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惊弓之鸟》

时间:2019-05-12 23:41: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惊弓之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惊弓之鸟》》。

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惊弓之鸟》

惊弓之鸟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读书记号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1.学会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更”,理解7个词语的意思。

3.了解成语故事,知道成语的比喻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正确运用读书记号。

教学难点:理解更赢为什么能不用箭把大雁“射”下来,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从成语故事中概括出成语的比喻意义。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明确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能运用读书记号预习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通读课文,学会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过程

1.学习“学习提示”,明确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

(1)默读“学习提示”,思考:

①读懂了什么,用——划出。②不懂的,用“——?”标出。

(2)交流自学体会,明确:

①本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是学做读书记号。②介绍了几种常用读书记号:用“——”标出重点词句;用“——?”标出疑难问题;用(1)(2)(3)……标自然段序号;用“

”分段。

(3)追问:“不动笔墨不读书”是什么意思?

(4)小结;读书时做些读书记号,既是一种阅读方法,也是一种阅读习惯。伟大领袖毛主席就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养成这种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我们边读边思。这节课,我们要运用读书记号预习课文。

2.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问:课题中有没有不理解的词?(理解的难点是“之”。)

(2)故事中的“鸟”,是哪一种乌?(大雁)关于大雁的生活习性,你知道些什么?

3.自学课文,学做读书记号。

(1)通读课文,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新园。

(2)默读课文,按课后习题3的要求,做读书记号。

4.检查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词,学生相互提醒字音、形上的难点。

字音:更(多音字)嘣(后鼻音)

字形:比较“羸”与“赢”

“嘲”与“崩”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酌情处理,重点词可随文理解。

(3)全文共几个自然段?

5.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指名逐节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谁的什么事?(边读边评议读得是否正确、通顺。)

(2)讨论:课文哪部分写更赢不用箭“射”下大雁?哪部分写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分段。

6.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对于一些主要问题共同做好读书记号,下节课解决。

如:为什么说更赢是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为什么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更赢根据什么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7.作业。

(1)抄写词语。

(2)完成部分课堂作业。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运用读书记号学习课文。深入质疑,释疑,理解最后一段四句话的逻辑关系。

(二)教学过程

1.回忆上节课的疑问,明确学习目标。(见第1课时)

2。理解“有名的射箭能手”。

(1)什么叫“能手”?

投影:织布又快又好的人,叫一——一。

种菜特别出色的人,叫一——。

箭术特别高明的人,叫——。

(2)你还知道什么能手?

(3)“有名的射箭能手”,说明更赢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他射箭技术特别高明,射箭的经验特别丰富,因而很多人都知道他。

3.默读第一段。完成课后习题1(1),做读书记号。讨论思考题,相机理解重点句:

(1)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①这只大雁有什么特点?与你们平时知道的大雁有什么不同?②朗读指导。

(2)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忙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①指导朗读。②引导深入质疑。

(如:为什么一听到“嘣”的声响;忙往上飞?为什么飞了两下,就直掉下来?)

4.学习第二段。

(1)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可遗漏第1课时的问题。)

(1)带着问题自学第二段,做好读书记号。

(3)要求学生用上“因为„„所以„„”展开讨论。

(4)(追问)更羸的本事到底大在哪里?(他不但箭术炉火纯青.更是熟悉动物的生活习性和规律。他能从大雁的飞行速度推断它的健康状况;从大雁的声声呜叫推断它的快乐忧伤,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不愧是有名的射箭能手。)

5.作业:反复朗读第8自然段,有能力的背诵。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感情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结合课文,看田想象,复述(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上限:创造性地复述。下限:按课文顺序讲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二)教学过程

1.感情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出更羸、魏王的不同语气。

(2)分角色朗读。评议中引导学生说说该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从而领会重点词语的含义和人物的内心活动。

如:“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很有把握。)

“你有这样的本事?”(惊讶,难以置信。)

“我可以试一下。”(虽有把握,但很谦和。)

“真有这样的本事!”(吃惊,赞叹。)

1.看图复述《惊弓之鸟》。

(1)这幅图画的是更羸拉弓前还是拉弓后,为什么?

