“往常”和“常常”,懂得它们的意思。

3、读懂课文,理解列宁是怎样借助蜜蜂找到养蜂人的,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特点。

4、借助动画演示,抓住第三自然段重点研读,分析列宁的思维过程,练习口语表达。借用媒体,采用多种方法学习生字。

5、学习列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2、会写“派”“敲”二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读通课文,了解列宁和蜜蜂的相关知识。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谈话,直观呈现,导入课题‘

1、了解蜜蜂。

1)谜语:小小虫儿真可爱,飞到东来飞到西。飞来飞去采花粉,酿出蜜来人人夸。(蜜蜂)

2)学生交流自己对蜜蜂的了解。(大屏幕呈现蜜蜂以及养蜂现场的图片)教师补充介绍,大致了解蜜蜂采蜜的过程。

2、了解列宁。大屏幕出示列宁图片。学生交流列宁的资料。

3、导入课题。

同学们,这小小的蜜蜂有一次竟然帮了列宁一个大忙呢!我们今天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吧!(板书课题:蜜蜂引路)

1)质疑课题。预设:蜜蜂给谁引路,是怎样引路的呢?

2)理解“引路”。

设计意图:媒体直观呈现列宁和蜜蜂的相关图片,扩大知识面

二、初读课文,会读6个生字,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1、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2、借助拼音大声朗读课文,碰到不认识的生字互相问问。

3、认读生字。

1)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并交流识字方法。

2)指名认读生词。(大屏幕出示词语:莫斯科 附近派出 谈天 惊讶)注意纠正读音:“斯”读“sī”。

3)检查识字情况。

大屏幕出示:给下列生字宝宝注音。(相同的声旁用不同的颜色提示出来)

撕( ) 府( ) 淡( ) 漠( )芽( )

斯( ) 附( ) 谈( ) 莫( )讶( )

指名读出生字,学生读教师打点击大屏幕出示读音。

4、学生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大屏幕出示:

列宁住在( ),他常常派人去找当地的( )来谈天。有一回,他往常派去的那个人到( )去了,他只好( )去找养蜂人。在( )的帮助下,列宁终于找到了( )。那个养蜂的人( )。

三、细读课文,理解词语,感悟列宁的思维过程。

1、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读后正音,碰到长句子帮助学生断句多读几遍。

2)读了这两段话,你们知道列宁住在哪里,为什么要亲自去找那个养蜂的人吗?

a.结合学生的回答,大屏幕出示莫斯科图片,了解莫斯科是前苏联的首都。简图画出列宁的住处,理解“附近”的意思,说说自己的附近是谁。

b.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说说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

3)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大屏幕出示(用不同颜色区别两个词):

列宁常常请养蜂的人来谈天。

往常派去找他的人不在,列宁只好亲自去找。

师:这两个词语能互换吗?

预设:不能。因为“常常”的意思是次数多,与它意思相反的是“偶尔”;“往常”的意思是平常。

有谁能给红颜色的词语换一个意思相同的词语吗?

预设:常常——经常 往常——平常

2、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语:列宁不知道养蜂人住在哪里,那么他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呢?我们继续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并纠正读音。

2)思考:第三自然段有几句话?从每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大屏幕出示:

列宁边走边看,发现( )。他仔细观察,只见(

)。列宁敲了敲门,开门的( )就是( )。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发 现:蜜蜂 花丛

仔细观察:蜜蜂 园子 房子

结 果:果然就是)

3)感悟列宁的思维过程。

a.师:同学们,我们继续完成刚才的简图,列宁从家里出来,发现了花丛,花丛在哪里呢?(路边。点击大屏幕,显示花丛和蜜蜂。)当列宁看到路边的花丛,勤劳的小蜜蜂在忙着采蜜的时候,他在想什么呢?

预设:这应该是养蜂人的小蜜蜂吧!我不知道他家住在哪里,但是蜜蜂采了蜜一定会飞回家的,我跟在小蜜蜂的后面不是可以找到他家了吗?

b.师:列宁这样想着跟着小蜜蜂走啊走,仔细观察发现小蜜蜂采了蜜,飞到了附近的.一个园子,旁边还有一个小园子。(点击大屏幕,显示园子和小房子)看到这些,他又怎么想呢?

预设:小蜜蜂飞到这个园子里,蜜蜂和养蜂人总是住在一起的,这房子应该是养蜂人住的吧!

c.师:想到这里,列宁怎么做的呢?(走上前去,敲门)开门的果然是哪个养蜂的人。理解“果然”的意思。

e.整体感知列宁找到养蜂人的过程,练习说话。

大屏幕出示:

列宁走出家门,边走边看,当他看到路边花丛中忙碌的小蜜蜂,他想( )。他仔细观察那些小蜜蜂,发现( ),他想( )。列宁想到这里,走到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 )是那个养蜂的人。

3、学习第四自然段,感悟列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特点。

(大屏幕出示课本插图)过渡语:两个人终于见面了,他们会说什么呢?我们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2)分角色读课文,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

3)养蜂人见到列宁为什么要惊讶呢?你能把“惊讶”换成另一个意思相近的词吗?

