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说明、反思

时间:2019-05-12 23:34: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说明、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说明、反思》。

第一篇:《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说明、反思

新课程《数与代数》教学案例研究资料

(四)乘法的初步认识

执教: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经五路小学 张莹

指导: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教研室 董惠平王新梅 姚慧明 教学设想

“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5~46页的内容。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并在合作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最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以往的教材特别强调被乘数和乘数的位置,要求列出乘法算式,只能把每份数当做被乘数,把份数当做乘数,位置不能颠倒。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新教材中“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节无论在内容还是呈现形式上较以往都有很大的突破。教材首先展示了一个热闹欢快的游乐园的主题图,通过这一学生熟悉而又特别喜爱的场景,暗示出生活中有许多一组一组出现的数量,并且每一组的数量是相同的。这样设计使数学贴近了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拉近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例1则以学生的操作活动入手,展示小朋友们用小棒摆出的作品。教材这样设计提示教师在进行乘法的教学时要从学生的活动入手,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然后再给出相同加数连加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即乘法。

我们使用教材时,注意在深刻体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基础上,一方面充分运用了教材所呈现的数学资源,另一方面又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数学理念,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

数学二年级培训资料教学设计JIAOXUE SHEJI在方案设计时,我们思考如何实现新课程标准所明确指出的“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乘法的产生是有其必要性的。劳动者在生产劳动中经常遇到许多相同加数相加的情况,在长期的记录过程中由于感觉到它的麻烦,于是创造出一种简单的记录方法,并逐渐形成算式,演变成了乘法。我们在教学中如何向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如何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这一过程,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活动经验,去自主开展活动呢? 创设情境,开展摆小棒游戏。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计算自己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从而列出许多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通过观察这些加法算式,并让学生想像:如果继续摆下去,摆100个图案,所列的加法算式会怎么样?使学生充分感知到这种加法算式记录起来很麻烦,于是产生想要简化的愿望。在对加法有了充足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索一种简单的表示方法,然后再根据学生研究探索的情况由教师引出乘法。这样教学避免了教师灌输知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的情况。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简化加法算式,创造新的表示方法,学生在充分参与简化的过程后,教师再适时地引出乘法。这样设计使学生真正成为了数学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出学生的思考、个性和创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使其感受成功的愉悦。

具体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1情境引入,参与活动,激发学习兴趣。结合暑假里上课的情况,教师首先与学生交流暑假的生活,引出去公园游玩的事情。随着悠扬的音乐,教师用课件出示一幅公园的情景图,教师和学生一起欣赏公园里的美景。学生发现公园里有新课程《数与代数》教学案例研究资料

(四)小朋友在用小棒摆图案,看到他们创作的美丽的作品,联想到自己会摆的图案,激发学生也想摆一摆的愿望,进而让学生用小棒创作作品。教师把公园游玩设计为本节课的一条主线,用这一情景串起整节课的内容,一方面使教学前后呼应,形成一个整体,另一方面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发现问题,合作探索,解决问题。这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学生用小棒创作出了美丽的作品,计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列出一些加法算式。通过观察加法算式,展开想像:“如果摆100个图案,所写的算式会怎么样呢?”使学生体验到,要列出的加法算式会很长,写起来会很麻烦。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使学生自然产生“如果有一种简便的写法该多好”的愿望,再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自主探索,并通过小组合交流,探究出一种比较简单的表示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汇报情况,适时地引出乘法。这样学生可以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乘法的知识并不是教师硬塞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体验了简化加法,有了自己的简化方法之后才呈现出来的。这样的教学不再是教师机械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

3应用新知,自主练习,解决生活问题。这是本节课的练习环节。我们把这一环节仍然放在公园这一大情境中,通过观察公园中孩子们在儿童乐园游玩的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这些问题中自主选择,并用今天学习的乘法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游乐的过程中学会应用乘法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同时双基也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力图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自主探索的、获得成功体验的、主动发展的和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5~4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2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认识乘号。

3在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4能与同伴合作探究,写出乘法算式。

5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学生每人30根小棒。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参与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师:暑假就要结束了,小朋友们这个假期过得高兴吗?(生:高兴!)都去了哪些好玩的地方啊? 生1:我去了博山。(师:博山生产的陶瓷可是非常有名的。)生2:我去了青岛。(师:青岛可是个美丽的海滨城市。)„„(教师和学生自然交流。)师:小朋友们去了那么多好玩的地方,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去公园玩好新课程《数与代数》教学案例研究资料

