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版人教地理八年级上册《民族》教学设计
《第三节 民族》教学设计
教者:杨梅花 班级:八年级3班 时间:2016年9月13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并了解我国各民族有各自的风俗习惯、文化特色等,要懂得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养成正确的民族观。
2.培养学生阅读民族分布图的能力,并了解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教学重点:
我国的民族构成,分布特点及民族政策;教学难点:
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前边我们学习了我国的人口特点与分布等内容。在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共同生活着56个民族,组成了统一和谐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民族。
展示几幅民族图片,让学生根据服饰判读这几个图片分别属于哪个民族,了解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板书】 第三节 民族
一、中华民族大家庭 1.我国有56个民族
教师给出数据(汉族占总人口的92%,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壮族
人口超过400万的还有: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学生活动】让学生画出“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扇形图,使学生确认在我国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但各民族不论人数多少,在祖国大家庭中是一律平等的。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施区域自治,这是我国的民族政策。
2.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
【师生互动】老师可以让学生拿出随身携带的纸币,让学生发现人民币上的有几种文字,分别是哪几种?并让学生了解“我是中国人”几种民族文字的写法。
明确:五种文字,分别是:汉文、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壮文。在我国,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30多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字,他们可以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通信联系、学习、出版以及社会交往中,可以自由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我国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媒体展示】老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各民族的特色文化、民族习俗、节日等,并由学生讨论,最后师生得出结论。
明确: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文化既相互交融,又多元发展。我国各民族在建筑、饮食、服饰、风俗、节庆、艺术、体育、宗教等方面各有特点,并且各民族有保持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
二、民族分布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中华民族分布”图,并设问:(1)找出我国分布最广的民族,主要分布在哪里?(2)指出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区(按地理方位)。(3)找出我国分布范围最广的少数民族。(4)找出少数民族数目最多的省级行政区。(5)找出居住在五个自治区的主要少数民族。
由学生根据地图提供的信息,归纳出: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其中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我国在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区实行区域自治,先后成立了内蒙古、新疆维吾尔、广西壮族、宁夏回族、西藏等五个自治区。还在部分地区成立了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我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平等互助,亲密团结,为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昌盛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中国的民族特色
播放一些各民族的民族风情图,让学生去感受和了解一些民族所具有的民族特色,体会我国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同时在学习中,产生对祖国各族人民及文化的热爱之情,学会尊重各族人民的不同生活习惯。
课堂练习:
出示一些判断、选择、填空等形式的题型,检测学生当堂学习情况。
板书设计:
第三节 民族
一、中华民族大家庭
1.我国有56个民族
2.民族政策:实施民族区域自治
二、民族分布特点
“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三、中国的民族风情
布置作业:
1.配套练习相应部分做完。2.填充图册相应部分做完。
第二篇: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
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
----滚滚长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长江的源流概况
2、了解长江干流流经的省区和地形区
3、知道长江的水系构成和上中下游的划分
4、理解长江各段的自然特征和巨大的水能以及航运价值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展示长江水系图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并运用问答的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长江的概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长江的概况,增强学生在感官上对长江的认识,并通过对长江水利水害的分析,增强民族自豪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
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第二课时,该节包括三部分:其中“源流概况”介绍长江的发源地、河源、注入的海洋、干流流经的地形区和省区,通过详实的描述证实长江不愧是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上一条重要的河流;“水系构成”通过介绍多条支流、湖泊展示了长江水系的庞大;各段特点及开发包括:上游水能宝库、中游河道弯曲、下游黄金水道三个内容。
教学重点
长江源流概况,各段划分及特点,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
教学难点
上游水能巨大的原因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采用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讲述法、问答发等
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长江之歌”歌词并播放“长江之歌”,播放完之后提问: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歌颂的是哪一条河流吗?(根据学生回答引入新课)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
----滚滚长江(板书)
一、长江的源流概况
1、展示多媒体课件“我国主要河流比较表”,学生读表并从长度、流域面积、流量三方面说出长江在我国河流中的地位。
2、学生用笔在图2-46中描出长江的干流,注意看他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流经的省级行政区。
3、多媒体展示课件“长江源头和注入的海洋”图和“长江干流流经省级行政区”图,并请学生上台指出长江的源头和注入的海洋及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
小结: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它沿途流经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等11个省级行政区,最终注入东海。长江是我国流域面积最广、流量最大、长度最长的河流,是中国的第一大河,也是世界第三长河。
4、多媒体展示课件“中国气候类型图”和“中国地形图”,学生看图回答:长江干流流经哪些气候区和地形区?这些地形区在哪一级阶梯?
