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杨洪芬)(5篇范例)

时间:2019-05-12 23:16: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杨洪芬)》,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杨洪芬)》。

第一篇: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杨洪芬)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杨洪芬)

教学内容:青岛版第二册教科书75-77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4.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教学用具:1厘米小棒若干,4厘米小棒若干,学生直尺,各种测量物品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1、出示字——尺,漂亮的尺子,我们身体上漂亮的尺子在哪里? 一拃、脚、步、抱等。

2、除了身体上这些漂亮的尺子,还见过哪些尺子?(直尺)师:在哪里见过直尺?知道为什么吗要用直尺?

3、扎量黑板的长度。怎么回事呢?

师:同样是教室的长度,怎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呢?有什么办法可以使我们量的结果一样呢?

生:大家都用同样的工具去量。

4、导入揭题:你们的办法真妙!要想量出一致的结果,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那就是?(尺子)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探究一:认识尺子。(多媒体显示一把放大尺子)1:举起你的直尺,让大家看看,轻轻放到桌面上。

师:仔细观察,看看你的直尺上面有什么?把你发现和同桌交流一下。

2、汇报交流:

(1)数字:都有哪些数字?它们是怎么排列的?“0”表示什么?(提升------共同之处:0起点、大格同样长)

(2)刻度线:观察这些小竖线你有什么发现?这些长短不同的小竖线都叫做刻度线。在较长的刻度线下面都标有数字。(3)字母:什么字母?CM。(板书)CM表示什么?

3、小结:今天,我们就要认识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所使用的国际上统一的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课题“厘米的认识”)探究二:认识1厘米:

1、认识厘米。

(1)交流前置作业1 师:1厘米有多长?你能从直尺把1cm找出来吗?拿出我们的课前小研究,小组交流。

(提升——总结:每相邻的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在这张纸上,除了这儿的1cm,你还能试着涂出两个1cm吗?(2)比一比:

师: 1厘米大约有多少长呢?用1厘米的小正方体验证。(3)画一画:

师:拿出直尺,请在纸上画出一条1厘米长的线。(4)记一记:

师: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5)找一找:

师:找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 探究三:认识几厘米。

1、2厘米有多长?放到尺子上验证下。

提升——2厘米在哪里?还有不同的2厘米吗?

2、5厘米呢?估计的准吗?

3、这里有一张纸条,猜猜看大约几厘米?要想知道准确长度应该怎样做?(请一个同学重点测量)测量7、10、11厘米纸条。

三、实践应用,练习巩固。探究一:测量方法。

1、交流前置作业2:

师:课前我们测量了两条线段的长度,请小组重点交流你是怎样测量的,测量时提醒大家要注意什么?

尺子应该怎样放?线段对齐、0刻度开始。

提升——为什么从0开始测量?从2开始行吗?怎样量?

2、测量大约14厘米的小棒。

师:估计一下这根小棒多长?像这样的线段可以说是大约长14厘米。以后我们遇到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不正好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看它最接近几厘米,就说它是大约几厘米长。

3、测量任意物体长度;

师:测量了线段和小棒,还想量吗,那我们接着量,听清要求:请你任意测量出一件物体的长度? 然后安静坐好。

四、总结延伸。

1.师:通过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2.布置延伸作业。

师:回家后,以厘米为单位,量一量一些你喜欢的物体的长度。

教后反思:

《创造不顺利的课堂》

今天一早心情就开始紧张,源于要执教一“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研究课——《厘米的认识》。参加工作这么多年了,唯一没有改变的就是执教公开课时的那份恐惧,这样的心情上课可想而知效果如何。一节不算优秀的课,却给我了很多的启示:

第一、本节课的导入还不错。

在上《厘米的认识》时,我曾考虑过四种导入的方法:

一是按书上的情境导入。

上新课之前老师要请小朋友们做一件事情,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度量工具量一量课桌的桌面有多长。学生测量。(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测量方法,可能有的用尺量,有的用“拃“量,有的用数学书量,有的用铅笔量,还有的用文具盒)通过讨论使学生感受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导入新课。

二、是直接以问题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皮老师手上的纸有多长吗?用什么方法就知道呢?学生说用尺子,那怎样从尺子上知道皮老师手上的纸条有多长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三是教师把11厘米长和10厘米长的纸条,分别横着和竖着贴在小黑板上,举起来让学生观察看哪根纸条长哪根纸条短。学生一般会认为横着的纸条长,这时教师可提问: “怎样才能知道究竟这两根纸条哪根长呢?”从而引出课题。四是根据数学绘本故事《我家漂亮的尺子》导入,用不同的拃测量黑板的长度,发现结果不同而出示问题:“怎么回事?同样是黑板的长度为何出现不同的结果呢?” 在选择导入时,经过比较后,我在上课时用了第四种导入,通过设疑导入新课,我觉得效果还可以。

二、本节课的练习设计不错。

在巩固练习中我设计了两个练习:

1、实践活动。

(1)找一找,你身上的尺子在哪里? 启发:一手掌长、一手掌宽、一拃等等 手掌宽____厘米 1拃(zhǎ)长____厘米

(一拃就是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因为每个同学手掌宽度和一拃长度不尽相同,只取整厘米即可。)

(2)用你身上的尺子量一量,你喜欢的物体的长度?

