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
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
新的教学理念主要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在价值观上一切为了学生,在伦理观上高度尊重学生,在行为观上充分依靠学生,因此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是对学生课堂学习过程的评价,显现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身上,主要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三种学习状态,即: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的交流状态;学生的达成状态.1、评价学生参与状态
好的课堂应该有思维的碰撞、有争论、有遇到困难的迷茫、有顿悟后的豁然开朗等等。这就需要教师努力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课堂上人人参与,个个活跃,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来,并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
(1)看多样性: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形式是否多样,如:师生谈话、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等。
(2)看广泛性:学生是否很投入地参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每一位学生是否都有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
(3)看深刻性: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是否进行深层次了的思考和交流;
2、评价学生的交流状态
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发现、提出并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和同伴解决问题并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数学课程标准在“解决问题”目标中提出的要求。好的课堂一要看课堂上是否有多边、丰富、多样的信息交流与反馈,即能构建师生、生生和媒体之间的信息交流的立体结构;二要看课堂上是否有良好、有效的人际交往与合作的氛围,学生是否愿意互相交往,能够与人合作,懂得尊重别人、取长补短。
3、评价学生的达成状态
由于新教材既要求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又要求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考察一堂课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既要看知识效率——“双基”的达成情况;又要看能力效率——学生素质提升的情况。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往往只看知识目标的达成情况,忽视学生素质提升的情况。有些教师不认同新教材的课堂教学方式,就是还没有从“仅关注知识目标”的思维定势中跳出来。当然,我们也不能走极端:盲目追求所谓的素质提升,忽视知识目标。
第二篇:英语课堂教学评价及体系
英语课堂教学评价及体系
小学阶段是英语教育的启蒙阶段。该阶段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情感的培养、自信心的建立等都将对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产生较大影响。如何抓好小学阶段的英语课堂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每一个小学英语教师的首要工作。而保障英语课堂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运用好课堂教学评价手段。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要注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以激励为主,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通过每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同伴的关注。实事求是的评价,激励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学习活动,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然而,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在课堂中评价学生的语言大体有这么几种表扬学生 :“good”;“very good”;“ Great”;“ Perfect”;“如果学生第一次听到上课老师表扬他们,学生会十分高兴,如果次数多了,学生听了会毫无感觉,还有可能失去激励的作用。课堂上的评价语言不应只拘泥于一种形式,应该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时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教师要有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使被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都能提高学习的兴趣,都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那么,好的课堂评价有哪些要求呢?
一、课堂评价要简明、准确
教师对学生活动的评价,一定要简练、明确、到位。注重评价实效性,使评价起到画龙点睛作用。教师课堂评价的目的是在于调控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评价特别要注意把握好准确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主要是通过肢体语言和口头语言来表达,使学生能及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的评价应以赏识为主,即使学生的回答还不是很完美,甚至还存在一定的错误,也要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关爱,从而激发再次参与的勇气和继续努力的自信心。在进行评价的时候要尽量做到自然、简练、准确、恰到好处。切忌不能滥用夸张的肢体语言或不妥当的语气,也不宜随便使用鼓励和表扬的话语,如表扬来得太容易,学生就会觉得得来毫不费功夫,也容易让学生产生随意应付问题的动机和情绪。还应尽量避免形式主义过分严重的评价方式,这不仅会干扰学生的积极思维,还使评价显得机械、呆板,失去严谨。评价语言应根据学生的回答客观、准确地指出学生的长处与不足,语言要简洁明了,不含糊,对于着意要强调的某个方面,更要讲得清清楚楚,只有准确得体的评价语言,才能使学生在一次一次练习中扬长避短,有所进步。
二、课堂评价要巧妙
