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明充气雨衣的少年
发明充气雨衣的少年
北京难得下大雨,而且下了几乎整整一天。海淀区大钟寺小学下午放学后,外面仍在下瓢泼大雨。林恒韬在校门口等了一会儿,想在雨下得小一些时再走。可是,一个个同学有的打着伞、有的穿着雨衣都从他身边走过去了。于是,他立即穿好塑料雨衣,毅然冲进雨中,雨衣紧贴着身子,跑得越快贴得越紧,水流顺着雨衣往胶鞋里灌。袜子早湿了,脚像穿了铁鞋似的沉重,于是他索性脱掉胶鞋:光着脚跑回家。就这样,这位11岁的小学四年级学生感冒发烧了。
“要是雨衣不贴在身上就好了!但这怎么可能呢?” 林恒韬躺在床上思索着。3天后,他病愈上学了。尽管这几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可他却忘不了那场可恼的大雨。改进雨衣的愿望已在他心中生了根。
一个星期六的下午,全校师生聚集在礼堂里观看各班的文艺节目。舞蹈节目开始了,舞台两侧各有一排女学生在手风琴伴奏下摆出舞姿慢步走到舞台中央。她们穿着长裙,大半身被五颜六色的花绸裹了起来。突然,音乐的旋律变得短促、激越,小演员们个个双手卡腰旋转起来,原先像一根根管子似的裙子下摆逐渐膨胀,膨胀,正当同学们拍手喝采的时候,林恒韬眼里的花裙变成了下摆张开的塑料雨衣,舞台上像在下倾盆大雨,雨水顺着张开的雨衣洒落在身体四周,而裤腿、袜子都是干的„„他顿时发现自己好像一个迷路的孩子突然发现了指示方向的路标。
当天晚上,他找了一根铁丝,圈成一个大圆圈,用线缝到塑料雨衣的下沿。裙子般的雨衣做成了,可是在不用的时候,怎么把它收起来呢?
两个月之后,一个星期日,他去游泳池游泳。在更衣室里,拿出父亲刚买给他的塑料救生圈。他使劲往里面吹气,折叠成塑料薄片的救生圈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富有弹性的大圆圈,这时,塑料雨衣、旋转着的长裙、铁丝圈,突然从他的大脑里冒了出来,和塑料救生圈融合在一起了。他觉得自己血管里的血液正在奔腾,一种说不出的兴奋劲儿涌了上来。他顾不上游泳,连忙跑回家来。
一进家门,他就用剪刀剪下救生圈的气门,又到厨房里取来水龙头的塑料软管,在父亲的帮助下,把塑料软管的两端连接起来,装上气门塞,并用线扎在雨衣的下沿上。他用力从气门里吹气,雨衣下沿像伞那样地张开了。
下雨天,他穿着这件雨衣去上学,雨水打在雨衣上,从四周淌下,再也打湿不了裤腿和袜子了。
充气雨衣就这样被一个11岁的小学生发明了。这项发明荣获了第1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发明创造比赛一等奖。
第二篇:充气雨衣
《充气雨衣》教学设计
华龙区八中 刘洁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1)认读14个生字。
(2)默读课文。想想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默读大致了解内容,了解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2)朗读课文。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想象能力。(2)培养创造力。重难点、关键 1.认读14个生字。
2.默读课文,大致了解内容,了解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整体感知 1.谈话导入,板书课题。同学们,下雨时,看到你们穿着五彩缤纷的雨衣在雨中嬉戏,真像一幅美丽的画。不过,美 中不足的是,雨水总是会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你们想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吗?有一个叫小林的孩子,就动脑动手想了一个好办法。板书课题:衣气雨衣
2.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读:
(1)下午放学的时候,随着一声春雷,下坡了大雨„„小林的雨衣——
(2)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
(3)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自由朗读第四、五自然段。(4)在儿童用品展览会上,——
(二)读熟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和不理解的字词,通过查字典或
与同学讨论解决。2.检查生字自学效果。
(1).出示字词卡,“开火车”读。
(2)学生交流记字方法,并相互讨论不理解的词义。3.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质疑解难,探究学习1.默读课文,画出不明白的地方。
2.开火车接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后知道了什么)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 普通雨衣→旋转起来的裙子→塑料救生圈→充气雨衣
4.小结:小林遇到难题肯动脑筋,善于观察,想办法解决问题,真了不起。5.思考、讨论。
(1)你还有比小林更好的办法吗?(2)怎样才能使设想变为现实?
