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清明节的由来》教学设计之五
《清明节的由来》教学设计之五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或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学习并理解本课生字词,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字词的兴趣及能力。
2引导学生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组织学生反复默读,深入地理解课文,使学生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感受并崇尚民族文化及民族精神。
[重点难点]
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清明”的含义.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春秋五霸晋文公的简介及春秋战国的地图等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 启发谈话,调动积累,引起阅读期待。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29课,请与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教师示范并提示书写时注意的事项)
2谁愿意把你知道的有关”清明节”的信息说一说,与大家一起分享。
3大家对清明节是怎样来的;清明节是什么样的节;清明节有哪些习俗等有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谁能再谈一谈你对“清明”一词的理解?
(学情预设:此时学生的理解,或是表面的、浮浅的、单一的,或是略有感知却不知如何准确回答的)
小结:大家对“清明”一词有了初步的理解。我相信,待我们深入地学习课文后,你对这个词会有更深刻地理解。
二 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初步感知文本。
1自读课文。
要求:①划出文中的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②利用工具书,查出解释,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传统、流亡、感人肺腑、狼吞虎咽、郑重、治国安邦、清明、念着、荒山野岭、恸哭、寒食节、祭奠、鞭策、座右铭、井井有条、安居乐业、不居功劳、不图富贵)
③把课文多读几遍,达到读通、读顺、读熟的目标。
2检查自读的情况。
①同桌互读互查,检查生字词及读书的情况。
②师生借助字卡,认读生字词。
③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其他同学思考,课文主要讲什么?
④师生讨论、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 质疑问难,理清思路,培养问题意识。
1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及内容,或提出有利于深入理解课文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梳理,分三个层次解决。简单问题学生相互提示解决;与课文联系紧密的重点、难点问题留在学课文中解决;其他问题,引导学生利用课外资源、或课余时间讨论解决)
2梳理、归纳本节课要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
①清明节是怎样来的? ②清明节是纪念谁的,纪念什么?
3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解决“清明节是怎样来的”问题。
①组织自读,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理清文章的思路。
学情预设:或用在书上分段标画的方法;(参考教参253页)或通过示意图来表示故事主要人物的人、事、物之间的关系;或通过读书看插图,提示重点的方法,理清文章的思路。
②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清明节的由来”的问题并用示意图表示。(可以指导学生用反推法,理清文章思路,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例:(注:下文中的小号字与前面画横线的词语组成一个问题,以便提示学生深入思考)
清明节的由来怎样来的百姓纪念的习俗沿袭而来为什么介子推不居功劳不图富贵怎么知道的晋文公定“清明节”为什么见“清明柳”就像见到介子推二者之间的联系晋文公烧山,逼介子推做官,介子推焚于柳下为什么报答介子推割肉奉君之恩为什么流亡时,割肉奉君,愿主公常清明
③各组代表展示并介绍探究成果。
学情预设:学生渴望了解重耳流亡的背景。
四 引进课件,补白背景,理解割肉奉君的意义。
①出示春秋战国的地图,简介当时各国征战的历史背景。
②出示一代明君――晋文公的资料,讲述晋文公统一中原,成为春秋五霸的故事。使学生了解晋文公流亡的原因,及他做国君时治国的二大策略,认清晋文公使中原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没有战乱,百姓安居乐业的现状,明白介子推割肉奉君的动机。
五 再读课文,调动积累,理解“清明”内涵。
流亡公子晋文公——重耳简介,历史资料故事
晋文公(前697年—前628年),姓姬名重耳(chóng ěr),与周王室同宗,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晋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晋献公之子,因其父立幼子为嗣,曾流亡国外19年,在秦援助下回国继位,那年他已经62岁了!
晋文公生于周桓王二十三年(前697年),前636年即位,卒于周襄王二十四年(前628年),共在位9年。在赵衰、狐偃、狐毛、贾佗、先轸、魏武子、介之推等人的辅佐下,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整顿内政,发展农业、手工业,加强军队,国力大增,出现“政平民阜,财用不匮”的局面。因平定周室内乱,接襄王复位,获“尊王”美名。城濮之战,大败楚军。旋于践土(今河南荥阳东北),会集诸侯,邀周天子参加,遂成为霸主。公元前628年冬十月,晋文公因病逝世,终年70岁,其子晋襄公继位。
除了《左传》和《史记》等文献以外,子犯和钟的铭刻也记载了关于晋文公的生活的重要信息
公子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晋献公年老的时候,宠爱一个妃子骊姬,想把骊姬生的小儿子奚齐立为太子,把原来的太子申生杀了。太子一死,献公另外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都感到危险,逃到别的诸侯国去避难了。
晋献公死后,晋国发生了内乱。后来夷吾回国夺取了君位,也想除掉重耳,重耳不得不到处逃难。重耳在晋国算是一个有声望的公子。因此一批有才能的大臣都愿意跟着他。
重耳先在狄国住了十二年,因为发现有人行刺他,又逃到卫国。卫国看他是个倒运的公子,不肯接待他。他们一路走去。走到五鹿(今河南濮阳东南)地方,实在饿得厉害,正瞧见几个庄稼人在田边吃饭。重耳他们看得更加口馋,就叫人向他们讨点吃的。
庄稼人懒得理他们,其中有一个人跟他们开个玩笑,拿起一块泥巴给他们。重耳冒了火,他手下的人也想动手揍人了。随从的有个叫狐偃的连忙拦住,接过泥巴,安慰重耳说:“泥巴就是土地,百姓给我们送土地来啦,这不是一个好兆头吗?”
