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年级21猴子上树教案
第21课 猴子上树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制作玩具、“猴子上树”的方法。
2、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
3、体验、探索学习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
制作“猴子上树”的方法,设计新颖、装饰有趣。
教学难点
制作“猴子上树”的方法
教学方法
本课建立在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基础上,从学习活动的基本制作方法的教学,到寻找折法的多样性,再到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设计故事情节,并进行装饰,都应该充分尊重学生意见。
学法指导
感知激趣—自主探究—表现创作—欣赏评价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玩具样品,白纸、折纸样品、记分牌 学具:厚纸、彩色笔、双面胶、剪刀
教学过程
课时1
一、课前延伸
预习课文,搜集资料。
二、课内探究 宣布比赛,激发学习兴趣(1)介绍参赛队,宣布比赛。
(2)教师用未画图的折纸玩具表演魔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自主探索,掌握拆纸方法(1)课件:折纸要求。
(2)将老师分发的信封拆开,各队分工自学。(3)检查学情:每折出一种式样,就可以加1O分。(4)对没有折出的式样,请学生上台示范,教师补充说明。引导启发,丰富想象能力
(1)师讲小猴上树的故事,演示教具。
(2)讨论:除了画小猴上树,我们还可以画哪些东西?(3)学生答后:想象要求。
(4)各队一起想象,并将想到的写在纸板上。(5)检查学情,给予加分。4装饰玩具,增强表现能力(1)讨论:怎样装饰自己的玩具?
(2)教师演示两种方法:一种是将要动的形象直接画在小纸块上,另一种是将其画在别的纸上,再剪下来贴在小纸块上。
(3)课件:作业赏析,让学生了解装饰时要注意的一些问题。(4)课件:装饰要求。
(5)学生动手装饰玩具,教师巡视指导。(6)检查学情,给予加分 5玩赏作业,提高赏评能力
(1)评出优胜队。
(2)评出各队优秀作品,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三、课后提升
试着用同样的方法制作一个别的小动物。
课时2
一、导入。
1、让学生回想周围被人类破坏了的自然环境,增强学生保护、绿化环境意识。
2、提问:
(1)从刚刚的讨论中你明白了什么?(2)要改善环境,你有什么办法呢?(植树)
3、揭示课题:猴子上树
4、提问:
同学们知道每年的植树节是哪一天吗?(3月12日)今天我们也来进行一次有趣的“植树造林”活动,来表达自己保护环境的愿望。
二、剪、撕树形。
1、回顾旧知。
首先我们要撕、剪出一棵棵的树干能组合成林。(出示旧知课目)以前我们画过各种姿态的树,对树干和树叶有所了解,还用挂历纸撕过风景画,剪贴过村庄。现在我们要用学过的撕、剪方法来剪出各种形状的树干,撕出美丽的树叶。
2、出示一张挂历纸。提问: 谁来说一说,这张挂历纸哪些地方适合剪树干,哪些地方适合撕树叶?(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强调撕、剪树干、树叶时要选择适当的颜色。可两个同学合作,一个剪树干,一个撕树叶。
3、学生动手撕、剪,教师个别辅导。
三、组拼、粘贴成“树林”。
1、拼摆树木。
(1)出示“树干”、“树叶”示范拼摆成一棵树。(2)提问: 还可以怎样拼摆?(学生变换组拼方式)(3)教师演示展示相同的“树干”、“树叶”,不同的拼摆方式。(4)学生上台用不同的树干、树叶进行拼摆。(两个同学上台拼摆)(5)小结:不同的材料,也有不同的拼摆方式。
2、树林的组拼。
(1)一棵棵的树拼摆好了,我们就该把它“种”到荒山上,组拼成树林了(出示组拼图1)