通过设计这道题,让学生学会了用身体上的尺寸量物体的长度,并学会了估算长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为了让学生感受到通过量长度不仅可以知道物体有多长,而且还有其它作用。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

猜一猜这是什么图形?你是怎样验证的?

通过验证后,学生发现当两个图形相似,当不能用眼睛判断时,还可以通过量一量来判断,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节课最大的败笔是在介绍尺子时,由于自己没有很好的对学生说的尺上的图案进行总结,以至学生说了许多非本质的东西,浪费了一些时间,所以后面的练习都没有时间做了。而最值得自己思考的问题应该是:

1、穿着新鞋走老路;

2、如何把数学问题做到深入;

3、注重教学的每一个小细节。《厘米的认识》评课(赵曼曼)

《厘米的认识》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初次接触到长度单位,对于长度孩子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基础,如何把这个抽象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如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针对这节课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1、数学故事导入很精彩,数学绘本故事《我家漂亮的尺子》告诉我们身体上有很多尺子,“扎、庹、指、抱”等,这些是孩子们很容易理解的一些“长度”,孩子们通过课下和妈妈一起测量《我的爸爸》,体验到了测量的乐趣,同时对于妈妈和我手大小不同而有了长度单位统一的第一次理解。同时,在课堂上杨老师带领孩子们测量了黑板,通过老师和学生测量的两个数据14扎和10扎,而提出问题:“为什么同样是黑板的长度,而会出现两个不同的结果呢?”从而自然的导入本节课第一个重点《直尺的认识》。一个小小的导入,既有了认知的冲突,也有了生活和数学的紧密联系,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在杨老师的班级里,一直被孩子们对于数学的迷恋而由衷的佩服着,一年级的孩子数学日记中有了《分数的认识》,有了二年级《我家楼梯上的乘法》,这些都是孩子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对于数学知识的一种发现和探究。《如何让故事、生活和数学联系起来》也是杨老师一直在探寻的一个问题。

2、体验厘米到位,1厘米的构建是孩子们测量和认识长度的基础,杨老师让孩子们通过找1厘米,比划1厘米,想想1厘米,寻找生活中1厘米等,充分的体验到了1厘米的长度,为孩子们后面的测量和米的认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质疑能力的培养,为一年级孩子的质疑能力而惊叹,有个孩子说到:“我的书是1厘米”,“奥,奚豪成我想问一下你说的是书的长度还是厚度呀?”李惠宇质疑到 “1厘米就是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

“王霄霖不对,如果说两个数字的话,2——5也是两个数字之间呀,可这不是1厘米呀。你应该改正一个地方?” “谢谢,应该是相邻两个数之间。

这样的精彩很多,只有认真倾听才会有质疑,只有不断地思考才会有质疑,而质疑的课堂又是一个充满着和谐和探究的课堂。在生本课堂的今天,《如何培养孩子的质疑能力》是我们每个老师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针对这节课,提出几点自己的建议:

1、前置性作业还是太过简单了,应该让孩子多一些创造在里面。比如1厘米有多长,你是怎样知道的?

2、练习题的设计如何激发起孩子探究的欲望,整堂课感觉 孩子提升的不多,仍然是在前置作业上徘徊,如何再深一些,如何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起来,对于一班和二班的孩子是必须的。比如:‘可以让孩子为一个长方形的照片做一个相框“,这样测量和实践的应用都会在里面,更能够让孩子敢于尝试。

第二篇:认识厘米教案赵芬

厘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下册第79——80页 教学目标:

1、结合故事情境,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会用尺子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1)动画导入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生:喜欢。

师:下面我们一起欣赏一段好看的动画片,(2)讨论交流

师:对呀,这是怎么回事呢?大家同意吗?(谁能再说一说)

师:手小拃就短,手大拃就长,那你们知道什么是一拃吗?和老师一样伸出手,从大拇指到中指指尖这间的这一段就是一拃。

师:来我们比一比,我当师傅,你来当徒弟。(教师与学生比手与拃的大小)师傅和徒弟一拃就差这么多,那量了3拃差的就更大了,所以把阿福的衣服做小了。

2、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师:大家想一下,怎样做就可以避免这样的错误发生呢?

小结:同学们想的真不错,看来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必须有统一的长度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长度单位——厘米。(板书:厘米的认识)

是啊,古代的人们也发现,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所得的结果是不一样的。为了测量的准确和交流的方便,人们发明了尺子,用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就不会出错了。(出示尺子)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尺子(1)初步感知

同学们都见过什么样的尺子?对呀,尺子有很多很多,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同学们手中的这把尺子,请小朋友拿出尺子,仔细地看一看,尺子上都有什么?把你看到的和同位交流一下,看谁观察得仔细,发现得多。(学生同位活动)(2)汇报交流。(指名到前面指着自己的尺子说一说)

师:为了让同学们看得更清楚,更明白,这儿有一把放大了的尺子,师:谁来说说尺子上都有什么?(数点课件)师:其中,最小的数是哪个?