(2)根据课文内容,看图展开想象,复述故事。

(自定复述目标:①在课文的基础上合理想象人物的内心活动,行为表现,还可以加头补尾。②按课文的顺序,用课文的语言说说故事的前因后果。)

3.揭示喻意。

(1)“惊弓之鸟”什么意思?(被弓箭吓怕过,一听到弦响就十分害怕的鸟。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受过惊吓,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就特别害怕的人,说这种人成了惊弓之鸟。)

(2)你们在电影、电视或读到的故事中看到过这种人吗?

(3)小结:有的人受过一次打击,下次就害怕了。这种人必定胆小怕事,经不起挫折,是不可取的。

第二篇: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等词语,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这也是教学的难点。【教学准备】

查找资料,了解大雁的相关知识;小黑板(生字词)。【教学安排】

3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从更羸入手,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1、出示小黑板:

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什么信息?(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2、导入:

一句话,我们就了解了更羸这么多的情况,时至今日,我们还谈到他,是因为他与一个成语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板书“惊弓之鸟”)读了这个故事,我们会揭开他成为有名射手的奥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朗读正确、流利。

2、指名分段读课文,对读不好的段落重点指导读好。

3、认读生字词:

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大吃一惊、孤单失群

提醒:“更”是多音字,在课文里读 gēng,不要读成 gèng。弦,读 xián,不要读成 xuán,笔画是8画。“愈”读“yù”,不要读成“yuè”;“惨”是平舌音,不是翘舌音。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质疑并归纳问题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全班交流。

3、再默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归纳出有价值的问题,如:

⑴ 更羸为什么不用箭也能射雁?

⑵ 更羸依据什么判断出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解决难点

1、说“更羸不用箭能射下大雁”是哪几自然段?(1~4)

⑴ 指名读1~4自然段:

⑵ 更羸打猎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课文是怎样描写他们看到的那只大雁的?(用“ ”画出来:一只、慢慢的,边飞边鸣)

⑶ 更羸指着大雁说了什么?谁来读一读他的话?(更羸的话中用了“只要……就”,表达出更羸的胸有成竹,所以读时语气要肯定。)

⑷ 魏王为什么信不过自己的耳朵?如果是你,你相信更羸的话吗?

⑸ 指导朗读:更羸虽有把握,但态度谦和。魏王的话要用不解和疑问的语气来读。

⑹ 齐读1~4自然段。

2、师:更羸到底有没有将大雁射下来呢?哪几自然段告诉我们?

⑴ 齐读5、6段。

⑵ 更羸怎样射大雁的?大雁听到弦声怎样?哪些词写出拉魏王吃惊的程度?

句子对比:

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那只大雁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掉下来。

(同样是一个“直”字却准确地描绘出前后两种不同的情形,前者是写大雁一个劲儿往高处飞,飞得急;后者是写大雁一点儿也不能飞了,掉得快。)

⑶ 指导朗读:突出两个“直”,突出“啊、大吃一惊、真有、这样”。

3、师:更羸依据什么判断出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

⑴ 默读7~9自然段。思考:最后一段话,更羸一共说了几句话?每一句话讲什么?(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哪些讲的是他的分析?)

⑵ 同桌交流。

⑶ 集体交流:更羸的这段话总共有四句。第一句说的是他看到和听到的情况。看到的是──“它飞得慢”;听到的是──“叫的声音很悲惨”。第二句说他根据看到的和听到的进行分析:从“飞得慢”知道“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从“叫得悲惨”知道“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这两个倒装的因果关系句有力地强调了“飞得慢”和“叫得悲惨”的原因。而这些原因正是更羸看见大雁飞的情形分析所得。第三、四句是他进一步的分析、推理和最终得出的结论。

⑷ 语言训练:

根据课文内容说话:因为________,所以________。

⑸ 指导朗读,练习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二、总结课文

1、更羸的本事到底大在哪里?你觉得更羸是个怎样的人?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2、说说“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

第三课时

一、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记忆字形: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识记,和同桌交流难字的识记方法。

3、难字书写指导:

“弓”是独体字,笔画是3画;

“魏”是17画,第14画是从“田”字里面通下来一撇,第16画是“撇折”;

