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第14课《丝绸之路》教学设计川教版

时间:2019-05-12 23:41: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历史第14课《丝绸之路》教学设计川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历史第14课《丝绸之路》教学设计川教版》。

第一篇:七年级历史第14课《丝绸之路》教学设计川教版

第16课

丝绸之路的开辟

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能力

知道西域的地理范围,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目的、结果。理解张骞通西域的历史意义。掌握丝绸之路的起点和走向,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所起的作用。记住西域都护设置的时间、职能并理解其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能够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初步掌握识读使用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通过了解丝绸之路的开通的历史,联系当今我国提出的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初步学会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学习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西汉开辟丝绸之路是与外界的交流,国家的开放会促进国家的发展,同时明白国家的发达与强大是对外交流中受到重视与尊重的主要原因。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重点:

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教学难点: 丝绸之路的开辟。教学方法和手段 :

课堂设问一:张骞出使西域的原因? 学生回答:西域物产丰富,遥远而神秘,汉武帝想联合大月氏共同对付匈奴。

课堂设问二:概括张骞出使西域有几次,他的时间、目的、结果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第一次:公元前l38年从长安出发,经过13年,才回到西汉,向汉武帝说明西域各族人民想同西汉往来的意愿,受到汉武帝的重视。

第二次: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想联合乌孙一同打击匈奴,结果没成功,但是乌孙使者来到西汉,对西汉表示敬意。师:张骞出使西域会遇到哪些困难?体现了他什么样的高贵品质? 生:(回答)师:(注意引导)

师:由张骞我们想到了我们自己,他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我们都渴望成功,可是在学习上,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做作业时遇到了难题、这次考试考得不太理想等等,遇到这些问题时,我们该怎么办?我们该向张骞学习,我们学习知识应该会学以致用。

师:虽然张骞没能完成汉武帝交给的出使任务,但是,张骞加强了西汉与西域的联系,促进人们的交流,为丝绸之路的开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发展,因此开放,接受外来事物,能使国家强大起来,西汉的丝绸之路就证明了这一点,因此今天,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面对世界,积极吸收外来的精粹,促进自己的发展,不会落后于世界的发展 丝绸之路开辟后,内地与西域的联系更加密切,交换的物品也丰富起来,促进各地区的经济往来,西域各国纷纷同汉朝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为了更好促进东西方的交流,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了西域都护府。

三、西域都护的设置

师:西域都护府设置的时间、作用、意义、生:(回答)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探究了张骞通西域的史实,理解了丝绸之路的作用。虽然,张骞已成为历史,古丝绸之路也不再辉煌,但一座新的欧亚大陆桥已经架设起来,这座新的欧亚大陆桥必将在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我们相信丝绸之路必定会重现辉煌!

第二篇:川教版历史教学设计

篇一:川教版历史八下《伟大的历史转折》word教学设计

第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

教学难点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教法、学法:教师教法:活动法,课堂讨论法

学生学法:小组合作,社会调查,学会收集整理资料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 十一届三中全会相关多媒体、图片

课前准备

1、教师:收集相关图片资料和影视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2、学生:

(1)课前预习,收集相关资料、图片(2)调查、访问经历过“文革”的人,了解文革前后的变化(3)结合政治课内容,谈谈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进展

导入新课

复习有关内容: 1、“文化大革命”是怎样发动起来的?(毛泽东身为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毛泽东这种做法对不对?为什么?(不对。因为: a.他对党内和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作了完全错误的分析,把国民经济调整工作中所采取的措施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把主持调整工作的刘少奇、邓小平等同志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 的当权派”,简称“走资派”。b.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成立“中央文革小组”,夺取刘少奇、邓小平等同志的领导权,践踏了党内组织原则,破坏了民主法制,造成“打倒一切、全面内乱”的局面。)

3、“文化大革命”中出现过哪两个反革命集团?

