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教学设计及反思(最终版)

时间:2019-05-12 23:45: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将相和》教学设计及反思(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将相和》教学设计及反思(最终版)》。

第一篇:《将相和》教学设计及反思(最终版)

《将相和》教学设计

执教

刘海春 教学目标 :

1.认读“璧、蔺”等生字,会写“赵、拒”等生字。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顾全大局和大将军廉颇知错就改的优秀品质。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学习重难点 :

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出示课题。理解:“和”,就是和好。

2.质疑激趣。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将”是谁?“相”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他们为什么和好?

二、初读感知 理清层次

1.简介历史背景。

2.检查预习,质疑问难。3.速读课文,思考:

(1)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2)讨论交流:

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1—10)完璧归赵。

第二个故事(11—15)渑池之会。

第三个故事(16-18)负荆请罪。(3)明晰每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深入研读

1.你觉得廉颇和蔺相如由和转向不和的原因是什么?课文中的哪句话告诉了我们答案。

“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同学们请想一想,蔺相如从一介布衣升为上卿,可谓平步青云,廉颇对此很不服气,那么,他是怎么说的?”

课件出示: “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来台!”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从廉颇的话中能读懂些什么?(廉颇内心的不满和嫉妒……)

(2)男生读,指名读(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质疑你是否也认为蔺相如没有什么能耐?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3.学生自主研读课文 4.讨论、交流、汇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说说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指导。

3.让我们跟随蔺相如一起来到秦国,亲眼见证他的非凡才能吧

二、继续研讨

1.一起走进故事“完璧归赵”课件出示:

(1)“蔺相如看这种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大王,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说着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①自由读这段话,从中你发现了蔺相如有那些过人之处?从哪里看出来的?

预设:

“……我指给您看”难道和氏璧上真的有毛病吗?蔺相如为什么这么说?(这是有谋的表现)

“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他真的要装撞吗?(这是有勇的表现)②体会蔺相如在说这些话时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蔺相如说的话。2.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又有哪些出色表现,赵王就封他为上卿?课件出示:

“蔺相如一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蔺相如也叫人记下来,所在渑池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①读读这段话,想象当时的情境。②从这里可以看出蔺相如的什么特点?

预设: “我就跟你拼了”──舍身救主 “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为赵王击缶。”──不畏权势

二、角色体验

1.导入:有一天,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猛然醒悟到自己的错误,于是有了动人的“负荆请罪”这一幕。

2.学生齐读: “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老师想让两位同学来表演一下。

3、角色表演

三、总结提升

同学们,一位功勋卓著,叱咤风云的老将军,他能够脱下战袍,负荆请罪,这需要何等的胸襟和气魄啊!真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背上能插荆。

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一直被后人传为美谈,如果当时围观的百姓看到了这动人的一幕,他们会说些什么?这件事传到赵王或秦王的耳朵里,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廉颇的属下或蔺相如的属下看到大将军廉颇负荆请罪,又有何感想?今天的你看到了这动人的一幕,回想起生活中和他人相处的点点滴滴,又想说什么?请你任意选择一个角色说一说。(自由准备──同桌互说──指名说。)

《将相和》教学反思

刘海春

《将相和》这篇课文,不但以鲜明的人物形象、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更以主要人物蔺相如的高尚品质给人启示和教育;廉颇负荆请罪的精神也令人敬佩。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动心动情,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读完课文后,让学生说说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喜欢他,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把自己的见解说具体,说清楚。只要言之有理,我就加以肯定。目的是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训练他们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爱国思想和各自的美好品质。回顾本节教学,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追其原因是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把课堂这个主“阵地”交给了学生。但细想过程,也存在不足。对于人物形象的分析,老师包办代替的话语有些多,应放手让学生讨论交流;对于原文,有感情的朗读训练,抓得也不够扎实。过多地指导学生角色表演,也有些耽误了有效的读书。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把新的教学理念贯穿课堂,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自学自悟,在教师重难点指拨下,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

第二篇:将相和教学设计及反思

《将相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将”、“相”分别指的是谁,全文共讲了哪几个故事。

(2)自学本课生字词,理解“理屈”、“示弱”、“能耐”、“绝口不提”、“完璧归赵”这几个词语的意思。

(3)按不同故事内容给文章分段。

教学重点、难点

(1)自学和理解本课生字新词。

(2)按不同故事内容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和)你会给“和”字组什么词?人与人之间讲究“和为贵”,渗透着中国人几千年来待人接物的处事智慧汉朝司马迁在《史记》中也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和”的故事-—题目是《将相和》。(板书课题)

2、检查预习:

(1)检查读四字词语

(2)聊课文内容

课文中“将、相”分别指的是谁?文章讲了几个小故事?

