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S版第七册第七课 火烧云 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3:24: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S版第七册第七课 火烧云 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S版第七册第七课 火烧云 教学设计》。

第一篇:小学语文S版第七册第七课 火烧云 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S版第七册第七课

《火烧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晚霞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学习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进行观察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1、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播放课件,给学生以感官刺激。

2、感受文本:从“变化多”和“变化快”两方面分析课文内容,品析语言,探讨写作特点。

3、拓展训练:展开想像,进行拓展训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感受其魅力。

三、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导语: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现代女作家萧红的一篇写景文章《火烧云》。

板书课题:火烧云(作者:萧红)

1、回忆一下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生回答。板书:火烧云上来了

火烧云的变化

火烧云下去了

二、直奔主题,品词赏句

过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课,看看作家萧红是怎样通过文字把绚丽多姿的火烧云展现在我们面前的。

1、火烧云上来了,天空的景色是怎样的?请同学们用喜欢的方法读课文(1—2段),边读边找出来,并画上“--”。

2、学生读句子。(课件出示句子“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 红彤彤的, 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1)这句话中有一个动词用得特别好,读读这句话,看谁能把它找出来?(课件出示将“烧”字变红变大)我们把“烧”字换成“红”字好不好?为什么?(课件出示将“烧”换成“红”的句子)学生比较读这两个句子,小组讨论。

(2)小组汇报作者为什么不用“红”,而用“烧”?(原因:a、与文题照应;b、“烧字”表动态,给人以动感,而“红”字则不能;c、如果用“红”和“红通通”重复;d、和后面“着了火”呼应。)

3、教师小结: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真是太妙了!一个“烧”字既写出了火烧云丰富的颜色又写出了火烧云瞬息万变的气势,而且还与后面的“着了火”照应,更重要的是“烧”在这里点了题。

4、指导感情朗读。(突出“烧”字,重读“一直”)

三、着力铺垫,巧设悬念

过渡:火烧云有时出现在早晨,有时出现在傍晚,课文中是写的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傍晚)对,文章第一自然段就告诉我们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

1、学生默读第一自然段看看火烧云上来时天空的霞光使地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假如当时你也在场,看到你周围的一切都改变了颜色,甚至你自己也变了,你的心情会怎样?怎样读这一段呢?(出示一幅霞光普照大地的美丽图画)

3、文章开篇就点题写火烧云上来了,大地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出示: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红的黑母鸡----------紫檀色

小白猪-----------小金猪

白胡子-----------金胡子

4、教师小结:作者着力描写霞光使地面发生的变化,渲染出童话般美丽神奇的氛围,深深地吸引了每个读者的心,为火烧云的隆重登场做好了铺垫。让我们再次读第一部分。

四、抓住特点,品读想像

过渡:这一烧,天空中就发生了许多变化,(板书“变化”)文中的火烧云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板书:颜色、形状)

(一)、品味火烧云的颜色美。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三自然段,说说读了这一自然段,火烧云的变化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板书:多、快)

2、从哪儿看出颜色多,你能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吗?(指名圈出)

3、我们给这些颜色归类,并仿照把作者没有说出来的颜色说出来。(出示课件)红彤彤__________ __________(金灿灿、黄澄澄、黑糊糊、白茫茫)

茄子紫__________ __________(葡萄灰、月季红、象牙白、香蕉黄)

半紫半黄________ __________(半灰半百合色、半灰半紫、半黄半红)

4、又从哪儿看出颜色变化“快”呢?(一会儿„„一会儿„„)指导朗读。

5、(展示火烧云图片)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那是多美呀,你能不能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火烧云这么多、这么美的颜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色彩斑斓、五光十色)

6、大自然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术师,把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渲染得五彩缤纷、美不胜收,面对如此美丽的火烧云,你们喜欢吗?我们一起来用轻快喜悦的语气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二)、品悟火烧云的形态美。

过渡:火烧云的颜色是如此的色彩斑斓,瞬息万变,它的形状也毫不逊色,作者把火烧云的形状写得惟妙惟肖,让人读了就好像身临其境一般,你们想读吗?

1、学生从4-6自然段中自由选择喜欢的自然段感情朗读。

2、教师引读: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出现时是什么样子的------(马头向南, 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 像等人骑上它的背, 它才站起来似的。)马是怎样变化------(过了两三秒钟, 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 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3、指导朗读:

当你看到在草原上奔驰的骏马却出现在天空,你感觉怎么样

?(惊讶)看到那匹马是如此乖巧、听话仿佛在等你骑上它的背时,你又觉得怎么样?(高兴)可就在这时候,那匹马却变模糊了,你又觉得怎样?(惋惜)我们读的时候,就要先读出惊喜,然后惋惜的语气。

4、教师帮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引读火烧云变成狗的段落,并指导朗读。

5、抽学生仿照老师那样引读火烧云变成狮子的段落,并指导朗读。

6、教师小结:

作者按照“出现、样子、变化”的顺序写出了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这种写法很值得我们学习。

7、老师捕捉了一组火烧云变化的镜头,请同学来欣赏。(课件展示一组火烧云变化的图片并配上优美的音乐)想象一下,它们像些什么呢?你能不能也按照它的“出现、样子、变化”这一顺序给画面配音。

(突然,一条“巨龙”腾空而起,还在空中不停地舞动着。只见那条“巨龙”张着大嘴,鼻子翘着老高,一双铜铃般的圆眼,放射出紫色的光,还挺神气呢!可我还没有尽情欣赏,“巨龙”就赶回“龙宫”去了„„)

8、总结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板书:多、快)火烧云形状变化这么多这么美,你能用知道的词语概括出火烧云形状变化吗?(变化多端、变化莫测、千变万化、绚丽多姿、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三)、品读火烧云的遗憾美。

过渡:火烧云实在是太奇妙了,可还没等人们欣赏够,它就下去了。(教师指着板书“火烧云下去了”)齐读最后一段,体会人们当时的心情。(余兴未尽)五|、总结学法,赏读课文

过渡:看到如此神奇而快速变化着的火烧云,真让人浮想联翩啊!大自然是多么伟大啊!然而美好事物的存在总是那么短暂,但作家却能将这瞬间的美丽化作永恒,(板书:神奇美丽)想想作家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来?引导学生赏读课文概括出写作方法。(仔细观察,发挥想象,注意积累,用词准确„„)

六、拓展创新,发挥想象

过渡:火烧云是那样的绚丽多姿,瞬息万变,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赞美这神奇的火烧云吧!

1、提供3种尝试作业,学生可凭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中一种,也可自己另外自主设计。(课件出示)

(1)、小作家:模仿第4~6节的写法写一段话,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写一种你最喜欢的火烧云样子的变化过程。

(2)、小诗人:选择一幅火烧云图片,给图片配上一首小诗。

(3)、小画家:画一张关于火烧云的“彤云图”。

2、学生展示活动情况。

3、推荐课外读物《奇幻的天空》《萧红作品选》。

板书:

火烧云

火烧云上来了

颜色变化:多 快

火烧云的变化 < > 神奇美丽

形状变化:多 快

火烧云下来了

这节课我紧扣“变”字,引导学生阅读。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以读为主,在生、本对话中感知“美丽”;在师、生对话中领悟“美景”;在师、生、本互动中迸发情感。采用情境教学法、语言描述法、质疑引探法,指导学生采用读中感悟、合作探究、自主创造的学习方式,来增强语言积累,提高语言能力,发展创新思维。

廖美俏

2012年11月25日

第二篇:小学语文S版第七册第七课_火烧云_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S版第七册第七课

《火烧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晚霞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学习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进行观察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1、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播放课件,给学生以感官刺激。

2、感受文本:从“变化多”和“变化快”两方面分析课文内容,品析语言,探讨写作特点。

3、拓展训练:展开想像,进行拓展训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感受其魅力。

三、教学难点:

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开展想象。

四、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揭题导入:

同学们,大自然是美丽神奇的,给了我们许多美好的感受和回忆,那么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美丽的自然现象呢?(生说)是呀,只要你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大自然是那样的瑰丽。今天,老师要和大家继续一起去欣赏美丽神奇的——火烧云(出示课题)。(作者:萧红)

1、回忆一下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生回答。板书:火烧云上来了

火烧云的变化

火烧云下去了

二、直奔主题,品词赏句

过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课,看看作家萧红是怎样通过文字把绚丽多姿的火烧云展现在我们面前的。

1、火烧云上来了,天空的景色是怎样的?请同学们用喜欢的方法读课文(1—2段),边读边找出来,并画上“--”。

2、学生读句子。(课件出示句子“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 红彤彤的, 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1)这句话中有一个动词用得特别好,读读这句话,看谁能把它找出来?(课件出示将“烧”字变红变大)我们把“烧”字换成“红”字好不好?为什么?(课件出示将“烧”换成“红”的句子)学生比较读这两个句子,小组讨论。

(2)小组汇报作者为什么不用“红”,而用“烧”?(原因:a、与文题照应;b、“烧字”表动态,给人以动感,而“红”字则不能;c、如果用“红”和“红彤彤”重复;d、和后面“着了火”呼应。)

3、教师小结: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真是太妙了!一个“烧”字既写出了火烧云丰富的颜色又写出了火烧云瞬息万变的气势,而且还与后面的“着了火”照应,更重要的是“烧”在这里点了题。

4、指导感情朗读。(突出“烧”字,重读“一直”)

三、着力铺垫,巧设悬念

过渡:火烧云有时出现在早晨,有时出现在傍晚,课文中是写的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傍晚)对,文章第一自然段就告诉我们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

1、学生默读第一自然段看看火烧云上来时天空的霞光使地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假如当时你也在场,看到你周围的一切都改变了颜色,甚至你自己也变了,你的心情会怎样?怎样读这一段呢?(出示一幅霞光普照大地的美丽图画)

3、文章开篇就点题写火烧云上来了,大地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出示: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红的黑母鸡----------紫檀色

小白猪-----------小金猪

白胡子-----------金胡子

教师小结:作者着力描写霞光使地面发生的变化,渲染出童话般美丽神奇的氛围,深深地吸引了每个读者的心,为火烧云的隆重登场做好了铺垫。让我们再次读第一部分。

四、抓住特点,品读想像

过渡:这一烧,天空中就发生了许多变化,(板书“变化”)文中的火烧云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板书:颜色、形状)

(一)、品味火烧云的颜色美。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三自然段,说说读了这一自然段,火烧云的变化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板书:多、快)

2、从哪儿看出颜色多,你能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吗?(指名圈出)

3、我们给这些颜色归类,并仿照把作者没有说出来的颜色说出来。(出示课件)红彤彤__________ __________(金灿灿、黄澄澄、黑糊糊、白茫茫)

茄子紫__________ __________(葡萄灰、月季红、象牙白、香蕉黄)

半紫半黄________ __________(半灰半百合色、半灰半紫、半黄半红)

4、又从哪儿看出颜色变化“快”呢?(一会儿„„一会儿„„)指导朗读。

5、(展示火烧云图片)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那是多美呀,你能不能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火烧云这么多、这么美的颜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色彩斑斓、五光十色)

6、大自然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术师,把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渲染得五彩缤纷、美不胜收,面对如此美丽的火烧云,你们喜欢吗?我们一起来用轻快喜悦的语气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二)、品悟火烧云的形态美。

过渡:火烧云的颜色是如此的色彩斑斓,瞬息万变,它的形状也毫不逊色,作者把火烧云的形状写得惟妙惟肖,让人读了就好像身临其境一般,你们想读吗?