(四)吗?(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出示课件──公园的一角)师:公园的景色多美呀,你看到了什么? 生1:公园里有湖水和小船。生2:远处有高高的摩天轮。生3:还有一些小朋友。

师:那些小朋友在干什么呢,我们去看看好吗?(课件出示小朋友们摆小棒的情景。他们边摆小棒边进行对话:“我会用小棒摆小旗。”“我摆了五棵小树。”“我也会摆。”“我也会。”„„)师:你们会摆吗?你们会摆什么呀?(学生踊跃回答。)师:你们会用小棒摆这么多的作品,那咱们也来做一个摆小棒的游戏好吗?(生:好!)师:请你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图案,老师帮你看着时间,看看你在规定的时间里能摆出多少个相同的作品。

(学生操作。)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作品? 生1:我摆了3座小房子。生2:我摆了2颗星星。生3:我摆了10个三角形。生4:我摆了4棵小松树。„„

[评析:摆小棒是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操作活动,教师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创设了公园里小朋友们做摆小棒游戏的情境,引出“你们会用小棒摆什么?”,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愿望,为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经验而设计了恰当的学习活动。]

二、发现问题,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用不起眼的小棒摆出了这么美丽的作品。那么,请你观察一下你摆了几个作品?一个图案用了几根小棒?你摆的作品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呢?你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把算式写在作业纸上。

(学生活动)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6+6+6= 7+7+7+7= 3+3+3+3+3+3+3+3+3+3= „„

师:小朋友们通过摆小棒列出了那么多加法算式,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一样的数。

师:对,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相同。小朋友们,以前我们学的加法顶多只有三个数相加,今天小朋友们列的加法算式有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们能列出这么长的算式,真了不起。如果老师给你足够的小棒让你继续摆,你还能列出算式吗?(生:能)如果你摆了100个作品,你还能列出加法算式吗?(学生:能!)那你想像一下你列的算式会怎么样啊? 生1:算式很长。新课程《数与代数》教学案例研究资料

(四)生2:本子上都写不下了。

生3:可能写满了黑板也写不完算式。生4:写起来太麻烦了。„„

师:是啊,看来这样的算式写起来还真麻烦。那你们能不能研究一种写起来简便的方法,让很长的连加算式变得简便点呢?例如黑板上同学列的这个10个3相加算式,能不能想个办法让这个算式写起来简单些,或者发明一种新的表示方法来代替这个加法算式呢? 请你们先在小组里讨论讨论,我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想法最简便。(小组讨论,各小组派代表将想法写在黑板上。)(学生汇报并讲明理由)生1:(6+6+6+6+6=)两个3加起来是6,这样就加5个6就可以了。(教师与学生交流评价:比原来的算式简便了)生2:(9+9+9+3=)这3个3加起来是9,这3个3 加起来也是9,这3个也是9,还剩下一个3。(学生评价)生3:(15+15=)5个3加起来是15,另外那5个3加起来也是15,所以我写15加15。

„„

师:刚才这些小朋友都是把几个加数合并起来,列出了一个新的加法算式,这些新的加法算式都要比原来的简短。你们想的很好。

生4:这个加法有10个3加在一起,我就写“十个3相加”。

师:你说出了这个算式的意思,用语言表示比写出这个算式要省事多了。你很聪明。

生5:我想用省略号。我语文课上学了省略号,我先在前面写上几个3,中间写上省略号,最后再写几个3。

师:你说我写出来好吗?(生:3+3+3+„„+3+3=)你能利用语文课上的知识,用一个符号代替那么多3,想的很好。

生6:我想发明一种写字机器,有遥控器,一按按钮就能写出这个算式来。师:你的想法很大胆,有自己的奇思妙想,敢于想像,善于思考,老师相信以后你一定会有许多的发明创造。

生7:可以用乘法,写5乘6。因为两个3是6,有5个6。

师:你说的有道理,看来你已经了解到了有关乘法的一些知识。你知道的可真多。

„„

师:小朋友们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老师看得眼花缭乱,你们的想法都比原来的算式要简便,你们可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你们知道吗,数学家们也遇到这样的问题,他们和小朋友们一样想出了许多方法来表示这么长的连加算式。后来,他们决定用这样的算式来表示(板书:10×3=3×10=)看到这个算式你们知道数学家们是怎么想的吗?先在小组里议论议论。

生:10就是10个3,3就是算式里的那些3。师:大家同意吗?(生:同意)师:你们真聪明,连数学家们是怎么想的都知道。对,因为有10个3相加,所以数学家们就在10和3的中间用这样的符号连起来(指“×”)。3就是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3,10就是算式中3的个数。写的时候也可以先写3,再写10。这种表示方法我们把它叫做“乘法”(板书课题),中间这个符号我们把它叫做乘新课程《数与代数》教学案例研究资料