师:这些数可多可少,尺子短一点就少一些,尺子很长就多一些。但无论长还是短,数多还是少,其中有一个数不能没有,也就是这些数中最小的那个,是什么?(0)

在尺子上它表示起点也就是开始的意思。我们在测量的时候,就要以这个0作为起点,开始测量,所以0在尺子上很重要,表示起点。

师:还有什么?(竖线)

这些长短不一的竖线,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刻度线(齐读)师:还有什么?CM 这个字母就是厘米的英文写法,板书:厘米

CM 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板书: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厘米的知识。(板书课题:厘米的认识)把尺子收起来,坐好!他完成的很快!大家看黑板,我们在尺子上认识了刻度线,还有很多很多的数,特别是0这个数,在尺子上表示起点,还知道了有一个单位叫厘米。下面我们就要来认识1厘米。

2、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1)认识1厘米。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1厘米到底有多长吗?拿出你的尺子,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是1厘米?

汇报:0-1(同意吗)先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然后在尺子上和1厘米比一比,用手在尺子上比一比,然后把尺子拿开,(师一边说一边演示)举起收来,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

师:谁还能找到1厘米?(把手放在上面比一比)2-3.3-4等

谁还能再说几个?同学们看2-3是1厘米,3—4是厘米(适当提示)也就是 小结:每相邻的两个数中间的这一段长度都是1厘米。多媒体出示:直尺上方一条从0到1的红线。

师:这个小红道儿就表示1厘米。在尺子上,从几到几就是1厘米? 生:在尺子上,从0到1是1厘米。

师:你说得真完整,谁也能像他一样来说一说?(指名2人重复)

师:在尺子上,从0到1是1厘米。只有从0到1是1厘米,对不对? 生:不对!

师:那在尺子上,还有从几到几也是1厘米? 生:在尺子上,从1到2也是1厘米。

生:在尺子上,从1到2是1厘米,从2到3是1厘米,从3到4是1厘米,从4到5是1厘米„„从8到9是1厘米。(舒了一口气)

师:你真了不起,说出了这么多1厘米。我们往这儿看,(师在媒体上演示)在尺子上,从0到1是1厘米,从1到2是1厘米,从„„(引导学生齐说)

师:挨着的、相邻的两个数之间都是1厘米。

师:我们大屏幕上的东西都被放大了,不准,请孩子们在自己的尺子上找1厘米,然后用手比划一下。

师:请问从4到几是1厘米? 生:5。

师:从4到几是1厘米?不许说5。

(引导学生发现:从4到5是1厘米,从4到3也是1厘米。)生:3。

师:要能正着看,还要能反着看。要会上学,还要会——? 生:下学。放学。(全场笑开)

师:从8到几是1厘米?要说全。

生:从8到9是1厘米,从8到7也是1厘米

师:她会用一个“也”字把性质相同的两种答案连起来,真不错!说也来说一说?

(2)找生活中的1厘米

师:刚才我们在尺子上认识了1厘米,实际上生活中也有很多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试着找一找。课件出示实物(食指、花生、口子、土钉等)

3、认识几厘米,用厘米量。

师:刚才我们从尺子上找到了1厘米,也找到了生活中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那知道从几到几是2 厘米吗?从几到几是5 厘米吗?赶紧找一找同为互相说一说,然后汇报活动三:认识几厘米

师:认识了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找到3厘米吗? 学生交流,教师适时用课件演示3厘米的长度。师:你还想认识几厘米?

生可能交流:2厘米、3厘米、4厘米„„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随后交流,得出结论:几厘米就是几大格。

四、测量物体

师:好了,我们认识了厘米。但是数学知识不能光是纸上谈兵,要会应用,要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现在大家拿起桌上的这根小棒,你能估一估它有多长吗?估的时候,可以先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生:5厘米;6厘米„„

师:老师要知道它的准确长度,应该怎么办?赶快动手量一量吧, 汇报:

师:谁愿意来汇报一下你们是怎样测量的?

生拿着尺子,上展台上来展示测量方法,(纸条)

师小结:测量物体长度时,第一步先把物体放平,第二步将物体的一端和0刻度线对齐,第一步先把物体放平,第三步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厘米,就读几厘米。(课件)齐读

下面老师发给大家一张图,有小刀,有螺母,还有牙刷等等。(作业纸)

下面尺子要请我们同学们来当小小裁判员,愿意吗? 生:愿意!出示课件判断对错。还有一拃的长度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还学会了用厘米作单位去测量。课下请大家找一些你喜欢的物品,先估一估,再量一量,并把结果记下来,下节课我们再交流,好吗

片段一:认识1厘米

多媒体出示:直尺上方一条从0到1的红线。

师:这个小红道儿就表示1厘米。在尺子上,从几到几就是1厘米?

