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想》片段教学教学设计-杨美红
《我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晋江市第五实验小学 杨美红
教材分析:
《我想》是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第九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这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的诗歌,共有5个小节,前4个小节结构基本相同,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接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连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文中的“我”携着一颗童心,在春天的阳光里尽情地幻想、想象,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无限向往。诗中采用了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以凝练的语言创造了优美的意境。细心品读,模仿创编,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创新能力都是非常有益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想象诗的意境,体会“我”对美的追求和向往。2.认识5个生字,会写“柳”、“商”两个字,练习独立识字。3.激发学生想象力,仿照课文前四节再编写一节。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红色半圆,你想到了什么?我把它竖着放,你又想到了什么?倒着放呢?(指名说)
2.过渡语:你们瞧,这就是想象,会想象的孩子最聪明。世界上所有的发明就是在想象中出来的,今天我们要学的儿童诗也和想象有关,名字就叫做《我想》
二、初读课文,识写生字
1.同学们,有了想象,一个小小的半圆就成了一个精彩的世界,有了想象,诗歌也变得更美了。快速打开书本,认真听一听。
2.这首诗,实在是太美了,有的同学都跟着读了起来。词语朋友也跑出来了,看看他们是谁?(课件出示词语)自己读一读。
词语:布谷鸟、柳树、柳絮、蒲公英、小小的脚丫、湿软的土地、甜美的营养、柔软的白云、神奇的课堂、明亮的太阳、绿色的篷帐、遥远的地方、绿得生辉、开得漂亮、商量商量、瞧一瞧、随着风儿游荡
3.读准确了吗?我来听听。请听老师的提示,你们再认真地将每个词连读两遍。耳朵竖起来了。
4.厉害的人读词语,他会让人好像真的看见这样东西一样。比如:布谷鸟叫声很清脆、遥远的地方实在太远了,我们就拉长读。
5.我读一个,你们读一个。
有意思吧!这次换你们先读,也可以跟老师一样做动作。
6.读得真美,可是会读了,还得会写。想想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怎样把它们写漂亮。(课件出示“柳”、“商”)
师范写柳:木字旁的竖起笔高,中间的撇起笔低一点,右边的横折钩的横和左边的横一样高。注意中间的一撇,表示柳条随着风儿飘荡着。
师范写商: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写。里面是八口,表示商量的时候七嘴八舌。将这这个字在书桌上写一写。
(再出示词语)找出你还觉得难写的,自己在桌子上写一写,并且像刚才那些想一想哪个笔画要注意。
7.生字我们会写了,诗歌一定难不倒你们!这样吧!我们来比比,在规定的时间看谁课文读的次数多,想要读得多,速度就得快,立起书本,预备——开始!
8.我刚才下去悄悄一问,有的同学读了两遍,厉害点的读了三遍。
三、再读课文,读熟读美
1.过渡语:同学们,读得快还不够,还要读得美。我们来看看谁读得最美。读诗歌要有轻有重,老师用红色标出来的就读得轻一点,你们听(老师范读),生齐读。
2.你们注意到了吗?“悠哇,悠——”后面有一个长长的破折号,要读得长一点,慢一点。指名读。
咱们班的小朋友真是太可爱了。一二组和三四组比一比。3.后面的小节也有这样的破折号,你们试一试。全班齐读。
4.读得真不错,我们再来比一比,男同学一句,女同学一句,比比谁读得好。
5.男同学和女同学都读得这么投入,老师都比不出谁比较厉害了。这样吧,杨老师也和你们比一比。有信心赢我吗?红色的老师读,黑色的你们读。
四、边读边想,即兴补白
1.小姑娘的想象实在太神奇了,让我们和她一起张开想象的翅膀吧!第一小节补白训练点:悠哇,悠——,悠出
。悠哇,悠——悠出绿油油的小草,悠出刚睡醒的小青蛙,悠哇,悠——悠出
。(看图说话)第二小节补白训练点:我还想把脚丫连在。我还想把脚丫连在榕树须上,连在小草根上,连在玫瑰花茎上。连在。(看图说话)连在。(指名说)
第三小节补白训练点:看
多
。看天空多辽阔,看彩虹多灿烂。看
多
。(指名说)
第四小节补白训练点:变
,得
。变小树,长得高大。
变,长得
。(指名说)
2.过渡语:同学们,相信现在的你呀,一定和小姑娘一样爱上幻想了。你们有什么奇特的想法吗?动动脑筋。
3.老师也有许多想法,想要和大家一起分享:
“我想把手臂接在细细的雨丝上,滋润金黄的沙漠,融入蔚蓝的大海,洒呀洒,洒遍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4.你们有什么想法呢?先说给同桌听听。教师巡视并指导。
5.好,同学们,欣赏了同桌的想法,再拿起笔把自己独特的想法美美地写下来。教师巡视并指导。
6.反馈:咱们班的第一位小诗人是谁?
