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让学生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通过解决有关小数的实际问题,掌握小数加减法的基本方法,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你知道今天我们学习什么吗?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小数呢?
2、能将这些物品的价格用小数表示吗?(例题中食品的价格先用元角的形式写出来)
3、一位同学用他的数学日记向我们讲述了他一天中遇到的小数问题,让我们跟随他一起开始今天地学习好吗?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减法
1、日记:5月21日,晴。昨天数学课学习了小数,老师让我们到生活中去寻找小数。今天一大早我就在家门口的早点店看到了它们,正好还没吃早饭呢,我想买一个馒头和一碗豆浆吧,要用()元呢?我还想给妈妈买碗面条,一碗面条比一碗馄饨贵()元呢?
2、日记中提出了几个问题?哪两个问题?怎么解决呢?(老师板书算式)请你和同桌商量一下,说说你是怎么算的?(汇报两题的思考过程)
3、这两道题能用竖式来计算吗?在草稿纸上试一试。(指名板书)
4、(先问加法是怎么算的,介绍完后再问)为什么这样对齐呢?为什么5和7相加?为什么得数中要有小数点?它应该写在哪呢?看着自己的竖式互相再说一遍计算过程。
5、(请同学介绍减法的计算方法)竖式中时怎样对齐的?4不够减8怎么办?得数中为什么要写0和小数点呢?0有什么作用?看着自己的竖式再说说计算过程?
6、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些什么?
(二)试一试
1、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你都会了吗?完成几道试一试。(第一题)一边做一边想小数的加、减法与整数有什么相同或不同吗?
2、小结:列竖式小数加、减法时,要将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先计算小数部分,再计算整数部分。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借一。
3、你能任选出两种食品,先求出他们价格的和,再求出他们价格的差吗?(写在书上)
4、汇报结果。怎样才能没有遗漏的将每种组合都写出来呢?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一)习题三
1、日记:盼了一天终于盼来了下午的科学课,课上老师让我们测量池塘的水深,这里居然也有小数的问题呢?通过测量和计算我们知道了水深()米。
2、他们是怎么测量的,你看懂了吗?(请一位同学演示一下)要求水深多少米,怎样解决呢?
(二)习题四
1、日记:放学回家的路上,我路过一家花店,突然想起明天是妈妈的生日,我想买一支玫瑰花和一支康乃馨送给妈妈,给她一个惊喜。可我只带了3元钱,够买吗?
2、怎么才能知道3元够不够呢?(学生计算)
3、根据图中的条件你能提出什么加法或者减法问题吗?请你先在心里提出一个问题,自己解答在本子上,解答完后和同桌交流一下,让同桌帮你检查。
4、根据他的算式你能猜出他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吗?
四、总结回顾
1、日记:原来生活中用到小数的地方还真不少,我想只要我注意观察一定还会发现许多与小数有关的问题。同学们,你们今天又学了哪些与小数有关的知识呢?今天回去你也可以试着写写数学日记,找找生活中的小数,和他比比谁写得好。
2、最后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如果算式的得数大于1,就请男生起来,如果小于一就请女生起来,如果等于1就都起来。
教学反思:
最初自己的设计为了体现简单的内容要上出内涵来,在练习中设计了很多高难度习题,结果第一次试上就发现,完全是我一厢情愿。同时因为将大量的时间花在了练习上,而显得主次不明。第二次修改后试上,张书蕾老师让我自己谈谈教学感受,其实我知道学生学的很轻松,主要是内容简单学生又有相当充分的生活和知识经验,因此回答时自信满满。张老师却问我说,既然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为什么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而从头至尾都牵者孩子走呢?我当时就被问住了。为什么备课时没有这样想法呢?最初是因为自己没有教学过三年级的内容,对于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没有把握。总担心他们会遇到困难,场面无法控制。因此加法、减法分开一步一步教学,加法先让学生自己计算,然后尝试笔算,学生介绍算法,接着练习几道题,减法直接进入笔算,请学生介绍算法,练习。如此这般以后,学生都能“较出色”的完成练习。但即使在我试上过两次后,在张老师提出之前,也从未想过将加、减法同时放给学生,给予他们充分的思考和展示自己的空间。可能心理还是偏向于“教”,而忽视了自主的“学”。接受了张老师的指导意见后,重新思考例题的处理方式,其实当时心中依然没底,开放式的教学对老师的提问设计和现场问题的处理要求更高。