1、学生从4-6自然段中自由选择喜欢的自然段感情朗读。

2、教师引读: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出现时是什么样子的------(马头向南, 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 像等人骑上它的背, 它才站起来似的。)马是怎样变化------(过了两三秒钟, 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 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3、指导朗读:

当你看到在草原上奔驰的骏马却出现在天空,你感觉怎么样

?(惊讶)看到那匹马是如此乖巧、听话仿佛在等你骑上它的背时,你又觉得怎么样?(高兴)可就在这时候,那匹马却变模糊了,你又觉得怎样?(惋惜)我们读的时候,就要先读出惊喜,然后惋惜的语气。

4、教师帮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引读火烧云变成狗的段落,并指导朗读。

5、抽学生仿照老师那样引读火烧云变成狮子的段落,并指导朗读。

6、教师小结:

作者按照“出现、样子、变化”的顺序写出了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这种写法很值得我们学习。

7、老师捕捉了一组火烧云变化的镜头,请同学来欣赏。(课件展示一组火烧云变化的图片并配上优美的音乐)想象一下,它们像些什么呢?你能不能也按照它的“出现、样子、变化”这一顺序给画面配音。

(突然,一条“巨龙”腾空而起,还在空中不停地舞动着。只见那条“巨龙”张着大嘴,鼻子翘着老高,一双铜铃般的圆眼,放射出紫色的光,还挺神气呢!可我还没有尽情欣赏,“巨龙”就赶回“龙宫”去了„„)

8、总结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板书:多、快)火烧云形状变化这么多这么美,你能用知道的词语概括出火烧云形状变化吗?(变化多端、变化莫测、千变万化、绚丽多姿、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三)、品读火烧云的遗憾美。

过渡:火烧云实在是太奇妙了,可还没等人们欣赏够,它就下去了。(教师指着板书“火烧云下去了”)齐读最后一段,体会人们当时的心情。(余兴未尽)

五、总结学法,赏读课文

过渡:看到如此神奇而快速变化着的火烧云,真让人浮想联翩啊!大自然是多么伟大啊!然而美好事物的存在总是那么短暂,但作家却能将这瞬间的美丽化作永恒,(板书:神奇美丽)想想作家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来?引导学生赏读课文概括出写作方法。(仔细观察,发挥想象,注意积累,用词准确„„)

六、拓展创新,发挥想象

过渡:火烧云是那样的绚丽多姿,瞬息万变,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赞美这神奇的火烧云吧!

1、提供3种尝试作业,学生可凭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中一种,也可自己另外自主设计。(课件出示)

(1)、小作家:模仿第4~6节的写法写一段话,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写一种你最喜欢的火烧云样子的变化过程。

(2)、小诗人:选择一幅火烧云图片,给图片配上一首小诗。

(3)、小画家:画一张关于火烧云的“彤云图”。

2、学生展示活动情况。

3、推荐课外读物《奇幻的天空》《萧红作品选》。

板书: 火烧云

火烧云上来了

颜色变化:多 快

火烧云的变化 < > 神奇美丽

形状变化:多 快

火烧云下来了

这节课我紧扣“变”字,引导学生阅读。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以读为主,在生、本对话中感知“美丽”;在师、生对话中领悟“美景”;在师、生、本互动中迸发情感。采用情境教学法、语言描述法、质疑引探法,指导学生采用读中感悟、合作探究、自主创造的学习方式,来增强语言积累,提高语言能力,发展创新思维。

《一个小山村的故事》教学设计

北流市扶新镇上林小学

党新华

第三篇:语文《火烧云》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火烧云》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描绘了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课文先讲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接着讲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最后讲火烧云下去了。用词准确,描写生动逼真,想象丰富是本课表达方法上的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自然景色之美;二是学习课文中的生动词句,了解作者丰富的想象,积累好词佳句。

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是教学重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大胆想象的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加强听、说、读、写训练,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并落实单元训练重点——注意积累材料。

教学目标:

(1)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快的特点,背诵第三自然段。(2)学习描写火烧云形状变化迅速的方法,仿写一段话。

(3)有感情朗读,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展开想像,尝试写一段话。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进入新课

简要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从大体上把握文章大意。

二、出示学习目标 明确要求

(1)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快的特点,背诵第三自然段。(2)学习描写火烧云形状变化迅速的方法,仿写一段话。

(3)有感情朗读,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品词析句 感受文章美

(一)、抓住重点 创设氛围 感受美

《火烧云》重点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火烧云颜色、形态的变化。教学时,教师可先从整体入手,设计这样的问题:

1、火烧云这一自然现象发生在什么时候?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讲作者这种感受的?

然后让学生边听教师范读课文,边看挂图、投影思考。之后让学生谈谈(先同桌谈,后指名谈)听完老师范读后对火烧云的感受。这样学生就能掌握课文的重点部分,初步领略到火烧云变化奇妙的景象美。

(二)、反复品读,突出重点,欣赏美。

教师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重点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在朗读中赏析描写火烧云美丽景象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描写的意境美。

1、指导学生欣赏火烧云上来时霞光照在大地上的美景。教师可引导学生解答:霞光照在大地上的美是通过描写哪此景物来表现的?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这种变化?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感受。

2、重点指导学生欣赏火烧云上来时的色彩美。①指导学生品读第二、三自然段,结合挂图体会“极多”和四个“一会儿”都是讲颜色多、文化快的。然后引导学生抓住两个重点句进行赏析:“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②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两个重点句,边看插图,边体会,更真切地感受火烧云色彩变化美。

3、启发学生欣赏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形状美。指导学生品读第四、五、六自然段(先读后理解,再有感情地朗读),并结合挂图领会“一会儿”、“忽然又”、“接着又”等词语的用法,明白这都是讲火烧云的形状多、变化快的。然后品读第四自然段:“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在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的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这是写火烧云变化快、开头多,突出了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形状美。接头指导学生学习第五自然段,让他们想想哪些词句表明火烧云的形状多、变化快。最后让学生自学第六自然段。

4、归纳全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使学生明白这既是描写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之美,又是表达作者对美丽景色的热爱之情。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的心情与作者的心情相融合,以此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三)、训练说写,落实重点,创造美。

这篇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火烧云这一自然景色的热爱。教师可指导学生反复朗诵、品赏,充分感受火烧云的颜色、形状之美。通过落实说、写训练,使学生在说、写训练中创造美。

1、先引导学生读课后“思考·练习”第3题的句子,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仿照着说。先同桌说,再指名说。这样就形成了信息的多向交流与反馈,使学生对火烧云颜色、形状美的认识更加深刻。

2、指导学生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把曾看见过的美丽景色写下来,然后同桌交流。

3、引导学生思考回答:作者为什么能把火烧云写得这样美,这样逼真,给我们留下这样深刻的印象呢?通过说使学生懂得只有像本文作者那样,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在生活中做有心人,善于观察,才能写出这么形象生动、语言流畅、景色优美的好文章来。

四:讨论研究 释疑解惑 适度延伸 五:师生小结 升华主题 六:作业 任选一题:

1、以“火烧云”为内容。2、以“礼花”为内容。

要求:想像它的形状,按照“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一顺序写一段话。

附:板书 火烧云

一会儿

颜色变化快 过了两三秒钟

形状变化多

忽然(静态-动态)狮子

一转眼

第四篇:s版语文第七册教案

浈江区赖新小学

(2011—2012学第一学期)

教 案

班 级: 四(2)班

科 目: 语 文

科 任: 陈 永 兵

第一

教材简析:

本单元由单元导语情景图、4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一组成。4篇课文分别是《绿叶的梦》、《芦叶船》、《一只贝》和《快乐的暑假》,它们以 “人与自然”为主题,用生动的语言,富有儿童化的感受和体验,从儿童的角度来了解大自然,感受大自然,进而热爱大自然。《语文百花园一》安排了七项内容,这些内容有助于学生辨别多音字,巩固比喻句的知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写话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24个生字,会写27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练习、口头组词等掌握本单元生字与新词

(2)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达到加深理解课文的目的。

(3)指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随文识字,要求认识24个生字,会写27个字。

2.培养朗读能力,指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方法、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

教学手段:录音机、挂图、生字卡片、小黑板、多媒体 教学课时:共10课时

《绿叶的梦》

2课时 《芦叶船》

2课时 《一只贝》

2课时 《快乐的暑假》

1课时 《语文百花园一》

3课

1、绿叶的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按认读和读写的不同要求,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掌握“苇叶、搜集、汇拢”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和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创造美好童年生活的兴趣。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的搜集树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快乐心情。教学方法: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准备:

1教学准备:演示文稿(图片、视频、文字);树叶贴画。

2课前学生进行调查:现在的学生都玩些什么。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按认读和读写的不同要求,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掌握“苇叶、搜集、汇拢”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明确单元学习任务:

1导入:今天我们开始新年段、新学期、新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做好准备了吗?让我们一起去遨游语文天地吧!

2浏览“单元导读”:

这个单元给我们讲述的是作者们的童年故事,他们的童年是怎样的?和我们的童年生活有什么不同吗?

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又将开始怎样的语文学习?注意提高什么能力?浏览“单

元导读”,找出问题的答案。

3交流体会:

①汇报“读懂了什么”。

②说说自己想怎样学习这个单元;或说说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难题。

二、进入第一课《绿叶的梦》的学习:

1导入:下面我们开始学习《绿叶的梦》这一课。

2释题激趣: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思考?(从“绿叶”、“梦”、“绿叶的梦”三个角度谈均可)

[教师提示]①绿叶:哪里见过?象征什么?可以做什么用?等

②梦:可以让学生组词,体会“梦”的情感内涵。

③绿叶的梦:启发质疑。

小结:(整合学生发言,导入课文阅读)

3范读课文,初步感受:

⑴边听边思考:作者通过哪些事来反映自己的童年生活的?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小结:作者就是抓住与绿叶有关的几件事,向我们讲述了她快乐的童年生活,让我们不禁产生羡慕之心。愿意自己读读这篇课文吗?(导入下一环节)

4学习本课生字词:

⑴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卡,检查认读情况,指导难写或易错字。

⑵自读课文,画出新词,并把带新词的语句读一读;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摘录到“词语花篮”中。

⑶解词:(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进行选择)

⑷小结:同学们都掌握了生字的认读,对新词也有了了解,希望通过学习课文,更好的掌握这些生字、新词。

5按要求自读课文:

⑴提出自读要求:

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号,看看哪几个自然段是讲同一个意思的。(用▲分段)

出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与周围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存在的问题。

⑵学生按要求自学。

⑶组织班内交流:检查分段情况;汇总好的词语;指名朗读喜欢的段落:提

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6作者简介:(有时间再安排)

7布置作业:

⑴抄写本课生字词。

⑵继续熟读课文,特别是自己喜欢的段落。

⑶试着自己解决课上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通过本课学习和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创造美好童年生活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板书课题,齐读;

2回忆、梳理学生质疑,确定重点问题: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提出了一些问题,还记得吗?(指名说)哪些问题在课余学习中已经解决?还有哪些没解决?

3导入: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尝试解决了一些问题,有些还未解决。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学习课文,一起解决剩下的问题。

二默读全文,思考问题:

1出示默读要求:

⑴默读课文,思考: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

⑵你对那部分最感兴趣,反复阅读。

2学生自读课文。

三深入学习课文:

1回答问题,梳理内容:

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简练概括出意义段或自然段的段意)

2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⑵演示图片,提出质疑:

①出示图片——课文中提到的那些儿时的玩具。

②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前几句,齐读最后一句话。

③启发:大自然提供我们许多的玩具,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但是作者为

什么“最着迷”于绿叶呢?