7.过渡语:同学们,你们的想象这么新奇,这么独特,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两首有趣的畅想。
《字母的畅想》《海上的风》。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总结:原来啊,丰富的想象来自于我们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希望小朋友们都能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同时,老师觉得在这堂课中,咱们班的同学能够做到看中想、听中想、写中想、读中想,真是不容易。想象不仅是神奇的魔术师,它还是我们学习的好方法,希望以后我们也能够继续用这种方法来学习。今天回去之后就把这首诗背给爸爸妈妈听听,编一首小诗也可以给爸爸妈妈听听。
作业超市: 1.抄写生字新词 2.背诵诗歌 3.模仿课文编一首小诗,并读给家人听。
附:海上的风
海上的风是花神,它一来,就溅起万朵浪花。海上的风是琴师,它一来,就奏出万种乐曲。海上的风是大力士,它一来,送走万片云帆。海上的风是狮子,它一吼,就掀起滔天波浪。
字母的畅想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D是一把竖琴,是快乐 E是书架,是知识 I是单个的人,是独立 J是一个鱼钩,是等待 O是一个太阳,是高兴。
第二篇:杨美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体积》教学设计
1.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推导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测—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3.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探究意识。
4.向学生渗透知识间可以相互转化的思想,学习将新知识转化为原有知识的方法。教学重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难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1.(电脑出示一个透明的圆锥)仔细观察,圆锥有哪些主要特征呢? 2.复习高的概念。(1)什么叫圆锥的高?
(2)请一位同学上来指出用橡皮泥制作的圆锥体模型的高。(提供刀片、橡皮泥模型等,帮助学生进行操作)
二、创设情境,引发猜想
(老师拿出一大一小两个圆锥体问学生)这两个圆锥体哪个体积大,哪个体积小?(再拿出不等底、不等高,但体积相等的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这两个形体哪个体积大,哪个体积小?(引起学生争论,说法不一。)1.独立活动,小组讨论
各组讨论,可以采取什么办法测量手中圆锥的体积。比一比,哪个学习小组的方法多,方法好。
2.请学习小组上台汇报
把圆锥投入装了水的长方体、正方体或圆柱体的容器中,求出上升部分水的体积。3.探究:在打麦场上,有—个近似于圆锥的麦堆,能否用上述方法测量出这堆小麦的体积?(不能)我们能否探索出计算圆锥体积的普遍规律呢?(圆锥的体积大小可能与什么有关?)4.猜测:
a(老师拿出一大一小两个圆锥体问学生)这两个圆锥体哪个体积大,哪个体积小?为什么?多媒体显示三个等底等高的圆锥,甲圆锥不变;乙圆锥底不变,高增高;丙圆锥高不变,底变大。观察它们体积的变化猜想圆锥的体积大小可能与什么有关? b圆锥的体积可能和什么图形的体积联系最为密切。(圆柱体积)为什么?