二、学习新课 板块一:

1、题目是《将相和》,那肯定有不和的时候,为什么不和呢?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廉颇是怎么说的?

2、生读文,找到第十六自然段廉颇说的话,指名读。

3、你知道廉颇为什么这么说吗?

指导朗读:是啊,廉颇是上卿,而蔺相如出身低微,他只是赵国宦官缪贤家的一个门客,而这样的人最后职位却比廉颇还要高,你是不是也会为廉颇抱不平呢?来,把你此时此刻的心情送到句中。

生自由练读后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

4、小结:在廉颇的心目中,自己是身经百战,屡建奇功的大功臣。而蔺相如只会耍嘴皮子,那么蔺相如的嘴到底是不是只会耍嘴皮子?官到底该不该升? 板块二: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找到描写蔺相如面见秦王说的话做上记号。(生自由读文,找出:

“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个城„„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

2、你觉得璧有毛病吗?你能找到相关的证据吗?

(体会“无价之宝”成语的含义。)

(1)、既然璧这么珍贵,那就是蔺相如在说谎了?到底是不是这样?来让我们找到当时的背景来谈一谈。(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2)、小结: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说蔺相如说璧有毛病,这是在说谎吗?你能体会出什么?

(蔺相如机智、聪明„„)

(3)、指导朗读:让我们机智聪明地读出“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3、让我们接着交流你对第二、三句话的理解。

(1)课件出示第二句蔺相如是怎样说这句话的?理“直”在哪里?

请大家默读2到8自然段,划出重点句,组织好语言,替蔺相如来摆摆这个理。(师生交流)

(2)导读:是啊,拿城换璧是你秦王提出来的,我把和氏璧给你送来了,你却不交城。理由充分,说话才有气势。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

(生读“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个城„„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有理有据,所以蔺相如面对的虽然是虎狼之国的秦王,却仍然毫无惧色,言语中字字掷地有声。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

(生齐读“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个城„„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3)小组讨论交流:蔺相如真的撞吗?(引导:秦王对和氏璧是爱不释手,蔺相如已看在眼里。这是蔺相如使的“金蝉脱壳”之计。)

(4)、除了金蝉脱壳之计,蔺相如还用了几个计。请大家接着读书,看看谁能读出来?

(生读书后交流,师相机引导:“缓兵之计、瞒天过海、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等)

(5)过渡: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回到了赵国。蔺相如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地了。所以到了举行典礼的那一天,他进宫见了秦王才会怎样说?

(6)引读课件⑦:蔺相如大大方方地说——

(7)讨论交流:蔺相如难道不怕秦王杀他吗?这可是欺君之罪呀!请大家再读蔺相如的话,揣摩一下秦王当时的心理。

(相机指导:蔺相如已揣摸透了秦王的心理: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杀了蔺相如也没有用。反而落下不讲信用的恶名,让天下人耻笑。)

(8)导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蔺相如已经摸透了秦王的心理,知道秦王不会杀他,所以才会大大方方地说——

(生齐读“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

(9)、你们读出一个怎样的蔺相如来?(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3、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回到了赵国,蔺相如也被秦王客客气气地送回了赵国。咱们悬着的心总算可以放下来了。让我们静下心来想想:蔺相如决定接受赵王让他带璧入秦的使命时,他心里有把握吗?请大家读书,找出文中的句子来。

“我愿意带着这块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A、指名读后自由读。B、你们又读出一个怎样的蔺相如来?(交流:“自信、胸有成竹”,相机指导朗读)

4、总结提升:“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一切尽在掌握。这就是大智大勇的蔺相如。正是有了这样的(大智大勇)板书,才敢带璧入秦,最终完璧归赵,这个“完”是什么意思?那你说还有什么也完好无损地带回了赵国,是啊!是赵国的尊严,蔺相如凭着过人的机智和超人的胆识,用他的那张嘴和秦王针锋相对。不仅“完璧归赵”,还让秦国没有理由对赵国动兵。你们说说,他这张嘴是耍嘴皮子吗?

(擦去黑板上“嘴”后的“?”,改为“!”)

