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江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江南》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古诗,选自《汉乐府》,写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这首诗共七行两句话。诗句的前两行直接介绍了江南的水乡是采莲的好地方,后五行是写鱼儿在莲叶下面游水嬉戏。整首诗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适合儿童阅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识):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
2、能力目标(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阅读课文,背诵课文。
3、思情目标(品格):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4、合作探究目标(合作):通过小组合作表演能有感情地朗读诗的后五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5、发展目标(创新):通过欣赏腾冲美景图并夸夸家乡,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1)识写本课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对象分析及设计理念】
在设计本节课时,居于一年级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和基础知识,对于古诗的韵律及古诗描述的意境不能很好的体会,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都存在一定困难,对直观的东西较感兴趣等特点,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图文构成的板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来把知识简单化。用儿童化的语言描绘情境,多媒体课件再现情景,体会江南的景美物丰。用朗读感悟诗意,在读中感悟,丰富想象,充分表演,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深入古诗。用背古诗这一环节来积累学生语言,教给学生背书方法。用腾冲的美景图来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媒体设计阐述】
好的多媒体设计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教学,能较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感悟文本。因此在设计教学媒体时,我做了周全的考虑。下边我就本节课的教学媒体设计做一个简要的阐述。首先,我想一年级学生对图片、声音等直观的东西比较感兴趣,因此在前提测评后,我用一段优美的语言创设了情境,说是要带着同学们到美丽的江南去玩玩,在学生兴趣盎然时,便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江南的美景图让学生欣赏,使学生对江南的美有了初步的印象。接着我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荷叶茂密的荷塘图,让学生看图较直观的理解“莲叶何田田”中的“何田田”一词。然后又出示采莲图,让学生感受采莲的快乐,从而使学生带着快乐的情感读出“江南可采莲”一行诗。而后我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小鱼嬉戏游玩的动画,让学生感受小鱼的高兴、快乐、自由。紧接着课件出示说一说让学生说江南,最后课件播放腾冲的美景图片和出示“家乡真美”的填空题,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训练学生说话的能力。我觉得这样的教学媒体设计既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的看听想说读写的能力得到了有效训练。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3、江南
莲叶何田田
北
西 鱼(戏)东
南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师: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带着你们到江南去游了,这节课还想去游吗?(想)要想到哪里去,先要过两关,有信心吗?(有)
1、第一关:听写关。(请同学们拿出听写本,师听写词语,同时纠正坐姿,后大屏幕出示集体核对!)
2、第二关:朗读关。(请同学准确地朗读课文,后齐读)
【评析:一年级的儿童好表现,本环节设计了闯关的测评题,这样既激起了学生的斗志,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积累了字词,检测巩固了学生上节课所学的知识。】
二、创设情境,认定目标
师:恭喜同学们成功地闯过了两关,现在老师将带同学们到江南去看看。大家先把要去的地方喊两遍(齐读两遍课题)。走出发吧!课件播放江南美景图,让学生欣赏。
【评析:通过看江南的美景图,使学生先整体感知课文,使学生对江南的美有了初步的印象,为学生更深入的学习做了铺垫。】
师:刚才老师听到同学们哇、咦的声音,能告诉老师为什么会发出的声音吗?是啊!江南实在是太美了,不光水多、船多、鱼多,荷塘也很多。这节课我们就重点到江南的荷塘去看看。
三、导学达标
(一)构建知识平台1(精读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二行。
(1)看图,理解“何田田”,有感情诵读第二行“莲叶何田田!”。
教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就是江南的荷塘,你们看荷塘里有什么?荷叶长得怎样?看着这满塘的 荷叶你们想说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荷叶长得旺盛,挨挨挤挤的,层层叠叠的,多么多啊!相机理解“何田田”的意思。(当学生不能答出来时,可启发看荷叶的颜色、数量,一片跟一片怎样?)
师小结:是啊!荷叶们谁也不甘示弱,一片一片地从水中探出小脑袋(贴荷叶),它们争着向上长,去享受那温暖的阳光。它们呀,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好热闹呀!莲叶何田田,就是讲荷叶很多的样子。
现在谁来读读这一行,读出荷叶的多美。(指名读,评价鼓励,读不好的师范读。开火车读,分组读,齐读)。
(2)指导读“江南可采莲”。
师:听了同学们的读,老师觉得荷叶真多,真美。其实,荷塘里不光有碧绿碧绿的荷叶,还有粉红粉红的荷花,等荷花谢了,就会长出硕大饱满的莲蓬,莲蓬里面的莲子可好吃了。听了老师的介绍,你们想不想去采莲蓬。(想)许多人跟你们一样有同样的的想法。瞧!他们划着小船来了。看!他们脸上挂着笑容,可高兴了。
谁来高兴地读读“江南可采莲”这一行。(指名读、范读、男女生分别读。)(3)读第一句(第一、二行)
师:下边我们把前两行连起来,高兴地美美地读读。①、看课件听录音读。
②、指名读、同桌读、师生一起读。
【评析:为了让学生理解“何田田”的意思,先让学生看图,然后让学生说荷叶的样子,接着引导学生说出荷叶的多美,最后进行多种方式的有感情读。就这样在看中说,说中理解,理解中读,读中感悟,很快学生就感受到了荷叶的多而亮丽,体会到了采莲人的快乐,感受到了江南人的幸福。】
2、学习古诗后五行(第二句)
过渡:看到这美丽的荷塘、小鱼也赶来凑热闹了。瞧,它们在干些什么?多媒体课件播放鱼戏图(1)指名交流。师小结:是啊!小鱼象小朋友们一样,正在和小伙伴游戏作乐呢!(板书:戏)它们一会在荷叶中间玩耍,一会儿又游到东面,一会儿又穿到西面,一会儿又钻到南边,一会儿又滑到北边。想到哪就到哪,十分怎样?