三、自主探索,操作实验
下面,请同学们利用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分组操作,自己发现屏幕上的圆柱与圆锥体积间的关系,解决电脑博士给我们提出的问题。出示思考题:
(1)通过实验,你们发现圆柱的体积和圆锥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2)你们的小组是怎样进行实验的? 1.小组实验。
(1)学生分6组操作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其中4个小组的实验材料:沙子、水、水槽、量杯、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和圆锥形容器各一个;另外2个小组的实验材料:沙子等,既不等底也不等高的圆柱形和圆锥形容器各一个,体积有8倍关系的,也有5倍关系的。
(2)同组的学生做完实验后,进行交流,并把实验结果写在长条黑板上。2.大组交流
(1)组织收集信息。
学生汇报时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教师把这些信息逐一呈现在插式黑板上: ①圆柱的体积正好是圆锥体积的3倍。②圆柱的体积不是圆锥体积的3倍。③圆柱的体积正好是圆锥体积的8倍。④圆柱的体积正好是圆锥体积的5倍。⑤圆柱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3倍。⑥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2)引导整理信息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把黑板上的信息分类整理。(根据学生反馈的实际情况灵活进行)(3)参与处理信息。围绕3倍关系的情况讨论:
①请这几个小组同学说出他们是怎样通过实验得出这一结论的? ②哪个小组得出的结论更加科学合理一些? 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
(突出等底等高,并请他们拿出实验用的器材,自己比划、验证这个结论。)③引导学生自主修正另外两个结论。3.诱导反思。
(1)为什么有两个小组实验的结果不是3倍关系呢?
(2)把一个空心的圆锥慢慢按入等底等高且装满水的圆柱形容器里,剩下水的体积是多少?这时和圆柱体积有什么关系? 4.推导公式。
尝试运用信息推导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1)这里Sh表示什么?为什么要乘1/3?(2)要求圆锥体积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5.问题解决
现在你会求圆锥小麦堆的体积了吗?
四、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教学例1: 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万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2.学生尝试行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3.引导小结:不要漏乘1/3;计算时,能约分时要先约分。
五、巩固练习,拓展深化(略)
六、质疑问难,总结升华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探索到了什么?怎样推导出圆锥体积公式的? 2.问题解决。现在你会求圆锥小麦堆的体积了吗?
第三篇:《我想》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我想》教学设计
卫滨区实验小学王美玲
〖教学目标〗
1.这首诗通过幻想和想像,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指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整体感知诗歌的音韵美。3.开发学生的想像力,仿照诗歌的第3节再编一段。从而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欣赏歌曲《种太阳》。
师:同学们,今天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我们一起来听听好吗?(播放《种太阳》)
2、谈谈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愿望?
师:同学们听得都很认真,很多同学都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起来了,你能说说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愿望吗?
3、师小结。
师:“种太阳”是一个多少美妙而大胆的想法呀,我想在我们班同学的心中,也会有这许许多多神奇美妙的想法,有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高洪波的《我想》”。(板书课题)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初步感知。
师:请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播放课件3《我想》)
(生观看跟读后完成:我想
。)
生1:我想把手儿接在桃树枝上。
生2:我想脚丫连在柳树根上。
生3: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
生4:我想把我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变小花、小草、柳絮、蒲公英。
2、独立试读,感受意境。
(三)细读课文,体悟情感。
师:多么美妙而大胆的想法,就让我们一起去细细品读这首诗吧。四人小组带着问题学习,出示自学提示,思考:
A我想了些什么?为什么这样想?读后的感受是什么?
(四)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你们交流得很热烈,现在就让我们把学习的收获与大家分享,哪一小组学习第一小节?
1、汇报第一小节。
A生按自学提纲汇报,在小组分好工。B各小组补充,评读、赛读。
C学生自由练读。你眼前是一个怎样的世界,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你感受到的画面吗?
(生说)我看到的更多,我的面前是桃花的海洋,那一串串花苞都即将开放,大一些的小点儿的,粉红的颜色多美啊!我的感受是春意盎然。
生:我看到这一串串花苞随着风儿悠荡。(表演)我的感受是自由自在。师:这里的悠荡(在空中飘动很轻很轻)全班生一起表演。生:这里桃花争艳,嘘!听到了吗?都是谁的歌声?
模拟声音(布谷,布谷),歌里唱的什么呀!
