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除法的含义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案
教学目标:
l.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际生活中懂得人人平等,有福同分同享,平均分配的原则。
教学重难点:除法的含义,怎样认识各部分的名称。
教具准备:
教科书第13页的例题4的图片,学具及教学过程的PPT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幻灯片①)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出现分东西的情况,比如爸爸妈妈给我们分糖等等。现在老师就手头的这些东西(竹笋),请同学上来给老师按要求分一分。
1.(幻灯片②)出示12个竹笋和4个盘子。
提问: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学生上台演示独立分竹笋,然后汇报分的结果。教师演示订正:先把竹笋每盘放1个,每次分完,再把剩下的竹笋按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直到分完为止。分的结果是每盘放3个。
小结: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教师: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或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6份等等,都是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板书课题:除法)
二、新授课
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复习板书+、—、×)那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种新的符号——除法符号,除法的符号是(板书“÷”)。
指导书写: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
2.(幻灯片③)出示教科书第13页的例题4。
出示题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可以放几个?
教师: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
①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②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③每份是几?(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12÷4=3
④教师再让学生回忆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让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幻灯片④)了解除号的来源。
⑤教师指导: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并读一读算式。再互相说一说。
(幻灯片⑤)教师指导。
⑦教具操作,出示(幻灯片⑥)“把12个竹笋分别平均放在2个、3个、6个盘里的问题,并列式计算。”
3.出示(幻灯片⑦)巩固学习:15÷3=5 教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5除以3等于5)请一个同学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5)
教师小结:这一节课学了什么?除法的含义及读法,含义是把单位“1”(单位“1”指的是物体的总数,如12个竹笋、15除以3的15等等)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是多少;读法是用文字读出来即可。
三、基本练习。
1.出示(幻灯片⑧)读一读
8÷4=2 9÷3=3 6÷2=3 15÷5=3 16÷4=4
2.出示(幻灯片⑨)完成教科书第13页的做一做第一题。提问:一共有多少条鱼?平均分在几个盘子?每盘分几条?怎样列除法算式?(要分的鱼是15条,除号前面写15;平均分在5个盘子,除号后面写5;每盘分3条鱼,等号后面写3)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5除以5等于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5平均分成5份,每一份是3)
通过让学生平均分、写算式,再次体会除法的意义和巩固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出示(幻灯片⑩)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的小题。这是教科书第13页做一做的第2题。
练习时,可以分给每位学生10根小棒,以增加学生练习的机会。同时,让学生提出还可分成几份,再进行练习,比比谁的问题和解决问题多而好。让学生在愉快的练习活动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作业
出示(幻灯片11)完成教科书第15页练习三的第1-3题。
教师巡视,重点提示第三题,让学生讨论后写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因为它是把10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是5。因此把要分的西瓜的个数10个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放在2个箩筐中,把平均分的份数2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一个箩筐中装5个,5写在等号的后面,利用此方法再做右面的这副图。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了解除法的意义,巩固对除法算式的认识。
板书设计 除法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除号“÷”书写:— ÷
除法:
12÷4=3
︰ 除号
读作:12除以4等于3。
第二篇:《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学设计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教学目标:
L、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8页的例题4的图片,学具。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1、出示12个竹笋和4个篮子。
再出示题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可以放几个?
