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及反思[大全5篇]

时间:2019-05-12 23:30: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5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及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5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一篇:2015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及反思

2015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教学重难点

1.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文字、图像资料。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

1.我们每个同学都是在爱的海洋里成长,谁能说说最关心你、与你最亲的人是谁?他们是怎样关心爱护你的? 2.出示图片,志愿军赴朝鲜图

同学们,嘹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在响起。1950年10月25日,我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出示图片,火车站分别图

1958年3月15日那天,在最后一批志愿军胜利返回祖国的前一刻,千万朝鲜人民噙着泪花前来送行,志愿军们也含泪告别,大家都深情地说着这样一句话──出示课题图片,板书课题:再见了亲人(不打标点)3.读课题

① 指名读课题:再见了亲人 ② 加标点(板书:,)再读:再见了,亲人 ③ 体会:哪一句的感情更强烈些?(齐读)4.提问:

①“亲人”一般指哪些人? ②“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 板书:志愿军

③ 课文中的“亲人”指的是哪些人? 板书:朝鲜人民

④ 他们是亲人吗?不是。板书:不是亲人

二、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诗配乐朗诵,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

那是一个现在看来非常久远的年代......有一天,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年轻的人们拿起了枪奔赴战场,只为能有宁静的生活,无情的战争让人们倒下,但没有人退缩,哪怕是伟人的儿子......平静的生活又回到了我们身边,但14万年轻的生命消失在滔滔江水边......2.同学们课前也查找了相关的资料,对这段历史,你们还了解到些什么?(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是什么让不是亲人的人却比亲人还亲呢?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最使你感动的小故事,选择你喜欢的读书的方式,想一想,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能用朗读来表达你的情感吗?可以和同桌或学习小组的同学交流讨论一下,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2.学生自学,讨论。3.汇报交流。出示人物图片

你最喜欢哪个小故事?(点击人物图片)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你能读读吗?初读课文,四、评读课文,加深理解

在文中找出“亲人”具体指的是哪些人?(用自己喜欢的线条勾划)你最想交流的是哪个故事? 根据学生的顺序,来安排三个故事的教学顺序。1.重点理解第一自然段。①大娘明明送去的是打糕,书中为什么说是“雪中送炭”呢?为什么这样比喻?(因为大娘想战士之所想,急战士之所急,若不是他们比亲人还亲,能冒着硝烟冒着炮火雪中送炭吗?)②战斗异常激烈,战士们已经几天几夜没合眼了,这时,大娘......(导读,尽情让学生去感受文章感染人的语句)③“救助伤员,失去孙孙”这一部分,你读懂了什么?从哪个词体会出来?(唯一)指导学生饱含深情的读。

小孙孙是大娘唯一的后代,唯一的希望。可是为了救志愿军,大娘却失去了他。这种情谊岂止是亲人,这真是(比山还高比海还深啊!)生读。

④“您说,这比山好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谁能把这个反问句换个说法?哪种说法好些?为什么?(这句话是多么的亲切,又是多么的热烈啊!)八年来,大娘一次次地把慈母般的爱给了志愿军,难怪志愿军们舍不得让大娘拖着疲惫的身体送了他们一程又一程,于是他们恳切地对大娘说──(学生齐读)”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志愿军对朝鲜的关心体贴都尽在这一声声恳求之中了。过渡:还有哪个故事让你感动呢? 2.第二、三自然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的能力,去挖掘文中感染人的词句。

五、小结

1.我们在与朝鲜亲人告别时,回忆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往事,这一件件一桩桩令人感动的事,无不凝聚着朝鲜人民对我们的深情厚谊,所以我们称朝鲜人民为”亲人“;对于他们,你还有哪些感兴趣的或不明白的问题?(学生交流)2.师生共同解决提出的问题。

3.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留到下节课解决。第二课时

一、赏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1.仔细默读课文想想文章里大娘、小金花、大嫂三个人的故事都催人泪下,凝聚着他们对我们的深厚情谊。那是不是朝鲜人民就只是这三个人有这样感人的事呢?(那为什么只写这三个人的事呢?(因为要写的事太多了,不可能一一记下,只能选择重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老、中、小),作者用概括的手法写全体,这是一种经常用得到的选材组材方法,你们以后写一次活动,写景就可以用这种方法)2.快读课文想想这三个故事在表达上共同的特点?(开头亲切称呼亲人,中间回忆感人事情,结尾赞颂双方的深情厚意。)