生:在尺子上,从0到1是1厘米。

师:你说得真完整,谁也能像他一样来说一说?(指名2人重复)

师:在尺子上,从0到1是1厘米。只有从0到1是1厘米,对不对?

生:不对!

师:那在尺子上,还有从几到几也是1厘米?

生:在尺子上,从1到2也是1厘米。

生:在尺子上,从1到2是1厘米,从2到3是1厘米,从3到4是1厘米,从4到5是1厘米……从8到9是1厘米。(舒了一口气)

师:你真了不起,说出了这么多1厘米。我们往这儿看,(师在媒体上演示)在尺子上,从0到1是1厘米,从1到2是1厘米,从……(引导学生齐说)

师:挨着的、相邻的两个数之间都是1厘米。

师:我们大屏幕上的东西都被放大了,不准,请孩子们在自己的尺子上找1厘米,然后用手比划一下。

师:请问从4到几是1厘米?

生:5。

师:从4到几是1厘米?不许说5。

(引导学生发现:从4到5是1厘米,从4到3也是1厘米。)

生:3。

师:要能正着看,还要能反着看。要会上学,还要会——?

生:下学。放学。(全场笑开)

师:从8到几是1厘米?要说全。生:从8到9是1厘米,从8到7也是1厘米

师:她会用一个“也”字把性质相同的两种答案连起来,真不错!说也来说一说?

(指名重复。)

片段二:在教学完以0为起点量物体的长度之后……

师:接下来刘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小明和你们一样,是个学生。但是他很不幸,因为他们家着火了,把他的尺子给烧坏了。(师拿出打火机,演示烧尺子。)

媒体出示:尺子一端烧坏(后端)师:还能用这把尺子量吗? 生:能。起点0还在。师:要量不够呢? 生:量两次。

师:他们家太不幸了,又着了一场大火,尺子的这头又给烧了。(师拿出打火机,演示烧尺子。)

媒体出示:尺子一端烧坏(前端)师:起点0没了,现在还能量吗?

生:不能。生:能。师:怎么量? 生:用1当起点。师:1也没了。生:用2当起点。

师:请你用这把破尺来量一量打火机的长度。(生上台用破尺来量打火机的长度。)

生:这边是2,这边是10。师:从2到10是几厘米?

生:8厘米。

师:你是怎样想到8的呢?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生:用10去减2,就得到了8厘米。

师:我们也可以一块儿在大屏幕上来数一数从2到10。

全班齐数。

师:这里面有几个1厘米?

生:8个。

师:8个1厘米就是——?

生:8厘米。

不难看出刘老师无论是在带领学生认识尺上的1厘米时,还是在教学生用尺子灵活测量物体时,都要比我平时的教学更深一个层次:我在带领学生认识尺上的1厘米时,认识到从0到

1、从1到

2、从2到

3、从3到4……这些都是1厘米就完了,刘老师则多了一层“要能正着看,还要能反着看”的思想;我在教学生用尺子测量物体时,教到学生掌握以0刻度为起点就结束了,刘老师却还教给学生“必要的时候起点可以自己定”的思想。当然除此之外,他还有许多的课堂细节无不透射着他的教学智慧,所以在他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总是能得到更多训练,他的教学效果总是很扎实,他的教学他的课堂永远不会过时。

但是我觉得他创设的那个“小明家中着火,烧坏尺子”的情境,有些不太符合现实,是有待商榷的。家中着火,别的东西没去关心烧没烧坏,就关心着一把尺子,更有趣的是,家中着火两次,尺子烧坏两次,却没完全损坏,这尺太牛了。我认为,不如把情境改为:小明数学课不小心把尺子折成了两断,你说这两把断尺还能用来测量吗?先让学生说有0刻度线的那把断尺,再说那把没有0刻度线的断尺。

第三篇:《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9月多媒体授课资料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有多长,并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情感目标: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师:同学们今天可真精神,老师奖励大家一个故事,想不想听?(想)

师:有个人叫阿福,他去裁缝店做一件新衣服,店里的老师傅用他的大手量了量,对旁边的小徒弟说记好了身长3拃。阿福走后,小徒弟很认真的学着师傅的样子在布上用他的小手量了起来,1拃2拃、3拃,很快衣服做好了,可阿福一穿上,怎么这么小!师傅一量生气了:告诉你身长3拃,怎么做成了2拃?徒弟非常的纳闷。师: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生:师傅手大,徒弟手小。

师:两个人的一拃不一样大,量的就不一样长。师:那怎么办呢?