提问: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学生独立分竹笋,然后汇报分的结果:先把竹笋每盘放1个,每次分完,再把剩下的竹笋按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直到分完为止。分的结果是每盘放3个。
小结: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教师: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或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等,都是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板书课题:除法)
二、新授课
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那今天我们学习除法,除法的符号是“÷”。
指导书写: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
2、出示教科书第18页的例题4。
教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1)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2)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3)每份是几?(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12÷4=3(4)教师再让学生回忆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让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5)教师: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6)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并读一读算式。再互相说一说。
3、改写中深化除法意义的理解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2个盘里,每盘放()个。除法算式:12÷2=6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个。除法算式:12÷3=4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6个盘里,每盘放()个。除法算式:12÷6=2 请个别同学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这一节课学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1、读出下列除法算式,说一说算式的意思。8÷4=2 9÷3=3 6÷2=3 15÷5=3 16÷4=4 18÷2=9 采用 “接力赛”的游戏组织练习,让学生在愉快的练习活动中掌握知识。
2、完成教科书第13页的做一做第1小题。
把15条鱼平均放在5个盘里,每个盘里放()条。列式:
让学生填写除法算式,并说出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促使学生体会除法的意义。
3、完成教科书第13页的做一做第2小题。(1)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根。10÷()=()
(2)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根。10÷()=()
通过让学生平均分、写算式,再次体会除法的意义和巩固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四、课堂作业
第15页练习三,第1~3题。
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了解除法的意义,巩固对除法算式的认识。
第三篇:《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学设计
3月多媒体授课资料
第三课时《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l.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教学重点:正确理解除法运算的意义。教学难点: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教具准备:课件,学具。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例4:12个竹笋和4个篮子。
再出示题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可以放几个? 提问: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学生独立分竹笋,然后汇报分的结果:先把竹笋每盘放1个,每次分完,再把剩下的竹笋按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直到分完为止。分的结果是每盘放3个。小结: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教师: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或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等,都是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板书课题:除法)
二、新授课
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那今天我们学习除法,除法的符号是“÷”。
指导书写: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2.出示教科书第13页的例题4。
教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 ①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②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③每份是几?(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12÷4=3 ④教师再让学生回忆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让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⑤教师: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并读一读算式。再互相说一说。3.出示完成教科书第13页的做一做:把15条小鱼平均放在5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条。15÷5=3 教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5除以5等于3)请一个同学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表示把15平均分成5份,每一份是3)
三、巩固练习。1.分饼干。
提问:一共有多少块饼干?平均分给几个人?每人分几块?怎样列除法算式?(要分的饼干是18块,除号前面写18;平均分给3个人,除号后面写3;每人分6块,等号后面写6)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8除以3等于6)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8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6)通过让学生平均分、写算式,再次体会除法的意义和巩固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2.完成教科书第15页练习三的第1题。
练习时,可以增加一些除法算式卡片,以增加学生练习的机会。同时,注意采用“开火车”“接力赛”“抽卡游戏”不同形式组织练习,让学生在愉快的练习活动中掌握知识。
3.完成教科书第15页练习三的第2题。
先让学生依据题意用学具卡片分一分,并交流分的结果。之后,让学生填写除法算式,并对照分苹果活动说出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促使学生体会除法的意义。
提问:每只小熊分的同样多是什么意思?(平均分成2份)谁会列算式?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因为是把6粒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所以把要分的苹果的个数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分给2只小熊,把平均分的份数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一份是3,3写在等号的后面。)4.完成教科书第15页练习四的第3题。
让学生讨论后写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因为它是把10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事。因此把要分的西瓜的个数10个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放在2个箩筐中,把平均分的份数2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一个箩筐中装5个,5写在等号的后面。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了解除法的意义,巩固对除法算式的认识。
四、课堂小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板书设计: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12 ÷ 4 = 3 除号 教学反思:
由于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本节课要让学生理解数学上”平均分“用除法来列式,并认识除号。教学中,通过”分竹笋“这个情境,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分一分,理解”平均分“,在此基础上抽象出除法算式,结合除法的含义理解算式的意义,懂得列式的方式,认识除号。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再通过大量的判断练习来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得出平均分的概念,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数学组:王娜 2014年3月6日
第四篇:二年级《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学设计
二年级《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学设计
二年级《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学设计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过程与方法:
“分一分、摆一摆”进行平均分的操作活动;“说一说”语言描述平均分;“想一想”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介绍除号和除法算式的读法“想一想、读一读”;“想一想、连一连、圈一圈、填一填”进行练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养成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重点难点:
正确理解除法的含义,如何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
教具准备:
课件、学具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在实践中引出平均分
给各小组纪律打分,五个小组纪律都一样好,20只小纸船,奖
给1、2、3组各6只,奖给4、5组各1只,大家有没有意见?
根据大家意见突出强调“平均分”。
2.每组先奖1只,让我们每个小组乘着这只梦想的小船,从现在起航,乘风破浪,达到这节课的彼岸——明白除法的含义,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
3.播放课件①,板题。
二.理解除法的含义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看课件②图、读文字,说说你看懂了什么?
2.指名汇报。
①大熊猫要把12个竹笋平均放到4个盘子里,每盘放()个。
②你知道这里边的重点词是什么?
我们每天都在说的、都在做的“平均分”。
③什么是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
④这里边的份数是多少?
