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安全用电常识教案
第六篇
安全用电
一、教学活动目的
1、让学生明白电的来源,了解电力常识。
2、贯彻学生正确用电常识。
3、远离高压电以及明白与掌握如何触电急救方法。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二、教学活动重点
电力安全常识,自救常识。
三、教学活动难点
掌握如何正确使用家电,掌握救助方法。
四、教学方法
自主参与实践、合作探究式
五、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讲述电的来源以引起学生兴趣。
——了解电的基本作用,掌握电的现象;(2)电从何来?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认真听并以予纠正
教师总结:电从水电站、火电站、核电站产生;新能源下,还可以风力发电与太阳能发电。(3)观看各个发电站的精美图片
(4)教师介绍绝缘体与导体的种类,让同学对绝缘体与导体有所认识,能正确辨别、区分。
——(注意:导体与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在某种情况下绝缘体也会变成导体)
(二)讲授电力安全常识
1、教师提问:我们身边有哪些家用电器?学校常见的和电有关的相关设备有哪些?——同学相互讨论;教师指名回答。
2、讲解不同情况下的用电安全
(1)不玩插座、电线、灯头、开关等电器。(2)要知晓电力安全标识含义。
(3)严禁攀登变压器台架。
(出示视频,学生直观了解)(4)严禁攀登、跨越电力设施的保护围墙或遮栏。
(出示视频,学生直观了解)
(5)严禁往电力线、变压器上扔东西。
(6)不得在架空电力线路导线两侧各300米的区域内放风筝。
(出 示 案 例)
(7)不得在电力线路附近打鸟玩耍。
(8)发现落地的电线,应离开落地点八米以上,绝对不要去捡拾,并请电工来处理,同时设法看护落地电线,以防他人走近而发生触电。
注意:如果已在导线落地点8米以内时,不得跨步离开,应将双脚并立按导线落地点反方向跳离或单腿蹦出,防止受到跨步电压伤害。
(出 示 案 例)
(9)不要摇晃电力拉线。
(10)在未断开电源的情况下,不得用湿布巾擦拭灯泡
——教师提问:为什么不能用湿布巾擦拭灯泡?
——学生自由回答,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因为水和人都是导体,在没有断电的情况下,用湿布巾擦拭电灯泡,如灯头有漏电情况,电流就会通过人体,形成触电,伤及性命!
(11)不得拽电线拔插头,否则容易造成插头、电线绝缘损坏,引起触电事故。
(12)不得在电力线附近钓鱼。
教师解释原因:因为如果是碳素纤维钓鱼竿,就是导体,一旦触
碰到高压线,就会导电,造成人员伤亡!
(13)移动电视机、风扇等电器时,应先断开电源。
(三)救助办法
触电急救——首先要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越快越好。因为电流作用的时间越长,伤害越重。
脱离电源——就是要把触电者接触的那一部分带电设备的开关、刀闸或其他断路设备断开;或设法将触电者与带电设备脱离。在脱离电源中,救护人员既要救人,也要注意保护自己。
1 触电者触及低压带电设备,救护人员应设法迅速切断电源,如拉开电源 开关或刀闸,拔除电源插头等
2 触电者未脱离电源前,救护人员不准直接用手触及伤员,因为有触电的危险。可使用绝缘工具、干燥的木棒、木板、绳索等 不导电的东西解脱触电者
3 可抓住触电者干燥而不贴身的衣服,将其拖开,切记要避免碰到金属物体和触电者的裸露身躯。
4 也可戴绝缘手套或将手用干燥衣物等包起绝缘后解脱触电者 5 救护人员也可站在绝缘垫上或干木板上,自己进行救护。 6 在发现有人被电击伤后,应及时拨打 120采取积极的救治;如有漏电起火现象还应拨打119。
(四)安全知识反馈
1.如果发现有人触电了,下列哪些措施是正确的?(C D)
A 迅速用手拉触电人,使他离开电线.
B 用铁棒把人和电源分开.
C 用干燥的木棒将人和电源分开.
D 迅速拉开电闸、切断电源.
