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教学设计重点讲义资料
编号:14 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教学设计
高一(1部)语文备课组 张秀娟
一、内容及解析
对于一名高中生来说,写一篇记人记事的文章不是很困难,但要写出令人感动的文章就很困难了,原因主要他们的文章没有触动人们的心灵,缺乏对生活的敏感。其实我们每个普通人经历的生活并没有多大差别,作为生活在21世纪的高中生,他们生活在信息时代,他们了解的生活其实是丰富多彩的。不缺乏体验,就是缺乏积累和梳理,在心灵触动的瞬间有冲动,但没有动手的冲动和习惯,擦亮的火花稍纵即逝。
有很多同学考完试后感到不解:某同学平时练笔不勤,可是这次考试时作文写得那么好?其实是这次命题作文触动了他的感情,引起了他的兴趣,加之考场的动力,所以他写出了通顺感人的文章,引起了阅卷老师的情感共鸣,得了高分。
教材设置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敏感性,作文时要尽量发掘感动点,从自己生活储备中提取曾经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二、教学目标及解析
目标:(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培养对生活的敏感。
(2)培养学生做生活有心人,克服被动写作,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让作文写作回归到写真人真事上。
解析: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勤观察、勤思考,多积累鲜活的素材,这样才能为写作创新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
我们这节课的目的不是教会学生写感人的文章,没有技巧没有套路,而是引导学生回到自身,让学生学会分析自身的弱点,加以弥补而已。我们的学生大概分为三类:一类是情商不够,对于身边的人和发生的事情不敏感,不能从平凡人和事中捕捉到触发点;一类是思维僵固,就事论事,见山说山,不知道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三类是情感丰富,对于身边的人和发生的事情较敏感,只是语言表达能力欠火候。
四、教学重点及解析
教学重点:学习写作技巧,训练语言表达。
解析:人总是会情不自禁为一些人或事所动,要学会把这些素材提炼出来,表达出来。
五、教学策略
以引导、启发为主,以学生讨论、点评为主。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话题
台湾女作家张晓风说:“如果有一天,我因生命衰竭而向上苍祈求一两年额外加签的岁月,其目的无非是让我回首再看一看这可惊可叹的山川和人世。能多看它们一眼,便能多用悲壮的,虽然失败却仍不肯放弃的努力再解释它们一次,并且也会欣喜地看到人如何用智慧,用弦管,用丹青,用静穆,用爱,对这世界作其圆融的解释。”人活一生,不可能没有可留恋的、可感激的、可心动的、可铭记的------同学们,如果现在回首过去,你会把目光锁定在什么哪里?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同学们刚才一起回顾了各自难忘的生活片段,这些珍贵的人生体验能否在你们的作文里精彩地表达出来呢?也许有同学要摇头了,正所谓 “记忆诚可贵,文章笔难描”;但老师还要说“若为心动故,二者堪协调。”是的,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可是,有些同学在作文里面却没有多少精彩的表达。同学们想没有想过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答这个“谜”。请同学们打开语文必修1的第57页。
二、文本探谜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话题探讨》,思考:不知同学们有没有被上面的文章所感动?感动你的是什么?什么叫“心音共鸣”? 文章很感人,打动人的是那深深的母爱。深深的母爱打动了作者,也打动了读者,这就叫“心音共鸣”。写触动人心灵的人和事,使读者和作者“心音共鸣”是记叙文所要达到的写作效果。
三、合作探究:
(一)怎样才能抓到触动人心灵的人和事呢?
