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最新)高考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教案5篇

时间:2019-05-12 23:03: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6(最新)高考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6(最新)高考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教案》。

第一篇:2016(最新)高考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教案

公开课教案

古诗词鉴赏之比较阅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高考诗词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掌握和运用比较鉴赏基本原则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答病例与规范答题的比较明确答题思路。

在讨论、练习中归纳、掌握诗歌形象、语言、表现手法、内容感情比较鉴赏的方法。

3、情感与态度:在比较中进一步提高诗词的鉴赏能力,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重点:

掌握和运用比较鉴赏基本原则和方法,学会规范答题。教学难点:

在整体理解诗词的基础上,求同辨异。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及要点:

一、考纲回顾

鉴赏评价D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考情回顾:

命题特点:不同诗人作品的比较;同一诗人作品的比较。

命题考点:

1、比较形象

2、比较语言

3、比较表达技巧

4、比较内容情感

三、合作探究

1、真题示例(2014·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 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2、问题例析

3、从上题中可看出诗词比较阅读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比较鉴赏基本原则:整体把握,求同辨异。比较鉴赏,即“求同辨异”。比较阅读与单篇诗歌的阅读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二是比较鉴赏多了一道“作比较”的步骤。

比较方法:求“同”关键词

寻“异”关键词。大部分的比较类诗词都可以借助关键词来更好地分析异同。关键词可能是描述意象的名词、形容词,可能是直接或间接表明情感的动词等,当然也有的找不出具体的词,要结合诗词的整体内容去理解。

4、其他题型示例

【比较语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注: 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

求“同“关键词:望

辨“异”关键词?(学生找出)高楼 帝京

若为 峰头 故乡

参考答案:柳诗之“望”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以自己化身千万置身每个峰头这一奇妙的想

象来收束全篇,表达了对故乡亲友的强烈怀念。

【比较表达技巧】(2016龙岩市质检)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8-9题。

捣练子令

李煜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春江花月夜(节选)

张若虚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9.张若虚诗“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与李煜词的末尾两句“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都是借月表现了人物的情感,它们表现的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求“同”关键词:月

辨“异”关键词?(学生找出)数声 月 到

徘徊 卷不去 拂还来

参考答案:李煜词采用视听结合、声色交融的方式,写出秋月的清光和断续的捣衣声共同触动了词人内心孤独的心弦,引发了他的满怀愁情。张若虚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来写“月”。闺中思妇睹月生愁,但月光多情相依,卷不走也拂不掉,生动地表现了思妇内心无法摆脱的愁苦和迷惘。

【比较内容情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题目。

鹧鸪天

辛弃疾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①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②银胡觮③,汉箭朝飞金仆姑④。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⑤,换得东家种树书⑥。

注:①锦襜(chān)突骑:精锐的锦衣骑兵。襜:战袍。衣蔽前曰“襜”。②夜娖(chuò):整理

③银胡觮(lù):箭袋 ④金仆姑:箭名。⑤平戎策:指辛弃疾上书给皇帝为光复中原、抵抗金兵出谋划策的《美芹十论》、《九议》等⑥换得东家种树书:指归隐山林,过田园生活。

这首《鹧鸪天》的上片和下片分别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辨“异”关键词?(学生找出)壮岁 拥万夫 渡江 汉箭朝飞

叹 白髭须 换

参考答案:上片抒发了词人杀敌报国的豪迈情怀。下片表达了词人韶华易逝的感叹,英雄空老的无奈。两相对比,更突出词人不能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苦闷,使情感表达更加深沉,词人的人生悲剧色彩更加浓郁。

四、课堂练习

阅读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中偶题

暮热游荷池上

杜牧

杨万里

两竿落日溪桥上,细草摇头忽报侬,半缕轻烟柳影中。披襟拦得一西风。多少绿荷相倚恨,荷花入暮犹愁热,一时回首背西风。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求“同”关键词?(学生找出)恨

愁→拟人

辨“异”关键词?(学生找出)回首 背

低面 藏

参考答案:都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杜诗凄怨低沉。“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感伤迟暮之恨,表露作者伤感不平之情。杨诗活泼有趣。“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