板块三:深入人物角色,提升人物精神

接着,让我们走进第二个小故事“渑池之会”和第三个小故事“负荆请罪”

1、总结学习“完璧归赵”的学习方法,课件⑧出示:抓住蔺相如的嘴说的什么话来学习。

2、生自由读书,找出相关语句来体会。

(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3、结合《史记》的原文,小组讨论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的表现。

(教师读《史记》原文):课件⑨出示蔺相如前曰:“赵王窃文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缻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缻。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

4、现在,在我们面前的又是一个什么样的蔺相如呢?他再一次维护了什么?(不畏强暴)

5、而这样的蔺相如却被廉颇误解,如果你是蔺相如会怎么做呢?来让我们看看蔺相如究竟是怎么做的?

(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6、同学们,如果你是廉颇,现在面对这样一个“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爱国的人才,你还会不服气吗?那会怎么做?怎么说呢?他们两人最后的结果样?结合插图表演“负荆请罪”这一部分。

7、通过同学们的表演,你体会到了廉颇是个什么样的人?板书:(知错就改)

8、小结:同学们,蔺相如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上立了大功,官职比廉颇高,廉颇不服气,两人不和,最后廉颇知错就改,负荆请罪二人和好,塑造了大智大勇,宽容大度的蔺相如和知错就改的廉颇,二人和好还有更深一层的原因,那就是二人都有一颗爱国之心。多么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塑造,这就是《史记》给我们带来的精彩人物,课后,你可以走进《史记》,来认识更多这样的人„„

(课件⑩出示:《史记》封面和作者司马迁)

三、课堂小结

中国文学浩如烟海,它正等着我们去亲近、去感受、去品味,正如我们祖国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让我们再回到奥运会的开幕式课件⑾出示,“和”字是不是带给我们更深的体会,它表达了我们国家共建和谐社会的的愿望,寄托着中国人“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崇高理想,让我们一起努力,记住这个并不复杂的字:“和”。

《将相和》教学反思

济南育才中学小学部张乐秀

本课不但以鲜明的人物形象、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更以主要人物蔺相如的高尚品质给人启示和教育;廉颇这位老将脱下战袍,背上荆条,登门请罪的精神也令人敬佩。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动心动情,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结合“思考·练习”让学生说说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喜欢他,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把自己的见解说具体,说清楚。只要言之有理,我就加以肯定。目的是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训练他们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爱国思想和各自的美好品质。学生精读课文时,我结合课后“思考·练习”,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先分小组讨论交流,再由代表参加全班的交流讨论。学生的积极性高,学习兴趣很浓。对于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梳理,主要是理出那些围绕课文重点、难点的问题,供学生讨论;对于那些跟课文关系不大的问题,启发学生课外去研究。这样真正达到了课堂效果。

回顾这一课的教学,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追其原因是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把课堂这个主“阵地”交给了学生。但细想过程,也存在不足。一是在有感情的朗读训练上缺乏频率,当时有些忽略;对于人物形象的分析,老师包办代替的话语有些多,应放手让学生讨论交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把新的教学理念贯穿课堂,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自学自悟,在教师重难点指拨下,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

究竟蔺相如的职位应该不应该比廉颇的职位高?要求学生课后准备,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我欣喜地看到,学生都在积极地为辩论赛做准备,他们翻阅图书杂志,上网查找资料,合作拟定发言提纲,分组讨论交流,推荐参赛选手,乐此不疲。辩论赛进行得很激烈,通过辩论,同学们更加深刻认识到:将相和,国则安;将相不和,国则危。大敌当前,将相以国家利益为重,共同抗秦,实乃千古流传的佳话。更有学生能联系班级实际、社会现实谈齐心协力、互助合作的重要性。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积极性很高,在准备与研讨过程中学生巩固了课本知识,学会了互相合作锻炼实践能力,这种开放式作业通过合作完成,较好地消除了学生对作业的枯燥感、无奈感、让更多的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第三篇:2015《将相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015《将相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大局和大将军廉颇顾全大局、知错认错等优秀品质。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3.认读“璧、蔺”等生字,会写“赵、拒”等生字。

学习重难点 :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出示课题。理解:“和”,就是和好。2.质疑激趣。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将”是谁?“相”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他们为什么和好?