教师讲授:林彪反革命集团于1971年“九一三”事件中覆灭了,江青反革命集团到1976年10月也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的**已经结束,但是“左”倾错误思想尚未彻底扭转。因此,当时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之中。怎样打开新局面?就是本课涉及的内容了。(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人民再次选择了邓小平 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上作出了《关于恢复邓小平职务的决定》,邓小平的再次复出,是这次会议最重要和最具深远影响的成果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为纠正“文化大革命” 以来“左” 的错误,为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什么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的大讨论。从根本上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这次讨论的影响重大,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开创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作了思想准备

十一届三中全会

1、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哪一年召开?(1978年)

2、组织学生细读46页课文和插图,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先在书上作出明确标记,(a.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组织学生根据填图册第11页第2题思考:党的八大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有什

么共同点?(都提出了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任务。)这两次会议各产生了什么影响?(a.党的八大召开于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国内三大改造进入尾声的1956年。它对国内外形势和主要矛盾作了实事求是的分析,提出了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的任务,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八大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开展,可惜受到“左”倾错误思想干扰,国民经济出现重大挫折。b.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设成就日新月异、辉煌灿烂。)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1、你怎样看待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这是深得人心的举措,彻底解除了“文

化大革命”强加给广大干部、群众的枷锁,使他们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

2、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怎样加强?(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法》,以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依法办事、有法必依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小结:“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以后的拨乱反正工作扫清了障碍,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打开改革开放新局面作好了思想准备。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平反冤假错案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人们可以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我国民族复兴大业走上了“快车道”。

布置课后作业:

建议学生收看cctv“今日说法”节目,了解“12.4”法制宣传日的由来,了解《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

篇二:川教版历史 九年级下册 第五课《伟大的十月革命》教学设计

第5课 《伟大的十月革命》

参赛老师:曾灵源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学习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历史事件的内容;知道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时间、标志、领导人和首都。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采取分组合作讨论学习等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团结协作的能力与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苏联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过程中首创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性和艰巨性。

【重点难点】

重点: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理解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授课类型】 新课。【教学时间】 1课时。

【新课导入】

导入新课(2分钟):老师展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肖像图片,学生简介上述人物,俄语的简短导入,老师引入新课。

【教学过程】 学习新课:(20分钟)

相片导入完后,进入新课内容第一部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老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参赛单位:浈江区犁市大为中学

一、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1、十月革命前夕,俄国国内形势(即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老师小结:指出十月革命前夕的俄国国内形势,即十月革命,也是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发生的原因。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对内对外政策;

(3)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对革命的筹备;(4)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

总之,十月革命前夕的俄国国内形势恶化,人民日益觉悟起来,要求“攻打冬宫”,革命形势成熟。

2、十月革命的爆发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十月革命开始的标志、革命的结果。(先由学生小组推选代表发言,然后老师点拨小结)

(1)十月革命开始的标志——1917.11.7.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依据: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揭开了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序幕,苏维埃政权在各地纷纷建立起来。

(2)十月革命的结果——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对一对,比一比】让学生学会区分两次革命

学生答后,设问革命的果实是否已经到手?导入下面新课内容。

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1、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成立

2、巩固十月革命成果的措施:(1)经济上:

a 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实行国有,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①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等收归国有,实行工人对企业的监督,使国民经济的主要命脉掌握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②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从而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铲除了封建制度的社会基础。

b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了全国物力财力,为战胜敌人提供了保障。

(2)外交上:摆脱帝国主义战争,赢得了调整经济、建立红军、巩固政权的时机。1918.3.苏俄同德、奥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3)政治上:迁都,便于政府组织人民抗战。1918.3.苏维埃俄国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4)军事上:组建红军,粉碎了国内外敌人对苏维埃政权的进攻。

3、分析理解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a 对俄国历史的影响:它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 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b 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它使世界进入了一个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宣告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鼓舞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c 对人类历史的影响: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在人类的现代化进程中首创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对俄国历史和世界历 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便是这一影响的生动写照。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课堂练习】相见ppt(6分钟)

课堂结束语:

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根据俄国的具体国情,创造性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制定了正确的革命方针、路线,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历史,使人类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胜利后的俄国苏维埃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了无产阶级专政。在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上,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又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可贵的经验教训。列宁不愧为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

十月革命使人类历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社会主义的发展将具有长期的曲折性和复杂性,其探索有成功,也有失败。

篇三:川教版历史八下《朋友遍天下》word教学设计

第2课 朋友遍天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形成;万隆会议;

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建交

教学难点 中美关系的演变,中国独立的、不结盟的、全方位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学思路