五、课堂小结

比较鉴赏基本原则:整体把握,求同辨异。比较方法:求“同”关键词;求“异”关键词 简易口诀:读标题,解要素

看注释,推主旨 品语句,体情感 细辨析,找异同

六、课后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崔融

杜审言①

君王行出将,书记远从征。祖帐连河阙,军麾动洛城。

旌旃朝朔气,笳吹夜边声。坐觉②烟尘扫,秋风古北平③。

[注]①崔融:杜审言的友人,时任节度使书记官。杜审言:(645-708),湖北襄阳人,官修文馆直学士。杜甫祖父。②坐觉:安坐军中,运筹帷幄。③北平:郡名,此处泛指北方边地。(1)、“笳吹夜边声”与范仲淹《渔家傲》中的“四面边声连角起”都写了“边声”,二者各有什么特点?其作用是什么?(5分)(2)、这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析。(6分)

2、阅读下面两首李贺的诗,完成后面的题。

南园

男儿何不带吴钩①,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②,若个③书生万户侯?

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④,快走踏清秋。

(1)、《南园》和《马诗》表达的思想内容基本相同,请结合诗句分析,两首诗表达了什么思想内容?(5分)(2)、《南园》和《马诗》运用的抒情方式各具特色,试加以说明。(6分)

教学反思:

译文

君王将派遣大将出师远征,你作为书记官也奉命随行。饯别的酒宴规模十分盛大,雄壮的军威轰动整个洛城。军旗在早晨的寒气中飘扬,胡笳在夜晚的边境上传鸣。你稳坐中军筹划灭敌计谋,北方的边境秋天就能平定。注释

崔(cuī)融(róng):杜审言的友人,字安成,齐州全节(今山东历城)人,唐文学家,时任节度使书记官,与杜审言有深交。行出将:将要派遣大将出征。书记:崔融为节度使掌书记之官。

祖帐(zhàng):为送别行人在路上设的酒宴帷帐。

连河阙(quē):从京城连续到黄河边。阙,宫殿。指京城。军麾(huī):军旗,这里代指军队。洛(luò)城:洛阳城。

旌(jīng)旃(zhān):旗帜、军旗。朔(shuò)气:北方寒冷的空气。

笳(jiā):即胡笳。一种管乐器,汉魏时流行于塞北和西域,军营中常用作号令。边声:边界上的警报声。坐觉:安坐军中,运筹帷

• 1.特点:前者悲凉,后者豪壮。

• 作用:前者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为抒发戍边将士思乡与忧国的悲慨之情作铺垫;后者渲染了军营整肃的氛围,衬托出士气的高昂。(特点2分,作用3分,意思对即可)

• 2.表达对战争必胜的信心和对友人荡平敌寇的鼓励和祝愿。(或表达作者建功立业的渴望、对国家安定的期盼、对友人军事才华的赞美)颔联描绘饯行的隆重和出征时军威的雄壮,颈联想象军营行军驻屯的整肃和警惕,暗示战斗必将胜利,尾联想象友人运筹帷幄的雄姿,展望荡平敌寇的情景,表现出对友人的鼓励和祝愿。(思想感情2分,结合全诗分析4分,意思对即可)

1、①主题都是表达积极进取、希望投笔从戎、驰骋沙场、为国建功的思想。(2分)也有怀才不遇之苦。(1分)

②《南园》连用反问,直接表达上战场为国建功,自己也可画像挂入凌烟阁,获取万户侯之爵位的渴望。《马诗》借骏马带上金笼头在边关大漠肆意驰骋来表达内心对功业的渴望。(2分)

2、①《南园》直抒胸臆,(1分)“吴钩”“收取关山”等直白的语言,痛快淋漓的表达作者内心思想;(2分)②《马诗》托物言志(1分)通篇用比喻,借骏马带上金络脑来间接的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抒情委婉,耐人寻味。(2分)