(四)朗读口味,表达情感
1.画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练读。2.组内赛读。
3.看课文插图(小孩子穿着充气雨衣),指导朗读。
漂亮、实用的充气雨衣穿在身上,可真神气!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小林吧!
(五)想象创新,激励延伸
1.你们一定也想成为小小发明家,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思考、讨论、交流)
2.同学们,只要你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亲自动手实践,一定会成为了不起的发明家。老师等着你们发明的新产品,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六)课后实践,劳动体验
动手做做,改进一下你认为不太好用的一种日常生活用品。板书设计:
16.充气雨衣
普通雨衣→旋转起来的裙子(受到启发)→塑料救生圈→充气雨衣
《充气雨衣》教学反思:
《充气雨衣》这篇课文是一片激励学生动脑的科普故事,小林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学习课文,主要让学生围绕“你觉得小林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这个问题进行思考,让他们自主读文,找出相关句子进行交流。文中的小林是个生活的有心人,当生活中遇到难题时,他就积极开动脑筋,连晚上躺在床上还在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小林一直在想啊想,并从徐徐张开的裙子和吹气的救生圈上受到启发,实用的充气雨衣终于制成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自读后于好朋友交流,让学生感受,生活中遇到困难可以自己解决,再抓住相关句子分析、交流,学习使用比喻句。
在教学最后,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你们生活中有遇到问题的吗?”引导学生从充气雨衣的发明联系到身边的事物,思考生活中哪些东西改进一下就能让我们是用起来更方便。学生大都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用具,比如多功能文具盒、受访时刻桌椅等等,思考探讨的积极性高涨,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设计想法。如时间充足的话,能在学生热情高涨的时候让他们来一次即时设计写话,及时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学生的收获会更大
即墨二十八中学习心得体会
华龙区八中 刘洁
通过对即墨二十八中的学习模式的学习,感受最深的便是其高效的和谐互助的课堂教学模式。下面着重从语文学学科这一个角度,从四个方面谈一下本次学习的体会。
一、“和谐互助”模式的基本情况.
新授课: 交流感知-研读共品-互助质疑-巩固拓展-总结提高
复习课:知识回顾-题型理解-互助提高-总结提升-当堂作业 讲评课:师友互助-交流质疑-课堂巩固-总结提高-布置作业 在这些模式中都要遵循一个原则,就是“学友”会的先让“学友”讲,“学友”不会的时候“小师傅”再给“学友”讲,“学友”会了再讲给“小师傅”听。师徒都不会的时候,再由“小师傅”自主地向其他“小师傅”请教后再讲给自己的“学友”听。教师及时了解情况后,就重难点进行纠正点评。这样,就特别关注了“学友”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为“小师傅”展示自己为师者的风采提供契机。从形式上看,教师已经退居次要位置;其实,教师的作用又无时不在,只不过这个作用是更好地发挥了全班学生的能动性而已。
二、“和谐互助”模式的优势.