2.如果自己在导线落地点8米以内,应该如何自救逃身?(B)
A 快速逃跑离开导线落地点
B 单腿背向蹦出导线落地点
C 双脚并立跳向导线,将导线拾起并缠绕在电杆上
D 坐在原地等人施救 3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B E)
A 可以再电线杆附近钓鱼或放风筝
B 不能踩在湿木板进行电业操作
C 可以进入变电站里面玩捉迷藏
D 可以把铅笔插入插孔里
E 在没有断电的情况下,不得用湿毛巾擦拭电气设备
(五)教师总结,结束课堂
通过对电力知识的简单学习,同学们是否掌握电力安全知识,对一些突发情况能否及时处理呢?对我们的安全用电有所了解吗?请同学们在用电时一定注意自己的安全。请注意触电!请注意安全!请珍惜生命!
单位:黑坪小学
教师:邓超
第二篇:安全用电常识教案
《安全用电常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记住安全电压的数值、知道触电的原因和触电的几种形式、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
2、【能力目标】让学生能在生活中按安全用电的要求去做。
3、【德育目标】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并向其他人宣传安全用电常识。
二、教学重点:安全用电常识。教学难点:辨别导体、绝缘体。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课程导入
通过图片“万家灯火”、“城市夜景”、“电火灾害”等图片展示,引出“电”给我们生活带来的美好和安全隐患,从而导入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安全用电(即家庭用电要遵守,用电常识要谨记)。大家看了美丽夜景的图片和温馨家庭的照片,这一切都离不开电。电能给生活和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变革和便利。但电又是双刃剑,用电不当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安全用电。
2、课程讲解
(1)家庭用电要遵守——“三不能”和“三不要”。通过问题设立,将课堂主角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最终归纳出家庭用电的“三不能”和“三不要”。内容设计:
“三不能”:问题设立→案例分析和讨论→归纳总结
问题设立:①下列哪种胶布可以用来包破损电线?
②下列金属丝可以代替保险丝么? ③断丝灯泡可以重复利用么?
归纳总结:①不能用医用胶布(白色)包电线。因为这种胶
绝缘性能差,容易漏电。包电线必须用黑色 绝缘胶布
②不能用铜丝、铁丝代替保险丝。用铜丝、铁丝易失去保险作用很容易烧毁电表等 设备,会造成火灾以至更大的事故。③不能将断丝的灯泡搭起来再用。断丝后搭 起来的灯泡比原来的更亮,但这时的功率 增大了,超过了灯泡设计的承受能力,会 使灯泡爆炸。
“三不要”:问题设立→案例分析和讨论→归纳总结
图片展示:常见的不正确用电方法
归纳总结:①不要用湿布、湿手触摸、擦拭电器外壳。
②不要乱动损坏的电线、插座和灯头。③不要不懂装懂(2)用电常识要谨记——“二知道”、“二不”、“一定期”
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教师引导、讲解,使学生通过讨论和分析,能够分辨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归纳“二知道”、“二不”、“一定期”。内容设计:
“二知道”:问题设立→案例分析和讨论→归纳总结
问题设立:①下列哪些物体能导电,哪些不能导电?
②你知道常见的电压都有多少么?
归纳总结:①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如金属、人体、大地
和不纯净的水等。
缘体--不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塑料、橡胶、纸张、棉织品、木头等都是绝缘体。注意:水、井水、雨水、江河湖海中的水都是不纯
净的水所以绝缘体受潮也能变成导体。②知道什么是电压和安全电压。不高于36伏的 电压才是安全电压。
“二不”、“一定期”:讨论分析→教师总结讲授。
“二不”:不接触高于36伏的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不超负荷用电。
“一定期”:为了减少事故、要定期检查电线、开关、电灯、灯口及家用电器的插头、引线。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更换修理。
3、课堂总结:
(1)家庭用电要遵守——“三不能”和“三不要”。(2)用电常识要谨记——“二知道”、“二不”、“一定期”
4、课后作业:
(1)同学们观察一下自已家用电是否存在安全隐患。(2)做一名安全用电小宣传员。
第三篇:小学生用电安全常识讲座
小学生用电安全常识讲座
郭孟聪
1、不要用湿手、湿布触摸、擦拭电器外壳。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电器越来越多。正常情况下,家用电器的外壳不带电。如果连接它的导线破损或爱潮漏电,外壳就会带电,就可能发生触电事故。湿手、湿布有导电作用。所以,在擦拭家电时要先拔掉插头。手湿时,不要开关家电。也不要触摸家电。
2、不要乱动损坏的电线、灯头、插座。
家中使用的电线、灯头、插座一旦损坏,切勿乱动。因为,带电部分也许已暴露在外,接触它有触电的危险,即使已切断电源,也不要乱动。因为,电路都有固定的位置,谁也不能碰谁。如果你将电线接头不小心弄错,造成短路,通电时危险性更大。如果发现上述情况,应及时告诉家长,以便请电工修理。
3、电器冒烟,起火怎么办?