(想象,生说。)
在这桃花盛开,鸟语花香的日子里,我想......在这桃花盛开,鸟语花香的日子里,我还想......生1:在第一小节我知道小作者想把手儿接在桃树枝上,带着花苞在风中悠荡。(这一小组的同学合作读,其中读到这一节节尾时全班配合,轻声“布谷、布谷”)
其余生自由练读。
师过渡小结:一双普通的小手让我们插上想像的翅膀后,竟然变得如此美妙,如此神奇,这就是想像赋予大自然的活力,那就让我们继续展开想像的翅膀,去追寻美好的梦想!谁来汇报第二小节。
2、汇报第二小节。
同样按自学提示汇报。
学生自由练读时,教师过渡语:(指挂图)你们看,一场场春雨过后,柳树尽情地伸展着自己的小脚丫,贪婪地吮吸着大地母亲的乳汁,你们发现柳树的叶子更绿了,更繁茂,在不知不学中,柳树一点点地长大了,请你边读边想像,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学生自由练读)
3、汇报第三小节。同样按自学提示汇报。
A、师:长了眼睛的风筝在蓝天上自由地飞翔,它看到太阳,白云,它还会看到什么?展开想象翅膀想一想,说一说。
生1:我望到了万里长城; 生2:我望到了金色的稻田; 生3:我望到了浩瀚的大海; …………
师小结:你们的想像太美了,在蓝天上我们看到了这么多,这么美的事物,难怪小作者说“蓝天是我的课堂”。
B、仿写练习: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前三小节,他们有相似的地方吗? 我想把
,在 上。
啊,—
。C、全班交流。
生1:我想把眼睛装在月亮上,看星星有多明亮,瞧蓝天有多神秘。望啊,望――宇宙是我们探索的方向。
师:第一位小诗人诞生了,谁再说。
生2:我想把眼睛装在电脑上,看江南山川秀丽的风景,瞧北国的银装素裹。望啊,望――描出了我的理想和希望。
师:有创意,可真棒。
生3:我想把眼睛挂在星星上。看银河多明亮,瞧祖国多辽阔。望啊,望――一切奥秘就在星空。
D、师总结过渡:蓝蓝的天空让我们的眼睛更加明净,柔软的白云让我们的遐想更加美好。明亮的太阳给予了我们无限的力量,就让我们的心,我们的理想继续飞翔。谁来接着汇报?
4、汇报第四小节。
注意:让学生简单说说对蒲公英的、柳絮的了解。
生1:轻轻一吹蒲公英的种子,白色的种子就像小降落伞一样飘起来。师:真不错,还能用比喻句来介绍。
生2:柳絮就是柳树的种子,白色的毛能随风飞舞,似雪花、似棉絮。师:是啊,我们的梦飞啊飞,飞来了遥远的地方,这遥远的地方会是哪儿呢?我们飞到那儿去干什么呢?请你展开想像的翅膀,大胆地想一想,说一说。
生1:可能是飞到南极,与企鹅对话; 生2:可能是飞到宇宙,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师: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虽然年纪小,但梦想却如此远大,老师为有你们这样的学生感到骄傲,那就让我们带着自己美好的梦想,再来读一读这一节吧!(齐读)
5、汇报第五小节。
生1:我们带着梦想飞到远方时,还要和爸爸、妈妈商量。
师:是呀,要商量什么?
生2:怕爸爸、妈妈惦记所以要告诉妈妈、爸爸。
生3:到遥远的地方爸爸、妈妈不同意怎么办呀,应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同意了才能去。
生4:……
(五)整体读文,深入感知。
1、指名读。
师:谁愿意把这首小诗读给大家听,同学们认真听,一会儿评一评。
找生读,读后评。
生1:他读的很有感情。
生2:他读时我好像也变成了桃花、柳树,变成风筝飞上了蓝天……
师:说的可真好。是呀,读书就该这样,边读、边想、边感受,一定能把
小诗读好。
2.配乐读。
师:让我们配上音乐一起来背背这首小诗吧!
(课件播放音乐,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背。)
(六)畅谈感受。
师:学完了这课你有什么想法或你想给自己和大家留什么作业? 生:我想……
师小结板书:《我想》这首诗的想像多美妙呀!把小手接在桃树枝上悠啊悠;把脚丫连在柳树根上长啊长;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望啊望,把自己种在土地上,成为柳絮和蒲公英飞啊飞。我记得爱因斯坦说过这样一句话:“想像力远比知识本身更重要。”那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插上想像的翅膀,用我们的刻苦和勤奋去努力实现我们美好的梦想吧!
