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父亲的菜园-长春版【小学学科网】
xiaoxue.xuekeedu.com
《父亲的菜园》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设计把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上,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活动中,去理解和感悟“父亲”的精神。按照“提出疑问—梳理问题—自己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组织学习,把朗读课文、交流感受整合在思考与解决问题中,发展学生语言和思维。【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学习从课文内容体会思想的方法;想像父亲遇到的困难和怎样克服的。学习父亲不怕艰辛和困难、坚持不懈的好品质。
3、有感情的读文。知道要想获取成功必须勇于克服困难,坚持努力奋斗的道理。重点难点:能抓住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体会他的作用。【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准备:常规、挂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亲情导入,激发情趣
1.同学们都见过菜地,院子里的小块平地可以开垦成菜地,田里的菜地又大又平,分成一畦一畦的。你觉得在山坡种地会有问题吗?(学生发表看法)
2.一位极其普通的农民,为家人开出了一块菜园,但子女收获的绝不仅仅是四季的蔬菜,而是一种人生精神。是什么精神呢?
3.(板书课题: 父亲的菜园)读一读,大胆推测一下,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到底谁的推测正确呢?让我们快速读课文。[设计意图] 用动情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十分亲切自然,有水到渠成之妙。推测课题,设置悬念,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4.出示提纲,指导自读
(1)初步阅读,读通课文
①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②在父亲开垦菜园的过程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把这样的语段画出来,并在空白处写出自己的想法。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设计意图]
自学提纲中的方法提示,犹如沙漠中的路标,夜航中的罗盘,为学生指明了思考的方向,告诉学生应该怎样读,减轻了学生阅读时的负担。
二、提出疑问,梳理问题
1.同桌之间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2.读第一、二节。思考为什么要开垦新菜园?
3.父亲要开垦新菜园家人态度如何?用一个词语来说明,父亲的态度如何?也用一个词语来说明。
4.哪部分具体介绍了父亲开垦菜园的过程?他遇到什么困难?是怎样克服的?(学生默读,xiaoxue.xuekeedu.com
在书本上批注)
5.思考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圈画批注,看你能找到几条原因。(同桌或小组内交流。)6.全班讨论,理清课文的思路。
①父亲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山坡上开出了一块作为菜园的基地。
②当暴雨冲走泥土后,父亲一筐筐挑土,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块新菜园。
③为了育肥土地,把自己的劳动成果──豌豆翻进土里,精心侍候,使土地变得肥沃,让全家人拥有了一个四季常青的菜园。[设计意图]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此环节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抓住问题来阅读思考和感悟,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资助学习和探究。
三、合作探究,初步感悟
1.指名读课文。注意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
2.出示生词,指导读准确:婴儿、疑惑、坚毅、平坡、边缘、可怖、红肿、榨干、荒凉、诱人、信心十足、似信非信、疑惑不解。3.联系上下文,指导理解词语。
坚毅:坚定有毅力。文中指在山区找一块菜地是相当困难的,家人都觉得不可能,面对家人的疑惑,父亲却非常有信心有决心。
狰狞:面目凶恶的样子。文中指父亲刚开出的菜地,被暴雨冲走泥土,露出了无法种植的岩石。
气馁:失掉勇气和信心。
贫瘠:土地薄,不肥沃。
疑惑不解:心里不明白,不理解。
4.讨论感悟,指导理解句子。
①我们不能光顾眼前,也真难为了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养出这一片豌豆来的。就这样榨干它,以后就别想吃瓜吃菜了。这一季豌豆就用来肥土吧。
父亲的对这片来之不易的土地不仅了解,而且热爱,用“难为”和“拼了命”,说出了这块菜地的贫瘠与荒凉,所以父亲才不顾眼前利益,决定把这一季豌豆翻进土里,育肥土地。②远远望去,父亲的菜园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嵌在荒凉的山坡上。
这句话形象地写出这块菜地经过父亲的精心伺候后,由原来的贫瘠变得土质肥沃,菜蔬茁壮,与周围荒凉的景色相比,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这正是父亲坚持不懈的成果。[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和句子,便于从整体上把握理解课文,扫清了感悟体验的障碍。
四、交流感悟,解决问题
1.全班交流,体会人物精神
师生共同交流最受感动的语段,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a.第三自然段,通过“每天„„就„„直到„„才”写父亲通过一个星期起早贪黑地劳动,才开出了三四分的黄土地。
b.第五自然段,“从山脚下把土一筐筐地挑上去”,为了填土,父亲累得双肩红肿,双脚起泡,靠自己的身体,在岩石之上创造了一块菜园。
c.第八自然段,育肥时父亲的一段话,表明了父亲对土地的了解和热爱,目光长远,不贪图眼前利益。
2.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从父亲的身上得到了什么?(如,执著的精神,坚忍不拨的毅力,不服输的性格,勤劳,为了理想竭尽全力地付出等)
xiaoxue.xuekeedu.com
3.结合学生的句子谈谈哪些话语很感人?原因是什么?注意抓住动词。4.经过父亲的努力结果如何?