让学生阅读第58页的《父亲》片段,结合自己的写作体会,集体讨论,合作探究,互相交流,最后师生共同归纳。
明确:
1、培养感受生活的意识。
生活是创作的源头活水,作者之所以能写出感人的《父亲》,那是因为作者他有一颗敏感的心。作者在为父亲关车门的一刹那,就捕捉到了写作的灵感。本文之所以能感人,就是因为作者在为父亲关车门的一刹那父亲的言行打动了作者。这就说明作者的心灵非常细腻。不经常写作,或不经常细致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人的心灵往往是粗糙的,但我们写文章时就需要主动地去体味生活,努力使自己的心灵丰富、细腻起来,真切的感受来源于对生活的细致观察。比如,一个善于观察、体味生活的人,当他因考试失败而一蹶不振却看到一个同样的失败者向他微笑时,他就会感悟到“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以后不能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只有乐观的看待失败,失败才会转变为成功”这样的道理;当他看到一个雨天,就会联想到“生活并不总是阳光灿烂”;同样,一阵和风,一次偶然的事件,都会使他对生活产生丰富的联想,进而激发他的创作欲望,从而表达对生活丰富而真切的感受。例如:有一天,大街上两个人骑自行车相撞,引起了争吵,有两个同学都从此经过,一个同学在日记中写道:“今日见两个人吵架,甚是无聊,其它无事”。另一个同学则在高考中这样写道:“《圈》:早晨骑车上学的路上,密密麻麻围了一群人,摆出了一个不很规则的圆圈。在圆心位置,站着两位同胞,一只手握着自行车把,另一只手指着对方大骂。原来是两位同胞撞了车子,引起一场口舌之战。其实,这是小事一桩,并没有什么争吵的价值,连班也不上了,围成这不大不小的圈,更何况中国人常言‘寸金寸光阴’。这就是生活中的一个怪圈。”前者认为无事可写,后者却由此看到中国人的两大弱点,一是因小失大,不珍惜时光;二是鲁迅先生批判过的看客,在中国仍然存在,围成一圈看热闹,麻木愚昧的中国人啊!后一位同学有比较强的生活敏感,从细小的事件中看出实质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精神,自然和社会中的智慧无处不在,“万物为吾师”,应当是不灭的真理。
2、调动生活情趣,热爱生活。
创作者总是怀着满腔的热情去生活,用爱来表现真、善、美,用憎来表现假、恶、丑。只有热爱生活,才能有意识地去观察、体味生活,并用自己笔去表现生活,启发读者。比如作者在《父亲》一文中表现出自己对父亲深深的愧疚之情,从而唤醒读者孝敬父母的良知,这就是他热爱生活的表现。
3、要抓住自己的独特感受。
因为在座的大家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共同的历史,共同的环境,共同的经历,所以很多情况下,我们有着共同的感受。而写文章大家就要善于避开人们共同的感受,抓住与众不同的感受写,才能写出与众不同的好文章来。比如说,形容黑,多数人会说像墨一样,也有人说像夜一样,这样都可以,但难免人云亦云,可是有人说:像盲人一样黑。这是一种非常独特,非常细腻的感觉,一下子就能打动读者。比如《父亲》一文的最后一段:“车越开越快,看着父亲离这个人情味淡漠的城市越来越远,忽然间有一种激动让我心头一颤,禁不住
泪水潸然而下…… ”就是作者的独特感受。教师小结:
通过上面内容的学习探讨,我们已经明白了记叙文的写作要求,即心音共鸣——写触动人心灵的人和事。要写触动人心灵的人和事首先要能抓住触动人心灵的人和事。
(二)怎样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呢?
让学生阅读课本P58,明确怎样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明确:
1、发掘感动点。
感动点就是触发你心灵颤动的地方,它可以是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也可以是一件物品,如一封信,一件工艺品;或者是天上的一片云,地上的一颗树,水中的一层浪花。总之,不管是什么,你一定要被它感动过,并通过细节,把它形象地再现出来,并将你的感情融合进去。
【片段赏析】 《踮起脚尖》
我能感受到她正踮着脚尖向我走来。
没有声音,我却能感受得到,那个轻轻的脚步,正一步步地温暖我的心。
“又踹了被子!”
母亲轻轻地拉过被子,慢慢地移到我的身上,又抽身慢慢地离去……
自始至终,家中的灯没有亮一下,也没有发出什么很大的声音,只有父母那踮起的脚尖,一步步踩在我的心头。
拉过被子蒙住头,我强忍着声音不被流露,泪水却一行一行的滑落。
这一晚,我不知道目己哭了多久,我只知道湿了一大片……
朱自清有父亲的背影,史铁生有母亲推着轮椅的身躯,傅聪有傅雷先生殷切的家书,而我,我有什么?我有父母踮起的脚尖!