重耳也只好趁此下了台阶,苦笑着向前走去。
重耳一班人流亡来到齐国。那时齐桓公还在,待他挺客气,送给重耳不少车马和房子,还把本族一个姑娘嫁给重耳。
重耳觉得留在齐国挺不错,可是跟随的人都想回晋国。
随从们背着重耳,聚集在桑树林里商在晋国历史上,晋文公虽只在位9年,但他的政绩最为突出。他的霸业只是政绩的一部分,他的主要政绩是通过国内的政治经济改革,为晋国以后的繁荣富强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他主持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法令,并确定了会盟制度,不仅使晋国由甸服偏侯发展为雄踞中原的超级大国,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当时的局面,把诸侯间的征战控制在了一个比较小的范围内。
第二篇:《清明节的由来》教学设计之三
《清明节的由来》教学设计之三
内容简析:
这是一篇关于清明节由来的传说,讲的是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相传,晋文公重耳流亡期间,随臣介子推,在重耳饿得头昏眼花时,割肉奉君。他护主救国的举动,感动了晋文公。后来重耳当上了国君,不忘此事,想封他为官报答他。介子推一一回绝,为避当官,他躲进深山。晋文公想逼他出来,放火烧山。介子推宁可焚于柳下,也不接受恩惠。他不图富贵,不居功劳的精神,激励着晋文公执政清明,完成治国安邦的大业。日后,晋文公怀念他,定他忌日的第二天为清明节。百姓安居乐业,也十分怀念介子推。因此,每逢清明节都要举行各种活动来纪念他。慢慢地清明节成为我国的传统节日。
本文语言朴实,故事曲折,引人入胜,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好素材。
课文配有二幅插图:第一幅展示的是介子推割肉奉君,重耳深受感动的场景;第二幅展示的是清明节这一天,晋文公在“清明柳”前祭奠介子推的场景。这二幅图有助于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重点,理解课文。
[设计理念]
学成于思,思源于疑。本课设计将从问题入手。只有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以此为抓手,解词析句,探究问题,才能深入地理解课文,从而达到知识、能力、情感共同提升的目标。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或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学习并理解本课生字词,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字词的兴趣及能力。
2引导学生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组织学生反复默读,深入地理解课文,使学生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感受并崇尚民族文化及民族精神。
[重点难点]
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清明”的含义.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春秋五霸晋文公的简介及春秋战国的地图等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 启发谈话,调动积累,引起阅读期待。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29课,请与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教师示范并提示书写时注意的事项)
2谁愿意把你知道的有关”清明节”的信息说一说,与大家一起分享。
3大家对清明节是怎样来的;清明节是什么样的节;清明节有哪些习俗等有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谁能再谈一谈你对“清明”一词的理解?
(学情预设:此时学生的理解,或是表面的、浮浅的、单一的,或是略有感知却不知如何准确回答的)
小结:大家对“清明”一词有了初步的理解。我相信,待我们深入地学习课文后,你对这个词会有更深刻地理解。
二 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初步感知文本。
1自读课文。
要求:①划出文中的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②利用工具书,查出解释,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传统、流亡、感人肺腑、狼吞虎咽、郑重、治国安邦、清明、念着、荒山野岭、恸哭、寒食节、祭奠、鞭策、座右铭、井井有条、安居乐业、不居功劳、不图富贵)
③把课文多读几遍,达到读通、读顺、读熟的目标。
2检查自读的情况。
①同桌互读互查,检查生字词及读书的情况。
②师生借助字卡,认读生字词。
③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其他同学思考,课文主要讲什么?
④师生讨论、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 质疑问难,理清思路,培养问题意识。
1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及内容,或提出有利于深入理解课文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梳理,分三个层次解决。简单问题学生相互提示解决;与课文联系紧密的重点、难点问题留在学课文中解决;其他问题,引导学生利用课外资源、或课余时间讨论解决)
2梳理、归纳本节课要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
①清明节是怎样来的?
②清明节是纪念谁的,纪念什么?
