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反思(800字)
荐上教版
九
年
级
化
学
教
案
全
套
荐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很实用)荐化学
教
学
设
计
范
例
荐中学化学教学设计、案例与反思(3000字)荐初三化学教案
第二篇: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
第二单元课题
2氧气 教材分析
教材介绍了氧气的物理性质,通过对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认识到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说明了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物质。
学情分析
做好演示实验是完成本课题教学目标的关键,同时引导学生认真有序观察、记录、对比实验是突破难点的重要一环;学生的障碍点是观察实验准确描述现象,写出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认识硫、磷、碳、铁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
3、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4、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掌握用实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化学美,能主动与人交流、讨论,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描述,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演示实验。
2、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
教学难点
1、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体验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创设情境 奥运圣火、海洋潜水、火箭发射等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观察,从
导入新课 动画场景引入 展示一瓶氧气;请学色、态、味等角度描述氧气的物理激活学生观察和分析一下,从中可以反应出性质,并归纳。氧气有哪些物理性质?
板书: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过度:刚才我展示的那瓶无色气体,指导学生观察,总结验氧方法。是不是氧气?如何证明它是氧气呢? 板书: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生思维
实验导学
2、集气瓶底预先放了一些水,为什引导探索 么?
演示实验二:探究细铁丝在氧气中燃 烧。
提问:(1)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
现象是什么?(2)为什么要在集气
瓶底部先放一些细沙或水? 演示实验一:探究硫在空气和氧气中
1、观察到的现象: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燃烧 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
燃烧发出紫色的火焰,有刺激性气
1、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讨论现
味的气体产生。讨论现象不同的原 象不同的原因。
因: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2、讨论得:为吸收二氧化硫气体,体现循减少有毒气体排放。序 观察现象、表述现象;交流发言:渐进(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的认知
归 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2)防止反应生成的高温熔化物落律 下使集气瓶炸裂。
通过上面木条、硫磺、铁丝等物
分小组讨论交流、分析归纳并全班质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交流得: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化学这些实验事实说明了什么?我们可以
性质比较活泼。总结出氧气的哪些性质?
过渡:今天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
归磷、硫、铁丝和氧气反应,请同学们书写文字表达式:
纳总结 分别写出这几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观察一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讲述:这几个反应都是由两种物质反
硫+氧气→
二氧化硫 应生成一种物质,这种反应叫做 化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合反应。
这三个反应还有另一个共同特点:它们都是物质和氧发生反应,我们就把分析讨论、理解以上化学反应的特分析讨论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征,归纳出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 得出结论 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概念。性。
教学反思:
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营造学习情景,精心设计学生的探究活动,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课教学任务,认真做到:
1、课堂设计与生活体验密切相联。“氧气”是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系统地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因此在教学中,应有计划地安排一个由已知到未知、由浅进到深入,并逐步使学生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这样,学生在以后探究别的物质时,才能使观察和描述全面、系统、深入。氧气学生已经很熟悉,就要联系实际生活,尤其是学生感兴趣的场景,比如奥运圣火、海洋潜水、火箭发射等动画场景引入,引起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激发兴趣。事实证明,这种引入的方式,的确起到了超乎想象的效果。
2、教学过程中,在注重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的同时,更加注重了学生在活动中进行科学探究以及分析推论的体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虽为演示实验,更须提高学生实验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学生的观察、思维、探究能力都要得到最大的发挥,对知识理解和认识水平,通过问题质疑,生生互动等主动构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中得到提高。知识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的内容,它还是一种传输的载体。就这节课而言,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实验技能,环保意识,甚至还有合作意识,生存意识,科学方法等。
第三篇: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多领域的发展,包括知识、情感、人生新课程标准确立了化学课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一体化的课程教学目标。在这种大好形势下,摒弃旧的教育观念,让化学课堂脱掉枯燥、乏味、说教式的帽子,努力向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这一目标迈进,成为我们迫不及待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反思化学课堂应该是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课堂。
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说到根本上,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要让化学课堂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就必须牢牢树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摒弃填鸭式、强行灌输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教学形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那么,自主、合作、探究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教学中教师要做到