“雁”字,“厂”字里边是两个单人旁,右边是四横,不要写成三横。

4、书写练习。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同步练习【布置作业】

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抄下来。

(中科大云教育为您整理提供,更多教材设计请关注中科大云教育官网)

第三篇:三年级语文《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惊弓之鸟》一课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中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是出自《战国策.楚策论》的一则成语故事。这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手更赢不用搭箭,只需拉弓,便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故事。从中反映出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并能根据所见所闻作出正确分析。

这则成语故事语言生动、形象鲜明。通过人物对话推进情节发展,以更羸为主线,以魏王为辅线,并用因果倒置的叙述方式突出更羸善于观察和分析的品质。学情分析:

三年级下学期学生正处在第二学段起步一年,学生的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理解能力不是很强,但是学生对故事比较感兴趣。这篇课文有利于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课文内容主要是更羸的分析、推理,而三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因此从教材和学生这两头着眼,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对于更羸观察、思维的过程及准确的判断是学生不易理解的。教学目标:

1.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试用因为„„所以„„说话。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教学重点: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和用法。教学难点: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教学方法:朗读法、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听大雁声音,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大雁的叫声,提问:这是什么动物发出的声音? 2.上节课我们初学了第十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大雁声音导入,直接引出故事主要人物,进而引出第一自然段。

二、走进《惊弓之鸟》,分析人物对话 1.谁来为我们介绍一下更羸?什么叫能手? 2.我们班都有哪些能手?

3.更羸为什么被成为射箭能手?你觉得更羸是用一种怎样的语气说出这句话的?(1)学生各抒己见,尝试朗读(2)集体朗读

4.不用箭就能射下来大雁,同学们你们相信吗?魏王相信吗?哪个词说明魏王不相信?(1)学生尝试朗读魏王的话

(2)教师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朗读魏王的话。

5.更羸说:“请让我试一下。”从这句话中,你看出更羸是个怎样的人物? 6.分角色朗读魏王的话

设计意图:本文以人物对话展开描写,因此分析人物对话,感受人物心理显得及其重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人物特征,理清故事发展情节。

三、抓住关键字词,了解更羸射箭过程

1.更羸成功了没有?你从哪里看出他成功了?

(1)出示第五自然段,抓住“蹦”字,理解更羸射箭过程。(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两个“直”的含义。(3)指导朗读本段。2.这个时候,魏王的反应怎样?更羸又是如何回答的?(1)抓住“大吃一惊”,指导朗读魏王的话。(2)明确大雁掉下来的大概原因。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两个“直”字的不同含义,是典型的一词多义。通过联系上下文和道具表演引导学生把语言还原成形象的一种方式,有助于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

四、学习第九自然段,分析“拉弓射雁”之具体原因,明晰推理过程。1.自读第九自然段,画出更羸看到的,听到的和他的分析。2..学生自由回答问题。

3..了解学习因果倒装句,学生尝试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更羸的分析。4.出示几组词语,学生根据因果关系进行准确排列。

5.创设情境:如果你是魏王或者士兵,听到更羸的分析,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心理学》告诉我们,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这段话,从而感受更羸分析推理的过程,不仅能使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这样,把能力的训练落到了实处。

五、回到课题,领悟人生哲理 1.惊弓之鸟什么意思?

2.这个成语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你生活中有没有“惊弓之鸟”这样的经历?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我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拓展理解惊弓之鸟的含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交流的过程中,同学们思维的火花一下子点燃。通过与老师、与同学的交流,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让互动走进课堂,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和“开放”的课堂,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焕发生命活力!

六、布置作业

1.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亲人听。2.收集一些成语故事。板书设计:

10.惊弓之鸟

(善于)观察:飞得慢

叫声悲惨

(准确)分析:受过剑伤

孤单失群

(正确)判断 教学反思:由于生活经历、认识水平、体验角度、欣赏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学生获得的信息、产生的疑问也不一样。学生有所感悟和发现,就是自身学习的一种创新。三年级 的学生,有了一定基础的朗读水平,但并未很好的掌握朗读技巧,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不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朗读,从而感受人物对话,了解人物品质与心理。在学习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时,通过理清更羸为什么能使大雁掉下来的真正原因,就在于他能从慢飞的远方大雁的动态和鸣声中判断出它受过伤,并且伤口未愈,又能据此分析出它能听到弦响会受惊高飞,因而使未愈的伤口重新裂开,最终因无力飞行而掉下。从这里可以看出更羸的本事在于他善于观察、分析和进行准确判断。学习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的品质。

