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学中微型实验设计与应用的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2 23:42: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班教学中微型实验设计与应用的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班教学中微型实验设计与应用的教学反思》。

第一篇:小班教学中微型实验设计与应用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优秀征文评选

小班教学中微型实验设计与应用的教学反思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研究化学需要实验,学习化学也离不开实验,实验是化学研究和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仪器,药品的限制,出于实验安全性的考虑,很多实验没有办法给学生演示和操作,这就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化学学科的魅力。我们学校采取小班教学模式,每个教学班人数在35人-38人左右,相对大班,人员缩减了一半,但是依然没有办法保证学生的实验需求。鉴于以上情况,2014年,我们高二年级化学组商议决定开展微型化学实验课题,对常规实验进行重新的设计和探索,带领学生进行微型实验并把效果较好的实验应用于课堂。微型实验具有实验绿色化、药品微量化、仪器微型化的特点,便于将复杂、费时的常规实验改良成人人都有机会动手的课堂实验,促进常规教学,将近一年的时间,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当然,也积累了一些失败的经验,现将我们的得与失总结如下:

一、成功之处

在课题开展初期,我们进行了明确的分工,把必修

一、必修二和选修五中出现的演示实验都纳入了研究的范畴。根据实验所需的仪器,结合生活实际,寻找可替代化学仪器的物品,然后选取适合的物品进行实验设计,并组织有兴趣的学生到实验室演示,通过实验进行改良和再设计。最终,我们成功进行了以下几个实验:

1、高一必修1第三章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实验,最经典的是在棉花中包适量过氧化钠,通过长玻璃管吹气,棉花着火(如图1),该实验操作简单,但也存在不足,比如吹气时肯定有大量水蒸气进入,不能排除是水造成的,其次过氧化钠颜色的变化不利于学生观察。经过思考与研究,我们将实验改进为如图2所示,在集气瓶中盛满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将固体装在气球中,装前让学生观察过氧化钠颜色,把气球套在集气瓶口,将过氧化钠倒在集气瓶中,发现固体变为白色,集气瓶变烫,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有氧气产生,取反应后的固体加入C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碳酸根离子。改进后的实验仪器简洁,药品用量少,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既能说明是反应放热,还能检验各种产物,在课堂上取得很好的效果。

图1 图2

2、高一必修1第四章二氧化硫使品红褪色的实验,常规实验操作复杂,且SO2逸到空气中会造成污染。经改进后用图3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向装有品红溶液的试管中,通入SO2,直到溶液褪色。然后,在试管口套小气球,用线扎紧。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底部,溶液又渐渐变红,同时气球膨胀起来。撤去酒精灯,试管冷却后,挤压气球,震荡试管,溶液颜色又渐渐退去。如此反复,向学生揭示二氧化硫的漂白是暂时的。

图3

3、高一必修一铜和稀硝酸反应的实验改进,如图4。将铜片放入注射器内,排净注射器内的空气;吸入2mL的稀硝酸,迅速将注射器针头插在胶塞上;观察现象;取下橡胶塞,吸入空气,观察现象。该实验简便,可以直观的观察一氧化氮的颜色,以及一氧化氮转变为二氧化氮的过程。避免传统实验中空气的干扰,操作简单,材料易得。

图4

4、高一必修2第二章化学能与热能的演示实验为:H2SO4和NaOH反应放热,Ba(OH)2·8H2O和NH4Cl反应吸热,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实验操作中存在这样的困难,一是中和反应热量变化不明显;二是Ba(OH)2·8H2O和NH4Cl反应,杯壁变凉,但是不易粘稳玻璃片,若一一让学生触摸,将会浪费教学时间。所以我们改进了实验,按下图装置和药品进行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图5 图6

图5中,随着浓H2SO4的滴入和水合物的形成,放出大量的热,试管内气体迅速膨胀,气球呈舒张状态,如图所示。图6中,先从左边弯管吹气,使气球膨胀,然后拧紧夹子K,再往小试管内的水中加入NH4NO3晶体。随着NH4NO3晶体的溶解和吸热,试管内的气体体积缩小,压强降低,气球随之缩小。