生1:师傅量了就师傅自己做,要是让徒弟做,就得徒弟量 师:用同一个人的一拃来量就好了 生2:用尺子量

师小结:看来在测量长度时,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课题:认识厘米)厘米在哪呢?就在咱们的小尺子上。

2、观察尺子。

师:昨天让大家回去观察自己的尺子,先和同位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谁想把你的发现说给大家听? 生1:我发现尺子上有数字。

生2:我发现尺子上有些长长短短的线。生3:我发现尺子上有cm。

师小结:大家观察的非常仔细,老师这里也有一把放大的尺子,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尺子上有数字,一起读一读。还有些长长短短的小竖线,这些线叫刻度线。每条长的刻度线下面都有什么?(数字)对着0的这条叫0刻度线,那对着1的呢?(1刻度线)对着2的呢(2刻度线)还有cm。cm也就是厘米,有时候我们写厘米这2个字很麻烦,就可以用cm来表示,又简洁又方便,这就是我们数学的一个特点,简洁美。1厘米可以用1cm来表示。

二、新知学习。

1、认识1厘米

师:那你能从尺子上找到1厘米吗? 生1:我发现从0到1是1厘米

师:说的很对,从0刻度线到1刻度线的长度就是1厘米。师:尺子上只有这个1厘米吗? 生1:从2到3的长度是1厘米。

师:你说的可真完整。谁能像他这样完整的说一说?

生2:从4到5的长度,从7到8的长度,从10到11长度都是1厘米。

师小结:我们说了这么多,可不可以用一句话把这些都说出来。看来大家发现了尺子上的小秘密,每2个数字之间的这一大格都是1厘米

师:现在像老师这样,把你的小手指在0刻度线上,慢慢的滑向1刻度线,你觉得1厘米怎么样?生:很短

师:正因为1厘米很短,所以在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师:现在用你的小手在尺子上这样比一比,看看1厘米到底有多长(生在尺子上比划1厘米)师:一厘米可真短啊

师:把你的1厘米,比给同位看一看,说一说你指的是哪个1厘米。师:知道1厘米有多长了吗?用你的小手比划出1厘米给老师看一看 生动手比划

师:我这里有一张纸条,它的宽就是1厘米,我来比一比,看看谁比划的最接近1厘米。师:老师这里有把长尺子,你能从上面找到1厘米吗?生找

师:那你觉得你尺子上的1厘米长,还是老师尺子上的1厘米长?那咱来比一比 生动手比,说发现

生:我发现老师尺子的1厘米和我的1厘米一样长。

师小结:不管长尺子,短尺子,中国的尺子还是外国的尺子,全世界的1厘米都这么长。师:那你想一想,在你的周围,还见过什么东西也是这么长? 生1:我发现我的橡皮差不多有1厘米那么厚 生2:我发现记作业的本子差不多有这么厚 生3:我发现我小拇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

师:快把你的小拇指也放在尺子上比一比,看看你的是不是 师:老师今天还准备了一些东西,你能快速的找到1厘米吗? 师出示物品,生找。

师:同学们找的很棒,老师再来考考你的眼力。

师:我这里有3根小棒,有一根是1厘米,你猜是哪一根? 生:蓝色的

师:你们的意见都一样?拿出老师给你准备的,用尺子比一比看是不是1厘米? 生动手比

师:是吗?说说你是怎么比的? 生:0-1,2-3,一大格

师:看来同学们都用自己的方法比出来了,这个对大家来说太简单啊,那老师出个难一点的

2、用尺子测量长度

师:拿起绿色小棒,给老师看一看,猜一猜这根多长? 生1:我觉得这根小棒的长度大约是4厘米 生2:我觉得这根小棒的长度大约是5厘米 师:怎么才能知道到底有多长? 生:用尺子量 师:自己试着量一量 生试着测量小棒长度 师:谁来汇报一下? 生:5厘米

师:同意吗?指着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生:我是把小棒的一头对着0,另一头对着5,这根小棒的长度就是5厘米 师:他是怎么量的?谁听懂了?再来说一说

师小结:你说的真好,我们在测量时,把小棒的一端对准“0”刻度,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师:不过刚才我发现有的同学这么量,(出示斜着的),你觉得行吗?那该怎么办?(小棒和尺子要对齐)

师:那这根纸条有多长?9厘米 师:赶快用刚才学到的方法来量一量红色的小棒吧 学生汇报

师:我们知道这3根小棒有多长了,现在请你安静的把它们送回家。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厘米,知道1厘米有这么长,还会用尺子来测量,学的怎么样?这么有信心,那老师来考考你。

① 树叶,钉子,铅笔的长度

② 牙刷、小刀的长度。小刀:那该怎么办?出示正确的,对准0刻度线(从0刻度线开始量)③ 2条线段 ④ 断尺

师:老师有张图片,但老师的尺子不小心折断了,还能用吗? 生:不能,没有0刻度线了

师调整尺子,问:这样呢?快来帮老师看一看这张图片长是几厘米? 生1:10厘米,为什么?因为对着10 生2:6厘米。为什么?指着说一说

生:图片一端对着4,另一端对着10,一共占了6大格,就是6厘米

师:咱们一起来数一数,看看是不是?(1个1厘米,2个1厘米,3个1厘米,4个1厘米,5个一厘米,6个1厘米,就是6厘米)师:谁听明白了,再来说一说。

师:你觉得断尺子好用吗?那你可要爱护好自己的小尺子呀

师:说是10厘米的同学,你现在觉得呢?哦,你该主意了,改成5厘米了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9-4=5 师:用大数减小数,你是用算的方法。