但试上过后发现,对于加、减法的同时计算尝试,学生并没有任何的困难,相反还自己开始利用加减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为自己的计算寻找根据。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在试上中我也遇到了其他的问题。初次教学时,我想请同学在介绍计算加法的时候能说明算理。因此我采用了打断汇报同学的方法,来帮助大家理解算理。比如当同学介绍他是先写0.5再写0.7时,我马上就问你是怎么对齐的,为什么这样对齐。当他介绍先算5+7等于12时,我又问为什么先算5+7。而到第二次教学时,我做了这样的思考。如果我在一位同学汇报算法的过程中提问他,虽然感觉追问的很及时。但那样不但打断的他的思路,使他的思维过程显现断裂而不连续,同时这样的追问也只有他一个人在思考。不如先让他全部说完,再将问题抛给全班同学,将所有同学都拉进思维的旋涡。这样是不是更好呢?第二次试上时,我就实践了自己的想法,但效果却并不如第一中方式好,显得老师的问题多而琐碎。要不要改回到以前的方式呢?就在我很困惑的时候,张老师肯定了我的想法,赞成我之前的思考价值。老师的肯定给了我极大的鼓舞,我觉得自己所做的每一次努力和奋斗,都得到了别人的帮助的认可。我是幸运的。因此在最后的教学时我仍然采用了,先请一个同学完整的介绍自己的计算方法,再引导全班探究算理的方式处理了例题。
课后我又在思考,既然学习了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又与整数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如果让学生尝试验算,自我进行验算方法的从整数到小数的迁移,可能会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完整。
第二篇:《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以及反思
《小数加减法》的教学设计
重庆市大渡口区实验小学
谭丹妮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95—97页的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合作交流,总结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3、感受新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你们陪爸爸妈妈一起逛过商场吗?(逛过)你们在逛商场的时候遇到过什么问题没有?
师:老师在逛商场时可遇到一大堆的问题呢,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解决吗?
二、探索新课。
1、老师第一次逛商场买了两件商品,一件:534元,另一件:498元,请同学们帮老师算算一共要多少钱?这两件商品相差多少元?请大家用竖式计算。
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让先做完的两个孩子去黑板上板演。集体订正。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加减法,请孩子们回忆一下刚才的计算过程,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让学生说出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相同数位对齐。(板书)
2、老师第二次逛商场又买了两件商品,一件:53.4元,另一件:49.8元,(一边板书一边问:这次的价格和第一次比发生了什么变化?)还是请同学们帮老师算算一共要多少钱?这两件商品相差多少元?
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让先做完的同学去黑板上板演。集体订正。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简单的小数加减法。那么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呢?
师:那么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2 呢?
生:都是相同数位对齐。
师: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在计算时也有不相同的地方,哪些地方不同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小数加减法。(板书课题:小数加减法)
3、老师第三次逛商场又买了两件商品,一件:53.4元,另一件:4.98元,孩子们能根据老师给的两条信息自己提问并解决它呢?请孩子们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让一个孩子上去板演。如果正确了,师就问:有不同的方法吗?
(如果没有,教师故意把两个数的末位对齐写成竖式)问:这样的竖式行不行?
生:不行。他没有相同数位对齐。
师:和前面的题比较,它们有相同的地方吗? 生:它们都是末位对齐了。
师:为什么前面的计算可以末位(最低位)对齐,这道题就不可以呢?