第四篇:小学《惊弓之鸟》的教学设计

一、导入,引导学生理解课题的字面意思

1、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是一个成语,叫——《惊弓之鸟》。

2、题解。

师:“惊”是什么意思?(受惊)“弓”是什么意思?(在课文里指拉弓的声音)“之”在这里是“的”的意思。那么,“惊弓之鸟”就是——听到弓声就惊恐害怕的鸟。

二、初读课文,掌握生字,引导学生理解大雁掉下来的根本原因

1、复习生字

师: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的生字,读读。(出示生字卡片)

“羸”是怎么记住它的?(挺好,大家看—羸是上中下结构,它们都很谦让,应该把字写扁。)

“愈合”是什么意思?(伤好了)

2、初读课文

师:课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是谁?(更羸、魏王)

用一个词来说说他们的关系?(君臣)

3、引导学生理解大雁掉下来的原因

师:刚才我们读了课文,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这只大雁掉下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它受过箭伤;

2、听到拉弓的声音。)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一)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射箭能手”说明他射箭的技术上是非常高明的,不是一般的人。

师:请你读一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从中得到什么信息?

“一只大雁”说明它离开了集体,是一只孤雁。

“慢慢飞,边飞边鸣”说明它受过伤,伤口疼痛。

(二)引导学生理解“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这句话。

师:大家的发言很有道理,这里有一句话是更羸说的,请你读一读。(学生自由读出示句子)

指名读,要读出更羸那种“胸有成竹”的感觉。

师:读得不错,有点更羸的味道。我们继续看课文,看看更羸是怎么做的?

(三)请你找出更羸做的句子,读一读。

指名学生读。

师:这一段话中,有一个字很关键,是它置大雁于死地?注意把让大雁送命的字圈出来。

教师巡视。

师:为什么“嘣”字置大雁于死地?(根据回答板书)

嘣——害怕——往上飞——伤口裂开——掉下来

(四)学习第9自然段

1、齐读

师:刚才你们所讲的原因都在课文第几自然段?

一起读一读这段话。

2、理解“它一听到弦响……就掉了下来。”

师:请大家再读读这两句话。

(1)你能用“因为……所以……”说说这两句话吗?也就是大雁掉下来的原因。

我来起个头,因为大雁听到“嘣”的一声,所以……

指名学生说。

(2)师:说的真好,能变一种形式说吗?先说结果,再说原因。如:大雁之所以心里害怕,是因为听到弦响。

指名说。

3、引导学生学习“它飞得慢……得不到帮助。”

(1)师:你们的思路很清楚,大雁掉下来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因为听到“弦响”。如果这拉弓的人不是更羸,是魏王或魏王身边的其他人,又或者是在坐的你,那大雁还会不会掉下来?

既然如此,那更羸有什么了不起,把大雁吓下来的本事,谁都有,他能算得上射箭能手吗?

更羸的本事是什么?你能用这个句式写话吗?

出示:更羸的本事不仅是(),还是()。

(2)课文中哪里体现更羸善于观察?请大家继续读第9自然段,找出来读一读。

我们仔细分析更羸是怎样善于观察、推理判断的。

(3)提升

师:说的真好,所以更羸只用拉弓不用射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这也是我们大家值得学习的地方,遇事要善于观察、学会推理分析、判断。

(4)引出“惊弓之鸟”的引申义

师:“惊弓之鸟”这个故事我们已经学完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本意及引申义又是什么呢?讲的是一只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惊吓,遇到一点动静就异常恐惧的人。

请你用“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来说一句话。

如:自从被车撞后,他现在一看见车就成了惊弓之鸟。

你能说一两句吗?