以上几个实验的改进并不复杂,只是巧用了生活中常见的气球和注射器进行实验,生活中的许多物品也可作为替代品做微型实验,比如输液管,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二、失败之处

首先,研究选取了必修一,必修二以及选修五的演示实验进行设计和改进,涉及的面较广,实验与课程进度难以兼顾,有些实验改进的很成功,但是没有演示给学生看,下一次研究应该注重实效性。其次,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很多实验没有办法找到仪器替代品,加之实验时间长,实验现象不明显,难以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也没法给学生演示或让学生动手操作,如有机化学中乙酸乙酯的制备;再次,有的性质实验,所需物质的量很少,但是制备该物质却需花费较多的原料,不科学,造成较大的浪费,如有机将化学中甲烷的取代反应。综上所述,我们在进行微型实验改进时应该有一个全面的规划,应该选择操作较为简单,实验时间段,实验现象明显,原料易得且不易浪费的实验进行。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在化学的世界里只是一个小小的原子,我们将继续秉持科学的态度,不断前行,在微型实验课题研究中作出更多的贡献。

第二篇:初中物理教学中微型物理实验的应用

初中物理教学中微型物理实验的应用

摘要: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是重要的教学组成部分,微型物理实验有助于提升物理教学质量。基于此,文章阐述了微型物理实验的特征及应用价值,探究了初中物理教学中微型物理实验教学的应用措施,期望能从理论层面对物理教学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初中物理;微型实验;应用价值

引言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改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方式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传统物理教学方式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输,却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生整体的学习效率比较低下。面对新的教学环境,教师要从多角度进行优化,以不断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微型物理实验的特征及应用价值

(一)微型物理实验的特征其一,生活化和自创性特征。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微型物理实验的运用,是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的重要方法。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中必要的内容,也是提高学生物理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微型物理实验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具有自创性的特征[1]。在具体实验过程中,教师通常选择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的实验内容,实验的物品多是生活中容易获得的,是比较常见的生活材料。微型物理实验自创性的特征也比较鲜明,增强了实验的趣味性。其二,成本低和方便性特征。在微型物理实验实际应用过程中,其所选择的实验仪器的成本比较低廉、取材比较方便,常见的易拉罐及气球等都能作为实验的材料,这样的材料在成本上比较低廉,能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三,简便性和明显性特征。微型物理实验操作简便,学生能结合实验目的参与实验方案设计[2]。同时,微型实验所体现的实验现象比较明显,学生能从实验中感受到乐趣。

(二)微型物理实验的应用价值微型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能促进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相对比较基础,教学中诸多内容都和物理实验相关。为消除学生物理实验的紧张感,将物理知识学习难的心理压力消除掉,教师就要注重运用微型物理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内容充满兴趣,从微型物理实验当中加强师生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进而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3]。另外,教师应用微型实验,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物理课堂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物理实验教学活动中,并积极探究物理实验的知识,这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方法。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微型物理实验的应用措施

(一)运用微型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黄金时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为基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阶段物理知识比较基础,涉及的概念性知识内容比较多,而学生对抽象的物理概念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微型物理实验,为学生呈现直观化、生动的物理现象,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刺激学生的感官。微型物理实验能从生活中找到材料替代品,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材料,所以会拉近学生与物理实验的距离,有助于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讲述机械能的知识点时,教师通过微型物理实验操作让学生对机械能守恒的概念及原理有更深的了解。该微型实验,运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材料,如装有半桶水的水桶,用绳子悬挂,学生站在地上双手扶住水桶,让水桶置于距离学生的鼻子1cm处,把小水桶没有初速度放开,在重力作用下水桶会摆动,远离后又靠近。在没有学习到机械能守恒定律前,学生在面对这一情况时会在水桶回来的时候躲闪,而学习过这一知识点后,学生就会很自信地站在原地不动。教师通过这样的微型物理实验教学方式,就能让学生从实践中认识到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原理。

