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草原教学设计2018.2

时间:2019-05-12 23:55: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草原教学设计2018.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草原教学设计2018.2》。

第一篇:1草原教学设计2018.2

草原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重点: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难点: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

1、草原风光图。

2、蒙古族音乐和民歌。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想象美丽的草原

1、出示课题:草原。介绍作者老舍。回忆曾经学过的老舍先生的作品。

2、说说你印象中的草原。

学生可以有个各种不同的描述,语言表述要流畅,还可以说说怎么会获得这样的印象。比如:

(1)草原是辽阔的,一望无际„„

(2)草原是美丽的,绿绿的草地,五颜六色的野花„„(3)草原是充满生机的„„

二、初读课文,走进文中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

2、说说老舍笔下的草原是怎么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同时朗读相关的句段。

学生可以自由表达初读课文后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可能会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让学生主要的和次要的,引导学生达成这样的共识:

(1)课文中的草原是美丽的。(2)课文中的草原是热情的。

朗读相关的句段时,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感受和课文的语言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要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再读课文,感受美丽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①理解草原的“绿”。

◇说说“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意思。

◇闭上眼睛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想象“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说说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出示草原风光图片,看看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草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②想象草原上羊群奔跑的样子,理解“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①“这种境界”是指什么?

②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为什么要惊叹,为什么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草原的美丽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的心。◇作者沉醉在草原的美景里了。

◇作者也许是第一次看到草原,感到很新奇。„„

③如果你当时也在这美丽的草原上,你会低音一首怎样的小诗?试着写一首小诗。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作业

1、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抄写第一自然段中优美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感受热情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热情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①这段话描写了一个什么场景?(迎接客人)②哪些词句特别能表现草原人民的热情?

◇“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来的真快,表现了草原人民迎接远方的客人急切心情。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一是因为穿着各色的衣服,而是比喻一种热情。)

◇“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想象当时车与马相遇的情景,说说如果你在场,你会有什么感受?(热闹、热烈、热情)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①读句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不停地握手。◇听到了不停的欢笑。

②通过朗读把当时的热情表现出来。

(3)“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在回敬。”

①反复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洋溢的热情。

二、品读课文,感受深情的草原

1、香醇的奶酒、激跃的赛马、嘹亮的牧歌、狂欢的舞蹈,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呀!可是夕阳西下,主客要分别了。如果这时你也在场,心情将是如何呢?

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①逐句逐字地理解:“何忍别”是指不忍别离;“天涯”是指蒙古族所住的地区,那已经是我国北部的边陲了,所以叫它天涯;“碧草”指一片绿色的大草原;“话斜阳” 是指在夕阳中,在那天涯碧草之上,我们互相高兴地、亲切地交谈着

②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蒙族和汉族两族人民情深似海,哪里忍心离别呢?所以到了夕阳已经西落了,仍然谈兴正浓。

③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的心情是如何的?你想说什么?试着写一写自己的心情和想对草原人民说的话。

第三课时

一、回顾课文,感受热爱之情

1、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却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

文章前面写了草原的景色美,后面写了人情美,从风光美,从人情美,表现了他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因此整体都是围绕着“草原”来展开的。)

2、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

二、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板书:

天:清鲜、明朗

景美 天底下:小丘平地、羊、马、牛 1草原

人美 :热情好客、会心感人

第二篇:草原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6、草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美丽可爱,体会兄弟民族之间的深厚情谊。

2、展开想象,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的意思及所描绘的情境。教学重点: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2.具体体会课文中的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难点: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

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收集相关资料

新方案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6课〈〈草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板书:草原美丽

人更美丽)

2、看来,草原的美景,草原的人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跟随老舍先生走进大草原,再次领略它的美。

二、围绕新方案学习第一段。

1、大家打开新方案巩固练习,边读边完成课后题,然后小组内交流。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指名说。

“那么”可以换成?从两个“那么”看出了什么?谁能用“那么„„那么”说句话。

师:看到这可爱的天空怪不得作者想?