第四篇:我想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九单元
《我想》教学设计及反思
安庆市德宽路第二小学
肖辉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充满幻想和想象的诗歌,谢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接在桃枝上,把脚丫连载刘树根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把自己重在土地上。作者携着一颗童心,在春天的阳光里尽情地想象。全文用结构基本相同的四小节描绘了四幅画面,表现了美好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的愿望,最后两句巧妙结尾,浓浓童趣跃然纸上。设计意图:
童年是充满纯真和情趣的时光,也是令人留恋的时光。孩子从咿呀学语就听着妈妈的故事长大,其中也不乏儿童诗。上学后,孩子也接触到了很多的充满神奇色彩、语言优美凝练的儿童诗。这些优美的诗作,带给孩子们无限遐想的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的语言。特别是描写儿童生活中童真童趣的诗,学生更是喜爱。教学中紧扣“想”为诗眼,抓住诗文的重点词句,结合多媒体手段,创设优美的“境”,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反复地朗读,理解诗的内容,并启发学生用优美的诗意语言,抒发自己的情,达到充分地体会、理解、创设诗句的意境的目的,从而调动学生以丰富的想象,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创新能力都是非常有益的。
本课主要研究的问题是:如何结合诗歌的写作特点,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语言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多种形式朗读,理解诗人的想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大胆想象,仿照课文前三节再编一段。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会认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重点指导“谷、柳、英、商”4个字的书写。
2、理解“汲取、篷帐”“悠荡”等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整体感知诗歌的音韵美。
3.结合本诗的写作特点,大胆想象,仿照诗歌的前三节再编写一节。从而感受大自然的 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观看美丽景色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师:当同学们看到鸟语花香、绿树成荫、蓝天白云这些美丽的景色时,肯定是浮想联翩吧,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想象的世界。
3、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翻到86页,听老师读一读这首优美的诗歌(配乐范读),请大家认真听,也可小声跟读。注意生字的读音,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完成这个填空。出示填空:我想变成。(生听完范读后完成)预设: 生1:我想变成美丽的桃花。
生2:我想变成扎根土地的柳树。生3:我想变成长着眼睛的风筝。
生4:我想变成大自然的小花、小草、柳絮、蒲公英 过渡:小作者的想法可真有意思。接下来,老师来当导游,领着同学们进入作者的想象世界,开始一段神奇之旅,看看谁的收获最大。三.快乐品读,理解诗境,感悟诗情。
(一).品读第一节诗: 1女生读
我们的第一个景点是桃树林,下面请女孩子带着我们走进这片美丽的桃树林,女孩子,准备。我想,起——师接读:“声声歌唱”,好)
师评:多美的桃树林啊,我仿佛看到了含苞欲放的花苞。(出示图片)
2、“我”的手儿接在桃树枝上,可以做什么呢?——可以带着一串花苞,随着风儿悠荡。屏幕出示“带着一串花苞,随着风儿悠荡”板书:手儿——接 3.谁知道“悠荡”是什么意思?
评价:哦。像这样,在空中来回地,慢悠悠地随着风儿飘动。就叫做悠荡。(“悠荡”一词红字突显)4.你看!轻柔的春风又把桃花吹得悠过来又荡过去,你愿意带着动作美美地把这句话读一读吗? 5.读完后,师赶紧接上“悠啊,悠——”板书:“悠”。
悠荡的桃树枝引来了谁呢?请同学们抬头看屏幕,读。屏幕出示。
6、悠的轻,悠的柔,才能引来布谷鸟,一起再读读这三个字。(悠啊,悠——)
7、,创设情景,配乐范读第一节。
这下热闹啦,娇嫩的桃花,清脆的布谷鸟鸣叫声,组成了一副鸟语花香的美景图,同学们,你们想身临其境地去欣赏这片好景致么?——生:想。
配乐引言:好,那请你们闭上眼睛。想象你的眼前是一片桃树,树上挂满了花苞,羞羞答答地互相簇拥着,仿佛是一群胆怯羞涩的小姑娘,是那么娇嫩,那么水灵,布谷鸟正在枝头上欢快地歌唱呢。师范读第一节。(配乐)
8、同学们请睁开眼睛,(停顿2秒)说说刚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预设:生答:蝴蝶。(请你把话说完整)
追问: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蝴蝶。生——美丽的蝴蝶。再追问:你还看到了什么样的什么?生—— 能把你看到的连起来说说么? 评价:你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啊!谁再来说说?你还看到了什么?
