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课堂教学设计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创新课堂教学设计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摘要】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研究课题,我们教师要不断探索,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创新课堂教学设计,构建高效课堂,从而真正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创新 教学设计 语文 高效课堂
新课改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鲜的活力,与传统的语文教学相比,新的语文课堂教学最大的特点是为师生开辟了自由驰骋的广阔空间。课堂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是新课程背景下深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那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呢?本文谈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能激活学习的主体,使他们的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以最佳的姿态接收教学信息,这样,教和学都能得到和谐的发展,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就会随之大幅度提高。因此,语文教师要用各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始终保持一种极佳的兴趣,教师自身必须对每一堂课倾注最大的热情,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精心设计每一堂语文课;以新颖的教法刺激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充分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激励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走进璀璨的语文世界,吸引学生“品语文”等等。
二、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运用正确、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因此,对不同类型、不同体裁的课文应该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阅读课文就应该以学生自学为主,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所以,教师应采用自读笔记、模仿类比、合作讨论、练习互评等方法,有意识地让学生将在相应的讲读课文中学到的学习方法运用到阅读课文中,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学字词的能力、理解句子的能力、质疑问难的能力、分析段意的能力、归纳主要内容及写作特点的能力以及参与课堂活动的能力,如讨论、发言、游戏、表演等等,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训练学生能力,最重要的是要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因为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获得提高的前提。“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内涵在不断地阅读中就能体现出来,而且在广泛的阅读中也能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在学生阅读的同时,让学生随手写下读书感受、心得,在加深学生理解的同时,也可以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可谓是一举两得。
教学实践证明:教给学生正确的自学方法,是交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它,一定会受益无穷。因此,在教学中要时时提醒学生把读和说、读和写结合起来,即在阅读时口、手、眼、脑并用,以提高阅读效率,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巧设练习,完成目标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知识做最后的知识性回顾,使知识能系统地留在学生们的脑海中。然后,教师布置适量的课下作业,真正使学生做到既会做又会说。教学中要注意:练习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练习的设计要有一定的层次;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练习应因人而异,分层设计,使每个学生都能受益。而练习作业分层,就是为了使不同程度的学生跳一跳都可以摘到“桃子”,使作业处在他们知识的“最近发展区”,提高他们练习的兴趣。对分层练习的评价也不应建立在同一水平线上,而是在各自的基础上有所进步,都应当给予积极的评价。这样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尝到作业的甜头,时间长了,学生就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形成练习上的良性循环。综上所述,在这些环节的教学中,少了教师“填鸭式”的讲解,多了教师的指引;少了学生“机械式”的学习,多了“随心所欲”的操作。实践证明,五步教学环节,真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了整堂课的教学效率。
四、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
学生是学习认知的主体,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认知实践活动去认识、体验,内化为自己的学习方法。如学习《丁丁冬冬学识字》时,先激发学生的识字情趣,让学生自己发现识字规律,总结识字方法;再出示“树木、森林、树枝、树根、柏树、梨树、桃树、柳树”,引导学生自己观察本课生字的特点,问:“观察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规律。学完生字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和小组同学一起找出带“木”字旁的字,写出来后小组内每个同学都得认识这些字。最后老师给每个小组请来一个小帮手:“你们看是谁(字典)?如果在小组学习的时候你用得上它,它会很高兴帮助你们的。”
五、师生互动,充分享受和谐快乐课堂