在教学中,我们决不能为了求得一团和气而盲目肯定学生的回答,不能敷衍学生、欺骗学生,评价也应该有个“度”,千万不可滥用,过多和过分的夸奖往往会导致鼓励的贬值。只有使受到表扬的学生真正感到老师的、同学的肯定是真诚的,才能体验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激发自己有更好的表现。尤其是语言知识所具有其客观性和科学性,这是不能回避的。其次,每个学生之间都存在着个体差异。比如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对他们的要求不是回答了一个问题的答案就奖励,而是要提升一个高度。对于平时表现差的同学,即使是一点小小的进步也应适时给予表扬。
三、课堂评价要有实效性
教师的评价要抓住最佳时机,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否则这种评价就会过多的占用时间,事倍功半,达不到实质性的效果,也因此添加了师生的负担。上课开始两分钟后评价。上课铃声后,学生们从喧闹的操场上回到教室,情绪还处于激动状态,很难快速平静下来。此时,教师可根据学生课前的准备情况、静习情况、是否集中注意力准备上课等情况,给表现好的小组加分。这是一种学习状态的评价。当然,此时进行小组评价时,教师尽量让各小组都得分,给表现好或差的小组要有一定的区别,但差距不宜过大,以此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整节课一个良好的开端。
课堂活动进行评价,小组竞赛是课堂活动进行中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小组是课堂上的一个小集体,主要应该注重小组的合作表现,而不是以突出个人的表现情况为评价依据。例如:某个组员回答不够准确或不够流利的时候,可以请组内其他成员及时给予补充和纠正。同时对于回答有误的同学也要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如表扬其敢于尝试的勇气,激励暂时落后的小组在下个环节中继续努力。这是一种交流能力的评价。在竞赛中制定合理的竞赛规则是竞赛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竞赛规则应能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尽量避免个别学生的事务表现而大幅度影响小组的整体成绩,必然,团结协作的小组应是得分最高的小组。同时,竞赛是必须提醒小组成员之间应互相帮助,不可一味埋怨,否则就会影响集体的成绩。
四、课堂评价要富于变化,耳目常新
课堂上我们不难发现,每当学生完成一个课堂活动,教师就马上使用 “good、very good、excellent,”等语言给予学生表扬,一堂课中 “Good, ok” 满天飞,有的甚至成了教师的口头禅。像这样千篇一律的没有区别的语言评价方式,最终只能让课堂评价失去对教学的积极促进作用。
教师课堂评价语言不能单一,不能老套。左一个Good右一个Good或都对同学们说Clap your hands!于是大家一起拍着双手,异口同声的说Good, Good, Very good!开始学生们还感到新鲜,时间一长,这样的评价就象白开水一样没滋味。成了一种形式。反之,评价语言灵活多样,随机应变,注重创新,学生就会想听,爱听,听不厌烦。评价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不仅仅包括课堂教学的过程,还应涉及到课前和课后。课前就包括学生对旧知的复习巩固,对新知的预习理解;课后就包括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以及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综合运用。英语口语评价的实施贯穿于孩子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把评价作为一种师生共同学习的方式,在评价中落实“三维”目标。在课堂学习中教师以激励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把评价溶入到任务学习、游戏活动、小组竞赛中,主要采取星级积累计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中来。可以准备一些小贴画,组长记分,当累积到十分就可以得到一个星星,累积到五十分,即可得到一个月亮,再累积五十分也就是满分即可得到满月。
五、评价语应幽默风趣,少一些严厉
幽默风趣的语言是口语交际的润滑剂。同样,运用幽默、风趣的评价语言也是调节师生情绪、打破课堂沉闷局面所不可缺少的有效方法。充满机智的评价语,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更能使课堂妙趣横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们都喜欢幽默的老师。有时课堂上来个“小幽默”,学生的注意力能更加集中。而在学生犯错误时,幽默还能成为课堂的“调味剂”,它能以一种符合人性化的方法缓解紧张的气氛。教师若是在英语课堂中恰当地运用幽默的评价语言,不但会活跃气氛,缩小师生心理距离,更会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批评指正。
总之,课堂评价设计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在课堂上要捕捉时机,给予及时的反馈,及时鼓励及时表扬,并且评价要多样化,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到这几点,我想课堂教学评价将会变的有效,从而服务于课堂。
第三篇: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1.1课堂教学评价的概念
课堂:可以称作班级或教室,英文中统称classroom,是伴随着夸美纽斯的班级授课制产生的。广义的课堂被引申为任何具有教育意义的场所或活动;狭义的课堂是指这一无意义的物理形式;中意的课堂是教师学生及环境形成的多种功能的综合体是一个充满生计和活力的复杂系统。课堂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教学的内涵要比课堂教学广泛,因此课堂教学评价是应运而生的。
课堂教学评价:是指评价主体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对课堂教学诸因素及其发展变化进行的一种评价判断活动。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评价的一部分,其内涵小于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与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的区别:教师评价主要是指对教师的整体状况进行评价,包括教师的基本素质评价、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教师教学工作过程评价、教师工作绩效评价等内容。学生评价是指对学生的整体状况进行评价,包括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内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与课堂教学评价有所不同,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中的评价对象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表现,而课堂教学评价不仅仅指教师的教学活动,还有学生的活动及与教师的交互作用等。
1.1.1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