(2)指导感情朗读,读中感悟。①小组内比动作读第二句。
师:现在我们也来作一回快乐的鱼,比上动作把后五行读给小组内的同学听听。要求:小组内一个同学读,其余同学认真听,评出小组内动作优美、读得快乐的同学。
②指导各组的朗读小能手竞赛读。③全班同学起立比动作齐读。
3、全班同学一起高高兴兴地美美地齐读全文。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一群群小鱼在莲叶丛中东游西逛的,可高兴了。现在让我们再去游一游美丽的江南,做一回采莲的孩子吧!请同学们齐读全诗。
【评析:在让学生看鱼嬉戏游玩的多媒体课件后,学生感受到了小鱼的快乐,自由。就在这时教师趁热打铁,让学生来做快乐的小鱼分小组比动作读诗的后五行,这样的表演读既起到了动静转换的作用,又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真正活了起来。】
(二)构建知识平台2(背诵课文)
1、尝试背诵。
师:老师发现有些小朋友不光能读好诗,还能背诗呢!现在就选择你自己喜欢的方法练习背诵课文。
2、抽生背诵,说说你用的什么方法背诵课文。(看图说、根据重点字词记、想象记、表演记„„)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下去背。
【评析:教学就是要求教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一年级的学生知识贫乏,还不懂得学习的方法,因此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非常重要。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还教给了学生背书的方法。】
四、目标测评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江南的美丽荷塘游了一翻,你们觉得那里美吗?喜欢江南吗?那我们来说说江南吧!
课件出示:我会说:我喜欢江南,因为江南有(),有(),我觉得江南真()啊!
【评析: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检测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效果,让学生积累语言,丰富知识,再次感受江南的美。】
五、发展目标
师:其实,不光江南美,我们的家乡腾冲也很美,下边我们就一起走进腾冲的景点去看看。课件展示腾冲美景图,请同学们边看边记住你去过或图片中你喜欢的两个地方。
1、欣赏腾冲美景图(课件展示)
2、夸夸家乡。师:腾冲家乡美吗?喜欢家乡吗?我们一起来夸夸家乡吧!
课件出示:腾冲真美,我喜欢腾冲,因为腾冲有(),有(),我觉得腾冲真()啊!指名交流。
教师出示:我喜欢腾冲,因为腾冲有(火山),有(热海),我觉得腾冲真(神奇美丽)啊!师领生读。
4、进行思情教育
师:同学们,腾冲家乡的美景不光这些,还有许许多多,只要我们现在努力学习,将来一定会把家乡 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有决心吗?(有)好!那我们一起加油吧!
【评析:让学生欣赏家乡腾冲的美景图,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美丽,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作者:保山市腾冲县腾越镇洞山完小教师辜艳华)
第二篇:江南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
课时目标: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二、精读训练
1、第一行:江南可采莲(引导学生理解词句义)
2、第二行:莲叶何田田(理解莲叶的样子)
3、第三至七行: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通过看电视来看鱼儿嬉戏的情景。
指导朗读,读出高兴的语气
三、巩固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小结
五、作业:
记住本课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三篇:江南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江南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江、南、可等9个生字荷三点水、草字头2个偏旁,会写“可、东、西”
3个字和竖钩、竖弯2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诗歌的停顿和节奏,试背课文。
3.结合插图,初步感受感受江南水乡人们采莲时的美好情景。
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准南、莲等字音,会写竖钩和竖弯。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了解江南
1.这节课老师要带领小朋友一起去一个地方游一游-----出示江南水乡图片看,绿树红花,小桥流水,河中碧波荡漾,小桥、绿树、房屋倒映在水中,岸边,小草青青,杨柳依依,到了夏天,满池盛开的荷花更是吸引了许多的游人,板画荷花荷叶。这就是我国有名的水乡——(出示课题)板书:江南
1)
读课题。连读两遍
2)
借助地图,了解江南的大致区域
看这里就是长江,长江自西向东一直流到大海里,江南就在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广大地区,我们绍兴就在其中(相机出示长江、海
江南)
2.学习生字江
1)
认识偏旁三点水
观察江和海两个字都有什么?(点击出示;三点水)三点水和什么有关?(点击出示:和水有关)说还认识哪些有三点水的字呢?
2)
书空江,识记字形
二、初读古诗,圈划生字,认读生字
1.诗人是怎么写江南的呢?请打开课文第3课
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课文朗读录音
2.了解汉乐府
点击出示:汉乐府就是古时候专门收集民歌的官署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出示生字条里9个生字
1)
小组开火车认读
每人每个生字拼读后全班跟着连读三遍
认识草字头
A
出现最多的字是?----莲
出示莲花图
师:这圆圆的绿绿的是(莲叶)这粉粉的盛开着的是(莲花)莲花谢了,里面就长出了一个像沐浴花洒的(莲蓬)莲蓬剥开来,里面就是一颗颗(莲子),莲子外皮是绿的,皮剥掉里面就是白白的果肉,吃起来清甜可口,莲子里面到了秋冬季,还可以从荷塘里挖出一支支(莲藕)
b集中出示莲叶、莲花、莲蓬、莲子、莲藕
观察这几个字都有一个共同的部首(草字头)跟什么有关?(和植物有关)
C
说说和草字头有关的生字
2)
认读生字卡片,给小组奖励小花
3)
男女生轮流认读屏幕
读一个点击出现一幅莲叶图
三、初步感受江南水乡美
看着屏幕上出现的一大幅莲叶图说说池塘里的莲叶长得怎么样?(大、绿、多、美……)
如:我看到了一片又一片莲叶,莲叶绿绿的,非常茂盛。。。我觉得很美
师边补充画荷叶边导:是啊!荷叶一片又一片,挨挨挤挤的,一片碧绿构成了江南独特的池塘美
1.诗人用了一句话来形容江南的荷塘美出示(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2.跟你的同桌一起练习朗读这一句,有节奏间隔号的地方注意停顿哦!