使用家用电器时,一旦发现冒烟、起火,应当马上拔下电源线插头,切断电源。一般说来,家用电器冒烟、起火是由于电器内部产生障碍造成折,所以,必须首先切断电源。
4、有人触电怎么办?
(1)发现有人触电,应赶快找到开头断电;如离开关太远,不是高压电,可用干燥的衣帽垫手,把触电人拉开,或用干燥的木棒等把电线挑开。
(2)触电人脱离电源后,如处在昏迷状态,(心脏还在跳动,还能呼吸)要立即打开窗户,解开触电人衣扣,使触电人能够自由呼吸,然后迅速请医生救护。如果有电话,可拨打急救电话“120”,请急救站救助。
5、有室外天线的电视机,要注意防雷。
装有室外天线的电视机,如果没有避雷装置,碰到雷雨天气,应当关掉,以防雷击电视。因为,雷电往往聚集到地面上比较高的部分,如树木、高大建筑物、室外天线等。为了安全,高大建筑物上都装有避雷针,把雷电引入地下。室外共用电视天线一般都有避雷装置,只要随时检修测试,就可以保证安全。
小学生安全用电常识讲座
卢科举
一、学会看安全用电标志
明确统一的标志是保证用电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统计表明,不少电气事故完全是由于标志不统一而造成的。例如由于导线的颜色不统一,误将相线接设备的机壳,而导致机壳带电,酿成触点伤亡事故。
标志分为颜色标志和图形标志。颜色标志常用来区分各种不同性质.不同用途的导线,或用来表示某处安全程度。图形标志一般用来告诫人们不要去接近有危险的场所。为保证安全用电,必须严格按有关标准使用颜色标志和图形标志。我国安全色标采用的标准,基本上与国际标准草案(ISD)相同。一般采用的安全色有以下几种:
1、红色:用来标志禁止.停止和消防,如信号灯.信号旗.机器上的紧急停机按钮等都是用红色来表示“禁止”的信息。
2、黄色:用来标志注意危险。如“当心触点”.“注意安全”等。
3、绿色:用来标志安全无事。如“在此工作”.“已接地”等。
4、蓝色:用来标志强制执行,如“必须带安全帽”等。
5、黑色:用来标志图像.文字符号和警告标志的几何图形。
按照规定,为便于识别,防止误操作,确保运行和检修人员的安全,采用不同颜色来区别设备特征。如电气母线,A相为黄色,B相为绿色,C相为红色,明敷的接地线涂为黑色。在二次系统中,交流电压回路用黄色,交流电流回路用绿色,信号和警告回路用白色。
二、家庭安全用电常识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中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了。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以下最基本的安全用电常识:
l、认识了解电源总开关,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总电源。
2、不用手或导电物(如铁丝.钉子.别针等金属制品)去接触.探试电源插座内部。
3、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拭电器。
4、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插拔电源插头时不要用力拉拽电线,以防止电线的绝缘层受损造成触电;电线的绝缘皮剥落,要及时更换新线或者用绝缘胶布包好。
5、发现有人触电要设法及时关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不要用手去直接救人;年龄小的同学遇到这种情况,应呼喊成年人相助,不要自己处理,以防触电。
6、不随意拆卸.安装电源线路.插座.插头等。哪怕安装灯泡等简单的事情,也要先关断电源,并在家长的指导下进行。
7、各种家用电器用途不同,使用方法也不同,有的比较复杂。一般的家用电器应当在家长的指导下学习使用,对危险性较大的电器则不要自己独自使用。
