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3:41: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教学设计》。

第一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教案

一、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与观察比较,使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以及有条有理、有根有据的逻辑思维能力。

4、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在探究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四、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五、教具学具:课件、各种长方体纸盒、小棒、橡皮泥。

六、教学过程:

(一)唤起与生成: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前都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老师明确: 这些图形都在一个平面上,叫做平面图形。(出示课件)

2、出示实物:可乐罐、礼品盒、魔方、牙膏盒等,请学生选择喜欢的物体,说说是什么形状的?解释立体图形。揭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二)探究与解决:

1、认识长方体特征

(1)初步感知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实物,并动手摸一摸,认识长方体的面、顶点、棱。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

教师提问: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请摸一摸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教师板书:面、棱、顶点。

(2)小组合作,运用数一数、看一看、量一量的方法再次观察实物。通过讨论、交流、概括特征。

参考讨论提纲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讨论提纲:①长方体有几个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②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棱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③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3)小组小结,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4)全班交流,达成共识。

教师板书:长方体:面: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棱:12 条,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顶点:8个。

(5)巩固练习:判断哪些图形是长方体。

(6)小组合作,运用小棒和橡皮泥搭建一个长方体。

(7)各小组展示运用小棒和橡皮泥搭建的长方体。

(8)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揭示它们的意义及其相对性。

出示长方体框架观察。教师提问:框架上的12条棱可以分几组?怎样分?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教师明确: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2、认识正方体的特征。对照长方体的特征学生自己研究正方体的特征。学生讨论、归纳后,教师板书:正方体:面: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顶点:8个。

3、学生讨论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相同点: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

不同点: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

教师提问: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试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1)多媒体动态演示,比较分析。揭示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内在联系,得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的。

(三)训练与应用:

1、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画×。(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2)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

(3)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最多有四个面面积相等;()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2、填空题:如图一个长方体,它的长、宽、高分别是 9 厘米,3 厘米和2.5厘米。它上面的面长是()厘米,宽()厘米,左边的面长()厘米,宽()厘米,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和是()厘米。

3、用铁丝做一个长8厘米,宽 5厘米,高7厘米的长方体框架,至少需要铁丝多少厘米?

(四)小结与提高:今天你学到了哪些内容?

第二篇: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概念》教学设计

科目:五年级数学

授课班级:五一

教者:杨转玲

授课时间:2017年3月24日 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意义,初步学会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观察思考等解决问题的方法,去探求、经历、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概念和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掌握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教具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

1、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

2、指出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长方体有什么特征? 正方体有什么特征?

二、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精美的包装盒,工人师傅在制作这些纸盒时至少要用多少纸板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当你看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

三、动手操作,建立表象

1.初步认识长方体的表面积。

我们先来探究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师出示长方体纸盒)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沿着棱剪开,再展开,你发现了什么?

2.初步认识正方体的表面积。

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再出示正方体纸盒)按同样的方法剪开,再展开,你又发现了什么?

3.认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

请你拿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也用同样的方法剪开,再展开,看看展开后的形状,然后在展开后的图形中,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6个面。

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计算表面积呢?

四、自主探究

深化主题 1 探索活动:长方体的表面积 集体研讨:

学生归纳,老师板书: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2 + 长×高×2 + 高×宽×2 或:(长×宽+ 长×高+ 高×宽)×2 2.出示例1 做一个微波炉的包装箱,长0.7米,宽0.5米,高0.4米,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选择两种算法,指定两名学生上黑板板书,并口述列式计算的依据。

3.小结: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关键是要正确找出3组面中每个面的长和宽。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我们计算时可以选择最简便的算法。

4.迁移:把高0.4米改为0.5米,怎样计算?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这是一个特殊的长方体,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四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只列算式不计算结果)。

五、优化训练 拓展应用 勇闯第一关:快乐起跑线 亮亮要给一个长0.75米,宽0.5米,高1.6米的简易衣柜换布罩(没有底面)。至少用布多少平方米?

勇闯第二关:智力冲浪园

一个长方体的饼干盒,长10厘米,宽6厘米,高12厘米,如果围着它贴一圈商标纸(上下面不贴),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要多少平方厘米?