(四)号(板书),读作“乘”。你知道乘号是怎么来的吗?(生:不知道)乘号是17世纪英国的一位叫欧德莱的数学家最早发明使用的。大家看,乘号的样子像什么?(生:像叉号、像拼音X、斜着看就是加号了。)大家观察得真仔细,因为乘法是由加法得来的,乘法就表示几个相同的数相加,所以欧德莱就把加号一歪,变成了乘号,人们一直在使用它。

师:现在,用这样的乘法算式来代替原来的加法,你们有什么感觉? 生1:比原来简单了。

生2:比原来简单多了。要是100个3相加,就写100乘3就可以了。师:是啊,许多相同的数加在一起,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师:现在你能把黑板上的其他连加算式写成乘法吗?(生:能。)你的作业纸上还有其他的连加算式吗?请你把它们改成乘法。(学生练习)[评析:学生在操作、观察、思考的活动中列出了同数连加算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像:“如果大家继续摆下去摆了100个作品,所写的连加算式会怎么样呢?”使学生体验到这样的算式真长啊,写起来真会非常麻烦。自然产生“如果有一种简便的写法该多好哇!”的想法,这时教师注意放手让学生在充满自信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奇思妙想”,创造出一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了人类创造和发现“乘法”原始过程的认识状态,探索出了不同的合并加数的简便方法。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抽象概括出数学模型“乘法”,从中让学生真正体验了乘法的含义。这样设计,不是教师机械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注意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进行鼓励评价,如“小朋友和数学家的发现是一样的”,让学生感到自信,感到自己能像科学家一样探索知识,由此获得了情感体验。]

三、应用新知,自主练习,解决生活问题

师:小朋友们,我们刚才一起玩了一个摆小棒的游戏,大家不仅列出了加法算式,还通过合作探索认识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乘法。现在我们再到公园的别处看看吧。

(课件出示公园中儿童乐园的场景。)师:儿童乐园是小朋友们最喜欢来的地方,大家看,这里有什么好玩的呀?(学生观察回答,有摩天轮、有过山车、有小火车„„)你能提一个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学生提问:“过山车上一共有多少人?”“摩天轮上有多少人?”“小火车上一共有多少人?”„„)这些问题你们会解决吗?你可以选一个问题把算式写在作业纸上。(学生自主练习,在小组里互相交流。)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我们到公园去游玩,大家有什么收获啊?(学生回答略)[评析:教师把公园游玩设计为本节课的一条主线,用这一情境串起了整节课的内容,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愿意合作交流,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有经历、有体验、有获得、有发展;教师注意了过程性评价,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水平,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动手动脑,思考和探索,在真正意义上尊重了学生的创造性,挖掘了学生的潜力,促进了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并通过练习环节的设计(提供信息资源丰富的游乐园场景),学生提出了多个数学问题,并用乘法知识解决了这些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双新课程《数与代数》教学案例研究资料

(四)基得以落实,能力得以发展。]

课后反思

1.第二个教学环节,学生自主探索加法的简便写法部分。学生积极投入,思维非常活跃,展开了奇思妙想。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大部分学生是用合并加数的方法,使原来的算式变得简短了。这是因为加法是学生最先学会的计算方法,也是学生最熟悉的,所以用加法来表示加法体现了大多数学生的思维状态,也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在教学中还有的学生想到了用省略号、用语言叙述等方法表示,更有的学生甚至想发明一种写字机器,让机器代替人的劳动。这些都是多么好的想法啊。孩子的想法是那么的可爱和可贵,教师要保护他们的创造火花,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学生只要能够创造出简单的表示方法,教师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大力的表扬。因为从数学的角度来看,孩子创造一种方法要比学会一种方法具有更高的价值。如果长期进行这样的训练和鼓励,我们留给学生的将会是他们终生受益的东西,是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的回报。

2.这节课采用了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学习热情高涨。学生的思维打开了,争相展示自己的想法,于是占用了很多课堂时间。另外由于教师个人的问题,如有时说话不太简练,也耽误了一些时间,使得这节课有些拖堂了。

3.由于机器故障,课件中的音乐和对话都没有播放出来,使得有些环节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

问题1:你认为本课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说说理由 问题2:你对乘法产生的历史了解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问题3:你认为本课的引入是创设情境好还是复习铺垫好?你会如何引入? 问题4:如何使用本课的单元主题图和主题图? 问题5:你对“3×6”和“6×3”有什么看法? 问题6:你认为先有简便意识还是先有乘法?