3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解决“清明节是怎样来的”问题。
①组织自读,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理清文章的思路。
学情预设:或用在书上分段标画的方法;(参考教参253页)或通过示意图来表示故事主要人物的人、事、物之间的关系;或通过读书看插图,提示重点的方法,理清文章的思路。
②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清明节的由来”的问题并用示意图表示。(可以指导学生用反推法,理清文章思路,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例:(注:下文中的小号字与前面画横线的词语组成一个问题,以便提示学生深入思考)
清明节的由来怎样来的百姓纪念的习俗沿袭而来为什么介子推不居功劳不图富贵怎么知道的晋文公定“清明节”为什么见“清明柳”就像见到介子推二者之间的联系晋文公烧山,逼介子推做官,介子推焚于柳下为什么报答介子推割肉奉君之恩为什么流亡时,割肉奉君,愿主公常清明
③各组代表展示并介绍探究成果。
学情预设:学生渴望了解重耳流亡的背景。
四 引进课件,补白背景,理解割肉奉君的意义。
①出示春秋战国的地图,简介当时各国征战的历史背景。
②出示一代明君――晋文公的资料,讲述晋文公统一中原,成为春秋五霸的故事。使学生了解晋文公流亡的原因,及他做国君时治国的二大策略,认清晋文公使中原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没有战乱,百姓安居乐业的现状,明白介子推割肉奉君的动机。
五 再读课文,调动积累,理解“清明”内涵。
第二课时
一 指导读书,深入理解,品味“清明”内涵。
1读第一段,随机处理“传统节日”“感人肺腑”等词。
2(读2――8段)了解清明节传说,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①引导学生理解重耳为什么感动,边读边想象重耳饥饿难挨的情景。
②指导学生分角色读好君臣的对话。重点理解介子推的话“做治国安邦的清明国君”。初步理解“清明”的内涵。(引导学生联系重耳流亡的背景及自己的生活经验与社会现实,谈出自己对“清明”的理解。可以理解为不做昏君,做个清正、廉明、勤政的国君。)
③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一一回绝”“放声恸哭”所表达的内容,认识介子推拒绝做官,不图回报的高风亮节。
④读读、议议,“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的意思,说说你对介子推的认识。(让学生在议论中感受到我们民族的文化与精神。)
⑤指导学生默读,注意“寒食节”与“清明节”纪念的内容有什么不同。想一想,晋文公下令定了二个节日,为什么只有“清明节”成为传统节日?这说明百姓崇尚什么,追求什么?
⑥联系“清明”前后的气候特征及自然景象,联系老柳树死而复活的样子,再体会“清明”的内涵。(“清明柳”既表示杨柳返青,万物鲜明的季节,又表示对介子推的怀念)
⑦默读课文,想一想,晋文公勤政清明,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与介子推有什么联系?对百姓有什么影响?说说百姓后来为什么自发地过清明节。理解“清明”的内涵。(表达百姓希望有一个政治有法度、有条理,百姓安居乐业社会)
3朗读全文,感受介子推爱国护主、不居功劳、不图富贵的精神及晋文公勤政清明、安邦治国的品质。
第三课时
一 指导学生写字。
1注意易错的字,要写正确。
①“肺”字的笔顺。共8笔,最后一笔是竖,它穿过横、横折钩,一通到底,且直且长。
②“昏”“荒”二字不可多一点。
③“臣”字中间不是“口”。
2把字写好看。
①“邦”字,左右结构,左高右低。
②“荒”“策”“墓”上中下结构的字,要写紧凑,不可过长。
③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两边大小、位置。
④“鞭”左高窄右矮宽。
3学生书写练习。;
二 小组交流。
1说说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的由来。
2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和同学们交流。
三 读“学习链接”,与同桌相互说一说清明节的第二种说法。
四 小组讨论,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清明节的知识。
五 美读课文,填写词语花篮。
六 布置作业
说说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的由来。
第三篇:《清明节的由来》教学设计
《清明节的由来》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分析
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是以中外文化为教学专题,介绍我国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课文。《清明节的由来》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讲了一个感人肺腑的古代传说,说明了清明节的由来,表达了介子推的爱国思想和晋文公的勤政清明。根据语文的教育熏陶作用,教学的落脚点定在围绕问题,小组展开探究,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由来,体会介子推的崇高品质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传说故事很感兴趣,通过朗读课文基本能了解清明节的由来。但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很有限,对当时的事件背景和人物并不了解,他们只停留在生动的故事表面,对里面蕴含的丰富人物情感领悟不透,对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良传统知之甚少,对介子推在当时的那种崇高思想境界很难体会。因此,教学设计针对学生特点、教学内容,借助多媒体补充历史背景,再现故事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意识,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教学目标分析
按照新课标第二学段阅读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结合学生认知水平,确定教学目标。
3.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会认14个常用汉字,认识10个生字,掌握生词,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或结合上下文理解生词的意义。
(2)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介子推所写血书的含意。
(3)读懂课文,知道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的由来,体会介子推不居功劳,不图富贵的崇高品质。
3.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小组合作学习和多种形式的朗读,了解清明节的由来,感悟介子推的崇高品格。
3.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体会介子推不居功劳、不图富贵的忠君爱国思想,感受百姓对安居乐业生活的向往,受到中华优良传统的熏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3.4、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清明节的由来,理解介子推写的血书的含意。3.5、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体会介子推不居功劳、不图富贵的崇高思想。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情感感悟能力,对介子推的品质体验是学生学习课文的难点。
突破方法:从血书的含意入手,抓住重点词语理解,结合写人物相关的语言、行为的句段品读,引导学生体会介子推的爱国思想。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着“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和“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紧扣自主、感悟、积累目标展开教学,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功用,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征战的历史背景,简介清明节的各种活动,再现介子推语言、行为,为学生创设生动的课文情境和愉悦的学习氛围。采用以“ 提示学习目标-----分组合作探究----分步指导阅读”模式教学,在看、读、说中感悟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现代教学媒体与资源选择应用 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教室 6 教学过程
6.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⑴(课件展示配有《清明》故事朗读的清明扫墓图)问:清明到来人们要做些什么?板书课题。
⑵导入:你知道清明节的由来吗?关于这个节日还有个感人肺腑的古代传说呢。⑶观看网络视频《话说清明》,学生了解介子推与晋文公的故事,初步了解清明节。【设计意图:古诗切题,借助多媒体课件,开课伊始便引领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探究清明节由来的兴趣。】
6.2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一目了然,使学生的读书有的放矢,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书的良好习惯。】
6.3、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设计依据: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方法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6.4、分步指导,品读课文。⑴、检查读书情况。
①同桌互读互查,检查生字词及读书的情况。
②师生借助课件,认读生字词。
③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④汇报词语理解情况。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采用检测方式进行,新课标要求本学段学生“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独立识字能力”。但对于容易出错的“臣、治、族、策、葬”提醒字音。重点指导“偷、割、派、熄”的字形识记。】
⑵、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①清明节是怎样来的?