六、归纳知识,课堂总结

七、布置作业

教后反思:

第三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的教学反思

今天教学的是第10页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例1和例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由于有了低年级的认识基础,学生不难从生活中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但是新教材在认识特征时,与老教材不同,新教材是由长方体的面入手,知道有6个面后,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一个长方体,说说:最多能看到几个面?由最多能看到3个面,引画出长方体的直观图,再联系实物,讲明面、棱、顶点的概念。在此基础之上,让学生去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并小组讨论交流:长方体有几条棱和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这样的编排是让学生有了各部分的初步了解后,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研究讨论交流,这样比以往教材的一步步的从面、棱、顶点分别去研究时学生探究的空间要大得多。从课堂教学看学生的的学习效果还是很好的,基本能发现长方体的主要特征。只要适当提示一些术语,如“相对”“完全相同的‘完全’”等,再一个就是引问:怎样数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在研究长、宽、高时,我花了一定的时间,因为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是相对的,它决定于你所取的顶点位置,还有长方体的摆放位置。因而,通过不断改变长方体的位置以及变换顶点的位置,让学生说出此时的长、宽、高来。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对长、宽、高的深入认识。

此外,发现作业上有关于棱长方面的计算练习,所以又在练习三中利用第一条的三个图,让学生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和棱长总和,并补充“如果用一根长24米的钢筋,截断焊接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米?”

第四篇: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系统化的整理过程,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容积的概念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能进一步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和容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能灵活运用。

2、在复习整理知识的过程中,学习复习整理的方法。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并通过合作学习活动,激发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创新精神。【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梳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长方体、正方体学具,牛奶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组内交流

今天我们一起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

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找全这部分的知识点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整理。下面大家先把自己的学习结果在组内交流,相互补充。并且选择一份最好的准备在班上汇报。

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回忆与整理这一单元所学知识,有利于他们主动地梳理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体系,加深对知识间内在联系的理解,使知识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形成网络。而让学生自主整理后,再进行交流互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能展示学生学习的个性。】

二、全班汇报,形成网络

(一)找一个小组同学来汇报。

师提醒:前面同学汇报的时候,下面同学一定要认真倾听,看他们找到的知识点全不全,对于他们的整理你还有什么修改或调整吗?

分三方面汇报,汇报完一方面,其他学生补充,完善。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预设:在大家的共同交流下,应该汇报出如下知识点:(1)长方体的特征(包括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2)正方体的特征(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4)长方体的长、宽、高(5)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长总和

如果学生交流后汇报的仍然不全,教师要及时补充。并且引导学生想一想补充的知识点应该画在知识树的什么位置。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过程同上。有以下知识点:(1)表面积的概念

(2)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

(3)运用表面积计算公式解决问题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到底是求几个面的面积)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知识点:

(1)什么叫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这些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3)什么叫容积?容积单位有哪些?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进率分别是多少?(4)怎样计算容器的容积?容积和体积有什么区别?(5)怎样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预设:这一部分知识的整理方法可能有所不同,教师要根据情况对学生进行整理方法的指导。

(二)展示其他整理方法

预设:可能有的同学把知识树涂上了颜色,可以让这样的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这样做的好处。

【这一环节力求做到以生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在集体中进行知识和经验的碰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思维更活跃、更发散,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而形成知识体系。】

(三)修改知识树

师总结:整理知识的过程,就是把一个一个零散的知识点用线连起来,这样这单元的知识结构在大家的头脑海中就更清晰了。下面请大家结合刚才的共同整理,把自己的整理进行修改和完善。

【组织学生根据刚才的交流修改自己对这单元知识的整理,这是第二次的修正和完善,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整理复习的方法逐渐形成、提高。】

三、理解应用,走进生活

1、学生提问

接下来请大家拿出老师让你准备的牛奶盒。看到这个牛奶盒,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预设:(1)做这个牛奶盒至少要用多少硬纸板?

(2)这个牛奶盒占有多大的空间?(3)这个牛奶盒的容积是多少?(4)这个牛奶盒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怎么办呢?(测量牛奶盒的长、宽、高)下面大家就量一量,为了计算的方便,量得的结果用整厘米表示。学生测量:长5厘米,宽4厘米,高13厘米。

解决刚才你提出的问题。没提问的同学可以任选一道题做。

全班订正。重点解决容积问题,并提问为什么体积数会比容积数大呢?

【设计意图:从学生平时接触较多的“牛奶盒”入手,给学生一种亲切与熟悉的感觉,能更好地使学生从心理上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观察牛奶盒,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测量数据,解决问题,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灵活运用这单元的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提问

如果老师让同桌把两个牛奶盒拼在一起,拼成的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表面积呢?怎样拼大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大?怎样拼大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小?