(二)运用微型物理实验提高学生的能动性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能动性,是提升物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节点。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微型物理实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增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积极性。同时,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及时地提供辅助,让学生顺利地解决实验的困难,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质量和效率。在微型物理实验开展中,教师要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熟悉的材料内容,让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实验课堂中充分发挥出来。例如,在讲述压强的知识点时,为让学生对大气压强有更多的认识,教师可设计微型物理实验,并让学生参与到实验当中来体验大气压强。常规的实验是通过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方式,具体的实验是把少量凡士林涂在两个半球接触面,然后增强半球的密封性,打开阀门的开关,通过软塑料管连接半球和气泵,把半球内抽成真空后关闭开关。让两个学生从不同方向拉半球手柄,半球没有被打开,说明大气压强存在。为了能增强实验的效果,教师可对实验进行改进,通过微型实验的方法,选择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马桶拔子两个及水。具体的实验是在马桶拔子皮碗边涂上少量水,教师在中间把皮碗边缘对整齐,学生在教师两侧从两端向中间挤压排气把皮碗密封,然后向两边拉。这时学生会发现很难再拉开,这样也能说明大气压强存在。微型实验方式的应用,能有效降低实验成本,方便实验活动开展。

(三)运用微型课丰富实验材料,突破教学难点微型实验方式对解决物理教学中的难点有着重要作用。例如,在讲述光的色散知识点时,对三棱镜白光的色散,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投影仪,运用Word或PPT在黑色背景中留出一条白带,然后把三棱镜放置上面,这样学生就能看到真实的色散现象。同时,学生通过这样的简单实验的方式也能感受物理知识的神奇。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有启发和引导作用的微型实验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例如,在“水会洒出来吗?”的实验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把细绳系在塑料小桶上,内装有半桶水,然后让学生到室外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看看其中的水会不会洒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其中的原因,让学生对惯性的知识点有更多认识。结语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创新教学方法。微型实验有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促进学生高效地学习物理知识。文章对物理教学中微型实验的应用进行了探究,以期进一步丰富其理论,促进物理教学质量的提升。

第三篇: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设计

浅谈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探究实验设计

黑里寨中学 洪学珏

初中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精心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自参加实验获得知识是搞好初中物理教学的关键。教学实践证明,实验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现就如何搞好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设计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实验设计要符合物理学科特点

一切自然科学都来自实践,都是从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发展起来的,初中物理也不例外。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探求物理知识的兴趣、爱好,增强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认识物理规律始于观察实验,让学生用观察的方法认识物理规律。如“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教学,由于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很难形成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整体认识。教师在实验设计时,要科学地安排学生观察机动车的轮胎、鞋底都有凹凸不平的花纹,小四轮拖拉机耕地时当启动轮胎空转时,司机通常的做法是让其他的人也坐在拖拉机上。这样就保证了观察的持续、完整性。然后结合观察的内容设计实验并得出物理规律。物态变化的教学设计则可以采取另一种方法。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对水的感性认识。如:天上有下不完的雨、雪;淋湿的衣服会干,冬天关在屋子里洗澡窗玻璃上会有水珠等。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归纳总结出物态变化 的循环规律。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认识自然现象,总结自然规律,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为培养学生科学世界观创造条件,增加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爱好。