②清明节是纪念谁的,纪念什么?
③讨论:介子推对晋文公的希望是什么?晋文公做到了吗?你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画上记号。
【课标指出: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达到感悟文章思想内涵。】
⑶、指导解决教学重点:清明节是怎样来的。①组织自读,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理清文章的思路。
②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清明节的由来”的问题并用示意图表示。
课件展示:介子推割肉煮汤----重耳封官回报------介子推拒绝做官---------死于树下留有血书-----晋文公安葬母子定寒食节--------祭奠介子推定清明节。
③各组代表展示并介绍探究成果。
本学段要求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需要引导学生找出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教师利用课件帮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故事的前因后果。
学情预设:学生渴望了解重耳流亡的背景。⑷、引进课件,补白背景,理解割肉奉君的意义。
①课件出示春秋战国的地图,简介当时各国征战的历史背景。②课件出示一代明君――晋文公的资料。③动画再现晋文公流亡的历史原因。
⑸、读文段、找语句、看视频、说人物四结合突破教学难点。学生合作学习,动手画出相关语句,教师巡视指导。师:请用这样的句子回答:介子推对晋文公的希望是 ___,从语句“„„ ”可以看出。
①生说介子推的希望。
②重点引导朗读、感悟介子推的语言:(课件展示文段)
介子推语重心长地说:“我不求报答,但愿主公不要忘记我割肉的痛苦,多想些治国安..........邦的办法,做一位贤明的国君。”(引导学生读第三段,课件再现割肉煮汤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割肉的痛苦。抓住带点词语意思的理解,体会介子推忠心耿耿、一心为国的思想。)
介子推怎样说这句话的?生读。
师引导:语重心长什么意思? 该怎么读出来?
通过感情朗读,是训练学生语感,体会语言之美和内涵情感的重要方式。
再放视频,展示:“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引导学生读第五段,抓住“奉、尽、丹心、但愿、主公、清明”理解句意,体会介子推的不居功劳、不图富贵的高尚品格。)
师小结:介子推拒绝做官,晋文公派人请,亲自请,最后不得不放火烧山逼他出来,可介子推宁可烧死也不去做官,留下血书。只表达一个希望:那就是“多想些治国安邦的办法,成为一个贤明的国君啊!”
师引读:这就是不求回报的介子推,读诗„„ 这就是不居功劳、不图富贵的介子推,再读„„ 这就是忠君爱国的介子推,让我们一起读„„ 板书:不居功劳、不图富贵、忠心耿耿,不求报答。
师说:这只是血书中的最能表达介子推愿望的一句,让我们走进完整的血书。课件出示血书: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③感情朗读第八段,感悟晋文公的贤明。
师说:血书中句句寄托着介子推对晋文公的希望,他期望晋文公能勤政清明,晋文公做到了吗?读有关语句。
贤明国君:定寒食节、定清明节、座右铭、勤政清明,治理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 晋文公的勤政清明与血书有什么关系?请大家带着问题认真读课文八段。
生回答:晋文公一直把介子推的血书带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右铭。这封血书时刻提醒着晋文公要多想治国安邦的办法,做一个清明的国君。
师:是的,是鞭策,是鼓励的作用。仅仅是这些词句的鞭策鼓励吗?到底还有一种什么精神在鞭策鼓励他呢?
预设:
生说:不居功劳的精神。
生说:不图富贵,忠心报君的精神。„„
小结:介子推不求回报、不居功劳、不图富贵、忠心报君的精神感动着晋文公,鞭策着晋文公勤政清明,鼓励这晋文公,因此晋文公把血书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右铭。什么是“座右铭”?能结合上下文说说你的理解吗?