二、精读课文最后三段,体会文章感情的升华

1.在这片土地上,不仅居住着许许多多像大娘、小金花、大嫂一样的亲人,而且还渗透着我们与亲人们并肩战斗而洒下的鲜血,还留下了许许多多我们共同浴血奋战的故事。那一件件催人泪下的事情,无不凝聚着朝鲜人民对我们的深情厚谊。而另一个个让人泣不成声的故事,更让我们看到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一片赤诚。(投影:英雄图)2.但此时此刻,列车的汽笛长鸣,车轮已经启动。这是一个激动人心,充满留恋之情的场面,两国人民是在捧着一颗颗赤诚的心向最亲最爱的人告别呀!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饱含深情地读读这三段吧!(齐读)3.师引读(投影句子)战士们登上回国的列车,望着这些可敬可爱的人,望着这片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志愿军从心底里喊了声──投影第一句。

汽笛响了,列车徐徐开动了,战士们多乡再看亲人们一眼啊!于是,他们只好请求隆隆前进的列车──投影第二句。

然而,列车飞快地向前驶去,亲人们离战士们越来越远了。他们只好挥动手,大声喊着──投影第三句。

4.小结:他们的确不是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可他们是比亲人还亲的人呐!板书:(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他们之间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这是人世间最崇高、最珍贵的友谊。战争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我们彼此的心中切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愿中朝两国友谊永存!(板书)

三、回顾全文,归纳总结

1.本文作者魏巍以志愿军战士的口吻,生动的记述了中朝两国军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颂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2.文章的写作方式回顾。

四、课外拓展

收集关于抗美援朝的资料。《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

《再见了,亲人》字里行间,始终洋溢着赞美、感激的情感,表现了”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这一国际主义精神的主题。

在本课教学中,我特别注意让学生去收集资料,目的是促进课内外结合,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利用资料的能力。

在教学本课第三自然段,讲到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挖野菜而失去了双腿时,我引导:你们能从大嫂的举止中体会到什么呢?大部分学生都依据课文中的中心谈体会,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那比山还高,比海海深的情谊。但有查阅课外资料的同学就在此时很好地利用了课外资料。有一位学生站起来就说:”老师,我查过资料知道,象大嫂这样的朝鲜人民,还有很多,比如著名的'志愿军妈妈'柳梅,在严寒的冬天,敲开冰层,在冰冷的水中,为志愿军洗了衣服;还有一个叫韩桂芝的姑娘,家里住着四个伤员,敌人的炮弹击中了她的家,她先后把四个伤员背了出来,最后才背出她弟弟,可她的弟弟已被烈火烧死了。“多好的材料啊!我非常高兴,当即表扬了他们,并且马上作出总结:”文中大娘、小金花和大嫂其实代表得就是千千万万的朝鲜人民,他们为了志愿军战士,为了朝鲜的解放事业,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这样的查阅,使学生更加深刻理解了朝鲜人民为志愿军付出血的代价。

课前不但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查阅时间,教给了学生正确的查阅方法,在课堂上恰如其分地创设情境。突出了重点、化解了难点,把学生带入了情境。使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得到升华。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说的那样:”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利用图书室、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培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新课程、新理念正逐步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生活。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人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文,采用的是情感教学。启发学生想象,在头脑中再现文章所描述的情景和形象,使他们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再见了,亲人》字里行间,始终洋溢着赞美、感激的情感,表现了“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这一国际主义精神的主题。如何凭借本文的情感因素,对学生渗透情感教育呢?尝试如下:

一、整体入手,感知情感

教学伊始,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后,引出问题,使之感知情感。

1、从题目入手。让学生质疑:'亲人'指谁?是谁的'亲人'?志愿军为什么称朝鲜人民为亲人?题目中的'再'字怎么理解?......使学生了解“亲人”指的是像“大娘”、“小金花”、“大嫂”之类的朝鲜人民。志愿军所以称她们为亲人,是因为中朝人民在共同的抗美战斗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题目中的“再”字揭示了多次相见中的“最后一次”,含有一种何日复相聚的惜别之情。从而使学生感知情感的倾向。