生: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喜悦。师:你们有过这种感受吗? 生:指名说自己的感受。

师:其实人的心情总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着变化,看到这美丽的景色,作者怎么能不高兴?让我们用情朗读这句话吧!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一碧千里“指的是?一碧千里的草原,为什么不茫茫?写出了草原的静态美丽。(板书:一碧千里)

你还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草原的美丽?

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白色的大花。”采用了比喻的修饰手法,写出了草原的动态美丽。师:“绿色渲染”“墨线勾勒”是什么意思?出示课件理解。

“翠色欲流“是什么意思?还可以换为?”为什么前面说翠色欲流而后面却说轻轻流入云际?(思维的火花总会在你的脑海中迸射,你的回答太精彩了,老师佩服你。)(板书:翠色欲流)

小结;这是一种静态的美也是一种动态的美,动静结合,将一幅富有生机的中国画描绘在了我们面前,(板书:动静结合。)

谁愿意站起来,读读这几句话。

(3):“这种境界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生:我从“回味”这个词中体会到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把牛羊当作了人来写,连动物都陶醉其中更何况人,说明了草原太美丽了。

生:老师我有个问题:作者先是想高歌一曲,为什么后来又想低呤一首奇丽的小诗。

师;你的提问很有价值,这是你思维的结果。是呀,这种截然不同的心情为什么会产生?如果这两个心情调换一下可以吗?

生;指名说各自的见解。

师:你们的见解都很独特,也很正确,有你们这群爱动脑的孩子,老师感到很欣慰。初次走入草原这是作者的整体感知,当真正了解后就变得陶醉了,这也是我们写作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我们在写作中不妨借鉴借鉴。

师:想不想领略草原美丽景色。

师:(观看草原风景图)当你置身于草原这样的美景之中,你最想做什么呢?

生:配乐读课文。

生:总结学习方法,读——思——议——读。学习其它段就采用这个方法去学。(板书:读——思——议——读)

二、小组学习2-4段,围绕新方案。

1、小组活动。围绕新方案设问导读第一题,各组选择喜欢的段落学习。

2、全班交流。

(1)交流第二段:“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立刻„„”这里看出主人很好客。从十几里来迎接我们,还穿着节日的盛装。

生:我们组也是学习的这一段,“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朝我们飞过来。”从“飞”字体会出主人迎客心切,而且也会隆重。

生:这里还运用了比喻的修饰手法,艳丽的蒙古服装,飘动起来就像是彩虹一样,说明蒙古人把我们的到来看的很重要。体现出了他们的热情好客。

师:谁愿意读读这几句话。请你来。

师:你们这几个小组合作非常成功。哪个小组还愿意交流。

(2)交流第三段:“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体会出了主人的热情。

师: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他们可能都在说什么? 生;互相问侯。

生:说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生:说说路上的见闻,赞扬草原的美丽。

师:虽然语言不同,虽然刚刚还是陌生人,但是一次又一次的握手,一次又一次的微笑,已经接近了他们之间的距离,让我们一齐来读这句话。

(3)交流第四段:“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说明主人太热情了,我们是被这种浓浓的情包围着忘记了自己是怎么走进来的了。

生:我们组也是学习这段的“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端进来了大盘的手抓羊肉。”这几句话中体会到蒙古人很热情,像接待很重要的客人一样。(出示课件)

师: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风味食品都是蒙古人款待重要客人的,一般是在重大的盛会上蒙古人才会拿出来的。

生:“干部向我们敬酒„„我们再回敬”,这就表现了蒙汉两族的深厚友情。

师:他们端上了奶茶,手抓羊肉,而且喝酒时喝了又喝,敬了又敬,老在举杯敬酒,你能用一个词把你也举杯我也举杯,不断地敬酒这个情节描述出来?