4)列宁的向导是谁?(蜜蜂)蜜蜂真的能带路吗?(板书: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四、总结全文。

学生谈谈学习课文后的感受,或者说说想对列宁的心里话。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巩固识记6个生字,口头组词。指导书写9个生字。具体过程略。)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 ,会写9个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6个生字 ,会写9个字。

教学难点

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关于列宁的图片和资料

导 学 过 程二 次 备 课

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找出要求会认的生字圈出来。

2、自由读课文,了解大意。

第一课时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小小虫,嗡嗡嗡。飞到东,飞到西。传花粉,采花蜜。人人夸它爱劳动。

打一动物( )

2、教师简介列宁生平

列宁(1870 —1924)前苏联人民的伟大领袖,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马克思和恩格斯事业和学说的继承人。

3、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读课文,在文中标出要认读的生字。把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好中差兼顾,开火车认读。

3、简单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一、二、四段内容。

1、从图切入,(出示课文插图)在蜜蜂向导的带领下,列宁找到了养蜂人,你看到了什么?文中哪段话介绍了这部分内容?

2、教学第四自然段,自由读第四段内容,注意他们此时的表情,交流:惊讶、笑着,引导识记“讶”什么情况下你感到惊讶?

3 、回读1、2段,认读词语。

养蜂的人看到列宁时。为什么这样惊讶?自由读一读1、2自然段思考。(1)、这篇课文一共有六个要求会认的字,有五个生字朋友都躲在第一自然段里了,你能读通吗?先看这些词语:莫斯科、附近、派人、谈天。

认读,引导识记字形,理解意思:莫斯科(城市名),附近(谁坐在谁的'附近?你家附近有哪些建筑?)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 2)、看来列宁和养蜂的人常常见面,可为什么养蜂的人见到列宁感到惊讶?指名朗读第二段。

比较句子:分辨词语:“常常”和“往常”(小黑板出示课后相关练习)

列宁常常请养蜂的人来谈天。

往常派去找他的人不在,列宁只好亲自去找。

①分别为这两个词语找反义词。

②这两个词语能交换吗?

(3)、指名朗读1、2自然段。

4、回读第四段。难怪养蜂的人看见列宁惊讶,引导读出惊讶的语气。

四、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观察发现。

“派”字右边不是“瓜”。建议在范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字中四个撇的变化:两个平撇的不宜太长,竖撇勿忘先竖后撇,右边的小撇宜短。

“敲”字的右边不是“支”,应当提醒学生注意。

2、练习书写

3、展示学生书写的生字,师生共同评议。

五、作业:

1、巩固新词,朗读课文。

2、搜集列宁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出示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读词。

二、精读课文,理解体会。

1、默读这一段,思考:列宁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用 ——画出表示花丛、园子、小房子之间位置的词语。

2、小组讨论:列宁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用自己的话和本组的同学说一说,也可以试着画出列宁的路线图。

3、小组汇报并展示列宁寻找养蜂人的路线。

(1)、重点引导展开合理想象。(出示小黑板)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想到。

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想到。

(2)、他想的对不对?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哪个词语体现列宁的判断是正确的?理解“果然”。

(3)、学生上台展示列宁寻找养蜂人的路线图并练习口头表述。

(4)、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4、再次学习第四自然段。

(1)、分角色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惊讶、高兴的语气。

(2)、扩展想象:养蜂人听了列宁的话会说些什么?列宁可能会说些什么呢?

三、总结全文

是啊,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就要像列宁那样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作出判断、解决问题。

四、拓展交流。

学生介绍搜集到的列宁的有关资料。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五篇:《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蜜蜂引路

一、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并会用“常常”造句。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内容是本课学习的重点。2.指导学生理解“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是教学的难点。

三、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猜一猜:有一种昆虫,专门在花丛中采蜜、传授花粉,本领可大了。你们知道它是谁吗?(蜜蜂)板书

2、顺势提问:你们知道蜜蜂是干什么的吗?(采蜜)可别小瞧了这些小蜜蜂,它还会引路呢?(添加“引路”一词)知道“引路”是什么意思吗?(带路)

3、看到这个题目,心中是不是有许多疑问呢?(学生提问:蜜蜂它不是人怎么会引路呢?它为谁引路呢?引向哪里?结果如何呢„„)这些问题很好,但是老师也不知道答案。平时老师经常告诉大家,不知道答案要怎么办呢?(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很好,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26课《蜜蜂引路》中怎么讲的吧!