--09高考湖南卷满分作文
全文叙写夜深躺在床上的一个时间片段,父母回家“踞起脚尖向我走来”部分的描写细致逼真,表达真实,情感自然喷发,结尾将父母“踮起的脚尖”与朱自清父亲的背影等类比,让这种关爱与深情升华到人类情感的普遍性这一高度,使主题更富有深意。不是亲身经历,怎能写得如此动人。
2、提炼素材。
抓住了触动人心灵的人和事,这只是事情的表象,要让你观察到的表象打动读者,并获得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作用,还要对你所观察的表象进行深入思考,提炼出对读者具有启迪和教育作用的深刻思想,也就是你的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因为这些才是你写文章的目的。◆怎样才能做到提炼素材,深入思考生活呢?
方法:老师明确提炼素材的方法,并提供素材让学生运用方法进行提炼素材的练习,最后就每位同学提炼的结果进行全班交流,以达到相互启发的目的。提炼素材就是对我们平时所观察到的事情进行深入思考,是一个从偶然到必然,从特殊到普遍,从表象到本质逐步深入的过程,只有在反复思考、推敲中,才能使自己的认识不断深化,才能把握生活的“真实”,然后,在写作上才能在写作上寻找到最佳立意、恰当的表现角度以及清晰的文章思路。
学生思考59页的《写作练习》
一、四题,进行提炼素材练习: 第一题:观点:(1)当我们自己得不到某些东西时,何不成全别人得到?该放手时就放手,时时为别人着想。
(2)我们要学会成全他人,成全他人的同时也是在成全我们自己,因为坦然舍弃成全他人的同时,你得到了精神上的回报,这比物质上更有意义。第四题:观点:(1)惩罚伤害自己的人,最好的武器是宽容,是正义,而不是武力,勾心斗角,正如战争中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曲人之兵”一样,用自己的新去战胜别人。
(2)宽容和忍让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
(3)懂得尊重别人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4)母亲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注意以宽容的行为给孩子做好榜样。
3、整体构思。
好的内容必须有好的形式去表达,这样才能锦上添花。所以动笔之前,你得好好构思一番。如果写人,就想想,写他的哪些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这些事与自己的感情与认识是不是相吻合;如果写事,就要想好,如何开头,如何结尾,重点应放在哪几个环节,是用顺序还是倒叙等。最好先列一份提纲。
(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几篇好的记叙文,让学生领悟记叙文的一些写作技巧。
1、阅读文章,解读评析怎样写好细节。
细节(郁建民)
黄昏,一对老年夫妇坐在阳台的摇椅上,面对满天晚霞,回忆起他们的年轻时代。“你还记得单位组织的那次春游吗?大家一起正说笑着,你忽然在我身边蹲下来。我一看,原来你在为我系松开的鞋带。那时,追求我的人很多,可我却选择了你。因为你是第一个想到为我系鞋带的男孩。”
“没想到这一系便系了一辈子。”老头接过话头,脸上带着几分当年的“阴谋得逞”的笑意。
“还记得那次吃水饺吗?你坐在我对面,一直微笑地看着我。还要我慢慢吃,别烫着。等我吃完水饺,你才告诉我你要去出差了。这时,离火车进站只有半个小时了,而你还要赶很长的一段路哩!你也真是,干嘛不早说!我多吃几个水饺对你来说,真的那么重要吗?” 老头不搭话,只是微笑着,一如当年看着那个吃水饺的女孩。
“记得那次吵架吗?那是我们婚后的第一次吵架。我很生气,打开箱子收拾衣服。我动作很慢,希望你能说几句好话留住我。可你却背对着我,一声也不吭。我只好拖着箱子出门。走在夜晚冷清的街道上,我有些害怕。我忽然觉得,在这个城市里,只要走出家门,便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接纳我,收留我。于是我又自己回家了,可我一回来却发现你又不在家……
“我找你去了。我以为你会往东边走,东边人多,安全。谁知你往西边走了。” “西边人少。我想,你要是来找我,你一下就可以看见我。”
