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简案)
六年级语文科《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第二课时)
桂城街道海三路小学 黎雪兰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见到的幻象,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女孩悲惨的命运。
3、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复习引入
二、虚实对比,感受人物命运
(一)、品读第五段
1、指名读第5段: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小女孩的可怜、悲惨?
2、生交流 预设的句子:(1)、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2)、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3)、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找句子——谈体会——感情读)
3、师小结
(二)、学生自读自悟6至10段
1、请同学们用刚才学习第一次擦燃火柴的方法,读懂第2、3、4、5次擦燃火柴的段落。
2、学生自读后交流
重点体会以下句子的含义:(1)、“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2)、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谈体会——感情读)
(三)、品读最后两段
1、学生自由读最后两段,提出自己的疑问。
2、归纳问题,小组交流。(1)、为什么微笑?你从微笑想到了什么?(2)、交流课文结尾的两个“幸福”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生回归课文交流感受。
三、总结
1、你还从课文的哪里感受到了小女孩的可怜?
2、小结写法。
四、拓展延伸
1、和小女孩比童年。
2、读《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3、假如小女孩来到我们身边,你想对她说什么?(学生写话)
五、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安徒生童话》。
【板书设计】
擦燃
幻觉
渴望
大火炉
温暖
烤鹅
食物
圣诞树
快乐
奶奶
疼爱
奶奶飞走
幸福
现实 寒冷 饥饿 痛苦 孤独 死了
第二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简案及简要说课(模版)
说课吧
走进童话世界
施海萍
教学目标:
1.带领学生重温安徒生的童话故事,通过阅读了解、感受童话故事的丰富多彩。
2.通过课外阅读的指导,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为学生提供欣赏童话的途径。
课前准备:
1.学生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童话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安徒生
1.师:同学们,你们一天一天在长大,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童话故事就是照耀童年的那一缕温暖的阳光。老师这里有很多书,如果你看过就大声说出它的名字。
2.这些书的作者又是谁呢?
(出示安徒生图片)对,他就是安徒生,世界著名的童话大王,他的文字温暖了数代人的心。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请6位同学分别读一句)
如果有人5岁了,还没有倾听过安徒生,那么他的童年少了一段温馨;
如果有人15岁了,还没有阅读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少年少了一道银灿;
如果有人25岁了,还没有细味过安徒生,那么他的青年少了一片辉碧;
如果有人35岁了,还没有了解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壮年少了一种丰饶;
如果有人45岁了,还没有思索过安徒生,那么他的中年少了一点沉郁;
如果有人55岁了,还没有复习过安徒生,那么他的晚年少了一份悠远。
——【台湾】张晓凤
二、重温《卖火柴的小女孩》
1.安徒生有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卖火柴的小女孩》,有谁看过?说说故事的大致内容。
2.这个故事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归类:典型人物、精彩片断、创作背景、人生感悟)
3.现在让我们打开书,走进这个童话故事中,静静地读一读。(在音乐中默读作品)(在心里快速地读一遍)
4.要想读懂童话就必须静下心来细细品读,走进童话故事的情境当中,像人吃
吃东西那样,要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现在请你们挑选一个感兴趣的内容开展小组讨论与交流。
4.各小组派代表交流。
5.小结:从你们的交流中,老师真切地感受到读书是一种幸福,交流是一种快乐!为了留住这份幸福与快乐,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做读书笔记。
三、完成读书笔记。
1. 出示读书笔记格式,做适当的说明。
(读后感言可以从刚才的四个角度来谈谈,也可以自己另辟角度来谈谈,比如字词)故事题目:
作者:其他作品:故事大意:片段摘录:读后感受:
2.交流读后感受。
四、总结延伸。
1.小结:今天,我们重温了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童话世界的美,与安徒生有了一次零距离的接触。课后,我们可以在《安徒生童话》中,找到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用今天学的方法去细细品味,做好读书笔记,下节阅读课来与大家分享。
人生感悟:
(1)珍惜幸福的生活
———这可能是安徒生想告诉你的(2)想到了贫困山区的孩子,与小女孩一样过着贫穷的生活,要尽力帮助他们 ———童话故事让你学会了关心别人
(3)在困境中仍然对未来充满信心
———童话故事让你变得坚强
(4)祖国繁荣,人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小结:如果作品能发人深省,给人以启迪,引起心灵的震撼,那它就是一篇佳作。
精彩片断
安徒生没有因为写外貌而写外貌,而是围绕主题——塑造一个可怜美丽的小姑娘,有选择地对她的外貌进行描写。
对比描写更能突出主题。
典型人物
小女孩——弱小无助、穷苦无靠、可怜、美丽
创作背景