二、学习生字词语

1、自由读课文,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不太熟练的地方多读几遍。

2、组内合作识字:互读、互听、正音。

3、指读课文,检查识字和朗读情况,师生评议,正音。

三、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了列宁利用蜜蜂引路,找到养蜂人的事。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蜜蜂引路这什事?(第二、三、四自然段)

3、按自然段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四、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五、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附近、谈、派、引、列、蜂、讶、敲”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征,想办法记住这些字,找出难点字和书写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3、教师范写难点字,强调重点笔画。如:谈:右边上面的“火”字一捺变成“点”;派:右边不要写成“瓜”字。

4、学生练写,共同评议。优秀作业展示。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6课《蜜蜂引路》,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写课题。师板书课题。

谁来领读课题。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谁来说说“引路”是什么意思?(领路、带路)

二、复习字词 蜜蜂 引路

谈天

委派

观察

果然

惊讶

附近

莫斯科

三、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指读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时间、地点)列宁和养蜂人的关系怎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句子:当地有个养蜂的人,列宁常常派人去请他来谈天。“常常”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词到句子中读一读吗? 你能用“常常”说句话吗? 再齐读此句。

3、通过读第一自然段,我们发现,列宁常常派人去请养蜂的人来谈天。可是,这次却有所不同,列宁是亲自去找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赶快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

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吗?“因为„„所以„„” 句子: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就亲自去找。“往常”是什么意思?(平常、过去、从前、以前)你能区别开这两个词语吗? 出示:

A.当地有个养蜂的人,列宁常常派人去请他来谈天。B.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就亲自去找。

我们一起来做下面的练习:选词填空 往常

常常

A.班长的学习成绩非常好,他()得到老师的表扬。B.我们学校的校车()都是由一个男司机开的,但最近却()由一个女司机开。

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话。句子:

A.当地有个养蜂的人,列宁常常派人去请他来谈天。B.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就亲自去找。

4、往常派去找养蜂人的人不在,别人也不知道养蜂人住在哪里,列宁连养蜂人住在东南西北那个方向都不知道,真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啊!列宁最后找到养蜂人了吗?

5、同桌分角色练习读第四自然段。

指名表演读。相机指导:“惊讶”是什么意思?养蜂人惊讶什么?养蜂人的话应该怎么读?指导朗读养蜂人的话。

列宁是怎么回答的?

“向导”是干什么的?课文中列宁说的“向导”指的是谁?列宁说话时的表情是什么样的?指名读,齐读。

此时,你有什么想问的或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列宁这样回答,你觉得列宁是个怎样的人?

6、蜜蜂不会说话,它们是怎么给列宁引路的呢? 默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看看自己能不能找到答案。交流。

齐读本段,划出列宁一路寻找养蜂人的动作。“看”

怎么看? “一边走一边看”。列宁此时最想看见什么?结果,他发现了什么?指名读。齐读。

花丛中可能还有翩翩起舞的蝴蝶,正在结网的蜘蛛,为什么列宁发现的却是蜜蜂?他是怎么想的?

“观察”

列宁在观察蜜蜂的什么?(飞行路线)谁能说说蜜蜂的飞行路线?指读。齐读。

看到房子列宁会怎么想?他的判断对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指读。齐读。

“果然”是什么意思?齐读体会。

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列宁为什么说蜜蜂是他的向导了吗?我们再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出示:列宁(),发现()。他(),只见()。列宁走到(),开门的()。

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齐说。你能试试背诵这一段吗? 练习背诵。齐背诵。

四、小结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列宁是个怎样的人?

2、相机板书:善于观察、思考、判断。

3、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4、齐读课文,记住这个有趣的小故事。

板书设计

蜜蜂引路

列宁——蜜蜂(向导)——养蜂人

花丛(路边)

认真思考

园子(附近)

仔细观察

小房子(旁边)做出判断

下载蜜蜂引路教学设计张艳平(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蜜蜂引路教学设计张艳平(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初稿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莫、斯”等6个生字,会写“讶、谈”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蜜蜂是如何给列宁引路的。,能领会列宁善于......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19号 一 、趣味解字,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一个与蜜蜂有关的故事。 1、伸出右手,跟老师写蜂。 左窄右宽,横撇和捺要写开,为下面的丰撑开一把小伞,竖在......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生:列宁 师:列是本节课我们要学写的字,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一起读(列宁) 师:列宁是德国伟大的领袖,是世界革命的导师,孩子们......

    【教学设计】蜜蜂引路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列宁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故事。表现了列宁具有非凡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列宁是个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人。 课文共有4个自......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四川省威远县竞力学校 曾文英 学习目标 1、会用“发现”等造句。 2、理解课文是怎样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清楚的。 3、初步懂得遇到疑难的......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学习列......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26课《蜜蜂引路》 教学目标:1、会认“莫、斯”等6个生字,会写“讶、谈”等9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区别“......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附近”“惊讶”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3.初步懂得遇到疑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