“我没找到你,差点急疯了。我回家看见你,冲你大发脾气。我规定你以后吵架只准往东边走,而且不许超过500米。”
“也真是,我就那么等你来找。我们哪像是吵架,倒像是小孩子过家家。” 俩人你一句我一句地说着,忽然都吃了一惊:我们想起来的怎么竟全是细节。
是啊,两位老人携手走过了大半生的风雨坎坷,其间,也经历了不少大悲大喜,大起大落,到最后,留在他们记忆深处的竟然全是相濡以沫的细微末节。提问:文章能否触动你的心灵?如果能,请在文中找出具体的依据。
学生发表意见,各抒己见。最后教师总结评析: 浓浓的爱,深深的情,萦绕在我们心间,环绕在我们周围。怎样把这些动人的瞬间形诸于笔,让它们形象可感呢?这得借助于细节描写。文章通过细节,把平常生活还原的有滋有味,人物的情深意浓通过细节表现出来。
总结归纳:怎样写好细节——(结合第二单元课文中分析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归纳)◆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
枝末节。它是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同样,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常见的几种细节描写:肖像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心理活动细节描写、行动细节描写、表情变化细节描写等。
⑴ 细节描写要真实,要使得描写生动形象,在观察事物过程中,我们要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要把眼、耳、鼻、舌、身的窗户统统打开,对事物作非常细致的观察,笔下就会构成一幅形、声、色、味、触俱全的立体画面。
⑵ 细节要有典型性,这样才更具有广泛性,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从而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⑶ 细节描写要个性化,精心锤炼词语。在细节描写中,我们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期以少胜多,乃至一字传神。
⑷ 巧妙运用修辞。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格,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
2、读《父亲》中的如下段落,分析怎样处理素材:
父亲说:“我去买东西了,不会买,也不知你们缺啥,就琢磨着买了这些。蜂蜜治胃病,你记着,一早一晚都要喝一勺。她是用脑的人,核桃粉补脑。孙儿胃口不好,瘦,就给他买了健脾糕,吃了开胃。”
父亲最后从贴身衣兜里拿出一个塑料袋,说:“这5000块钱是我卖鸡卖猪攒的,都攒3年了。我用处不大,你拖家带口的用得着,拿着。我明天就回去了,你有空就回来,看看你妈的坟,你爷的坟。没空回来,爸也不怪你,你们忙,单位纪律严呢!”说完父亲笑了一笑,摸出叶子烟,正要点,可能想起了妻的交代,又揣了回去。
想一想上面这些事“父亲”当时真的做了吗?为什么?对你处理素材有何启示?
学生思考后可能发表两种意见:(1)“父亲”真的做了,因为从文中可以看出,“父亲”一辈子都在为儿女着想。(2)也许这个情节是作者虚构的。因为从文中可以看出,“父亲”是在农村,儿子一家是在城里,而且儿子的条件很好,而“父亲”的条件比较差,从文章开头“父亲”的穿戴及所吸的烟,还有5000快钱的来历等都可以看出。再结合现实,我们不难看出这些事是作者虚构的。
小结:说得非常有道理。因为父爱是真实的,所以父亲有可能为儿子做任何事情,但结合现实,“父亲”做这些事情又似乎不可能。这就说明文学作品与现实是生活的关系。文学作品来源与现实生活,但高于生活。作者为了更好的表现生活,使作品的主题更突出,可以在生活原型的基础上进行虚构,进行艺术化的处理,所以文学作品来源与生活,但又与生活有距离。这就告诉同学们写作记叙文时,素材来源于生活,但写作时必须对素材进行艺术化的加工处理,使它更典型,从而更具有表现力。
3、阅读《小站歌声》《我的母亲》,学习构思技巧。思考:《小站歌声》在构思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这样的构思有何好处?