第二篇:高考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教案

高三研讨课

鉴赏古典诗词中的形象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人物形象分析手法

2、能够透过诗歌人物形象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 教学重点:

1、掌握诗歌人物形象分析手法

2、能够透过诗歌人物形象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

教学难点:形成对诗歌形象化鉴赏的意识(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真正读懂诗歌)教学工具:黑板 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导语:同学们,诗歌的语言本身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比如,想念不直接说,却要用“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来表达,可见中国古代诗人常常通过塑造各式各样的形象来隐藏他们的感情,所以,破解诗歌中的形象往往也是解读诗歌主旨的关键,也就成为了诗歌鉴赏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那么,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诗歌的形象世界,进而走进诗人的真实内心世界。

诗歌中的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比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PPT幻灯片

人物形象包括作者和他人,景物形象在高中我们常称之为意象,这些景物形象经常交织成一个富有感情的画面空间,我们叫它意境。这节课我们集中时间来赏析诗歌形象中人物形象。诗歌篇幅大多非常短小,大家想一下,作者在这么有限的诗歌篇幅中塑造形象的目的是什么?传达思想感情。所以,诗歌形象的鉴赏是由形象分析到主旨的过程。

3、PPT幻灯片

①今天我们主要集中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点绛唇〃蹴罢秋千(宋〃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 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 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一个见到心上人来了很慌张,害羞地逃走,同时又非常想看看心上人的样子,所以还故作聪明地假装嗅青梅,一系列动词,塑造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害羞的闺阁女子,也表现了李清照早年少女情怀中对爱情的追求。

由这首诗歌告诉我们人物形象的鉴赏要抓住人物的动作。而且要抓关键的词。描写手法是细节描写。②

江雪(唐〃柳宗元)(永贞革新失败,被贬永州)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本诗塑造了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无比空旷荒凉的环境里,那渔翁却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在这样环境衬托下,形体虽然孤独,但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而执著。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由这首诗歌告诉我们人物形象的鉴赏不仅要抓住人物的动作,还要关注人物所处的环境。因为环境往往能起到衬托人物形象或烘托任务心情的作用。环境衬托

③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和前两首塑造形象不同的是,这首诗歌塑造的就是作者作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诗人想到的是第四句直接抒发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直抒胸臆

由这首诗歌告诉我们人物形象的鉴赏,除了动作、环境,还要要抓住人物的心理和神态。④《长干曲》(唐〃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这是一首描写船家男女青年初次见面时情景的诗歌。问话直接,而且不待对方回答,自己就连忙自报家门把电话号码和住址给人家了,说明船家女非常直率淳朴。单从她闻乡音而急于“停舟”,说明她离乡背井,水宿风行,孤零无伴,该有些许寂寞。船家女的话为我们勾勒了一个热情直率、聪明伶俐的少女形象。

由这首诗歌告诉我们人物形象的鉴赏,除了动作、环境、心理和神态之外,也要抓住语言。

而在一篇作品当中,对于人物的描写往往不是单一出现,而常常是在一起相互作用。这些描写中,因为诗歌篇幅短小,所以语言描写相对要少见。当然也离不开表现手法,比如第一首中的动作描写,其实就是细节描写,第二首用了衬托手法,第三首有衬托和直抒胸臆。手法和人物描写手段是融合的。

由上面四首诗歌的答题步骤来看,我们一起总结一下分析形象(包括人物和意象)题型的解题步骤 提问方法: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形象?

提问变体:„形象有什么特点?试对„形象进行分析。请鉴赏„„形象。答题步骤: ①概括形象特点

②结合诗句分析特点(有手法必须指出手法)③指出这个形象传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010清华自招)寻陆鸿渐不遇(唐〃僧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2)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3)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提示:抓住关键词——“菊花”“归”)

(1)对照分析,自己的答题问题出现在哪。

以上是集中在人物本身的描写,而人物形象塑造是可以通过别的手段达到的,比如 ⑤《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能不能看到人的形象,能看到一个怎样的人的形象呢?