分成4盘就是4份
(二)动手操作,巩固平均分,明确含义
1.小组合作,想自己的办法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指派代表汇报,可能出现的答案有:
①摆一摆;②圈一圈。
3.无论哪种方法,都予以鼓励。(评价)
4.语言表述,明确含义 回忆操作过程,结合图说说图所表示的含义
对照图和文字,并辅助动作手势,让学生互相说一说。
三.自主尝试,建立概念,学习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1.你能将“把12个竹笋平均放到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这件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教师巡视指导并收集典型案例。
2.展示交流,突出含义
学生作品展示,并说说算式表示的含义
可能有以下形式:
12-3-3-3-3=0
12÷4=3 12 3 3 3
(评价)
3.自己的表达方法,别人不一定明白你要表示的含义,在数学上统一用除法来表示。播放课件③。
板书如下:
12÷ 4 = 3 ┇
除号
4.播放课件④,介绍除号,渗透数学文化,:除号写法
1659年,瑞士数学家拉恩在他的《代数》一书中,第一次用“÷”表示除法。你知道“÷”表示什么意思吗?
表示平均分
读法:读作“12除以4等于3”,学生练读
5.播放课件⑤,深化除法含义:说除法算式的含义,体会算式中数与平均分的对应关系
算式中的12、4、3分别表示什么?
这个算式所表示的含义是什么?(评价)
5.播放课件⑥,改变份数列式练习
四.及时巩固,体会除法算式的抽象性和概括性
(一)做一做1:小猫这个指挥家正在指挥小鱼儿们入盘,你能说说这幅图的含义吗?(先看书上第13页内容,完成后播放课件⑦对照答案)
把15条鱼平均放到5个盘里,每个盘里放()条。
用自己的方法动手分一分,并写出除法算式。
说一说15÷5=3的含义。
(二)辨析练习:做一做2(先看书上第13页内容,完成后播放课件⑦对照答案)
五.拓展延伸
你能再说一件事,也可以用15÷5=3表示吗?
六.回顾总结
七.谈收获
八.布置作业:把除法的含义讲给家长听,做家长的小老师。
第五篇:除法的含义教学反思
除法的含义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除法的含义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除法的含义教学反思1除法是小学数学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教材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通过分东西使学生明确“平均分”的含义。而例4除法的含义,是学生学习除法的一个难点,本节课的教学“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关键是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即每份分的结果同样多。教材通过平均分的实例使学生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从而引出除法。
我在设计教案时,把教学重点确定为: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难点定为:理解除法的含义,由“平均分”引出除法。
在教学时注意从生活实际出发,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大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情境和氛围,充分运用示范演示、学生实际操作等多种形式。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些实物,借助同样多,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过程,直观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然后引出除法算式的读、写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义。教学时在知识点上,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平均分的过程,形象直观地理解除法含义,通过抓住“同样多”→“平均分”→除法含义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认识逐步加深。这样有利于学生由动作思维——建立表象——抽象思维,使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在课堂上注重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实现三为目标,立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书写除法算式,建立除法算式的数学模型,理解除法的意义,引导学生读一读、写一写除法算式,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等过程逐步引导学生认识除法。最后通过数学史的介绍,感受到数学文化的美,更进步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巩固练习时,多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连一连,再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说说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整节课,通过学生亲身操作与教师示范演示相结合,学生很快的掌握了除法第一种分法的含义,同时,也很快学会了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认识了除号,突破了“除法的含义”这一数学难点。
回顾这节课,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的参与度、思维活跃度是比较积极的。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有以下几点的认识:
1、有意识地创设情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这两节说,我用了有关联的情景引入:喂养小熊猫。创设帮饲养员、小熊猫分竹笋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平台。二年级的学生喜欢动手操作,具体天象思维是他们认知的特点。数学活动中的操作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体验、理解数学的知识。