四、再读课文,引导学生理清思路

师:我们看看课文是按什么思路叙述的。

这篇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先写了更羸说不用箭就能让大雁掉下来;再写更羸果然不用箭就让大雁掉下来;最后写了更羸不用箭让大雁掉下来的原因。)

第五篇:惊弓之鸟 教学设计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惊弓之鸟》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12个词语,懂得“惊弓之鸟”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

教具学具:字(词)典、教学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成语对于我们同学来说并不陌生,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你积累了哪些呢?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3%C9%D3%EF%B9%CA%CA%C2&in=10447&cl=2&lm=-1&st=&pn=2&rn=1&di=85249893840&ln=1969&fr=&fm=&fmq=***93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2&-1&di85249893840&objURLhttp%3A%2F%2Fpic4.nipic.com%2F20091208%2F840286_154454095072_2.jpg&fromURLhttp%3A%2F%2F

四、品读体验

(一)找到突破口

那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大雁,(出示课件)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4%F3%D1%E3&in=28260&cl=2&lm=-1&st=&pn=86&rn=1&di=106445838360&ln=2000&fr=&fm=&fmq=***00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86&-1&di106445838360&objURLhttp%3A%2F%2Fupload4.hlgnet.com%2Fbbsupfile%2F2011%2F2011-03-07%2F20110307160705_67.jpg&fromURLhttp%3A%2F%2Fbbs.hlgnet.com%2Finfo%2Fu1_21323480%2F&W800&H600&T8241&S44&TPjpg.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4%F3%D1%E3%D2%BB%D7%D6%D0%CD&in=27851&cl=2&lm=-1&st=-1&pn=6&rn=1&di=43110871320&ln=1962&fr=&fm=result&fmq=***53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6&-1&di43110871320&objURLhttp%3A%2F%2Fkejiao.cntv.cn%2F20110926%2Fimages%2F***81_dmcxb2.png&fromURLhttp%3A%2F%2Fkejiao.cntv.cn%2F20110926%2F100238.shtml&W600&H444&T8612&S32&TPpng

课文哪一自然段重点写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呢?快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想更羸的话中,哪些讲的是他看到听到的,哪些讲的是他分析的?)。

2.指名回答。(出示课件:第九自然段)3.引读:更羸看到这只大雁——(飞得慢),听到它——(叫的声音很悲惨)。(板书:飞得慢 叫声惨)

课文第二自然段中有一句话描写了这只大雁,找到的同学读一读。4.由此可见,这就是更羸观察到的现象。(板书:观察)5.看到这种现象,更羸是怎样分析的?(板书:分析)谁愿意读读更羸分析的话?(1)指名读。

(2)引读:这只大雁飞得慢,是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的悲惨,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板书:受伤未愈 孤单失群)

理解“孤单失群”是什么意思?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46872467.html

(3)更羸的这一分析,先说了结果,然后讲原因的。谁能用“因为„„所以„„”这一句式,学着更羸的样子也来分析一下?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6.我们说分析的目的是为了作出正确的判断,那么,通过这一分析,更羸判断出这是一只怎样的大雁?(板书:判断)

为什么说这只大雁一听到弦响就掉下来呢?更羸又作了怎样进一步的分析?齐读更羸的这一分析。(板书:弦响—害怕—高飞—使劲—裂开—掉下)

(二)进入对应点

1.更羸的判断准确吗?你是从哪个自然段看出来的? 指名读

2.你们看,更羸不用箭,只拉弦,“蹦”的一声,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从半空里直掉下来(出示课件:)

(1)这一段中有两个“直”字,你们体会一下意思相同吗?(2)字典中关于“直”的解释有四种: ①笔直、不弯曲 ②把弯曲的伸开 ③坦率

④一个劲儿地

“直往上飞”中的“直”是什么意思?“直掉下来”中的“直”又是什么意思?

3.这一段该怎么读,谁起来读一读?(抓住重点字词“蹦”“直”“忽然”)4.小结:这段就是说更羸不用箭,只拉弦,使空中的一只大雁直掉下来,这和更羸的判断是完全相同的。

(三)朗读训练点

1.现在我们知道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了,可魏王当时并不知道,他前后共说了几次话,边找边用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1)指名读

(2)为什么要这样读?(3)练习朗读

2.更羸怎么能听出大雁的叫声很悲惨?让我们一起读读第一自然段(1)“能手“是什么意思?