师生的双边活动实际上是要教师发挥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享受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这一过程。在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学生动口说一说、读一读,遇到不懂的问题动手划一划、动脑想一想,或者在小组内议一议、说一说。这样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课堂才会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如在学习《快乐的小公鸡》一课时,我先让孩子们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有不懂的问题,在组内交流探讨。由于学生相互启发、互相补充、互相纠正,发言、动口的机会多了,讨论的问题更有个性化,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率。
我们追求高效灵动的课堂,但是高效课堂没有固定的模式,高效课堂的构建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我们要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断地摸索和积累。让我们做好“引路人”,为学生打造自主发展的空间;让我们的课堂动起来,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第二篇: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构建高效优质课堂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构建高效优质课堂
南娄中学“学案导学,自主合作‘三三五’”教学模式简介
一、课改理念与指导思想
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质量如何,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不足越来越凸现出来,转变教育理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时代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不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就没有出路,就没有进步,就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对于农村初中学校,十年课改成功的事例很多,许多好的经验值得我们同行借鉴。但由于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学情校情有别,课改的道路与模式应当因地制宜,应当因时制宜,应当百花齐放。
我们仔细研究过全国课改的几大教育模式,从课改的核心价值出发,我们认为:当今的课改主线明确,思路准确,但还要根据我们学校的具体情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不断完善课堂教学环节,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
二、校情分析
我校是阳泉市盂县南娄中学,地处盂县最富裕的南娄镇辖区,学情与校情有五大特点:一是富裕了的家长对学生升学的需求高,但是对学生的学习重视不够;二是由于当地村民是靠自然资源换来的小康生活,家长的文化品位普通较低,对念书的认识和对学生的教育有偏差;三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觉得自己不念书靠地区资源将来也能生活的很好;四是学生受当地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从小养成一些坏的习惯。
五是家长通过关系能让学生到当地企业就业,导致学生流失比较严重;
三、课堂教学模式的创建与模式解读
南娄中学教学模式的产生是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线,是不断实践—反思—探索—创新的过程。
1、课改前的困惑
(1)常规管理难到位(考核只能考核结果,不能考核过程)
(2)因材施教难操作(学生差异较大,满堂灌导致学生流失现象严重)
(3)主体”和“主导”的关系难把握(一抓就死、一放就乱)
(4)课堂教学改革形式化
2、课改中的反思
(1)课改是教育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必由之路,也是学校面对教育重新“洗牌”的必然选择。
(2)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能陷入功利主义,要重视教育理论和教育科学,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遵循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要以人为本(核心是以师生的发展为本)。
(3)改革课堂必须从各个学校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要研究具体的实际情况,要不断探索与实践,要在模式创新上做文章。
(4)从课堂教学来看:.教师在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整合中处于主导地位;为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我们需要教师用教育智慧处理好四个关系: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发展;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教”的方式和“学”的实际效果相统一;教师的“讲导”和学生的“学思”和谐进行。
3、对出台南娄中学新课程教学模式的内涵界定
(1)南娄中学的新课程教学模式之所以要讲内涵界定,主要是我们的实践,它基于农村初中,基于当堂预习与学生减负,基于有效控制流失,基于大面积提高农村初中生的教学成绩。
(2)南娄中学的新课程教学模式从教研与集体备课中来,从不断的反思、探究、加工、整理中来,从上级领导与兄弟学校的指导、学习借鉴、共研共进中来。
(3)南娄中学的新课程教学模式从模仿中走来,在创新中进步,在共研中提升。学习阳泉十二中,在模仿中全面推开课堂教学改革。学习“杜郎口”,“东卢中学”等农村中学的课改经验后,反思我们的课堂,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初步探索出适合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学习“灵石二中”学生自主管理经验,我们加强了小组的评价,细化了教学环节,在学习中不断完善,不断提升。
4、对南娄中学新课程教学模式的解读
(1)模式名称:学案导学,自主合作“三三五”课堂教学模式。(2)模式解读:
三条主线: 1.以学习目标为主线