3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⑴浏览课文。

⑵交流自己的意见。(可以读一读课文,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⑶处理“泡泡框”,理清与其它各段的关系。[随机板书]

4根据学生选择,逐段学习课文重点部分:(2——6自然段)

[学习3——6自然段,不一定按顺序,学生最喜欢哪个自然段,读一读,然后深入学习即可]

⑴第三自然段:写“我们”采集绿叶的快乐。

①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

②出示词语练习:

*(密密)的树林(杂草丛生)的河边(广阔)的田野

*(爬)大树(钻)丛林(串)项链(做)戒指和手镯

*照样子摘录词语:元宝树叶(菟丝子草、豆角花、野菊花)

③自读课文,注意练习中出现的几组词语,从中体会采集绿叶带给“我们”的快乐。[随即解决与本段有关的问题]

④指导练习感情朗读。

⑤指名读本段课文,齐读本段最后一句。

⑥小结:从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能听出,你们已经体会到作者采集树叶时的快乐。(再齐读本段最后一句。)

⑵第四自然段:写采集绿叶也会争强和探险,甚至受伤。

①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随机板书]

②默读思考:采集树叶的活动几乎使每个人受了伤,这与快乐有什么关系?

③交流体会。[随即解决与本段有关的问题]

④练习有感情朗读。

⑶第五自然段:写秋天的收获更大。

①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

②结合“泡泡框”谈体会。[随即解决与本段有关的问题,随机板书]]

③指导练习有感情朗读。

④试背诵本段。(时间允许可以齐背或指名试背)

⑷第六自然段:写老师让“我们”观察并讲述这些叶子,从而“我们”知道了许多民间传下来的药方,了解了许多丰富有趣的生活知识。

①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

②出示一些叶子的图片(先出示课文中提到的,再补充课外的)

③学生边看图片便说出这些叶子的药用(课内的);教师说出其它(课外补充部分)叶子的用途。

④结合课文内容,同学间交流收获。[随机板书]

四总结全文:

1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回答问题“课题为什么叫《绿叶的梦》?”

2对比自己的童年生活,谈谈学习后的感受。

3回忆作者的表达方法,说说有什么值得借鉴的。

4总结语:作者的童年是快乐的,他们投身大自然,尽情享受大自然送给他们的童年礼物,在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同学们羡慕作者与大自然的亲近,羡慕他们的快乐,而我们更应该羡慕他们富于创造的一双小手。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唤起我们对快乐的追求,为自己留下美好的童年记忆。

五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2预习下一课。

六板书设计:

收集标本

绿叶的梦 获得快乐

获取知识

七 教学反思:

2、芦叶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看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教 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 法: 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教学手段: 挂图、生字卡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教学重难点: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 宣布课题,设疑激趣。

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船、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芦叶船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了什么呢?我们来读课文《芦叶船》。(板书课题)

二 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字典读准字音,根据字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记忆字形。

2、喇 竖等)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读懂课文,抓住课文重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是看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细读课文,理解感情。

1、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 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2、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 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

课前收集有关知识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3、了解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学生互动学习,互相检验自学效果。提示会写字中易出错的地方(如:

到准确、流利。

4、想一想: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再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

二、熟读课文,整体感悟。

1、把你感兴趣的内容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为什么感兴趣。

2、说说“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3、你喜欢“我”的童年生活吗?你希望有怎样的童年生活?

三、理解句子。

A 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

B 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A 只见这只芦叶船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B 只见这只芦叶船顺着风,顶着浪,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第一组句子的第二句比第一句多加了“像蜘蛛网一样”就把那里的河道不仅多而且纵横交错的情景形象地展现在人们眼前了。

第二组中第二句不仅把芦叶船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开走的交代清楚了,还说明了“我”那“又惊又喜”的心情。四 课堂小结:

把没读懂的地方记下来。读后进行议论。

A找出相关的语句及段落,并根据自己的题解来叙述。B学习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悟出文章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法,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

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抓住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拓展知识面。五 作业布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六 板书设计:

采芦叶做小船

芦叶船 到长江边放芦叶船 顺风顶浪 开向远方

遐想与向往 七 教学反思:

3、一只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贝的可怜与可敬。

2、认读相关词语,正确书写四会字。

过程与方法:

1、加强领悟能力。

2、发展联想思维的逻辑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珍珠形成的相关知识,懂得贝的可敬在于用血肉磨制成了美丽的珍珠。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感情朗读,体会贝的可怜和可敬。

难点、理解贝为什么可怜又可敬。

教 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 法 :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课室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认读相关词语,正确书写四会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掌握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情景渲染,导入新课。

出示视频:(海潮汹涌,贝壳涌上沙滩)

画外音:这节课黄老师要带大家来到大海边,欣赏美丽的海景,倾听悦耳的潮声。让我们在欣赏这些色彩斑斓的贝壳的同时,也来认识一只独特的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3课《一只贝》——齐读课题。

(教学前,我针对四年级学生具有有意注意极易涣散,理性思维较弱,感性思维较强等心理特点,制定了兴趣产生--情趣保持--志趣衍发的教学思路。一开始,运用录象演示,创设情境,引起学生读课文的兴趣,达成志趣衍发,提升学情的目的。)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进入自读课文系统,同桌互助合作地自学课文。

(我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孩子有的大声读,有的轻声读,有的边读边用铅笔在划着什么,还有的读完后就与同桌交流着什么。对于这些方式,我都

表示许可。在我看来,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读书的方式更是不同,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能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充分感知课文,学生无拘无束地展示读的个性,体验着语文实践带来的快乐。)

2、认读难字及相关词语。

3、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贝的可怜与可敬。教学重难点:懂得贝的可敬在于用血肉磨制成了美丽的珍珠。教学过程:

一、品读欣赏,体会贝的可怜与可敬。

1、(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片段,用()标出,想一想,为什么会令你感动?

(2)同桌交流。

2、集体分享精彩之处,相机讨论理解:

(1)“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2)你认为这只贝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坚强、可敬、乐于奉献——)

二、拓展延伸

这是一只坚强、可敬而又乐于奉献的贝,从这只贝身上,你会想到一些什么样的人?接龙说,小组说,指名说。

三、学后心得交流

1、小结,过渡:同学们刚才所提到的这些人物,不管他们离我们远还是近,也不管他们生活在古代还是生活在我们身边,他们都拥有非常美好的品质,就像这只贝一样。我深深地感觉到:磨难或许会让人变得丑陋,但只要坚忍不拔,磨难过后就会拥有丰收的果实!

2、学完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可以用三言两语来表达,也可以自创名言或借用名人名言来概括。

3、指名说、接龙说。

四、总结全课。

小朋友们刚才都说得非常精彩,我相信,假如将来你们遭受了磨难,只要想起这只坚强、有毅力的贝,你也会变得坚强起来,历经风雨而见彩虹;你也一定会像这只贝一样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五 作业布置:

六 板书设计:

无人理睬

可怜

忍受折磨

一只贝︳

大珍珠

可敬

血和肉磨制而成七 教学反思:

4、快乐的暑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本课的生字“憧、憬、泼、率”。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与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产生共鸣。

教学手段:提前收集学生假期的生活照,制作成演示文稿。教 法:谈话法 讨论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 法: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激发阅读情感:

1板书课题。齐读:

2读了课题,有什么联想?

3小结:“假期”的确是令人向往的,我们的许多梦想到要在那个时候实现。因此,“假期”也总是给我们留下美好记忆。让我们走进课文,重温假期的快乐。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2交流学习成果:

⑴出示生字词,指名读。

⑵解释难理解的词语。

⑶练读课文,做到通顺流利。

三、范读课文,练习朗读:

1范读课文,示范语气与停顿。(如果学生能力较强,可采取评读的办法)

2自由练读,融入自己的情感,努力读出韵味。

四、结合实际,体会情感:

1学生自由谈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第一节:结束学校生活,开始暑假生活,重拾书本外的童年。

第二节:暑假生活的快乐情景。

第三节:孩子们在海边开心的嬉戏。

第四节:孩子们自由成长的愉快心情。

(交流中如有问题,组织学生结合诗歌内容自主解决)

2结合诗中具体诗句,说说自己在诗中感受到了什么快乐。

3结合自己的暑假生活,说说孩子们还会有哪些活动。[播放演示文稿]

(可以仿照第三节进行诗歌创作)

4有感情朗读全诗,抒发自己的情感与体会。

(同学互读、指名读、分读全诗、齐读均可)

五总结:

1为什么假期会带给我们如此的快乐?(避免对学校生活形成负面影响)

2我们应该怎样更好的享受我们的童年生活?

3总结语:拥有假期,拥有自由。在自由的时间里,我们更好的亲近大自然,实践自己的梦想,又为童年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回忆。希望我们过好童年中的每一天。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诗歌,记住诗中出现的生字词。

2*仿照第三自然段,描写自己的快乐假期。(选做)

3阅读其它描写童年生活的诗歌。

板书设计:

4*快乐的暑假

学校生活

暑假生活

紧张

无拘无束

严肃

自由成长

七教学反思:

语文百花园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准字音,丰富词汇。

2、感受打比方的写法的好处。

过程与方法:

1、阅读短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读、背古诗,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言语训练提高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能说会道

教学难点:学习仿写句子,了解打比方的句子的特点。教学准备:课件及图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语海畅游——汉字真有趣、词语搭配、照样子写句子、读读背背

阅读平台——《一只小鸟》 教学步骤:

一、语海畅游——汉字真有趣

3、学生讨论。

4、教师点拨:汉字就这么有趣,同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词语里,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5、让学生多读几遍,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并理解每个字在词语里应该读特定的读音。

6、拓展:你还能说出其它的多音字吗?

二、语海畅游——词语搭配

1、出示“童年”开花图,以“童年”这中心词,让学生在四周填上合适的词语。

2、如:童年趣事,童年生活,快乐的童年„„

3、合作交流:四人小组互读、互听、互相纠正。

4、拓展:你还能用更多的词进行搭配吗?如:美丽的田野、绿油油的田野、一望无际的田野„„

5、老师小结。

三、语海畅游——照样子写句子

1、自由读例句,体会句子的特点。

2、学生讨论:这个句子描写的事物是芦苇,联想的事物是桅杆。把芦苇比作小船上的桅杆,我们把这样的句子称作“打比方的句子或比喻句”。

3、学生照样子写几句打比方的句子。

4、合作交流:四人小组互读、互听、互相纠正。

5、老师小结。

四、背诵古诗,积少成多

1、轻声读古诗,不认识的字,看拼音多读几遍。

2、将古诗大声读给同桌听,同桌专心听,欣赏,指点。

3、再读诗句,想象画面,比谁读得最有味道。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诗句。

5、拓展:课外收集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五、阅读平台——《一只小鸟》

1、轻声自由读短文,想想短文主要讲了什么?从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细读短文,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并说说为什么?

3、再读短文,讨论:

(1)你想对那只小鸟说些什么?

(2)你还想对用子弹打鸟的孩子说些什么?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能说会道”、“笔下生辉” 教学步骤:

一、学习“能说会道”

1、创设情景,引导说话。

播放《童年》的歌曲,听了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

2、明确交流要求。

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课文中《绿叶的梦》的作者是在大自然中度过的,最令他觉得有趣、难忘的是采集绿叶,制作标本。而《芦叶船》的作者最难忘的是采芦叶做各种各样的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放在长江里。现在,我们来回味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选择一件最有意思,令自己最高兴的事,讲给同学听,让大家分享你的快乐。

3、每组推荐一个同学向全班同学说。

4、师生合作评价:态度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规范流畅,是否能把最有趣的地方说具体。

5、评出“故事大王”。

二、学习“笔下生辉”

1、激发习作兴趣

2、明确习作范围和要求(1)读题

(2)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3)交流:本次习作要求是什么?你准备选择哪一件事来写?