本课教学有两条主线,一条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条是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最后这两条线索合二为一,两者都为我国外交取得了重大成就,为我国赢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树立了崭新的国际形象。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一学期的相关知识:中国是怎样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遭受外来侵略,腐朽的满清政府无力还击,被动外交,签定了《南京条约》、《天津 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断地丧权辱国。)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国民党统治时期,所面临的“弱国无外交”局面仍然十分尴尬。新中国建立以后,如何在外交上确立独立自主的形象?请大家看书。(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材料分析](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材料二)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①从这两则材料中可以看出新中国建立后我们采取了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②在这个外交政策下,我国的外交取得了哪些成绩?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与万隆会议 1.这些原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

a.新中国刚建立时,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b.首先与中国建交的是哪个国家?(苏联)

c.当时美国怎样在外交上对付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

教师指出:当时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表,所以对愿意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新中国采取了坚决支持的政策。而美国却是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处于敌对状态之下,所以要孤立和封锁新中国。为了打破这种封锁,新中国 的缔造者们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动,终于打开了局面。

补充资料

“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曾受到,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有里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1、周恩来与哪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缅甸、印度)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3、这些原则的意义怎么样?(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现在已经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 的基本准则。)

4、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什么?(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5、在这次会议上 遇到了什么困难?(这次会议的参加者是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都反对殖民主义的侵略,但因各国社会制度不同,也存在着许多不同的国家利益,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主张。)

6、在上述情况下,周恩来作出什么贡献?(他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

7、周恩来为什么能够改变万隆会议的航向?(他坚决执行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有丰富的谈判经验,外交能力出类拔萃,处理重大事情时既能从容不迫、风度翩翩,又能急中生智、灵活应变,及时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平息了会议中的许多争论,扭转了会议航向。)

8、谈谈“求同存异”方针的意义。(这个方针不但能在社会制度不同的亚非国家之间架设友好相处的桥梁,也能使得许多本来敌对的国家和平共处,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当然也为新中国国际威望的迅速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归纳周恩来在建国初期外交活动的主要贡献: a.访问印度、缅甸,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参加万拢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c.出席日内瓦会议,进行积极的外交努力,促成一系列和平协议的签定。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什么时候、什么会议上得到恢复?(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2.你对这件大事有什么感想?(为祖国的迅速崛起和兴旺发达而自豪)

3.这件大事引发什么热潮?(许多国家纷纷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中日两国就是在1972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

中美中日建交

1.原先美国怎样敌视新中国?(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政治上孤立。)

教师强调:他们的国务卿杜勒斯甚至下命令,不许美国官员在外交场合同周恩来握手。可是后来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怎样改善关系?

a.美国总统尼克松承认了新中国的发展及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b.毛泽东批准用“小球影响大球”,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问我国。c.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同周恩来举行了会谈。1调整外交策略的原因是世界形势的急剧变化

(2)特别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建立不结盟的多边友好关系,增强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互助。

(3)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国际交流,促进世界和平和人类的共同发展。

练习:

以表格形式归纳新中国在三个时期的外交成就。

第三篇:七年级历史丝绸之路的开辟

第15课丝绸之路的开辟 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教学内容从直观上看只是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等内容,但从政治看反映了国家的统一,从文明史的角度考察,反映了民族文化、世界文化的交汇。本课通过布置学生课前搜集与本课人物事件有关的历史资料,如历史人物的图片、遗迹,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课本有一定了解,降低学习的难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精心设计恰当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归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绘制丝绸之路的地图,培养学生地理空间的概念。本节以教师引导为辅,学生自学为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要求学生掌握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等基本史实。

2.通过对于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和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的认识,培养学生全面的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将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地理空间去认识和思考,培养学生初步的跨学科综合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课本故事,或者学生自己收集的故事,引导学生评价张骞;通过对比,找出张骞和班超的共同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

2.通过每一目设置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分析归纳,教师予以引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丝绸之路开辟了中西交往的历史。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作用。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张骞通西域。张骞出使西域是汉朝对外交往当中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有着开先河之意。所以具有重要地位。2.本课的第二个重点是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本课的主线,并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所以丝绸之路也是本课的重点,在此当中丝绸之路的形成和意义及衰落又是重点的重点。

(二)教学难点

1.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

2.丝绸之路在中西交流史上的地位。● 教学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媒体

(一)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二)素材准备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丝绸之路图片、地图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堂导入)

复习提问:“为什么汉初对匈奴实行‘和亲’,而到汉武帝时却积极备战,对匈奴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反击?”(师生共同回忆)同一时期,有一件事,那就是“张骞出使西域”。同学们,你们知道西域是指哪里吗?