小站歌声
子夜时分,山村的小站昏暗静谧。苗老师提着行李,来到站台。突然,她像触电般浑身颤抖起来。
她本在夜深人静时悄悄离开山村,没想到全班四十多个孩子全站在这里为她送行。站牌下,放着一篓子山核桃,蒌把上贴着个红双喜字。这是山里人祝贺新婚的礼节。
三天前,她去了趟县城。回到山村,她对孩子们说,她要去千里外和她的男朋友举行婚礼。
婚后,她就在那里定居。
孩子们舍不得她,却没张口挽留,只将一串串难舍难分的泪水洒下。远处传来列车的长鸣。
四十多个孩子含着泪水,想一棵棵被雨水浇伤的禾苗一样,悲凄地立着。班长说:“咱们为苗老师唱一首《好人一生平安》吧。” 歌声在夜空中响起:“有过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有过多少朋友,/仿佛还在身边。/也曾心意沉沉,/相逢是苦是甜。/如今举杯祝愿,/好人一生平安。”
这歌声低沉悲哀。这是孩子们真诚的祝愿。
列车徐徐向前开动着,孩子们像一阵旋风一样随车跑着,唱着。歌声像泪水滤过似的。车上苗老师失声痛哭起来。孩子们怎知道,她不是去结婚。三天前,去县城体检,她患了白血病,在人生的路途上,她只有半年时间了。
明确:本文在构思方面最大的特点是:结尾出人意料。这样构思的好处是:一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二使文章更感人,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思考:读《我的母亲》:本文在构思方面与《小站歌声》有何不同?
我的母亲(片段)同盟军在欧洲大陆登陆时,我从家乡寄来的信中感到一种快乐安宁的情绪,似乎母亲已经知道胜利即将来临。信中流露出一种特别的温情,还时常夹杂了一些我不能理解的歉意。
“我亲爱的儿子,我们已经分离了这么多年了,我希望你已经习惯身边没有我这个老母亲了。话说回来,我毕竟不能永远活在世上。记住,我对你从未有过丝毫的怀疑。我希望你回家明白这一切之后,能原谅我。我不得不这样做。”
她做了什么事需要我的宽恕?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巴黎快解放了,我准备坐飞机在法国南部跳伞,去执行一项与秘密抵抗组织联络的任务。我一路匆匆忙忙,急躁得浑身热血沸腾。除了想早点回到母亲身边;其他我什么都不想了。
现在我要回家了,胸前佩带着醒目的绿黑两色的解放十字绶带,上面挂着战争十字勋章和五六枚我终生难忘的勋章,我的黑色战服的肩上还佩带着军官肩章,帽子斜向一边戴着。由于我面部麻痹,脸上露出一种异常的刚毅。我写了一部小说,挎包里装着法文和英文版本。这时候,我深深地陶醉在青春和自信中。,对我来说再往下继续回忆是痛苦的。因此,我要尽快结束它。到达旅馆时,我发现没有一个人问候我,跟我打招呼。我询问的那些人说他们隐隐约约记得几年前有一个古怪的俄国 老太太管理这个旅馆。但是他们从来没有见到过她。原来,我母亲在3年零6个月前就已经离开人间了。但是她知道我需要她,如果没有她在这儿给我勇气,我绝对不能独立生存下去,不能像一个法国人那样勇敢战斗。因此,她临死前定出了她的计划。
在她死的前几天中,她写了近250封信,把这些信交给她在瑞士的朋友,请这个朋友定时寄给我。当我们在圣•安东尼门诊所最后一次见面时,我看到她眼中闪着天真狡黠的目光。毫无疑问,这些信就是她当时算计的新花样。
就这样,在母亲死后三年半的时间里,我一直从她身上吸取着力量和勇气——这些能够使我继续战斗到胜利的那一天所需要的力量和勇气。
明确:本文在构思方面有如下特点: 1.开头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2.首尾呼应,揭示事实真相,感人至深。
3.详略得当,详写母亲,略写自己。
四、结束语:本节课,我们重点探讨了怎样写触动人心灵的人和事。其实,人生有许多图景也像四季的风景一样美丽,但我们的眼睛却常常熟视无睹,为什么呢?因为心灵的麻木。触动自己的心灵,让自己的双眼饱含感动的泪水,只有这样,心中才会有美丽的彩虹,而你的笔下才会流淌出动人的文字。心灵的触动诱因是外在的,但其根源在于人性的光辉;心灵的触动看上去是偶然的,其根源是常怀感激之心。心中有爱,眼中才能有泪。
五、写作训练:参考课本《写作练习》
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学案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培养对生活的敏感。
(2)培养学生做生活有心人,克服被动写作,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让作文写作回归到写真人真事上。
一、文本探谜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话题探讨》
思考:不知同学们有没有被上面的文章所感动?感动你的是什么?什么叫“心音共鸣”?