我表面上看写的是石灰,也暗含作者自己的形象,你们同意么?作者先用夸张拟人手法描写石灰历经的锻炼过程和石灰不惧艰难的品质,又用双关写出了清白是唯一的意义,其实就是把自己比作石灰,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所以有时候作者塑造的事物形象中可能隐藏这抒情主人公形象,进而表达自己的感情。

诗人可以通过事物形象来塑造自我形象,当然不是所有的咏物诗都塑造了诗人形象,比如咏鹅(唐〃骆宾王)“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

所以,作为主体形象如果是他人形象或者是物象,其中可能隐藏着作者形象,这时你要透过其他形象还原这个作者形象再分析出主旨,在答题步骤中有时候要加这样一个步骤;有时候可能没有隐藏作者鲜明形象,那你就直接透过其他形象分析出主旨就可。

⑥有时候多个形象出现在同一首诗词里,但他们之间往往是有关系的

比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周瑜和诗人自己的形象,两者关系是,通过对比衬托出苏轼的年华老大、功业无成、处处不得意,进而在对比后表现更深沉的感慨。杜甫在《戏为六绝句》则通过尔曹这些身与名俱灭的次要形象对比反衬了“不废江河万古流”的王杨卢骆的伟大。苏轼在《江城子》中则通过虚实结合描写妻子和自己的形象来表达对亡妻悼念的哀痛。也有用作者形象来表现他人形象,进而表达自己感情的,比如李白的《赠汪伦》,元缜《遣悲怀》“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包括利用典故“塞上长城”

总结一下,①要想全面分析诗歌鉴赏中的人物形象,我们要抓住和人物相关的描写,如特定环境、动作、外貌、心理,也要抓住诗文中出现的其他的形象,切记结合表现手法,综合在一起分析,然后得到形象特点,自然分析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诗歌是缪斯女人王冠上最璀璨的宝石,相信,经过今天的学习,不仅给同学们以诗歌阅读和鉴赏解题技术上的指导,而且大家也会明白,以前我们看诗,都是在看文字,今后我们看诗歌则要有一种捕捉形象和升华形象的眼光,加以时日会形成一种形象的思维,那么,就能真正走入诗歌的世界,因为古今中外所有的诗歌都是一个形象而有内涵的艺术世界,从想象的世界走入精神的世界是真正领悟诗歌特质的必由之路。好,下课。作业:(2010年高考语文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苔,半坞寒云抱泉石。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坞:山坳。山翁:此处指隐者。

(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3分)

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第三篇:高考诗歌鉴赏教案

第一讲 总说

1,考大纲要求:

⑴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⑵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简单一点说就是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艺术技巧的鉴赏与评价。

2,2004年全国15套试题诗歌鉴赏题分析统计:

⑴来源:唐代7首,五代1首,宋代7首。

⑵体裁:诗10首,词5首。

⑶ 内容:写景4首,思乡怀人5首,怀古2首,咏物1首,叙事2首,边塞1首。可以看出,集中在唐宋诗词,涉及各种内容的诗歌。

3,诗歌鉴赏应注意的问题:

⑴把握整体,鉴赏局部。

⑵遵循文道统一的原则,鉴赏表达技巧。

刘勰说:“缀文者,情动而词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⑶联系背景进行鉴赏。

⑷知人论诗。

4,鉴赏诗歌须具备的知识积累:

⑴常用的表述方式

“这首诗采用(某种表达方式、修辞方式、表现方法),写出了(某个意象的某种)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种思想、感情,起到了某种作用。”

⑵常说的表达方式指的是: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

⑶常说的表现方法指的是:

比兴、拟人,夸张。象征、衬托、渲染、对照、想象、联想、照应、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⑷意象、意境

意象指的是诗歌中寄寓着作者情感的物象,如人、物、景等。

意境指的是:由许多寄托作者思想情志的意象,艺术的组合到一起,形成的诗歌的基本的整体情境。如孤独凄凉、激情飞越、闲适淡泊、清新飘逸、沉郁顿挫……

⑸常见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迷恋、忧愁、惆怅、孤独、寂寞、伤感、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⑹通常指的“作用”