在文学作品中我们常常能看到作者的影子,正因为他们有着与主人公相同的的经历,才能把作品写得如此惟妙惟肖。由此可见,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能使我们更好地欣赏作品。读后感受:
1. 我想对小女孩说
2. 精彩片断
3. 创作背景
4. 人生感悟
说课稿
本节阅读课的教学目标有3个:1.带领学生重温安徒生的童话故事,通过阅读,了解、感受童话故事的丰富多彩。2.通过课外阅读的指导,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3.为学生提供欣赏童话的途径。
课的一开始,先出示安徒生的部分作品,对于阅读过的学生,帮助他们重温;对于没有阅读过的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然后出示学生熟悉的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指导学生从四个方面(典型人物、精彩片断、创作背景、人生感悟)来读懂作品。最后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为了提高阅读的实效性,在本课指导中,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首先,为了使合作有效,合作前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独立阅读与思考的时间。例如,在带领学生进入《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童话故事的初期,让学生先独自默读作品,寻找自己独特的欣赏角度。其次,合作时把志同道合的学习伙伴重组在一起,让他们有共同的话题,在探讨交流中产生共鸣,碰撞出璀璨的火花。最后,合作汇报体现了集体意识。汇报者在集体的讨论中,综合大家的意见,代表小组交流,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小组其他成员学会倾听,学会合作,学会分享。
第三篇:《卖火柴的小女孩》初案
《卖火柴的小女孩》初案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教科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四组第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的童话,它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剧遭遇的深切同情。我为这节课确定的教学目标是:学会本课的生字、词;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基于现实想象的表达方法,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一,学情分析:
理解这个故事的内容并不难,但学生对这个故事的思想感情的理解缺乏深度,因此引导学生从内心和作者产生共鸣,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在语文学习中,学习的发展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也包括情感世界的丰富;观察能力的提高和探索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我在设计《卖火柴的小女孩儿》一课时,着重体现以下教学思想:
1、紧紧把握课程的改革方向:
在教学中,从整体入眼,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解读课文,感悟课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2、充分发掘课文的情感因素:
在教学中,充分挖掘,运用多种方式使学生体会小女孩的悲惨,激起对残酷社会现实的不满。
三、设计思路:
1、把握一条情感脉络
教学中,紧扣“由怜生爱,由爱生悲,由悲生愤”的情感脉络,不断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升华情感。
2、培养学生三种能力:
探究感悟能力;想象和表达能力;朗读能力。
四、说教法
根据这篇课文故事性强、学生感兴趣读的特点,主要采取“自学研计法”教学,学生自己感悟领会,小组合作交流。
五、说学法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解读课文,感悟思想感情。教师以读代讲、学生以读悟情、以读达情。
六、教学过程
1、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理解思路,把握整篇围绕“卖火柴、擦燃火柴、冻死街头”三个部分来写。
2、创设情境
教师声情并茂在朗读课文,带领学生进入情境:
大年夜幸福的人家是怎样的情景?可怜的小女孩在干什么?
从课文的第一部分哪些地方体会出她的可怜?勾起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体会小女孩在大年夜“光头赤脚、又冷又饿、不敢回家”,对小女孩悲惨的命运有一个初步的感知。
小女孩的命运究竟如何?“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明明她那么不幸,为什么还说她是“幸福”的?” 从而将学生带到小女孩擦燃火柴,看到幻想部分,体会小女孩对美好、对欢乐、对亲情的渴望与追求。
让学生找出第一次幻想时小女孩感到幸福的句子,教师指导朗读,要读出火光的奇异、读出她面对火炉时的喜悦,想象当她面对温暖的火炉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
讨论:为什么会在火柴的亮光中看见火炉?
同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想象当她面对烤鹅、圣诞树、奶奶时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
其中,哪一部分让你最感动?读一读
在擦燃一根火柴后,为什么又擦燃了“一大把”火柴?师范读。
学生思考:“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是什么样的?这样的地方对小女孩来讲存在吗?使学生对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冻死街头,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也自然理解两个“幸福”的意思,从而感受作者对穷苦人了寄与的深深同情。
课文因诗意的充盈让画面久久定格在我们的头脑中,将悲剧诗意地展现,用诗意的美描绘凄惨的悲剧。作者对弱小穷苦的同情,对苦难人的关注,对美好追求和赞颂,深深地传达给每一位读者。正如作家孙云晓所写:你用一根小小的火柴,烧痛了全人类的心,燃起了我不熄的爱。
四、拓展创新:
想象“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了我们中间,你会说些什么?”