二、合作探究:
(一)怎样才能抓到触动人心灵的人和事?
请同学们阅读第58页的《父亲》片段,结合自己的写作体会,互相交流。
(二)怎样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58页,明确怎样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明确:
1、发掘感动点。
【片段赏析】 《踮起脚尖》
我能感受到她正踮着脚尖向我走来。
没有声音,我却能感受得到,那个轻轻的脚步,正一步步地温暖我的心。
“又踹了被子!”
母亲轻轻地拉过被子,慢慢地移到我的身上,又抽身慢慢地离去……
自始至终,家中的灯没有亮一下,也没有发出什么很大的声音,只有父母那踮起的脚尖,一步步踩在我的心头。
拉过被子蒙住头,我强忍着声音不被流露,泪水却一行一行的滑落。
这一晚,我不知道目己哭了多久,我只知道湿了一大片……
朱自清有父亲的背影,史铁生有母亲推着轮椅的身躯,傅聪有傅雷先生殷切的家书,而我,我有什么?我有父母踮起的脚尖!
--09高考湖南卷满分作文
2、提炼素材。
思考:课本第59页的《写作练习》
一、四题,进行提炼素材练习: 第一题:观点:
第四题:观点:
3、整体构思。
(三)分析下面的文章,领悟记叙文的一些写作技巧。
1、阅读文章,解读评析怎样写好细节。
细节(郁建民)
黄昏,一对老年夫妇坐在阳台的摇椅上,面对满天晚霞,回忆起他们的年轻时代。“你还记得单位组织的那次春游吗?大家一起正说笑着,你忽然在我身边蹲下来。我一看,原来你在为我系松开的鞋带。那时,追求我的人很多,可我却选择了你。因为你是第一个想到为我系鞋带的男孩。”
“没想到这一系便系了一辈子。”老头接过话头,脸上带着几分当年的“阴谋得逞”的笑意。
“还记得那次吃水饺吗?你坐在我对面,一直微笑地看着我。还要我慢慢吃,别烫着。等我吃完水饺,你才告诉我你要去出差了。这时,离火车进站只有半个小时了,而你还要赶很长的一段路哩!你也真是,干嘛不早说!我多吃几个水饺对你来说,真的那么重要吗?” 老头不搭话,只是微笑着,一如当年看着那个吃水饺的女孩。
“记得那次吵架吗?那是我们婚后的第一次吵架。我很生气,打开箱子收拾衣服。我动作很慢,希望你能说几句好话留住我。可你却背对着我,一声也不吭。我只好拖着箱子出门。走在夜晚冷清的街道上,我有些害怕。我忽然觉得,在这个城市里,只要走出家门,便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接纳我,收留我。于是我又自己回家了,可我一回来却发现你又不在家……
“我找你去了。我以为你会往东边走,东边人多,安全。谁知你往西边走了。” “西边人少。我想,你要是来找我,你一下就可以看见我。”
“我没找到你,差点急疯了。我回家看见你,冲你大发脾气。我规定你以后吵架只准往东边走,而且不许超过500米。”
“也真是,我就那么等你来找。我们哪像是吵架,倒像是小孩子过家家。” 俩人你一句我一句地说着,忽然都吃了一惊:我们想起来的怎么竟全是细节。
是啊,两位老人携手走过了大半生的风雨坎坷,其间,也经历了不少大悲大喜,大起大落,到最后,留在他们记忆深处的竟然全是相濡以沫的细微末节。提问:文章能否触动你的心灵?如果能,请在文中找出具体的依据。
总结归纳:怎样写好细节——
⑴ 细节描写要真实,要使得描写生动形象,在观察事物过程中,我们要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要把眼、耳、鼻、舌、身的窗户统统打开,对事物作非常细致的观察,笔下就会构成一幅形、声、色、味、触俱全的立体画面。
⑵ 细节要有典型性,这样才更具有广泛性,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从而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⑶ 细节描写要个性化,精心锤炼词语。在细节描写中,我们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期以少胜多,乃至一字传神。
⑷ 巧妙运用修辞。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格,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
2、读《父亲》中的如下段落,分析怎样处理素材:
父亲说:“我去买东西了,不会买,也不知你们缺啥,就琢磨着买了这些。蜂蜜治胃病,你记着,一早一晚都要喝一勺。她是用脑的人,核桃粉补脑。孙儿胃口不好,瘦,就给他买了健脾糕,吃了开胃。”
父亲最后从贴身衣兜里拿出一个塑料袋,说:“这5000块钱是我卖鸡卖猪攒的,都攒3年了。我用处不大,你拖家带口的用得着,拿着。我明天就回去了,你有空就回来,看看你妈的坟,你爷的坟。没空回来,爸也不怪你,你们忙,单位纪律严呢!”说完父亲笑了一笑,摸出叶子烟,正要点,可能想起了妻的交代,又揣了回去。
想一想上面这些事“父亲”当时真的做了吗?为什么?对你处理素材有何启示?