3、提出要求,指导习作

(1)回忆自己和别人做了什么,说了什么.(2)在众多的童年趣事中,选择一件你认为最有趣,最难忘的写下来。学习本单元的写法,把最有趣的地方写具体。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4、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5、小组互动评一评:小组内互阅、互评,看看哪个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进一步写具体。

6、修改作文,誊写作文。

第二

教材简析:

本单元由单元导语情景图、4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二组成。4篇课文分别是《古诗三首》、《观潮》、《火烧云》和《四季童话》,它们以神奇的自然景观为题材,语言优美,生动形象,使人感受到大自然中那些变幻无穷的“美丽景象”,进而热爱大自然。《语文百花园二》安排了六项内容,这些内容有助于学生辨别形近字,辨析近义词的细微的词义差别,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写话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20个生字,会写28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练习、口头组词等掌握本单元生字与新词

(2)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达到加深理解课文的目的。

(3)在阅读课文内容时,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通过语言文字领略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随文识字,要求认识20个生字,会写28个字。

2.培养朗读能力,指导学生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方法、以读代讲法

教学手段:

录音机、挂图、生字卡片、小黑板、多媒体

教学课时:共10课时

《古诗三首》

2课时 《观潮》

2课时 《火烧云》

2课时 《四季童话》

1课时 《语文百花园二》

3课时

5、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的生字会认“霜、寺、”会写“遍、渐、霜、愁、眠、苏、寺”。

过程与方法: 理解古诗的意思,想像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把对诗句的理解和想像结合起来,入情入境,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教 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 法: 朗读理解法、质疑、讨论、探究、自学法、配乐朗读法 教学手段:挂图 小黑板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全课生字词和第一首古诗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师生共同回忆所学过的古诗,并背诵。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

1、解题。思考: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

2、引导同学根据注释并结合查字典自学古诗,了解诗的大意。

(1)学习生字词。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并注意他们的读音。

(2)理解诗句的意思。学生试着讲讲诗句的意思。(3)学生齐读。

3、看注释理解字词的意思。

4、结合注解,自读自悟,整体感知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

5、试着逐句讲讲诗句的意思,并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如何?

三、巩固练习。

1、读全诗练习背诵。

2、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

3、学生交流收集有关作者的资料

四、同桌互读,互相纠正读音。学生自己读古诗,边读边画。

增强学生的语言积累使学生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能使学生更能深入的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创设学生喜欢的情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运用总结的方法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探索的能力。多感官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使学生充分感受成功的快乐。

第二课时(教学步骤同上)

教学内容:第二、三首古诗 朗读指导: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作业:

1、连线:

张继 《枫桥夜泊》 元稹 《望洞庭》 刘禹锡 《菊花》

2、填空

“遥望洞庭山水色,银盘里一青螺。”这两句诗用了(比作“白银盘”,把()比作“青螺” 板书设计:

5、古诗三首

望洞庭

谣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菊 花

偏爱

秋丛 遍绕)修辞手法,把()

绕舍 篱边

此花开尽更无花

枫 桥 夜 泊

月落 江枫

乌啼 愁 渔火

霜满天 钟声

教学反思:

6、观潮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1结合课文理解“横贯”、“天下奇观”、“人声鼎沸”、“风号浪吼”、“涨”等词语及比喻句。2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正确概括段意。

过程与方法:.动用电教手段,把学生带入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促进朗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学习生字词,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教 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 法 朗读理解法、质疑、讨论、探究、自学法、配乐朗读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结合课文理解“横贯”、“天下奇观”、“人声鼎沸”、“风号浪吼”、“涨”等词语及比喻句。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正确概括段意 教学重难点:学习生字词,教学过程

(一)激趣释题,教师朗诵课文。

目的: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同时创设情境,激情入境,让作品感染学生,训练听、思、说能力。教学手段:用音乐伴朗诵。

用谈话法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到过江边吗?你们可知道,大江大海不仅有风平浪静的时候,有波涛汹涌的时候,还有由于月亮和太阳的吸引力的作用,水面会发生定时涨落的现象,这就叫作“潮”。

板书“潮”。

一位曾亲眼看见潮水涨落的人,把他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板书“观”。范读课文。听读思考。

下面请你们听一听他的描绘。请你们听的时候注意:他看到的是怎样的一次大潮?按照他描述的顺序,使你在头脑中出现了几个画面。

教师在音乐的伴奏下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读后学生逐一回答问题。根据回答板书钱塘江大潮,天下奇观。

追问:“天下奇观”的“观”当什么讲?什么叫“天下奇观”?

(二)理清文路,分段精读。

目的:知道作者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时间顺序写的,并按照这一顺序正确地给文章划分段落。理解各段主要内容,并能抓住要点准确概括段意。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促进朗读。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 步骤:

1.理清文路,划分段落。

请大家打开书,快速默读一遍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段?

2.分段细读,学习第一段。

方法:默读。

要求:边默读边思考:作者在这一段里交代了什么?主要描写了什么?

学生应弄懂,交代了观潮的时间——农历八月十八日早晨;观潮地点——海宁县

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描写了观潮人的心情——急切地等待;观潮的场面——人山人海;潮来前江面的景象——平静、雾蒙蒙。(这是主要的)

要求学生抓住主要意思概括段意。

二 学习第二段。

目的:理解作者由远及近,从声、形、色等方面描述了大潮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与力,激发学生赞美、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手段:录像

教学方法:质疑探索法、组织讨论法、总结归纳法和边议边读。

教学形式:学生自学、小组议论、全班讨论三种教学形式相结合。

①指名学生读第二段。

要求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的?又是从哪几方面来描述的?

读后引导学生依次讨论这两个问题。

通过讨论明确:

a.作者是按照远—稍近—再近—更近的顺序写大潮中景象的。

b.作者是从声音、形状、颜色这三方面来描述大潮的。

②启发质疑。

让学生提出初读时不懂的问题。

③引导学生观看录像。

释疑解惑,帮助理解,边看边引导“图”“文”对号。

④导入学生自学。

刚才你们看了钱塘江大潮的录像,现在再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把大潮那种惊心动魄、奇异壮观的景象生动、形象而又逼真地描述出来的,请你们仔细地阅读,很好地体会一下。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小组议论。

⑤组织学生讨论。

边讨论边自由读。

需讨论明确下列问题:

a.大潮从远处出现,人们看到了什么?这是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

b.“横贯”是什么意思?

c.“形成一道白色城墙”是什么景象?这样比,说明了什么?

d.“千军万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

地裂的响声„„”是怎样的景象?

这里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比,表现出什么?

e.大潮由远及近,从声音、形状上的发展是怎样的?

f.刚听到大潮的声音时人们是什么心情?刚看到大潮的样子时,人们是什么心情?大潮越来越近时,人们闻其声、见其形后心情又怎样?

⑥理解后朗读。

指名学生读,其他学生看录像听读。再次感受大潮的美与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⑦概括段意。

谁能用一句话把潮来时声音、形状由远及近的发展表述出来。

三 学习第三段。

①指名学生读。

②理解“风号浪吼”、“涨”等词的意义。

③抓住主要内容概括段意。

④小结

如果你是一个观潮者,面对如此壮观的景象,你会感到怎样?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小结:是啊,同学们还曾记得吧,那神奇美丽的五彩池;雄伟壮丽的瀑布;四季如画的小兴安岭;还有这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这就是我们可爱祖国的山山水水,我们怎能不感到自豪,作者也正是把这种热爱与自豪之情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

四 再读全文,总结课文。

方式:指两名学生读第一、三段,全班齐读第二段。

五 板书设计▴

六 教学反思:

7、火烧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的1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字。能正确读写“火烧云、喂猪、笑盈盈、高寿、百合色、茄子紫、跪着、模糊、凶猛、庙门、蹲着、镇静、必须、揉眼睛”。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大胆想象的方法。

教 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 法 朗读理解法、质疑、讨论、探究、自学法、配乐朗读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会6个生字:积累11个词语;会用“必须”一词造句;会照样子写“ABB”形式和用某种事物命名的表示色彩的词。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

一、启发谈话、简介作者、出示课题。

自然界里有许多奇丽的景象,引动了无数的作家、诗人去描绘它们,赞美它们。今天我们学习的《火烧云》是已故的优秀女作家萧红的作品。

谁来简单介绍一下萧红。(萧红是三十年代的青年女作家,曾受到过鲁迅先生的关怀和帮助。)

二、读课题,自学课文。

1.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

2.按“上来了、变化极多、下去了”给课文分段。

板书:上来了(1-2)

变化极多(3-6)

下去了(7)

三、指名按段读文,并请同学思考问题。

1.人们为什么将一种云称为“火烧云”?课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题意?

(第一段第2节)

出示: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2.自由反复朗读这句话,从词入手,请你谈谈你读懂了什么?(同桌讨论)

①从这句话看出火烧云有什么特点?(红)

②“烧”的意思和作用?

(“烧”字写出了火烧云的颜色、速度(动态)、范围以及“火烧云”名字的由来。)

③除了“烧”字写出了火烧云的特点,这句话中还有哪些词也表现了火烧云的红?(红彤彤、一直、烧、好像„„着了火)

3.边朗读边体会这些词的作用。

四、导学第一段。

1.个别朗读第一节、思考:红红的火烧云的形成需要怎样的条件?你从哪里看出来?(傍晚——晚饭过后;夏季——乘凉)

2.引读: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大白狗变成——,红公鸡变成——,黑母鸡变成——,小白猪变成了——,老爷爷的胡子变成——。

(1)它们的颜色为什么都变了?

(2)出示:“紫檀色”

注意“檀”的右下字形。

(3)为什么黑母鸡变成了“紫檀色”?

(黑+红=紫,紫檀木就是那样的颜色,看彩图左上角。)

(4)出示课后题3:

读一读,比一比,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霞光照得动物的颜色都变了。

大白狗变成红的了。

红公鸡变成金的了。

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

像这样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紧密关联的短语或句子连成一串的修辞手法,叫“排比”。

指名一人读第一句,一人读二、三、四句,比较、体会。

(突出了地面上的景物在霞光映照下颜色变化的奇妙。)

3.人们对火烧云的出现是什么态度?(“笑盈盈”)

4.请你带着笑意朗读第一段。

五、小结、读文。

1.今天我们读通了课文,给课文分了段,并且学习了第一段。

2.朗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家默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体会排比句在课文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能抓住课文中表现叙述顺序的句子了解叙述顺序。了解课文是按火烧云的“出现——变化——消失”的顺序叙述的。并懂得课文以“变”为主线,突出火烧云变化“多”与“快”两个特点。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分了段,并且学习了第一段,今天我们以自学为主,来学习第二段。

这篇课文的叙述是以“变”为主线的,描写了火烧云变化的“多”和“快”两个特点。

二、自学第二段。

(一)出示自学题:(分组学习)

1.小组朗读第二段,找到分别描写颜色和形状变化的小节;

2.小组讨论,完成课后题1/②,用直线划出有关词语;

3.独立完成:把颜色归类,每一类再另外写几种

(二)大组交流:

1.指名小组朗读描写颜色的小节,填空并归类:(出示课后题1/②)

颜色变化(多):红彤彤金灿灿„„

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变化(快):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2.四个“一会儿”构成了排比句式,齐读,体会作用。

师提示:除了表示变化快外,还表示了什么?

(突出了颜色变化之多,之快。)

讨论:一般情况下,“一会儿”表示时间短,为什么在这里能表现出“变化多”呢?