提问:你对这幅树林组拼图有什么意见呢?(没有层次、疏密变化)(2)(出示树林组拼图2)让学生明白组拼树林时要注意有远近层次和疏密变化。(3)组拼树林需要大家集体合作。(出示学生组拼情景)提问:他们是怎样分工合作的? 我们在组拼时应该怎样做?(学生回答)(4)教师归纳小结,提出作业要求:同桌两人合作将树干、树叶拼摆成一棵树,然后涂上胶,一起到“荒山”上来“种树”。(出示集体作业纸)(5)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评,教师对学生给予肯定。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内容取材于民间游戏,在传统造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是一节融合折纸、绘画、游戏于一体的综合课。
本节课,我觉得语言可以更童趣、生动。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可能效果会更好,让学生在游戏中感悟发现,实践中创造惊喜。在启发学生想象时还做得不够,学生思维未打开。我觉得在美术教学中充分尊重儿童表现美的个性感受,鼓励孩子画出有个性的画,保留儿童原创特点,有助于儿童个体身心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勤于思考、乐于思考、勤于动手、乐于动手,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在教学中互动环节应多样化,让每一个孩子参与到美术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一孩子快乐的学习。
第二篇:二年级下册《猴子上树》
二年级下册《猴子上树》教案
教学目标:
掌握制作玩具“猴子上树”的方法,并能找出其他可行的折法。
在添画、粘贴等装饰处理中,使活动具有一定的情节性、故事性,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在活动中体验探究、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制作玩具“猴子上树”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进行大胆的想象 设计新颖、装饰有趣。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玩具样品,白纸、折纸样品
学具:厚纸、彩色笔、双面胶、剪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最喜欢听故事了,所以今天上课之前,老师想给你们讲一个小故事。
森林里种了许多桃树,上面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有只小猴特别爱吃桃,看到这么多诱人的桃子馋得直流口水,可是桃树太高了,怎么办呢? 生:爬上树去摘(欣赏图片)
师:(看图)请大家为这个图片取个名字,你们会取一个什么名字呢? 生:猴子上树。
二、教学
1、师:同学们,请你们认真看着这个玩具,告诉我,它由几部分组成?树是由什么形状的?你们有谁知道它又是怎样做出来的?(演示师作品)
2、请大家观察,老师这里一张《欢乐隧道》作品。
师问:这个小火车是怎样通过隧道的呢?(边问边演示)
答:将小火车形插入缝里,上下扯动纸的下方,才带动火车移动。
3、上面这些作品运用了那些折叠方法完成?(通过ppt中的诗找出来)
折叠方法:折、剪、画、贴、拼
师范并指导不同式样的制作方法:(提醒剪三角形应注意大小比例)
作业要求: 1.折叠时边角对齐,粘贴小纸片的大小要合适。
2、运用剪、贴、画的方法进行装饰。
3、色彩搭配鲜艳、生动。
作业点评:
请几位同上展示自己的作品,请同学评出最有创意的玩具为什么?哪里最吸引你的眼球,哪里有不足的地方?说说你的理由。自评互评师评<教师奖励小爱心> 总结
小结本课内容,请问同学你们这节课都学到了什么?希望能它给你们带来无限的乐趣
注意事项:
1、不要剪成斜角
2、注意剪得大小
3、使用剪刀注意安全
4、注意环境卫生。
第三篇:美术猴子上树教案
小学美术教案:湘教版二年级美术下册《猴子上树》教案
第三课
猴子上树
教学目标:
1、运用剪、撕、拼贴、组合等方法,集体合作进行一次有趣的“植树造林”活动。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集体合作精神,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使学生运用剪、撕方法制作树。
难点:树木造型美观,组合有变化。
教学准备:剪刀 卡纸 胶水 颜料等。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导入。
1、让学生回想周围被人类破坏了的自然环境,增强学生保护、绿化环境意识。
2、提问:
(1)从刚刚的讨论中你明白了什么?