生:我认为是回敬再回敬。

生:轮番举杯。(众大笑)

生:纷纷举杯。

生:应该是频频。

师:老师觉得这个词比较准确能体现出当时的情景。蒙汉情在碰杯这间增进了,交融了,升华了。不禁唱起了——

生:引读“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得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从歌声中唱出了蒙古人对汉人的深情厚谊。

生:唱出了两族人民的互敬互爱。唱出了蒙古人的豪爽,淳朴。

小结:蒙人的热情豪放,汉人的礼貌相敬,虽然语言不同,习惯不同,但浓浓的情却再一次次的交谈,举杯中增进。这种情充满了整个蒙古包,这种情倾注了每个人的心田,怪不得人们面对西斜的太阳却不肯离开。

三、学习诗句理解意思。

1、齐读诗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话草碧斜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假如你在,你会说些什么。(出示课件)假如我是(),我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

3、情感朗读。

四、总结

草原的景色美丽,但草原的人更美,草原和汉族人民的情更浓,正因为各族人民如此热情,善良我们的祖国才会这样的安定团结,让我们在这首欢快的歌曲中结束这篇课文吧。课后希望大家能收集更多有关草原的资料,更深入了解草原及其风土人情。板书设计:

景色美人更美

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热情好客

蒙汉情深何忍别 天涯话草碧斜阳

侯城小学:田湄2011-12-7

第三篇:《藏北草原》教学设计2

《藏北高原》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会认写10 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语句中蕴涵着的思想感情。

4、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藏北草原的景美,人美,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品味藏北草原之美,体会作者对藏北草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假期中你们到过哪些地方旅游过?老师也到过不少地方,但是有一个地方是我梦寐以求的,你们想知道是哪儿吗?请看大屏幕:

2、出示:西藏美景

3、看完了这一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这里是哪儿?

4、出示“藏”,看到它你会想到什么?

5、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纠正“藏”字读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通句子,读准字音。边读边想,这篇课文是从几个方面描写藏北草原的?

2、检查生词:

增添 酥油 遮住平整 隆重 蝴蝶 飞舞 嫩草 哈达 不禁 兴奋 庄稼

/ 6

3、提问:这篇课文是从几个方面描写藏北草原的?(师相机板书:景 人)

4、小结过渡:在作者大次央的笔下,草原的景,草原的人是那样的美,那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细细品味吧!

三、品味语言,感悟美景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请大家放声读第一自然段,划出你认为美的句子。(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2、学生自主学习。

3、班级交流:

预设:①出示句子1:“一望无际的草原,清新碧绿,平整地铺开着。” 师:谁来读写得美的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读后回答):我仿佛看到了草原很大很大,无边无际,一片碧绿,空气清新,令人心旷神怡。

师:请你再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这一句。生再读。

师:还有谁再来读读这句?(生读)

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来齐读这句话。(生齐读)

②出示句子2:“星星点点的帐蓬,在这绿色的海洋中,好像害羞的姑娘,用缓缓升起的丝丝轻烟遮住自己。”

师:还有谁来读读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 生读这一句。师追问:“你觉得美在哪里?”

生1:在这无边无际的草原中有很多的帐蓬,一座座的十分美丽。师:(出示图片)大家看这就是草原上的帐篷,星星点点的排列着,多么美啊。

生2:我觉得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写的。

师:那作者把什么比作姑娘?(当学生的回答不一致时,让学生再读这句话)师:作者大次央在一句话中运用了2个比喻句,那么贴切,那么自然,那么优美。让咱们来美美地读这两句吧!(生齐读)(配乐)

师:在这悠扬的乐曲声中,还有谁想读?(指2-3名学生读这两句)

/ 6

师:多么美的景色啊,难怪作者大次央会情不自禁的说——生齐读:“这就是我的故乡,我深深爱着的藏北草原。”(师板书:深深爱着 美)

4、小结过渡:在这一自然段中,作者仅仅用了53个字就勾画了草原的美景。那我们再看看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描写了草原的美景?

(二)学习二、三自然段。

1、师:请大家放声读,拿起笔来看看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写出了草原的美景?