5.读了课文你受到什么教育?在同大自然搏斗中,古有愚公移山,今天,这位普通的农民以同样的精神在荒凉的山坡上创造了一块菜园。
6.下面就请同学们任选一段你认为最能体现父亲这种精神的段落,练习有感情朗读,并读给大家听。
7.探究写法;作者是如何写出父亲的这种精神的?(典型事例,具体描写人物的言行)8.请你用自己的话夸夸这位父亲。
(预设如:您的身上有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没有土,没有肥,您都想办法解决,真了不起。做任何事如果都像您一样,不达目的不罢休,肯定会取得成功。您下定了决心就不辞劳苦地付出,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您虽然平凡,却有一种伟大的精神,才创造了荒凉中的奇迹)[设计意图]
对现有的文本进行“活化”处理,能化静为动,引导学生讨论,让文本走进学生的生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悟。挖掘文本中知识、言语、情感等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的契合点,引导学生交流探究所悟,对现有的文本进行“活化”处理,使学生在喜闻乐见中学习课文的语言,体会人物精神。
五、布置作业
1.积累语言:选择你最受感动的语段摘抄下来。2.学习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赞美爸爸的话 【板书设计】:
28课 父亲的菜园
山坡开地
起早贪黑 精心侍候 菜蔬茁壮 四季常青
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 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
[教学反思]
语言文字是工具,不练难以深刻理解,不练难以熟练运用。但是,有些教师迷醉于“花样翻新”、“多多益善”,于是便大搞题海战术,孩子上起课来“真没劲”。要上好一节语文课,教师要精心设计,因课设练,拓展探究。一句话,就是要把训练练在点子上,练到孩子的心里去。本篇为略读课文,应把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上,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活动中,去理解和感悟“父亲”的精神。本设计按照“提出疑问—梳理问题—自己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组织学习,把朗读课文、交流感受整合在思考与解决问题中,发展学生语言和思维。重点结合“父亲”在开荒、填土和育肥中,所表现出的坚定不移的态度和百折不挠的付出,引导学生来畅谈读后的感受。对课文题目《父亲的菜园》,要引导学生结合全文内容来理解,作者所以将这块菜园命名为“父亲的”而不是“我们的”“我家的”,正是因为这块土地是父亲同恶劣的自然环境(荒蛮多石,暴雨冲土,贫瘠无肥)进行抗争,付出艰辛努力的结果,才拥有了这块“翡翠般的菜园”。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作者在对父亲一言一行的描写中,都表现出了这位普通农民勤劳朴实,执著自信的品质。父亲创造的不仅仅是荒凉中奇迹,而且是顽强意志与不懈努力的胜利。
xiaoxue.xuekeedu.com
第二篇:三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母亲的账单-长春版【小学学科网】
《母亲的账单》教学设计
年级:三年级
科目:语文
课时: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xiaoxue.xuekeedu.com
《母亲的账单》是长春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小男孩彼得给妈妈开了一份账单,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事的报酬;当小彼得在他的餐盘旁看到他想要的报酬时,同时也看到了妈妈给他的一份账单,这份账单让小彼得感受到了母爱的无私与无价,他惭愧地把索取来的报酬塞进了妈妈的口袋。课文切入角度独特,把母爱的无声、无私和无价表现得极为动人。
研讨的问题:如何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母爱的无价、无私与无声。
解决的对策:
一、以读代讲,以读促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体会人人物的心理。研究小彼得看到母亲的账单时心理的感受,体会他当时的羞愧心情。
三、自主表达感受。把谈自己的感受作为学习本篇课文的重点,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自主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
主要的教学模式:以读为本,以读促悟,以悟导读。
主要理论依据:学生是具体的活生生的、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主体。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所以本课教学以读贯穿全文的学习,目的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参与中学会知识,体验情感。