8、使用中发现电器有冒烟、冒火花、发出焦糊的异味等情况,应立即关掉电源开。
9、电吹风机、电饭锅、电熨斗、电暖器等电器在使用中会发出高热,应注意将它们远离纸张、棉布等易燃物品,防止发生火灾;同时,使用时要注意避免烫伤。
10、要避免在潮湿的环境(如浴室)下使用电器,更不能使电器淋湿、受潮,这样不仅会损坏电器,还会发生触电危险。
11、电风扇的扇叶、洗衣机的脱水筒等在工作时是高速旋转的,不能用手或者其他物品去触摸,以防止受伤。
12、遇到雷雨天气,要停止使用电视机,并拔下室外天线插头,防止遭受雷击。
13、电器长期搁置不用,容易受潮、受腐蚀而损坏,重新使用前需要认真检查。
14、入户电源线避免过负荷使用,破旧老化的电源线应及时更换,以免发生意外。
15、入户电源总保险与分户保险应配置合理,使之能起到对家用电器的保护作用。
16、接临时电源要用合格的电源线.电源插头.插座要安全可靠。损坏的不能使用。
17、房间装修,隐藏在墙内的电源线要放在专用阻燃护套内,电源线的截面应满足负荷要求。
18、使用电动工具如电钻等,须戴绝缘手套。
19、家用电器接线必须确保正确,有疑问应及时询问专业人员。
20、家庭用电应装设带有过电压保护的调试合格的漏电保护器,以保证使用家用电器时的人身安全。
21、家用电器在使用时,应有良好的外壳接地,室内要设有公用地线。
22、家用电热设备,暖气设备一定要远离煤气罐.煤气管道,发现煤气漏气时先开窗通风,千万不能拉合电源,并及时请专业人员修理。
23、使用电熨斗.电烙铁等电热器件。必须远离易燃物品,用完后应切断电源,拔下插销以防意外。
第四篇:幼儿安全用电常识教案
2012学年第二学期家长助教活动 ——《幼儿安全用电常识》
活动目标:
1、知道家用电器有哪些及作用。
2、认识不安全用电行为,培养自我保护能力。
3、通过实验认识灯泡如何亮?
活动准备:
1、制作PPT,以图片的形式展示常见家用电器。
2、灯泡亮了小实验需要的相关器材及各种导体与绝缘体。
活动过程:
一、简要介绍自然界的电(静电、闪电),生活中的电从哪里来。(水电厂、火电厂、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核电厂等。)
二、引导幼儿列举家中的电器名称和该电器的用途。
教室里有哪些呢?:电灯、电脑、电视机、空调,电风扇、手机,音响等 家中厨房电器?:电饭锅、电冰箱、微波炉、排风器。另外还有呢?洗衣机、电梯等
三、互动:
停电了,怎么办?
分别举例(1)、电灯没了。蜡烛,手电筒
(2)、电饭锅不能煮饭。煤气灶(3)、电梯停了,走楼梯;(4)、空调、电风扇不转了。扇子
(5)、电视机、电脑罢工了?一家人讲故事,看夜空(6)、十字路口红绿灯不能亮。交警指挥----
四、教会幼儿安全用电,培养自我保护能力。
例如:家电在工作的时候不能随便乱摸;平时不能随便地摸插头和插座;不能用湿的物品触碰电器;电器不用时要及时关闭。在户外:不能在电线下钓鱼、放风筝、晒衣服、爬变压器等,并播放漫画。
五、请幼儿一起做实验:
灯泡亮了,并认识导体与绝缘体。比如绝缘体:木头,纸,塑料,纽扣。导体:硬币,钥匙,铁丝。
小一班 2013.4.15
第五篇:幼儿安全用电常识教案
2016学年欢欢二班家长助教活动 ——《幼儿安全用电常识》
活动目标:
1、认识家用电器及功能。
2、了解电的产生方式。
3、认识不安全用电行为,培养自我保护能力。
4、掌握简单触电急救方法。
活动准备:
1、制作PPT,以图片的形式显示学习内容。
2、准备纸屑、塑料笔演示摩擦起电(自备)。
3、准备安全监督员勋章、贴花等用于互动奖励(自备)
活动过程:
一、简要介绍家用电器。
a)选择课件中的家用电器,让幼儿举手回答它们的用途。奖励贴花。b)引导幼儿举手回答还知道有哪些电器及用途。奖励贴花。i.室里有哪些呢?:电灯、电脑、电视机、空调,电风扇、手机,音响等 ii.家中电器?:电饭锅、电冰箱、微波炉、排风器。
c)另外还有呢?商场、游乐场。
二、互动:停电了,怎么办?