让学生明白:前面的末位数位相同,这里的末位数位不相同。
师:为什么相同数位没有对齐就不能计算呢?
生:因为它们的计算单位不一样,所以,要相同数位对齐了才可以计算。
师:那么在小数计算中,什么情况下可以末位对齐?什么情况下不可以呢?
生:在小数计算中,末位数位相同就可以末位对齐,末位数位不相同就不能对齐。
4、师:好,那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试一试。只列竖式,不计算。(小黑板)
9.8+6.28=
21.56+6.7=
50+3.75=
111.60—99=
5.64-1.7=
7.2-6.45=
100-9.78= 集体评价。
评价时,请孩子說說:你给大家提个醒,在写竖式时,哪一步最容易出错?
师:请同学们观察,在这些对齐的竖式里,小数点有什么规律? 生:小数点都是对齐了的。师: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
生:说明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就对齐了。
师:说得好。(在相同数位对齐的板书下面写上小数点对齐)师:你能说说为什么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就对齐了呢? 生回答略。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比较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相同点:都是相同数位对齐。
不同点:整数的末位对齐了,而小数的末位不一定对齐。追问:为什么呢?
让学生明白:整数的末位就是
师:对齐了竖式,你们会计算吗?先说说,你准备怎么计算? 生:按照整数的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师:请同学们用最快的速度把刚才的几道题给计算出来。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二)教学例二: 出示例二:
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师:孩子们都会做小数加减法了,能说说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吗?
1.小组讨论。2.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说出:
(1)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2)要从最低位算起,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来计算;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比一比: 8.425-3.7 84.25-3.7 842.5-3.7 8425-3.7 让学生观察比较后回答:你发现什么?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计算结果也会不一样。所以大家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特别注意小数点的位置,以免发生计算出错。
四、归纳小结。
小结:今天大家又帮了谭老师的不少忙,我们是用什么知识解决这些问题的呢?(指着课题板书),其实,我们发现,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运用非常的广泛,生活中不缺少数学,缺少的只是发现 6 数学的眼睛。希望同学们能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二的作业,计算并且验算。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重庆市大渡口区实验小学
谭丹妮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与整数是一致的,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加以归纳,从而去较好地掌握知识。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具有相当的基础知识和知识迁移的能力。所以本节课在开课时用商品价格的形式直接出示整数加减法的例子,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明确计数单位相同时才能相加减的这一算理。接着修改商品的价格,使之变成位数完全相同的小数,这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学生很容易就让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了,再让学生进行比较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让学生初步感知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与整数是一致的。接着老师第三次修改商品的价格,使小数部分的 8 小数位数不相同,进入新的教学内容,先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这时有部分孩子不是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了,他们把小数的末位对齐,此时,教师让他们对两种书写格式对比演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相互质疑,让他们自己发现相同数位不对齐无法举行计算,明白数位对齐和数字对齐的区别。在对“列竖式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教学时,先出现一串的列竖式练习,然后让孩子通过观察发现,寻找它们的共同点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就是小数点对齐,从而让复杂问题简单化。最后在拓展练习中,出现一些数字相同,小数点位置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练习题,先让学生观察比较,发现小数点位置的变化会影响计算的结果,从而培养孩子计算时认真细心的好习惯。
整个教学进程中都是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自己去探索、去获取知识。最大限度地让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在探究算法中使每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学习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出现的问题,9 紧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开展深入的讨论和争论,相互启发,相互学习,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了更好的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堂上有层次,有步骤的安排了练习题,并适当拓展、延伸。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
第三篇: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泉山小学
张丽娟
[教材简析]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学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初步认识一位小数含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创设了学生十分熟悉的购物情境,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竖式进行计算,并结合口算方法和过去学过的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算理。“试一试” 和“想想做做”主要巩固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目标] 1.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让学生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通过解决有关小数的实际问题,掌握小数加减法的基本方法,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你知道今天我们学习什么吗?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小数呢?