指名读,及时评价,(评价语如:你的节奏读的真好呀,你读的好有感情,听了你的朗读老师眼前仿佛出现乐一幅美丽的江南荷塘美景)
我们一起来读一遍吧!
3.你们声音这么美,把游走在莲叶间的小鱼吸引过来了,看!小鱼来了,出示鱼图
出示鱼的甲骨文、隶书的鱼,楷书的鱼,观察你觉得甲骨文的鱼跟鱼那里很像?(上面像鱼的头,中间田像鱼的肚子,像鱼身上的鳞片,下面部分像鱼的尾巴)
小结:汉字有很多是根据事物本身演变而来的4.快活的小鱼游起来了,他们在莲叶间快乐的游戏。课文是这么写的,出示诗句一起读:鱼戏莲叶间
5.它们是怎么游的呢?老师来读诗,你们听听诗人是怎么说的。师配乐范读
6.小鱼游到哪里去了的?它一会儿游到东一会儿游到西一会儿游到南一会儿游到北。小鱼这样游来游去好像是在干什么呀?(小鱼在荷叶下快乐地游戏,玩捉迷藏)
7.假如你是这莲叶间的小鱼,你心情如何?(开心快乐)老师放出优美的音乐,哪条小鱼想读一读?指名配乐读,真是一条快乐的小鱼,给点掌声吧!引导再开心点就更棒了
11.配动作练习朗读
1)老师也想来朗读一遍,这回我还要加上动作,看仔细乐,看谁学会了。师配乐加动作读2)我们来做一条自由自在的小鱼,边读边摆动起小尾巴朝你喜欢的方向游过去吧!学生做动作读,提示能把东西南北表示出来就更好了,再请一群小鱼做动作读,读完把鱼图贴在黑板上
3)你们都想做一条快乐的小鱼来读一读吗?一起做动作读,注意把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做出来
四、书写指导
.1你们发现了没有,这里还藏着两对反义词,是那两对呢?(东--西
南----北)
3.东和西还是我们要会写的两个生字呢?
学写东
1)出示写在田字格里的东
观察东
提示:第一笔是横,第二笔的撇折从竖中线起笔,到横中线处转折,第三笔的竖钩沿着竖中线写,第四笔的点和第五笔的点要对称。
2)师范写,强调竖钩是新笔画,学生书空笔顺
3)学生在抄写本上书写,提示写字姿势,教师巡视,关注书写姿势
4)书写反馈,星级评价撇折和竖钩位置正确得一颗星
最后两点对称再得一颗星
学写西
出示田字格里的西字
1)
数一数西字共几画
2)
认识新笔画竖弯。强调:书写的时候,注意竖要写短一点,圆圆地转向右边写个横。
3)
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提示书写要点及星级评价标准:西的下半部分要宽一点,扁一点得一颗星,撇要在竖中线的左边,竖弯在竖中线的右边再得一颗星
注意撇和竖弯的位置,收笔不能碰到方框。还可得一颗星
4)
学生练写,反馈交流
四、诗歌会背了吗?我们一起试着背背看
五、这首诗歌还可以吟唱呢!我们来欣赏一下
六、拓展江南真是美啊!让许多诗人写下了赞美的诗篇,老师找来了一首,(投影《忆江南》)指导读一读。
第四篇:江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江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江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掌握要求会写的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
挂图或投影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话导入《竹枝词》
同学们见过“太阳雨”吗?一边下雨,另一边却阳光灿烂。有一句诗说得好——(试探学生是否预习)嗯,就是我们本课要学的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二、指导学习诗句
1.学生交流了解到的有关刘禹锡的资料。
2.简介竹枝词。
“竹枝词”是流行于古三峡地域的一种民歌,含思宛转,清韵悠远,音调和谐,明朗欢快。人们在劳作之余,成群结队在江边、堤畔吹笛、击鼓,边唱边舞,抒发内心的感情,驱散一天的疲劳,是三峡人民最喜爱的娱乐方式。刘禹锡在夔州,经常见到这种场面,极为欣赏,因而填写了许多“竹枝词”,今天要学的就是其中广为流传的一首。
3.理解诗意。
(1)指名朗读,齐读。
(2)借助注释,自读并思考诗句的意思。
(3)同桌互说,再全班交流。
“杨柳青青江水平”:江边的杨柳青青,垂着绿色枝条,大江水面平静。
“闻郎江上唱歌声”:只听到江面上传来情郎唱歌的声音。
“东边日出西边雨”:东边出太阳,西边却下着雨。
“道是无晴还是晴”:说不是晴天吧,却还是有晴的地方。
(4)朗读全诗,再指名把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4.读中想象。
(1)读了这首诗的前两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一场太阳雨中,一位少女立在江边,看到江边的杨柳被沐浴得更加翠绿,江水平静,耳畔忽然传来一阵熟悉的歌声,原来是自己的情郎在唱。)
(2)想象一下,这首词的后两句写出了少女什么样的心理?
三、指导朗读、背诵
背诵《竹枝词》。
四、作业
1.默写这两首古诗。
2.课外搜集刘禹锡的其他《竹枝词》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了解学生积累的描写江南春景的古诗:《忆江南》(白居易)、《江南》(汉乐府)等。
2.引入《江南春》。
3.介绍作者。
二、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1.教师示范读、同学练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和节奏。
2.结合注释了解诗意,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千里莺啼绿映红”:千里江南,黄莺歌唱,绿树映红花。
“水村山郭酒旗风”:依山傍水的山村、城镇,酒旗迎风飘扬。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北朝建的成百上千的寺庙,正沐浴在如烟细雨中!
4.体会诗人对江南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的赞美感慨之情。
5.再练读诗句,读出节奏与情感。
三、朗读并背诵古诗
江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那如火如荼的春花,澄碧温莹的春水,不仅唤起人们对江南湖光山色的向往,更引起大家对祖国河山和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同时,“词”这种题材在小学教材中是首次出现,选教这首词,意在使学生对词这种体裁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初步感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开拓学生的视野,感受祖国山河的美好。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了解词的结构、认识词牌名《忆江南》。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
4、体会诗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
2、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体会诗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释题入情
1、诵读描写江南的诗句,这两句诗都写了哪个地方的景色?