9、师总结:如此美丽的大自然真让我们陶醉啊。同学们,把你的这些感受融入到你的朗读中去吧。赞美这明媚的春天,赞美这充满生机的大自然。谁想读?
10、指导读第一节,指名读。(配乐)生A读,谁来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 生B评后,生B读。
11、全班齐读:
读得太好了。全班同学像生B那样,带着你的感受一起来读第一节。
12、加动作齐读第一节。
读的多好啊,老师也忍不住想和你们一起来读读,同学们,请起立,让我们加上自己的动作,把这种愉快的心情告诉给所有人吧!
13、背第一节。
读得真棒,咱们来试着背一背。我想——手指黑板。瞧,这幅美景图都装进你们的心里了呢。
(二).品读第二节诗:
过渡:穿过鸟语花香的桃树林,迎接我们的是第二个景点。
1.下面请男孩子带着我们一起去瞧一瞧在这节诗歌中,小作者想干什么?(作者想把脚丫连在柳树根上)板书:脚丫——连 2.引导理解“汲取”。
作者把脚丫连在柳树根上,是想伸进——湿软的土地,汲取——甜美的营养。谁知道“汲取”是什么意思?(生——吸取。)
评价:你真聪明,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汲取”的意思。
3.我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汲取甜美的营养,长啊,长——,后来长成什么了? 生:长出一座绿色的篷帐。——板书:长。
4、你们见过“篷帐”吗?它是做什么用的?
帐篷的意思。撑在地上可以临时居住的棚子,能够遮风挡雨。5能遮风挡雨的篷帐,一定非常——大,还非常——高。6那像绿色篷帐一样又高又大的柳树会是什么样的呢?
像篷帐一样的柳树它的枝叶一定非常——茂盛、多,树干一定非常——壮、粗。那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呢?生——茂密、茂盛、生机勃勃。
7.谁想当当这棵又高又大的柳树?给我们读读第二节。(指名2-3人)评价:我觉得长啊,长——这几个字,你读的特别好。谁还想读? 从你的朗读声中,我听出了快快长大的愿望。
8还有想读的么?想读的同学都站起来吧,我们齐读第二节。你们朗读的本领一次次地在进步呢。(三.)品读第三、四、五节诗:
过渡:小作者还有好多奇妙的想法,下面还有更多精彩的旅程等着我们呢!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三、四节。
1.小作者的想象越来越神奇,他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板书:眼睛——装
2、作者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干什么呢? ——板书:望。
3、长了眼睛的风筝在蓝天上自由地飞翔,它看到太阳,白云,它还会看到什么?展开翅膀想一想,说一说。
预设:生1:我望到了万里长城;
生2:我望到了金色的稻田; 生3:我望到了海潮的大海; …………
师小结:你们的想像太美了,在蓝天上我们看到了这么多,这么美的事难怪小作者说“蓝天是我的课堂”。谁来美美地读一读这一节。
4.、师导言引趣:紧接着,小作者还有哪些奇妙的幻想呢?板书:自己——种 他想变成什么呢?
生——小作者想变小草、小花、柳絮和蒲公英。
5、在这些愿望中,小作者最大的愿望是——变成柳絮和蒲公英。
出示:成为柳絮和蒲公英是小作者最大的愿望。你能读出强烈的愿望来吗?