二、初读感知 理清层次 1.简介历史背景。

2.检查预习,质疑问难。3.速读课文,思考:

(1)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2)讨论交流:

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1—10)完璧归赵。第二个故事(11—15)渑池之会。第三个故事(16-18)负荆请罪。

(3)明晰每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深入研读

1.你觉得廉颇和蔺相如由和转向不和的原因是什么?课文中的那句话告诉了我们答案。“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同学们请想一想,蔺相如从一介布衣升为上卿,可谓平步青云,廉颇对此很不服气,那么,他是怎么说的?“ 课件出示: ”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来台!“(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从廉颇的话中能读懂些什么?(廉颇内心的不满和嫉妒......)(2)男生读,指名读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质疑你是否也认为蔺相如没有什么能耐?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3.学生自主研读课文 4.讨论、交流、汇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说说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指导。

3.让我们跟随蔺相如一起来到秦国,亲眼见证他的非凡才能吧

二、继续研讨

1.一起走进故事”完璧归赵“ 课件出示:(1)”蔺相如看这种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大王,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说着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①自由读这段话,从中你发现了蔺相如有那些过人之处?从哪里看出来的?预设: ”......我指给您看“难道和氏璧上真的有毛病吗?蔺相如为什么这么说?(这是有谋的表现)”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他真的要装撞吗?(这是有勇的表现)②体会蔺相如在说这些话时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蔺相如说的话。

2.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又有哪些出色表现,赵王就封他为上卿?课件出示: ”蔺相如一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蔺相如也叫人记下来,所在渑池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①读读这段话,想象当时的情境。

②从这里可以看出蔺相如的什么特点?预设: ”我就跟你拼了“──舍身救主 ”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为赵王击缶。“──不畏权势

三、角色体验

1.导入:有一天,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猛然醒悟到自己的错误,于是有了动人的”负荆请罪“这一幕。

2.学生齐读: ”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老师想让两位同学来表演一下。

3、角色表演

三、总结提升 廉颇负荆请罪一直被后人传为美谈,如果当时围观的百姓看到了这动人的一幕,他们会说些什么?这件事传到赵王或秦王的耳朵里,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廉颇的属下或蔺相如的属下看到大将军廉颇负荆请罪,又有何感想?今天的你看到了这动人的一幕,回想起生活中和他人相处的点点滴滴,又想说什么?请你任意选择一个角色说一说。自由准备──同桌互说──指名说。同学们,一位功勋卓著,叱咤风云的老将军,他能够脱下战袍,露着脊背,赤着脚,背上荆条,跪在相府门前认错,这需要何等的胸襟和气魄啊!所以,有句俗语叫: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背上能插荆。

三、课后延伸

1.学完了课文,请你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2.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阅读有关的书籍,了解一下后来秦国灭了六国,赵国也包括在内。那么赵国后来怎么也逃脱不了被灭亡的命运呢? 《将相和》教学反思

本课不但以鲜明的人物形象、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更以主要人物蔺相如的高尚品质给人启示和教育;廉颇这位老将脱下战袍,背上荆条,登门请罪的精神也令人敬佩。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动心动情,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结合”思考·练习“第一题让学生说说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喜欢他,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把自己的见解说具体,说清楚。只要言之有理,我就加以肯定。目的是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训练他们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爱国思想和各自的美好品质。回顾本节教学,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追其原因是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把课堂这个主”阵地"交给了学生。但细想过程,也存在不足。一是在有感情的朗读训练上缺乏频率,当时有些忽略;对于人物形象的分析,老师包办代替的话语有些多,应放手让学生讨论交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把新的教学理念贯穿课堂,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自学自悟,在教师重难点指拨下,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

第四篇:《将相和》教学设计与反思

◆重庆市沙坪坝区莲光小学 周 楠

作者简介

周楠,小学语文一级教师,沙坪坝区优秀教师、区优秀辅导员。从教13年来,潜心研究教与学,数十篇论文案例分获市、区级奖项。多次承担区、县参观课、观摩课及教研课,获重庆市第八届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技能大赛阅读赛场一等奖。

【教学目标】

1.能自主给三个小故事加上小标题,正确辨析生字“擘”

2.能联系上下文品读蔺相如的语言,感受其中的言语智慧,了解人物形象。3.学习在具体语境中运用假设句式劝说对方,进行恰当表达。

【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预习课文,给三个小故事加上小标题,教师准备相关的PPT。

【教学过程】

(一)检测预习情况,交流小标题,辨析生字

1.交流预习情况,整体感知,交流给三个故事加的小标题。2.关注小标题中易错的生字“璧”,和熟字“壁”对比,利用部件正确辨析,正确运用。(1)“璧”的字义。(2)“璧”与“壁”,选字填空。

璧 壁

铜墙铁()白()微暇

珠联()合 悬崖绝()(3)生齐读词语。

3.读廉颇的语言,了解他对蔺相如很不服气的原因。

师:回到课文。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从完璧归赵,到渑池之会,蔺相如最后职位比廉颇高。廉颇很不服气,他是怎么说的呢?