二、实验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实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实验得出结论,达到认识物理现象和规律的目的。初三上学期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太集中,且对物理比较陌生,感知世界往往从兴趣出发,抓不住事物主要特征等特点。设计实验时要采取多种方式,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有意识地直接观察事物。例如学习力的作用效果时可让学生观擦被拉弯的弓,铁匠打铁,掷铅球等实例,学生便能总结出: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直接获得知识,而从初三下学期及四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观察事物的能力,且能自己动手做一些实验。这时教师设计实验,主要是以一种引路的方式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自己动手实验获得结论,并自己设计实验验证结论。设计“ 浮力 ”一节的探究实验,就可以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将各种不同类型的实验材料放入水中观察现象,并动手将浮在水面的物体用手向下压,产生水有向上的浮力的直观感受,从而得出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结论。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证明下沉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并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浮力的大小,最后结合学生实验将浮在水面的物体用手向下压时越压感受到用力越大溢出的水越多引导学生思考浮力的大小可能跟溢出的水的多少有关的猜想。然后引导学生用称量法可测浮力,把溢出的水收集起来进行比较。从而得出阿基米德原理。这种设计可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实验设计要联系当地的自然条件

我校地处偏僻农村,有 很多垂手可得的实验材料,为丰富物理教学实验提供了方便。教师在设计实验时,充分利用这一自然优势,通过多种形式,使原本生动的物理课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实验设计要联系当地的自然条件。教师要全面了解当地的自然资源,做到心中有数,进行实验设计方可如鱼得水,运用自如。设计“大气压强的应用”这类教学实验时,要安排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家的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是怎样工作的。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使他们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

教学的实践过程也是教学方法的探索研究过程,好的实验设计思想有利于学生有效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技能和能力,有利于义务教材内容的完成,也有待教师更进一步地探索研究。

第四篇: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验设计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验设计

小学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精心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自参加实验获得知识是搞好小学科学教学的关键。教学实践证明,实验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现就如何搞好科学教学中的实验设计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实验设计要符合科学学科特点

一切自然科学都来自实践,都是从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发展起来的,小学科学也不例外。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探求科学知识的兴趣、爱好,增强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认识科学始于观察自然,让学生用观察的方法认识自然。如“四季星空”的教学,由于教学内容分散、抽象,学生很难形成对四季星空的整体认识。教师在实验设计时,要科学地安排学生观察四季星空,保证观察的持续、完整。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观察,写出观察日记,积累有关四季星空的感性认识和材料。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不同季节星座交替出现,北极星始终停留在原位置不动,周围的星座绕着它逆时针转圈,且一年转一圈等有关四季星空的变化规律。“水的循环”的教学设计则可以采取另一种方法。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对水的感性认识。如:天上有下不完的雨、雪;淋湿的衣服会干,冬天关在屋子里洗澡窗玻璃上会有水珠等。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归纳总结出:水或冰受热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或冰的循环规律。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认识自然现象,总结自然规律,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为培养学生科学世界观创造条件,增加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爱好。

二、实验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实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实验得出结论,达到认识周围自然现象的目的。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易集中,感知世界往往从兴趣出发,抓不住事物主要特征等特点。设计实验时要采取多种方式,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有意识地直接观察事物。如:“植物的根”的实验设计,教师可通过提供大量的可供学生观察的有代表性的实验材料——植物的根,让学生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植物的根有直根和须根之分。常见的萝卜、胡萝卜等直根,土豆、红薯等须根,它们可以储藏养分即贮藏根。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直接获得知识,而中高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观察事物的能力,且能自己动手做一些实验。他们对神秘的自然界充满了好奇,对探索科学奥秘充满了自信。这时教师设计实验,主要是以一种引路的方式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自己动手实验获得结论,并自己设计实验验证结论。设计“水的浮力”的教学实验,就可以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将各种不同类型的实验材料放入水中观察现象,并动手将浮在水面的物体用手向下压,产生水有向上的浮力的直观感受,从而得出结论。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证明下沉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并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水的浮力,使不平衡的杠杆达到平衡。这种设计可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实验设计要联系当地的自然条件