教师上课以后首先要对学生解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这节课的学习任务要求,课中教师要引导、点拨学生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要对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检测反馈,用目标引领课堂。2.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线
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以学习的自主学习为主,同时充分发挥小组成员间互帮互助互查的作用,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动力和能力。3.以课堂评价为主线
对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的学习情况都要进行评价,评价学生自主学习环节自主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合作交流环节参与情况,评价学生展示环节的表现情况,评价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课堂快捷高效。
三个平台:
1、自主合作学习的平台(25分钟)
2、交流展示质疑平台(15分钟)
3、当堂达标反馈平台(5分钟)
教师编写的学案就是由这三大块组成。第一块,自主探究。学生通过自学,完成学案上自主探究部分的问题。不会的或者是有疑惑的问题通过和小组成员间的交流互助完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块,交流展示。学生通过小组内的交流,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积极代表本组进行展示,培养学生团队的合作精神。第三块,达标反馈。检测学生完成任务情况。
五个步骤:
1、解读目标,明确目的。
2、自主学习,发现问题。
3、合作探究,巩固提升。
4、交流展示,协作竞争。
5、当堂测评,验收成果。
教师在上课前把学习目标写在小黑板上,并用红色笔把关键的字词标注出来。上课以后教师把小黑板挂在教室黑板的右上方,并给学生解读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任务要求。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学生通过看书,阅读,完成学案上自主学习部分的问题。教师在组内指导,待三分之一学生完成以后转人小组合作学习环节。利用
10分钟左右的时间,学生通过兵教兵,互帮互助,加上老师的指导,让所有学生完成学案上自学部分的内容。然后学生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通过小组成员的相互交流,完成展示部分的问题。再通过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小组进行展示。最后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当堂测评,反馈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如何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1、转变教师思想,更新教育理念。
首先,新课程要求我们从“以知识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认识课程的目标与定位。长期以来,初中教学都是为中考服务,目的是为了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因而我们的教学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而忽略了它的人文性目的,忽略了对青少年素质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更新教学观点,树立正确的新课程理念,切实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1).由教知识、考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培养学生质疑、提问和开发学生潜能为教学本位的基点上;
(2).由培养学生的定向思维转变为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努力开辟丰富多彩的课堂,引导学生多实践、多参与,增强竞争与协作能力,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闪光点”;
(4).要真正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给学生留有时间和空间,解决他们各种心理压力,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
(5).教师要由“工匠型”向“学者型”转变。学会搞科学研究,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自身人文素养,拓宽专业知识,尊重爱护每一位学生,注意呵护和培养学生中萌发的创新意识。
其次,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新课标要求我们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情感、个性、需要与发展的愿望。因此,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我们在课标实施过程中,要鼓励他们的创新精神,采用有利于他们发挥主体作用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在每个环节上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同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2、走出去,请进来。
课改的真正核心是思想观念的根本转变和持之以恒的勇气。2010年冬天,学校进行课堂教学改革,首先派出中层领导去十二中参观学习,又组织老师们分期、分批、分学科共60余人次先后到十二中听课、观课,让老师们对课堂教学模式有了初步的认识与了解。十二中全开放、朴实无华、学生充满激情、人人参与的课堂气氛,点燃了我们的课改热情,我们迈开了课改的第一步。随后,我们请十二中的原林生校长,教导主任刘滟老师多次来我校对我们的课堂进行了把脉,对课堂教学各个环节,进行了专题培训。十二中老师还多次来我校做课,并和老师们座谈交流。培训了学案的编写和要求,“三段五环节”教学法解读,小组的划分与建设,导课与目标解读,任务分配与备展,展示与听展,梳理小结与达标测评,课堂评价等。从理念与策略的高度对南娄中学的师生进行了一系列的培养与指导。在初步掌握了课堂教学的模式以后,我们在初