(干流流经的气候区:高山高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干流流经的地形区和所在阶梯:第一级阶梯
青藏高原、横断山区
第二级阶梯
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第三级阶梯
巫山、长江中下游平原)
二、水系构成
1、多媒体展示课件“长江水系图” 讨论:长江有哪些支流与湖泊?
学生看图并请学生上台在长江水系图上指出它的支流与湖泊
(长江的支流与湖泊有: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洞庭湖和鄱阳湖)
讲述:长江被分为上中下游三个河段,请同学们在图中找出各河段的分段城市及所在省区
2、多媒体展示课件“长江水系各河段分段图”,并指出各河段分段城市名 过度:长江被划分为上中下游三个河段,它各河段有什么特点呢?
三、各段特点
1、上游
课件展示“虎跳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景观图和“长江干流纵剖面图” 学生看图思考:长江上游有什么特点?
通过剖面图分析最后小结:上游支流众多,水量丰富,落差很大,多峡谷急流,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提问:应该怎样开发和利用上游的水能资源?(修水电站)
课件展示“长江流域水电站分布图” 重点讲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2、中游
课件展示“荆江河段图”
学生看图思考:这一河段有什么特点?易发生什么灾害?应采取什么措施?
3、下游
课件展示长江入海口卫星图片和航道上航运图片 讲述黄金水道形成的条件
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梳理知识点、盘点收获
五、课堂练习
多媒体展示课堂练习
第三篇:八年级地理上册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篇一: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土地资源
第二节、土地资源(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2.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3.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
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与“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本节的重点。教学难点
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方法
直观法、讨论法与谈话法。
教学媒体
中国地形挂图,投影片“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草原自东向西的变化”、“水土流失与小草的哀求”漫画、及“三北防护林的分布”图。三大林区的录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教师提问:我国有哪些主要的自然资源?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有哪些?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更新吗?
学生回答问题略。
【板书】 第二节 土地资源
一、人多地少类型齐全
我国的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土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值的三分之一
【教师讲解】 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知道“土地是人类生存的空间和活动的场所”、是“重要的自然资源”。那么我国的土地资源状况又如何哪?大家打开地图册看中国地形图并对照课本中的“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和“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同时出示投影片)并提供以下资料:
(1)我国山地占国土总面积的2/3以上,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面积大的国家相比,我国山地比重最大。我国耕地只占土地总面积的1/10,比美国、印度都低。森林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4%,远低世界平均水平。
(2)中国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和人均数量(1992年)
请同学们分成六个大组,给同学们十分钟时间来讨论下列问题,每个小组选三个问题讨论?然后每个小组出一名同学代表全组发言,全班评议。
平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高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山地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除了上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以外还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
我国大约有几种土地利用类型?
哪些属于已经人工改造利用的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多少(%)?其中所占比例最少的是哪两种土地利用类型?
哪些属于适宜开垦利用的土地?又占土地总面积的多少(%)? 难于利用的土地主要有哪些?概括一下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
为什么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多种多样?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学生活动略。
【教师小结】同学们讨论的既热烈又充分,现将同学们的讨论结果小结如下:
(1)由于我国面积辽阔,地形、气候、土壤等条件复杂多样,加上各地农业发展的历史、生产水平、土地利用方式等的差异,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土地类型。大部分土地经过人工改造利用已成为耕地、草地、林地、建筑用地(占总面积的63.9%)等,适宜开垦利用的土地(约占总面积的17%),但也还有相当一部分土地至今未能利用,仍为戈壁、荒漠、高寒石山(约占总面积的19.1%)。
(2)从同学们的概括来看,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是:土地类型多种多样;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土地资源绝对数量大,人均数量少;从文字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低,难利用的土地比重大,改造后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不多,即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3)我国土地资源绝对数量大,人均数量少,对发展农业是一种不利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想方设法提高土地利用率;我国山地的比重大,山地一般不利于农耕。利用不当容易引起水土流失,交通运输也比较困难,但林、矿资源丰富;如何合理开发山地,保护耕地,增加林地,是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之一;而土地类型多种多样,又为农、林、牧、副、渔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板书】
一、土地资源的特点 1.土地类型多样
2.绝对数量大,人均相对数量少
3.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低
【承转】我们了解了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知道了我国土地资源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那么我国的耕地、林地和草地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二、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明显
【教师引导】现在请同学们看三大林区录像和下面的五幅图:
我国干湿地区图、中国地形图、课本中“草原自东向西的变化”示意图、课本彩图18秦岭—淮河以北的旱田、课本彩图19秦岭—淮河以南的水稻田(同时出示投影片)。思考以下问题:
(1)我国的耕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在作物的品种上南北方有什么区别?