师:看了同学们学的是真不错,接下来老师和大家做个小游戏,伸出你的小手,让老师看到你的一拃,先估一估你的一拃有多长?再同位合作,一个把小手放在尺子上,一个看有多长。生动手量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量的? 生1:拿尺子比一比 生2:放在桌子上量一量

师:回家后可以量一量爸爸妈妈的一拃有多长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同学们学的高兴吗?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认识了1厘米 生2:我知道了1厘米有多长 生3:我还会用尺子来测量

师:这节课,我们用厘米作单位来测量了一些比较短的物体。如果老师想带着大家测量操场的长度,还用厘米作单位,合适吗?(不合适,太小了)在测量大的长的物体时,用厘米作单位就太小了,这就要用到更大的长度单位,这是我们今后要学习的知识。

五、板书设计:

厘米的认识

测量时,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统一长度单位。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1cm=1厘米

测量物体的方法:把尺子的刻度0对准物体的一段,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六、教学反思:

我在设想教学长度单位《厘米的认识》这部分知识时,考虑到学生初次接触,因此教学重点是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使学生建立起单位长度的观念。“厘米”这一单位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用,而且较容易让学生认识。在教学“厘米”这一概念时,我预先安排了估一估、量一量、看一看、找一找。总之,在“厘米”概念的教学中,利用量、看、找等环节,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获得感性认识,在头脑中切实、清楚地建立起“1厘米”的实际长度和空间观念。学习了“1厘米”以后,我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认识“几厘米”。但在整个教学实施的过程中,由于每个教学环节的小结不及时,导致重难点落实的不扎实,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稳中求实效,扎实教学。

数学组:王娜 2013年9月12日

第四篇:《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也喜欢看动画片,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非常精彩的动画片,想不想看?同学们可要认真看哟,看看故事里里面都有谁,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师:好,边看边想三个问题:第一,故事里都有谁?第二,阿福的衣服为什么小了?第三,怎样做才能使阿福的衣服正合适?(师播放多媒体)

师:谁来告诉大家故事里有哪些人,发生了什么事?

生:阿福,师傅和徒弟

师:第二个问题呢?阿福的衣服为什么小了?(同桌讨论)生:师傅手大,徒弟手小。

师:真聪明!两个人的一拃不一样大,量的就不一样长。师:那怎么办呢?怎样让阿福穿的衣服正合适呢?

生 :师傅量了就师傅自己做,要是让徒弟做,就得徒弟量。师:你的想法真独特。用同一个人的一拃来量就好了。

(如果学生说用尺子量,教师要及时表扬,并提出古代由于科学技术不够发达,还没有统一刻度的尺子,只能用拃量)

师小结:看来在测量长度时,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课题:认识厘米)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尺子(1)初步感知

师:为了测量的准确和交流的方便,人们发明了尺子,通常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长度.课前老师让大家观察自己的尺子,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尺子,先和同位说一说,你发现了尺子上的什么秘密?(学生活动)

师:谁想把你的发现说给大家听? 生1:我发现尺子上有数字。

生2:我发现尺子上有些长长短短的线。生3:我发现尺子上有cm。

师小结:大家观察的非常仔细,老师这里也有一把放大的尺子,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梳理总结(屏幕上出现放大的刻度尺)

师:刚才小朋友们说,尺子上有很多数,有哪些数呢?我们一起读一读。

生:0、1、2、3、4、5、6…… 师:以前我们学过的0表示什么? 生:没有。

师:0在尺子上表示什么?(闪烁0)生1:开头。

生2:0在尺子上表示起点。师:对,0在尺子上表示起点。

师:尺子上还有很多小竖线,这些线有长有短,都叫做刻度线。数字0对着的线叫做0刻度线,数字1对着的刻度线叫做1刻度线……仔细看,0在尺子的最左端吗?测量的时候,我们一般把物体的一端对准0刻度线,而不是尺子的最左端。

师:尺子上还有两个英文字母cm,这是厘米的英文名字,厘米也可以用字母cm表示。当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

2、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1)认识1厘米。

师:谁知道从数字0到数字1这段长度是多少? 生:从0到1是1厘米。

师:操作课件,标上1厘米。对,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师: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请小朋友来找一找。生:从1到2也是1厘米

……

师小结:我们说了这么多,同学们都在尺子上找到一厘米,我们来看看同学们找的这些一厘米有什么特点?可不可以用一句话把这些都说出来。看来大家发现了尺子上的小秘密了,每相邻2个数字之间是一个大格,每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2)体验1厘米的长度,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现在请你们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学生活动)师:请把你小手的食指指在0刻度线上,慢慢的滑向1刻度线,你觉得1厘米怎么样? 生:很短。

师:正因为1厘米很短,所以在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

师:现在用你的拇指与食指的底部在尺子上这样比一比,看看1厘米到底有多长(生在尺子上比划1厘米)

师:一厘米可真短啊!把你的1厘米,比给同位看一看,说一说你指的是哪个1厘米。(学生活动)

师:知道1厘米有多长了吗?用你的小手比划出1厘米给老师看一看。(生动手比划)(3)找生活中的1厘米

师:别看一厘米很短,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物体的长度大约都是1厘米。那你想一想,在我们的周围或身体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呢?