五、指导朗读:
在学生对课文有了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地方,以达到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目的。
六、总结、课后作业:
小女孩悲惨的命运令人同情,残酷的社会现实令人不满,卖火柴的小女孩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但她的故事,还在被人们传诵着,引起更多
人的思考:我们到底该怎样珍惜今天拥有的幸福生活?|把你有收获的体会写在小本本上。
第四篇:卖火柴的小女孩共案
《卖火柴的小女孩》共案
教学目标:
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以及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丰富的想像能
力、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通过对比、想像、朗读等多种方法,增强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与作者的心灵产生共
教学重难点:
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悲惨的命运,激起小女孩的同情之心。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
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朗读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体会小女孩的生活情境。
2、“启发质疑法”:当学生了解了小女孩的生活情境后出示最后一段
这样的结尾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发学生质疑:多么美丽的东西指什么?为什么会看到?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她的幸福是什么?这样学生会产生浓浓的阅读期待,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3、“读—思—议—写”结合法。对于这样语言凄美、情感强烈且富于变化的文章应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在读中感悟,在理解重点句子是先思考并交流感受。最后利用阅读链接,打开同情话题,仿写小诗,使情感得到熏陶和感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质疑。
上课伊始,伴着哀伤的音乐,我朗读描写在寒冷的大年夜小女孩卖火柴的片段,走近这可怜的小女孩。此时,整个班里都会回荡着悲伤的氛围。这种氛围的营造,为下面理解课文做了很好的情感铺垫。
接着出示最后一段: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这样的结尾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发学生质疑:多么美丽的东西指什么?为什么会看到?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她的幸福是什么? 带着这些问题,很自然地进入第二环节——
(二)、聚焦“幸福”,积淀情感。
王崧舟老师说得好:“文字不是躺在纸面上的符号,文字它是有生命的。当你的心灵敞开的时候,它是会跟你说话的。”在这个环节,我首先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的第二部分,选择自己认为女孩看到会感觉最幸福的部分,练习朗读,把它的美丽与美好读出来。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接下来 观看表现美丽幻想的动画片,感受女孩虚幻的幸福。这样做又为后面衬托现实中的不幸做好了铺垫。
(三)认清现实,宣泄情感。
在这个环节,我让学生把描写现实的句子找出来,我相机出示句子(: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这时候,火柴又灭了。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让学生读,去体会幸福中的不幸。让孩子们了解小女孩只有在幻想中才是幸福的,尽管这幻想是那么短暂。幻想的幸福更衬托了现实中小女孩不幸的命运。
美丽的幻想更迭出现,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这时,我们告诉学生,这种写法叫虚实结合。
接着我让学生找出小女孩五次擦火柴的句子
(1)啊,哪怕是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2)她又擦了一根。(3)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4)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去体会想象女孩的心理活动。由开始的不敢到敢,从抽出一根到后来的抽出一把,表现出了她对美好生活的迫切渴望。这样逐步引导学生走进小女孩的内心世界。
课文中有两句对于学生较难理解的句子,(1)、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2)、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让学生 讨论交流:“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是什么意思?
“曾经”指的是什么时候?两个”幸福”的含义有不同吗?)在讨论中“由怜生爱,由爱生悲,由悲生愤”的情感得到升华。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课后的第4题为学生的交流读书感受提供了一个平台,为用足用好教材,可以引导学生读读《你别问,这是为什么》这首小诗,体会作者对小女孩命运的关注和同情,以此打开话题,让学生仿写,使情感得到熏陶和感染。
《新课标》要求五六年级学生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因此,在最后我推荐课外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这样引导学生走出教材走向更广阔的语文大课堂。
为了突出主题,我精心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板书
12卖火柴的小女孩
幻想美好—幸福现实悲惨
(兴奋惊喜)(失望悲伤)死—幸福
对比
虚实结合(细节描写)
.这样的板书既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叙事线索,也突出了文章的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对课文主要的内容一目了然。
第五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3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2个会认字、8个会写字,掌握词语7个。
2、了解课文内容,边读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同情小女孩的悲惨遭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学习运用在阅读中进行旁批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作者产生理解上的共鸣。
教学准备:演示文稿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2个会认字、8个会写字,掌握词语7个。
2、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内容。
2、认识生字,读准字音,掌握重点词语意思。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背景及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课内外的阅读你们一定认识了很多可爱的童话人物。其实很多可爱的形象都出自一位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简介作者)他的作品揭露丑恶、歌颂善良,还蕴含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他的代表作《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自学生字,交流所得。
教师指导读准多音字:喷香pèn明晃晃huǎng暖和huo裂缝fèng2、尝试当堂听写词语
3、再读课文(可以采取快速浏览的方式),先思考后交流: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深入阅读课文,理解感悟:
故事发生在大年夜,远远地走来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呢?出示学习提示:
1、学生自学
2、集体交流:
要点:冷、饿、不敢回家(演示文稿相机出现重点句子,指导理解、朗读)
(出示句子,引导学生先读后议再读)
无论多冷多饿,无论打着卷落满雪花的金发多美,她都顾不上。从两次“大年夜”的出现感受到小女孩现在饥饿、寒冷、痛苦,生活很悲惨。
3、反复读课文,读出自己的理解。(可灵活采取多种方式)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思考课后问题2。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街头
安徒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深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运用在阅读中进行旁批的方法读懂课文,深入理解语言文字。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与作者产生共鸣。
教学准备: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初步阅读了课文,谁还记得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新年即将来临人们的心情本应是高兴的、欢乐的、幸福的。而小女孩却冻死在街头,你觉得她的处境是怎样的?能把你感受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吗?