(2)我国的草原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草原自东向西是如何变化的?
(3)我国的林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在林地的品种上有什么区别?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寻找答案。
学生代表发言后,由学生小结:
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我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和山地以及青藏高原区。草地的类型与产草量由东向西随着降水量的减少而变化。1.耕地的分布 2.草地的分布 3.林地的分布
【转承】 耕地、草地、林地是我们发展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它们都是可以更新的资源,但是利用不当、不注意保护土地资源就不能继续利用。目前我国的土地资源已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下面资料所说: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农业耕种的国家,水土流失已使一部分地区几乎变成不毛之地了。据估计,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150万平方千米,每年流失土壤约50亿吨。仅黄河水系每年流失土壤就达16亿吨之多。如果将这些流失的泥土堆成高宽各1米的堤坝,就可以绕地球20圈以上。
(2)目前,我国沙漠、戈壁及沙漠化土地面积已达149.6万平方千米,占到我国国土面积的15.5%,也就是说我国的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超过1/7的土地已沙化。另外,尚有15.8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正在沙化,其中包括393公顷农田和493万公顷草场。据专家估计,目前我国的沙漠正在以每年1560平方千米的速度继续扩大。
(3)我国的草场过度放牧问题十分严重,草场的退化因而也十分严重。据我国北方和青藏高原等10个牧业省区统计,建国后,牧场放养牲畜头数增加了2~3倍,而草场面积却在减少。严重地过度放牧,使我国的草场退化问题十分严重。
(4)我国的森林资源日益减少,从1952年至1985年人口由5.7亿增加到了10.59亿,几乎增加了1倍,而同期我国的森林实际消耗量大约为60~80亿立方米,相当于现有森林都已采伐了一遍。例如,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有成熟的原始森林资源约3.1亿立方米,目前已减少了2/3,有些地区已到了无林开采的地步。
这些问题大都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出示投影片:漫画《水土流失》、《小草的哀求》)大家结合漫画说一说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我们自己生活的地区中还有哪些破坏与污染土地资源的现象?还有哪些乱占耕地的现象?请大家讨论一下,由代表来介绍一下。学生讨论,并由学生来概括:
建设侵占土地资源,日益严重的土壤贫瘠化,不断加重的土壤盐渍化,农药和污水的污染等。
【讲授】 面对这些问题,国家有以下几种措施:
(1)由国家制定政策法令,如《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要求公民遵守国家的法令,违者要追究责任,受到处罚。
(2)做到土地资源的“开源”与“节流”相结合,开荒与植树造林相结合,控制建筑用地。
(3)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与保护,在牧区建设人工草场,在风沙危害的地区建设防护林体系等。
【启发】 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要有这些措施?这些措施能起到保持土地资源的作用吗?你还有哪些保护土地资源的建议?你能将这些措施的含义概括为一句话吗?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以形成共识。
【教师小结】 同学们自由发言,畅所欲言,谈的很好。概括同学们的发言:
土地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虽然土地资源是可更新资源,但是它又是有限的资源,一旦破坏很难恢复,而且我国又是一个有12亿的人口的国家,要解决这些人口的吃饭问题,必须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法制的国家,以法律为准绳来保护我们的家园是我们共同的心声。
在发展经济建设我们的家园时,一方面应从我国有12亿的人口出发,要做到切实保护耕地,少占耕地,如限制大城市的用地规模,农村建房时应将住宅建在荒坡上,平房应改为楼房以减少占用耕地等。另一方面我们要在风沙危害比较严重的地区建设防护林体系,为保护草场应建立人工草场。我们还应在“土地日”(6月25日)时积极宣传我们的国策“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分布和土地资源利用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大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大家回去以后,调查一下我们的社区在土地资源的利用上存在哪些问题?应该怎样解决更好?下一节课我们再讨论。
【板书】 三、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1.土地利用中产生的问题 2.解决问题的对策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土地资源
一、人多地少类型齐全 1.土地类型多样
3.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低
二、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明显 1.耕地的分布 2.草地的分布 3.林地的分布 三、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1.土地利用中产生的问题 1. 解决问题的对策
教学后记: 1.土地资源的利用