教师展示汉朝疆域图,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提要,在地图册上找出西域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了解西域就是现在的新疆地区。教师讲解,在汉朝西域和中原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原地区与西域的使者和商人共同努力,开辟出一条从中原通向这里并延伸到更远西部的丝绸之路。同学们,你们想知道,汉朝是如何和西域建立联系,丝绸之路是怎样开辟出来的吗?它的开辟有什么意义?今天我们就一起了解:

(板书)第15课 丝绸之路的开辟(讲授新课)(板书)

一、张骞通西域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提问问题:(1)匈奴和西域的关系怎样?

(2)西汉初年西汉政权与匈奴关系如何?(3)匈按控制西域对西汉有什么影响?(4)西汉与西域是否存在共同的利益?

匈奴贵族在征服西域的过程中,对待当地人民十分残暴。(举例说明:住在河西走廊一带的大月氏人被匈奴贵族赶到伊犁河流域。不久,匈奴又俘虏了大月氏国王,取下头颅做成饮酒的器具。)匈奴贵族的暴行,引起了各族人民的强烈憎恨。西汉初年经济尚未恢复,国力不足,白登之围后被迫对匈采取和亲政策,以避免匈奴的骚扰。匈奴控制西域并以此为据点进攻西汉使西汉边疆不得安宁。匈奴成为西域和西汉共同的威胁。

(板书)1.张骞通西域的目的

经过汉初的休养生息、文景之治,西汉在武帝统治时国力雄厚,进入鼎盛时期。汉武帝决定放弃和亲政策用武力战胜匈奴。他了解到月氏人对匈奴统治者无比痛恨的情况就决定派人联络大月氏,并和它结盟东西突击匈奴。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板书)2.张骞通西域的意义

学生阅读课本小字内容,了解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坎坷经历。

教师设问:张骞这次出行历时十三年,受尽磨难,但未能完成使命。张骞是不是白去了?(同学回答老师归纳)张骞虽然没有达到出使西域的目的,但是了解到西域的地理、特产和各族人民的生活,也了解到西域各族人民很想同汉朝往来。张骞把这些情况,详细地报告给汉武帝。为了扩大汉朝的政治影响,与西域各国建立联系、交换物产,汉武帝派遣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张骞率领300人组成的使团,访问诸国,西域各族政权派人跟随汉使到汉朝答谢,汉朝同西域各国终于建立了友好关系。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大大促进了汉朝和西域经济文化的交流。(展示汉与西域的物质往来图)

(板书)3.西域督护府的建立

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置了西域都护。这是西汉派驻西域的总监护,是进行军事、行政管理的长官,其职责是管理西域事务,保护往来的商旅。这说明我国新疆和新疆以西的若干地方西汉时就已接受中央政府的管辖,说明新疆已纳入中国的版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

请同学们谈谈你如何评价张骞? 答案提示:

第一:个人品格——具有探险精神,百折不挠的意志,强烈的责任感等。

第二:历史影响——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域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

(板书)

二、丝绸之路

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丝绸之路的路线。

丝绸之路有海陆之分。陆上“丝绸之路”是张骞通西域后正式开通的。它从首都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西行,经武威至张掖至酒泉,然后到达敦煌。从敦煌西去,经玉门关、阳关往西的商路有两条,一条走昆仑山北麓,越过葱岭到大月氏,再西行大秦,称为南道;另一条沿今天的天山南麓,越葱岭的北部,西向到达大宛、康居等国,称为北道,再往西可抵大秦。

提问:

(1)为什么这条商路被称为“丝绸之路”?