课堂教学在学校教学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决定了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性。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的实现要依赖于课堂教学评价的功能的实现。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多种功能,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过分强调比较、鉴定选择的功能,而从现代课堂教学评价更加注重的是诊断、改进和形成功能。正如CIPPP评价模式的创始人斯塔福尔比姆所说:“评价最重要的目的不是证明,而是改进。”因此可以这样理解,课堂教学评价的各种功能都是为共同的终极价值服务的,及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这便是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所在。
1.1.2课堂教学评价的要素
关于教学过程包括哪些基本要素,归纳起来大体有以下几种观点: 1)三要素说:包括教师、学生、课程(或教材、教学内容)。
2)四要素说:有人认为包括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手段四要素;还有人认为
包括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环境条件。3)多要素说:比如“七要素说”,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反馈,教学环境,教师,学生。还有学者认为教学过程是有许多不确定因素构成的,教师和学生构成了教学的角色系统,而维系这个系统的是教学目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案,教学常规,教学思想,教学原则等一系列因素。以上的观点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大多都是从静态的角度考虑的,刘志军则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讨论了课堂教学要素。静态要素是指课堂教学赖以进行的基本条件和基础,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物质环境。动态要素是指课堂教学活动展开的过程中呈现的最基本要素,包括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目标,课程,教学方法,教学心理环境等。从以上的对教学几班要素的分析可以得到两点启示。一是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性和综合性的活动。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各个要素都无法孤立存在,每一个要素都必须以其他要素的存在为前提。也就是说,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各个要素只有综合的发挥作用,才能形成好质量的课堂教学。各个要素的高水平不一定能形成好的课堂效果,相反只有各个要素紧密的融合入在一起,才有能实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二是课堂教学的效果具有动态生成性。课堂教学的质量实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生成的,在生成的过程中充满了变故。
综合已有的对教学基本要素的研究,结合课堂教学的本质特点,可以将课堂教学评价的要素概括为七个方面: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心理环境,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效果。在这些要素中,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时评价的核心因素。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预先想要达到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正确处理好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之间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不是孤立存在于课堂教学中的,它既存在于师生之间的所传递的教学内容中,也存在于教师与学生的具体教学行为中。2.教学内容
现在已经不是教材是圣经的时代了。现在的教学内容,就不仅仅是教材呈现的内容,也包括教师把生活中于教学目标相关的事物纳入课程教学中成为教学的资源,以及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把教材及相关的内容还原为学生易于理解的教学内容。
在处理教学内容时,首先,教师要根据本节课的目标,确定内容及范围;其次教学内容的安排应该有科学性。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概念的呈现应该是分阶段的,有时只给初级概念,描述其含义,这是更要确保概念的科学性;再次,要看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先呈现什么,再呈现什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最后,还要考虑数学思想方法发热合理渗透。3.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作为教师与学生的在课堂教学中相对固定的行为方式,使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因素。要依据不同的教学时段的要求,灵活的选择不同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手段,并且重视各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讲求实际效果,坚持启发式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无论那一种教学方法,都要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要充分发扬民主,为学生的质疑提供条件;设计练习要有针对性,层次性;坚持面向全体同时又因材施教。
4.教学心理环境
教学心理环境主要包括课堂教学气氛和课堂上师生关系。这一要素在课堂教学中的形式和作用比较特别。它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始前并不存在,或只是以观念的形式存在。只就有在课堂教学开始以后,这一要素才逐渐生成。而它一旦生成,就会对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产生持久和广泛的影响,并进而影响到其他要素。这一要素形成以后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具有动态变化的特征。5.教师行为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策略者和领导者,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他在教学中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课堂教学中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必须以教师具体的教学方案为中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合理的确定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材料,恰当的组织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机制的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等一系列的教学行为,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形成。