生说:座右铭就是鞭策鼓励自己的话或格言。师:说说你的座右铭。
过渡: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能说说自己对“清明”这个词的理解吗?
④引读七段,理解“清明”的内涵。课件以动画的形式展示老柳树死而复活、绿叶蓬勃,晋文公拜奠的画面,感受柳树强大的生命力,晋文公对介子推的怀念。
说说百姓后来为什么自发地过清明节?
师小结:清明前后,柳树长满绿叶,万物萌发,连烧死的老柳树也死而复活,所以 “清明”既表示杨柳返青,万物鲜明的季节,又表示对介子推的怀念。清明又包含百姓的一种愿望:希望有一个政治有法度、有条理,百姓安居乐业的社会,崇尚那种不居功劳、不图富贵品质。
设计意图[根据课标要求“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课件展示故事背景认识人物。课件出示春秋战国地图,简介当时各国征战的历史背景。介绍晋文公,采用动画讲述晋文公流亡的原因,让学生借助历史背景,理解人物的思想品质。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强调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所以本文的教学以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加上教师适当的引导,突破课文的重难点。] ⑹、配乐再读全文,深化感情。
6.5拓展交流(课件展示):在这些传统节日里,人们要做什么?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延伸拓展,激起学生自觉对传统节日进行了解的欲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反思
⑴借助视频和动画引入,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愿意学,乐意学,主动学;在此基础上研读、品味、理解感受,这种将视觉形象和文字结合以触动情感学习、阅读方式,增强了学生与文本的情感互动,促进个性化阅读。
⑵注重学生语感的培养。抓住重点词句品读,利用课件将重点词句例举出来引导学生感知,再回到整篇文章中感受,将语文知识与人文内容结合,促进学生语言内化,提高实践能力。特别是对“清明”的理解,学生已感悟到其深刻的内涵——清正廉明。
⑶学生能在合作交流中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课件补充背景、再现场境,朗读、重点词句义理解,抓住人物语言、行为,体会介子推的崇高思想,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升华学生情感。老师在整个过程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在学生遇到学习瓶颈时,帮助学生走出困境,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另外,在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小组学习时间的不均衡,学生个性差异重视不够,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和实践还需进一步探讨研究,教师的引导方法和教学模式有待更进一步探索,使课堂教学效率更高。
第四篇:清明节的由来教学设计
清明节的由来教学设计(精选7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清明节的由来教学设计(精选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清明节的由来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或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学习并理解本课生字词,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字词的兴趣及能力。
2引导学生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组织学生反复默读,深入地理解课文,使学生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感受并崇尚民族文化及民族精神。
[重点难点]
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清明”的含义.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春秋五霸晋文公的简介及春秋战国的地图等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调动积累,引起阅读期待。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29课,请与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教师示范并提示书写时注意的事项)
2谁愿意把你知道的有关”清明节”的信息说一说,与大家一起分享。
3大家对清明节是怎样来的;清明节是什么样的节;清明节有哪些习俗等有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谁能再谈一谈你对“清明”一词的理解?
(学情预设:此时学生的理解,或是表面的、浮浅的、单一的,或是略有感知却不知如何准确回答的)
小结:大家对“清明”一词有了初步的理解。我相信,待我们深入地学习课文后,你对这个词会有更深刻地理解。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初步感知文本。
1自读课文。
要求:
①划出文中的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②利用工具书,查出解释,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传统、流亡、感人肺腑、狼吞虎咽、郑重、治国安邦、清明、念着、荒山野岭、恸哭、寒食节、祭奠、鞭策、座右铭、井井有条、安居乐业、不居功劳、不图富贵)
③把课文多读几遍,达到读通、读顺、读熟的目标。
2检查自读的情况。
①同桌互读互查,检查生字词及读书的情况。
②师生借助字卡,认读生字词。
③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其他同学思考,课文主要讲什么?
④师生讨论、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质疑问难,理清思路,培养问题意识。
1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及内容,或提出有利于深入理解课文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梳理,分三个层次解决。简单问题学生相互提示解决;与课文联系紧密的重点、难点问题留在学课文中解决;其他问题,引导学生利用课外资源、或课余时间讨论解决)
2梳理、归纳本节课要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
①清明节是怎样来的?
②清明节是纪念谁的,纪念什么?