生1:田字格的一条边的长是1厘米。生2:我的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生3:橡皮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

师:你们都是一些善于观察的孩子,是生活中的有心人。

3、认识几厘米。

师:刚才我们从尺子上找到了1厘米,你能从尺子上找到几厘米吗? 师:从0到2是几厘米?为什么? 生:2厘米

师:像这样的问题谁能再提一个?(生问生答)师:像这样的几厘米,除了数大格,你能不能用计算的方法算出来呢?同位讨论一下。

师总结:两个数字之间包含几个1厘米,它的长度就是几厘米。也可以用后边的数字减去前边的数字。

4、用尺子测量长度(1)用完整的尺子测量 ①测量一拃的长度

师:咱们认识了厘米,知道了1厘米有多长,如何用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呢?(课件演示一拃的长度)

师介绍:从大拇指的指尖到中指的指尖之间的长度就是1拃。师:这位同学的一拃是多长呢?先估一估,是怎样来测量的?(课件演示)(生汇报)

师总结:我们在测量物体长度的时候,把物体的一端对准0刻度线,如果不是对准0刻度线,一定要看清楚要测量的物体中包含几个1厘米,它的长度就是几厘米。这位同学的一拃有15个1厘米,所以它的长度是15厘米。②量自己的一拃

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自己的一拃有多长,先自己估一估,可以自己量,也可以同位互相量。(学生活动)师:你的一拃有多长?谁来说一说? 生1:我的一拃有16厘米。生2:我的一拃有15厘米。生3:我的一拃有14厘米。……

师: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如果没有尺子,可以用自己的拃来测量。

③深化感知

课件出示量铅笔,让学生从测量方法上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2)断尺子测量

同学们,老师刚才不小心把尺子弄断了,但是老师的任务还没完成,要测量这支铅笔的长度。(课件出示)

师: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来帮帮老师?和你的同桌讨论一下。生1:从刻度2 开始量。这支铅笔包含几个一厘米,它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生2:可以用后面的刻度减去前面的刻度。师:同学们可真聪明!

师总结用断尺测量物体的方法。

5、认识线段

师:下面,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新朋友,请看黑板,仔细观察老师是怎么画的?(生汇报)

师:对准0刻度线画了一个圆点,然后沿着尺子画了一条直直的线,在线的末端再点上一个圆点,像这样的图形,两点间的一段叫线段。

师总结线段的特点,然后让学生到黑板量出线段的长度。师:你能在练习本上画出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吗?先让学生说画法,教师总结。

三、练习应用、提高能力

1、闯关练习

师:同学们,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还学习了用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感觉学得怎么样了?有没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挑战?挑战成功的老师有奖励。

第一关:量一量,填一填 第二关:填一填,看看谁是冠军

师:闯关成功了吗?老师奖励大家一首儿歌。(测量儿歌)

2、课后作业

师:看来同学们对本节课学的内容掌握的很好。回家后,请选择你喜欢的物品,先估一估,再用尺子量一量,把结果记录下来。

师:老师现在想测量手腕一周的长度,用直尺能不能量?如果不能,你能不能想一个好办法来帮老师解决这个难题?

四、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汇报)

2、教师总结。

第五篇: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3.1.1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页及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会用计量工具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建立1厘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较正确、灵活地估测出较小物体的长度。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展示台、皮尺、卷尺等。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引入长度单位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咱们先来听一个童话故事。

(出示课件)画外音:在蚂蚁王国里有一座小桥,有一天,一阵狂风把小桥的一个扶手刮断了,这可怎么办呢?小蚂蚁们准备再用木头做一根扶手。同学们,你们知道扶手有多长吗? 师:扶手到底有多长呢?在你们桌上每人都有一根和扶手一样长的小棒,请四人小组合作,选用盘子里的工具,量一量扶手有多长。

(学生操作:选用橡皮、大小回形针、硬币等量出“扶手”的长度)学生汇报结果。

师:奇怪了,同样长的“扶手”,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 生:因为我们选用的工具有的长,有的短,所以结果不一样。

(二)质疑

师: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 生:尺子。

二、认识厘米

(一)认识尺子

师:下面咱们就来认识尺子。请大家拿出直尺摸一摸,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后汇报,教师课件演示,使学生了解尺子的结构。)生:在尺子上有很多数。

(课件在尺子上出示0、1、2、3等数)师:对,有数。你们按顺序自由地读一读。(生自由读)

师:你们看,尺子最左端的数是几? 生:是0。

师:0咱们以前已经认识了,那你们猜猜看,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课件闪烁“0”)

生: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师:对,0对着的这根长刻度线就表示起点,咱们给它取个名字,叫0刻度。(课件闪烁0刻度并板书)