3、阅读《小站歌声》《我的母亲》,学习构思技巧。思考:《小站歌声》在构思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这样的构思有何好处?
小站歌声
子夜时分,山村的小站昏暗静谧。苗老师提着行李,来到站台。突然,她像触电般浑身颤抖起来。
她本在夜深人静时悄悄离开山村,没想到全班四十多个孩子全站在这里为她送行。站牌下,放着一篓子山核桃,蒌把上贴着个红双喜字。这是山里人祝贺新婚的礼节。
三天前,她去了趟县城。回到山村,她对孩子们说,她要去千里外和她的男朋友举行婚礼。婚后,她就在那里定居。
孩子们舍不得她,却没张口挽留,只将一串串难舍难分的泪水洒下。远处传来列车的长鸣。
四十多个孩子含着泪水,想一棵棵被雨水浇伤的禾苗一样,悲凄地立着。班长说:“咱们为苗老师唱一首《好人一生平安》吧。” 歌声在夜空中响起:“有过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有过多少朋友,/仿佛还在身边。/也曾心意沉沉,/相逢是苦是甜。/如今举杯祝愿,/好人一生平安。”
这歌声低沉悲哀。这是孩子们真诚的祝愿。
列车徐徐向前开动着,孩子们像一阵旋风一样随车跑着,唱着。歌声像泪水滤过似的。车上苗老师失声痛哭起来。孩子们怎知道,她不是去结婚。三天前,去县城体检,她患了白血病,在人生的路途上,她只有半年时间了。
思考:读《我的母亲》:本文在构思方面与《小站歌声》有何不同?
我的母亲(片段)同盟军在欧洲大陆登陆时,我从家乡寄来的信中感到一种快乐安宁的情绪,似乎母亲已经知道胜利即将来临。信中流露出一种特别的温情,还时常夹杂了一些我不能理解的歉意。
“我亲爱的儿子,我们已经分离了这么多年了,我希望你已经习惯身边没有我这个老母亲了。话说回来,我毕竟不能永远活在世上。记住,我对你从未有过丝毫的怀疑。我希望你回家明白这一切之后,能原谅我。我不得不这样做。”
她做了什么事需要我的宽恕?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巴黎快解放了,我准备坐飞机在法国南部跳伞,去执行一项与秘密抵抗组织联络的任务。我一路匆匆忙忙,急躁得浑身热血沸腾。除了想早点回到母亲身边;其他我什么都不想了。
现在我要回家了,胸前佩带着醒目的绿黑两色的解放十字绶带,上面挂着战争十字勋章和五六枚我终生难忘的勋章,我的黑色战服的肩上还佩带着军官肩章,帽子斜向一边戴着。由于我面部麻痹,脸上露出一种异常的刚毅。我写了一部小说,挎包里装着法文和英文版本。这时候,我深深地陶醉在青春和自信中。,对我来说再往下继续回忆是痛苦的。因此,我要尽快结束它。到达旅馆时,我发现没有一个人问候我,跟我打招呼。我询问的那些人说他们隐隐约约记得几年前有一个古怪的俄国 老太太管理这个旅馆。但是他们从来没有见到过她。原来,我母亲在3年零6个月前就已经离开人间了。但是她知道我需要她,如果没有她在这儿给我勇气,我绝对不能独立生存下去,不能像一个法国人那样勇敢战斗。因此,她临死前定出了她的计划。
在她死的前几天中,她写了近250封信,把这些信交给她在瑞士的朋友,请这个朋友定时寄给我。当我们在圣•安东尼门诊所最后一次见面时,我看到她眼中闪着天真狡黠的目光。毫无疑问,这些信就是她当时算计的新花样。
就这样,在母亲死后三年半的时间里,我一直从她身上吸取着力量和勇气——这些能够使我继续战斗到胜利的那一天所需要的力量和勇气。
第二篇: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2011年下学期高一语文学案
班级
组号
姓名
教师评价
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善于发掘生活中的感动点,主动表达自己情感,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2.能力目标:运用细节描写,让动人的瞬间定格,学会写触动心灵的人。
3.情感目标:热爱生活,体味人间真情,珍惜幸福生活,做一个会认识爱、体验爱、传播爱的人。
【知识链接】