出示: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2、简介江南,播放江南春景图。
3、揭题,读题,理解“忆”的意思。
二、整体感知以知促情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正确、通顺;边读边看注解,想想白居易忆的是江南的什么?
2、诗词对比巧识词牌:这首《忆江南》和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不一样?
3、指读,指正读音。(注意“谙”字。)
4、齐读。
5、诗人为什么忆江南呢?江南有什么值得回忆的呢?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诗意。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一)忆江南之美景
1、赏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指名读。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理解“胜”和“蓝”的意思。
(2)围绕“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词句还原成画面。
(3)看到这么美的画面,你的脑子里浮现出了哪些词语?
(4)学生结合想象诵读。
(5)体会江花和春水就这样互相映衬的美。男女生合作读。
(6)春天的景物很多,但诗人只抓住了两种最有代表性的景物,两种对比最强烈的颜色,把一个亮丽、美妙的江南的春天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体会词句的对仗美。
2、江南的这些风景诗人曾经是多么熟悉啊!教学“风景旧曾谙”。
(1)哪个字是熟悉的意思?“曾”呢?
(2)理解“旧”的意思。简单渗透背景。理解“风景旧曾谙”。
3、除了江花、江水,还有什么风景词人也是那样的熟悉?
4、这许许多多的景物,用语言又怎能描述得尽?所有的赞叹都浓缩成简单的三个字——江南好。师引读全词。
5、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从这个反问句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理解读。
(二)忆江南之故人
1、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出示资料,创设情境。
2、诗人忆的还有江南的什么?板书:景人)
3、千言万语道不尽诗人对江南人的留恋和怀念,只浓缩成最最朴素的三个字——江南好!(指生个性化诵读)
4、一首《忆江南》,寥寥27个字,却一唱三叹,字字浸满了诗人对江南景、人深深眷恋的情。走进诗人的内心深处,深情诵读全词。(配乐)
5、闭上眼睛,让我们沉浸在这美好的回忆里。(背诵)
(三)忆江南之往事
1、江南为官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年,但值得回忆的事情却太多太多,我们刚才学的只是《忆江南》其一,还有其二、其三!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2、迁移学法:我们分组学习这两首词,用刚才学习第一首词的方法来自学。
3、指读。
4、从这两首词中你看出了词人还忆江南的什么?
5、何日又去月中寻桂?何日重到钱塘看潮?何日再品那醉人的美酒?何日再赏吴娃优美的舞姿?——(引读)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江南忆,其次忆吴宫——(生接读)
6、那抹不掉、忘不了的江南情啊!诵读三首词。(配乐诵读)
四、欣赏歌曲拓展延情
1、词有曲调,可以用来吟唱。想听吗?
2、播放《忆江南》曲子听吟唱。
板书:
忆江南
词牌名
景
情
人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品味语言、想象情境、体会人物心情来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感。在读出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在读中学生领略到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独特的美景。尤其是在品味“能不忆江南?”这个反问句时我发自内心的引读,使学生不禁进入诗中意境,为情所动,随情而读!深刻的感悟到诗人对江南的无限的赞叹和思念之情!但本节课中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大多停留在诗文表面,无法走入诗人创作的精神世界,我应该多准备教材外的阅读资料帮助学生对教材进行深入理解,让学生既能“走进文本”又能“走出文本”。
江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理解这首词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品味诗歌语言。
3.培养想象力,感受诗歌的画面美。
教学重点:
体会情感,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
培养想象力,感受诗歌的画面美。
教学设想:
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品味词的语言,感知词作的意境。
教学方法:
品读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今天上第二十五课《词五首》中的第一首,温庭筠的《望江南》。这首词27个字,意思直白,很容易理解。但是要读出它的精妙之处,还是需要仔细琢磨一番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琢磨琢磨。(教师板书课题)
二、朗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和重读。(多媒体显示)
【字音:筠yún倚(yǐ)脉脉(mò)蘋(pín)】
【停顿: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重音:“独”“尽”“千帆”“皆不是”“脉脉”“悠悠”“肠断”。】
2、对照下面注释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词的内容。(多媒体显示)
【梳洗:梳头洗脸、化妆等妇人的生活内容。独:独自,单一。望江楼:楼名,因临江而得名。千帆:上千只帆船;帆:船上使用风力的布蓬,又作船的代名词。这里是借代。皆:副词,都。不是:不是(自家夫君归来之船)。斜晖:日落前的日光;晖:阳光。脉脉:默默含情达意的样子。这里形容阳光微弱。这里是拟人。肠断:形容极度悲伤愁苦。白蘋;一种开白花的水草,蕨类植物。洲:水边陆地。】
3、探讨本诗的感情基调。
4、指名读,展示学生诵读古代诗歌的能力。
5、听配乐朗诵(或老师范读),体会朗读古代诗歌的方法。
6、指导学生朗读,再次自由朗读,
7、全班齐读。
三、赏析全词
1解题:《望江南》,词牌名,又名《忆江南》,其它名称还有:《江南好》、《望江楼》、《梦江南》等。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中间七言两句,以对偶为宜。
2作者简介:温庭筠:(约812—870)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晚唐著名诗人,他生而貌丑,但才思敏捷,诗词俱佳,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温庭筠是中国第一位大量写词的文人,他的词多写妇女生活,形成了以绮艳香软为特征的花间词风,成为“花间派”的创始者,婉约派的先驱。
3、师生探究:
(1)这位风流才子笔下的主人公是什么人?(一个女子)写了什么内容?(一个女子盼望丈夫归来)这位女子的心情怎样?(盼望、孤独寂寞、忧愁)
(2)你从哪些词读出了“盼望”?(梳洗罢)(过尽千帆皆不是)你从哪些字词读出了“孤独寂寞”?(独倚)你从哪些字词读出了“忧愁”?(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3)从“梳洗罢”字中,应该可以读出几层意思,如果将“罢”换成“了”“唉”行不行?