第二篇:《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说明、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

主备教师:

参备教师: 教学目标: 12345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学生每人30根小棒。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参与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师:暑假就要结束了,小朋友们这个假期过得高兴吗?(生:高兴!)都去了哪些好玩的地方啊? 生1:我去了博山。(师:博山生产的陶瓷可是非常有名的。)生2:我去了青岛。(师:青岛可是个美丽的海滨城市。)……(教师和学生自然交流。)师:小朋友们去了那么多好玩的地方,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去公园玩好吗?

(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出示课件──公园的一角)师:公园的景色多美呀,你看到了什么? 生1:公园里有湖水和小船。生2:远处有高高的摩天轮。生3:还有一些小朋友。

师:那些小朋友在干什么呢,我们去看看好吗?(课件出示小朋友们摆小棒的情景。他们边摆小棒边进行对话:“我会用小棒摆小旗。”“我摆了五棵小树。”“我也会摆。”“我也会。”……)师:你们会摆吗?你们会摆什么呀?(学生踊跃回答。)师:你们会用小棒摆这么多的作品,那咱们也来做一个摆小棒的游戏好吗?(生:好!)师:请你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图案,老师帮你看着时间,看看你在规定的时间里能摆出多少个相同的作品。

(学生操作。)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作品? 生1:我摆了3座小房子。生2:我摆了2颗星星。生3:我摆了10个三角形。生4:我摆了4棵小松树。……

[评析:摆小棒是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操作活动,教师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创设了公园里小朋友们做摆小棒游戏的情境,引出“你们会用小棒摆什么?”,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愿望,为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经验而设计了恰当的学习活动。]

二、发现问题,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用不起眼的小棒摆出了这么美丽的作品。那么,请你观察一下你摆了几个作品?一个图案用了几根小棒?你摆的作品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呢?你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把算式写在作业纸上。

(学生活动)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6+6+6= 7+7+7+7= 3+3+3+3+3+3+3+3+3+3= ……

师:小朋友们通过摆小棒列出了那么多加法算式,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一样的数。

师:对,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相同。小朋友们,以前我们学的加法顶多只有三个数相加,今天小朋友们列的加法算式有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们能列出这么长的算式,真了不起。如果老师给你足够的小棒让你继续摆,你还能列出算式吗?(生:能)如果你摆了100个作品,你还能列出加法算式吗?(学生:能!)那你想像一下你列的算式会怎么样啊? 生1:算式很长。生2:本子上都写不下了。

生3:可能写满了黑板也写不完算式。生4:写起来太麻烦了。……

师:是啊,看来这样的算式写起来还真麻烦。那你们能不能研究一种写起来简便的方法,让很长的连加算式变得简便点呢?例如黑板上同学列的这个10个3相加算式,能不能想个办法让这个算式写起来简单些,或者发明一种新的表示方法来代替这个加法算式呢? 请你们先在小组里讨论讨论,我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想法最简便。

(小组讨论,各小组派代表将想法写在黑板上。)(学生汇报并讲明理由)生1:(6+6+6+6+6=)两个3加起来是6,这样就加5个6就可以了。(教师与学生交流评价:比原来的算式简便了)生2:(9+9+9+3=)这3个3加起来是9,这3个3 加起来也是9,这3个也是9,还剩下一个3。(学生评价)生3:(15+15=)5个3加起来是15,另外那5个3加起来也是15,所以我写15加15。

……

师:刚才这些小朋友都是把几个加数合并起来,列出了一个新的加法算式,这些新的加法算式都要比原来的简短。你们想的很好。

生4:这个加法有10个3加在一起,我就写“十个3相加”。师:你说出了这个算式的意思,用语言表示比写出这个算式要省事多了。你很聪明。

生5:我想用省略号。我语文课上学了省略号,我先在前面写上几个3,中间写上省略号,最后再写几个3。

师:你说我写出来好吗?(生:3+3+3+……+3+3=)你能利用语文课上的知识,用一个符号代替那么多3,想的很好。

生6:我想发明一种写字机器,有遥控器,一按按钮就能写出这个算式来。

师:你的想法很大胆,有自己的奇思妙想,敢于想像,善于思考,老师相信以后你一定会有许多的发明创造。

生7:可以用乘法,写5乘6。因为两个3是6,有5个6。师:你说的有道理,看来你已经了解到了有关乘法的一些知识。你知道的可真多。

……

师:小朋友们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老师看得眼花缭乱,你们的想法都比原来的算式要简便,你们可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你们知道吗,数学家们也遇到这样的问题,他们和小朋友们一样想出了许多方法来表示这么长的连加算式。后来,他们决定用这样的算式来表示(板书:10×3=3×10=)看到这个算式你们知道数学家们是怎么想的吗?先在小组里议论议论。