一、初二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我们对学生进行了分组对小组长进行了培训经过近一年的努力老师们基本上能熟练的运用新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明显提高,差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2011年10月我们又组织老师们去杜郎口中学、东卢中学等进行参观学习,逐步摸索出了适合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各种课型做出了详细的要求制定出了每一种课型的流程,对每一个环节教师学生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由于学生没有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能力我们把课前预习放在了课中,在教师的指导管理下进行。我们还丰富了课堂评价内容,评价的形式多样化,使评价贯穿课堂教学各个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012年4月我们又组织教师多次去灵石二中参观学习,细化了我们课堂的各个环节,加强对班级小组的评价,作为培养学生自我管理意识使我们的课改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3、着力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能力。
(1)强化学生的行为规范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由政教处牵头,成立了学生会,配合值日教师,从班级的卫生,纪律,课间操,升旗等各个方面进行监督检查,评比表彰,让学生养成严格自律的好习惯。
(2)以课堂评价为抓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大胆交流,独立思考。每周班里都要评出优胜小组,学校要进行总结评比,表彰奖励,学生的学习风气有了明显的改观,为课改的深入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充分利用校本研训。
组织老师大量的听课,在课堂上寻找每个环节学生、老师存在的问题,然后讲课老师说课,听课老师评课,共同讨论这节课的得失,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每周对共性的问题,利用教研活动,通过讨论、逐步地解决、完善。每天至少要安排两位老师讲课,组织学科组老师去听课,取长补短。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各科结合自己所带学科的特点,对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在学校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都
有了各种课型的教学流程。为了使教学流程能高效运作,经老师们反思讨论,我们出台了各科老师上课要求,课堂每一个环节,对教师学生都做了详细的要求。
5、开展专项活动,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1)开展人人过关活动。从学案的编写到学习目标的认定,从自主学习到合作探究,从小组展示到小组评价,从教师点拨到课堂反馈,每一个环节我们都要求教师人人过关,并通过专题教研活动,在教师熟练运用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保证课堂的高效运作。
(2)开展课改技能比武。从各科教师中选出2到3名教师,进行公开课,示范课教学,推陈出新,树立榜样,用榜样的力量推动课改前行。
五、取得的成绩
1、绝大部分学生课堂上参与到学习中来了。
2、学生的动手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3、学生流失得到有效的控制,有了小组讨论以后,学困生得到有效的帮助,有了小组评价以后,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了
4、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我校原来成绩在全县处于中下游名次,经过两年的尝试许多科目成绩名列全县前列。期末考试,数学排名全县第四,物理排名全县第一,英语排名全县第四,历史排名全县第二,其他科目进步幅度也很大。在全县教师节表彰大会上县局领导专项表彰了我们学校。
回顾我们课改走过的路,有付出的艰辛,有收获的喜悦。在这条道路上,我们不骄不傲,我们不舍不弃,我们将一直向前。
第三篇: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
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
在新课程改革实验进行的今天,我们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课堂教学也随之不断的发生改变。因此,当今的课堂学生动手操作的多了,发挥交流的多了,表现展示的多了,课堂上时常是一幅忙碌热闹的景象。可是在我们教学后却经常、也应当反思一个问题:在这40分钟里,学生究竟收获了多少?用另一句话也就是说:我们教学的实效性究竟如何?
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怎样更好地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如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如何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有效的人文教育,是摆在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严峻问题。一线教师不仅关注理论上如何澄清,而且关心在操作层面怎样落实。要构筑有效的语文课堂,实施有效的语文教学,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读文本,把握主题
深入研读文本,准确地解读文本,这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所在。崔峦指出对文本的解读,忌浅——浅尝辄止;搬——急于看教参中的“教材分析”,用别人的理解代替自己的研读;偏——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泛——不把功夫用在吃透课文上,而是漫天找相关资料,上课时大量补充图文资料,造成了“泛语文”的偏向。
语文教材《“番茄太阳”》 叙述了“我”与盲童明明之间的一段交往,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文章中的“我”显然就是作者的艺术化身,现实生活的艰难让“我的心情灰暗无比”,是盲童明明的笑声感染了“我”,给“我”带来了快乐,让我的心“温暖”起来。对于文本的解读、“番茄太阳”的内涵、“明明的笑声”的理解是多元的,网络上争议也是较多的:绝大部分老师都把小女孩的“笑”解读为“坚强”,把结尾的“许诺捐腿”升华为“高尚的奉献精神”。但经过反复研读课文,我认为盲童快乐欢笑与“坚强”的性格无关,而是因为她的父母努力给了明明和正常孩子一样甚至更多的爱和关注。亲情关怀使得身残的小女孩同样享受到正常儿童应有的快乐,这才是课文的教学价值所在。“我”的情绪由灰暗逐渐好起来的原因,实际就是融融亲情关怀下的小女孩“咯咯笑声”的感染。我还认为结尾的“许诺捐腿” 本是小女孩无心的天真之语,正确的价值取向是小女孩懂得了去爱,而不是注重“捐腿”结果的牺牲性“奉献”!