2、从典型事件入手。以“文章写了哪四件典型事例”让学生知道文章通过“送打糕”、“救伤员”、“救侦察员”、“挖野菜”四件典型事件,来赞扬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情谊。让学生在感知材料的过程中,感知情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从整体上了解课文的情感流向。

“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的总目标之一。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过程。

二、细析事例,感受情感

本文由大娘、小金花、大嫂的三个故事组成。作者选取了老人、小孩、中年人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主题。由于课文的前三段的结构与表现手法基本相同,在教学中我对第一段做了详细的讲解与指导。设计“志愿军战士与大娘话别时追述了哪几件事?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等问题,让学生了解志愿军与大娘告别时,追述了三件事:一是大娘已经几夜没合眼,给志愿军洗补衣服;二是在一次阻击战中,冒着炮火给志愿军送打糕,回去时昏倒在路旁;三是在敌机轰炸时,为了救护在家里休养的志愿军伤员,失去了唯一的小孙孙。这样写的目的在于体现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表现了这种感情比山还高,比海还深。接着,让学生自学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二、三意义段,使之具体体会小金花对敌人的仇恨和对志愿军的深情,以及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挖野菜而致残,付出了多么高的代价,从而受到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厚情感。

教师应该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不应该以标准化解读去规范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应该培养富有创意的读者而不能培养人云亦云的听众。

三、品味词句,体会情感

教学时,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好好品析,让学生体会情感。

课文在追溯那难忘的往事时,出现了好些“血”,“泪”的词语,比如:“失去了唯一的亲人”,“失去妈妈”,“失去双腿”中的三个“失去”,充分说明了朝鲜人民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献出了自己的一切,乃至亲人的生命。又如“雪中送炭”说明大娘冒死送打糕的原因;“同归于尽”体现了小金花的妈妈痛恨敌人、热爱志愿军的感情;“噩耗”反衬小金花的刚强;“倒在血泊里”、“代价”说明朝鲜人民为志愿军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通过琢磨词句,让学生品味、推敲,感受其感情色彩,引起学生“内心体验”。让他们深深体会到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那山高海深的、不是亲人却似亲人的感情。

教师应成为学生阅读的导师、课堂阅读的组织者、促进者,而不是居高临下控制信息的专制的权威。教师应该积极营造亲密和谐的气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他们掌握阅读的方法,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阅读”、“体味”、“品味”、“感悟”还给学生。

学生在领悟情感的同时,必然会激起表达感情、抒发情感的欲望。此时,我设计引读,更好地让学生抒发情感。比如第四段,可按火车“启动”、“徐徐开出”、“飞驰而去”三个过程设计引读。像最后一个过程——列车“飞驰而去”,就是这样设计引读的:

“战士们深深地依恋朝鲜的山、朝鲜的水,更依恋朝鲜的亲人们!然而无情的火车却风驰电掣般向前驶去。战士们赶紧把头探出窗外,只见大娘、小金花、大嫂依然伫立在窗外,不停地挥手告别。此时此刻,战士们再也忍不住了,泪水模糊了双眼,要想对朝鲜亲人再说上几句离别话,然而距离遥远,战士们只能默默地在心头呼喊 ——” 此时,学生们深情地呼喊出文章最后的话语:“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

第二篇:《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及反思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汤河学校 曹莹 2012年4月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中亲人的不同含义。

2、能力目标:以读作为突破口,以读悟情,培养语感,有感情朗读。

3、情感目标:学习课文,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教学重点】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中亲人的不同含义;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有感情朗读课文。【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志愿军战歌》音乐。【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

同学们,刚才你们听到的是志愿军战歌,当年志愿军战士就是高唱着这首歌踏上了朝鲜的土地,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即将离开朝鲜回到自己的祖国,面对着许许多多送别的人们,每位志愿军战士都从心理默默的说着一句话,那就是“再见了,亲人!”