意境优美、意境深远、言近旨远、深化意境、升华主旨、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⑺常见的内容:

离情别绪、怀古伤今、思乡怀远、个人情志与山水田园、咏史咏物与讽喻抒怀、春恨秋悲与人生际遇、出世的山林之趣与入世的庙堂之志……

⑻常见的创作风格:

朴素自然、清新飘逸、沉郁顿挫、淡雅高远、华妙艳丽、雄健高昂、悲壮苍凉、严谨细腻、清丽婉约……5,完成古诗歌鉴赏题的基本步骤

⑴诵读全诗,抓意象,悟情感:

古人云:“诗言志。”无论什么诗歌,无论写什么,总是为了表达某一方面的情感或思想。而诗又是最凝练的语言艺术,所以,作者要抒发的情感和要表达的思想,往往寄寓在所描写的景物或所叙的事中。

如:2004全国卷(山西…)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此诗的表达方式是记叙,运笔朴素自然。从意象上说,此诗用了一个“秋风”,见到秋风,一种会产生时间飞快,一年将尽,而自己离家已久,何时是归期,故油然而生思乡怀人之情;一种会因秋风落木叶,气候转凉,引起心中的无限愁绪。此诗属第一种,用“秋风”点出诗人的思乡怀人之情。

从叙事的特点上说,此诗抓住了一个典型的细节“行人临发又开封”,十分逼真的写出诗人对家人的无限深切的思念之情。

⑵审题

审清题目命制的角度,是思想内容的理解,还是艺术技巧的鉴赏。根据要求寻找答题思路的切入点。审题时要特别注意,题目要求是就诗的整体要求呢,还是就某一联、某一句或某一词要求的呢。但是,不论如何要求,答题时必须建立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之上。

如上例题目的要求是这样的: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是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此题虽然涉及到艺术技巧--“细节描写”,但并未要求对此进行鉴赏评价,而只是要求判断,其难度较低。其次要求对这个细节描写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做分析,这就要求以理解全诗为前提进行分析。

第一问只要能判断出“行人临发又开封”属典型的细节描写即可。

第二问只要整体知道此诗是一首思乡怀人之作就容易设置答案了。

⑶组织答案

理解了全诗,审好题,找准答题的切入口,最后就是要组织答案了。答案必须简洁,点到为止,切忌罗里罗嗦。要注意语言的锤炼,尽量以诗化的语言答诗歌鉴赏题。答案: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 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鉴赏示例 2004年广东卷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⑴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⑵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鉴赏要求:

① 对杜甫的生平思想我们比较熟悉,故完全可以“知人论诗”

② 杜甫晚年漂泊他乡,年老多病。杜甫一生忧国忧民,始终关注国运民生,希图能为国建功立业,“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但一生在仕途上很不得志。

③ 此诗既有自我的评价(或者说是自嘲),如“乾坤一腐儒”;有心志的抒发,如“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④ 抓住几个典型的意象,如“片云”“孤月”“落日”“秋风”,意象中有实有虚,有的既是实景的描写,又有喻义。

就此可以推断此诗为一首即景伤怀之作。

⑤ 审题。

第一题,对诗歌“意象”“意境”的赏析,涉及诗歌鉴赏最基本的常识。

答案为:“第二联中的„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喻义。„片云‟在空中飘荡,就象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独;第三联用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之„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两联情景交融,塑造了一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

第二题涉及对诗歌思想的评价,无论同意哪一种观点,都必须有理有据,必须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答案:①同意第一种说法。诗中提到“心犹壮”“病欲苏”“存老马”等,从中可以诗人不怕病,不服老,希望为国效力。②同意第二种说法。诗中写到“思归客”“腐儒”“片云”“孤月”“落日”等,特别是结尾两句:难道我这腐儒,连一匹老马都不如了吗?表达了诗人医生漂泊的沧桑之感和报国无门的怨愤之情。