①“梳洗”点明了时间是早上,对下文的傍晚(斜晖)来说也是个伏笔。唐圭璋先生在《唐宋词简释》中说这是午睡后的梳洗,时间短去了半天,则下文的“过尽千帆”极言等待之久便无着落,似不可取。
②“梳洗罢”,隐含着女主人公盼归的期望,如果不是有这份心情在,她可能就会象温庭筠在他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词中所说的“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了。“女为悦己者容”,这容是为了心上人才有意义的,正因为她期望中丈夫会回来,希望他看到自己的美好容貌,所以她才会认真梳洗。
③一个“罢”字之后,紧接“独倚”,反映了女主人公急切的心情――她黎明即起,刚一梳洗完毕就匆匆的赶去望江楼了。
“罢”字既表明动作的时态,又写出动作的情态,略事打扮非精心装饰,表现了人物那种急切地盼夫归来的心情。
(4)、“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的生活状态?作者为何赋予一个女子“倚(望江)楼”的动作?用“处(望江)楼”“立(望江)楼”行不行?
“独”字则点出思妇形单影孤的情景。一个“独”字,不仅说出了她的孤独,隐含着她与心上人的分离,而且也与下面象征分别的“白苹洲”(详解见下)遥相呼应。“倚”倚楼等待,是诗歌中的常见意象,或思念,或期待。又说明女子站立时间极长。
(5)“过尽千帆皆不是”表现了女子在“盼望”,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帆”就是指船,直接用“船”不是更好吗?(没有等到自己想等的人。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千帆”是“千船”的代指,但是这又不仅仅是修辞方法的差别。船在水上,越向远处,越是只能看到帆而不是船。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写的是去船,把它倒过来,不就是这位思妇盼望来船的过程么?所以,一个“帆”字把读者的目光引领到了远处,使读者也像词中的思妇一样极目远望,企盼人归。)
(6)“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你对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从感情上分析:此句借景抒情,已是夕阳西下,早上满腔的期望都随落日渐渐黯淡。这斜晖尚且脉脉含情,无限同情女主人公不幸境遇,为什么她盼望的人却如此薄情寡义,弃她于不顾呢?那悠悠流去的水,是女主人公心中不尽的柔情,是她一日日逝去的青春年华,不也是她绵绵不绝的无限愁情么?
从修辞上分析:用拟人
从景物描写上分析:抓住“斜晖”“悠悠”。斜晖是夕阳,夕阳”意象在诗歌中,关于“夕阳”的意象描写马致远的《秋思》里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游子浪迹天涯,对家乡的思念。(师点头)生回答:李商隐有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怅惘失意。范仲淹的《苏幕遮》里写到“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也是表达思念之情的。悠悠,长久,遥远;闲静或忧伤的样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7)思念的人终究没有回来。失望之余,怨恨的情绪也更加强烈。让我们一起来赏析最后一句“肠断白蘋洲”.
A:你认为白蘋洲会是个什么地方?
(师补充:白蘋洲”原是长着白蘋的水边小洲,后人往往把白蘋洲作为送别地点的代词。这里的白蘋洲,也暗指过去与心上人离别的地方,)
B:理解“肠断”:
《世说新语》:“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公闻之,怒,命黜其人。”后世用肠断比喻心中极度悲伤。
现在白蘋花又开了,丈夫却仍远在天涯?怎能不伤心欲绝呢?
四、总结:温庭筠的《望江南》,是一首言简意丰的闺怨词,短短27字含蓄不尽地描摹出思妇的千般柔情,倾倒古今无数读者。多么凄美的一首相思曲啊,让我们配着这首《望江南》的曲子,再次齐读一遍,背诵一遍。
作业布置:
1、分析“过尽千帆皆不是”中“尽”的含义:
一个“尽”字不仅把天色已晚,江面空无一船,空旷凄凉的意境描绘出来,而且把思妇独倚望江楼时间之长,盼夫归来痴心之深的心情表现出来。
2、你还能说出用“肠断”表现悲伤诗句吗?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白居易《长恨歌》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
江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4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读懂这首词,使学生感受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了解这首词的意思
难点
想像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1、生齐唱歌曲《今日天气好晴朗》。
师:同学们,这么好的天气蜜蜂也忙,蝴蝶也忙,我们也别闲着,这节课老师邀请了我国古代的一位大诗人带我们去游一游江南,他就是白居易。(课件出示白居易像)
2、生自由介绍白居易的情况。(相机出示《暮江吟》一诗。)师补充介绍:白居易晚年回到北方洛阳居住,67岁的时候他回忆江南美景写了《忆江南》这首词。
二、探究课文
(课件出示《忆江南》词)
(一)自主探究。
1、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首词,注意读准每个字音。
2、指名读词。(2、3名)
3、说说词和我们学过的古诗有什么不同?
4、翻开书,再读这首词,看看注释后提出不懂的问题,可以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5、生质疑。
6、同桌互说词的大意。
7、指名说。
(二)合作探究。
1、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从哪能看出白居易笔下的江南很美呢?