3、创设一个能让学生大胆尝试、创造的平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教学例4时,在列除法算式的环节中,打破传统的教学,让每个学生进行算式的再创造过程,鼓励学生创造除法算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同时,在不断的交流比较中,突出除法算式所表达的含义。虽然在这一个创造环节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创造出算式来,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创造了:12—3—3—3—3=0、3×4=12、12()4=3、12÷3=4、12÷4=3,相信在有机会的前提下,多创设让学生进行创造性设计的环节,对学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4、建构主义教学认为:学生的知识建构不是教师传授与输出的结果,而是通过亲身经历、通过与学习环境间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所以,知识是建立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原有经验的基础上的。设置问题的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进识强化。如例5是在例4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除法算式,所以有了例4的基础,例5中的探索发现,放手让学生通过分一分、说一说、写一写、议一议等学习活动,进一步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为进一步学习除法奠定基础。同时在例5的教学中初步渗透包含的意识,即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为后面的解决问题作铺垫。
5、数学的.知识的连续性很高,别像“游击队”一样到处“放枪”,应有意识地在相关系的知识点中有意渗透,让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样,数学的思维培养也是连续性的,当能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性的培养时,别认为是浪费时间,付出了、经历过总是会有收获的,总比没有试过、没有经历过要强。
不足之处:教学语言不够精炼,尤其是教学环节的过度阶段时语言衔接不够精炼。不能够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想法,整堂课习题和小结的时间没有控制好。
这节课,让我深深的知道,上一节课不难,上好一节课很难,上一节好课更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老师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单纯的一个,两个学生,也更不要去怀疑孩子们的能力,也不要不放心或者不敢放手把问题交给孩子们去发现、去解决。课前面,其实有很多东西并不是你事先都能预见到的,只有在亲身的实践中才会发现这里不太完美,那里不太充分,一点点的修改,一点点的接近完美。我以后也会秉承这种新的教学理念,还给孩子们一片新的天空。
除法的含义教学反思2《除法的含义》是除法学习的起始课,这节课的内容是理解除法的含义:把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以及认识除号,会写、会读除法算式。除法是一种新的运算,理解了除法的含义,还要为学生建构起除法的模型。教学过本节课之后,我有如下思考:
一.强调“平均分”,为学生建立除法概念,要求表达,把握概念的准确性
1.导入时评纪律奖纸船时引发的认知冲突、大熊猫分竹笋的情境设计,都是平均分的实践活动,激活学生已有的平均分的活动经验。又通过直观图,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竹笋的统一表象。然后结合图对平均分竹笋活动进行语言表征。这些活动都为学生建立除法概念做好了充分准备。
2.整个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要求学生把做法想法表达出来,梳理思维使之有序;多次强调“平均分”,要求学生表述准确,辨析概念,让概念在头脑中更清晰更牢固。
二.认识除法,注重建构
动手做一做,注重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经历了除法建构的过程。对于二年级小学生来说,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呈现图片、让学生动手操作,锻炼了手脑的协调发展,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发展了数学思维能力,是自己的亲身经历,记忆更清晰,掌握更牢固。
三.发散思维,把学生思维导向宽广的领域,注重培养创新意识
1.小组合作操作环节,每组都有学具,但是不惟学具,可以有自己组不同的想法。
2.让学生创造算式这一环节,让学生进行算式表征的再创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课堂故事化,激发学习兴趣;及时鼓励,引导学生积极情感
1.把整节课各个环节串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开课时奖励小纸船引发认知冲突——乘上小船去探索——大熊猫、小猫来带领——小精灵帮忙提醒——大熊猫引领理解除法的含义(快到彼岸)——小猫带领过检验关(到达彼岸)——在彼岸休息,回顾、谈收获”。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让每个学生成为这有趣故事中主人公,实现自己的探索,体验自己的思考、荣辱、成败,引起情感共鸣,激发兴趣,使学生更乐于参与课堂活动,并从中感受到乐趣。
2.课前与学生商定,积极发言如果听到老师的“表扬”二字,下课就可领到一只彩色小纸船,表扬几次领几只,一石三鸟:控制了课堂秩序、节省了时间、引领了积极情感。
五.及时渗透数学思想与情感态度教育
1.通过明确算式中的数与平均分的对应关系,强化对除法含义的理解。通过在具体事件中理解除法含义,到去除事件提炼数字理解含义,说一说15÷5=3能表示什么,让学生体会除法算式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渗透模型化思想。
2.鼓励学生解决问题探索多种方法,在比较中优化策略。
3.激励学生向数学家学习,从小树立远大理想。
4.让学生认识到除法与生活的联系,体会除法的应用价值。
六.不足之处
本节课目标之一是“会读、写除法算式”,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只在“创造算式”这一环节很多学生在练习本上写下了“12÷4=3”,其余环节并没有做“写除法算式”的练习,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写这个算式,只是在“改变平均分的份数”练习时,学生汇报,我又执笔了三个算式,这样做有失恰当。如果在“改变平均分的份数”练习时指名一生到黑板上书写,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写,或者专门安排一道写算式的练习题就好了。
以上是我上完《除法的含义》一课后的及时反思,总体感觉抓住了重点,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通过探索活动让学生经历了除法建构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努力让学生准确严谨表达,培养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