生:(齐读)廉颇觉得,蔺相如步步高升靠的就是——一张嘴(师板书:一张嘴)。

师:这“一张嘴”,让蔺相如平步青云,也引来了廉颇的愤愤不平。那么这“一张嘴”,究竟有什么能耐?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这“一张嘴”来认识蔺相如“这个人”!

(二)联系课文情节,反复品读语言,感受言语智慧,了解人物 1.一读:聚焦关键情节,边读边勾画人物

2.二读:聚焦人物语言,边读边发现人物是怎么说的。(1)师:蔺相如“说了什么”,我们能在书中找到。他是“怎么说的”呢?再读一读这几个句子,看能不能通过读,发现这三处话语中共同的奥妙。(2)引导学生关注关联词“如果„„就„„”“要是„„就„„”,了解表达的形式是用假设的方式。

(3)师:那这一张嘴,总用这样的方式说话,结果如何呢?(4)学生分小组探究蔺相如的表现,并概括填表。(6)引导学生从对秦王和对廉颇这两方面做思考。(7)小结后,说说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蔺相如。

3.三读:联系故事情境,边读边探究结果如何。整合梳理学生的发现,探究言语智慧,交流人物形象。

(1)请一小组展学。其他组补充。

(2)整合表格梳理出来的内容,说说自己的发现。(3)从学生发现中梳理并总结板书。

(4)学生把两个发现关联起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深化探究。(5)学生带着这个问题独立思考,再相互讨论交流。

在关键时刻说了什么。

(1)(出示学习提示)再读课文,聚焦三个故事的关键情节,看看在关键时刻,这“一张嘴”到底说了什么?

(2)学生汇报时,注意正音。(预设:纠正“乘机”误读为“趁机”。)4.四读:结合体会有感情地诵读蔺相如充满智慧的语言。

(三)总结人物的言语智慧,引发学生读古典名著《史记》,认识更多这样人物的兴趣 1.师总结:在《将相和》里,就是这样一个人,运用语言的智慧一次次解除了赵国的危机,维护了国家的尊严。2.出示故事“巧劝缪贤”。

战国时期,燕国弱于赵国。缪贤是赵王身边一个位高权重的官。一次宴会时,燕王友善地对缪贤说,愿意和他成为朋友。

后来,缪贤犯了个不大不小的罪,害怕赵王处罚,想去投奔燕王。蔺相如劝他别去,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缪贤照做后,果然化险为夷。

学生默读故事,想一想,蔺相如会怎么劝说缪贤呢?试着补充画线处的句子。写完后,还可以和同学交流交流。

师:历史上,蔺相如究竟是怎么劝说缪贤的呢?想不想知道?(出示《史记》。)

在《史记》这部伟大的著作里,司马迁透过一个个精彩纷呈的历史故事,塑造了众多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大家有兴趣可以去了解一下。

【教学反思】

《将相和》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记述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人教版教材把它放在了五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重点是:读我国古典名著,理解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所以,在教学这个历史故事时,我们不仅应关注故事本身跌宕的情节,还应关注它本身所拥有的言语表达上的特色,及言语背后所承载的古人的智慧。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应把握学情及年段特点,大胆取舍,凸显重点,制订明晰的教学目标。《将相和》一课节选自历史名著,时代背景复杂,故事情节矛盾曲折,人物形象生动立体。本课的学习目标锁定在通过品读人物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上,对学生来说既有旧知识的储备,又有新认知的挑战。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蔺相如的语言为切人点,体察人物的言语智慧,感悟人物的品格魅力。通过这个语言范例的学习,不仅让学生学习了一种语言表达的方法,还领略到一种富有内涵的思维方式,对拓展阅读了解《史记》这本书中其他人物奠定了基础。

教学过程努力体现学本立场,由表及里认识人物。语文课堂不是教师展示才艺的舞台,而是学生进行祖国语言文字学习和语言实践活动的天地。无论教学流程的设置,突破重难点选取的策略,以及语用迁移的训练,都应从学情出发,从学生的未知出发。一读就懂的内容可以删繁就简,把学习重点锁定在抓住句式特征,感受蔺相如在特定环境中使用假设句式所彰显的言语智慧及个性特点。我让学生通过读书、思考、交流、讨论,在质疑、碰撞、解答、共识中达成对人物言语智慧的认识。蔺相如能根据不同情势、不同人物、不同性格,直击对方心思,得到“想要的结果”——这就是他言语的智慧。然而还不够,通过继续探究,会发现:无论是对秦王这样的敌人还是对廉颇这样的自己人,虽然抓住的对方弱点不同,但出发点只有一个——以国家利益为重,蔺相如欲以生命为代价来捍卫国家尊严,从而使具有大智慧的大丈夫形象从字里行间凸显出来,深深走进了学生的内心。