第二讲 咏物诗的鉴赏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

鉴赏示例 2004年北京卷12-13题

12、读下面的诗,完成①-②题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融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①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与众不同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的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C,“尚余”句啊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②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13,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是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答案:第一问的要点是,写红梅、白莲的诗能做到神似,表现了神韵、精神品格、内在特点;而《红梅》诗仅作了外形描写。

第二问的要点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的清幽、高洁;“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写出了白莲的素洁、清雅;“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仅从“绿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其精神品格。练习。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流。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2,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答案:1,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2,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第三讲 思乡怀人类诗歌的鉴赏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

鉴赏示例

1,2004年广西、海南、西藏、陕西、内蒙古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鉴赏提示:“杜鹃”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一个意象,它那“不如归去”的啼叫声总会引起游子思妇的无限感伤。故抓住这一意象,就抓住了这类诗歌的抒情类别。

答案: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2,2004年湖北卷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来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此诗或题《江南意》。

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情与景的关系。

答案.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说“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如果有学生说两个字都好,而且把各自的妙处都体会得比较准确,也应给分。3,2004年浙江省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①“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②游子思归乡:

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

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练习。读下面的诗,完成练习。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戎昱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前人评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诗中写“归梦”突出了什么?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答案:1,写猛中返乡是那么容易,突出了乡思之深,之切。

2,“归梦”因旅次见闻引发,前两句中江水漫流之声、月下竹影之形,是“归梦”之因;而“归梦”则是思想之情的集中表现。所以可以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

第四篇: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 教案

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

2、学习答题思路,掌握诗歌意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比较鉴赏的方法。

3、掌握和运用比较鉴赏基本原则和方法学会规范答题与自我评价。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和运用比较鉴赏基本原则和方法,学会规范答题与自我评价。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讨论归纳

教学过程

一、考纲回顾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比较鉴赏基本原则

方法:整体把握,求同存异,辨同析异。

方法:求“同”关键词;求“异”关键词

三、合作探究

1、课件展示:[2006•湖南卷].

14、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6分)薛宝钗咏白海棠

林黛玉咏白海棠

半卷湘帘半掩门,珍熏芳姿昼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自携手瓮灌苔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胭脂洗出秋阶影,借得梅花一缕魂.

冰雪招采露砌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淡极始知花更艳,秋闺怨女拭啼痕.

愁多焉得玉无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欲偿白帝凭清洁,倦倚西风夜已昏.

不语婷婷日又昏。

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较之“洗出”句,更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而“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

[2011•湖北卷]14.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望湖楼晚景

刘敞

苏轼

雨映寒空半有无,横风吹雨入楼斜,重楼闲上倚城隅。

壮观应须好句夸。

浅深山色高低树,雨过潮平江海碧,一片江南水墨图。

电光时掣紫金蛇。(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登城》写的是□□□□,《望湖楼晚景》写的是疾风骤雨。(2分)

(2)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参考答案】(1)和风细雨

(2)①刘诗通过写雨映寒空,山深树幽,倚楼眺 望的一幅水墨画,运用白描手法,描绘出一幅江南水墨图。②.苏诗通过写横风斜雨,潮江涌动,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雨 前,雨后的壮观美景。

小结:通过以上两道高考题的展示,使学生对高考比较鉴赏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高考题形式: 提问:

诗歌比较鉴赏的题型有哪几种? 诗歌比较鉴赏题有哪些设题角度? 题型:

示范仿写、综合分析 设题角度:

体裁、意象、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等 比较鉴赏基本原则

整体把握,求同存异,辨同析异。方法:

求“同”关键词;求“异”关键词 题型示例

1、比较意象: 课件展示: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先由学生思考讨论)

展示参考答案: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抒发对时光流逝、历史变迁的感慨。归纳解题要领: 第一步:紧扣文本,分析各自意象特点; 第二步:结合特点,分析各自意象意义。

课堂即时演练: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独坐(节选)

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

宋·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问题: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

学生讨论交流,然后课件展示草考答案: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下虫鸣的现象;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王诗描写的是动景,周诗描写的是静景。

王诗表现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周诗表现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

2、比较思想情感

方法:求“同”关键词;求“异”关键词 鉴赏示例

课件展示: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宋·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宋·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问题:(1)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4分)步骤一:找出求“同”关键词:(学生找出)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等