教材用一首诗来描述“什么是土地?”,启发学生解释这几句话的涵义。这样的安排比直白的说明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
图3.6以图片的形式展现了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并结合文字说明,体现由于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差异,人们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和途径不同。这种更注重感官体验的教学十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时应启发学生注意观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地貌差异及经济差异。2.我国土地资源现状──突出“人与土”的矛盾
教材就我国的土地资源现状,力求引导学生,结合我国的地形和气候等知识,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方面做出分析。
有利条件:国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气候复杂多样;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有利于在农业生产上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
不利条件: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土地资源构成比例不合理,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且破坏严重等。其中,教材着重对我国耕地不足的现状做了分析。
一方面,我国本来就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另一方面,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建设用地将不断增加,耕地还将进一步减少;而人为破坏,不合理的乱占耕地现象,以及自然界中土壤沙化及水土流失日益加剧,则使本来就不容乐观的耕地、林地不足问题更加突出。耕地后备资源匮乏,又使得以上问题变得雪上加霜。
教材中的“活动”不是作为课后反馈练习出现在这里的,而应作为学生们学习新课的一个重要活动加以展开。建议教师指导学生先结合课文提供的资料以及前面学习过的地形、气候知识,对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劣做出评价,再深入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国情现状及问题。3.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突出“水与土”的矛盾
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的特点,既可作为我国土地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可作为一个单独的专题加以学习。
学生面前,突出“水与土”的矛盾:北方地多水少,以旱地为主,多发展灌溉农业;南方水多地少,以水田为主。该活动引导学生从水土资源的匹配情况,去分析地区农业生产的合理性,不仅旨在增加学生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也旨在加深学生对各类自然资源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关系的理解。4.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通过以上内容的铺垫,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已不言自明。教材中特别指出:土地作为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恰当,能够供人类永续利用,如果利用不当,或遭人为破坏,则可丧失其生产能力,不能再生。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都遭受着不同程度的破坏,教材选择了最具代表性问题──水土流失、乱占耕地及土地荒漠化来加以说明。建议教师在这一部分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学生们收集更多的资料和新闻报道,结合自身的体验,例如北方沙尘暴越来越频繁,农村私建住房乱占耕地、墓穴占地等现象,通过自学和班内交流的方式,列举更多的土地资源遭受破坏并造成严重影响的实例,来共同加深对国土资源现状的关注。
篇二:八年级地理上册 3.2 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3.2 土地资源
篇三:新版人教地理八年级上册《土地资源》教案
《土地资源》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2.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大势等特点。
3.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中的问题和以及保护措施。
教学重点
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
教学难点
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
教学手段
计算机课件、投影片、挂图。
教学过程
[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有哪些?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更新吗?我国土地资源的状况又是怎样?(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的土地资源:
板书
一、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
老师知道学生自读课文p67-68,尝试明白我国土地的利用类型有哪些,它们各自的比重又是怎样的?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有什么特点?