“自学一互学一展学”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采用,凸显学本立场。尊重不同起点、不同个性的学生之间的差异,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小组合作填写表格以及探究蔺相如言语智慧这两个环节中,学生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语用”是学科特征的体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我在选取语用训练点时,仍以《史记》故事为依托,选取原著中缪贤和蔺相如的小故事,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练习用假设句式进行恰当表达,学以致用,在运用中提升言语智慧。课堂上,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后,我特意不揭示原著中的回答,制造阅读期待,让学生于课外自主寻找答案。

第五篇:将相和教学反思

《将相和》教学反思

《本课是根据司马迁的《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传》改写的。它以秦国赵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赞颂了他们的爱国思想。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从中受到一定的情感教育,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

在教学中,分两个课时进行教学。在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认识、理解本课的生字、新词,梳理好文章的主要内容,给故事分好段落,写上小标题。第二课时主要引导学生去研读每个小故事,做好指导朗读,从各个故事中得到认识,最后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人物作出评价。

这一节课我进行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首先,通过解析课题,产生疑问,然后用填空的形式激起学生寻找造成将相不和的方方面面原因。接着质疑:蔺相如立功,是仅仅靠一张嘴吗?激发学生去研读自己喜爱的小故事的兴趣,完成自主探究,再通过合作讨论来裁决,从而感受到了人物的特点。在汇报交流这环节中,重点引导学习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在此,主要通过指导朗读来进一步感受人物的品质。“渑池之会”的教学中,除了做好指导朗读外,再结合人物当时说话的心情和场面,给他加个语气修饰词,进一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动心动情,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接着讨论:在这场较量中,两国是否扯平了?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了蔺相如的精神品质。“负荆请罪”中朗读蔺相如的肺腑之言和体验廉颇的言行,使两者的精神品质得到了统一。第三,学完所有的故事后,以将课题改为《蔺相如传》这疑。弄清了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此来突破难点。第四,以课后思考练习二为线索,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人物,并陈述理由,体现了语文的个性阅读。最后我设计了品读古诗环节,通过诵读《赞蔺相如》《赞廉颇》这两首诗,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受到了教育,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但这节课中,还是有些地方做得不足,如:在学生自由讲述故事的过程中,给予的面不够广,发言的时间显得有些仓促。

下载《将相和》教学设计及反思(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将相和》教学设计及反思(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将相和》教学反思

    > 教 学 反 思 光山县十里镇十里村小学 刘光强 本课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故事中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曲折动人,引人入胜,更以主要人物蔺......

    《将相和》教学反思

    《将相和》教学反思1 人教版第十册中的《将相和》,故事人物性格鲜明。教学时,我设计了一个语文实践活动──编撰对联,评述人物。学生兴趣高涨,课堂上不仅有精彩的对联,更有精彩......

    将相和教学反思

    《将相和》教学反思 铺沟小学:李龙飞 本课故事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曲折动人,引人入胜,人物蔺相如的高尚品质给人启示和教育;廉颇这位老将脱下战袍,背上荆条,登门请罪的精神也......

    《将相和》教学反思

    《将相和》教学反思 《将相和》教学反思1 小长假后的第一天,只有一节语文课,和五2的孩子进行《将相和》第二课时的学习。这节课从听写入手,两个板演的同学予以全班一条清晰的“......

    将相和教学反思

    《将相和》教学反思 高浦小学陈如纯 《将相和》这篇课文通过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

    《将相和》教学反思

    《将相和》教学亮点 方殿君 2018.4.18 《将相和》一文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文中人物既有个性又有共性。我重点讲解蔺相如这个人物,通过第......

    《将相和》教学反思

    《将相和》教学反思15篇 《将相和》教学反思1 本课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故事中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曲折动人,引人入胜。《将相和》由“完......

    《将相和》教学反思

    《将相和》教学反思 《将相和》教学反思 1 《将相和》是一个历史小故事,对于历史小故事的教学,我认为重点在于学生对背景的认知意识的跟进,通过阅读、感悟,从而挖掘历史故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