主要的教学环节:
一、情境导入,激起学习兴趣。
二、以读代讲,以读促悟。
三、细读感悟,体会母爱伟大。
四、抒发情感,升华课文主题
教学目标:
1、学习默读,学习时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xiaoxue.xuekeedu.com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懂得主动帮父母做事。
3、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自读自悟,读懂课文。
重点: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听歌曲《母亲》,把孩子带入母爱的情境之中。
谈话导入新课:听完这首歌,同学们想想妈妈都为我们做过什么事情?你帮妈妈干过些什么?(刷盘子,扫地,倒水,——)。干过这么多,要过钱吗?有一个小朋友他也常常帮妈妈做事,那么他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他吧。
1.初读课文,检查字词。
A、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我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听清要求: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或轻轻地读或大声朗读。
2、碰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划下来,反复读,把课文读通顺。
B、检查反馈
你觉得哪些词是你容易读错的,你当一回小老师领读这些词语。
账单 报酬 渐渐 索取 羞愧 邮局 款项 塞进 餐盘 芬尼
C、讲解多音字----塞 2.默读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课件)
2、交流:
(出示两个账单)同桌对比着读,两个账单有什么不同?(内容,时间 报酬)
板书:0芬尼,60芬尼
3、如果请你把这张账单再列详细点你认为还可以写一些什么?(出示课件)
(洗衣服,三顿饭,挣钱,织毛衣,送雨伞,假期里的旅游,冬日里的羽绒服。
你生病时妈妈时时守护在你跟前。病在你身上,而疼在妈妈心里。结合自己的实
际,把你的感人的故事说一说。
xiaoxue.xuekeedu.com
4、母亲永远是那么慈爱,0芬尼对妈妈公平吗?你认为母亲的付出应该值多少芬尼?板书:母爱无私无价
5、妈妈付出了这么多为什么写0芬尼?(出示课件)她用自己无声的行动告诉孩子:妈妈是全身心的爱着你的,从来没有也永远不会向你索取报酬。
6、师生读第二份账单,深入感悟母爱无价
7、咱们读懂了,小彼得读懂了吗?出示课文最后一段。(出示课件)
8、此时你对小彼得有什么评价?(出示课件)
小结:这不是一份普通的账单,而是包含着教育技巧和爱的表达的账单,有着妈妈的良苦用心。“母亲”这个只有两个字的一个词,轻轻读出来,却又是如此沉重,她沉淀了一个女人一生的时间和汗水。
四、小练笔,(出示课件)
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都有一课感恩的心,拿出行动,回报父母。板书设计:
母亲的账单
彼得的账单
母亲的账单
60芬尼
0芬尼
母爱-------无私无价
第三篇:三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刻舟求剑-湘教版【小学学科网】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xiaoxue.xuekeedu.com
1、正确理解“着急、船舷、催、不慌不忙、刻舟求剑、准、记号”等词语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懂得“刻舟求剑”的含义,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懂得“刻舟求剑”的意思和含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那个人的想法错在哪里。教学方法:
品词品读法、想象描述法、直观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成语故事吗?那你能说一个成语吗?(生自由地说)其实,许多成语的背后都有着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蕴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成语故事——刻舟求剑。(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解释课题。你能大概说说“刻舟求剑”是什么意思吗?“刻舟求剑”就是一个人在船上刻记号,用来寻找丢失的剑。
3、最后那个人用这种方法找到宝剑了吗?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课文。请同学们打开书本P84。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请同学们自由的轻声读课文,注意要求: ①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② 标好自然段,画出不懂的字词,遇到读不通的多读几遍,注意不加字不减字。
2、检查汇报:这里有一些宝剑,它们分别都有自己的名字,你认识它吗?