很多时候,对课文主题思想和情感的把握不是那么简单的。有的课文主题思想明显,有的蕴含在字里行间,要认真钻研,多读些参考书,从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上,从作者的其它作品中,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真正把握其人文内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为了上好一堂课,你一辈子都在备课。”所以研读文本是语文教师的必修课,是语文老师一生都必须修炼不止的看家功夫。
二、明确目标,精心设计
要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必须明确语文教学的目标。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做人的良好性格和思想、品德、情感、习惯;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中国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积累及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心理素质。也就是说,小学语文教学要促进学生语言、思想、品德、情感、思维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全面发展。
语文教材第六册《剪枝的学问》,揭示了“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教学时,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一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是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绿线内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在积累的基础上会灵活运用;三是弄懂剪枝的学问,并掌握用人物对话来揭示事物所蕴含的道理的表达方法。教学步骤的安排,第一课时完成三项任务:学会9个生字,认识绿线内2个生字;理解和运用词语;读熟课文、感知内容。第二课时完成三项任务:读好课文,揭示道理,学习并掌握表达方法。这样的设计,没有繁复的框架,清水芙蓉般的质朴,使教材所包含的知识类型和能力模型完全显现出来,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是最俭省也是最有效的家常做法。
三、推敲字词,品味语言 教材中的选文,大多是文学作品,语言规范,而且鲜明、生动,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背诵、记忆、吸收、积累。因此,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吸收规范的语言,要将语言的规范性、生动性体现出来,使学生读懂词句,好的片段、课文要朗读、背诵。
特级教师王崧舟一直倡导语文教师要有语文意识,要用语文的眼睛去看问题,用语文的耳朵听声音,用语文的嘴巴去交谈,甚至用语文的心灵去感受、去思考、去体验,总之,要用语文的方法解决语文的问题。他认为语文课要在“关注语言文字所表达意思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语言文字表达形式所传递出来的那种节奏,那种韵味”。王崧舟老师在教学《荷花》一课时,是这样处理“冒”这个字的:
教师: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指名读说)
学生: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朗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觉得这个“冒”字写得特别美。到底美在哪儿,我也说不清楚。
教师:说不清楚是正常的,说得清楚却是不正常的。你能觉察到“冒”字特别美,就已经非常了不起。请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
教师:自己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高高地、痛痛快快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兴高采烈地、精神抖擞地、喜气洋洋地„„要求学生分别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去,再来读读悟悟。)
教师:大家看,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喜气洋洋、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课件播放荷花)
要实现阅读教学的目的任务,关键在于体现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发挥语言的魅力。王崧舟老师仅凭对一个“冒”字的解读就引导学生品出了荷花的美。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有灵魂的。语言和思想、语言和思维是不可分的统一体。任何思想、情感都是通过语言才能表达出来的。叶圣陶先生早在几十年前就讲得非常清楚了。他说:“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区别之处,除了文法、修辞等部分以外,是拿不出独立固定的材料来的。” 所以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就是要发挥语言的魅力。
四、读写结合,坚持练笔
阅读文本,特别是阅读名家名篇,既要学读,又要学写。所选的阅读篇目是名家名篇,促使学生吸取和积累下大量的规范而优美的语言,为作文打基础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作者如何观察生活,反映生活,文章构思,遣词造句等方面学习文章的写法,在阅读课上体现读写结合,加强课堂小练笔。
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要始终贯彻读写结合的原则,尤其要强调说和写的训练。大作文以外,要重视平时结合阅读的小练笔。我们一直主张在每一篇课文讲读过程中,除了读书之外,要有10-15分钟的时间进行听、说、写练习,就是由读迁移到听、说和写,可以是内容的迁移,也可以是语言形式的迁移。教师要依据教材特点设计仿写、改写、扩写、续写等练笔实践。