(2)要改善环境,你有什么办法呢?(植树)
3、揭示课题:猴子上树
4、提问:
同学们知道每年的植树节是哪一天吗?(3月12日)
今天我们也来进行一次有趣的“植树造林”活动,来表达自己保护环境的愿望。
二、剪、撕树形。
1、回顾旧知。
首先我们要撕、剪出一棵棵的树干能组合成林。(出示旧知课目)以前我们画过各种姿态的树,对树干和树叶有所了解,还用挂历纸撕过风景画,剪贴过村庄。现在我们要用学过的撕、剪方法来剪出各种形状的树干,撕出美丽的树叶。
2、出示一张挂历纸。提问:
谁来说一说,这张挂历纸哪些地方适合剪树干,哪些地方适合撕树叶?(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强调撕、剪树干、树叶时要选择适当的颜色。可两个同学合作,一个剪树干,一个撕树叶。
3、学生动手撕、剪,教师个别辅导。
三、组拼、粘贴成“树林”。
1、拼摆树木。
(1)出示“树干”、“树叶”示范拼摆成一棵树。
(2)提问:
还可以怎样拼摆?(学生变换组拼方式)
(3)教师演示展示相同的“树干”、“树叶”,不同的拼摆方式。
(4)学生上台用不同的树干、树叶进行拼摆。(两个同学上台拼摆)
(5)小结:不同的材料,也有不同的拼摆方式。
2、树林的组拼。
(1)一棵棵的树拼摆好了,我们就该把它“种”到荒山上,组拼成树林了(出示组拼图1)
提问:你对这幅树林组拼图有什么意见呢?(没有层次、疏密变化)
(2)(出示树林组拼图2)让学生明白组拼树林时要注意有远近层次和疏密变化。
(3)组拼树林需要大家集体合作。(出示学生组拼情景)提问:他们是怎样分工合作的?我们在组拼时应该怎样做?(学生回答)(4)教师归纳小结,提出作业要求:同桌两人合作将树干、树叶拼摆成一棵树,然后涂上胶,一起到“荒山”上来“种树”。(出示集体作业纸)
(5)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评,教师对学生给予肯定。
第四篇:二年级美术下册《猴子上树》教案湘教版
二年级美术下册《猴子上树》教案湘教
版
21、猴子上树
教学目标:、掌握制作玩具“猴子上树”的方法,并能找出其他可行的折法。
2、在添画、粘贴等装饰处理中,使活动具有一定的情节性、故事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在活动中体验探究、合作的乐趣。
教学设计:
一、感知激趣、教师示范演示:现场演示“猴子上树”的玩具,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边看演示,边相互交流“猴子”是怎样爬树的?
3、出示题:“猴子上树”。
二、自主探索、根据教材自学基本折法,折时可以互相交流学习。
2、教师提供不同样式的玩具分发到小组,学生自己研究做法,并亲自动手做一做。
3、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及时指导。
三、表现创作、欣赏教材玩具,你最喜欢哪作品,为什么?
2、引导欣赏要点:作品的主题想象、创作有特色。
3、学生小组讨论:“我的玩具是?”
4、学生动手装饰。
四、欣赏评价
、玩一玩,议一议。
2、教师参与赏评。
第五篇:猴子上树反思
《猴子上树》课后记:
本课教学内容取材于民间游戏“猴子上树”,并在传统造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是一节融折纸、绘画、游戏于一体的综合制作课。
在了解传统的“猴子上树”的基本折法与玩法的基础上,我在教学中强调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更多地发散思维,即在折法与玩法上有创新表现。引导学生自学教材中的三种折纸方法,让学生尝试自己做,有的学生做的“猴子”是从外面的对折夹缝往上爬,有的是从里面的内折夹缝往上爬,看到学生高兴地做,快乐地玩,我也和学生一起又做又玩。整节课极富情趣性和娱乐性。
三个好伙伴
对三原色亲切的称呼使学生很容易记住这三种颜色。在吹画五彩树以后可以让学生好好观察三种颜色混合后的效果。用三原色创作的画最好用颜料来创作。
海底世界
学生最喜欢制作好看又好玩的手摆鱼,做好以后,手摆鱼的信上评述活动可以安排在游戏中进行:如,和最漂亮的手摆鱼交朋友的活动,看看自己找到了
小泥人
本课是在捏泥动物一课基础上运用已学过的制作立体泥塑动物的基本技法,学习徒手捏制彩泥人物,以拓宽儿童彩泥造型的表现内容。
我在教学中通过捏制小泥人,让儿童认识、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特征,在揉、搓、捏、接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彩泥人物造型的基本
方法和制作步骤,塑造出自己熟悉的、常见的、生活中有趣的人物形象,、并能用适当的方法装饰打扮人物,表现出人物的表情、性格、动态等方面的特征,让学生有意识地通过捏制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发展有个性的表现力。
本课的教学是为了加深儿童对立体造型表现的认识,在教学中我注意在教学活动中将个人的制作与集体活动相互结合。通过设置情境、场景等形式,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一个场景,如踢球、老鹰、捉小鸡、丢手帕等来做不同动态、不同表情的人物形象,最后组成一个活动场景供大家共同游戏,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和想像能力在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同时感受到集体活动的快乐。
蹦蹦跳跳
本课在制作方法这一教学环节中,采用鼓励学生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巧妙利用纸弹簧制作的构思上可通过思考、讨论、交流等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学生的制作行为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的集体制作。
我爱我家
表扬画得较好的、有进步的同学,作业给全班同学观摩;同时也指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回去对照自己的家,修改一下,下一节课再给这幅画涂上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