出示生字词:刻舟求剑
着急
船舷
催
不慌不忙
准
记号
指生读,适时纠音评价,重点讲多音字“号”。指生带读。
三、再读课文,品悟感受
(一)创设情境,品析“刻舟”
xiaoxue.xuekeedu.com
1、这些生字词又偷偷藏到课文中去了,你还能读准吗?指生接力读1~4自然段。思考:那个人为什么要在船上做上记号呢? 师适时纠音、评价。
2、那个人为什么要在船上做记号呢?指生说原因,读对应语句。
那他是在江边掉的,还是江中掉的?(江中)适时板书:师在黑板上画“大江”,贴小船及佩剑之人,在江中掉剑)
3、如果你把心爱的宝剑掉进江里,你会怎么做呢?指生说,师相机评价。
4、我看我们班的同学都非常聪明,那掉剑的那个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拿出笔,找出那个人的动作和神态,做好标记。
※ 检查默读情况。那个人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指生说。抓“一点儿也不着急”“拿”“刻”,体会那个人的自信。
※ 指导学生朗读,带动作读,师生合作读。
(二)体会升华,品析“求剑”
1、那个人不着急,那船上的人着急吗?(着急)你怎么知道的?生说。哪个字最能表现其他人的着急?(催)通过多种方式“催”,加深学生的理解。
2、这么多人为他着急,都急出一身汗来了,他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指生读对应语句。
※适时评价、指导读出不慌不忙。
3、哪几个字可以看出这个人觉得自己一定能把剑找回来?(引导学生抓“准”)这个“准”能换一个词吗?(一定/肯定)从这个“准”“一定”就可以看出这个人(非常有把握,非常自信)我们一起来自信的读读!把“准”换成“一定”,再有把握的读读。师范读,生挑战读。男生读,女生读。
4、那个人这么有自信,那他用这种方法捞到宝剑了吗?指生说
师板书演示“刻舟”及“求剑”的过程,让学生明晰捞不到宝剑。
5、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什么?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师提炼文中道理,生读记。
※ 我们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 我们应该根据情况的变化来处理问题。
四、拓展延伸
xiaoxue.xuekeedu.com
1、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假如你是他的朋友,你想对他说什么?
2、游戏:看图猜成语。
结语:同学们,在课后我们可以去电脑中查查这几个故事,当然也要多多搜集积累一些成语故事,再把这些故事说给你的同学,爸爸妈妈听。
第四篇:父亲的菜园教学设计定稿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父亲的菜园》教学设计
湖口县凰村中心小学张凤英联系电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认识8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并学习父亲的勤劳和执著;积累并学习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悟读,探究学习,抓住父亲开垦菜园的过程是最令自己感动的地方,从内心真实地感受父亲身上的那种坚毅、自信和勤劳的品格。更深一步懂得:一个人,无论什么事情只要肯付出辛苦;遇到困难、挫折不气馁,永远保持自信,什么事情都能做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父亲坚忍不拔的品质中受到教育,培养热爱土地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学习父亲不怕困难,用自己的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
【设计理念】
本设计把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上,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活动中,去理解和感悟“父亲”的精神。按照“概览大意,质疑伺候——自主探究、感悟交流——体会精神、拓展阅读”的过程组织学习,把朗读课文、交流感受整合在思考与解决问题中,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重难点】
学习《父亲的菜园》要了解父亲是怎样开垦菜园的,从这件事中,你懂得了什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同时,要抓住对人物描写的语句重点学习和体会。
【教学准备】
幻灯片、书签、补充阅读材料
【教学设计】
一、课前热身:老师考考你们,怎么样?(脑筋急转弯)
[设计意图:下午精神状态不好,这个环节可以缓解气氛、消除疲劳、活跃思维、提高注意力]
二、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大屏幕显示图片)同学们,这是什么?(菜地)你们见过菜地吗?(见过)你们可能见过房前屋后的菜地,或是田地里又大又平、分成一畦一畦的菜地,想不想知道在山坡上种菜地会怎么样?(想!)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到父亲的菜园去看一看。
[设计意图:利用孩子们的好奇心设置悬念,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板书课题、读题
3、检查预习情况,渗透预习方法
4、出示词语、指名读(师相机指导、领读)、齐读
[设计意图:读好词语,为读通句子及课文打好基础]
三、初读课文,概览大意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中人一个异曲同功的句子——中心句,你发现了吗?