3.师生配合朗读。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

4.指名小组朗读描写形状的小节,填空。

出示:形状:变化(多):马狗狮子

变化(快):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忽然接着一转眼

5.自由朗读4-6节,体会马、狗、狮子的变化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清晰(逼真)——模糊(不见了)

6.小组分配朗读,两人读描写形状“清晰”的句子,两人读描写形状“模糊直至不见了”的句子,并圈出描写“清晰”和“模糊”的词语。

7.指名小组朗读,交流划到的词。交流一节,集体读一节。

10.小结:可见火烧云的变化极多。集体朗读4-6节。

11.试着背诵4-6节。自背,个别背,集体背。

七、学习最后一段。

1.个别朗读。

2.学习词语:恍恍惚惚(由于事物变化快而看不真切、看不清楚。)

文章中哪句话可解释“恍恍惚惚”,齐读。这句话也说明了火烧云变化多。

补充板书:又像这个,又像那个。

师引读: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可是——

最后一句也说明了火烧云变化快。

3.背诵这段。

八、总结并朗读全文。

火烧云下去了,将迎来一个晴朗的夜晚。大自然就是这样,此起彼落,彼落此起。无限循环,变化万千。不但诗人、作家热爱它,我们每个人都热爱它。

九、布置作业

1.火烧云是怎么形成的?

2.背诵4-7节

3.完成练习册。

板书:

变化(多):红彤彤 金灿灿„„

半紫半黄 半灰半白 百合色„„

颜色 葡萄灰 梨黄 茄子紫„„

火烧云

变化(快):一会儿 一会儿 一会儿 一会儿

变化(多):马 狗 狮子(又像这个,又像那个)

形状

变化(快):一会儿 过了两三秒钟 忽然 接着 一转眼

教学反思:

8*四季童话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好好词佳句。

情感目标: 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出四季的特点的,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看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教 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 法: 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教学手段: 挂图、生字卡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审题导入。

课题是“四季童话”,这童话中的主要人物都有哪些?为我们讲述了怎样的童话?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借助注音读准生字。带问题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了望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

2、在小组里互动学、记。弦读xian不要读成xuan均匀读junyun区别记忆。

三、自学思考。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1、童话中四季的主人公是谁?分别讲了他们怎样的故事?从这些故事中你都知道了四季的哪些特点?

2、把你喜欢的语句、段落找出来,细细品味,想一想,哪些句子写出得好,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好?

3、有声有色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读。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四、交流。

五、巩固练习

1、朗读练习

2、背诵课文指定的段落。

3、找出相关的语句及段落,并根据自己的题解来叙述。

4、学习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悟出文章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法,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读后进行议论。展开想象说一说自己的看法。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抓住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拓展知识面。

六、总结课文

七、板书设计

四季童话

春天----多姿多彩

夏天----热心 粗心

秋天----硕果累累

冬天----恬静 色彩斑斓

八、教学反思:

语文百花园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分类积累词语。

过程与方法: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诗。能够清楚、明白地把一件事介绍清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选择一件寒假中的事记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学重点:

1、分类积累词语。

2、能够清楚、明白地把一件事介绍清楚。

教学难点:

1、练习把句子写具体。

2、能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选择一件寒假中的事记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

感。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比一比,组成词;读句子,选词填空;积少成多。教学步骤:

一.引入新课,提出学习要求

二.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落实训练内容

(一)比一比,组成词。

1.个人填空。

2.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3.说出每组词语各自的特点。

4.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5.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

6.补充练习。

(二)读句子,选词填空。

1.默读句子,自主填空。

2.学生汇报、交流。

3.找出三个词的相同点和它们在意思或使用上的区别。

4.交流,总结。

三.积少成多

(一)读读背背

1.自由练习读,指名读,正音。

2.自由读,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大体了解诗句的意思,师生交流。

3.用喜欢的形式读,试背,比一比谁背得好。

4.全班齐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我的采集本和阅读平台《周记一则》 教学步骤:

一.我的采集本

1.自由练习读,指名读,正音。

2.交流,这些气象谚语的意思,教师及时引导。

3.你还知道哪些气象谚语,说给大家听。

4.布置学生把格言抄在《我的采集本》上。

二.阅读平台《周记一则》

1.自由读文,想想《周记一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师生交流。

3.你知道周记的写法吗?

4.指导周记的格式。

三.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语文大课堂” 和“指南针” 教学步骤

一.走进“语文大课堂”

1.启发谈话,明确要求。

2.小组讨论,为推广普通话可做些什么活动,有哪些形式,商定计划。

3.师生交流活动的内容及形式,小结。

4.小组交流“推普”的做法。

5.学生模拟“推普”的情景。

6.老师引导学生在班内交流感受或收获。

7.指导写周记。

8.总结。

9.作业:课后班内开展宣传活动,如故事演讲大赛等。

二.用好“指南针”

1.明确题目要求。

2.小组交流应如何与别人交流自己的看法。

3.总结这种学习方法。

4.用这种学习交流的方法,就题目提出的问题小组交流自己的看法。

5.各小组推荐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可作补充。

6.拓展,师生交流,总结。

7.作业。

第三

教材简析:

本单元由单元导语情景图、4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二组成。4篇课文分别是《满山的灯笼火把》、《树叶都是绿色的吗》、《成长》和《球王贝利》,它们以成长与亲情为题材,写了不同人物在成长过程中难以忘怀的事情,说明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少不了别人的关爱和帮助,更少不了老师、父母的正确引导、教育和自己的不懈努力。《语文百花园二》安排了几项内容,这些内容有“一”的声调的变化,汉字“析”和“折”的形成和辨析,多义词的辨析,读读背背等,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写话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口语交际能力,锻炼了他们的创新能力以及写作能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26个生字,会写30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练习、口头组词等掌握本单元生字与新词

(2)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达到加深理解课文的目的。

(3)抓住课文讲述的事例,用心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懂得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少不了别人的关爱

和帮助,更少不了老师、父母的正确引导、教育和自己的不懈努力。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随文识字,要求认识26个生字,会写30个字。

2.培养朗读能力,指导学生抓住课文讲述的事例,用心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方法、以读代讲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

录音机、挂图、生字卡片、小黑板、多媒体

教学课时:共12课时

《满山的灯笼火把》

2课时 《树叶都是绿色的吗》

2课时 《成长》

2课时 《球王贝利》

2课时 《语文白花园三》

4课时

9满山的灯笼火把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看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习方法: 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教具手段: 多媒体

教学时间:2课时

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熟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9满山的灯笼火把

1、一起读课题,学生质疑课题。学生自由说

2、过渡:是呀,课文中描写的山为什么满山都是灯笼火把呢?他们举着灯笼火把是为了做什么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不读破词破句。其余学生用笔画出本课的。

2、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师生共同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4、幻灯出示本课生字。

5、指名认读生字,并做到口头组词。

6、出示文中的词语:

艰苦坚信渴望喧哗悠长哆嗦

焦急挣扎抽搭援救幸亏盲目

7、指定小组进行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各个小组在小组内先相互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代表准备发言。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

2、你读懂了什么?

3、你知道“我”的父母当时为什么要把“我”送到乡下吗?

五、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第一段,知道了文中的我因为父母常年在野外工作,无法照顾我,所以把我送一乡下外婆家。我是和那儿的孩子们一起长大的。

六、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书写本课生字。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本课生字

2、听写词语

3、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2~3自然段

三、指名朗读课文2~3自然段

1、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2、学生自主学习本段。

3、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不懂的?

„„

4、当时的环境怎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5、从这两段中找出人们关心我的语句。

6、我是怎么附入那口井的?当时的情形怎样?找出具体的语句。

7、指名朗读课文。注意读出当时环境的恶劣以及我坠入土井时的慌乱和无助的感觉。

四、学习第4~5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思考:我为什么不再挣扎了?我又为什么不现哭喊了?

2、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是否正确、流利,是否读出我的当时坚定的信念。

3、那么我为什么不现挣扎了?我又为什么不再哭喊了?

4、那么请用一些词语来形容的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5、读了这两自然段,你认为我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

6、为什么呢?你会读出这种语气吗?

7、全班齐读。要读出神气、独特的感觉。

五、学习课文6~8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结果是怎样呢?亲人们是否会你我坚信的那样一起来救我呢?

2、“泪如泉涌”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会泪如泉涌呢?请联系课文内容谈一谈。

3、你是怎么理解“„„只有眼泪在不停地流着,是热的?这句话的?

六、总结全文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2、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亲情是伟大的。因为我们是一空人,我们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我们的周围,我们的身边,将处处充满温情,充满阳光!)

七、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3。

3、用“坚持、渴望、满山遍野”各写一句话。

八、板书设计: 9满山的灯笼火把

灯笼 我 火把 全村人民对我的关爱

九、教学反思:

10、树叶都是绿色的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能力目标:抓住课文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目标:朗读课文,必得一个人的成长不仅需要向老师学习丰富的知识,还要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是看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教 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 法:

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教学手段: 挂图、生字卡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教学重难点:抓住课文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宣布课题,导入新课。

课文以“树叶都是绿色的吗”这一问句为题,都有哪些意义呢?请大家在阅读课文中去体会它的含义,和给予我们的启示。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仔细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根据字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 记忆字形。

2在小组基全班,采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习的形式,熟记熟读生字词语,有针对性地正音,提示生字中易错的笔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a)b)把课文度读熟。默读思考:

(1)课文讲了林巧稚中小学暑期的哪些事?重点讲了哪件事?

(2)为什么林巧稚回忆起这些事总要称赞老师的教授方法?这方法对林巧稚产生了什么影响?

A、学生默读全文(默读时要结合“泡泡框”中的提示来思考。)B、然后议论 课前收集有关知识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C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D了解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

3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 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4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

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抓住课文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细读课文,理解感情。

讨论、探究

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认为林巧稚的生物课老师的方法好在哪里?

2、这堂生物课使林巧稚得到了?她为什么能得到这些? 3学习了不起篇课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二、理解感悟

第2---10自然段是重点部分,其中2—8段简明易懂,可以以学生自学为主,可引导学生理解。把没读懂的地方记下来。读后进行议论。找出相关的语句及段落,并根据自己的题解来叙述。三 评价朗读。学生读并互相评价 四 巩固练习

(课后练习3)

1、朗读练习

2、背诵课文指定的段落。

1指导写字。学习重点字,并试着自己说出。“辈”字上小下大。“亦”字第六画是“竖钩”不要写成“竖”。2学习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悟出文章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法,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五 板书设计:

树叶都是绿色的吗

颜色——五颜六色 理论联系实际

树叶

形状——千奇百怪 创造奇迹 六 教学反思:

11、成 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于成长的道理。情感与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于成长的道理。

教法: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法: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手段: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课文。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两篇有关“成长”的课文,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呢?想不想知道今天这个成长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好,下面我们就来读读这个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运用自己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习生字。

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还不能理解的在集体交流中提出来。

3自由读课文,你能知道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哪些地方让你产生了疑问?你想让老师、同学帮助你解决什么问题?

(三)检测识字情况,指导易错字的写法。

(1)用“开火车”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听写生字。

(2)当时反馈比赛情况,将写错的字正确的写法展示在黑板上,请同学介绍你是如何记住这些字的。

(3)区分形近字:你能给这些生字找个伙伴吗?再分别组个词

(4)重点指导“驶、酬、诞”这3个字的写法,教师板书指导

(四)集体交流,把握课文大意,质疑

1《成长》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一件什么故事?

2读过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吗?

3你有哪些问题需要大家帮助你解决?(学生边说,教师边分类归纳板书)

4梳理学生所提问题,提出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

(五)作业:

1生字、字词,熟读课文。

2向家长询问或与家长交流自己成长中的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于成长的道理。教学重难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于成长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从上一节课学生的质疑引入

1同学们,还记得你们上节课就《成长》这篇课文提出了哪些问题吗?(电脑出示这些问题)

2同学们的这些问题都是围绕“成长”提出的。(出示“因为这样更利于它的成长”)“这样”的成长是指怎样的成长呢?为什么说“因为这样更利于它的成长”?

(二)抓住重点段落深入体会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默读课文1-6自然段,画出小男孩的表现(包括他的语言和动作)

(2)看到小男孩当时的表现,你会想些什么?