2、能将这些物品的价格用小数表示吗?(例题中食品的价格先用元角的形式写出来)
3、一位同学用他的数学日记向我们讲述了他一天中遇到的小数问题,让我们跟随他一起开始今天地学习好吗?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减法
1、日记:5月21日,晴。昨天数学课学习了小数,老师让我们到生活中去寻找小数。今天一大早我就在家门口的早点店看到了它们,正好还没吃早饭呢,我想买一个馒头和一碗豆浆吧,要用()元呢?我还想给妈妈买碗面条,一碗面条比一碗馄饨贵()元呢?
2、日记中提出了几个问题?哪两个问题?怎么解决呢?(老师板书算式)请你和同桌商量一下,说说你是怎么算的?(汇报两题的思考过程)
3、这两道题能用竖式来计算吗?在草稿纸上试一试。(指名板书)
4、(先问加法是怎么算的,介绍完后再问)为什么这样对齐呢?为什么5和7相加?为什么得数中要有小数点?它应该写在哪呢?看着自己的竖式互相再说一遍计算过程。
5、(请同学介绍减法的计算方法)竖式中时怎样对齐的?4不够减8怎么办?得数中为什么要写0和小数点呢?0有什么作用?看着自己的竖式再说说计算过程?
6、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些什么?
(二)试一试
1、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你都会了吗?完成几道试一试。(第一题)一边做一边想小数的加、减法与整数有什么相同或不同吗?
2、小结:列竖式小数加、减法时,要将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先计算小数部分,再计算整数部分。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哪一位不够减就
从前一位借一。
3、你能任选出两种食品,先求出他们价格的和,再求出他们价格的差吗?(写在书上)
4、汇报结果。怎样才能没有遗漏的将每种组合都写出来呢?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一)习题三
1、日记:盼了一天终于盼来了下午的科学课,课上老师让我们测量池塘的水深,这里居然也有小数的问题呢?通过测量和计算我们知道了水深()米。
2、他们是怎么测量的,你看懂了吗?(请一位同学演示一下)要求水深多少米,怎样解决呢?
(二)习题四
1、日记:放学回家的路上,我路过一家花店,突然想起明天是妈妈的生日,我想买一支玫瑰花和一支康乃馨送给妈妈,给她一个惊喜。可我只带了3元钱,够买吗?
2、怎么才能知道3元够不够呢?(学生计算)
3、根据图中的条件你能提出什么加法或者减法问题吗?请你先在心里提出一个问题,自己解答在本子上,解答完后和同桌交流一下,让同桌帮你检查。
4、根据他的算式你能猜出他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吗?
四、总结回顾
1、日记:原来生活中用到小数的地方还真不少,我想只要我注意观察一定还会发现许多与小数有关的问题。同学们,你们今天又学了哪些与小数有关的知识呢?今天回去你也可以试着写写数学日记,找找生活中的小数,和他比比谁写得好。
2、最后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如果算式的得数大于1,就请男生起来,如果小于一就请女生起来,如果等于1就都起来。
教学反思:
最初自己的设计为了体现简单的内容要上出内涵来,在练习中设计了很多高难度习题,结果第一次试上就发现,完全是我一厢情愿。同时因为将大量的时间花在了练习上,而显得主次不明。第二次修改后试上,张书蕾老师让我自己谈谈教学感受,其实我知道学生学的很轻松,主要是内容简单学生又有相当充分的生活和知识经验,因此回答时自信满满。张老师却问我说,既然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为什么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而从头至尾都牵者孩子走呢?我当时就被问住了。为什么备课时没有这样想法呢?最初是因为自己没有教学过三年级的内容,对于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没有把握。总担心他们会遇到困难,场面无法控制。因此加法、减法分开一步一步教学,加法先让学生自己计算,然后尝试笔算,学生介绍算法,接着练习几道题,减法直接进入笔算,请学生介绍算法,练习。如此这般以后,学生都能“较出色”的完成练习。但即使在我试上过两次后,在张老师提出之前,也从未想过将加、减法同时放给学生,给予他们充分的思考和展示自己的空间。可能心理还是偏向于“教”,而忽视了自主的“学”。接受了张老师的指导意见后,重新思考例题的处理方式,其实当时心中依然没底,开放式的教学对老师的提问设计和现场问题的处理要求更高。但试上过后发现,对于加、减法的同时计算尝试,学生并没有任何的困难,相反还自己开始利用加减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为自己的计算寻找根据。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在试上中我也遇到了其他的问题。初次教学时,我想请同学在介绍计算加法的时候能说明算理。因此我采用了打断汇报同学的方法,来帮助大家理解算理。比如当同学介绍他是先写0.5再写0.7时,我马上就问你是怎么对齐的,为什么这样对齐。当他介绍先算5+7等于12时,我又问为什么先算5+7。而到第二次教学时,我做了这样的思考。如果我在一位同学汇报算法的过程中提问他,虽然感觉追问的很及时。但那样不但打断的他的思路,使他的思维过程显现断裂而不连续,同时这样的追问也只有他一个人在思考。不如先让他全部说完,再将问题抛给全班同学,将所有同学都拉进思维的旋涡。这样是不是更好呢?第二次试上时,我就实践了自己的想法,但效果却并不如第一中方式好,显得老师的问题多而琐碎。要不要改回到以前的方式呢?就在我很困惑的时候,张老师肯定了我的想法,赞成我之前的思考价值。老师的肯定给了我极大的鼓舞,我觉得自己所做的每一次努力和奋斗,都得到了别人的帮助的认可。我是幸运的。因此在最后的教学时我仍然采用了,先请一个同学完整的介绍自己的计算方法,再引导全班探究算理的方式处理了例题。