3、出示:在父亲的精心伺候下,原本贫瘠的死黄土变得黑亮,锄头挖下去,还能翻出蚯蚓来呢。
a.读一读
b.圈关键词(你认为朗读时应注意哪些词语?)
c.理解“伺候”
d.再次朗读
e.质疑:父亲是怎样像照顾人一样地照顾菜园的?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读一读。
四、感悟“精心伺候”
(一)重点研读:
1、父亲坚毅地说:“我们去开一块新的菜地!”(勤劳)
2、每天天还没亮,父亲就扛着锄头、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担柴草回家来。(勤劳)
3、父亲没有气馁,他要坡地的边缘砌了一道矮墙,再从山脚下把土一筐一筐挑上去,盖住了那可怖的岩石。(坚忍不拔)
师:发生了什么事?
出示:父亲还没来得及整理他新辟的菜园,一场暴雨说来就来了……山坡菜地里那薄薄的一层泥土,已经被大雨冲了个一干二净,露出大
块大块狰狞的岩石。
a.体会:贫瘠(薄薄的,大块大块狰狞的岩石)
b.朗读
4、父亲信心十足地说:“当然能!”(自信及对土地的信赖)
5、父亲把这一片豌豆全翻在泥土里。我有些疑惑不解。父亲说:“……就用来肥土吧。”(热爱土地)
6、以后的日子,我们便四处拾粪。有时候我在山坡上放牛,尿憋急了,父亲也要我跑到菜地里去撒。(辛苦)
a.通过抓关键词的方法指导学生朗读句子,并从中体会父亲的精神 b.这些句子从哪方面描写父亲?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二)功夫不负有心人,远远望去——(学生接下文)
出示句子:远远望去,父亲的菜园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嵌在荒凉的山坡上。
1、修辞手法
2、体会:付出换来了回报
3、朗读
4、有感情地读一读描写父亲言行,体现父亲不怕艰辛、坚忍不拔的句子。
[设计意图:此环节引导学生抓住问题来阅读思考和感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把学生相对分散的思维集中起来,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情感。
五、体会精神,拓展阅读
1、思考:父亲的菜园收获的是什么?“我”收获了什么?(收获的是一种人生精神:坚毅、勤劳、不畏艰辛、坚忍不拔、热爱土地、热爱劳动)你此时心里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肯付出辛苦,遇到困难、挫折不气馁,永远保持自信,什么事情都能做成。)
屏幕显示:不畏艰辛、坚忍不拔
2、音乐响起。
教师小结:是啊!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3、送书签(写有励志的名言警句)
4、拓展阅读:《两根指头的声音》
导读:老师认识一个叫黎枫的少年,在他9岁那年,因顽皮触碰到高压线,从此失去了左臂和右手的3根手指……
板书设计:
28.父亲的菜园
荒凉的山坡精心伺候碧绿的翡翠
坚忍不拔
第五篇:《父亲的菜园》教学设计
28*《父亲的菜园》教学设计
执教者:福清市三山东地小学俞爱和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 8 个生字。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并学习父亲的执著、勤劳等品质。
3.指导学生进一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例描写人物的方法。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感受并学习父亲的执著和勤劳。
2.教学难点:理解父亲菜园的来之不易和它的象征意义。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王树槐先生笔下的一块菜地——《父亲的菜园》(出示课件)(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用简单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体现了教学简单而不简约,有水到渠成之妙。)
二、检查预习,了解大意
1、词句检查:
(1)教师:课前预习了课文的请举手(课前养成预习是一种好习惯。既然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老师就来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能挑战读这些词语吗?指名读。(出示课件)盛不满狰狞箢箕豌豆榨干伺候铁锨贫瘠
(出示课件)箢箕铁锨
师:老师在倾听同学们读生字时,发现这两个词是最难读的,再读一遍,它们都是劳动工具的名称。从部首上看箢箕是用什么做的?对,它是用(用竹篾编织的盛东西的用具);请看,这就是(箢箕)(出示课件)你们认识吗?铁掀从部首上看与什么有关(铁),瞧,这就是(铁锨)。它还叫铁锹。)齐读词语。
2、词语读好了,谁能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评价(概括得非常精炼,这说明同学们预习非常认真。)(设计意图: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是为下文的学习做铺垫,引导学生抓住字形来理解词语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这正体现了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的教学技艺。)
三、一读课文,走近菜园
1、教师:请看课题星字符号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我们要学着用快速浏览的方法获取信息,去解决问题。接下来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请看读书要求(出示课件):(读)勾画出描写这块菜地的“五字”短语。(明白了要求就开始读书吧!)