二、复习旧知,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一遍课文,想一想志愿军战士把谁称作亲人?他们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

三、合作学习,交流,体会情感

1、师:在这些事例中,哪位亲人的事例给你的感受最深,就学习哪件事。怎么学呢,老师为同学提供了一个自学提示,谁来读一读。

课件:默读,思考志愿军回忆了和这位亲人的哪些事?事例中的哪句话给你的感受最深,把这句话画下来读一读,想一想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请你用朗读的形式,读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小组交流:

谁对大娘的事例感受深,小金花、大嫂、学习相同段落的同学就近两三人结合小组,进行交流。

3、汇报自学,读中悟情(大娘):

师:谁对这件事感受深,读出你的感受。谁也找的这句话读出你的理解?同学们注意听看他们哪读的不一样。师:她是通过抓重点词语弄懂句子的含义的,大家要向她学习这种好的方法。老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重点指导。课件: 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这真是雪中送炭啊!点拨:结合课文想一想雪指的什么,炭指的什么。大娘冒着生命危险给战士们送来的仅仅是打糕吗,对,你们体会的真好,是他们的精神感动了志愿军,鼓舞了志愿军使他们的斗志倍增,顽强拚搏取得了阻击战的胜利。愿意再读读吗,把大娘关心志愿军的情感以及志愿军拚搏的精神读出来。谁来读读。

课件:我们还记得…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师:在这部分中还有哪件事给你感受深。

点拨: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抢救的是谁,是和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志愿军,失去的是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唯一的亲人,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朗读:面对这位可亲可敬的大娘,你一定有很多感受,愿意读出你的感受吗?(指导朗读)我也想读,听听有没有和她读的不一样的地方。为什么这样读。

师:想像一下当时的画面,进入情境感情就出来了。4、汇报:小金花:谁对这件事感受深。课件:同志们伤心的…你怎么落泪了呢?

点拨:学生朗读,失去妈妈小金花没有哭,可是与志愿军就要分别的时候,小金花却落泪了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5、师:还有哪件事令你感受深。

投影:“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问:这样高的代价指的是什么代价? 6、小结:

学习了他们的事例后,你现在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选择你感受最深的段落用你的朗读,读出朝鲜人民与志愿军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四、换位感悟

1、师:听着这样的话看着这样的战士,如果你是大娘小金花大嫂你会对志愿军说什么,任选其中一个角色练习说。

2、汇报:谁来说,你以谁的身份说。(还谁想说)

3、小结:听了同学的介绍,感到志愿军为朝鲜人民也是付出了太多太多。再读读课题你对课题有没有新的理解。

4、师:那么今天就是亲人送亲人了,让我们共同抒发一下对亲人的依恋之情吧!

五、运用悟情

1、师:既然是亲人送亲人,你能不能将这段话改为朝鲜人民对志愿军说。自己先练一练,也可以互相说说。

2、汇报:改为:再看一眼志愿军战士,让他们再停留片刻。

3、师:志愿军不愿走,朝鲜人民不愿他们走,因为在这片土地上洒过他们的鲜血,大娘小金花的妈妈、大嫂还有更多更多的亲人为志愿军洒过鲜血;罗盛教、邱少云、黄继光、毛主席的爱子毛岸英等14万志愿军长眠在朝鲜的土地上,他们的鲜血和朝鲜人民的鲜血凝在一起。

六、渲染升华

1、师:你们说,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什么凝成的?可称之为伟大的友谊。

2、火车慢慢的启动了,让我们再读读最后三段,再次感受一下两国人民那依依不舍的深情吧!

3、师:火车越去越远,可是两国人民的心却是越来越近。两国人民共同说着一句话:“再见了,亲人!”

4、师:多么感人的场面,咱们来写首诗吧,永远记住当时的场面。出示诗句填空“血火凝深情,依依相送行。无言默默泪。(你我一家人“惜别知情深“有缘再相见“只见车影远”“天涯若比邻”“彼此常牵挂”。)

《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

汤河学校 曹莹 2012年4月 刚上完《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颇有感受。课文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这篇课文感情真挚,语言凝炼,句式参差多样,篇幅较长,是一篇训练学生语言文字的好文章,也是训练学生朗读的好教材。

如何根据教材提高学生语文整体素质出发,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和谐发展,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呢?我的做法是:

1、这篇文章虽然语言凝炼,感情真挚,可由于课文所写故事离生活较远,给学生理解内容 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增加了难度,所以我在上课开始,先结合地图简单地向学生介绍了课文的写作背景,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然后我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这样不仅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一开始就让学生走进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境之中,初步感受到中朝人民深厚的友谊。