6、“柳絮和蒲公英”有什么共同点?(课件出示柳絮和蒲公英的图片,认识、感受特点:轻,可以随风飘摇。除了这些,柳絮和蒲公英还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先要在妈妈的呵护下逐渐成长,等它们成熟后,就要离开妈妈的怀抱,随风飘落到新的地方 安家落户,开始新的生活了)
师:是啊,作者想象着自己就像柳絮和蒲公英一样,飞啊飞,飞到了遥远的地方,这遥远的地方会是哪儿呢?我们飞到那儿去干什么呢?请你展开想像的翅膀,大胆地想一想,说一说。板书:飞到遥远的地方
生1:可能是飞到南极,与企鹅对话; 生2:可能是飞到宇宙,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师: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虽然年纪小,但梦想却如此远大,老师为有你们这样的学生感到骄傲,那就让我们带着自己美好的梦想,再来读一读这一节吧!(齐读)
9、不过,飞到“遥远的地方”还要注意什么?出示句子,指名读一读。板书:商量商量
10、商量些什么呢?谁来说说。从这里可以看出诗句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爱父母,不让父母担心。)你们也是这样的孩子吗?那就一起来读一读。四.配乐朗读,体味情感。
1、这个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孩子,给我们带来了一首多么清新可爱的诗歌呀,让我们配上音乐美美地读一读,好好的回顾这段旅程。
2、师点拨(配乐)引读:在那桃花盛开的春天,鸟语花香的日子里,我想……(生读);在哪旭日和风,垂柳拂岸的季节里,我想……(生读);在那春风吹拂,白云朵朵的蓝天上,我想……(生读);在哪绿草成茵,春意盎然的大地上,我想……(生读);我是个向往自由的孩子,也是听话的孩子……(生读)。五.拓展延伸,仿写诗歌。
1、师导:读了这首有趣可爱的儿童诗后,同学们的思想大概已经像小鸟一样,飞呀飞,飞进那奇异的想象世界了。那就让我们也来模仿课文一、二、三节的写法,也试着编一编。
只要找到窍门,你也可以当小诗人。作者的小窍门是什么?大家看看每一节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想象——春天
自己身体哪个部位的变化,——有什么变化呢?
我们来看看,小作者把自己的手儿接在桃树枝上,脚丫连在柳树根上、眼睛装在风筝上,把自己种在土地上。
3.作者写的多有意思啊,老师也忍不住,写了一节。同学们来看看。我想把眼睛 安在小草叶上。观察蚂蚁搬家,欣赏蝴蝶跳舞,看啊——看 看不够神奇的景象。
4.小诗人们,下面该你们露一手了。请你也仿照诗歌前三节的写法,编一节。给同学们一点时间,先认真思考一下。5.指名汇报。
评价:你的思维真是敏捷。简直是出口成章嘛!
比小作者写的还要好,真能干。改成。是不是更好些呢。
没关系,看来是思考的时间不够,再想一想。
老师想看看你们每个人写的诗歌,请把你想到的写在写话本上。课后完成。六.总结全文。
在同学们精彩的诗歌创作中,我们结束了 这段神奇之旅。但是同学们会发现,自己的想象大门已经悄悄地开启了,在今后的学习中,老师希望你们能好好发挥自己无穷的想象力。好,下课!七.板书:
手儿—接—悠
我想
脚丫—连—长
眼睛—装—望
自己—种—飞
遥远的地方
商量商量
教学反思 在诗歌教学中体现“情” 人们常说“诗情画意”,那么我们带着孩子们在诗歌中徜徉时,是否让他们感到“情”了呢?那如何去体会呢,所以这节课我着重研究了这个话题。
这是一首充满了纯真幻想的儿童诗,语言纯净优美,富于韵律美。全诗以:“我想”为主线,以独特的视角,亲切的语言展现了春天的美好,道出孩子们置身春天的遐想,勾勒出一个纯真的精神世界与想象世界……字里行间充满了童心、童趣。诗中的“我”热爱春天,热爱自然,对生机勃勃的春天充满了热切的向往。于是“我”的愿望在春天萌发了:身体的一部分与自然景物相接,共同感受春天的美妙,最后自己融进春天的大地……诗歌教学最好的方法是朗读。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朗读是尤为重要的。
首先我们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通过导语的精心设计,力求与文本、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
其次引导孩子们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使孩子把自己的感受与文本结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感知世界、感受生活,发掘心灵中的真、善、美,并把自己的感受充分地表达出来,深入进去感悟诗歌的美、生活的美。在这个过程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们,师生双方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让自己的情感进一步被激活、被净化、被升华。
整个教学过程,各种不同方式在课堂上所呈现:一句句优美的小诗,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一声声饱含激情的朗诵……使学生不仅在阅读中学到了知识,更得到了美的享受……在这种轻松、活跃、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孩子的思维和想象被激活了,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使阅读成为一种享受,使课堂成为他们自我表现的舞台。
另外这首诗极富韵律美,每一节的结构基本相同,读起来琅琅上口;用词也非常讲究,“安、接、装、种”说明了“我”想怎么做,“悠、长、望、飞”是对“我”变化做什么的想象,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的使用,既准确又形象。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觉得主要有两点做得比较好。
一是诵读。诗歌教学最好的方法是读,因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充分注意到课文的体裁特点,边读边想象,重视形象感悟、整体把握,读出幻想的意味,边读边想象,才能入境。通过这种读的教学,让学生在读中质疑,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来内化文章的思想感情,使文章的情感得以深化升华,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另一点是积累,对于这样语言清新、意境优美的儿童诗,鼓励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诵下来;结合《我想》,让学生模仿写出自己美妙的想象。如上所说写得比较成功。