2、学生自由读课文,并圈画描写菜园的短语。
3、教师:读完了的同学举手告诉老师,说一说,你划下了哪些短语。
4、指名说:荒凉的山坡、狰狞的岩石、绿绿的豌豆、碧绿的翡翠、可怖的岩石、诱人的翠绿、贫瘠的土地。
5、教师:请看大屏幕,看,这就是你们找到的六个短语。
(1)(出示课件)
(2)快速浏览这些词语,你能把这些词语分成两类吗?请你。(出示课件)是这样分吗?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分?第一组(恶劣的环境):荒凉的山坡贫瘠的土地狰狞的岩石可怖的岩石
第二组(丰收的成果):绿绿的豌豆碧绿的翡翠诱人的翠绿四、二读课文,走向父亲
1、教师:请看,这是是一块(板书:贫瘠的土地),到处是(狰狞的岩石),(可怖的岩石),这是一块(板书:碧绿的翡翠),一片(诱人的翠绿)(出示课件)同是一块菜地,却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看着这惊人的变化你的头脑中会产生什么疑问?(板书:?)请同学们再一次快速浏览课文,请看读书要求(出示课
件)(读):勾画出描写父亲言行的词句,抓住最触动你心弦的句子读一读,并在句子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明白了要求就开始读书吧)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回。
3、反馈:随机交流的环节:(说感受深的句子—追问为什么感受深刻—从那些词体会到的—指导读——评价读)
预设一(1)每天,天还没亮,父亲就扛着锄头,挑起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担柴草回来。为什么令你感受深?(板书:勤劳)教师:你很会读书,抓住描写父亲动作的句子去体会。还有哪个描写父亲动作的句子触动了你的心弦?
预设二(2)父亲没有气馁,他在坡地的边缘砌了一道矮墙,再从山脚下把土一筐一筐挑上去,盖住了那可怖的岩石。父亲的双肩红肿,脚板也磨起了泡。(,你也很会读书,能抓住句中的词语来概括,换词语板书:坚持不懈)
预设三(重点讲解)(出示第四自然段)
1、(课件出示句子):那天,父亲正在吃午饭,把碗一丢,抓起铁锨就冲进了暴雨中„„
2、(指名说),(你从这个句子中感受到了 什么?——勇敢、勤劳„)你们是从哪几个词语中感受到的或者说哪几个词语最触动你的心弦?
3、师:如果是拍电影的话,这里是快镜头还是慢镜头?(快镜头)
4、一丢,一抓,一冲,到底有多快呢?(一瞬间、一刹那、一眨眼、闪电般。)
5、师:为什么要这么快呢?(因为菜地里那薄薄的一层泥土已经被大雨冲了个一干二净,露出大块大块狰狞的岩石来。)(你真会读书,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句子。)教师:此时,父亲的心情怎样?父亲一着急动作就(快)。你能把你的理解融进你的朗读中去吗?我觉得你是一个慢动作的父亲,不紧不慢父亲)指名读。评价读,齐读,(指导朗读)。
6、师:同学们,父亲当时就是这么毅然地冲进了暴雨中,然而作者却让镜头在这里戛然而止,来了个什么号?(省略号)师:省略号背后藏着的是怎样的画面呢?谁来说?(课件出示写话训练)
7、师小结:你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勇敢的父亲。
预设四(1)父亲坚毅地说:“我们去开一块新的菜地!”