明确:我国土地资源特点:
1、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
2、土地资源类型齐全,但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我国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低,后备耕地不足;
3、人与耕地矛盾尤为突出。(要求: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
板书
二、地区分布不均
多媒体出示图3.9“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指导学生观察我国各土地类型的分布情况。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我国的耕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是如何分布的?在林地的品种上南北方有什么差别?(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我国的草原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是如何分布的?草原自西向东是如何变化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和山地以及青藏高原区。)*我国的林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是如何分布的?在林地的品种上南北方有什么差别?(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交通不便的深山区和边疆地区以及东南部的山地。)
[讲述]耕地、草地、林地是我们发展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它们都是可以更新的资源,但是利用不当、不注意保护土地资源就不能继续利用。目前,我国的土地资源已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展示]图片和文字资料各三组,说明耕地、草地、林地的破坏现状。
[展示]漫画
[提问]从漫画中你看到了什么问题?我们自己生活的地区中还有哪些破坏与污染土地资源的现象?还有哪些乱占耕地的现象?请大家讨论一下,派代表回答。
板书
三、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讲述]面对这些问题,国家有以下几种措施:
(1)由国家制定政策法令,如《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要求公民遵守国家的法令,违者要追究责任,受到处罚。
(2)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与保护,在牧区建设人工草场,在风沙危害的地区建设防护林体系等。
第四篇:八年级地理上册交通运输业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上册《交通运输》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数据等资料,比较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学会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2.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并能根据地图说出我国重要的铁路干线和铁路枢纽。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重要的铁路干线名称、分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2.教学难点: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名称。
三、教学策略
本节内容中的“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是教学重点,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体会,总结出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课堂上多用实例练习加以巩固。“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需要给学生提供我国铁路干线分布示意图,以及充足的练习,帮助他们去理解和说出我国主要铁路干线的名称和分布。例如,可以设计虚拟旅行,让学生在模拟旅行中掌握我国的主要铁路干线和交通枢纽;也可以利用事先准备好的铁路干线空白图让学生填图。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课前预热 老师:播放音乐“我要去x藏”,同时播放图片,让学生欣赏青藏高原上的铁路、当地的特有动物──藏羚羊、牦牛,以及拉萨布达拉宫。
【设计意图:音乐轻松、优美、欢快,可以舒缓情绪,放松心情。这些音乐、图片,为进入新课做了铺垫,同时也为后面的一个教学环节的完成埋下了伏笔。】 引入新课
老师:我们现在去x藏拉萨困难吗?都有哪些交通方式呢?在众多的交通运输方式中,我们如何做好最佳选择和线路换乘呢?为什么青藏铁路修了那么久?铁路的修建都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交通运输”这一节。
【设计意图:通过身边的例子形象地告诉学生,x藏那么遥远的地方,那么难修的路段,不仅路通了,而且交通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这说明我国的交通运输也越来越发达,越来越完善。】 讲授新课
老师:大家想一想,交通工具和交通运输方式有什么区别呢?
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
交通工具:汽车、火车、船舶、飞机、管道 交通运输方式:
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
老师:你出去旅行时,经常选择的交通工具是什么呢?说一下你选择这种交通工具所考虑的因素是什么? 学生回答。