1、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和谐互助高效课堂”向课堂要效率,归纳起来,每个教学步骤都按照“独立解决——师徒交流——检查徒弟——师傅补充——全班交流”的形式进行。既有独立思考,又有合作探究,还有全班启发交流,学生问学生答,体现了学生的主题地位;教师在学生的交流和讨论后做必要的补充、评价和引导,把握课堂的方向,凸显了主导地位。既把课堂还给学生,又锻炼了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做到教学相长。
2、与杜郎口中学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不谋而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3、师友合作,亦师亦友,教学相长,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精神,既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表达能力,同时也解决了疑难问题.在学生的相互交流中,可以暴露更多的问题。在初步实施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交流有时候远比师生交流顺畅得多。由于怕遭到批评,学生怕向老师提出一些简单的、但自己确实还没又弄懂的问题;而在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中,这些问题往往被提出,而且当学习同伴也没法解决的时候,消除了顾虑的学生更有勇气将这类问题提出进行全班性的讨论,这就清除了一些认识的死角。
4、互助质疑环节有效地解决了分层次教学的问题,学友质疑先由学友回答,再由师傅回答;师傅提出的问题先由其他师傅回答,最后老师点拨纠正.这样,优生和差生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师友共同得到了提高.全班六十多人,在短短的一堂课时间,老师都照顾到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就把“照顾”任务分散下去。一对一的交流,学友(小徒弟)主要发言,师友(小师傅)检查补充,不会造成多人小组讨论时个别学生不说话,另外一些说个没完的情况。责任分工明确,避免了责任分散,“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局面。
5、师友既互助又竞争,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互助意识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
6、“和谐互助”的五步十环节教学模式与我校的“情境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点拨诱导-跟踪达标”的五环节教学设计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和谐互助"模式的缺憾.
1、需要慢慢赏析品味的文学作品,不适宜使用“和谐互助高效课堂”策略。或者说,至少某些课文需要慢慢赏析品味的部分不使用;也可能要把赏析品读的教学部分换个形式、放慢步伐实施“和谐互助”策略。听课中发现,二十八中的课堂容量极大,教学步骤推进极快,效率极高,学生从始至终紧张地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当遇到需要反复品读和欣赏的段落时,往往不能从刚才紧张激烈的问答和讨论节奏中走出来,不能真正静下心来进行仔细的揣摩。当遇到这样的教学内容时,我么你能不能换个形式,注意创设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或者将内容理解和品读欣赏安排在不同的课时内,按照不同的节奏实施“和谐互助”的策略?
2、学生讨论时,教师要注意巡视,发现问题。有的师友在知识和认识上也是有很大漏洞的,在学生讨论中,教师要不断的巡视,以发现师友认识的漏洞,并及时指证,以免这种错误的认识传递给更多的学友。
3、对于一些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极差的学生,教师不能放手,要给予更多关注。从听课活动后的交流与讨论中得知,即墨二十八中尚未遇到极其被动的学生,没有“死心塌地”不学习的孩子。而我们身边,这样的孩子不在少数,几乎每个班都有,而且不止一个。同事问我:“怎么会都学呢?”我说这和“怎么会不学呢”是一个性质的问题。对于学习极其被动、甚至根本不动的学生,教师要更加注意,因为老师和家长的话都听不进去,孩子管孩子的力度就更为有限了,很多时候完全无效。
4、注意培训师友。即墨二十八中对师友的培训有着较为完整的体系和策略,边学边练,师友的培训要经过一年左右。初一学生入学后先适应学校的教学模式,师友学友不固定,经过半个学期的考察和综合评定(不仅仅依照学习成绩),期中考试后才正式分出师友和学友,并结成固定的组合。起初的课程进行是比较慢的,因为教师一旦发现师友的讲解策略出现问题,就会停下来,给全班示范讲解的方法,这必然要耽误一些时间;还有专门培训师友的训练课程,教师示范,师友模仿。我们的孩子没有经过这样的系统培训,往往不会讲。我在要求学生进行文言文语句翻译的时候,就发现当学友请教一句话怎样翻译的时候,一些师友直接把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给学友听(而不是我们日常教学时先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然后连缀成句的办法),这样必定造成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结果,甚至连知其然都做不到。虽然培训是艰苦的过程,但还是应该慢慢做起来,因为只要做好,既能帮助学友把关,又能提高师友的表达讲解能力,还能减轻教师的负担。