二、深入阅读,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1、默读课文5-11自然段,出示学习提示:
2、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3、全班汇报。
步骤一:解决“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分别看到了什么?”
①教师出示表格
擦燃火柴 幻想 现实
②学生交流补充填写。
擦燃火柴 幻想 现实
第一次 暖和的火炉 烧过的火柴梗(寒冷)
第二次 喷香的烤鹅 又厚又冷的墙(饥饿)
第三次 美丽的圣诞树 消失在夜空一颗星陨落(痛苦)
第四、五次 慈爱的奶奶 和奶奶在快乐中飞走了(无人疼爱)
步骤二:作者将幻想与现实交替表达的写作方法,让你感受到什么呢?结合自己的画批谈感受,再带着理解有感情地读一读。
教师结合学生发言相机出现文稿,重点体会: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①初步阅读,体会她开始到底“敢不敢抽出一根”?可是最后“终于抽出了一根”说明什么?
----“卖火柴”是她帮助家里度日的,她是不敢轻易擦燃的。但今天又冷又饿的大年夜她实在受不了了,考虑再三“终于”擦燃了一根,可见小女孩的处境多么艰难,她多么迫切地渴望温暖。
②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好“?”、“终于”)
★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这时候,火柴又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①分别指名读,这两个场景发生在什么时候?你感受到什么?
-----这是火柴熄灭后小女孩眼前的景象。幻象终究是幻象。在这个黑暗、冷酷的现实中,美好的愿望终将破灭,幻象里的一切不是小女孩的现实生活。
②谁愿意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语气悲伤的、惋惜的。可强调“只有”、“又厚又冷”)★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①自由读,谈体会。-----在小女孩的现实生活中“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是没有的。这句话预示着她死去了。小女孩渴望的生活这个世界没有,现实是多么残酷呀!②再体会这句话应读出怎样的感情。自己试一试。
指名读10、11自然段。出示这两句话,找不同,谈感受。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①对比读,你发现什么?
②个人读,感受句子,你如何理解?------“大年夜”本来是欢乐幸福的,但在这个现实社会里,它只属于富人。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得到的是寒冷、饥饿、痛苦甚至死亡。社会太不公平了。
③齐读文中的句子。
★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①句子中有两个“幸福”,你怎样体会?-------第一个“幸福”是小女孩在幻象中看到了她所向往的一切,所以说在幻象中她是幸福的。而第二个“幸福”不是真正的、现实中的、新年里该有的幸福,而是指她悲惨地死去,不再忍受现实的痛苦,所以是幸福的。
②作者这样表达,你感受到什么?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三、小结内容,情感深化:
课文将小女孩的悲惨现实生活与美好的幻象对照写出,使我们感受到了小女孩可怜、悲惨,当今社会的黑暗。还有千千万万的贫苦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值得同情呀!
四、布置作业:
1、积累课文中词语。
2、再把感受深的语句读一读。
3、朗读文章后的“阅读链接”。
板书设计: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街头
安徒生
寒冷暖和的火炉(温暖)
现实饥饿喷香的烤鹅(美食)幻象
痛苦美丽的圣诞树(欢乐)
无人疼爱慈爱的奶奶(疼爱)
悲惨、黑暗值得同情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书写生字词语。
2、展开想象,进行练笔,进一步深化理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深入理解课文,进行练笔。
教学过程:
一、回顾畅谈:
1、回顾文章内容,说一说:安徒生笔下的小女孩留给你怎样的印象?把最打动你的地方读给同桌听。
2、指名读10、11自然段,学完文章后你有些怎样的深刻?
二、创设情景,尝试练笔。
这样一位可爱又可怜的小女孩,如果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和她说些什么呢?
① 自由读一读15页的“阅读链接”。
② 从短短的诗歌中你感受到什么?
③ 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说些什么呢?写一写。
④ 小组内交流。
⑤ 全班交流评价标准:真情实感;尊重原著基调;语句通顺。
三、词语检测:
1、订正作业中关键词语(如:蜷、烤、僵)
2、多音字组词语。喷缝和晃
3、比一比,组词语。
梗蜷僵
便倦疆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继续进行课外阅读,为后面活动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