生:10就是10个3,3就是算式里的那些3。师:大家同意吗?(生:同意)师:你们真聪明,连数学家们是怎么想的都知道。对,因为有10个3相加,所以数学家们就在10和3的中间用这样的符号连起来(指“×”)。3就是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3,10就是算式中3的个数。写的时候也可以先写3,再写10。这种表示方法我们把它叫做“乘法”(板书课题),中间这个符号我们把它叫做乘号(板书),读作“乘”。你知道乘号是怎么来的吗?(生:不知道)乘号是17世纪英国的一位叫欧德莱的数学家最早发明使用的。大家看,乘号的样子像什么?(生:像叉号、像拼音X、斜着看就是加号了。)大家观察得真仔细,因为乘法是由加法得来的,乘法就表示几个相同的数相加,所以欧德莱就把加号一歪,变成了乘号,人们一直在使用它。

师:现在,用这样的乘法算式来代替原来的加法,你们有什么感觉? 生1:比原来简单了。

生2:比原来简单多了。要是100个3相加,就写100乘3就可以了。

师:是啊,许多相同的数加在一起,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师:现在你能把黑板上的其他连加算式写成乘法吗?(生:能。)你的作业纸上还有其他的连加算式吗?请你把它们改成乘法。(学生练习)[评析:学生在操作、观察、思考的活动中列出了同数连加算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像:“如果大家继续摆下去摆了100个作品,所写的连加算式会怎么样呢?”使学生体验到这样的算式真长啊,写起来真会非常麻烦。自然产生“如果有一种简便的写法该多好哇!”的想法,这时教师注意放手让学生在充满自信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奇思妙想”,创造出一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了人类创造和发现“乘法”原始过程的认识状态,探索出了不同的合并加数的简便方法。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抽象概括出数学模型“乘法”,从中让学生真正体验了乘法的含义。这样设计,不是教师机械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注意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进行鼓励评价,如“小朋友和数学家的发现是一样的”,让学生感到自信,感到自己能像科学家一样探索知识,由此获得了情感体验。]

三、应用新知,自主练习,解决生活问题

师:小朋友们,我们刚才一起玩了一个摆小棒的游戏,大家不仅列出了加法算式,还通过合作探索认识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乘法。现在我们再到公园的别处看看吧。

(课件出示公园中儿童乐园的场景。)师:儿童乐园是小朋友们最喜欢来的地方,大家看,这里有什么好玩的呀?(学生观察回答,有摩天轮、有过山车、有小火车……)你能提一个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学生提问:“过山车上一共有多少人?”“摩天轮上有多少人?”“小火车上一共有多少人?”……)这些问题你们会解决吗?你可以选一个问题把算式写在作业纸上。(学生自主练习,在小组里互相交流。)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我们到公园去游玩,大家有什么收获啊?(学生回答略)[评析:教师把公园游玩设计为本节课的一条主线,用这一情境串起了整节课的内容,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愿意合作交流,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有经历、有体验、有获得、有发展;教师注意了过程性评价,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水平,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动手动脑,思考和探索,在真正意义上尊重了学生的创造性,挖掘了学生的潜力,促进了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并通过练习环节的设计(提供信息资源丰富的游乐园场景),学生提出了多个数学问题,并用乘法知识解决了这些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双基得以落实,能力得以发展。]

第三篇:乘法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三册46-51页“乘法的初步认识”

设计理念: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表内乘法的第一课时,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教研组研究主题,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和调整,创设形象直观、贴近儿童生活、易于动手操作的数学学习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意义。充分调动学生的直观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氛围,让学生 经历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通过自主探索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在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2.数学思考: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探索、发现、交流、创造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过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观察、推理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3.解决问题: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解释生活。

4.情感态度: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乘法的意义、乘法的读写法。

教学难点:乘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观察游乐园情境图,说说你最喜欢玩什么?它的座位是怎么安排的?

2、根据回答引导学生数一数,认识几个几。

二、动手实践,发现规律

(教师让学生自主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图形,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小棒摆出若干个同样的图形,并算出共用了几根小棒。然后组织学生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师:①你摆的是什么图形?

②你摆一个图形用几根小棒?

③你摆了几个这样的图形?