2、注重体现字、词、句、篇的训练。本课教学对字词句的理解我不是议到表面,而是做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要求,如:“雪中送炭”的理解,我首先让学生从字面去理解,并说出比喻意,然后再联系上下文去理解这个词。“雪”指困难,谁遇到了困难?遇到了怎样的困难?“炭”本文指什么?“送”大娘是怎样送的?通过理解这个词,使学生理解了整段内容,对句子的理解,我抓住课文的重点句子让学生改变说法,并把改好的句子与原句进行比较,体会句子在文中的含义、作用,并通过理解重点句子而牵一发动全身,使学生理解了整篇文章的含义。

3、提出的问题有概括性。比如在分析第二段时,我提出小金花是个怎样的孩子?从哪些地方看出来?这一问题把整段的内容都概括了出来,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学课文。通过讨论学习,把小金花的特点分析的很透彻。

4、注重朗读训练,读中悟情。俗话说:“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可见读的重要性,本节课,我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各种形式的读,有教师范读,自由读,有个别读,有齐读,让学生从读中体会中朝军民的深厚情谊,进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5、注重培养学生想象力。该文语言凝炼,为培养学生的语感,我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启发他们展开想象,丰富课文内涵,拓宽思想,强化积累。如启发学生想象:八年来,志愿军为朝鲜人民做了哪些事?课文后三个自然段,通过朗读引导,让学生想象千千万万个大娘、小金花、大嫂到车站送行的情景,这样不仅对学生理解课文很有帮助,而且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第三篇:《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

《再见了,亲人》课后反思

教学中体现较突出的几点:

1、导入中的情景创设把学生带入到了课文中,为学习课文作了很好的铺垫。两分钟预备通过录音机为学生放了《志愿军战歌》,伴随着雄壮的乐曲声,学生的情感被激活,很快的进入到情境当中。

2、从对语言的品位中,理解雪中送炭,从而进一步体会大娘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设计的三个层次,即第一层次用读读出大娘是怎么把打糕送来的;第二个层次体会大娘不顾自己的生命为战士们送来打糕,读出感受。第三个层次让学生理解雪指什么炭指什么,通过情境的创设体会出大娘对战士们的深情、对战士们的爱,以及战士们把大娘对他们的爱化作一种精神,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战士们打胜了仗。课堂教学中,层层深入的教学环节使学生对大娘与志愿军战士之间的深情厚谊以及为什么大娘把战士称作亲人的情感体会的很到位,学生情感也被调动。因此学生对这一段的朗读,读的有感情,学生的情感很到位。

3、重视了学生的朗读及教师对学生读的指导:

在学习小金花及大嫂一段时,注重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例如:学生在朗读描写小金花的刚强的语句时,学生对小金花为妈妈报仇的决心读的还不够坚决,因此委婉的指出学生读的不足及建议,通过比读的方式激励学生再读。不足:

1、对重点段的体会没有充分体现出学生的自读自悟,而是通过教师的导语引着学生体会出来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自主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2、教学结构安排的欠妥,大部分时间是指导学生学习大娘为志愿军战士送打糕和救助伤员的事情,对小金花和大嫂的学习只是以读带讲,没有给学生朗读感悟的时间。学生对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之间的情感是一点一点的积聚起来的,不是只通过对一个段落的学习,感情就能体会出来的。因此对后两个自然段的学习,也要让学生充分的学习体会。

第四篇:《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

《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

刚刚结束了青年教师汇报课,近段时间,我一直揣摩着究竟该如何实现“教课文”向“教语文”的转变,在这次《再见了,亲人》的教学中,我小试牛刀,至今仍有种种遗憾在心头难以释怀。现把本次汇报课进行反思如下:

一、激发情感,引起共鸣

教学伊始,从题目入手。组织学生质疑:在你心中谁是你们的“亲人”,亲人会为你做哪些事情呢?假设你现在就站在火车站站台上和你的亲人告别,你会怎样来读“再见了,亲人”这句话呢?在开课前,就为后文的亲人离别积蓄情感、做下铺垫。

我还从典型事件入手,组织学生填好表格,以“文章写了哪四件典型事例”引导学生知道文章通过“送打糕”、“救伤员”、“救侦察员”、“挖野菜”四件典型事件,赞扬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情谊。让学生在感知材料的过程中,感知情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从整体上了解课文的情感流向。