小组合作:
用你们喜欢的学习古诗的方法(朗读
法、欣赏法、图画法、表演法等)深入体
会忆江南这首词。
2、小组汇报。
相机示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引导想像江南美景。
三、总结拓展
1、同学们,我们的江南之行就要结束了。下课前,用一两句话说说自己这节课的收获。(师:大自然的美是无穷无尽的,让我们用心去发现美,用优美的语言去表达美吧)
2、发挥想像,把“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改写一段优美的现代文。
《忆江南》教学反思
从来没有尝试过词的教学,很想尝尝鲜。拿来《忆江南》,读了几遍,这样的佳作,让人冲动,于是,开始了几天的辛勤劳作。
《忆江南》是一首意境十分优美的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
古诗词教学有个“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诗”的共性规律——这是我执教这堂课的努力方向,也是引导我整堂课设计的基本理念!我的整个设计思路是:先从“忆”、“好”入手,了解诗词创作背景及情感基调。再感受具体描绘江南美景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通过图片感受,音乐渲染,资料供给,体验交流,将这两句读“胖”,读出江南风光的柔美、热情,读出这两个短短的句子所蕴含的对江南风光的深刻理解与感触,读出这两个句子“滴水藏海”似的对江南风光的涵盖力。将“忆江南景”过渡到“忆江南人”,提升诗歌情感,厚重“忆”的意义!最后,“唱歌兼唱情”,和曲一首《忆江南》,在声韵悠扬中融化在山温水暖的江南风景中!
我认为,自己的设计理念正确,设计思路比较清晰完整,能基本上兼顾语文学习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在处理特殊的古诗词教学时,自己也比较大胆,能不拘一格地去解构、组合、拓展,呈现一堂“完整”的古诗词教学课,而非很抠门地“粘”着个别字、词不放,而忽视诗词的整体美及浑然天成的韵味。
不足之处有很多,大处败笔主要是“留白”不够。一堂好的语文课,肯定有一部分时间是“安静”的,在这段时间里,学生在静静汲取、思考、品味,然后有更多智慧的生成,这样的情景与“热闹”的“师生互动”相得益彰,才能构成一堂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而我的课虽也有个别精彩的生成,但放手不够,不免显得有点畏缩。
希望自己能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深厚自己的文化功底,提升自己的课感,上出好的课!
江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会读本课的7个一类生字和两条绿线里的5个字,会写江、叶两个字。
3、通过理解诗句中关键字词的意思,进一步理解全诗的意境,体会江南荷塘的美丽景色和生动的鱼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江南荷塘美丽的景色和生动的鱼趣。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小黑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联系学生实际知识导入,解释课题:
1、小朋友,你们会背古诗吗?谁来给咱们背一首自己最熟悉的古诗?
(指名背诵,相机点评,一两位即可)
2、刚刚小朋友们背诵的都是唐诗,唐代是中国诗歌最盛行的朝代,离我们今天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了。可是,小朋友,你们知道吗?我们中国的祖先很久就开始创作诗歌了,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学习一首比唐诗还要早八百多年的汉代乐府诗,它的名字叫:[出示课题:江南]这两个字都是生字,老师要提醒大家:江是后鼻音,南字就更复杂了,不仅声母是鼻音,而且韵母是前鼻音,谁能把这么难读的题目读准啊?(知名读,正音,齐读)
3、小朋友知道江南在中国的什么地方吗?[出示中国地图]
师:江南在我国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主要是安徽、江苏的南部和浙江北部一带,[出示课件]我们南京就位于江南一带。[出示图片,音乐]看,这里河流众多,人们把自己的家建在水边,建在河上,打开窗户,时常能看到清清的河水,荡漾的河面。这里物产丰富,自古以来就是非常富饶繁华的地方。不仅如此,江南一带的风景也是格外优美,特别是在夏天时候,荷塘里开满了许多粉红色的荷花,荷叶像一把把绿色的大伞,一片连着一片,真是美丽极了!
今天,我们就随着课文一起,去感受一下两千多年前汉代诗人眼中,江南夏天美丽的荷塘景色吧。
二、初步理解课文,认读生字:
(一)整体感知
1、[播放音乐]打开语文书73页,请小朋友一边看课文一边听老师来读一读课文。(范读课文)
2、老师读得好不好?你们也想像这样来读课文吗?好,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有感情地读好这篇课文。那么,首先,小朋友要能借助拼音,把课文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谁听清我的要求了?(指名说)你们能做到吗?(自由读课文)
3、指名个别读课文。
4、齐读课文。
(二)随课文识字
1、小朋友现在把课文的字音读准了,句子也读通顺了,接下来就要进行咱们读好课文的第二步啦。要想有感情地读好课文,就要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你能找出今天这篇课文一共有几句话吗?
2、指名说,你是怎么找出来的?(相机认识感叹号:表示感叹,惊讶的感情)
3、谁来读读第一句?指名读。
4、你的字音读得真准,[出示:采莲]这个词是生词,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谁来读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出示图片]你能看着图片说说“采莲”是什么意思吗?