5、指导预习。“高校课堂”是以“和谐互助”为形式,以充分预习为前提的。在即墨二十八中的课堂上,你会发现基础知识和概念学生已经在课前基本落实,课堂上老师只做检查。充分的预习必定促使高效的课堂。我们的学生往往不做预习,更谈不上充分预习,基础知识自己都解决不了。这就需要教师指导预习,甚至花费课堂时间带着预习。但是,整体算来,这似乎又达不到“高效”了。预习也是我一直希望坚持,但又不敢坚持的事情——实在耗不起时间。
6、做好思想工作,配套奖励机制。即墨二十八中以雷锋精神为核心,定期组织学雷锋活动,定期学习雷锋和学雷锋事迹,为互帮互助打下良好的氛围;每学期评选优秀学友和优秀师友,激励学生进步。在没有全面贯彻雷锋精神的学校,说服学优生牺牲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帮助学困生,是一项必须要做也要做好的工作;建立并完善奖励机制也是实施“和谐互助”策略的保证,这需要全校行动,教师个人的力量往往有限,平时采取的在总评成绩加分的办法一般对学生起不了多大作用。
四、“和谐互助”教学模式的借鉴和运用.
1、为了更好地推行这种模式使之服务于我们的教学,首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学生及家长能认识到课改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意义,消除一此误会和偏见,刚开始可采用一个班级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为对照班的方式进行.
2、选好师傅和学友,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同时要采取一些激励措施.谁是“小师傅”,谁是“学友”,不是单凭考试考试成绩来确定的。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与品德行为,把他们粗线条地划分成四大类:优秀、良好、一般、较弱。然后,采取学生自愿建组与教师适当调整相结合的方法,把全班学生按照优秀—一般,良好——较弱的座位调好。同位之中,一个成绩优秀些,是为“小师傅”;一个成绩比较弱,就是“学友”。这个“小师傅”的主要职责是教会这个“学友”学习,督促、管理“学友”学习常规,培养“学友”好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学友”不但要接受“小师傅”的学习指导,更重要的是要和“小师傅”共同学习,共同探究,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的信心。师傅、徒弟不是固定不变的,实行动态管理。经过一段时间,个别‘师傅’会因为胜任不了而被老师调整为‘学友’,而有的‘学友’会因为进步比较大升为‘师傅’。
3要建立“师友”互助模式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正确率是其中加减分数的一个方面,但如果仅仅是从这一个方面来评价是不全面的,而是也只能是短期效应,要形成长期的评价机制,还必须要班主任参与平衡,不单单是看到学生的学习、课堂表现,还应该包括日常的纪律遵守情况、卫生打扫情况以及参加活动情况等等。还有比较关键的问题就是班级和学校建立激励机制,设立一些奖项,比如“十佳师傅”、“十佳学友”、“优秀师友”、“黄金搭档”等等,班级上先搞起来,每半学期级部要搞一次评比,学期结束还要以学校为单位搞评比。另外学期结束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等荣誉都要跟这些考评结果挂钩,一些“进步奖”要多向“学友”倾斜,通过这些具体的措施来激励学生向学。其次,开展评选“和谐互助之星”活动。班级开展“班级和谐互助之星”和“名师”活动,班主任通过“日汇总,周总结,月评比”的方式,协调任课教师对师徒课堂表现和学习进步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并记入学生的成长档案和素质评定手册之中,每月评比班级“优秀师傅”、“优秀徒弟”。还让“徒弟”们在“师傅”中民主评选班级“名师”,那些讲题水平高、责任心强、帮助徒弟进步大的“师傅”成了“名师”,那股子高兴劲就甭提了,“为师”的热情也就更高了。级部开展“级部和谐互助之星”,每学期中评选出级部之星,将开展的评比过程作为教育过程。学校每学期末评选全校的“和谐互助之星”,虽然每学期只评一次,但整个活动历时近三个月,先后经过自主申报、审核遴选、舆论宣传、竞选演说、民主投票、公开表彰等环节,由于准备充分,谋划精心,事迹鲜活,人人关注,由此营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的“和谐互助教育场”,影响带动了一大批明星师徒。
4、教师要充分备课,要做到知识点不留死角,重在研究学生的困难是什么,如何设计问题,分几个层次,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要做好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同时要做好在课堂上师傅们都不会回答的问题老师应如何解决这一准备.在课堂上,要严格执行"和谐互助"的五步十环节,对师傅和学友及时进行鼓励和引导.