本节课教学从始至终都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教师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丰富多彩听、说、读、写、演等一系列活动,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在一个自由、宽松的课堂气氛围中学习,使学生真切的受到课文的熏陶,“情”就自然流露在孩子们的心田中了。
第五篇:《我想》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九单元
幻想和想象 《我想》教学设计
学校:育红小学 姓名: 王娜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9个新词,会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体会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大胆的幻想和想象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难点: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读儿童诗的兴趣。
专项训练:仿照前三节在编一小节。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并会读会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悄悄长大。随着年龄增长,你们心中肯定有许多美好的愿望。谁想说一说自己美好的愿望是什么?(生自由发言)
2、师:同学们的愿望可真不少,我们的小朋友冬冬也有自己的愿望,并且希望大家和她一起分享。同学们愿意吗?
3、板书课题:《我想》齐读课题。【设计意图】:积累是学习语文的一种很好的方法,教师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展示给孩子关于想的词语,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激发孩子们对课文的吸引力。
二.识字学词。
(一)自主识字。
①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小声读诗歌,带着以下几个问题: a.圈出不认识的字或词。b.标出小节的序号。
c.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②生自学,师巡视。1.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①课件出示生字,生自读(音读准,声音洪亮。)汲 蓬 商 瞧 随 湿 絮 蒲 ②引导学生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字。2.指名读生字。3.开火车读生字。4.齐读生字。【设计意图】:让孩子们在读中识字,理解。读中感悟,读中品意。
(二)学习新词。1.出示词语。
悠 荡 布谷鸟 商 量 湿 软 柔 软 汲 取 蓬 帐 柳 絮 a. 生自由读。
b. 给30′时间记住这些词语。c. 指名读。d. 开火车读。e. 集体读。
随机点拨:理解词语:汲取——吸取。
(三)指导写字。强调个别易错的字。【设计意图】:在检测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提高效率。三.熟读感知,合作交流。
(一)品读课文,分为四大组,分别品读课文,看看哪组读得好。
师:接下来,请今天各组的组长站起来,老师交给你们一个任务,请你们组织小组里的同学用你们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比比哪个小组读得有感情,一会儿读给大家听(读时借助插图,想像画面内容)
生:小组练读。
师:哪个小组愿意读给大家听,我们请这个小组来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一会要请你们评评。
生:小组读。
师:同学们评评他们读得怎么样?
生:我认为……
师:你们评得都不错,咱们奖励他们吧!每人颗星,就称为合作星吧,希望你们在平时学习、生活中也能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师:到现在为止,你们没用老师帮什么忙,自己就把课文读得很好了,很不简单呢?
四、自主实践,细细品味。
(二)课件出示阅读提示:
①读这一小节,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文中的“我”想做什么?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也可以在文中找出来画下来。
②体会这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每一小节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
每一小节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
③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本节的“悠”字想想是什么在悠,怎么悠的。树枝上还有谁来凑热闹呢?
④师生总结。
(三)全班交流。
1.提出要求;在别人发言时要注意倾听,认真欣赏别人是怎样展示成果的,别人讲完之后你再发表你个人的意见。
2.指名让学生大胆上台展示“悠”字,其他学生在下面书写,给予表扬。【设计意图】:落实任务,充分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
3.课件依次出示各小节,各组学生按照学习第一小节的方法自学。①说说“我仿佛看到······”也可边展示边说。②结合每小节的内容,给他画一幅画,命个名字。③师生共同点评。
五、总结
六、板书设计
手儿 桃树枝上
脚丫 柳树根上
我想 眼睛 风筝上
自己 土地上
(小草 小花 柳絮
蒲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