5、那么,“可采莲”就是说?(指名回答)“可”也是个生字,连起来读读。(齐读)如果让你也去这荷塘中采莲,你会有什么感觉啊?(指名交流,相机请学生朗读第一句,男女生读)
6、这句话中还有你不明白的地方吗?[根据学生提问相机出示:何田田]“何”是个生字,一起读读这个词。请大家看看这幅图[出示图片:大片大片的荷叶]你有什么感觉?对,这就是[出示:莲叶](指名读,齐读)莲叶一个连着一个,密密麻麻,可真多呀!多得让人惊叹,这就叫做[再出示:何田田](齐读)再加上一个感叹号,语气更强烈了,谁能读出莲叶真多呀?(指名读,齐读)
7、[出示采莲图片]让我们再凑近一些看看,在这么多的莲叶中间还有什么呀?[相机认读:鱼]哎呀,这些小鱼在干什么呢?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二句。[出示第二句](自由读)
8、这句话可长了,由五个短句组成,谁来读读?(指名读)
9、再仔细看看这五个短句,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相机出示认读生字)
① 戏:齐读,能给“戏”找找词语朋友吗?(个别回答)那课文里的“戏”是什么意思呢?想象一下,小鱼会在莲叶中间怎么游戏呢?(指名交流)
② 西、北:小鱼一会儿游到莲叶东边,一会儿窜到莲叶[出示:西]边,一会儿成群结队地钻到莲叶南边,一会儿又嬉戏到莲叶[出示:北]边了。你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小鱼?(快乐的,自由的,幸福的,可爱的……相机指导朗读)是啊,这个荷塘可大了,因为这里的莲叶特别多,所以小鱼们无论游戏到莲叶的哪个方位,其实都是游戏在莲叶之间啊![出示:间]谁给“间”找找词语朋友?(指名交流)
(三)有感情朗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1、多么广阔优美的荷塘啊,多么活泼有趣的小鱼啊,小朋友们终于读懂了课文,最后,就差一步你们就能像老师一样有感情地读好这篇课文了,想不想知道这最后的秘诀?那就是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想像我们刚刚看到的画面,这样,你就能有感情地读好课文啦!自己试试看。(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2、小朋友的朗读仿佛把老师都带进那美丽的荷塘之中了。我们刚刚不仅学会了如何有感情地读好课文,还学会了课文里的不少生字词呢,还记得吗?(齐读)
3、去掉拼音还认识吗?[出示生字词](开火车认读)
三、练习书写:
1、接下来,我们还要学习两个生字的书写。[出示:江、叶]这两个字里都有我们学过的字,你发现了吗?[出示:工、十]
2、比较:新的生字多出了什么?认识两个偏旁。
3、像这样由左右两个部分组合起来的汉字结构,我们称之为“左右结构”。
4、这种左右结构的汉字书写时,笔顺通常都是先左边后右边,谁来当老师教教我们这两个字的笔顺呢?(指名书空,集体书空)
5、指导书写:
江:三点水略微有点弧度,“工”的横画略微缩短一些。
叶:口字旁稍小,往上写,“十”的横画要缩短。
6、出示易错情况辨别。
7、看范写,再练写。
江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6
教学目的:
1.理解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法。
2.理解曲词中所表达的深挚、强烈的亡国之痛。
3.体会典雅的语言。
教学重点:
情景交融写法及主题。
教学难点:
语言典雅,情文并茂的表达技巧。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方法:
自读背读赏析法。
教学步骤:
一.教学导入:
由背诵姜夔的《扬州慢》引入新课。然后略讲明清传奇与元杂剧的区别:
明清传奇是以唱南曲为主的长篇戏曲形式,它与杂剧有些区别。传奇不称“折”而称“出”,出数不定;传奇不称“科”而称“介”;传奇不像杂剧那样通常由一个角色唱到底,而是各种角色都可以唱。可以独唱、对唱、轮唱和合唱;杂剧每折限用一个宫调,一韵到底,而传奇每出不限用一个宫调,可以换韵。
二.介绍作者与作品:
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又号岸堂,尝自称云亭山人。曲阜(今属山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清代著名戏曲家。少年就开始搜集资料,准备写南明兴亡的戏剧。中年后,因他是孔子第六十四代孙,曾得到康熙帝的褒奖,被任命为国子监博士,官至户部员外郎,曾参加疏浚淮河的工作,结识了很多著名的明末遗民,感受了浓重的爱国思想,终于在康熙三十八年(1699),经营十载的《桃花扇》,终于“三易稿而书成”,并轰动京城。明朝灭亡以后,身为戏曲家、诗人的孔尚任,第一个以戏剧的形式展现了明末复杂的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评价了南明的历史,艺术地总结了这一段历史教训。他的代表作《桃花扇》,共四十四出,描述了秦淮名妓李香君和复社文人侯方域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再现了南明覆灭的历史概貌。这是一部“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历史剧,也是明清传奇戏的压卷之作。《桃花扇》的成功,使孔尚任誉满文坛,时人将他与《长生殿》的作者洪昇并论,称作“南洪北孔”。戏中明显的反清哀明的思想使康熙皇帝大为不满。第二年孔尚任被借口罢职回家,此后从事诗文写作。孔尚任的著作除《桃花扇》外,尚有与顾彩合作的传奇《小忽雷》、诗文集《湖海集》《岸堂稿》《长留集》等。
《哀江南》是传奇《桃花扇》中的一套北曲。这套曲子,通过教曲师傅苏昆生在南明灭亡后重游南京所见的凄凉景象,话兴亡之感,抒亡国之痛,表达了强烈的故国哀思。这套曲子,先铺写景物,寓情于景;后直抒胸臆,慷慨悲歌。这套曲子,语言准确、生动、形象,多用对偶和排比,既句式整齐又骈散结合,错落有致,读起来一气贯通,急促有力,令人慷慨击节。
三.预习诊断: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
A秣陵(mo)窗棂(ning)刍牧(chu)B.长楸(qiu)蒿菜(hao)瓦砾(li)
C.饿莩(fu)窗寮(liao)弋阳(yi)D.丹墀(ci)樵夫(qiao)水榭(xie)
2.下列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
A.我三年没到南京,忽然高兴,进城卖柴;路过孝陵,见那宝城享殿,成了刍牧之场。
B.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村郭萧条,城对着夕阳道。
C.当年粉黛,何处笙萧。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
D.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
3.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守陵阿监几时逃(皇帝的坟)B.收酒旗重九无聊(端阳节)
C.冷清清的落照(落日的光辉)D.不信这舆图换稿(地图)
4.下列句中没有词语活用的一项是(C)
A舞丹墀燕雀常朝B.放悲声唱到老C.不过些砖苔砌草D.直入宫门一路蒿
5对有关的文学常识判断正确的一项是(C)
A《哀江南》节选自《桃花扇》,作者是明代的著名戏剧家孔尚任。
B.《桃花扇》剧作“三易其稿”十载乃成,时人将其与李渔的《长生殿》相提并论。
C.《余韵》是《桃花扇》的最后一出,《哀江南》是其中的一支曲子。
D.“新水令”、“驻马听”、“沉醉东风”、“折桂令”、“沽美酒”、“太平令”等都是曲牌名。
四.内容理解:
1.学生朗读全篇曲词。
2.了解七支曲子的结构层次及大意。
①第一支曲子是引子,写苏昆生重到南京所见的战后郊外的凄凉景象。
②第二支曲子至第六支曲子,突出地表现了南明兴亡的历史变迁,寄寓了无限怀念故国的哀思。
③第七支曲子是尾声,以“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点明全篇主旨。
四.完成课后练习二,理解课文情景交融的特点。(见教师用书)