展示参考答案:

“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

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等,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步骤二:归纳意象,品味意境。明确: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步骤三:体味情感

方法:借助意象,品味意境,体味情感。趁热打铁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7分)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③、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3分)比较情感异同

①“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②“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第一步、求“同”关键词:自许;鬓虽残、衰鬓斑(学生找出)

展示参考答案: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2、存“异”关键词:谁知、心未死;空、衰、斑(学生找出)

展示参考答案:①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②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3、比较表达技巧

鉴赏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问题:(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4分)步骤一:分清手法

答:“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步骤二:解析诗句。

答: 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

步骤三:明确效果

答:“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更新颖。学生归纳方法,明确:

• 步骤一:分清手法 • 步骤二:解析诗句 • 步骤三:明确效果

四、小 结

1、诗歌鉴赏比较原则

整体把握,求同存异,辨同析异。

2、比较意象

紧扣文本,分析各自意象特点 结合特点,分析各自意象意义

3、比较思想情感

借助意象,品味意境,体味情感。

4、比较表达技巧

分清类别,解析诗句,明确效果。

五、练习巩固(完成《步步高》资料相关练习)

第五篇: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 - 教案

【教案】

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

——思想感情类比较

复习目标:

1、了解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学习答题思路,重点掌握思想感情的比较鉴赏方法,学会规范答题与自我评价。

2、通过诗歌比较鉴赏,训练思维,提高诗歌鉴赏能力。重点难点:

准确理解,找准比较点,规范表达。

考纲回顾: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

清代著名学者王夫之曾经说:“情之所至,诗无不至。诗之所至,情以之至。”诗人作诗其情其志均见于语言,而唐诗、宋词、元曲又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精品,所以我们要学习它,要鉴赏它。再者,古人读诗特别注重以诗论诗,有了比较,就能对诗歌有更深刻的认识。从2005年高考起,命题人就将比较阅读引进到诗歌鉴赏中,考查大家阅读、分析、比较、评判的能力。这一变化成了诗歌鉴赏主观题命题的新亮点。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从思想感情的角度来探寻一下诗歌鉴赏比较阅读的答题策略。

那么什么叫做比较鉴赏呢?同学们请看:

(幻灯片)所谓比较欣赏就是将语言、内容、形象、表现手法相近或相反的两首诗歌放在一起比较、鉴赏、赏析。当然目的是为了提升我们欣赏水平,传承中华民族文化。

2、比较鉴赏的原则:

原则: 整体把握,求同存异,辨同析异。方法:求“同”关键词;析“异”关键词

二、典例精析

同题材或同题目的诗是文学史上的常见现象。既然有同题诗,自然就出现了比较。因为“同”,就易使人同中求异,品第高下,衡量优劣。命题人从这一角度命题意在引导读者学会以诗的眼光去发现诗美,品赏诗美,给考生以有益的启迪。

1、辽宁卷17.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江宁夹口三首(其三)(宋·王安石)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宋·方惟深)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1)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6分)分析:求“同”关键词: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等。答案: “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等,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步骤二:归纳意象,品味意境。

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步骤三:体味情感

近年来高考命题的原则之一是“课内知识课外考”,这一原则在诗歌鉴赏中同样得到体现,命题人常常将所考查的某一句与课文中学过的相关 句子列出来,要求考生从思想感情或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比较,既能检测考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重视课本,又能考查考生的语文素养,一举两得。

2、北京卷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11分)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③、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6分)

比较情感异同: ①“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②“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求“同”关键词:自许;鬓虽残、衰鬓斑

答案: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存“异”关键词:谁知、心未死;空、衰、斑 答案:

①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

②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三、实战演练

浙江卷1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齐安郡中偶题

暮热游荷池上

杜牧

杨万里 两竿落日溪桥上,细草摇头忽报侬,半缕轻烟柳影中。

披襟拦得一西风。多少绿荷相倚恨,荷花入暮犹愁热,一时回首背西风。

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___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6分)