相信,通过以上的认识和相关的措施,"和谐互助"的课堂教学模式一定会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我们的教育教学必将会有一个巨大的飞跃.
第三篇:充气雨衣教案
充气雨衣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的大意。
3.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教学重、难点:
抓住小林“看、想、做”三方面内容读书思考,感悟小林遇事用心思考,不
断实践的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雨衣的图片。
2、谈话导入。同学们,下雨时,看到你们穿着五彩缤纷的雨衣在雨中嬉戏,真像一幅美丽的画。不过,美中的足的是,雨水总是会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 裤腿上。你们想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吗?有一个叫小林的孩子,就动脑动手 想了一个好办法。(板书课题)学习生字“充”,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用品需要充气?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文,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把不明白的地方画出来。
3、指名读文,正音评价。相机学习多音字“假” “缝”。
4、自主识字
三、再读课文
思考:小林遇到了几次难题,是怎么解决的?
1、小组内交流:充气雨衣是怎样发明的?
2、交流汇报,在交流过程中重点引导这几个方面。
(1)小林发明的灵感来自哪里?读读有关句子。
①小林的雨衣刚过膝盖,雨水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被风一吹,冷极了。
②随着优美的乐曲,小演员们旋转起来,五颜六色的裙子徐徐张开,就像一把把花伞。
在小林的眼中,“花伞”渐渐模糊变成了下摆张开的一件件雨衣。
③他拿出塑料救生圈开始吹气,叠起来的救生圈渐渐变成了圆环形的塑料气囊。
(2)读好小林想的句子。
①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让雨水流到裤腿上了。②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小林一直在想啊想„„
(3)读好小林做的句子,体验发明过程的苦恼和快乐。
四、拓展
1、你从“充气雨衣”的发明得到了什么启示?
2、你喜欢小林吗?为什么?
五、板书设计:
16充气雨衣
充 膝 联 旋 暑 泳 囊
第四篇:《充气雨衣》教案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下雨时,看到你们穿着五彩缤纷的雨衣在雨中嬉戏真像一幅美丽的画。不过,美中的足的是,雨水总是会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你们想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吗?有一个叫小林的孩子,就动脑动手想了一个好办法。
二、识字
1.自主识字、读中识字。
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请教教材中的“小鱼儿”,如果“小鱼儿”不能告诉你,就去请教“字典老师”。
2.合作识字、游戏识字。
(1)互做监督员:俩人合作,一人读一自然段,互相监督字音是否读准,互相帮助正音。
(2)“开火车”全班轮读生字。
(3)“悄悄话”。同桌俩人合作,一人指字,另一个人悄悄读给对方听。
(4)“接力赛”。四人一组,第一个同学说出一个字的某方面特点,第二个同学在字卡中快速找出,并大声读出来。第三个同学说出或读出在课文中的词句。第四个同学再用这个字组一两个词语。
3、指名分段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充气雨衣,请小朋友们跟老师写课题,齐读课题,小朋友们读了它以后有什么问题吗?
2.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读:
(1)下午放学的时候,随着一声春雷,下起了大雨„„小林的雨衣--
(2)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
(3)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自由朗读第四、五自然段。
(4)在儿童用品展览会上,--
二、质疑解难,探究学习
1.默读课文,画出不明白的地方。
2.开火车接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后知道了什么?想说什么?)