1、转换角色,教师由教学过程的操作者、主宰者变为引导者,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学习的主人,在此,教师的引导可以通过创设情境、选取典型材料、设计学生活动以及有针对性的问题等形式来发挥作用,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遵循问题解决式的思路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例如:《氧气》这一课主要围绕“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呼吸,氧气是怎么制取的呢?”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为此我采用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如空气中有氧气,怎么获得?让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们辩明是非,弄清楚制取气体需要什么装置,再进一步举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们一起讨论分析,寓理于例中,学生就自然会主动到书里寻找理由,寻找制取根据,并互相交换意见,合作探讨,最后解答。这样,学生在分析过程中、一个个问题的引导下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交流,达到心灵的碰撞、情感的升华,从而提高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充分发挥了引导的作用。要注意的是教师的引导不能忽视知识点的及时生成和知识网络的构建,以便使学习更加有效。
2、充分相信学生,全方位放权。学生能自学的知识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有能力回答的问题留给学生自主思考作答,学生不容易回答的问题放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总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阅读习惯、独立思考精神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概括的能力。
3、丰富教学形式,可采用自主式、讨论式、辩论式,记者采访等形式,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二、反思化学课堂应该是情感化的课堂。曾记得索利特尔富在他的《教育心理学》中说到:无论何时何地,对学生多一分期待、多一分认真、多一分信任、多一分鼓励,他们同样会给我们多一分的惊喜!我想这就是师生之间的一种情感的交流,这种交流也只有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才会出现。由于这种交流,学生也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明白了这个道理,在课堂教学中我会时刻提醒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平等、民主的态度、方式和情感去了解学生、关注学生。例如:在以前的教学中一上课就板着脸批评、数落学生的现象经常出现,这样很容易使自己和学生间产生距离感,互相无法靠近。所以,在一节课的开始我试着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微笑的表情去激励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情感愉悦,精神振奋。除了此种交流之外,我还学到了在不同的情境下给学生送去不同的眼神:当发现有学生注意力分散时,用目光去暗示、提醒;当学生回答问题时胆怯、畏缩,用目光去鼓励、支持;当学生犯错误时,目光应严厉而诚恳;当学生有所进步时,应换成赞许、信任的目光。特别是对一些后进生切忌用鄙视、厌恶、轻蔑的目光对待他们,那会损伤他们的自尊,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换之用一种期待、信任的目光让他们看到希望、增添力量。现在的学生有鲜明的个性,丰富的情感,他们需要理解,需要渲泄,需要沟通。把课堂看作情感交流的场所,用自己良好的情感激发学生说真话,培养学生强烈的爱憎、好恶之情,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唤起学生探索真理、积极向上的欲望是我们教师神圣的使命。再者教师在上课时微小的动作也能消除与学生间的距离。如布置学生分组讨论后,我不要站在讲台冷眼旁观,而是来到他们各小组,认真听,参与其中,有必要时可以在组内发言;看到学生开小差,可以拍拍他的肩,摸摸他的头,暗示其改正;上课与学生谈话时,要上身略有前倾。要让学生知道老师是真心真意地对待他们,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大大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三、反思化学课堂应该重视及时有效的评价。
“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鼓励和信心的教育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扬,初中生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自信,他们也不例外。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学会赏识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鼓励;应拿起表扬的武器,帮助学生维持积极的情绪,树立我能行的信心。在我的日常教学中,有的课堂评价语言形式过于单一,只是简单的重复着“太好了!”“你真棒!”“你读的很好!”到底好在哪里?评价很笼统,针对性不强,缺乏一定的导向作用。要使课堂评价真正具有激励作用,要求教师课堂采用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杜绝笼统模糊、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评价,并对课堂评价用语提出了具体要求,课堂上抓住学生的不同特点,给学生一个具体的、恰当的评价,即:要有针对性、启发性、真实性、引导性、激励性、艺术性等。
四、反思化学课堂不忽视学法的指导。
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在教师指导下得以充分发挥的。因此,教师的教学不仅是“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每位教师除了对教法的研究外,还应更要注重对学生学法的研究。经过反复实践和探索我得到以下启示:(1)具体指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如对初中化学材料分析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是:第一步,审问题,抓关键信息,确定“题型”。第二步读材料,抓关键词句,分层,确定“主题、中心、方向”。第三步,回扣教材,找到相关的原理或观点,确定“结合点、知识点”。第四步,组织答案,再确认“题型”。思路开拓的方法是:围绕材料反映的中心问题打开三条思路:
1、为什么?(原因)
2、怎么样(意义或影响)
3、怎么办?(措施方法)(2)通过典型训练题的典型示范作用,具体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解题的技巧、方法,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如鱼得水,游得轻松、畅快。
以上是我教学实际所谈的几点认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探索化学课堂教学,努力向有效课堂这一目标迈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集思广益,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想只要我们教师遵从新课程理念,认真钻研教材,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一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能够上好化学课。
第四篇: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上传: 谌春根
更新时间:2014-1-1 17:00:49 课题 第二单元课题 2氧气 教材分析
教材介绍了氧气的物理性质,通过对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认识到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说明了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物质。学情分析
做好演示实验是完成本课题教学目标的关键,同时引导学生认真有序观察、记录、对比实验是突破难点的重要一环;学生的障碍点是观察实验准确描述现象,写出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认识硫、磷、碳、铁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
3、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4、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掌握用实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化学美,能主动与人交流、讨论,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描述,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演示实验。
2、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教学难点
1、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体验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教师活动 节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奥运圣火、海洋潜水、火箭发射等动创设情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观察,从色、态、画场景引入 展示一瓶氧气;请学生观境导入味等角度描述氧气的物理性质,并归 察和分析一下,从中可以反应出氧气有新课 纳。激活学哪些物理性质?