指名说,还有哪句话触动了你的心弦?告诉大家在第几自然段第几句话读懂的?为什么打动了你? 预设五(2)父亲摸着我的后脑勺,信心十足地说:“当然能!”(板书:信心十足)
预设六(3)(出示课件):父亲说:“我们不能光顾眼前,也真为了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养出这一片豌豆来,就这样榨干它,以后就别想吃瓜吃菜了。这一季的豌豆就用来肥土吧。”
1、说一说你为什么画这个句子?(感受到了什么?板书:热爱土地),你从哪几个词语中体会到的?(难为、拼了命)难为了谁?(荒地)谁拼了命?(荒地)
2、此时的父亲已经把这块菜地当做他的(一个孩子,一块宝贝,命根子)来。虽然此时的全家人是多么希望能吃上香喷喷的炒豌豆,但是父亲为了这片土地,还是把这一季豌豆全用来肥土。把你们的理解融进你的朗读中去,谁来读读这个句子?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挖掘文本中知识、言语、情感等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的契合点,引导学生交流探究所悟,对现有的文本进行“活化”处理,使学生在喜闻乐见中学习课文的语言,体会人物精神。)
(三)、小结,归纳写作方法:
同学们,学到这里,你一定知道父亲是怎样让这块贫瘠的土地变成碧绿的翡翠?按这个句式说(因为父亲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板书(坚毅、信心十足、勤劳„)(出示课件)说话训练,把你们的话语连起来,就是一首父亲开垦菜地的赞歌。
刚才我们是不是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父亲的品质的。(出示课件)齐读句子。
(1)父亲坚毅地说:“我们去开一块新的菜地!”
(2)每天,天还没亮,父亲就扛着锄头,挑起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担柴草回来。
(3)父亲没有气馁,他在坡地的边缘砌了一道矮墙,再从山脚下把土一筐一筐挑上去,盖住了那可怖的岩石。父亲的双肩红肿,脚板也磨起了泡。
(4)父亲摸着我的后脑勺,信心十足地说:“当然能!”
(5)父亲说:“我们不能光顾眼前,也真难为了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养出这一片豌豆来,就这样榨干它,以后就别想吃瓜吃菜了。这一季的豌豆就用来肥土吧。
(6)那天,父亲正在吃午饭,把碗一丢,抓起铁锨就冲进了暴雨中„„
快速浏览这些句子,谁能将它们分成两部分?这就是语言描写的句子(课件出示)请男同学读好父亲的话语。女同学注意倾听。评价。这就是动作描写的句子(课件出示)请女同学读好这些句子,男同学注意倾听。评价
小结:作者正是通过描写父亲言行,为我们刻画父亲的性格特点。(同学们,在写作文时,通过对人物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这可是习作的好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课文来交给学生写作方法,这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
五、重返菜园质疑课题
1、回归课题
教师:现在父亲的菜园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出示课件)
直到现在,那一块坡地,仍是我家的菜园。春有菠菜、莴笋,夏有黄瓜、茄子,秋有辣椒、南瓜,冬有萝卜、白菜。一年四季,都是一片诱人的翠绿。
(1)、齐读。
(2)、再读第一句话,这里说是我家的菜园,而课题说是(父亲的菜园)这时你的心中会产生什么疑问?对,老师在备课时头脑中也闪现出了这个疑问:这儿明明写着是“我家的菜园”,课文为什么不以《我家的菜园》为题呢?(因为父亲为了这块菜地付出了很多很多的努力和汗水„„作者不仅仅在于写菜园,而是为了表达对父亲的感激和敬佩)所以课题是(父亲的菜园)让我们再走进父亲的菜园,再读描写菜园的段落。
(3)、“春有菠菜、莴笋,夏有黄瓜、茄子,秋有辣椒、南瓜,冬有萝卜、白菜。一年四季,都是一片诱人的翠绿。)教师引:这就是——(指着课题说)父亲的菜园。
(设计意图:教师回归课题,让课堂有了前后照应的完整性。)
六、总结课文,走出菜园
师:父亲的菜园带给作者的仅仅是四季的蔬菜吗,更是一种(勇敢、坚毅、坚持不懈„)。
同学们,你们的人生就像是一个菜园,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喜有悲,有风有雨,无论我们遇到什么,我们也要像作者的父亲一样坚持不懈,永不放弃地经营好自己的人生菜园!
(设计意图:结尾总结课文,把握住了文章的中心,升华了文章的感情。)
七、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课后请同学们(课后作业):(出示课件)
1、读一读作家朱自清关于写父亲的散文——《背影》;
2写一写自己的父亲,用上本节课学过的描写父亲语言和动作的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走出课堂,这正是语文教学之所在,小课堂连着大课堂,让学生拓展阅读和练笔,让学生学以致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悟,又提升了学习语文的能力。)
板书:
28* 父亲的菜园
勤劳 坚毅
贫瘠的土地坚毅 信心十足诱人的翠绿
坚持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