《三顾茅庐》一文中“隆中景色”这一片断景色美、方法妙,很有典型性。我要求学生用上“来到„„只见„„”写一处景色,要求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适当创新。这是写作方法和语言形式上的迁移。在教学《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时,在阅读课文第3、4段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地震中的李博士和台湾青年的无私付出,在朗读之后,安排这样的写话练习:“从台湾青年身躯里涓涓流出的骨髓,此时此刻正涓涓地流入小钱的体内,小钱终于得救了,他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此时此刻他的内心又怎能平静呢?让我们的心紧紧地贴着小钱的心,将他内心的感受也涓涓地流入你的笔端。”这是内容上的迁移。这个小练笔的设计,非常有意义,不但练习了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更说明只有学生真正有了感受,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阅读一篇文章,如果在思想上有所悟,情感上有所动,心灵上有所净化,这是阅读课的实效之一;如果在语言上有所积累,这是阅读课的实效之二;如果学到一点写作方法,懂得作文必须“情动而辞发”,这就是阅读课的实效之三。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途径,远非上述的几点,它涉及到各个方面,既有教师自身的因素,也有学生方面的影响,还有各种教学环境的制约。作为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我们应当不断地学习和反思,探索和改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真正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第四篇:浅谈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浅谈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陆春玉
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更是一门艺术,语文课堂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博大丰赡,多少年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一直实行的是教师先写出教案,头头是道地讲给学生听;学生则是记笔记,背答案,必然导致了语文课堂教学的耗时多、效益低。如何构建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呢?这既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从教师的素养上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着、感动着、快乐着、收获着;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放飞思想、张扬个性、形成能力;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融入智慧、生成智慧。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会预习。具体包括:会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会借助教材、工具书以及联系实际自学生字词,会将感觉精彩或有疑问的词句标注在书上。
(2)会提问。一是质疑,对不理解、不了解的词句质疑,对老师、同学的观点质疑;二是以提出问题的形式,可以围绕课题、围绕课文内容、围绕中心、围绕课后作业等展开提问,以疑促思促学。(3)会讨论。从自主学习的策略来看,这是指学生参与讨论的能力。具体包括:会积极主动地发言,会清楚明白地表达观点,会吸取同伴的有益观点及时修正自己的认识。
(4)会学法。如怎样记生字、怎样背书,怎样概括文章大意,怎样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具体的学习方法是很多的,教师不仅可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也可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要尊重学生自己摸索、形成的一些学习方法.(5)会反思。会总结和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自己学习上尚存的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尊重学生,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如果说,一个老师的课堂教学,使他的学生学得快,学到的知识多;使他的学生有良好的学习成绩;使他的学生乐于学习语文这门学科,情感上也愿意于亲近这位老师。那么,就可以说他的语文课堂教学是非常有效的。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首先应是一篇流淌着诗意的美的散文。对一个老师来说,他不但要有又专又博的知识,还要有敏捷的思考能力和良好的语言素养。教学语言不同于普通语言、它是在逻辑语言、科学语言的基础上提炼升华而形成的、为浓烈的感情浸泡透了的、形象化的、韵律和谐而又优美动听的语言。教师运用这种审美化、情感化了的语言去讲课,就能极大地唤起学生的感情,充分显示出教学语言“以情激情”的巨大美感作用。比如:在学习《月光曲》一课时,我首先播放了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学生在优美的乐声中,欣赏着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海面上慢慢升起的情景。再引导学生:多么美丽、迷人的月光哪!让我们一起去看看,置身于此情此景中的人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快打开书读读课文吧!孩子们怀着好奇心,也带着好胜心,兴趣盎然的读起课文来,不一会儿,一双双小手举起来。有谈哥哥的感受的,有谈妹妹感受的,有提出不理解的问题的„„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同学们的求知欲、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这样,学生又怎能不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呢?