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播放课件。
课件演示
普通雨衣→旋转起来的裙子→塑料救生圈→充气雨衣
4.小结:小林遇到难题肯动脑筋,善于观察,想办法解决问题,真了不起。
5.思考、讨论。
(1)你还有比小林更好的办法吗?
(2)怎样才能使设想变为现实?
三、朗读品味,表达情感
1.画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练读。
2.组内赛读。
3.出示课件(小孩子穿着充气雨衣),指导朗读。
漂亮、实用的充气雨衣穿在身上,可真神气!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小林吧!
四、想象创新,激励延伸
1.你们一定也想成为小小发明家,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思考、讨论、交流)
2.同学们,只要你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亲自动手实践,一定会成为了不起的发明家。老师等着使用你们发明的新产品,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五、课后实践,劳动体验
动手做做,改进一下你认为不太好用的一种日常生活用品。
板书设计:?
想 → 做
充气雨衣 旋转起来的裙子
(板画)?
雨衣
(板画)
想
塑料救生圈
→
(板画)
称赞
做
充气雨衣
(板画)
课外阅读:走马灯为什么会转
茅以升七岁那年的元宵节,他们家买了很多灯笼,有圆形的,方形的,还有两个棱柱形的走马灯。走马灯一个挂在墙上,一个挂在堂屋中央。走马灯中间有一个轴,轴上有个可以旋转的小轮子,轴心插上红通通的蜡烛,轮子四周插上彩色的纸人和纸马。蜡烛上方有个风叶,蜡烛点燃以后,热气往上冲,使风叶转动,带动轮子旋转起来,轮子四周的纸人和纸马也飞快地旋转起来了。明亮的烛光把小纸人和小纸马的影子投在灯壁上,像活动的电影一样有趣。
走马灯像磁石一样把茅以升吸引住了。他仰着脖子,抬着头,不眨眼地盯着走马灯,越看越入迷。
“小人、小马怎么会转呀?”茅以升好奇地问大人。大人告诉他:“是蜡烛的热气熏的。”
听了回答,茅以升把挂在墙上的走马灯拿下来,噗的一声,吹灭了蜡烛,小人、小马越跑越慢,终于停了下来。
“那么,怎么才能让小人、小马跑得快一些呢?”他又提出一个问题。大人告诉他:“热气大,小人、小马跑得就快。”于是,他又拿来一支蜡烛,两支同时点燃。果然,小人、小马飞一样转起来„„
这天晚上,茅以升过得特别高兴。虽然,他不完全懂得走马灯转动的科学道理,但是,走马灯引起了他对科学的兴趣,他开始想:科学,多么有意思啊!故事:走马灯
茅以升七岁那年的元宵节,他们家买了很多灯笼,有圆形的,方形的,还有两个棱柱形的走马灯。走马灯一个挂在墙上,一个挂在堂屋中央。走马灯中间有一个轴,轴上有个可以旋转的小轮子,轴心插上红通通的蜡烛,轮子四周插上彩色的纸人和纸马。蜡烛上方有个风叶,蜡烛点燃以后,热气往上冲,使风叶转动,带动轮子旋转起来,轮子四周的纸人和纸马也飞快地旋转起来了。明亮的烛光把小纸人和小纸马的影子投在灯壁上,像活动的电影一样有趣。
走马灯像磁石一样把茅以升吸引住了。他仰着脖子,抬着头,不眨眼地盯着走马灯,越看越入迷。
“小人、小马怎么会转呀?”茅以升好奇地问大人。大人告诉他:“是蜡烛的热气熏的。”
听了回答,茅以升把挂在墙上的走马灯拿下来,噗的一声,吹灭了蜡烛,小人、小马越跑越慢,终于停了下来。
“那么,怎么才能让小人、小马跑得快一些呢?”他又提出一个问题。大人告诉他:“热气大,小人、小马跑得就快。”于是,他又拿来一支蜡烛,两支同时点燃。果然,小人、小马飞一样转起来„„
这天晚上,茅以升过得特别高兴。虽然,他不完全懂得走马灯转动的科学道理,但是,走马灯引起了他对科学的兴趣,他开始想:科学,多么有意思啊!