教学大纲规定:“科学课要密切联系当地自然条件。”我县地处湘北,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这些抬头可见,唾手可得的实验材料,为丰富科学教学实验提供了方便。教师在设计实验时,充分利用这一自然优势,通过多种形式,使原本生动的科学课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小学生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他们渴望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弄清为什么有的树到了秋冬季就会落叶,而有的却抽出了新芽,动物靠什么越过寒冷的冬天等问题。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兴趣特点进行实验设计。如昆虫是小学生常见的最易引起他们兴趣的一类动物,在山区无论是天上飞的,还是地上爬的应有尽有。教师在设计实验时可先安排学生到林间、树旁、小河边捕捉各种昆虫,并将各自捕捉的昆虫有选择地带到课堂,进行认真观察、研究,看它们都有一些什么共同特征,从而达到认识昆虫的教学目的。

实验设计要联系当地的自然条件。教师要全面了解当地的自然资源,做到心中有数,进行实验设计方可如鱼得水,运用自如。设计“植物的生长与环境”这类教学实验时,要安排学生对当地的气候资源、水土资源进行较长时间的观察分析,记好观察日记,归纳总结出:植物适应在什么样的气候条件下生长发育,什么样的植物适应什么样的土壤等有关植物生长与环境的知识,并指导当地的农作物种植,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使他们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

教学的实践过程也是教学方法的探索研究过程,好的实验设计思想有利于学生有效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技能和能力,有利于义务教材内容的完成,也有待教师更进一步地探索研究。

第五篇:《塑料矿泉水瓶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创新物理实验设计

《塑料矿泉水瓶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创新物理实验设计

一、实验名称:塑料矿泉水瓶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二、实验设计思路: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新课程理念之一,要改革传统的实验设计理念,通过全新的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利用身边的物体,巧妙的设计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此,我想到了可以把生活中最常见的塑料矿泉水瓶运用到我们物理实验中来,为我们物理课堂增光添彩。

三、探究实验:

探究实验一:声音传递能量 具体方法是:

把塑料矿泉水瓶底部剪掉,蒙上橡皮膜并扎紧,将瓶口对准正在燃烧的蜡烛火焰,用不同的力敲击橡皮膜,会看到火焰摆动甚至熄灭。这个实验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还能让学生体会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实验二:光的直线传播

在塑料矿泉水瓶中装满清水并滴入几滴牛奶,充分摇荡均匀,利用小激光灯射出红色光线,学生可以看到光线在“水”中沿直线传播。该实验的特点是能见度高,全班的每位同学都能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的全过程。同时实验的趣味性也比较强,学生感觉新颖、奇特,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探究实验三:演示“错位”和“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现象

在讲到光的折射现象的“错位”和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时,尽管有的同学可能知道这一现象,但如果有一现象明显的实验来验证,效果就更好了。方法很简单,在塑料矿泉水瓶中装满清水,透过水瓶看手指或铅笔,手指或铅笔不但会“错位”还会“变粗”;将装满清水的塑料矿泉水瓶放在阳光下,会看到亮线,验证了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探究实验四:物体具有惯性

在讲到惯性时,将矿泉水瓶放在硬纸片上,用力抽出纸片,矿泉水瓶留在原处,是因为矿泉水瓶具有惯性,原来是静止的,还要保持原来静止状态,所以还会留在原处。

探究实验五: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当学生学习了大气压的概念后,为了加深印象,我将一只矿泉水瓶中装满水,用塑料卡片盖严瓶口,手按住塑料卡片把瓶子倒过来,放开手后水不会流出来乒乓球也不会下落。此实验说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直观形象、生动有趣,比用任何语言描述效果都要好。

探究实验六:压强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在教学压强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到时,我让学生将矿泉水瓶放在较厚的海绵上,不断地向水瓶中加水,水瓶由于重力(压力)不断变大的作用而下陷,海绵凹陷程度不断变大。这一实验说明了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产生的效果越大,压强越大。另外还可以将装有一定量水的矿泉水瓶,分别正着和倒着放在较厚的海绵上,会发现两种情况下海绵凹陷的程度不同,此实验也充分证明了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探究实验七:演示浮力产生的原因