④共用了几根小棒?列出算式。

生1:我用3根小棒摆成一个三角形,摆了5个三角形,共用15根小棒。列式是:3+3+3+3+3=15。

师评价:你的回答真完整。

生2:我用4根小棒摆成一个正方形,摆了3个三角形,共用12根小棒。列式是:4+4+4=12。

师评价:你的声音很响亮。

生3:我用6根小棒摆成一个小房子,摆了2个小房子,共用12根小棒。列式是:3+3+3+3+3=15。

师评价:小房子真可爱!

师:观察这些算式的加数,你有什么发现?

生:一个算式中的每一个加数都相同。

教师根据回答,引导学生认识每个算式分别是()个()相加。

三、联系生活,自主探究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加数相同的例子。比如,吃饭前摆筷子,就是一双一双数的。一双2支筷子就是1个2,两双就是2个2相加,八双是()个()相加。

师:你还知道生活中其它的例子吗?

生1:一辆三轮车有3个轮子,4辆三轮车就有4个3相加。

生2:星期一我们班每个同学给希望小学捐了3本书,50个同学就有50个3相加。

生3:一盒有12支铅笔,2盒就有2个12相加。

生4:一张课桌有两个座位,5张课桌就有5个2相加。

师:同学们都是细心观察生活的孩子。刚才×××同学发现:一张课桌有两个座位,5张课桌就有5个2相加。现在我们的教室有25张课桌,一共有多少个座位?(课件出示25张桌)怎样列式呢?

(学生独立思考,在练习本上尝试进行列式,然后用实物投影进行展示。)

生1: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50

(算式还没读完,同学们就哈哈大笑起来。)

师:你们笑什么呀?

生:这个算式太长了。太麻烦了„„

师问生1:你一共写了多少个2相加呀?有什么感觉?

生1不好意思的说:我一共写了25个2相加,手都写困了。

师:这是用过去学过的加法算式来解决,列式对吗?(对)还有不同的列式方法吗?

生2:“25个2相加。”

其它学生马上反对:这是用文字的方法表示,不是列算式。

生3:我们可以用合并数的方法。5个2合并成1个10,5个2又合并成1个10,„„这个算式可以写成10+10+10+10+10=50。

师:这个方法怎么样?

生4:这个列式虽然比第一个算式简便了很多,但是5个10相加还是有些长。我们可以把25张桌看成2个25,也就是25的2倍,用25+25就可以了。

(全班响起热烈的掌声。)

生5:爸爸教过我,可以用乘法来计算:25×2=50。2表示每桌2人,25表示有25个2。

“乘法、乘法,我在书上也见过的”一些孩子喊起来。

师: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数学家的想法跟你们一样:相同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来表示。25个2相加,可以写作25×2或2×25。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师:听了大家的发言,在看看你写的算式,你有什么想法?

生1: 我写的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50虽然对了,但是这种方法太麻烦了。我觉得其它同学的方法比我的简便,以后我也要多开动脑筋。(教室里立刻响起一片掌声。)

生2:这些方法比起来,用乘法列式最简便。

生3:我觉得25+25这种方法很好,让我开了眼界。

生4:我觉得我的方法挺简便的,以后我还要多动脑,让我更聪

师:我觉得你们有两点很值得我欣赏:第一,同学们不仅爱动脑、会思考、想出多种巧妙的列式方法,还能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合理解释。特别是第4种方法25+25,老师也意想不到。真棒!第二个值得我高兴的地方,你们学会了欣赏自己、欣赏别人,向别人学习。我衷心的为你们感到骄傲,太了不起了!

(全班同学眼神里充满了激动和兴奋,被表扬的同学也很激动和神气。)

结合学生摆的小棒图,教学乘法的意义及读写法。

小结:几个几相加就可以写成几乘几。

四.解释应用,拓展提高

1.根据游乐园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2.“找朋友”的游戏:4人一个小组,每人有三张卡片,把是朋友的卡片放在一起。

3、你觉得你们小组的活动开展得怎么样?

他们小组的汇报有什么值得你们学习的地方?

生:我们小组的活动很有次序。

生:他们组同学发言的声音很响亮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4、拓展练习

6+6+6+5为什么没有找到朋友?它有没有别的表示方法呢?