2、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

3、师:作者用了一个特殊的词勾画了草原的美,是哪个词呢? 师:谁来读读自己认为美的句子。

①出示句子1:“ 阳光下,绿绿的草地闪着迷人的色彩。” 师:读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草原暖暖的,很舒服。师:带着你的感受来读这句。(生读)

师:一望无际的草原,到处绿绿的,柔柔的,让咱们来齐读这句。②出示句子2:“最吸引人的的是那雪白的羊群,羊儿在牧羊姑娘轻轻的歌声中,静静地吃着嫩草。”

师:你怎么觉得这句很温柔?

生:这句话中写了牧羊姑娘歌声轻轻的,羊儿静静地吃着草,十分悠闲自在。师:请你把你的感受读出来。(生读)师评:你把这份温柔感受到这样的细腻。

③ 出示句子3:“放牧的藏族小伙子,骑在高大的马背上,奔跑着,玩耍着,说笑着……”

师:(当学生说出这句时,师及时赞赏。)你为什么觉得这句很温柔呢? 生1:这句写小伙子们自由地玩耍,十分悠闲。所以很温柔。生2:小伙子们玩得那样无忧无虑,说明人和人之间十分亲切。师:是啊,小伙子们这样悠闲,这样自在,让咱们来齐读这一句吧!师:这么自在,再来一个小伙子来读。(指名读这句)师范读这段(课件出示一组画面)

师:谁再来读读这一自然段?(指名读)相机评价。

/ 6

师:小伙子们也到草原上玩玩吧!(男生读)

师:在作家大次央的笔下,草原宛如一位温柔的母亲,是那样温和,是那样宁静,难怪他要情不自禁地说——生再齐读:“这就是我的故乡,我深深爱着的藏北草原。”

师:你还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草原的美景?

4、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

师:你从哪些句子感受到了草原的美?说说自己的理由? ①质疑:花儿怎么会飞舞? ②齐读第1、2句。

③小花舞动着,小河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飘香的酥油茶、青稞酒、牛肉真让人神往啊!作者不禁赞叹——生齐读:“美呀!实在令人兴奋。”

四、课堂总结,升华情感

1、师:这节课我们随着作家大次央一起走进了那神奇的藏北草原,感受了草原的神奇、温柔、美丽。让我们再次来读读课文1-3自然段。(配乐读)

2、生齐读。

3、草原上的人们在干什么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板书设计:

12、藏北草原

深深爱着 美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导语引入、质疑。

二、精读文章,感悟景美、人美,体会情感。

(一)轻声朗读课文2—6自然,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藏北草原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读、思、划、议)

1、同位互相交流学习体会。

/ 6

2、指名反馈

(二)划出描写草原景色的语句,感受“景美”。(课件展示画面)

1、抓住“绿绿的草地,雪白的羊群,轻轻的歌声,放牧的小伙”等词句体会草原的“温柔之美”(感情朗读)

2、出示句子“绿色是大自然的生命……小河象一条银色的带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品味比喻句的妙处(领略草原的自然美景,体会作者的喜爱、自豪之感)。”

3、抓住“美啊!实在令人兴奋(释放情感,表达作者对草原的赞美热爱)”

4、指导感情朗读

5、师小结过渡

(三)学习4—6自然段,抓住两个场景体会草原的“人美”。

(场景一)

1、指名读第五自然段,抓住“漂亮、哈达、敬酒等词,引导学生体会草原人的美丽善良、勤劳好客,品味人情之美”。

(场景二)

2、观看赛马场上的小伙子,了解文中抓住什么进行描写?(动作,外貌)体会草原小伙子的阳刚、勇敢。

3、指导朗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4、师小结,藏北草原的自然景色和人都是那样的美(板书美),这么美的景,这么美的人,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呢?