2集体交流,抓住重点句体会,教师适时点拨

(1)“自言自语地嘀咕„„好像他的口袋里只允许装两块钱。”(可以看出小男孩非常渴望得到两根香肠,但他又从来不买两根。)

(2)当“我”表示要多给他一根香肠时,他用手推让说:“不要。两块钱买一根,还可以喝一听可乐。”如果你是他,此时你会怎样做呢?(3)从小男孩的态度,你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用朗读表现出来。

(4)齐读第六自然段,我们和作者一样,会产生很多疑问,你当时会想些什么呢?

语言训练:听了他的话,我琢磨:也许他的父母不太喜欢他,也许他的家庭经济情况不太好,也许————,还也许————。

(5)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小男孩面对自己爱吃的香肠,却又不舍得买呢?

3体会第7-13自然段

(1)“我”看到了什么情景,使“我”恍然大悟?(“我”看到在一个大雪天,约翰的妈妈开着汽车陪他给每家每户送报纸,每月可以拿到八十元的报酬。但他仍然花两块钱买一根香肠和一听可乐。

(2)此时,你心中又有怎样的想法呢?你明白了什么呢?

①约翰是个很有责任感的孩子,冒着大雪坚持送报纸。

②约翰家不是没有钱,是他自己这样做的,他这样有计划地支配自己的所得。

③约翰的妈妈其实很爱约翰,在大雪天陪他送报,还用这种方式鼓励他做事要坚持不懈。

„„

(3)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你想对小约翰或他的妈妈说些什么呢?

4齐读第14自然段,为什么说“因为这样更利于他的成长”?你觉得是这样吗?你有没有相类似的经历,结合生活实际和大家谈一谈你的看法。

(三)总结全文

1这样一个可爱的男孩,我们是不是该记住他呢?让我们来看看他的样子,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描写约翰外貌的句子。

2你觉得约翰哪儿可爱?从课文中找出你认为约翰可爱的语句,读一读。

3如果约翰站在你的面前,你会怎样夸他呢?

(四)作业

1把《成长》的故事讲给父母听,请他们也谈谈听后的感受,与家长进行交流。

2把描写约翰外貌的句子读一读,再抄下来。

(五)板书设计:

11成长

妈妈不喜欢吗?

约翰用两块钱买东西——

他家的经济条件差吗?

(这 样 做 为 了 成 长)

(六)教学反思:

12、球王贝利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懂得“爱好勤奋,勤奋出人才”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从球王贝利的成长经历中,受到启迪。

三、教法: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法: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

四、教学时间:二课时

五、教学手段:课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本课生字词语,熟读课文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启发谈话:同学们喜欢看足球赛吗?你们了解足坛名将吗?知道世界上有“球王”之称的足球运动员是谁吗?

2.课件播放球王贝利的录像片段。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找出文中的生字,先自己拼读。

3.检查自学生字情况。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三、再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意思。

2.快速阅读课文,想想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理清课文的顺序。

第一部分(第一至二自然段):写贝利从小喜欢踢足球,一位教练送给他一个足球。

第二部分(第三至六自然段):写教练被贝利的真诚感动,让他到训练场参加训练。

第三部分(第七自然段):写三年后贝利与巴西队球员一起捧回了世界杯足球赛金杯,被人们称为“一代球王”。

四、小结

五、课后作业 1.熟记生字新词。

2.搜集有关“球王”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从球王贝利的成长经历中,受到启迪。教学步骤:

一、检查学生搜集资料情况

1.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搜集的资料。

2.小组推荐一名学生发言。

3.贝利为什么能成为“一代球王”呢?下面就请同学再读课文,看看贝利是如何成为“球王”的?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部分。

2.学生汇报读第一自然段的收获。以下是要点:

(1)贝利家境贫困。

(2)贝利喜欢踢球。

(3)贝利球感很好。

(4)教练送给贝利一个足球。

(5)贝利更加刻苦练习,进步很快。

3.重点探究以下内容:

(1)教练为什么送给小贝利一个足球?

(2)从这一段中,你感悟到什么?

(二)学习第二部分(第三至第六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理解感悟以下内容:

(1)小贝利在圣诞节送给教练什么礼物?

(2)教练为什么让贝利到他的训练场上来?

(先让学生小组交流,再汇报,教师适当点拨。)

(三)学习第三部分(第七自然段)。

思考:你从这段话中,看出贝利取得了什么成就?

三、讨论交流,深化理解

1.思考课后题,结合课文内容,谈自己的理解。

2.读了贝利成为“球王”过程中的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四 作业: 五 板书设计:

12* 球王贝利

贫民——喜欢足球

教练——主动送球

祈祷——为树挖坑

捧回——球赛金杯 六教学反思:

语文百花园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和认识词语中“一”字声调的变化。初步认识象形文字的形成与今义的关系,以及“析”“折”二字的演变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了解词语一词多义的现象,让学会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不同意思。

2通过读背关于“勤奋”的格言,培养学生养成勤奋好学的良好品质。

3通过阅读短文,了解文学家苏轼少年时代立志发奋读书的故事。

4..学会制作读书卡片。

5通过学习“能说会道”,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6通过写一篇完整的文章,把同学的闪光点具体写下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写话能力,让学生感受到祖

国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点:

“能说会道”和“笔下生辉”。

教学难点:

体会“象形文字”和“一词多义”。

教学手段:

读书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语海畅游”第一、二、三题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新课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一些名人的成长故事,体验了成功的快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百花园,进行一次快乐的旅行吧。

二、学习“语海畅游”第一题

1.学生读词语,注意“一”字声调的变化。

2.学生合作、交流,找出“一”字声调变化的规律。

3.“一”字单用或在词语末尾念阴平,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教师不必要求学生熟记。)

4.让学生结合语言实际,再列举一些“一”字声调变化的词语。

三、学习“语海畅游”第二题

1.学生阅读“汉字真有趣”的内容。

2.汇报学习收获。可以通过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讨论。

3.教师适当讲解,让学生明白“析”和“折”这两个象形文字的形成与字义的关系,以及这两个字的演变过程。

4.让学生再列举自己所知道的象形文字,增强学生对汉字的了解和学习汉字的兴趣。

四、学习“语海畅游”第三题

1.读句子,思考带点词语的意思。

2.让学生合作交流,讨论带点词的意思。

3.教师总结归纳。

(1)第一组句子中的“保险”一词,在第一句里是“担保”的意思,在第二句里指“集中分散的社会资金,补偿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或人身伤亡而造成的损失的方法”。(可结合学校、家庭生活实际,通俗地向学生进行讲解。)

(2)第二组句子中“精神”一词,在第一句里应该读“jīngshén閚”,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的心理状态”。在第二句里读“jīngshen”,指“活跃,有生气”。

五、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积少成多”的“读读背背”和“阅读平台”的《苏东坡改联立志》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检查上节课学习的字、词知识。

二、学习“积少成多”的“读读背背”

1.自由读文中的格言。

2.分小组交流,讨论格言所表达的意思。

3.推荐同学汇报,教师点拨。

4.指导朗读,背诵。

5.教师小结。

这组格言都是关于“勤奋”这一话题的,目的是教育我们养成勤奋好学、勤奋工作的良好品质。

6.把格言抄写在《采集本》上。

三、学习“阅读平台”的《苏东坡改联立志》

1.学生自读课文,依靠字典把文章读通、读顺。

2.理解文章大意:短文讲的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苏轼少年时代立志发奋读书的故事。

3.理解词语。

自负:自以为了不起。

生僻:不常见的,不熟悉的。

狂妄:极端自高自大。

攻读:努力读书或研究一门学问。

4.阅读感悟。

(1)改写前后的两副对联,意思有什么区别?

(2)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想法?

5.教师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怎样制作读书卡片”和“能说会道” 教学步骤:

一、课前准备

自带一本读过的书,或自选一篇喜欢的课文。

二、复习导入

检查“读读背背”。

三、学习“怎样制作读书卡片”

1.学生自学,明白要求。

2.学生说说读书和制作读书卡片的意义。

3.学习文中的读书卡片,看看他们是如何制作卡片的。

读书卡片可包含以下内容:

(1)书名;(2)篇名;(3)作者;(4)精彩句子;(5)感想收获。

4.制作读书卡片还可以摘抄哪些内容?

(1)可以摘抄书中优美的词语、句子。

(2)摘录对我们很有启发的语句。

(3)写下自己的感想„„

5.拿出自己准备的书或文章,根据自己的需要制作读书卡片。

6.小组交流,推荐好的在班上交流。

7.小结。

四、学习“能说会道”

1.课前布置:观察同学身上的闪光点。

2.自读“能说会道”的要求。

3.明确说话的要求。

(1)说清楚同学所做的好事。

(2)夸夸他(她)的好品质。

4.分小组交流,然后推荐一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5.小组代表在班上交流,教师点拨。

6.小结。

我们要善于发现、发掘别人身上的闪光点,由衷地赞美他们可贵的品质,发现真、善、美,并从他们的身上汲取好的东西,使自己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快进步。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笔下生辉”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回忆上节课“能说会道”的内容。

二、学习“笔下生辉”

1.自读习作要求,审清题意。

这次习作的要求是写自己的同学,一定要选择自己熟悉的同学,而且是自己熟悉的事情,因为这样才容易把事情写具体,对人物的闪光点,也会认识得更明确,也容易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在写作前要明确三点:

(1)闪光点是什么?

(2)选择能表现这个闪光点的一件事。

(3)在事件中这位同学具体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2.小组交流,然后推荐一名同学在全班发言。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拨。

4.教师小结。

5.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三、课后作业:办一期板报

办一期板报,贴上每个人的文章和被选择同学的照片。

第四

教材简析:

本单元由单元导语情景图、4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四组成。4篇课文分别是《麻雀》、《让它们自由生息》、《蒲公英的梦》和《台湾蝴蝶甲天下》,它们以 “人与自然”为主题,用生动的语言让读者了解大自然,感受大自然,进而热爱大自然,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语文百花园四》安排了七项内容,这些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词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34个生字,会写28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练习、口头组词等掌握本单元生字与新词(2)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达到加深理解课文的目的。(3)初步了解文章叙述的顺序,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随文识字,要求认识34个生字,会写28个字。

2.培养朗读能力,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叙述的顺序,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方法、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 教学手段:

录音机、挂图、生字卡片、小黑板、多媒体

教学课时:共10课时

《麻雀》

2课时 《让它们自由生息》

2课时 《蒲公英的梦 》

2课时 《台湾蝴蝶甲天下》

1课时 《语文百花园四》

3课时

13、麻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课12个生字;理解“摇撼、无可奈何、拯救、嘶哑、搏斗、庞大”等词语;会用“无可奈何”“搏斗”造句。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情感与价值观: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狗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理解、欣赏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教学难点:

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教法: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法: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课前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课件:麻雀动画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自学生字词,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点:熟读课文,了解文中角色间的关系。教学难点: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麻雀是一种很常见的鸟。它没有漂亮的外衣,没有动听的歌喉,平时不会有人注意它。然而,在这普普通通的鸟的身上,有着一种令人敬佩、令人感动的精神,却很少有人发现。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这样一种少见的事。《麻雀》选自屠格涅夫的小说《猎人笔记》。(出示课件)

二、自学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自学生字。

反馈生字自学情况。

第五篇: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第三组教材分析

本组的专题是“中外童话”,围绕这一专题,教材选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4篇童话,安排了以读童话、编童话、讲童话、演童话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学习,“资料袋”“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也围绕这一专题安排,整组教材形成了一个比较严密的教学系统,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学生对童话并不陌生,他们早已在课内外阅读过许多童话,为什么在这里还要专门安排一个童话单元呢?教材在导读中给出了明确的回答,即“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由此可见,这一组的教学应具有总结、提升的性质,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阅读一篇篇童话,而且要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童话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

教师要综合考虑整组的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每篇童话的教学和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教学时,既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提供的优秀童话,也要有效利用学生已经阅读过的童话,还要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童话,并在大量阅读、建立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童话的特点。特别要注意的是,对童话特点的认识要把握适度,要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不要拔高要求;另外,相关知识的了解也要同一篇篇生动的童话故事紧密联系,不要过于抽象。

课题:

9、巨人的花园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快乐要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4.能在读的过程中,想象出文章的画面,并用比较优美的文字写出来。

教学重点:想象画面,体会巨人的行动和心理上的变化。

教学难点: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和阅读童话故事。

1.懂得快乐要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2.能在读的过程中,想象出文章的画面,并用比较优美的文字写出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和阅读童话故事。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童话那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总能把我们带入美好的情境,使我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今天,我们就将进入童话单元的学习。齐读课题,提问。

学情估计:学生会提到巨人的花园是怎样一座花园?这个问题,教师以此展开教学。

二、粗读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求:采用比赛等方式,让学生仔细读课文,并作简单的批注。

2.谈谈读后的感受。

3.认读生字

三、重点阅读,体会道理

1.再读课文,思考:这是怎样一座花园?