五.归纳小结,提升认识

用一句话评价今天自己或他人的表现。

体会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

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在参与丰富的活动和多元的评价中获得快乐的体验,构建有效的课堂。

一、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新课程强调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学有价值的数学,不仅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会因为数学学习而感到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数学学习的内在魅力。为了使孩子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魅力,我创设了亲切、自然、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游乐园,使学生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在游戏中认识几个几,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接着,在认识相同加数相加这一特征时,我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如5双筷子就是5个2相加,4辆三轮车的车轮总数就是4个3相加等等,让学生从课本走进生活;最后,将今天学到的新知识——乘法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游乐园里的数学问题。学

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数学来自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真正理解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过程。数学课程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教师要提供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之中的机会,在于营造一个激励探索和理解的气氛,在于为学生提供有启发性的课堂模式。因此,本节课我创设了多种多样的活动:拼一拼、算一算、想一想、写一写、说一说。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互相交流,不断完善,使学生逐步体验到相同加数连加可以用几个几来表示,从而认识乘法算式。整个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重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同时,学生的兴趣也被有效的激发起来了,情绪高涨。

三、尊重差异,共同提高。

课标提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它要求我们的数学课程要面对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最大限度的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当学生在解决“每张桌两个座位,25张桌多少个座位?”出现困难时,我没有急于向大家介绍乘法,而是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有的孩子用加法算式计算,有的孩子用文字来表示,也有的用乘法算式来表示。不论答案正确与否,我对孩子们这种敢于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看法的学习态度给予了肯定,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又满足了不

同层次的学生的心里需求。教学中我把自主探索的权利还给了学生,使课堂成为学生舒展灵性、张扬个性的空间,使学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同时又使学生在相互交流、倾听中完善自己的认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多元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情感态度与自信心是数学教育的目标之一。评价语言的魅力和多元的评价方式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激励他们以更饱满的热情参与下一步的学习活动。这节课,我一方面注意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和成功处进行导评,满足学生最佳心理需要;另一方面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我常常用“听了刚才的小朋友的发言,你觉得自己的想法怎么样?”、“他有什么地方值得你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自评或互评,将评价变成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形成积极、友好和民主的评价关系,促进其不断改进,获得发展。

第四篇:乘法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栾川县第一实验小学谢欣桐

一、诱思导学

1、暖暖的阳光洒满青青的草原,许多小动物正在草原上快乐的玩耍。想不想去看看?要看到有哪些小动物可不容易。会遇到很多麻烦的,有信心吗?看,问题来了。

2、大门为什么打不开呢?原来这里面藏着秘密,请你找找算式中加数特别的有哪些?

“5+5+5,4+4+4+4,2+2+2+2+2”每道算式中的加数都是一样的。

二、质疑研学

师: 瞧!小动物们正在活动呢!图中你能找出这样的算式子吗?

板书:2+2+2=6 也就是 3个2 谁来用学具摆一摆 板书:3+3+3+3=12 4个3 谁来用学具摆一摆 师:你真了不起!那这幅图呢?找找看?

生:是4个2,列式是2+2+2+2=8。师:求4个2是多少,还可以用一种新的运算方法——乘法来计算。(板书:乘法)师:听说过乘法吗?你是从哪里听说的? 生1:姐姐告诉的 生2:妈妈告诉的

师:以前都是听别人说的,今天我们自己也知道乘法了。师:刚才的4个2相加,可以写成乘法算式:4×2=8 2×4=8 师:这个×,像什么? 生1:像拼音字母× 生2:像错号叉

师:在上学里我们把它叫做“乘号”。(板书:乘号)

师:乘法像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和减法一样,也有表示乘法的符号,乘法算式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称,请大家猜一猜在乘法中各部分的名称。读作(生集体读一遍)

师:加法算出来的得数叫?(和)减法算出来的得数叫?(差)那今天的乘法算出来的得数叫?(积)

师:几个2相加,我们以前用加法,现在可以用乘法。(生再读2×4 4×2)

生活真奇妙,算几只小动物,我们就认识了乘法,接下来还有什么发现呢?下面我们继续在草原上看看还有什么发现。有好多鸡在找吃的,来口算一下看有多少只鸡。小朋友要一口气说完,深吸一口气准备好,开始!生:3+3+2+3+3……

(有的学生渐渐地不说了,有的叫了起来,还有的学生憋住气在继续说,脸涨得通红,终于也停了下来。老师的手也写软了)师:你们感觉求100个3用加法算,算式写起来怎样? 生1:要写很长时间,要写很长的算式,黑板不够写。生2:太麻烦了。

生3:可以用我们刚学的乘法,写成100×3或3×100,快多了!师:这里5个3,8个3,100个3可以用乘法也可以用加法?你觉得怎么样?