课后我又在思考,既然学习了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又与整数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如果让学生尝试验算,自我进行验算方法的从整数到小数的迁移,可能会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完整。
第四篇:《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以及反思
《小数加减法》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95—97页的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合作交流,总结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3、感受新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你们陪爸爸妈妈一起逛过商场吗?(逛过)你们在逛商场的时候遇到过什么问题没有? 师:老师在逛商场时可遇到一大堆的问题呢,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解决吗?
二、探索新课。
1、老师第一次逛商场买了两件商品,一件:534元,另一件:498元,请同学们帮老师算算一共要多少钱?这两件商品相差多少元?请大家用竖式计算。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让先做完的两个孩子去黑板上板演。集体订正。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加减法,请孩子们回忆一下刚才的计算过程,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让学生说出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相同数位对齐。(板书)
2、老师第二次逛商场又买了两件商品,一件:53.4元,另一件:49.8元,(一边板书一边问:这次的价格和第一次比发生了什么变化?)还是请同学们帮老师算算一共要多少钱?这两件商品相差多少元?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让先做完的同学去黑板上板演。集体订正。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简单的小数加减法。那么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呢? 师:那么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呢? 生:都是相同数位对齐。
师: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在计算时也有不相同的地方,哪些地方不同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小数加减法。(板书课题:小数加减法)
3、老师第三次逛商场又买了两件商品,一件:53.4元,另一件:4.98元,孩子们能根据老师给的两条信息自己提问并解决它呢?请孩子们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学生操作,教师巡视。让一个孩子上去板演。如果正确了,师就问:有不同的方法吗?(如果没有,教师故意把两个数的末位对齐写成竖式)问:这样的竖式行不行?生:不行。他没有相同数位对齐。师:和前面的题比较,它们有相同的地方吗?生:它们都是末位对齐了。师:为什么前面的计算可以末位(最低位)对齐,这道题就不可以呢? 让学生明白:前面的末位数位相同,这里的末位数位不相同。师:为什么相同数位没有对齐就不能计算呢?生:因为它们的计算单位不一样,所以,要相同数位对齐了才可以计算。师:那么在小数计算中,什么情况下可以末位对齐?什么情况下不可以呢?生:在小数计算中,末位数位相同就可以末位对齐,末位数位不相同就不能对齐。
4、师:好,那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试一试。只列竖式,不计算。(小黑板)
9.8+6.28= 21.56+6.7= 50+3.75= 111.60—99= 5.64-1.7= 7.2-6.45= 100-9.78=
集体评价。评价时,请孩子說說:你给大家提个醒,在写竖式时,哪一步最容易出错?师:请同学们观察,在这些对齐的竖式里,小数点有什么规律?生:小数点都是对齐了的。师: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生:说明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就对齐了。师:说得好。(在相同数位对齐的板书下面写上小数点对齐)师:你能说说为什么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就对齐了呢?生回答略。师: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比较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相同点:都是相同数位对齐。不同点:整数的末位对齐了,而小数的末位不一定对齐。追问:为什么呢?让学生明白:整数的末位就是 师:对齐了竖式,你们会计算吗?先说说,你准备怎么计算?生:按照整数的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师:请同学们用最快的速度把刚才的几道题给计算出来。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二)教学例二:出示例二:
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师:孩子们都会做小数加减法了,能说说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吗?1.小组讨论。2.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说出:(1)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2)要从最低位算起,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来计算;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比一比:8.425-3.7 84.25-3.7 842.5-3.7 8425-3.7 让学生观察比较后回答:你发现什么?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计算结果也会不一样。所以大家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特别注意小数点的位置,以免发生计算出错。
四、归纳小结。小结:今天大家又帮了谭老师的不少忙,我们是用什么知识解决这些问题的呢?(指着课题板书),其实,我们发现,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运用非常的广泛,生活中不缺少数学,缺少的只是发现数学的眼睛。希望同学们能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五、布置作业。练习十二的作业,计算并且验算。
第五篇: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口算.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是教学重点.
(二)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例1。
少先队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千克,第二小队采集了4.075千克.两个小队共采集了多少千克?
在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提问:应该怎样计算?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引导学生说出要把两个小队的千克数合并成一个数.
板书:3.935+4.075
提问:竖式怎样写?(学生可能会说出小数点对齐)
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
整数加法怎样计算?(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从个位加起.)
为什么要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呢?(相同的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相加.)那么小数加法也要相同的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相加,怎样才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呢?
引导学生说出,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启发学生想,得数7.810末尾的0能不能去掉?为什么能去掉?
在学生明确7.810末尾的“0”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去掉后,再告诉学生以后计算遇到小数末尾得0“时”要去掉.
反馈:完成120页“做一做”.
订正时说说怎样计算的.
启发学生想: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在议论的基础上,明确:
相同的地方都是把相同的数位对齐,小数加法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的数位对齐.
不同的地方,整数加法是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是从低位加起.
2.学习例2.
少先队采集中药.两个小队共采集了7.81千克.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千克,第二小队采集了多少千克?
引导学生把例2与例1对比,说明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两个小队采集的和,及第一小队采集的千克数,求第二小队采集的千克数.)
怎样计算?引导学生先把千克数改写成克数计算.
学生算出:如果用小数怎样计算?学生独立算出,并说出算理.
反馈:完成122页“做一做”,提示验算方法.
3.统一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引导学生填空。
计算小数加、减法,先()(也就是),再按照()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
阅读课本法则。
(三)巩固反馈。
8.35+4.65
21.37-8.37
3.4-0.56
8.3+10.17
10-4.8
25-4.37(四)作业
练习二十六,第1~3题.
教学反思;创设情境,现实而富有吸引力,让学生感觉到小数就在我们的身边,小数的加减法也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拉近了学生与新知识的距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整个过程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互动模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关注学生学习成功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