生思维
板书: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过度:刚才我展示的那瓶无色气体,是
指导学生观察,总结验氧方法。
不是氧气?如何证明它是氧气呢?
实验导演示实验一:探究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的1、观察到的现象:硫在空气中燃烧 板书: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学引导燃烧 探索
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体现循
烧发出紫色的火焰,有刺激性气味的序
1、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讨论现象
气体产生。讨论现象不同的原因:燃渐进
不同的原因。
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的认知
2、讨论得:为吸收二氧化硫气体,归
2、集气瓶底预先放了一些水,为什么?
律 减少有毒气体排放。
演示实验二:探究细铁丝在氧气中燃观察现象、表述现象;交流发言:(1)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提问:(1)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生成黑色固体;
象是什么?(2)为什么要在集气瓶底(2)防止反应生成的高温熔化物落
下使集气瓶炸裂。部先放一些细沙或水?
通过上面木条、硫磺、铁丝等物质分
分小组讨论交流、分析归纳并全班交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这些实
流得: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化学性质验事实说明了什么?我们可以总结出
比较活泼。氧气的哪些性质?
过渡:今天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磷、归硫、铁丝和氧气反应,请同学们分别写书写文字表达式: 纳总结 出这几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观察一下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讲述:这几个反应都是由两种物质反应
硫+氧气→ 二氧化硫 生成一种物质,这种反应叫做 化合反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应。
这三个反应还有另一个共同特点:它们分析讨分析讨论、理解以上化学反应的特都是物质和氧发生反应,我们就把物质论得出征,归纳出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概 跟氧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氧气在结论 念。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
教学反思:
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营造学习情景,精心设计学生的探究活动,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课教学任务,认真做到:
1、课堂设计与生活体验密切相联。“氧气”是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系统地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因此在教学中,应有计划地安排一个由已知到未知、由浅进到深入,并逐步使学生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这样,学生在以后探究别的物质时,才能使观察和描述全面、系统、深入。氧气学生已经很熟悉,就要联系实际生活,尤其是学生感兴趣的场景,比如奥运圣火、海洋潜水、火箭发射等动画场景引入,引起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激发兴趣。事实证明,这种引入的方式,的确起到了超乎想象的效果。
2、教学过程中,在注重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的同时,更加注重了学生在活动中进行科学探究以及分析推论的体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虽为演示实验,更须提高学生实验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学生的观察、思维、探究能力都要得到最大的发挥,对知识理解和认识水平,通过问题质疑,生生互动等主动构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中得到提高。知识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的内容,它还是一种传输的载体。就这节课而言,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实验技能,环保意识,甚至还有合作意识,生存意识,科学方法等。
第五篇: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与反思
化学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通过探究学习认识燃烧发生的条件 过程和方法:
1、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通过探究学习认识燃烧发生的条件,培养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信息加工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学习对现象,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认识燃烧的条件;认识灭火的基本原理;掌握灭火的常用措施;了解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
2、以化石燃料的利用为载体,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感受化学对改善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二、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三、难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四、教学方法:实验、归纳、练习设计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第一课时:
播放视频资料:火灾燃烧现场….引入在研究氧气的化学性质时,我们知道许多物质可以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在本节中,我们将学习燃烧、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提问:请同学们把自己学习过的或生活中了解的2~3个燃烧事例及其燃烧现象填写在表4-1中,并与大家交流、讨论。
讨论:物质燃烧的有哪些共同特征?其反应实质是什么呢?(特征——发光、发热 ;实质——剧烈的氧化反应)
小结:通常的燃烧就是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呢?我们来进行一个探究实验。
演示:在烧杯中放入半杯80℃左右的热水,在烧杯上放一块薄铜片,在铜片的两端分别放一小粒白磷和一小堆红磷,烧杯热水中放一小块白磷,过一会儿后铜片上白磷燃烧起来而红磷和热水中白磷不燃烧。提问:通过对上述实验进行分析,可燃物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够燃烧?
分析:红磷和白磷都是可燃物,铜片上白磷达到了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所以燃烧;铜片上红磷与氧气接触但没能达到着火点,所以不燃燃烧;热水中白磷达到着火点,但不与氧气接触,也不燃烧。板书:
一、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2)要与氧气接触(3)可燃物要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小结: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设问: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若缺少一个就不能燃烧。当发生了火灾时,应如何灭火呢? 讲解:灭火的原理是由燃烧的条件决定的,即破坏燃烧的条件之一,就可以灭火。可见,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同一问题,两者不是相互割裂的。
林建华
2013.10.29 板书: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原理一: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绝。原理二:将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原理三:移走(隔离)可燃物
讨论:下列情况下各自灭火的方法及采用这些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小黑板 灭火的方法 采用这些方法的主要目的 实验室 熄灭酒精灯 吹灭蜡烛 森林火灾 熄灭天然气灶 油锅着火 练习: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