二、品词析句,感悟情感

课堂中,我引导学生在自己最喜欢的故事中,感悟中国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学生先自主学习,挑选最打动自己心灵的句段,做上批注,然后在自己组内读文本,谈感受,学生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品味文本,感受亲人之间的深情厚谊,在课堂中,学生们朗读形式多样,感悟深刻,情真意切,令人动容。

三、音乐渲染,以读促悟

备课时,我就把本课的“课程目标”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激情美读中体味情感。”我选取了有着淡淡忧伤夹杂离愁别绪的曲目,在学生品词析句后,边播放背景音乐,边用话语渲染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道别时的情景,组织学生体悟其感情色彩,引起学生“内心体验”。引导他们深深体会到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那山高海深的、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情感。

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男同学读志愿军战士,女同学读朝鲜人民,我对课文进行简单的修改。其实“再见了,亲人”既是朝鲜人民对中国志愿军战士说的,同样也是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讲的,所以我把课文改写成两国人民互相对着告别与呼喊,最后合说“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在结尾时,我这样结束“中朝两国人民八年浴血奋战,生死相依,他们用鲜血凝成的友谊跨越了国界,穿越了时空,让我们把所有的感动都凝聚在这深情的呼唤中(齐呼课题)”学生们积蓄已久的情感像“泄洪”一般,声音哀而不伤,含情脉脉。

不足之处:由于投影仪不是太清晰,会议室的钟表时间不准,我组织的学生汇报过多等问题,耽误了我的教学进度,有些重点片段还没有请学生试读,激情美读的主要素地位没有彰显彻底。

我会把本次教学实践当成一个引子,一个开端,继续用心探讨如何“教语文”,如何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如何使学生积淀受用一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第五篇:《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

《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

《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这篇课文感情真挚,语言凝炼,句式参差多样,篇幅较长,是一篇训练学生语言文字的好文章,也是训练学生朗读的好教材。

如何根据教材提高学生语文整体素质出发,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和谐发展,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呢?我的做法是:

1、这篇文章虽然语言凝炼,感情真挚,可由于课文所写故事离生活较远,给学生理解内容。

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增加了难度,所以我在上课开始,先结合地图简单地向学生介绍了课文的写作背景,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然后我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这样不仅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一开始就让学生走进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依依惜

2、注重体现字、词、句、篇的训练。

本课教学对字词句的理解我不是议到表面,而是做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要求,如:“雪中送炭”的理解,我首先让学生从字面去理解,并说出比喻意,然后再联系上下文去理解这个词。“雪”指困难,谁遇到了困难?遇到了怎样的困难?“炭”本文指什么?“送”大娘是怎样送的?通过理解这个词,使学生理解了整段内容,对句子的理解,我抓住课文的重点句子让学生改变说法,并把改好的句子与原句进行比较,体会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别的情境之中,初步感受到中朝人民深厚的友谊。

作用,并通过理解重点句子而牵一发动全身,使学生理解了整篇文章的含义。

3、提出的问题有概括性。

比如在分析第二段时,我提出小金花是个怎样的孩子?从哪些地方看出来?这一问题把整段的内容都概括了出来,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学课文。通过讨论学习,把小金花的特点分析的很透彻。

4、注重朗读训练,读中悟情。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可见读的重要性,本节课,我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各种形式的读,有教师范读,自由读,有个别读,有齐读,让学生从读中体会中朝军民的深厚情谊,进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下载2015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及反思[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5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及反思[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范文合集

    《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 在当今的教育改革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大家的共识。这课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主线,力图在互评互议、发散练说方面有所创新,......

    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

    《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 ―――――――王凤茹(11月反思) 新课程、新理念正逐步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生活。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

    《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 《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是五年级下册第十四课内容。描写的是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是......

    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

    《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特别注意让学生去收集资料,目的是促进课内外结合,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利用资料的能力。 在教学本课第三自......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14、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 胜利街小学:周湘阳 课时目标: 1、学习文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那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 2、要在练......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十册 二、教学目标: 1、会认8个字,会写12个字。学习课文1——3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噩耗、战役、雪中送......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噩耗、刚强、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2.引导学生体会为什么要称朝鲜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