学情估计:学生会说这是一个美丽的花园,这是一个神奇的花园。。。

2.从哪里看出这个花园很美丽,很漂亮?

3.能通过你的朗读来让大家感受到这个花园的漂亮、迷人吗?

注:在这里,教师指导学生反复阅读,方式要多样,如:赛读、品读。

4.为什么又说这是一个神奇的花园呢?

方法:学生再次读课文,并自己做简单的分析,教师巡视指导。

(1)第6自然段:春天到村子里时,巨人的花园还是隆冬。

A反复读3.4句,要读出村子和花园不同景色所蕴涵的不同情感。

B同是春天巨人的感受是什么?想象孩子们又在做什么?

学情估计:如果学生能说到孩子们想到他们的乐园──花园里去,教师可以点拨:巨人在里面日子过得并不好,孩子们也想进去玩,现在最好的是什么?

(2)第7自然段:孩子们在时,花园草翠花开;孩子们离开后,花园冰雪覆盖。

A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B体会“与此同时”。

C朗读本段。

(3)第8.9自然段:小男孩用手摸了一下树枝,桃树开花了,巨人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A巨人终于明白了,他究竟明白了什么?

B讨论:“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是什么意思?

5.句型训练,理解中心

(1)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

(2)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注:要结合讨论的结果,让学生体会,教师要引导。(3)反复阅读这两句话,在读中深化感受。

三、学习生字

1.认读要求学会的生字

2.师板书左右结构的字:溢、墙、牌……

方法:先让学生自由识字,再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出现的情况做有针对性的讲解。

需要重点讲解的字:溢:满;拆──折。

3.指导书写“酷”左右差不多,其他的是左窄右宽。

4.学习剩下的生字“允、覆、”

“允”和“充”可辨析,“覆”的上面部分同“西”辨析。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快乐需要和大家一起分享,不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请大家结合上节课你所懂得的道理来说一说。明白了道理,那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请大家再读读课文。

二、学习新课

1.自读课文要求:提出不懂的问题。

2.全班交流需要指导的有:

(1)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方法:洋溢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哪个词语?(荡漾)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2)不知怎么,巨人看着他的眼神,心里感到火辣辣的。

方法:巨人为什么感到火辣辣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回答,必要时要引导。

(3)巨人第一次感到了温暖和愉快。

方法:从第一次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想象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说、写

1.读课文,要求:看在读什么地方时脑袋里会出现相应的画面。

读写结合的点:

(1)巨人推倒围墙前后的情景。

(2)巨人生活在隆冬中的情景。

(3)孩子们在花园中玩耍的情景。

(4)巨人和孩子们一起生活、玩耍的情景。……

2.交流汇报

建议:学生说的时候,要进行语言规范性的指导,同时要引导学生尽量用积累的好词佳句。

3.把刚才说的写下来。

第三课时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语言积累

抄写喜欢的句子段落。

三、本课小结

童话读起来不仅有趣,而且还能让我们明白许多道理,以后可以多读读,在后面的活动课上我们要举行一次讲童话、演童话的比赛。推荐童话:《豪夫童话选》、《一千零一夜》等。

完成作业:

一、看拼音写字。

Yáng yìyǔn xǔzēng tiānxùn chìlěng kù

()()()()()

二、辩字组词。

益()允()凝()酷()

溢()充()疑()醋()

三、填上合适的词。

()的花园()的笑声()的训斥

()地说话()地提醒()地逃窜

四、按原文填空。

从前,一个小村子里有座()的花园。那里,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村子里的孩子都()到那里玩。

板书设计:

9.巨人的花园

任性冷酷

巨人————————————孩子

冬天

善良宽容

巨人————————————孩子

春天

快乐应当与大家分享

教后感:本文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文中有许多处进行了对比,如,巨人砌墙与拆墙后花园情景的对比,巨人砌墙与拆墙后态度的对比、感觉的对比,正是在这些对比中,故事的情节变得跌宕起伏,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显现出来。

根据课文特点,围绕“对比”展开教学。包括花园变化前后内容的对比,冬天性格的巨人和春天性格的孩子内容的对比以及巨人醒悟前后的言行对比。通过变序教学法、想象情境教学法来实施教学,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感悟,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引导学生自渎自悟、合作讨论,关注课堂教学生成,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

课题:10* 幸福是什么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读懂课文内容,知道什么是幸福,受到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教育。

3、能把课文演一演。

教学重点

1、初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观。

2、演课本剧。

教学难点

1、初步形成幸福观。

2、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时间

一课时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1、这篇是阅读课文,主要由同学们通过自学来读懂。现在就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看你能读懂什么。

2、学生交流,并谈谈自己的幸福观。

3、认读生字。

学习新课

一、了解文章内容

1、牧童们开始时,认为幸福是什么?(不知道)

2、牧童们后来认为幸福是什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由发言。)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做了什么?

注:引导学生读13到22自然段。

3、小结:正是因为他们从自己的劳动中感受到了帮助人的快乐……

4、智慧的女儿是怎样回答三个牧童的?(她肯定了三个牧童的体会,指出: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知道什么叫“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吗?(“义务”就是应尽的责任。例如,作为学生,应尽的责任是好好学习;作为子女,应尽的责任是孝顺父母。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都做得很好,就是智慧的女儿说的“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

5、反复读:智慧的女儿的话: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建议: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来理解。

6、谈谈你的幸福观,并以名言的方式概括成一句话。

注: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在此环节上的积极性比较高,教师在这里要采用多种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争取出彩。

二、演课本剧

1分角色朗读。

建议: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学生的眼神、语气作指导,为演做好准备。

2学生排练,教师巡视。

3汇报演出。

作业布置

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

本课小结

(根据当时情景而定)

板书设计:

10*幸福是什么

(靠劳动尽义务有益的)

帮助别人有用的养活别人

幸福的教学反思:这篇课文,是我们很熟悉的话题,但要说清楚幸福是什么,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幸福是什么》这篇童话就想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幸福的真正含义.基于以上情况,以及学生自身的学习基础,我打算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自渎课文,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互助学习,能自己解决的小组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但确实有价值的问题再提出全班讨论。

我让孩子们汇报合作学习的情况,主要分为两大块1,提出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2,说说本组已经解决的有价值的问题),表面上看,孩子们似乎把课文的内容读懂了,但实际上,这三个青年的经历与孩子们的生活相去甚远,他们是无法真正体会到幸福的所在.正当我苦于无处着手时,突然张旭冷不丁冒了一句“老师,我最怕医生了,总是打针.”我灵机一动,引导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第一个青年是如何在异地他乡为治病救人的.可以说也可以合作表演,课堂一下子就活跃了起来,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最大程度的走进了第一个青年的身边,感受到了他的幸福,理解了幸福的不同含义.同时我因势利导问学生:“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现在的劳动是什么 ”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议论起来,这个说是学习,学习好了我就幸福.那个说是做值日为大家服务就是幸福.整个课堂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通过这节课进一步证明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就会积极参与,成为学习的主人.课题:11 去年的树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学会4个生字。正确读写“融化”“剩下”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教学重点:读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教学难点:朗读课文,能够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拟人体童话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预习全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媒体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媒体课件:听,一只美丽的小鸟坐在大树上,正动情地为他的好朋友──大树唱歌,大树摇曳着茂盛的枝叶,正入神地听着……这是一幅多么美丽、动人的图画呀!围绕这只美丽的小鸟和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让我们来读一个美丽的故事,教学反思《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2.揭题:去年的树。

二、初读课文、多元对话

1.请大家尽情地读读课文,与课文交流、对话。

2.交流初读心得。

A?为什么要唱起去年唱过的歌?题目为什么用“去年的树”?等等。B?疑问:破折号的意思,为什么用“落”?C?感受:为小鸟的友情、诚信感动,为人类的乱砍滥伐愤慨,为大树的牺牲精神感动等。

(着重引导A。)收获:根据课后问题提示,说出课文大概内容。归纳把书读薄的方法。词语:煤油灯(词义:实物演示)、伐木人(词义:伐即砍。在本子上写一个“伐”字)、融(字形、字音)。

3?小结:同学们初次与课文亲密接触,就有这么大的收获。

三、演读课文,倾心对话

(一)让我们走进课文,继续深入地读书。也许你的问题就能得到解决,你的感受还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课文中多次写到了小鸟和大树是好朋友,你能把这些句子找出来吗?

1.……是好朋友。

2.……又来找他的好朋友大树了。

3.……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

那么课文的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确实是好朋友?读读书,把这些重要的词句画下来。

(二)交流。

1.“天天……”一句。

真是朝夕相处,令人羡慕啊!读。

2.分别时的对话。

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听出鸟儿和树分别时的心情了吗?(伤心或乐观、难舍难分。)

自由找朋友练读、指名、男女生读。

小结:分别时是那么难舍难分,因为他们是朝夕相处的(好朋友)。

3.怎么找的语句。

为了找到自己朝思夜想的好朋友,他是怎么样找的?力尽千辛、百折不挠、心急如焚、坚定不移地找,因为他们是(好朋友)。

4.出示小鸟问的三句话。

(1)“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2)“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3)“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任选一句自由练,指名读。

?你着急了。

?你在为大树担心。

?你体会得真好。

?你是那么迫切地要找到你的好朋友大树。

这回,咱们都是正焦急地寻找朋友的小鸟了,让我们一起读。

1)读着读着,谁被小鸟的真情感动了?来,请刚才在练习表演时演小鸟的同学上来。你们就是那只小鸟了。你们在教室里边飞边询问着你的好朋友大树,想让谁做你的配角跟你对话,你就可以在谁的跟前停下来。

2)学生做小鸟,自找合作伙伴练读。

3)小鸟,你找到朋友大树了吗?找不到朋友,小鸟都快急疯了。让我们再一起读这三句话。

4)教师采访“小鸟”。(可怜的小鸟,找不到朋友大树,你心里怎么想?你在心里呼唤大树是吗?怎么呼唤的?)

5)总结:小鸟在寻找大树的过程中是那样焦急、担心、急切,因为他们是(好朋友)。

第二课时

四、引导想象,补充对话

a.图:村子里,煤油灯旁,两个好朋友相聚了,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b.这回,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和疑问了?

(交流:为什么“睁大眼睛,盯”?为什么又唱起去年唱过的歌?为什么用了两个“看”?)