我在讲授“浮力”的课中,为了引发浮力的产生是由于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而形成的,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实验:用一只塑料可乐瓶剪去底部(瓶颈的截面直径略小于乒乓球的直径)把一只乒乓球放入瓶内,从上面倒入水,观察到有少量水从乒乓球与瓶颈缝隙中流出,但乒乓球并不上浮,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设问:乒乓球是否受到了浮力?有的学生认为受到了浮力,有的认为没有受到浮力。这时我叫一位学生用手堵住瓶的下部流水处,可观察到乒乓球浮起,学生感到好奇,也坚信此时乒乓球受到了浮力,那第一次实验为什么没受到浮力?学生感到疑惑。于是,我慢慢引导他们,学生很快理解了浮力产生的原因。这样通过实验情景,提出问题。使教学信息具有新奇性,从而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动机和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实验八: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在矿泉水瓶中分别装入不同质量的细沙,就可以使得矿泉水瓶分别在水中出现漂浮、悬浮、下沉等几种情况。然后再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瓶和细沙的重力与其在水中的称重相比较,得出结论,这样比老师讲解得出的结论要牢固的多。同时,还可以利用实验室中两用打气筒和打点滴用的输液器配合,可以制作一个简易的“潜水艇”模型,演示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效果也很好。学生在活动中寓乐于学,积极性高涨,学习效率就会提高。探究实验九: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大小

将两个装有相同水的矿泉水瓶分别在木板上滑动和滚动,学生从用力的大小上很清楚地可以判断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大小;另外还可以用锉刀将其中一个水瓶的瓶盖锉光,学生通过将瓶盖拧开的活动,来领会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探究实验十:物体的导电性

在探究物体的导电性的实验中,用矿泉水瓶装一定浓度的盐水,让学生将连接有小灯泡的导线分别接触盐水和塑料瓶外部,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认识盐水是导体,塑料是绝缘体。

塑料矿泉水瓶的这些实验看着简单,却给物理教学增添了许多生机与活力。只要我们能留心观察加以应用,就能培养初中学生对物理学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课后小制作、小发明。通过观察、测量、分析、综合、归纳和演绎等,增强学生动手和动脑能力,培养他们创新意识、不断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下载小班教学中微型实验设计与应用的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班教学中微型实验设计与应用的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设计的有效性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设计的有效性 摘要 在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实验是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方式,也是对假说进行检验,最能反映科学方法、认知较高层次......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设计的改进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设计的改进 小学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实践证明,实验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好的实验设计思想有利于学生有效地掌握基础知识、......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设计的改进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设计的改进一切科学都来自实践,都是从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发展起来的,小学科学也不例外。现如今配套的学生实验材料包却存在着一些先天不足,学生实......

    小班教学反思)

    篇一:小班教学反思 小班教学反思 【摘要】教育界的基本共识是,小班教学模式不仅意味着班级学生人数的减少,还代表了一种与原有大班授课教学模式相对的、精细化的全新模式。采......

    小班教学反思

    小班教学反思小班教学反思 篇1小班上学期的前半学期:以适应、熟悉为主;后半学期:以初步遵守为主。小班下学期的前半学期:以巩固、适应为主;后半学期:以乐意遵守为主。作为教师都希......

    小班教学反思

    小班教学反思 小班教学反思1 《我爱洗澡》这个音乐节奏明快,韵律性强,形式也是小班幼儿所喜欢的,而洗澡动作又是富有极强的节奏感,将两者有机结合,能让幼儿在活动中更容易理解与......

    小班教学反思

    小班教学反思1 小班的常规教育教师在进行常规教育时,首先要明确常规不等于紧箍咒。在实践中我们会发现,被要求排队的孩子一旦没有教师的监督,就会横冲直撞、争先恐后、难以自......

    小班教学反思

    小班教学反思 小班教学反思1 就小学生而言,游戏等娱乐情境是启发心智与兴趣,达到身心愉悦的最佳方式。在教学时常创设这样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很自然地在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