(2)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能手,比如画画特别好的,我们可称他为——画画能手,唱歌唱得别好的,我们称他为——唱歌能手。而更羸在射箭方面特别有能耐,所以我们称他为——射箭能手。

这里的“有名”,你能用其他词语代替吗?(指名回答)让我们把对更羸的赞美读到句子中去。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思考:更羸真正的本领是什么?

五、拓展延伸

1.这只大雁一听到弦响,心里就害怕,以为又有箭射来,拼命往高逃命,可见这是一只——(生)惊弓之鸟。

(出示课件)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惊弓之鸟“的意思吗?惊弓之鸟_百度百科

2.说的对。“惊”就是惊吓;“弓”就是弓弦得响声;“之”就是“的”。“惊弓之鸟”这个成语,人们用它比喻受过惊吓,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就特别害怕的人,说这种人成了惊弓之鸟。你们在电影、电视或者读过的故事里看到过这种人吗?

分小组朗读课文,(课件)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3.小结:有的人受过一次打击下次就害怕了。这种人必定胆小怕事,是不可取的,我们同学不要学习这种人。

六、作业布置 1.感情朗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课件)

板书设计:

惊弓之鸟

不用箭

观察

分析

判断

更羸—————┐

| “射”

| 下

|

↓┌飞得慢——受过箭伤┐

大雁-∣

∣ 弦响→害怕→高飞→

└叫得惨——孤单失群┘ 使劲→裂开→掉下

教学反思:

在引入课文后,先是初读,扫清字词障碍,了解课文大意。接着训练朗读,在训练朗读过程中理解、体会更羸的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的品质。最后进行拓展,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的优秀品质。在备课时,就感觉在朗读、理解、感悟这个环节上,由于是让学生自由选择,互相质疑,会出现花时多,导致拓展不能深入开展的可能。但有考虑到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生动、活泼的学风,能够启迪学生思维,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因此就没有再作修改。同时也由于小循环教学安排的时间太紧张,今天你上,明天我上,中间很难抽出时间进行深入的再讨论,再提升。上课前,我也就教学设计,特别是这一问题,瞅空“抓”了几个老师讨教,可惜时间太仓促,没能妥善解决。上课时果然就在这个环节上出现了问题。原因是前面的环节花了较长的时间,导致朗读、体会时时间不够,而学生的发言又不能很快进入中心,还需要教师的引导。而恰恰就是因为时间的紧迫,导致上课时没能耐心地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这个地方我觉得很非常遗憾。如果时间再多五分钟左右的话,我就可以把学生从对魏王的话感兴趣进行不着痕迹的转移,引导、启发学生去朗读、体会更羸的话,学生逻辑推理的思维训练这一重点就更能体现,体会、学习更羸的品质也落实得更到位。

七、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 山东省

学校: 临朐县九山镇九山小学

姓名:

王学荣 职称: 三级教师 电话: 0536——3681078

电子邮件:doujinjiang137@126.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通讯地址:山东临朐县九山镇九山小学

262608

本人于2011年7月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现在九山镇九山小学任教。在教学中能够做到一丝不苟、兢兢业业。以“教书育人”为己任,本着“先成人后成才”的教育理念,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能。在校期间,曾多次参加省内各大演出活动。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下载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惊弓之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惊弓之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2、通过精读重点段落,理解文中因果关系,培养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精选合集]

    9、《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字面含义。 2、知道更羸是怎样根据大雁飞得慢,叫得悲惨,一步一步推断出不用箭就能使那只......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10、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印山民族小学:杨采莲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10、惊弓之鸟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2、理清更羸推理过程,明白只拉弓大雁就掉下来的原因,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训练。 3、理解“......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执教 万州区天城小学 张时坤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能手” “直” “惊弓之鸟”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doc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能手”“并不”“直”“大吃一惊”“孤单失群”“惊弓之鸟”等词语的意思。2、弄懂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学会4个生字,理解“惊弓之鸟、射箭能手、悲惨、愈合、孤单失群”等词语的意思。(2)理解更羸最后说的四句话之间的逻辑关......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1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新课出示预习提纲:1、默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自学本课生字、生词。2、回忆一下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教师提出学习任务:(1)更羸是一个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