教师在课堂上的行为特征是由教师本人的学科知识、教学能力以及教师的人格特征决定。教师要进行有效的教学,必须具备宽广的知识面和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另外,教师的人格特征,如理解、公平等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6.学生行为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整个课堂教学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学生来说,课堂教学活动既是一种认知活动,也是一种情感活动,还是一种人际交流活动。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包括学生的学习行为,学生与教师的交流行为,学生与学生的交流行为等,都是教学过程的组成部分可以用来衡量一堂课的成败。正式通过这些行为,具体体现出学生又不知到知、有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转化过程,同时也是学生情感丰富、个性发展的外部表现形式。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行为主要包括是否参与提出目标;是否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学习中学习;是否积极参与他人合作;是否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是否在学习过程中自我监督,并参与评价的过程。7.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主要是指运用多种评价方法,通过教学过程的反馈信息检验教学目标达到的程度,包括是否已经掌握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智能是否已经有所提高、情感态度的教育是否恰当、学生参与活动的深度和官渡、信息交流是否多向、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如何、学生思维是否活跃、课堂整体效果是否良好等。
1.2数学课堂教学关注点的转向
1.2.1课堂教学价值观的转向
课堂教学评价不可能回避价值问题,这是研究课堂教学评价的一个前设。课堂教学价值是有关课堂教学活动的功能和意义的具体表现,是指课堂教学满足教学主体需要的关系。课堂教学有很多价值,叶澜教授认为课堂教中学的价值是多元的,包括知识的价值、发现知识的价值、方法的价值、交流的价值,他提出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从单一的传递书本知识,转向培养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
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是随社会发展而变化的,总体来看,经历了一个从片面到全面、从单一到多元的发展过程。进入21世纪,在批判反思的基础上,提升价值、情感、态度的重要性,从而使知识与技能、智力与能力、价值观与态度以及个性发展成为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1.2.2对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反思
我国现在的课堂教学评价存在以下几个弊端: 1.评价功能异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主要采用行政人事和管理取向,用于对教师的考核和评比,评价的结果和教师的晋升直接挂钩,也正因为如此,带来虚假的“公开课”。在这种评价中,评价的功能和作用被异化了,仅仅成为对教师评定等级的工具。而事实上,现代教育评价的目的“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应以教学的改善为目的,应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的,应该是一种发展性的评价。2.目标的局限与单一
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偏重学生的学习结果,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完成认知目标是教师在组织教学中一件很重要的任务,但绝不是教学的全部。正如苏霍姆伦斯基描述的那样:“教师使出教育学上所有的巧妙方法,使自己的教学变的尽可能地容易掌握。然后再将所有的东西要求学生记住。这种忽视学生主体只重视知识移植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智力资源的最大浪费。”但在现实中,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教学既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同时又要看到学生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数学态度和情感发展。3.过于关注教师教学设计的完美
以往的评价,过于关注教师教学设计的完美。许多观摩课中的不少环节就是为迎合评课标准而设计的。而对于学生的发展却毫无意义,而且严重束缚了教学的灵活性和变通性。不可否认,一节好课必然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但教学法中有一句话很重要:“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教学评价的重在体现教师如何做好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的促进者、启发者、指导者和合作者,为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提供空间与机会。
4.从本本出发,忽略了学生学习中的实际需要
传统的评价,评价者偏重评“教”,忽视评“学”,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关注的是教师的行为,较少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重视教师的课堂教学技巧,主要以教师的语言、板书、课堂提问技巧、内容的安排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而忽视了教学中最核心的学生的发展需要,由此造成了教师为书本至上,使课本成为教学之本。
实际上,按照建构主义理论,教材只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条线段,并非教学活动的圣经。教师要从实际出发,进行创造的处理,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关注学生,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思考的多样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1.2.3数学课堂教学关注点的转向
1.由关注本本转向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 教学应该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感兴趣的事物作为背景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具体形象的认识支柱,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兴趣和亲切感。