3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解决“清明节是怎样来的”问题。
①组织自读,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理清文章的思路。
学情预设:或用在书上分段标画的方法;(参考教参253页)或通过示意图来表示故事主要人物的人、事、物之间的关系;或通过读书看插图,提示重点的方法,理清文章的思路。
②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清明节的由来”的问题并用示意图表示。(可以指导学生用反推法,理清文章思路,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例:(注:下文中的小号字与前面画横线的词语组成一个问题,以便提示学生深入思考)
清明节的由来怎样来的百姓纪念的习俗沿袭而来为什么介子推不居功劳不图富贵怎么知道的晋文公定“清明节”为什么见“清明柳”就像见到介子推二者之间的联系晋文公烧山,逼介子推做官,介子推焚于柳下为什么报答介子推割肉奉君之恩为什么流亡时,割肉奉君,愿主公常清明
③各组代表展示并介绍探究成果。
清明节的由来教学设计2一、活动目的: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通过查资料、家庭采访以及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同学们了解清明节的由来、习俗、诗歌等。让学生知道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体现。
二、活动程序:
1、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清明节的由来(课件出示)
利用午会课进行交流。让班级同学全员参与。
2、了解清明节的习俗(课件出示)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打马球、插柳植树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3、温习有关清明节的诗句(课件出示)《清明》、《途中寒食》、《寒食》
4、介绍烈士陵园,讲述烈士的故事缅怀革命先烈
三、活动总结:
通过活动,同学们了解清明节的由来、习俗、诗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感受清明祭祖。
清明节的由来教学设计3设计思想: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来到,万物凋零的寒冬就过去了,风和日丽的春天真正地开始了。在清明节期间,组织幼儿系列教育活动,目的是让幼儿通过向革命烈士致敬默哀或扫墓等活动追念革命烈士的高贵品质,树立继承先烈遗志、认真学习、长大建设祖国的理想;通过吃鸡蛋、画鸡蛋、玩鸡蛋、踏青春游、荡秋千、放风筝活动,了解传统风俗,锻炼身体,充分感受春景的美好。
活动目的:
1、了解清明节的来历,知道清明节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清明节的活动。
2、初步了解家族中人与人之间的亲属关系,怀念先祖、尊重长辈等。
3、敬仰怀念革命烈士,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活动准备:
课前与家长联系好参与本活动,电脑课件,实物:各种图案的彩蛋、每幼儿一个熟鸡蛋,彩笔、帖纸、橡皮泥、剪刀、胶水等
活动过程:
1、用古诗导入活动内容: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小朋友你们知道几月几日清明节吗?(4月5日清明节)
2、教师讲述清明节的由来。
3、观看课件:老师带孩子们扫墓的画面。
4、放哀乐、人民英雄纪念碑画面,请家长与幼儿起立,向英雄们行礼、默哀,表示怀念。
5、与幼儿交谈:清明节有那些习俗?
运动习俗:踏青、荡秋千、打马球、放风筝、蹴鞠、插柳等。
饮食习俗:吃冷食、吃鸡蛋等。
6、出示彩蛋请幼儿观察与自己带来的鸡蛋有什么不同?用什么制作的?
7、放彩蛋图片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及制作兴趣。
8、幼儿与家长共同制作彩蛋(方法形式不限,画画、涂色、剪纸粘贴、橡皮泥制作小动物等)。
9、幼儿到台前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用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的作品。
10、玩鸡蛋:请幼儿发挥想象力用鸡蛋作出多种玩法(滚、转、抛、立、碰鸡蛋等),幼儿比赛看谁的玩法多。
结束部分:
请幼儿把彩蛋给其他班的小朋友欣赏并与朋友们一起玩,在音乐伴奏下走出活动室。
小结:
通过以上这次活动相信幼儿对清明节有了一定的认识,而同时也让他们体验到了活动带来的乐趣,如果只通过单单讲解的话,孩子根本就没有多大的兴趣,可是经过实际操作的话,幼儿的兴趣以及印象都会加深,更能促进对该活动的意义性。
活动反思:
在设计这节活动时,我一直在考虑用不用告诉幼儿一些如今不文明的一些祭奠方式。但经过和大家的讨论研究,一致认为小班幼儿很多的都没经历过扫墓,并不知道那些不文明的行为,我们应当还给幼儿一个纯净的心灵,不该知道的就不要让他们知道。在整个活动中,我以谈话法为主要活动方法,通过幼儿的讨论、已有的社会经验及观看视频,从而使幼儿了解清明节的习俗和表达对亲人思念的方法。每个环节环环相扣,幼儿兴趣很高,回答问题也很积极。但是有不足的地方就是在播放清明节习俗课间的时候没有对一些习俗进行简单的讲述,只是一遍而过,效果不太明显,幼儿记忆不深刻。再来,如果时间充裕,可以自制简单的花朵,风筝等,既环保,又可以加深记忆,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清明节的由来教学设计4前言:
清明节的风俗很多,一般的人们会放风筝、插柳等,今天我们要讲解的是清明节荡秋千,荡秋千大家都知道吧?通过本次让孩子们学会荡秋千,并认识清明节荡秋千的意义,让清明节的意义更深入孩子的内心。
目标:
1、培养幼儿的勇敢精神,增进其身心健康;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
2、让幼儿了解秋千的来历。
准备:
在幼儿园内用木头、绳子、踏板架一牢固的秋千,“熊猫荡秋千”的挂图。
过程:
1、出示“熊猫荡秋千”的挂图,引出课题。教师边出示挂图边问:“小朋友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清明节)
“节日里,动物园里的小熊猫也玩起了有趣的游戏,它们在干什么?”(荡秋千)
2、介绍秋千的来历。
让幼儿知道秋千是我们的祖先借以攀树取食和避兽宿息的一种工具。后来演化为秋千活动。
3、介绍秋千的玩法,引起幼儿的兴趣。组织幼儿荡秋千。
①两手握绳,坐或站在两绳之间的`横板上。
②当站着荡时,两腿并拢,并屈膝前荡;坐着荡时可有人在后边将秋千上的人往前推。
③要求幼儿排成一路纵队站在一旁,每人荡2—3分钟,荡过的小朋友站至队尾。教师边指导边表扬表现勇 敢的小朋友,鼓励胆小的幼儿。
4、命题画:“小猴荡秋千”。
画出小猴荡秋千的各种姿态。
总结:秋千,古字两字均有“革”字旁,千字还带走字,意思是揪着皮绳而迁移。早在远古时代,人们为了获得高处的食物,在攀登中创造了荡秋千的活动。最早称之为“千秋”。传说为春秋时代北方的山戎民族所创。
清明节的由来教学设计5一、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乐于参与清明节的活动。
2、初步体验怀念先祖、怀念革命烈士的情感。
3、学习认识清明节的由来及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目标1):简单了解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乐于参与清明节的活动。
2、难点(目标3):学习认识清明节的由来及意义。
三、教学准备:
1、场地(多媒体)
2、PPT3、《清明》视频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教学内容
1、教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看一个故事,看完之后告诉老师这个故事藏了哪个中国传统节日。(播放视频)
2、教师:这个故事里藏了哪个传统节日?(清明节)
(二)讲述清明节习俗
1、教师:大家知道清明节是哪天吗?(4月5日)
2、教师:小朋友们知道现在的人们清明节都在做什么吗?(扫墓、踏青、放风筝、荡秋千)
3、教师:我们再来看看古时候的人们在清明节的时候都在做什么?
播放课件中的古代清明节习俗。(清明上河图、蹴鞠、寒食、牵钩)
针对图片做出讲解
蹴鞠:和现在的足球规则一样,是古代藤编的足球。寒食:清明前一天不生火,吃凉食。
牵钩:古时候的拔河。
(三)讲述清明节的由来与意义
1、教师:小朋友们知不知道清明节是怎么来的?
一个重要的节气,万物复苏,是扫墓踏青的好日子。也是因为寒食节。
2、教师:那我们为什么要过清明节呢?
为了表达对已经去世的亲人的怀念,我们都会去墓前祭拜,表达哀思。
(四)结束,并观看烈士陵园扫墓图片
教师:小朋友们,在清明节我们不仅要去祭拜我们去世的亲人,还要去烈士陵园祭拜那些为了保护人们而牺牲的烈士哦!
清明节的由来教学设计6活动目的:
1、了解清明节的来历,知道清明节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清明节的活动。
2、初步了解家族中人与人之间的亲属关系,怀念先祖、尊重长辈等。
3、敬仰怀念革命烈士,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述清明节的由来。
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在古时,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三月节”。
在古人的观念里,108是代表完满、吉祥、久远、高深的大数,把清明放在冬至后第108天,是有很深的含义。清明的得名,不仅缘于万物此时的生长清洁明净,也缘于这一时期的太阳也是清新的太阳,流转于这一时期天地之间的阳气,也是清新的阳气。
二、(1)教师讲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许多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为了后人永远记住、永远怀念这些革命英雄,在1949年3月30日在天安门广场树立了《人民英雄纪念碑》。
(2)现代英雄:抗洪救灾、抢险救火、保卫国家生命财产等等许多现代英雄也献出了生命。
运动习俗:踏青、荡秋千、打马球、放风筝、蹴鞠、插柳等。
饮食习俗:吃冷食、吃鸡蛋等。
共育活动:
1、家长和孩子一起背诵古诗《清明》。
2、请家长再为幼儿讲述清明节的来历。
3、家长带领幼儿踏青,并为去世的亲人扫墓。
清明节的由来教学设计7活动目标
1、知道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了解当地过清明节的风俗。
2、了解清明节的来历,学习策划与清明节有关的活动。
活动准备
《小朋友的书、春天里》; 画笔、画纸;幼儿向家长了解清明节的来历和风俗,以及清明节这一天的安排。
活动过程
一、交流清明节的来历和风俗。
结合《小朋友的书、春天里》第21--24页“清明节的传说”,讲述故事。
通过提问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清明节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
人们怎样过清明节?
故事中古代人怎么过清明节的?有些什么风俗习惯?
幼儿使用《小朋友的书、春天里》第25页“清明节的风俗”,看图说说现代人们在清明节期间的活动。
提问:你们准备怎样过清明节?