(2)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在古代世界,只有中国是最早开始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中国的丝织品迄今仍是中国奉献给世界人民的最重要产品之一,它流传广远,涵盖了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种种贡献。大量的中国丝和丝织品经由此路西传,故此称作“丝绸之路”,简称“丝路”。

丝绸之路的得名,是因为中国的丝绸最初由陆上道路运往地中海的西方世界,成为中国输出的最具代表性的商品。但它的更大贡献却是推动了东西文化交流,最显著的例子便是中国发明的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等,后来都是由这条丝绸之路传入西亚再传至欧洲。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也是由此路首先向东传入中国的。因此可以说,丝绸之路是地理大发现之前一条世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它不仅沟通了东西方文明,而且促成了这两个文明的相互渗透。目前,丝绸之路的研究已成为一门国际性的专门学问。

(板书)

三、班超经营西域

到了东汉,西域的形势发生了变化。汉初匈奴分裂成南、北匈奴。南匈奴归顺了东汉。北匈奴贵族则经常率领骑兵南下掠夺,重新控制了西域,向各国勒索繁重的赋税,切断了西域和东汉的交往。为了恢复中原和西域的交往、恢复对西域的管辖,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板书)班超出使西域

教师形象的讲述班超的故事,也可由学生补充。(课堂总结)

提问:在张骞和班超两个杰出的历史人物身上有没有共同的地方?

答案提示: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精神,面对困难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矢志不移的顽强斗志。

今天我们学习了张骞和班超出使西域,感受到他俩坚韧不拔勇敢无畏的精神。丝绸之路的开辟与畅通,一方面加强了新疆同内地的联系;另一方面使中国丝织品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大大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板书设计

第15课 丝绸之路的开辟

一、张骞通西域 1.张骞通西域的目的 2.张骞通西域的意义 3.西域督护府的建立

二、丝绸之路

三、班超经营西域

第四篇:七年级历史丝绸之路同步测试题

北京一对一上门家教品牌

家教电话:010—62561255

第14课 我走“丝绸之路”——探究活动(二)一课一练

基础识记 一.选择题

1.丝绸之路的起点是的:()A.长安 B.洛阳 C.北京 D.兰州

2.因为 被封为“博望侯”,后来西汉派到西域的使者,都被当地人称为“博望侯”。()A.卫青 B.霍去病 C.张骞 D.班超 3.下列各项中,由西汉传入西域的是()①凿井技术 ②胡萝卜 ③大葱 ④黄瓜 ⑤杏 ⑥葡萄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⑤ C.②③④⑥ D.①③④⑤

4.在西域活动了近三十年,帮助西域各国摆脱匈奴的奴役、加强了西域和汉王朝联系的西域都护是:()A.张骞

B.卫青

C.窦固

D.班超

5.以下数个地位,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处,如果你带着一批丝绸从中原到大秦去,正确的走法时:()

①葱岭 ②长安 ③于阗 ④安息 ⑤楼兰 ⑥阳关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③→⑥→⑤→④

C.②→⑥→⑤→③→①→④ D.①→⑤→⑥→③→②→④ 6.汉朝时,丝绸之路的终点大秦是当时的:()A.古代罗马 B.古代希腊 C.古代波斯 D.古代印度 二.材料解析

清华北大家教中心

家教电话:010—62561255 北京一对一上门家教品牌

家教电话:010—62561255

7.材料一: “张骞始开西域之迹”——《汉书》

材料二: “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户之。宣帝改曰都护。……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匈奴敛税重刻,诸国不堪命,建武中,皆遣使求内属,愿请都护。……永平中,北虏乃胁诸侯共寇河西郡县,城门昼闭。十六年,明帝乃命将帅,北征匈奴,……西域自绝六十五载,乃复通焉。…因以超为都护……。于是,五十余悉纳质内属……。”—-引自《后汉书,西域传》 请回答:

①张骞出使西域的贡献是什么?

②材料二中“武帝”、“北虏”分别指的谁?哪位皇帝在位时期设置了西域都护?

活动探究

8.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这条中西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价值和作用?