第五篇:《充气雨衣》教案
南县城区中心学校二年级下册语文
16.充气雨衣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大意。
3、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会认“充”等14个生字。
了解课文大意,抓住小林“看、想、做”三方面内容读书思考,感悟小林遇事用心思考,不断实践的好品质。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且喜爱科学童话故事,能在故事中吸取经验,陶冶情操。
教学准备
1、PPT课件
2、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
今天老师给大家出一个谜语,大家可听仔细了。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太阳出来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气。到底是什么呢?大家一起说。(雨衣)
2、揭示课题
下雨时,看到你们穿着五彩缤纷的雨衣在雨中嬉戏,真像一幅美丽的画。不过,美中的足的是,雨水总是会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你们想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吗?有一个叫小林的孩子,就动脑动手想了一个好办法。(板书课题,学生跟着一起书空课题),学习生字“充”,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用品需要充气?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南县城区中心学校二年级下册语文
1、感知
1、自由读文,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把不明白的地方画出来。
2、识字
1、互做监督员:俩人合作,一人读一自然段,互相监督字音是否读准,互相帮助正音。
2、识字指导:
“月”字旁:膝—漆 膜—摸 胎—抬
形 声 字:嘿—黑 泳—永 膜—莫 胎—台 剪—前
3、出示字词卡,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开火车”全班轮读生字。
3、默读课文
思考:小林遇到了几次难题,是怎么解决的?
(引导学生逐步提高默读的速度,如果一次没读懂,可再次默读思考。同时抓住重点问题进行思考,也能够迅速地帮助学生粗知课文大意。)
4、交流
1、小组内交流:
充气雨衣是怎样发明的?
2、交流汇报,在交流过程中重点引导这几个方面:
⑴ 小林发明的灵感来自哪里?读读有关句子:
① 小林的雨衣刚过膝盖,雨水顺着雨衣的 下摆流到裤腿上,被风一吹,冷极了。
② 随着优美的乐曲,小演员们旋转起来,五颜六色的裙子徐徐张开,就像一把把花伞。在小林的眼中,“花伞”渐渐模糊变成了下摆张开的 一件件雨衣。
③ 他拿出塑料救生圈开始吹气,叠起来的救生圈渐渐变成了圆环形的塑料气囊。
⑵ 读好小林想的句子:
① 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让雨水流到裤腿上了。
南县城区中心学校二年级下册语文
② 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小林一直在想啊想„„
引导学生“这个难题”指什么?把它代进去读一读。“一直”说明什么?“„„”表示什么意思?解决了这几个问题学生的朗读感悟必定是水到渠成。
⑶ 读好小林做的句子,体验发明过程的苦恼和快乐。
抓住课文重点,通过交流小林“看、想、做”的内容,学生深刻感悟到“小林爱思考”和“勤实践”的好品质,逐步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5、课件演示:
普通雨衣—旋转起来的裙子—塑料救生圈—充气雨衣
三、拓展,大胆想象
1、你从“充气雨衣”的发明得到了什么启示?
2、想一想,当大家看到小林发明的充气雨衣后会怎么称赞他?
3、你对小林的充气雨衣还有没有更好的建议,请你在小组中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互评。
4、你喜欢小林吗?为什么?
通过小林的发明“充气雨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留心观察生活,培养勇于实践的好品质。
四、实践
1、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发现还有哪些不便之处,动手改进一下。
2、响应课后学习伙伴的倡议,做个小制作。
五、小结
同学们,无论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动手动脑,每一种发明和发现,都是人们用心思考、不断实践获得的,让我们都来做个有心人,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去发明,去创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