分别举例(1)、电灯没了。蜡烛,手电筒
(2)、电饭锅不能煮饭。煤气灶(3)、电梯停了,走楼梯;(4)、空调、电风扇不转了。扇子
(5)、电视机、电脑罢工了?一家人讲故事,看夜空(6)、十字路口红绿灯不能亮。交警指挥----
三、摩擦带电小实验(静电)。
(1)毛皮摩擦过得橡胶棒带负电荷。现场演示。(2)丝绸摩擦过得玻璃棒带正电荷。
四、(3)相同属性的电荷互相排斥、不同属性的电荷相互吸引。(4)带负电荷的电子的流动产生了电流。
四、自然界的电(静电、闪电),生活中的电从哪里来。
a)火(热)力发电站,利用燃煤、燃气、燃油、生物质等燃烧产生热量带动发电机转动产生电力。
b)水力发电站,利用水从高处落下,推动发电机转动产生电力。c)风力发电站,利用风吹动风车,带动发电机转动产生电力。d)太阳能发电,利用光子能量激发电子跃迁产生电流,从而产生电力。生活中为了用电方便还会把一些电储存起来,不如蓄电池、干电池,是想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等使用的时候再转化回来。
五、认识导体。
a)除了导线(铜、铝),生活中还有一些物体是导电,比如铁钉、铁管、金属首饰、人的身体、水等。如果手持这些物体,电也会通过导体传到人身上从而发生触电。
b)生活中都有哪些绝缘体。玻璃、橡胶、瓷器、空气、干木头等。c)绝缘体在某些情况下是会导电的,比如粘上谁的木头和绝缘鞋。
六、生活安全用电常识。
a)图示行为可不可以做?
1、用手触碰插座插孔;
2、拿铁钉或首饰触碰插座;
3、刚洗好手后去触碰电源插头;
4、触碰裸露的电线;
5、在电源、电线附近玩水;
6、用力拖拽电线。
七、户外用电安全。a)严禁攀登变压器台架
b)严禁往电力线、变压器上扔东西
c)严禁在高压线下进行钓鱼、踢球等游戏。d)发现落地的电线,不要靠近8米以内。
e)如果已经在8米以内,应该双腿并立或单腿跳出来。f)雷雨天气,不要在旷野中奔跑和站在树下。g)认识电力标识。
八、触电急救。
a)把触电者轻轻地平放到通气良好的地方,不要围观。如在冬天要舖垫被絮或草垫,并盖好以免冻伤。
b)立即解开触电者的围巾、裤带、领扣,并设法掰开触电人的嘴,使其能自由呼吸。
c)如果触电人没有昏迷,能够动作和说话,就让他安静地躺着休息。观察数小时,直到恢复正常,如有其它问题应请医生诊治。
d)如果触电人失去知觉,应一面为他按摩使血脉流通,一面请医生,准备送医院。如果呼吸困难,必须马上做人工呼吸。
e)如果触电者呼吸,心跳、脉搏已停止,仍须抢救。应在不间断地进行人工呼吸和心髒挤压的同时,迅速请医生来。只有当连续抢救6-8小时无效,且医生诊断确实死亡后,方可停止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