开拓视野

考古揭秘丝绸之路东方起点

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东方起点是西安,还是洛阳,史学界一直存在争论。今年9月中旬正式开始的隋唐洛阳城南市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有望揭开这一历史谜团。

丝绸之路的起点争论中,“西安起点说”占据传统地位。也有专家认为,洛阳早在东汉即为首都,在隋唐时期又是著名的东都,是商业贸易中心,从丝绸之路开拓、形成和繁荣的过程来看,洛阳才是丝绸之路的最东的起点。尽管史料记载和考古发掘中也有不少证据,由于缺乏有力的佐证,这一说法尚无定论,没有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承认。

发掘负责人之

一、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洛阳唐城队队长陈良伟博士接受采访时说,据文献记载,南市是隋唐时期全国丝绸、瓷器等商品的集散地,是关(潼关)东最大的商业贸易中心,在当时商业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果这一记载在此次考古发掘中得到证实,那么洛阳丝绸之路起点的地位也能得到确认。

史料记载,隋唐两代洛阳城内都建有规模庞大的市场:北市、西市和南市。南市以经营日常商品为主,在三个市中规模最大,最繁华时商户有三四千家。当清华北大家教中心

家教电话:010—62561255 北京一对一上门家教品牌

家教电话:010—62561255

时,各类重要商品如金、银、珠宝、瓷器、皮毛、丝绸等从全国各地汇集到南市,再从这里发送到全国各地乃至西域、日本等地。

由于南市在隋唐两代的商业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丝绸之路也正在整体包装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此次发掘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队与洛阳市文物工作队组成联合考古发掘队,对此进行发掘。

传统意义的丝绸之路,指汉唐时期中国丝绸西运的途径。据专家考证,早在公元前4世纪,中国的丝绸已传至印度及地中海沿岸各城邦国家;但作为丝绸之路的正式形成,则开始于公元2世纪张骞通西域,之后不断开拓,形成了由洛阳(或西安)出发,经陇西,过兰州,穿越河西走廊和塔里木盆地,经过中亚,或南下印度,或西往伊朗、叙利亚,直达地中海东岸的一条连接欧亚大陆的交通要道。(资料来自新华社)

答案

1.A 2.C 3.B 4.D 5.C 6.A 7.①加强了西汉与西域的联系,开通了中西交往的通道。②汉武帝,匈奴,汉宣帝。

8.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利用。

清华北大家教中心

家教电话:010—62561255

第五篇:七年级历史文学、历史与宗教川教版.doc

文学、历史与宗教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记忆《史记》的作者及写作时代

2、了解佛教传入中国内地和道教创立的基本情况

3、理解《史记》的体例、成就及影响

4、培养观察想象力和探究分析、归纳、评价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1、从我国农俗端午节引入对屈原的简介

2、介绍司马迁为了事业的成功而坚忍不拔、勇于进取的精神。

3、正确认识宗教与宗教文化的区别,了解古代中国文明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史学家司马迁的主要成就

难点:佛教、道教在中国的传播原因及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突破:再现历史原貌,结合社会现象,把本课的重点放进历史和现实社会生活中进行分析,对于本课的难点,可通过展示一系列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屈原、司马迁头像图

2、道教圣地青城山的组图

3、布置学生搜集资料 学生准备:

1、收集附近的道教或者佛教文化场所及相关资料

2、查找屈原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在上一课我们学习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欣欣向荣的学术思想,今天我们共同去了解战国到东汉时期我国文学、史学和宗教等文化内容的发展状况。

2、引导:大家都知道,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要过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而据传说,端午节是为纪念古代的一个人的,这个人就是文学家、伟大的诗人屈原。

3、简介屈原及《离骚》、引导学生了解屈原的故事。

二、司马迁与《史记》

1、过渡:刚才我们了解了屈原的故事,那么在没有纸的战国时期,这些故事又是怎么流传下来的呢?它们不同于传说,因为像武王伐纣、陈胜、吴广起义等等历史画面,被一部书生动记载了,这就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

2、组织学生预习这部分内容,结合辅栏介绍,初步了解司马迁及其所著的《史记》。

3、简介司马迁的生平,并出示其头像图。

4、讲解:《史记》记述了从远古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130篇,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几种形式,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新体例。史学界对《史记》的评价,认为它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史学著作,对后来史书的编写有深远影响。鲁迅先生对《史记》也给了很高的评价,说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充分肯定了《史记》不但是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也是一部不朽的文学著作。

5、继续引导:正因为司马迁为中国史学作出如此大的贡献,后人为了纪念司马迁,在他的故乡韩城修建了太史祠,用于纪念这位伟大的史学家的不朽功绩。从阅读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司马迁

用心

爱心

专心 是在受了宫刑以后,坚韧完成了这部历史著作的,那么,我们要向司马迁学些什么呢?