1、小组讨论:我们的清明节:引导幼儿讨论清明节相关活动,并将活动用图画的方式画在纸上。注意引导幼儿考虑活动策划的可行性。
2、交流讨论结果:师结合幼儿的设想确定相关活动安排,主要包括:采艾青、做青团、参观茶园、到烈士陵园扫墓等。
四、教师组织幼儿折已学过的菊花和百合花,幼儿可将折好的花带回家,清明节扫墓时用。
第五篇:清明节的由来教学设计4.15
《清明节的由来》教学设计
城东小学
肖莲莲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知道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清明节的由来。体会介子推不居功劳,不图富贵的崇高思想。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介子推所写的血书的含意。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介子推所写的血书的含意。【教学难点】
体会介子推不居功劳,不图富贵的崇高思想。【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孩子们,昨天我们的相识让我们已经成为了朋友了对吗?那朋友间可没有秘密,你能告诉我你几岁了吗?那老师也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2008年,也就是你们一两岁还在牙牙学语的时候,中华人民共和国将清明节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今年的清明节,我们才放了三天假,对吗?关于清明节的由来有着一个感人肺腑的传说呢,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29课清明节的由来。(请孩子们翻到语文书第29课,拿出导学案。)
二.复习导入(5分钟)
1.这篇课文有许多有趣的词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 感人肺腑
头昏眼花
狼吞虎咽
语重心长
治国安邦
一一回绝
荒山野岭
勤政清明
井井有条
安居乐业
不图富贵
不居功劳
评价:希望孩子们能在以后的写作中灵活运用这些词语!2.故事的主人公是谁?(板书:介子推
重耳)把你们的分段情况分享给大家,谁来试试?
(1)点明清明节是传统节日
1.割肉煮汤,护主爱国。(2—8)交代清明节的由来:
2.拒绝做官,留下血书。
3.纪念恩人,定清明节。板书:(设定
纪念)
3.清明节的由来是什么?让我们试着将段落大意连起来,你会有惊喜的发现哦!(介子推割肉煮汤,护主爱国,拒绝做官,留下血书。晋文公为了纪念恩人,定清明节。这就是清明节的由来!)我们发现:将段落大意串联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真是一个好方法,你们记住了吗?
二、品读课文
(一)看图说话,“我眼中的介子推”。(3分钟)出示课文插图,看图,这幅图展示了一个什么故事?(割肉煮汤)我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认为介子推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师小结:介子推真是一个忠心护主的人啊!
(二)小组合作(25分钟)1.学习要求:
(1)自主学习:默读课文,想一想介子推几次对晋文公提出了希望?用“——”勾画出表示希望的语句。用“~~~~”勾画出最令你感动的语句,想一想为什么令你感动。
(2)小组交流:将你勾画的语句和感动的原因在小组内交流,形成小组共同意见。
2.第一次提出希望
(1)反馈:介子推几次对晋文公提出了希望?(两次)第一次提出的希望是什么?
(“我不求报答,但愿主公不要忘记我割肉的痛苦,多想些治国安邦的办法,做一位贤明的国君。”)
(2)贤明可以换成哪些词?(贤良/清明)(3)最令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4)指名分角色朗读:(重耳感动得留下了眼泪,说:“你这样待我,日后我怎样报答你呢?”介子推语重心长地说:“我不求报答,..但愿主公不要忘记我割肉的痛苦,多想些治国安邦的办法,做一位贤.....明的国君。”)①师评价:他读得怎么样?读得不够好,那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呢?读得好,好在哪里?语重心长是什么意思?(话深刻有力,情意深长。形容对人真诚的劝告或忠告。)可以换成哪些词?(苦口婆心)
②你能试着读一读吗? 3.第二次提出希望
(1)反馈:晋文公第二次提出的希望是什么?小组代表发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2)这份血书是什么意思?
(3)配乐,出现全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板书:尽丹心,常清明)
(4)你体会到介子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不居功劳、不图富贵)
4.思考:介子推希望晋文公“常清明”,晋文公做到了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读最后一段)
(1)晋文公是怎么做的?“晋文公一直把介子推的血书带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右铭。他勤政清明,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2)理解“鞭策”,近义词:激励。座右铭:放在座位右边用来激励自己的格言。
(3)晋文公勤政清明,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这与介子推有什么联系?对百姓又有什么影响?
(如果没有介子推用生命来激励他,晋文公就没有后来勤政清明的功绩,百姓们也不可能安居乐业。所以,为了纪念不居功劳不图富贵的介子推,人们自发地过清明节,清明节便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三、拓展延伸(5分钟)
1.学习链接:清明节的由来还有一个说法,请孩子们读一读学习链接。师总结:这便有两句农谚“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2.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圣诞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吗?那乐至的烧烤节呢?)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3.建议阅读
读一读同步读本《清明节》《晋文公》两篇文章。
四、达标检测 板书设计
29清明节的由来
介子推
晋文公
(尽丹心)
(常清明)
附:思考与疑问
1.第二课时导入是否有必要复习词语?本课设计了复习词语这一环节,因为本课篇幅较长,生僻字词较多。
2.本课需解决的问题比较多,如:介子推对晋文公的希望是什么?晋文公做到了吗?血书的含意?清明的含意?不知道本课容量是否过多?拓展部分设计的清明节的另一层含意(学习链接)因为时间原因删掉了,不知道会不会在理解“清明”显得不够全面? 3.时间安排是否合理?导入5分钟,正课30分钟,拓展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