2.由单一的知识目标转向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既需要关注教学内容上的要求,促使学生达成知识上的掌握,同样也要关注教学中的情感、一直等方面的要求,促使学生达成情感的有益变化、意志水平的提升。因此,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应该以知识技能为基础,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对数学的态度、情感、价值观。
3.由单纯的教师讲授转向重视学生探究、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数学课堂中,要改革传统的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模式,在设计、安排和组织教学的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有意识的体现探索的内容和方法,改变教师的角色,让教师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等活动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具有现实的背景的活动中去探究、去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新的精神,运用数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流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现实的、有趣的和探索性的数学课题的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
4.由远离生活转向生动具体的教学清净的营造
按照新课标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的具体情况,加强数学学习与现实之间的联系,营造一种现实而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与动机,让学生在自然的情景中,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搜集资料,获取经验,从而学会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5.由单一的教学手段转向现代信息技术的充分运用 6.由教师的独白转向师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现在的课堂,教师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儿学生也逐渐后后台走向前台,成为真正学习生活的主体。
1.3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与策略
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评价的方法一般有观察法、访谈法、测验法、问卷调查法、表现性评定等。1.3.1观察法
1.观察法的含义与特点
课堂观察法是是一种科学的观察方法,它是指研究者或是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的辅助工具,直接或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根据资料做相应研究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观察法的重要价值在于它是一种现实实施的方法,在自然的情境中,评价者在事件发生的当时进行研究,可以随时捕捉各种教学现象。
另外,观察法简单易行,操作灵活,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原始材料。观察法也有本身不可避免的弊端。比如,由于评价者本人的偏见或片面性。而且,观察者的情绪、态度、水平、洞察力、鉴别力等,都直接影响观察效果。
2.课题观察的基本步骤
不同类别的课堂观察在运作时有不同的过程,但一般来说,课堂观察分为三个基本阶段:观察前,观察中,观察后。
课堂观察前准备——确定观察的目的和计划,首先,要确定观察的时间、地点、次数等。其次,要根据观察的目的确定观察的焦点,即需要记录的事件和行为,再次,设计或者选择观察记录的方式和工具。最后,如果有可能,应该事先确定被观察行为的一般标准
课堂观察——进入课堂及记录资料,课堂观察的实施阶段包括进入课堂,以及在课堂中,按照事件拟定的计划和选择的记录方法,对所需的信息进行记录。进入课堂是进行课堂观察的先决条件。在课堂情境中,按照预先选定的记录方式对观察对象进行观察和记录是课堂观察的主体部分。记录方式基本方式基本可为定性和定量两类。定量观察的记录方式包括编码体系、记号体系或项目清单、等级量表。定性观察的记录方式包括描述体系、叙述体系、图示记录、工艺学记录等。
课堂观察后——资料的分析与结果的呈现。课堂观察结束后,最后能在近期内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加以整理和分析。避免时过境迁而发生偏差。资料分析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对原始资料的有效利用和对结果的准确解释。资料分析和整理之后,即可以从系统的资料中归纳推论出研究结论。1.3.2 访谈法
一.访谈法的含义及特点
访谈法是评价者通过与被评价者面对面的交谈来搜集资料了解情况的一种方法。访谈法的优点:可以保证较高的回答率;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可以使被评价者更好的合作;适用范围广。二.访谈法的步骤 访谈计划的制定
访谈计划中大致包括这样几个问题:访谈的目的和主要内容。访谈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了解教师的教学设计,了解教师的教学目的;了解教师对自己这节课的评价,了解教学背景,包括教学内容的前后联系,教师的学生的基本情况等。
拟定访谈问题
教师访谈参考提纲:教学目的和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你是否根据学生的反应调整教学策略,做了哪些调整;课的背景:包括这节课与前后学习内容的联系与单位教学内容的关系等;教师基本情况;学生基本可情况;教师对教学的自我评价。
学生访谈参考提纲:老师课上讲的内容你都能听懂吗;你认为老师讲的内容能使你举一反三,有启发性吗;老师的讲了有趣吗;上课时老师让你参加一些有趣的活动了吗;上课时你都能解决了那些比较复杂的问题;你和其他同学讨论交流意见吗;你们是怎么样进行小组合作的;下课后,你有兴趣思考老师在这节课中讲的内容或题目吗;你能独立完成老师这节课布置的作业吗;你能说出这节课的内容与实际的联系吗。 安排问题呈现的次序 确定访谈的方式和程序 确定访谈的时间表 1.正式访谈
一般的访谈,在正式访谈之前,要经过一次试谈,以检查所设计的问题及提问方式是否恰当,问题之间的排序是否合适等。
在正式访谈中要注意访谈时间、地点的选择,要能够尽快接近访谈对象,建立一个融洽的访谈气氛,自然地按照预定的计划进行访谈,并且做好访谈记录。
2.整理和分析访谈结果
访谈结束后,要对访谈中所搜集的材料进行整体和分析。原始资料的整理需要进行分类和编码。结果的统计和分析可以采用描述统计的方法,计算出各种类型回答的平均数或百分比,或者对访谈中表述的性质进行直接分析。
三、访谈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访谈的时间安排。课堂评价访谈的时间应安排在听课之后的当天举行,并且尽可能早的安排,这是评价的双方对课堂场景都保留着陈科的印象。 访谈的地点选择。访谈的地点应该保持适当的安静,不受外界的干扰。
访谈的气氛。在访谈中,评价者应该注意营造一种和谐、轻松、愉快的气氛,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被评价者,不能以领导和专家的身份自居,努力减轻被评价者可能产生的心理负担。
四、访谈的主体意识
访谈一定要围绕主题进行,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信息资料。