学生用牛奶盒演示,讲解。

南排同学计算最大时的面积,北排同学计算最小时的面积。

【设计意图: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拔高,体现了练习的层次性。再次让学生操作、探究,计算,使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四、课终回顾,深化认识。

复习完这单元的知识后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一节课复习完后,让学生谈谈收获与遗憾,给学生一个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机会,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埋下伏笔。】

总结:学习数学时,我们不但要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还要像今天这样整理知识,知道知识之间的联系,由一个知识点能想到另一个知识点,在这样的联系和比较中,我们的理解才能更深刻,我们的数学学习才能更有成效。

教学反思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五年级教材“空间与图形”领域的主体内容。这一单元内容多,跨度大,既有关于长度、面积的进一步学习,又有体积和容积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介于这一单元概念多、容易混淆的特点,复习时,关键要帮助学生对已学的知识形成知识网络,使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纵向、横向的联系,这样学生就会在知识网络中进行比较和鉴别,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本节课我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做了努力:

一、注重整理,形成知识网络

乌申斯基有句名言:“智慧不是别的,只是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这句话很中肯地说明了整理的重要性。平时教学中的知识点往往是零散地一个一个呈现,缺乏系统整理。引导学生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整理、归纳所学的内容,有助于促进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整理知识的能力,因此上课之前,我先布置学生结合教材找全这单元的知识点,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整理,再结合这单元的学习,想一想你要提醒大家应该注意什么。让学生自己回忆和整理知识,有利于他们主动地梳理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体系,加强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而让他们自由地独立设计,也较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

在个人整理的基础上,上课时先给学生几分钟进行组内交流,这是第一次对学生的整理进行修正和完善,并为全班交流做好了准备。

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找一个小组到前面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对汇报不全的做好补充,不够合理的整理进行修改和完善。这一环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在集体中进行知识和经验的碰撞,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更发散,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而形成知识体系。

二、重视反思,让学生自我提醒

在整理本单元知识的过程中,还结合每一块内容让学生说说,你在以往学习的过程中,曾经出现过什么样的错误?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表现更加活跃,有的说:“我在计算时最喜欢忘记换算单位,希望大家以后要注意这个问题。”有的说:“用面积公式解决问题时,并不都求6个面的总面积。如求制作鱼缸需要多少玻璃,因为鱼缸没有盖,只需要求5个面的面积。” 还有的说:“体积单位、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不要混淆了,相邻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相邻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而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这些都是学生平时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我们老师总习惯于在学生练习时反复提醒:先审题,再下笔,然而学生依然是我行我素,拿题即做,其结果是屡说屡错,屡错屡说。其实学生的错误是不可能单纯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到纠正,而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自我反思”的过程,我让学生自我反思、自我否定,这种体验远比老师在学生做题前的反复叮咛要有效而深刻得多。

三、联系生活,培养学生能力

数学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要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考虑到解决问题的实际情况,怎样才能更好更快的解决问题,从而从实践上升到理论,找到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

这节课的练习我从学生平时接触较多的“牛奶盒”入手,创设教学情景,给学生一种亲切与熟悉的感觉,更好地使学生从心理上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下课后学生的兴趣仍然很高。有的学生说:“老师,真的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牛奶盒里面竟有这么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真的好奇妙。”是呀,数学因为有了生活的模型而变得丰富多彩。本来这一单元中涉及到的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容积等知识就容易使学生混淆,再放到一起,更让学生觉的好难。为了解决这一冲突,我就利用了牛奶盒,把本单元的知识点贯穿起来,并且不断的变化、拓宽,这样既巩固了本单元的知识点,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又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的道理。更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真正领悟到了数学的内涵。

因为这一单元的知识点比较多,所以整理部分占的时间较长,后面练习不够充分。怎样合理分配这节课乃至所有整理复习课的时间呢?还是今后要探索的一个主要问题。

总之,整理与复习的过程,既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查漏补缺、自我完善的过程,也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系统整理、归纳总结的过程,更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深化理解、实践应用的过程。只要我们教师相信学生,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就会有可喜的收获!

第五篇: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教学设计

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表面积的定义:长方体或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表面积。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且会根据具体情况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长方体或正方体表面积的实际问题。(比如有五个面或四个面的长方体或正方体)

3)、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增强他们旺盛的求知欲望。

2、过程与方法:

1)知识产生的过程:在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有很多需要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或跟表面积有关的问题,如工业生产中需要的包装盒,装潢时对长方体或正方体进行外包装,建筑时要粉刷墙壁等。

2)掌握知识的过程:情景引入,感知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必要性——分组讨论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全班总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选择最优方案——小组探讨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自主练习,巩固知识——拓展延伸,形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发扬尝试、合作的协调精神,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2)在学习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解决有关的实际生活问题。

2、难点: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或宽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这是本课的难点。

教具: 长方体和正方体各一个、若干长方形小纸片、学具: 练习纸、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一个

教学过程:

一、实物引入、提示课题、明确目标

师:(用课件出示实物图,谈话导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如牙膏盒、药盒等),工人师傅在制作这些纸盒时至少要用多少纸板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内容。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当你看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

生1:什么叫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生2:怎样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从生活实际引入,还数学的原始本来面目,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题目设问,既能达到以问促学的目的,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既提出了研究问题,又使学生学有方向,学有目标】