1、比较表现手法

求“同”关键词----

拟人

2、比较情感

存“异”关键词--回首 背 低 藏 答案:都采用拟人的表现手法

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四、小 结

诗歌鉴赏比较原则:整体把握,求同存异,辨同析异。比较思想情感:借助意象,品味意境,体味情感。比较表达技巧:分清类别,解析诗句,明确效果。附:诗歌鉴赏比较类试题做题方法小结

(一)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整体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2、找准切入点。或从标题入手,或从作品中所选取的物景入手,或从作品中的关键词入手,或从作品中的关键句入手,或从作品中带有色彩的词语入手,或从作品中的议论抒情句入手,或从作者生平情况以及艺术风格入手,或从注释入手。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

4、有时还要结合读者的生活体验和爱好来评价。

5、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要点齐全。

(二)要注意的几点

1、明确题干要求

2、分析相关内容注意

(1)在背景中理解文本,在文本中推敲语言。

(2)分析思想感情不能脱离内容孤立分析,内容凸显情感,景物孕含情感,在对内容的比较上引出思想情感的不同才水到渠成。

(3)了解诗人所处时代,以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经历.思想和艺术风格。

3、精心组织答案

(1)应明确鉴赏的文体归属,(2)应知晓鉴赏的角度和内容,(3)应掌握基本的表述格式。

4、形成文字

(1)只要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鉴赏,故应扣诗歌本身来阐述。

(2)紧扣要求。要看清比较鉴赏的内容及要求,依照要求作答,不可节外生枝,答案尽量具体,不可泛泛而谈。

(3)要点要齐全,不能遗漏,注意表达文字的切入点。

(4)认真推敲用语,答案力求表达流畅,用语要准确.简明.规范。

(5)注意表述严密,条理清晰

结尾语:同学们,诗歌之比较鉴赏,除了比较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外,还有更多的方面,希望大家课后多加研究,总结规律,灵活运用。

五、作业布置

下载2016(最新)高考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教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6(最新)高考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教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考诗歌鉴赏之如何读懂诗歌

    高考诗歌鉴赏 教案一:如何读懂诗歌 【教学目标】学习读懂诗歌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到解读诗歌的钥匙 【教学方法】讨论法、鉴赏法 【点击考纲】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

    2011高考诗歌鉴赏

    2012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汇编 1.(2102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落 叶修睦 注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只应松自......

    高考诗歌鉴赏

    高考诗歌鉴赏——用典 关于用典(包括使用成语)存在着不少争议,其实它是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例如我们提到卢沟桥,不是想起抗日战争,就是想起卢沟晓月;提到高山流水,就要想起伯牙......

    2018年高考备考之诗歌鉴赏教案

    2018年高考备考之诗歌鉴赏 教案 诗歌鉴赏 教案【教学目标】 1. 明确考纲,了解设题特点和命题趋势;2. 掌握古诗鉴赏基本术语,熟悉各类题型,把握解题要领,提高解题能力。 【重点......

    2016(最新)高考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 教案(共5篇)

    公开课教案 古诗词鉴赏之比较阅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高考诗词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掌握和运用比较鉴赏基本原则和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答病例与规范答题的比......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教案

    诗 歌 鉴 赏 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 1 形象分类:①人物形象:主人公和抒情主人公(或说诗人)。 ②物象:包括景、物等。 2 塑造形象的方法: 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②渲染和白描;③烘托衬托......

    高考诗歌鉴赏公开课教案

    高三语文复习之诗歌鉴赏专题讲义诗歌鉴赏“分析意境”题型规范化答题训练(教学案) 一、学习目标  熟悉“分析意境”题型的提问方式以及几种提问变体。  熟练掌握这种模式的......

    高考诗歌鉴赏(形象)教案

    高考复习之诗歌鉴赏(探究诗歌形象)教案 授课人:姜仁斌 一. 教学要点: 1. 了解古典诗歌的形象。 2. 了解古典诗歌的形象的分类。 3. 了解古典诗歌形象的分析方法及表达方式。(教学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