让我们互相之间尽情地交流、对话吧。你可以提问题,也可以解答别人的问题。

这两个“看”,饱含了多少真情、多少留恋啊。

他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自己往日朝夕相处的朋友大树。

多么守信的小鸟啊。

小鸟是多么留恋自己的朋友,他舍不得离开。

同学们,这会儿,你就是那只小鸟,你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已化为灯火的好朋友大树。此时此刻,引读课文最后一段,把小鸟换成“我”,再指导读第二遍。(你们的朗读,把我的心也深深打动了。你们是这么读的“睁大眼睛、盯、看、又看”,再动情地读一次好吗?)

采访:亲爱的小鸟,你现在终于看到朋友了,你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想说什么?(指名说。)你要走了,可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你还想说什么?(再指名说。)

你们真是守信、重情的小鸟啊。

总结:这对朝夕相处的伙伴分别时是那样的难舍难分,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小鸟力尽千辛、百折不挠地寻找大树,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如今,面对已化为灯火的大树,他还是遵守诺言深情地唱起去年唱过的歌,因为他们是──(好朋友)。

小鸟飞走了,带着淡淡的伤感飞走了。但他给大树留下了歌声、留下了友情、留下世间最最宝贵的诚信。如果大树有知的话,你想他会对小鸟说些什么?

五、拓展延伸、多向对话

课文学到这儿,其实已经学完了,但是,作为这篇美丽的文章的读者,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想对谁说?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交流(大树、伐木人、作者等身份,引导说出多元、个性化的语言,如环保问题,奉献话题等)。

六、回归课题,升华理解

去年的树,今年已不复存在,让我们无限留恋地读──(读题)。

去年的树,为什么会不复存在?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思考,让我们意味深长地读──(读题)。

第三课时

一、练习分角色读课文。

小组练读。

小组推荐代表读。

全班互评。

二、完成作业。

1、看拼音写词。

Ronghuakanfashengxiameiyoudeng

()()()()

2、填一填。

一()工厂一()火柴

一()森林一()歌

一()原野一()煤油灯

融()伐()煤()

隔()代()谋()

1、阅读。

(1)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我仿佛听见鸟儿在说:()

(2)唱完了歌,鸟儿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我又仿佛听见鸟儿在说:()

(3)这两次看充分表达了鸟对树的()与(),因为他们是()。

板书设计:

11、去年的树

好朋友

鸟——————-————树

告别—————寻找——————-—面对(灯火)

(难分难舍)(焦急、担心)(唱起去年的歌)

信守诺言珍惜友情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入情入境,我用生动感人的文字和声调煽动着学生的情绪,为了更好地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是非常必要的.我知道,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就是在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中展开的.而要想读好课文,首先就要让学生走进课文中的种种角色,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学初始,我就逐步引导课文中小鸟的三次问话的语气,让学生们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时的焦急与艰辛,越来越明朗.这样,渐渐的,孩子们走近了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读的感情基调。

课题:12* 小木偶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

4、能较合理地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童话故事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进一步感受这类童话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前了解小木偶的知识。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几个小故事。

(课件展示)

生用心观看。

师:看完刚才的画面,你想说些什么?

生:做错了事情要诚恳的道歉,就可以避免矛盾的发生。

生:我发现笑能解决矛盾。

生:我感觉笑很重要。

……师:是啊!笑能让我们得到快乐、夸奖、友谊,可见笑很重要,我们的生活中不能没有笑,不过,我们看完《小木偶的故事》(板书课题)也许你对笑会有新的理解。

二、品读感悟

1、了解小木偶:

师:小木偶你们见过吗?

师:你能把你见过的小木偶介绍给大家吗?

生:它是木头做的,不会说,没有什么表情,呆呆的傻傻的。

师:课文中的小木偶和我们见过的一样吗?一起来看看!

2、交流预习情况:

师: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师:它和我们认识的小木偶一样吗?

生:不一样,他会说会动,因为它只会笑,所以处处受委屈,让人误会。

3、再读课文,交流感悟:

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画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生:我感兴趣的句子是课文最后一段,因为我知道要是只会笑,不懂得伤心是不够的。

师:不过课文前面老木匠说过,“没有笑是不行的”你认为这两句话矛盾吗? 生:可是小木偶确实受到了委屈,本来是小红狐抢了背包,可是因为他只会笑,不能表达他的愤怒,所以熊警察才不相信他。

师:是吗?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讲了这个内容。(11~22自然段。)

师:这部分主要是对话,你找一找自己的伙伴,分角色给大家朗读一下,可以吗?

生:好的。

(自己找伙伴,分配角色朗读开始。)

师:你认为他们读得怎么样?

生1:我认为小红狐读的不错。她读“放开放开”的时候,我听出她很焦急,也很烦。

生2:我认为小红狐读“报告警官”时要读得大声些。

师:是吗?你来表演一下。

生3:我认为小木偶读“我们我们”时,声音要更大些,更急些。

师:你能读一读吗?

师:大家一起读一读这个部分。

(用相同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老婆婆和小白兔对小木偶误解的部分。)

师总结:因为只拥有笑,小木偶受尽了委屈,处处被别人误会,哎,真是可怜。同学们,想亲身感受一下小木偶的感受吗?那就再一次分角色朗读课文吧!

⑴ 生自由分组;

⑵ 展示朗读;

⑶ 评议。

4、情感交流:

师:同学们在学习经历了小木偶的遭遇后,你有什么想法能告诉大家吗?

生:我明白了,生活中只有笑是不够的,还有伤心和难过,还会遇到很多事情,不然就得不到真正的快乐。

师:是啊,正如我们课文最后一段说的一样,一起读一读吧!

总结:生活就象五味瓶,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都要我们去经历,去面对,让我们用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体验生活所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三、课外拓展

可爱的小木偶,在小女巫的帮助下,拥有了人类所有的表情,他以后的生活将会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续编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12* 小木偶的故事

笑————感受生活的快乐

只会笑远远不够

教学反思:“人需要用丰富的表情去面对生活,用丰富的表情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是这篇童话故事所蕴涵的哲理。为了引领学生感悟这一道理,教学时候,我通过让学生品读小木偶因只会笑而遭受的不幸,在体验他的不幸的同时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故事后蕴涵的道理。另外,课文中还有许多表示不同情感的词语,让学生品读这些词语,以积累表达不同情感的各种词句。

课题: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创作童话的兴趣。

2、会抓住童话的特点编写童话。

3、发挥自己的想象才能,展示自己在童话故事方面的收获。

4、激发学生读童话故事的兴趣,并养成读边想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童话的特点,提高欣赏通话的能力。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编写童话故事的兴趣。

课前准备

1、课件(童话片段)、音乐。

2、课前有关童话的资料。

教学时间:五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

1、师:这么多美妙的童话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色彩。其实呀,童话故事的编写是有一定规律的,小林和小东就发现了一些,我们来看看吧。

2、男女生分读书上的“我的发现”

3、说说小林和小东经过本组童话故事的学习后发现了什么?

4、回顾读过的童话书,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5、全班交流。

日积月累

幻想、夸张、拟人凑成了可爱的童话故事,读起它,心也会随它飞扬。正如在诗中漫步一般!你听--

1、配乐朗诵《雨中的树林》

2、喜欢这首诗吗?

3、用心、用情的朗读。

4、指名朗读--点评--再读

5、教师小结:童话世界可真有趣!正如《雨中的树林》所说,童话是小精灵,童话市滚动的雨珠,是串串项链,是青蛙击鼓跳舞,是又软又香的落花,是酸甜可口的浆果,是会变魔术的雨点儿。让我们再一次用情的朗读这首诗,用多彩新奇的童话用驻人间。

6、感情朗读。

7、教师总结:同学们,希望你们以后能以想象为船,夸张为桨,拟人为帆,让你们的“童话号”驶向幸福的彼岸。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浓浓的童话情让我们经历了一段段美好时光,重新拾起它,你会觉得它是那么美好。

这节课让我们在讲童话、演童话的过程中,再一次尽情体验童话给我们的快乐吧!

a讲童话,悉心的听众品评哪个最好。要求:大胆、大方、大声;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述。听众要认真听,评价要说出理由。

b演童话,热情的观众谈谈观后感。要求:有合作意识,表演大方,抓住童话的主要情节。

c总结经验,听取建议,再次准备,教师指导。

第三课时

习作指导

一、谈话导入

通过第三组课文的学习,让我们感受到了童话的魅力。今天我们要在口语交际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本单元的习作练习。

1、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几篇童话,并说说作者是怎样展开想象的。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教师适当点拨。

4、你认为怎样写才生动。

5、指名发言。

二、写前指导

1、分四人小组说

2、选择什么来写。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

3、你打算分几个方面来写?按什么顺序来写?

4、怎样写才能突出主人公的形象?他们之间是怎样通过对话表现人物的特点及展开故事情节的?

三、学生习作

第四课时

习作评讲

一、师抽查学生习作。

1.先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自我评价,看看内容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连贯,有无错别字,标点使用是否正确,并用——勾出好词好句。

2.请生在展示台上展示自己写得最精彩的段落或词句。

3.请写得好的同学上台诵读自己的文章,其他同学指出写得好的地方。

二、师对于写的好的给予表扬。

1、内容符合,句子通顺的有:杨若希 彭怡菲

2、想象丰富、情节合理的有:何紫轩 赵子懿

3、突出主人公形象的有:孙研恬 杨孟凡

三、抄正习作。

第五课时

1、交流同学们搜集的关于童话的资料。

2、完成作业

(1)看拼音写词。

Yang yixuannaoxunchizengtianfugai

()()()()()

Kelianfamuchaichusheng xianingshi

()()()()()

(2)照样子写词。

笑嘻嘻()()()

蹦蹦跳跳()()()

可怜巴巴()()()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仍然——()增添——()宽阔——()

茂密——()快乐——()亲热——()

(4)读句子回答问题。

A“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斥责。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

“巨人大声斥责”是因为他认为()。面对巨人的“大声斥责”,小男孩可能会说()。

B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鸟儿看着灯火,心里可能会想些什么呢?

第三单元教后:

本单元的课文大多是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我们在教学中要尽最大可能发挥好本组教材对学生的语言熏陶和育人功能。在教学时要做到以下几步:(1)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动学生去自主、自由的初读课文,然后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进行反馈,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师生互动对读,在对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把握角色。(3)教师放手,让学生尝试在理解的基础上选择各自喜好的方式再读对话,感悟文本。(4)学生进入角色,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表演朗读,和小朋友合作分角色根据自己的理解把故事演出来,把故事中的人物再现出来。这个环节既是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更是对文本的创作。这种多元化的解读感悟样式会更好的激活学生各富色彩的智慧。

下载小学语文S版第七册第七课 火烧云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S版第七册第七课 火烧云 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苏教版第七册《雾凇》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执教者:昔阳县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

    语文火烧云教学设计模板五篇范文

    《火烧云》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描写的是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火烧云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火烧云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火烧云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火烧云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火烧云奇异的景象。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2、理解课文内容,了......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精选合集)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注重思想品德的熏陶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有效地培养听说读写能力,使学生喜欢学语文,学会学语文,为他们......

    《火烧云》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火烧云》这篇课文是写景的文章,节选自我国著名的女作家萧红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课文描绘了晚饭过后夕阳西下时,天空中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表现了大自然......

    火烧云教学设计(范文大全)

    《火烧云》是现代文学作品,萧红创作的《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摘入沪教版五年级课文,以及人教版四年级课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参考!火烧云教学设计1教学目......

    火烧云教学设计

    4* 火烧云 一、观片激趣,谈话导入 1.(播放课件:火烧云)谈话导入: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多美的火烧云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现代女作家萧红到天空中遨游,领略大自然的壮美,感受夕......

    《火烧云》教学设计

    《火烧云》课堂实录 (一) 导语激情,引入新课 师:夕阳、明月、火烧云„„是美丽的。曾经有多少位作家、诗人用最美的语言描绘过它们。火烧云这一景象使多少人陶醉过。现代女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