6、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司马迁取得成功的原因

三、佛教和道教

1、引入:我国古代文化真是异彩分呈,前面讲了思想、文学、史学,接下来,我们将要了解宗教。在我国的西汉、东汉时期有两大宗教,一种是由国外传入的佛教,另外一种是土生土长的道教。

2、设问:为什么这两大宗教能很快地兴盛起来,佛教是怎样传入我国的,道教是怎样产生的,两教的教义一样吗?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请同学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组织学生阅读教材)

3、讲解佛教和道教的教义,在中国传播的原因及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了解到佛教教义是慈悲为怀,主张忍耐、顺从,生死轮回有报应;道教主张修身养性,修道成仙。佛教和道教在中国传播的原因,一方面是统治者提倡,因为迎合了统治者麻痹人民、加强统治的需要。另外一个方面,饱受 困苦的人民在心理上得以安慰。宗教的传播麻痹了人民的反抗意识,成为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也带来了愚昧和迷信,但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多样性,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赞成部分。

4、展示我国佛教、道教场所的组图,让学生感受宗教文化在我国的兴盛。

5、小结本课 板书设计:

一、端午节屈原(《离骚》)

二、司马迁与《史记》 1.《史记》

①纪传体通史②本纪、世家、列传、书、表③史学价值④文学价值 2.司马迁成功的原因

三、佛教与道教

1.佛教的传入与道教的产生 2.教义 3.影响

作业布置:

达标训练:

1.创造新的诗歌体裁——楚辞,著有《离骚》、《天问》等优秀诗篇,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的是

()

A.屈原

B.王昭君

C.关羽

D.杨守敬

2.《史记》是我国汉朝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第一部

()A 纪传体通史

B 纪传体断代史 C 编年体通史

D 编年体断代史

3.司马迁跟陈胜一样具有首创精神。司马迁的首创精神主要体现在()A 首创编年体

B 肯定了陈胜、吴广的首创精神 C首创纪传体

D 文笔优美,语言简洁,记述客观公正 4.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时间是

()

用心

爱心

专心 A 战国时期

B 秦朝

C 西汉末年

D 东汉末年 5.佛教传入我国后,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提倡和扶持。其根本原因是

()A 一些封建贵族信奉佛教

B 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C 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D 对封建国家统治人民有利

6.道教是产生于我国本土的宗教,在民间兴起的时间大约在()

A 秦朝时期

B 西汉时期

C 东汉时期

D 三国时期

7.道教之所以被封建统治阶级尊奉,是因为

()A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B 适应了封建统治者统治的需要 C 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D 主张修身养性,得道成仙

8.洛阳白马寺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被佛门弟子尊为“祖庭”。后来,寺就成了中国僧院的泛称。这座白马寺建于()

A 秦朝

B 西汉

C三国

D东汉 9.材料解析:

司马迁参酌古今,发凡起例,创为全史。本纪以叙帝王,世家以记侯国,十表以系时事,八书以详制度,列传以志人物,然后一代君臣政事,贤否得失,总汇于一编之中。自此例一定,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信史家之极则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

通过阅读上述材料,你能说出《史记》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吗?

用心

爱心

专心

下载七年级历史第14课《丝绸之路》教学设计川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历史第14课《丝绸之路》教学设计川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

    第10课 “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 (教学设计) 高坝一中文综组赵波波 〖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 ①了解楚汉战争、刘邦开国的基本情况。 ②知道休养生息、文景之治等基础知识......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课程标准: 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 教材简析 宋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是两宋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产物,本课紧承12课两宋经济的发......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川教版

    华国锋: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华国锋:那是因为有些地方没有完全执行毛主席的路线。 华国锋:你敢污蔑毛主席? 华国锋:毛主席......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2﹡丝绸之路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丝绸之路》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向往古......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范文大全

    学生对《丝绸之路》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铺垫,因此本节课主要采取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的方法进行教学。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教学目标】1......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畅游在丝路 ——《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对于八年纪学生而言,“丝绸之路”已经不再陌生,已经有了相关内容的零零星星的记忆,因此本节课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到历史上交通手段......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1、从兴趣出发,引导学生感悟。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只有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所以,调动学生学......

    丝绸之路 教学设计

    丝绸之路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积累】认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候、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 【方法与能力】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