老师:大家可能会考虑价格、时间、速度、运输重量、物品特性、距离等因素。
老师:现在我们现场举行一场开心辞典的交通版:选择出不同运输方式的速度、载重量、和价格排名。
学生:速度:飞机>火车>汽车>轮船;价格:飞机>汽车>火车>轮船;载重:轮船>火车>汽车>飞机。
【设计意图:为学习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及依据做好铺垫,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活动:分组讨论并说出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及依据。1.两箱急救药品从乌鲁木齐运到北京。2.
两顿活鱼从密云水库运到北京。3.500吨钢材从上海运到济南。
4.3 000吨大米从武汉运到上海。
小结:贵重或急需的货物(数量不大)──航空;容易死亡、变质的活物、鲜货──短途选择公路运输,长途且数量大选择铁路运输;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运输)──水运或铁路运输。
过渡:铁路、公路、水运、空运等构成了我国现代立体交通运输网络。
老师:给出数据,看看哪种交通运输方式占比例最大?让学生读图4.4,说出我国铁路干线分布格局的特点。同时给学生出示我国地形地势图、资源图、人口密度图等,讨论这样的分布格局的形成,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学生:铁路运输占比例最大,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分组讨论:
铁路干线的分布主要受制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自然条件包括地形地势、资源等;社会经济条件包括人口密度、民族团结等,形成了我国铁路干线分布东密西疏的格局,同时,西部地区的铁路干线也在不断完善。
【设计意图:这几个问题的解决过程,是对前面几章所学内容的一个综合回顾,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以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事物。】
老师:你知道铁路干线是怎么命名的吗?下面我们来看几种铁路干线的命名方式。
京沪线:采用起讫点的城市简称命名。
湘黔线:采用起讫点省级行政区域名称的简称命名。兰新线:采用起讫点城市和省级行政区域名称的首字命名。老师:除了这几种命名方式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命名方式。例如,陇海线的由来。“陇”是甘肃旧称,“海”是连云港明清时期旧称,以前连云港称为“海州”,这些称呼沿用下来继续使用。请同学们再补充几个你所知道的铁路干线的命名方式。
【设计意图:从身边的例子出发,知道我国主要铁路干线的名称及几种命名方式。】
老师:给出我国主要铁路干线上的重点站名,让学生回答铁路干线名称,在图中找出来,并说出铁路干线的延伸方向。延伸方向不同的铁路干线用不同颜色在地图上标示出来。1.北京、天津、济南、徐州、南京、上海 2.北京、商丘、南昌、赣州、深圳、香港(九龙)
3.北京、天津、秦皇岛、锦州、沈阳、长春、哈尔滨;北京、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株洲、韶关、广州 4.焦作、洛阳、襄樊、枝城、怀化、柳州 5.宝鸡、成都、西昌、昆明
6.北京、大同、呼和浩特、包头;包头、银川、兰州 7.连云港、徐州、商丘、郑州、洛阳、西安、宝鸡、兰州、嘉峪关、哈密、乌鲁木齐
8.上海、杭州、鹰潭、株洲、怀化、贵阳、昆明
学生:南北铁路干线:京沪线;京广线─京哈线;京九线;焦柳线;宝成─成昆线;东西铁路干线: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设计意图:通过站名,学生比较容易找出铁路干线来,另外加上首尾站名,学生能够总结出铁路干线命名的方法。】
老师:知识运用:
1.从北京去上海看世博会要走哪条铁路线? 2.从北京去广州看亚运会要走哪条铁路线? 3.从北京去香港购物需要走哪条铁路线? 4.从北京去哈尔滨看冰雕乘坐哪条铁路线? 学生:分别是京沪线;京广线;京九线;京哈线。
【设计意图:结合身边的旅游实例,学生比较容易将书本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加深对铁路干线的理解和运用。】
加深应用:如果我们要从哈尔滨到南京、从乌鲁木齐到成都、从武汉到贵阳又需要经过哪些铁路干线呢?
学生1:京哈线─京沪线 学生2:兰新线─陇海线─宝成线
学生3:京广线─湘黔线
【设计意图:这些和学生日常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事物,学生很熟悉,比较感兴趣,学习起来也很轻松愉快。通过这些活动,加深学生对铁路干线的了解,为后面学习铁路枢纽做好铺垫。】 过渡,引导:从上面这几个例子我们可以发现,有时我们从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不只经过一条铁路干线,有时需要在一座城市中转,这个中转的城市就成了两条甚至几条铁路干线交汇的地方,我们称它为交通枢纽。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样的交通枢纽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转换灵活,方便。
老师:请同学们看看地图,你能找出几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吗?分别有哪些铁路干线在这里交汇?
学生:北京(京沪线;京包线;京沪线;京九线;京哈线等);郑州(京广线,陇海线);株洲(京广线;浙赣线;湘黔线);兰州(包兰线;兰新线;青藏线)。
过渡:有的同学已经发现在铁路干线中还出现了高铁。高铁的发展证明了我国铁路事业的快速发展。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一找,我国现有哪些高铁呢?你能找出起讫点相同的铁路干线与高速铁路吗?
学生:有京广高铁、京沪高铁、哈大高铁、沿海高铁(前三条高速铁路的起讫点与铁路干线的起讫点相同。
老师:下面我们来完成一个小活动:综合应用──我的出行我做主。1.我要去x藏 2.我来当导游 要求如下。
1.从北京去x藏途中要去西安看兵马俑,去洛阳看牡丹和龙门石窟?应该怎么安排旅游线路呢?