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尺子上还有很多线,有的长有的短。生:尺子上还有字母“cm”。

师:“cm”就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今天咱们就一块儿来认识厘米。(板书课题)

(二)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 师:(出示课件),你们想想看,红色这一段是多长? 生:是1厘米长。生:是2厘米长。„„

师:到底是多长呢?(同学们,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师:你们再看看,尺子上还有哪段也是1厘米长呢? 生:从刻度1到刻度2。(师点击课件反馈)生:从刻度2到刻度3。(师点击课件)„„

师:从这里,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长。

师:对,尺子上每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其实,每一小格的长度也可以用一种更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咱们以后来认识。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1厘米是多长,下面我们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 生:小纸条的短边长是1厘米。生:图钉的长是1厘米。生:手指的宽约是1厘米。

(全体学生比一比自己哪个手指的宽最接近1厘米,之后汇报,投影反馈。)师:用手比画一下,1厘米是多长呢?

师:互相看一看。记住了吗?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呀?((三)认识几厘米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几厘米又是多长呢?你们看,这一段是几厘米长?

那4个1厘米是多长?

师:你们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长的一段吗?(生指出后汇报是怎么指的)

三、用厘米量

(一)估几厘米

师:请你们把蓝纸条举起来。咱们先估计一下,它大约是几厘米长? 生:6厘米。生:4厘米。生:5厘米。

(二)量几厘米

师:究竟是几厘米长呢?咱们用尺子来验证一下。(学生试着用尺子进行测量,量好了的可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量的。指名学生上台边演示边介绍量法,其他学生评价他量得怎么样。)

师:请大家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然后在括号内填数字。

师:请同学们按刚才的量法,赶紧帮助蚂蚁们量出“扶手”的长度吧。(学生测量“扶手”的长度)师:大声告诉小蚂蚁,“扶手”长几厘米? 生:9厘米。

师:蚂蚁们知道了“扶手”的长度,一定能很快做好一根新“扶手”,你们想不想去看看?

四、巩固练习

(一)判断

(出示课件)画外音: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小桥比以前更漂亮了,从那以后,蚂蚁们深深体会到尺子的作用,于是蚂蚁王国举行了一个“测量大赛”。同学们,你们来当评委,如果你们认为选手量对了就举“对”牌,不对就举“错”牌。好,比赛开始了。

刚才,蚂蚁王国的测量大赛举行得热火朝天,你们想不想也举行个测量比赛呢?

(二)测量 师:)下面请四人小组合作,量出正方形纸片的边长,铅笔的长,练习本的宽和墨水瓶的高,并做好记录。比比哪组量得又快又准。

(三)拓展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厘米,学会了用厘米量,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出色。老师想请你们帮个忙。前几天,我做衣服的时候,需要知道手腕一圈的长度,可用直尺怎么量都不方便,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可以用纸条绕手腕一圈,然后量出纸条的长度就行了。生:也可以用绳子先量手腕的长度,再来量绳子的长度。生:可以用软尺量。

师:对呀!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其实人们为了测量更方便,不仅发明了直尺、三角尺、还发明了皮尺、卷尺等(教师边介绍边演示),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尺子。在你们抽屉里都有一把软尺,拿出来看一看。下面你们可以用软尺,也可以用直尺,选择你最想量或最感兴趣的物体量一量,可以离开座位,也可以和小伙伴合作着量。

(学生开始测量,有的量自己鞋底有多长,有的量同伴的肩宽,有的量自己的腰围,有的量手臂长,有的量桌子的长,有的量椅子的高„„之后汇报自己的测量结果。)

五、布置课外练习

师:同学们都特别能干。最后我还想给大家介绍个小知识:在很久很久以前,没有尺子的时候,人们是用什么进行测量的呢?他们有时是有手和脚来量。(课件展示:一拃、一步图样)今天的课外练习,请大家量出自己一拃和一步分别有多长。

下载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杨洪芬)(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杨洪芬)(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二年级数学上册) 教材简解:“认识厘米”是长度单位教学的开始。教材首先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用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思考,体会建立统一......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本站推荐)

    认识厘米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61--6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认识长度单位的过程,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学会用直尺画定长的线段......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认识厘米 教学内容: 这部分主要是厘米的认识,先教学生认识厘米,再教学用厘米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和线......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茂林镇中心小学校 谢荣娟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2-3页“认识厘米”。 一、教材分析 (一)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长度单位,100以......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及评析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及评析 恒涛双语实验学校 宋美丽 教学目标: 1、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

    厘米认识教学设计初稿

    一年级《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初稿 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阿福的新衣》信息窗口一。 教材分析:这部分知识属于空间与几何领域的知识 核心知识点:认识长度......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一、感受多样的度量长度的方法。 师:在黑板上画了两条线段,一条红的一条蓝的(红色2拃,蓝色2拃多),你能一眼看出哪条线段长吗? 用什么方法来比一比? 预设:用直尺......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阿福的新衣 信息窗1 厘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1、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