五、访谈的技巧
访谈法的关键取决于评价者本身的访谈技巧。1.3.3测验
1.测验法的含义和特点
测验在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课堂评价中所使用的测验法属于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进行的一种随堂快速调查,通过编制简单的测试题来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测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也可以是口头的形式。测验法的优势在于它是有组织有计划的针对性较强的定量化获取教学信息的工具。它可以对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2.测验法的步骤
明确测验目的;确定测验的内容和评价标准,也就是编写测验明细表;选择、设计和汇编评价任务,即编制试题;测试的实施、测试的结果的分析和使用。3.测验法的注意问题,必须明确评价的目的,测验试题的编制必须围绕教学目标,测试题目的叙述要遵循一些共同的要求,测试结果的使用要淡化其评定等级的功能,促进课堂教学评价功能的正常发挥。
1.4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
一般说,在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时,主要有以下两个阶段: 1.4.1课堂评价的准备阶段 1.确定评价的标准
根据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和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将一节好的数学课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符合实际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
每一节课都应当是有针对性的,没有一个适合任何学生的教材和教案。只有根据学生实际和充分考虑当时当地的教学条件,确定恰当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才能有效的达到预期教学目标。(2)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好的课堂应当有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学生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建立丰富的情感体验,宽松和谐的环境并不意味着只是游戏或生动的情境才能实现,教师生动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有探索性的活动等都可以为学生创造和谐的环境。
(3)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有体验数学的机会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经历数学。
(4)尊重学生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不同班级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特征,同一班级的学生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好的课程应该关注不同学生的需要,尊重不同的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差异。
(5)运用灵活的方法,适应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学习内容的要求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应根据不同年龄和不同发展水平的需要,同时也要符合不同的学习内容。探索与发现的方法是需要提倡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应当用这样的方法,新概念新方法的内容需要学生去探索,有些规定性的内容也可以用接受式的方法。
(6)为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
好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学生应当有更多的思考余地。特别是那些需要较深入的理解和需要一定创造性的问题更需要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2.确定评价者 3.确定评价方案 4.进行评价有关技能的培训 1.4.2课堂评价的具体实施 1.收集评价信息
收集信息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进行: 说课;课堂听课;问卷调查、测验、座谈、访谈.2.进行评价面谈 3.撰写评鉴报告 4.经常性的自评 5.中期检查
第四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范文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我认为应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更切实地挖掘评价的教育功能,为推动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为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教学评价体系奠定基础。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此,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就要落实“掌握知识、发展智能、陶冶情操”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掌握知识、发展智能、陶冶情操”三个方面研究数学教学全程评价的方法。
以研究学生发展为线索,建立一切为了学生的评价基准,使评价成为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彻底改变将评价游离于教学的外部并对立于评价者的被动状态。因此要着力研究如何促进教师从学生独立自主获取必要的数学知识出发,设计充分体现学生各种能力价值的备课方案的评价方法;着力研究如何实现课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成为独立的认识主体、思维发展的主体和从事学习活动的主体的评价方法;着力研究如何改变学生为完成任务而做作业的被动局面,努力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寻求自我发展的评价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以教学班为评价基础,每个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学生之间的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以自我评价为主;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与对其结果的评价相结合,以过程评价为主;将教学全程每个环节的价值判断与判断后的调节、完善、促进发展相结合,以促进发展为主。
首先改变目前课堂教学评价模式,以学生的活动行为作为评价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以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和教学态度作为评价教师教学理念的主要依据。因