2.说出自己的家乡(或籍贯)在哪里?可以选择哪些铁路干线到你的家乡旅游?顺便再请你介绍一下你家乡的旅游景点。学生1:可以坐京广线在郑州换车,坐陇海线到西安,再坐青藏线到拉萨,回来时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可以坐青藏线、包兰线、京包线到北京(返回时换乘路线少)。
学生2:我的家乡在兰州,可以乘坐京包─包兰线(北京学生)到我的家乡旅游……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一方面强调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将知识活学活用,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对比分析、综合归纳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设计了大量的学生活动,为学生做了大量铺垫,学生参与度较高,课堂效果也不错,最后到落实环节,学生都能轻松掌握相关知识。因为本节课容量较大,时间方面还要斟酌,拓展环节需要根据班级学习情况而定。总之,这节课的落实要结合生活,将抽象的铁路干线内容生活化、有趣化,将知识点落实,真正做到内容有趣、课堂有效、后续有用。
第五篇:八年级地理上册 14 中国的民族教学设计 (新版)湘教版1
第四节《中国的民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说出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
2、举例说出不同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师通过布置长周期作业,培养学生查询信息及分析、处理、归纳总结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展示交流,树立团结协作能力及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悼念和展示我国少数民族风土人情,培养学生关心和尊重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重难点:
1、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征。
2、了解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教具:多媒体课件板图、资料 教法学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与交流学习法、探究学习等综合学习法。板书设计
第四节 中国的民族
一、56个民族
1.民族的构成 汉族92% 少数民族(55个)8% 2.各民族的文化差异(1)民族的语言和文字(2)民族的风俗和宗教等
二、民族的分布
(1)汉族 遍及全国各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少数民族 相对分散,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教师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估时
环节一:创设情景 明确任务
[导入新课]
播放电影《刘三姐》录音剪辑,然后提问,你知道该电影片段反映的是哪一个民族 的故事吗?知道该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一地区吗? 学生听讲
激起同学们热爱民族关注民族的习俗欲望。
环节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教师教学过程
一、民族构成
展示 课件(2000年我国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数量扇形统计图)
教师提问:这是什么类型的统计图?(扇形)通过扇形统计图,你看到,了解到了什么信息?(我国的民族构成为汉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2%,55个少数民族约占8%。因为人口少,被称为“少数民族”。)
2.展示课件(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柱状图),指导学生辨认。
教师提问:①人口超过400万的少数民族是哪几个民族?②哪个少数民族人口数最多?
二、民族分布
承转:那么,各少数民族兄弟在我国是如何分布呢?
1.展示课件(我国民族分布图),指导学生阅读图例,认真辨认
教师提问:①汉族人口的分布图例如何表示?分布情况如何?②我国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分布在哪些地区,如何体现?(提醒学生注意观察颜色以及复 杂程度,颜色越复杂,表示民族种类越丰富,分布越集中,以此确定问题答案: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地区)③如何理解“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各少数民族分布全国各地,同时又集中分布在某一集中地区,以此来理解“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④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在哪里?如何体现?(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哪一省级行政区颜 色最复杂,以此确定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在哪里)
小结:汉族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特点。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 的地区。承转:下面,我们就与大家一起到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去走走看看。引入视频 :走近少数民族
承转:我们贵州省是全国少数民族第2多的省级行政单位。那么,你是否知道和了解贵州少 学生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估时 数民族呢?
教师提问:①图中所示是哪个民族?他们在做什么?(侗族大歌)②我省著名歌手阿幼朵来自哪个民族?(苗族)
仔细观察汉族、少数民族各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比,说出区别,然后归纳出少数民族的概念。观察、思考 很有兴趣地看视频 讨论,回答
请班上的少数民族同学起立,介绍自己分别来自哪个民族,各自有什么有 趣的风俗。其他同学认真聆听,发现问题。(部分同学可能会回答不出来,这个时候应该由此鼓励他们课后更多地了解自己本民族的风俗习惯。)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加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归纳地理知识的能力。再次联系乡土地理,认识到生活中充满了地理话题,激发学生兴趣 再一次联系生活中的地理,激发学生兴趣。环节三:展示构建 自我提升 教师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讲授:今天,我们和大家一起认识了这么多的少数民族兄弟,最后,让我们伴随着动听的音乐,再一次来认识他们吧。播放视频:快乐的少数民族 歌唱《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所体现的地理学思想和观点: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要本着全面综合的观点、因地制宜的观点去对待。
观看
感受民族大家庭的美好氛围
愉快地结束本课教学。把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巩固练习,形成知识体系。环节四:巩固训练 拓展 提高
完成同步学习探究中的巩固练习。限定做题的时间 巡回指导,采集做题的情况,及时反馈。
师巡回及时发现做题情况并采集信息。集中精力做题,领会所学的知识。针对疑难问题主动向教师请教。释疑补偿。
1.通过随堂练习及作业,检查学生对新授知识的掌握程度。2.将所学知识能够联系生活实际,灵活运用。教后反思
本课充分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课堂容量、与板图结合,以图为载体,活化知识,学会读图、分析、运用地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