二、演示操作、形成表象、建立概念 1.初步认识长方体的表面积。

师:我们先来研究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师利用课件出示长方体牙膏盒)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沿着棱剪开(纸盒粘接处多余的部分要剪掉),再展开,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原来的立体图形变成了平面图形。

生2:我发现长方体的外表展开后是由6个长方形组成的。2.初步认识正方体的表面积。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再出示正方体药盒课件)按同样的方法剪开,再展开,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正方体展开后也变成了平面图形。

生2:我发现正方体的外表展开后是由6个正方形组成的。3.认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

师:说得对!请你拿出学具袋中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学具,也用同样的方法剪开,再展开,看看展开后的形状,然后在展开后的图形中,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6个面。

师:从学生手中选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展开图贴在黑板上。问:通过观察课件和动手操作实物模型,谁知道什么叫做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生1: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就是指长方体或正方体物体表面的面积。

生2: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就是指长方体或正方体外表的面积,也就是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的面积和。

生3:简单地说就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电脑课件使原来用实物不好展示的部分得到充分展示,降低了观察上的难度,同时动静结合的画面使观察的重点更突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注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看剪开、展开的实物课件及动手操作剪一剪、标一标、贴一贴的实物模型,让学生真正动眼、动手、动脑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在看一看中充分感知,建立表象,在动手操作中展开思维,发现并归纳出表面积的含义,从而明确概念】

三、大胆猜想、动手测量、探索求法

师:既然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那么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呢?请你用长方体实物模型学具,想一想、量一量、算一算,先独立完成,有困难的合作完成。

师:生活中的长方体确实是各种各样的,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好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当学生理解表面积的概念后,急于知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如果把求法直接告诉学生或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推导出表面积的公式,就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让学生通过看实物图和平面展开图,想一想、量一量、算一算,大胆猜想,动手测量,探索尝试计算等。不仅学生自己主动参与了获取知识的过程,而且也自己探索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好方式】

四、迁移类推、自己发现、总结方法

师:长方体的表面积我们会计算了,那么正方体的表面积应该怎样计算?

【由于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在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教师设问:长方体的表面积我们会计算了,那么正方体的表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教师没有讲,而是把迁移类推的机会留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类推出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可见教师用心良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再创造能力】

五、质疑问难、巧设练习、灵活应用

师: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计算大家还有问题吗?请仔细阅读教材,有问题提出来。

师:出示长方体牙膏盒,能计算出它的表面积吗?

生:齐声回答“能!”过了一会说:不能。

师:为什么?

生;因为不知道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师:对!要想求出牙膏盒的表面积需要量出几个数据?分别是长方体的什么?

生:需要量出3个数据,分别是长方体的长、宽、高。

师:请拿出学具袋中的牙膏盒,帮助工人师傅计算一下制作一个这样的牙膏盒至少需要多少纸板?

师:拿出你准备的长方体药盒,计算出制作一个这样的药盒至少需要多少纸板?测量后你发现了什么?(特殊长方体)

生:我发现长方体药盒的宽和高是相等的,所以是一个特殊的长方体。

师:请你从学具袋里拿出正方体药盒,求出它的表面积。制作100个这样的药盒至少需要多少纸板?

师:请拿出学具袋里的火柴盒,分别求出内匣和外壳的表面积。

这道题有点难,同学们可以共同研究一下解决的办法。

【数学学习,从理解知识到具体应用,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一次“飞跃”。因此,教师设计的练习题全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用品,让学生自己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练习题的设计从一般长方体牙膏盒到特殊长方体药盒,最后到正方体药盒。争取做到面对不同的形体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人人理解,个个掌握这些最基本的方法。求火柴盒的外壳与内匣一题,让学生在新的情况下,灵活应用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解题,使学生在研究、讨论、探索的过程中发展智能。体会生活中的长方体表面积是变化的,只有活学活用才能真正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六、归纳知识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或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 2(ab+bh+ah)

正方体的表面积=6a2

下载《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复习课教学设计 问题研究:通过引导学生经历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系统化的整理,培养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

    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教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且会根据具体情况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长方体或正方体表面积的实际问题。(比如有......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教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磐石市吉昌镇中心小学校李国华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材数学五年级下册29页到30页 教学目标: 1、探究、推导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2、理解掌握并运......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教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意义,初步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现实情景......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教学设计

    《信息窗4-包装盒(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4. 教学目标: 1.给合具体情境探索、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二)能运用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教学设计

    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实物引入、提示课题、明确目标 师:(用课件出示实物图,谈话导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长方体、正方体......

    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教学设计

    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求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2、会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周围事物,并能灵活运用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