(四)品读7、8段,升华情感。

1、自由读7、8段;

2、交流体会;

3、出示句子小结写法;

4、齐读,升华情感。

三、总结全文,获得启迪。

四、作业设计。

1、积累语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练笔,模仿文中的写法,以“美丽的木兰湖”(木兰天池、木兰山)为题,写篇习作,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 6

板书设计: 藏北草原

景:温柔、水清草茂

人:美丽善良、勤劳好客

/ 6

第四篇:人教版《草原》教学设计2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2—5自然段,体会草原静态的美和主人欢迎客人时的热烈、欢腾场面。

2.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的草原不仅景色美,而且人更美。3.体会文中比喻句的内容及作用。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录音带。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2.教师过渡:课文第1自然段,作者对草原环境的描写,让我们读了觉得祖国草原的景物时多美。现在我们学习课文后四个自然段,我们会进一步知道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二、研读第2自然段,体会“洒脱与好客”

1.指名读第2自然段,教师提示: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我们要学习作者如何按照地点的转换,抓住事物与环境的联系,变化的特点,运用动态的描写方法,把文章写得既形象又生动。

2.阅读、思考:写作者访问陈巴尔虎旗牧业公社途中,这段课文可分为几层?(可分为两层:第一层:初入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第二层:快到公社,主人到几十里外迎接客人)3.研读第一层课文,感受“洒脱”。(1)作者乘汽车进入草原,最初有什么感受?(草原十分辽阔)从课文那些语句看出草原十分辽阔?(2)“洒脱”是什么意思?

(3)“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这些描写说明草鱼环境有什么特点?(4)初入草原,环境的特点是辽阔、静寂。后来呢?草鱼环境有什么变化?从什么地方开始变化的?(5)“隐隐有鞭子的轻响”说明了什么?(6)为什么有了河,草原的环境就有了变化? 4.讲读第二层,体会“蒙民好客”(1)指名学生读第二层。

(2)“疾驰”“襟飘带舞”是什么意思?

(3)作者为什么用一条彩虹比喻老欢迎远客来的蒙族男女老少?(4)当主人见到客人时,草原的环境有什么变化?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5.教师小结:作者初入草原,看不见什么东西,听不见一点声音,处在这种环境,使人产生一种辽阔、静寂的感受;接着作者快到公社时,看到了牛羊成群,主人热情迎客,听到了各种声响,自然引起了一种兴旺、热闹的感受。作者的感受由静到动,是因为他所处的环境在变化,这说明,环境变了,事物也在变化。

三、研读第3-5自然段,感受“蒙汉情深”

1.让三名学生各朗读一段课文,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1)这三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

(2)主人热情好客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表现蒙族人民热情好客的词句。

2.读后讨论交流:

(1)主客是怎样见面的?作者运用哪几个动词来表现激情洋溢的气氛?手是怎么握的?怎么笑的?怎么说的?这些表现了什么?你体会到主客见面时大家的心情怎么样?用欢乐、热情的感情朗读这三个自然段。

(2)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招待客人的?从这节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蒙汉两族人民情谊很深?为什么“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3)客人告别时的情景怎样?“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诗句中的“何忍别”是什么意思?第1句怎么讲?(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如此深厚,怎么舍得分别呢?)第2句话中“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怎么讲?用在诗句结尾的作用是什么?

(4)哪些地方体现了蒙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表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穿着各色的民族服装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用手抓羊肉和奶酒招待客人,席间姑娘们还要唱民歌; 饭后表演套马、摔跤和民族舞蹈。以上三个方面表现了蒙古人民的风俗习惯。

四、课题小结 1.从全文看,前面两个自然段主要是写什么?后面三个自然段主要是写什么?

2.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但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

3.小结:这篇课文主要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中心是表现蒙汉人民的友好情谊,歌颂各民族的团结。作者以写草原之美衬托蒙族人民的心理之美,民族团结的精神之美。同时,也写出了草原独特的风光形成了蒙族人民独特的风俗,独特的民族气质—热情豪爽。作者描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接、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静态美和蒙族人民欢迎客人的热烈、欢腾的动态场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布置作业

1.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句,读一读,想一想把什么比作什么,然后抄写在摘抄本上。2.完成课后练习题。课后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1.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关注学生独特的感悟与体会,与学生共同探讨新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2.教师要深层地挖掘文本资源,力求借助文本内容挖掘孩子身上的各种潜能。3.教学中,不但让学生知道了“是什么”,更让学生知道了“为什么”和“怎么样”。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人情入境,深入品词析句是这节课中最成功的一面。板书设计