小结:这套曲子自开篇两句以后,前六支曲子以教曲师傅苏昆生游南京的踪迹为线索,由远而近,从城郊写到孝陵,从故宫写到秦淮,从板桥写到旧院,描写南明灭亡之后南京各处的凄凉景象,展现了南京面目全非的变化,在景物描写中蕴含了怀念故国的无限哀思,不言情而情自在景中。这六支曲子集中笔墨写景,一气贯穿,层层蓄势,使第七支曲子的抒情水到渠成,猛然爆发,动人心魄,堪称借景抒情的佳作。
五.完成课后练习三,品味课文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见教师用书)
教师示例:以尾声一曲为例。这支曲子写苏昆生凭吊南京,慨叹南京今昔景象的变化,痛悼南明的灭亡,唱出强烈的亡国哀痛。这支曲子中三个“眼看他”叠用,使音韵整齐,语气贯通,语意加重,给人以今昔变化之大之快的生动语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等对偶句、排比句句式整齐,节奏鲜明,语势贯通,具有情声并茂的强烈表达效果。
六.指导背诵(课后练习一)
教师指导学生先简单分析,然后逐节背诵。
七.完成练习四,即就课文与刘禹锡《乌衣巷》写景抒情的异同写一段短评。
教师提示:《乌衣巷》是《金陵五题》的第二首,也是诗人追怀金陵历史遗迹后抒发的今昔之感。它借描绘朱雀桥、乌衣巷的变化,暗喻那些炙手可热的官僚和宦官集团,虽然权势盛极一时,但也会像昔日的王导、谢安及其家族一样衰败沦亡。全诗意境深邃,寓意深刻。
《哀江南》是传奇《桃花扇》中的一套北曲。它通过教曲师傅苏昆生的所见,表达了强烈的故国哀思。
八.内容回放:
选出对课文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
A.课文先铺写唱曲人目睹的凄凉景象,寓情于景,后直抒胸臆,放声悲歌。
B.曲词先写南京城内外的景象,再依次铺写村郭的萧条,陵墓的荒凉,宫殿的残破,秦淮长桥、旧院的冷清。
C.本文注意精选意象,运用对偶、反问、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语言通俗生动,读起来让人觉得声情并茂。
D.课文通过今昔对比,抒发了深沉的兴亡之感,故国之思,表达了一定的民族意识。
九.布置作业:印刷资料[同步训练]
第五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连减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学连减应用题,教科书第5页的例题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两步连减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并会列综合算式。2.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5页的挂图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1.教师出示下列口算卡片,让学生快速口算。15+6= 25-8= 30+7= 6+24= 27-9= 14+6= 20-7= 19-9= 2.一辆空调车上有42人,中途下车8人,又上来16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要求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式计算并说出每—步算式表示的意义。
二、新授课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两步应用题”(出示课题:两步应用题)1.教学例2。出示教科书第5页的挂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
(1)提问: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根据画面的内容编一道应用题。可先让学生自由编题,然后出示:面包房一共做了54个面包,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第二队小朋友买了
2个,现在剩下多少个?(2)全班同学读题后提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根据“一共做了54个面包,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这两个条件可以求什么?(第一队买后还剩多少个)怎样列式?[54—8=46(个)] 那要求还剩下多少个?又该怎样列式?[(46—22=24(个))谁能列一个综合算式?[54—8—22=24(个)](列好后,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算式的意义)(3)教师:大家想一想还有没有不同的想法?(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根据“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第二队小朋友买了22个”可以求什么问题?(两队一共买了多少个面包)可以怎样列式?[8+22=30(个)]那要求还剩下多少个?又该怎样列式?[54—30=24(个)]同桌的同学互相讨论一下:如果写成一个算式,应该怎样列式? 教师:要先算8+22,列式就要加上一个小括号。54-(8+22)。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运算。
列式:54-(8+22)
=54-30 =24(个)
答:还剩24个面包。注意:应用题解答完后,要记住写答案。列出算式后,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2.教师小结: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关键是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果要改变运算顺序,可以使用小括号。
三、巩固练习
1.教科书第6页练习一的第2题。
(1)看图口头编题:3个组一共收集了94个易拉罐,其中第一组收集了34个易拉罐,第二纽收集了29个易拉罐。那第三小组收集了多少个易拉罐?(2)分析题目,找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3)想一想,第一步要先求什么?第二步要再求什么?(4)列式计算:
94—34=60(个)60—29=31(个)或34+29=63(个)94-63=31(个)让学生列出综合算式,要他们正确的使用小括号。列好后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94-34-29或94-(34+29)2.教科书第7页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用两种方法列式解答。58-6-7或58-(6+7)[第2题和第3题是配合例2设计的。教学时先让学生说明图意,然后思考要解决的问题。着重练习如何正确使用小括号,同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 3.新型电脑公司有87台电脑,上午卖出19台,下午卖出26台,还剩下多少台?(用两种方法解答)4.班级里有22张腊光纸,又买来27张。开联欢会时用去38张,还剩下多少张? 5.少年宫新购进小提琴52把,中提琴比小提琴少20把,两种琴一共有多少把? 6.一辆公共汽车里有36位乘客,到福州路下去8位,又上来12位,这时车上有多少位? 板书设计:连减应用题
[54—8=46(个)(46—22=24(个)综合算式 [54—8—22=24(个)] 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关键是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果要改变运算顺序,可以使用小括号。
教学反思:为了能让学生亲历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验数学“被我所学,为我所用” 的乐趣。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应用了计算机图、文、声、像并茂的强大媒体表现功能创设了一个虚拟的却又十分生动形象的游乐园小朋友在面包房购买点心的生动活泼的情况,使课伊始,趣即生。学生兴致勃勃地收集信息、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