此,在建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教师对学生提问的评价取向是什么,如何使被提问者能动地(而不是被动地)、自主地(而不依赖外在力量)、有创见性地(而不是照本宣科地)成为回答问题的主人;2.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否融为一体;教师的教学思路与学生思维发展能否协调同步;3.教师在配合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做了哪些工作,学生得到了什么,学生得到多少,教师在学生身上学到了什么;4.教师帮助和指导学习困难的学生有几个,解决了哪些问题;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措施是什么;一节课中,学生的参与度多大,有几个学生提出质疑和反问,他们提出的问题深度和广度如何等。通过对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试图建立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结构,在此基础上,研究学生学习水平的评价方法。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学校教育主体,千百年来支撑着教育运转的轴心就是学生的学习问题。这是教育的关注问题。我们注意到“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特别是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对学生学习水平进行评价的“三个原则”,即“全面性、全体性、全程性”,以及应该遵循的八字方针:了解、激励、促进、反思。所谓“全面性”,指学生的学习是动态开放的系统,是多因素变化的工程,试图用单一的标准或某一项指标去评价学生的学习,是违背客观现实的。我们提出多元评价的策略就是体现了全面性的评价原则。所谓“全体性”,是依据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而提出来的,我们的评价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评价,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使每一个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受到启发、获益和发展。这里要强调的是个别评价与自我评价问题,要充分体现差异评价观。倘若我们忽略了差异,则面向全体学生就是一句空话了。所谓
“全程性”,就是说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重要的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独立思考的过程、积极探索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建立自己的学习过程记录,反思与调整自己的学习,寻求使自己更快成长的规律与方法。我们提出的“八字方针”是评价目的所决定的。在总体上通过评价了解自己,通过评价激励自己的发展,通过评价促进自我提高,通过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通过调整再提高。“三性原则”与“八字方针”是我们对学生学习水平进行评价的指导性意见,教学的全过程呈现两条线,一条是展现知识发生与发展的过程,这是一条明线;另外,伴随这条明线,同步运行的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暗线。通过教学评价,使明线为暗线服务,于是课堂教学发生了质的变化。
第五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构想
课堂教学评价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新课程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这一视角的转变,对现行的课堂教学、教师教学行为及其相关的管理等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全新的启示。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一些数学课:有的教师讲得井井有条,知识分析透彻,算理演绎清晰,学生听得轻轻松松,似乎明明白白,但稍遇变式问题和实际问题却往往束手无策;有的教师设计了许多细碎的问题,师生之间一问一答,频率很高,表面上看十分流畅,但检测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却并不理想;有的教师注重精讲知识,留出大量的时间练习各式各样的习题,虽然学生解题能力尚可,但却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潜能;有的教师让少数优等生在课堂上唱主角,操作、演示、活动、汇报„„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际上多数学生只能做陪客旁观,个别学困生更如雾里看花,不知其所以然。这些课在平时的听课活动和观摩教学中并不少见,其中有些课甚至还被评为好课。笔者以为,如果不对好课的标准进行重新认识,势必会影响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现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问题,构想如下:
一、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总体评价的构想
1、教学指导思想是否符合现代教学论原则;通过教与学双边活动是否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以促进每个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和提高各种数学能力,完善人格,获得全面的发展。
2、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确定是否有利于全体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小学数学最佳知识结构。即,那些最基本、最具有代表性的概念、法则、规律、公式和数学思想组成的知识系统,并且是按照小学生身心发展规 律,能被小学生所接受、理解、难易适度的知识系统。
3、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形成、潜在智能的开发和提高;是否通过“获得 知识”和“应用知识”两种途径培养和形成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 手操作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4、在课堂教学中是否既突出“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的落实,又兼顾“因材施教”的推进。
5、课堂教学是否较好地体现了“认知结构”、“教材结构”、“教学结构”三者和谐一致的整体关系。
6、全体学生在求知的全过程中,兴趣、情感、信念、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投入的质量与程度如何,发展趋向是否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7、进行“知识”与“能力”方面的课时教学效果的量化测试和“智能”与“情意”方面相应的课外跟踪考 查结合。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三维教学目标”评价的构想。
(一)对“掌握知识”的评价构想。