三、师生互动,充分享受和谐快乐课堂
师生的双边活动,实际上是要老师发挥好组织者和引导者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致,充分享受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这一过程。在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学生动口说一说,读一读,遇到不懂的问题动手划一划,动脑想一想,或者在小组内议一议,说一说。这样,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课堂才会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在学习过程中,尽量让孩子们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有不懂的问题,在组内交流探讨。由于学生相互启发,互相补充,互相纠正,在相同时间里,发言、动口的机会多了,讨论的问题更有个性化,更完整了,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率。自主,就是主体主动地进行学习,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让学生个性化地学习。如教学《詹天佑》时可引导学生画“两端”凿井法,画打直井再向两端凿进的办法,和画“人”字形线路,可以更深刻领悟詹天佑杰出的智慧和才能。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对课文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同时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四、巧设课堂提问,提高教学效率
用提问来指导学生学习课文,这是语文教学比较流行的一种方法。课堂上问与不问,问什么,怎样问,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大事。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方式选择得当,能启发思维、发展智力、活跃课堂气氛;选择不当则可能弄巧成拙,破坏课堂气氛。如何设计提问正如红花还需绿叶衬一样,选准时机,巧设疑难。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文时,通过指导朗读:“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忘怀?不,永远不会.”让学生体会哪句话表现出志愿军战士对朝鲜老妈妈深深的敬意和难以舍得离别之情?哪句话表现出朝鲜妈妈对志愿军战士慈母般的爱? 哪句话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老妈妈的关心体贴? 哪句话表现出朝鲜妈妈对志愿战士的依依惜别之情? 哪句话表现达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永不忘怀的深情厚谊?通过角色体验,教师有机渗透思想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分辨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
五、以趣结尾,余音缭绕。
小学语文课是堂欣赏课,它所反映的感情多种多样,或慷慨激昂,亢奋高歌;或如泣如诉,低声吟唱;或淋漓尽致,缠绵哀婉。老师要感情充沛,善于以情感人,一堂高效的课不仅仅是以情感人,情景育人的教学过程,还必须有一个好的结尾,也就是我们的结语,它应该是整堂课的一个凝聚,是概括的高度深化,起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给学生一种“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效果。
总之,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绝非一日之功,我们是在不断地摸索和积累中,希望能走出一条活且实,快且优的教学之路。
第五篇: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总想在篇课文里解决许许多多问题,只要是教师备课时钻研到的东西,就想全部教给学生,并没有考虑到学生实际,更不管学生需要不需要,认为讲得越多,学生学得越好;讲得越细,学生理解得越深。其结果是,有些课文学生自己看倒好懂,老师讲了以后,觉得课文变深,反而不好懂。究其原因,不就是教者不分轻重,不分主次,把一篇完整的课文弄得支离破碎。其次,教师总把自己当做教师,总把自己摆在比学生强的位置上,让学生仰视自己,如果学生完全在仰视老师,一直在仰视老师,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兴趣感究竟从哪里找到?
所以,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我觉得基于语文学科的特点,一要会处理教材,二要会扮演角色。
一处理教材巧设计,设计问题小广大。
语文课程是个整体,如果教哪儿就钻研哪儿,本身就是狭隘,教一课,就要把这一课置于本单元中、本教材中、所有教材(初中六册以至高中五个模块)中来定位。明确本课在本单元、本教材、所有教材中所处的位置,所承担的任务,那么,设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流程,预定教学策略则水到渠成。至于如何决定讲解内容的取舍与详略,一要看与突破的重点有无关联,二要看学生的反应与兴趣是否明显。凡突出文章主线的词句段落就着重讲解,关系不大的就略讲,那些脱离教材但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东西以活跃气氛为目的,点到为此,努力做到突出重点。在具体问题的设置上,设计的要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一要诀不仅指问题设计的涵盖性要广但切入要小,也指问题的兴趣度要大,思考度要广。二扮演角色明定位,主导课堂不杂冗
每上一堂课,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个“数”就是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注意紧扣目标要求,摒弃一切烦琐的讲解,给学生以主动学习的机会,要胸中有书,目中有人,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当中的主体作用。
所以课堂中,教师的目的要非常明确,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引导、点拨、启发学生主动、自主地学习,放手让学生实践。学生有了这种积极主动的学习劲头,热爱学习、乐于学习的情感自然而然就会产生。
常言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们教材中所选的都是人文性很强的名作,可以说语文教材每篇文章都是有“情”之物,或直抒胸臆,或借物抒情,或情景交融„„那么,帮助学生发掘出作品中的那些内蕴深厚、感人的情怀,让真、善、美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所以语文教师应该要是语文课堂中情感教育的设计师、迁移者。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综合性、多样性日益凸现。如果不及时调整和转换教师的角色,实现高效课堂、保证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这些都是一句空话。正如专家所说,高效课堂中的教师应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应是课堂教学的指导者,应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促进者、合作者,还应是教学关系的协调者,教学流程的实施者,学生思维的开发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评价者。总之,构建高效语文课堂,处理好教材与扮演好角色极为重要。在新课标的大旗下,我们语文教师在全方位处理好教材的同时,绝不能迷失自我。重塑自身的素质,定准自身角色,而要鼓足勇气去探索,充满理性去思考,真正去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