生1:用加法太麻烦 生2:乘法简单写的快。

师:几个几,可以用加法也可以用乘法,但用乘法比较简单。

三、达标测学

1、课中活动——拍手游戏。

先让学生听老师拍手,说出是几个几,并列出乘法算式;再让一名学生拍手,(强调:拍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中间要停顿一下)其余同学说一说;最后让同桌游戏。

2、练习1、2 列加法算式和列乘法算式,哪种写法简便?

四、得知博学

师:小猴子排着整齐的队伍欢迎我们来了,你觉得是几个几?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显示并列式)生1:我是横着看的,每排有5个花片,5+5+5=15,是3个5。生2:我是竖着看的,每排有3个花片,3+3+3+3+3=15,是5个3。师:同样多的猴子,观察角度不一样,算式就不一样。

五:反思促学 1.沟通联系。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齐答:乘法)乘法是怎么来的? 师:是加法变出来的,什么样的加法可以变成乘法?复习引入的算式,体会相同加数连加的意义。2.联系生活。

师:学习乘法以后,每个小朋友都会多一双眼睛-------乘法眼睛,先把眼睛闭上,用一双乘法眼睛,然后想一想生活中哪里有乘法现象? 师:太棒了,你眼已经具备乘法的眼睛了。

3.下课后,小朋友们又多了一双乘法的眼睛,你可以告诉老师,还有你的爸爸妈妈,你现在自己知道乘法了。好,整理好自己的文具,下课。

第五篇:乘法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交川小学 陈会军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2 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认识乘号。在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4 能与同伴合作探究,写出乘法算式。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教具准备:课件、小圆片。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二、新课

1.教学例1。

(1)师生一起看图。指导学生回答。

师:图上这些小朋友在做什么? 生:用小棒摆自己喜欢的图案。师;这个同学摆了几把小伞? 生:1、2、3、4把小伞。

用同样的方法说出其他几位同学摆图案及所用的木棒。(2)看看老师摆了什么图案 生:正方形、房子、八边形。师:每种图案一共用了几根木棒?

师生:每个4根,一共用了4+4+4+4+4=20根 每个6根,一共用了6+6+6+6=24根 每个8根,一共用了8+8+8=24根

师:把老师摆的其他图案

(3)教师叙述:求4个5或5个4相加是多少,4个5或5个4,分别相加是多少,都可以用连加法计算,还可以用一种更简便的方法计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方法——乘法。

(4)学习怎样写乘法算式。

师:要求5个4相加是多少,用加法算是“4+4+4+4+4=20 ”,用乘法计算就可以写成“5乘4或4乘 5”。两个数中间写“×”,这个符号叫乘号。(板书:3×2=6或2×3=6。)

师:把上面的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加以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

师生:在乘法算式中乘号前后两个数分别表示加法算式中的什么数,以及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3.教学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和读法。

写出第三个例子的其中一个乘法算式,分别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并指出乘法算式的读法。

读作:5乘4等于20。

师:5和4相乘可以写成5×4也可以写成4×5。说明:求两个数相乘的积是多少,可以用两个乘法算式中的一个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动动手、动动脑

师:每行摆5个圆片,摆四行。师:每行摆5个圆片,摆四行。2.我会读

4×5 6×5 5×2 2×4 3.我会做

(1).做教科书“

(2).做教科书“做一做“中的练习。

做题时,教师可让学生先说出图中表示的是几个几?学生回答出“表示4个 2”后,提问:“可以怎样算?怎样列式?”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想,求 4个2的和是多少,也就是求4和2相乘的积是多少,可以用乘法算式计算。

(3).做教科书“ 4.我会改

师: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4+4+4=12 6+6+6+6=24 2+2+2+2+2=10

四、全课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2.什么时候我们才用乘法?

下载《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说明、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说明、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1本次学校举行的微课活动我们一年级组选的课题是《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是学生认识乘法的开始,是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和......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5篇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 《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二年级数学上册内容。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

    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

    今天在2011年莒县新任教师培训会上,我执教了《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课中有一个精彩的生成,我没有处理好,具体情况是这样的:在让学生观察主题图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这一环节......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在掌握了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的,是乘法学习的起始部分,也是后续学习乘法口诀的直接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整个小学阶段数与代数的学习中......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通过对《乘法的初步认识》的第一次执教,在教后反思如下: 反思一:注重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动手操作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及形成过程。 让......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这次课堂教学大比武中,我的授课内容是《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是教材第 44~46页的内容。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2018-9-25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紫林路小学 贺志蓉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所以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意义重大。听了白......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精选15篇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 实践新课标,用活新教材1、实践操作,初步感知教学片段:师:课件出示花,2朵2朵逐次出现。要求学生动手操作。生:用手中的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