天:清鲜、明朗

景美{ 天底下:小丘、平地、羊、马、牛„„

草原{ 人美:热情好客、会心感人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第五篇:《草原的早晨》教学设计2

《草原的早晨》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

1、出示卡片,指名认读词语:

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

2、听写:“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说出“处”、“牧”、“原”的偏旁名称。

3、指名朗读课文。

静读训练

1、第一自然段。

学生自读,思考:这一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时间的事?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季节:春天——新绿铺满草原;时间:早晨——黎明)

口头填空。鞭声打破了宁静。的草原醒来了。

自由讨论并交流:“草原醒来了”是什么意思?

(春天来了,天气转暖,草也露出了新芽,就好像草原睡了整整一个冬天,现在醒来了。)

(夜,静悄悄的,草原也跟人们一样睡着了。早晨,人们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草原由静到动,就像醒过来一样了。

指名读全段。(重音:响亮、黎明、新绿)

2、第二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写了什么?(板书:羊儿牧民)

再读课文,准备口头填空:

羊儿涌出了圈门,奔向草原。

牧民们,追赶那。

填空后互相交流对“一只只”、“蹦跳着”、“无边”、“跨上”等词语的理解。(一只只:羊儿多;蹦跳着羊儿欢快;无边:草原大;跨上:牧民怀着欢乐的心情)

(板书:一只只涌出跨上追赶)

这一段写草原上羊儿和牧民怎么样?(羊儿多,牧民欢乐)

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重音:蹦跳无边欢乐)

3.第三自然段。

轻声读全段。这一段只有一句话,谁会读的?

指名朗读后提问:这一自然段写的什么?(草原上羊儿多,牧民欢乐)

你为什么这么说?(“一群群”说明羊儿多;“蓝天下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说明牧民心里很欢乐,放声歌唱)

这一自然段和上一自然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都是写草原上的羊儿多,牧民乐)(不同的地方是:第二自然段中是“一只只羊儿”,这一段是“一群群羊儿”羊儿更多了。上一段通过写牧民跨上骏马追赶羊群表示欢乐,这一段用“蓝天下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来表现牧民的欢乐)

作者说“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为什么这么大比方?(羊儿是白色的,跟白云的色彩一个样;羊儿一边吃草,一边活动,白云在空中也不断移动。它们有相似的地方。)(板书:一群群飘动歌声)

引读:远处,一群群羊儿——学生接着读,师读:蓝天下回荡着——学生接着读。

三、课堂练习

1、读了《草原的早晨》,我们又懂得了什么?

(草原上的羊儿真多。牧民们的生活很快乐)(板书:多乐)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作业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鞭声

()草原

()羊群

()清香

照例填空

一()春雷 一()气

一()白鹅

一()小船 一()梅花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下载1草原教学设计2018.2word格式文档
下载1草原教学设计2018.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

    解决问题方案,学员在经过课程学习与交流研讨后,把对拟解决问题的新认识具体化为教学设计问题解决方案。 拟解决问题:如何提高小学字词教学效果 针对本人在第一次作业里提出拟解......

    《草原》教学设计

    《草原》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4个字,能正确读写“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礼貌、拘束、摔跤、襟飘带舞”等词语。背诵课文一、二自......

    草原教学设计

    《草原》教学设计 一、教学课题: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课《草原》 二、教材分析: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

    草原教学设计

    16、草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两条绿线内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知课文大意,能理清文章脉络。 4、学习......

    草原教学设计(推荐)

    《草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4个字,能正确读写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礼貌、拘束、摔跤、襟飘带舞等词语。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2、通过......

    《草原》教学设计

    《草原》教学设计 清油河希望小学胡秀芳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想象“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意境。 过程......

    草原教学设计

    1、草原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蒙古草原的美......

    《草原》教学设计

    《草原》教学设计15篇《草原》教学设计1第五单元备课《草原》、《珍珠鸟》、《零点降生的女孩》、《母爱》及练习五。一、复习引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草原》这篇课文。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