实施素质教育,并不是要改变知识及其应用在课堂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并非要降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而是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所涉及的内容提出了更高、更加广泛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把知识的 形成过程放在教学的首位,使学生经历真正的认知过程,获得具有生命力的有用的知识,掌握具有迁移的生动 的活泼的知识结构。那么,应该如何评价小学数学课“掌握知识”的教学,笔者认为应包括以下内容:
1、“感知、理解新知”的评价内容。
①为导入新知所提供的感知材料是否充实;
②感知材料的选择是否包罗新知的本质属性;
③感知阶段的诱导是否便于学生尽快进入新知的最近发现区,展开求知探索;
④新、旧知识交接点的确定,是否便于快速促成学生认知的正迁移,教师的点拨是否有助于激起学生“短 兵相接”的思维交锋,顺利完成认知的“同化”或“顺应”;
⑤教学辅助手段的使用,是否有利于学生省时优质地发现和理解新知的本质。
2、“抽象、概括新知”的评价内容。
①思维阶梯的铺设是否有助于学生在揭示新知本质的求知过程中,展开高效的观察与比较、分析与综合、判断与推理、抽象与概括。
②学生在归纳总结新知的过程中是否经过了一个以具体形象思维为支柱,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又将已理解的抽象概念具体化的认知往返历程。
③学生对已概括的新知理解得是否正确、全面、深入;学生对新知本质抽象概括得是否正确、全面、深入浅出,表述具体严谨;是否达到了课时教学规定的教学目标。
④学生在探求、获取新知中个性意识倾向性作用的发挥如何,全员参与的竞争质量与程度怎样。
⑤教师指导学生求知获取的“投入”与学生学会求知方法,得到收获的“产出”是否成正比。
(二)对“发展能力”的评价构想。
能力的发展只能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离开知识,能力就成了空中楼阁。“发展能力一定要结合知识 的传授过程去进行,知识有其能力价值,它凝聚在知识之中,不思则暗,深思则宽,不着重分析挖掘,不在知 识传授过程中充分发挥,就会落空。”发展能力必须结合知识体系有目的、有计划,有序列,有层次地由低级 向高级逐步提高。练,是形成和发展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就小学数学综合课“发展能力”的评价而言,应包括下列内容:
1、对课堂“半独立性练习”层次的评价内容。
①给出的题目是否属于紧扣新知要点的基本型题目;是否便于全体学生直接运用新知,起到巩固理解,强化记忆的作用。
②教师在指导学生运用新知的过程中,是否立足于学生主动积极地解决问题,以思维能力的训练为核心,突出基本技能的形成,“扶”与“放”适度,不包办代替学生对新知的再现。
③学生运用新知解答基本型题目的技能和叙述算理,或法则或解题思路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否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
④教师在本阶段的课堂小结是否切中由学生板演和课堂巡视所反馈问题的要害:“结语”是否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要点的再现和发展。
2、对课堂“独立性练习”层次的评价内容。
①本阶段习题设计是否由三类不同要求的题构成;这些题目的编排是否便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类题目的要求如下:低档题:比基本型题目稍有变化,其目的是让学生独立运用新知解题形成技能,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记忆。中档题:以新知为主体的综合型题目,题目的编排既突出适度的综合性,又带有一定的思考性色彩,用以培养和训练学生解题的综合能力和灵活性。高档题:思考性较强,略有难度的题目。这类题目不超越学生的知识范围和思维能力的限制,用以解决“ 吃不饱”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吃得饱”学生竞争意识的激励,推进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
②在本阶段中,教师是否给予学生充足的独立练习时间(区间为10至15分钟);是否较好地完成本阶段课时教学任务,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
3、对“独立练习交流与课堂总结”层次的评价内容。
①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独立练习交流中,是否为学生创设了宽松、和谐、自信、民主的课堂氛围。
②教师对学生的解题交流与评定是否立足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广阔性、创造性;是否致力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断进取、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学习品质。
③师生合作的课堂总结是否提纲挈领,简明扼要,便于学生回顾求知过程,掌握新知要点,获得求知启迪。
(三)对“陶冶情操”的评价构想。
人的智力商数是先天已有的,而情意商数却是后天的培养和努力的结果。科学界已提出:一个人的“智商 ”只占其成功要素的20%,真正决定人类智慧的不是“智商”,而是“情商”。因此,一个具有主体性的人,其核心素质是高尚的人格。通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去陶冶学生应具备的道德情操、科学品质,已是当务之急。为此,学生在求知过程中情意因素投入的质量与程度,应当作为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应该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把“陶冶情操”与“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同步进行,有机结合;是否做到 为此不遗余力,持之以恒。
总括起来说,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三个方面。学生从事学习的正确认识是情感活动和意志活动的基础;良好的情感又能推进学生的认识和行动;而坚强的意志则能 使学生锲而不舍地提高认识和陶冶情操,去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评价学生的“认识过程”,旨在界定学生揭 示事物的本质以及事物间的关系和规律的水平,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改革的信息,有助于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获得智力技能和开拓学生的创造能力。评价学生的“情 感过程”,在于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良好的情感和情操的培养。评价学生的“意志过程”,使教 师明确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学生成才的必备素质,在教学中加强砥砺学生意志的教学力度,使学生具有高尚的学习目的,在求知中胜不骄,败不馁,知难勇进,百折不挠,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据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围绕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去评价教与学 的双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