1.创作乃是心灵的搏动与倾吐,作家应该有一颗崇高的、火热的、敏锐的心。——王蒙 2.没有感情也就不存在真正的艺术。——歌德
3.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看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罗丹
4.我写东西时是有感情的,没有感情时,我就不写。——巴金
5.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声,莫深乎义。——白居易
6.你的感情只要有一点不真实,读者一下子就会念得出来。所以,要对读者真实,首先要对自己真实,要把自己的真实感情写出来。——冰心
【自主学习】
◎做个有心人
人是群体生物,人依靠他人而生活。以自己为中心,可以将与自己有关系的人画成无数个同心圆:亲人,朋友,同学,旅伴,路人„„同时,在自己与他们之间,在他们与他们之间,时时刻刻上演着不同的故事。只要我们是有心人,充分运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便能发现很多很多的人、很多很多的事值得我们去写。
1、勤观察
要培养对生活敏锐的洞察力,养成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生的习惯。如果“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那就会使自己的思想禁锢,情感跟不上时代的节拍,更写不出触动心灵的好作品。
2、勤记录
尽可能地记下你每一天的感受,让你的日记和现实生活一样真实而动人。有这样一段话:“我们都应该有一间房子,放置一切欲望;也应该有一座后花园,在疲累与悲伤中,推开后门,去看看清风明月,行云流水。这园子栽的是智慧树,流的是忘忧泉,开的是自在花,搭的是逍遥桥。”例如:张晓风由几棵不分昼夜地飘撒种子的树而写成的《敬畏生命》,它告诉人们生命是脆弱的,更是顽强的;生命需要尊重,需要珍惜,需要呵护。
◎做个有情人
如果街头有一尊雕像,它虽然每天面对着滚滚红尘,每天目睹人间的恩恩怨怨,悲欢离合,但它却写不出一个字,因为它是一尊没有思想没有感情的雕像。同样,人若不用思想去观察、考虑,不用感情去感受,也写不出一个字。我们要做生活中的有情人,时时刻刻被身边的人或事感动着:草坪上妈妈对蹒跚学步的孩子期待的眼光;放学回家小学生忧郁的眼光(也许被老师批评了,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呀);被男友牵着手的阳光少女幸福的脸;兰州的拉面师傅一边如魔术师般地卖弄他的手艺,一边四下顾盼,脸上洋溢着成就感„„只要用心感受,你会时时刻刻沉浸在生活施予你的喜怒哀乐之中。2011年下学期高一语文学案
班级
组号
姓名
教师评价
1、探求哲理 :用审美的眼光审视生活,那么生活处处充满哲理。
阅读文学作品,读者总希望能与作品产生情感的共鸣,真正的文学作品都是来源于生活的,真正的哲学思辨也都是来自于生活的,对于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人世中的一人一事,都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2、寻找诗意 :用诗意的观点看待生活,那么生活处处洋溢着诗情。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海德格尔说:“人是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的。”我们若用诗意的眼光看待生活,万事万物皆可为诗。山野的鲜花,雨后的彩虹,清晨的薄雾,无不让人心胸豁达乐观。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3、感悟生活 :用善感的心灵去感悟生活,那么生活处处流淌着感动。
只有真正热爱生活的人,才会写出具有魅力的作品。张晓风说:“如果有一天,我因生命衰竭而向上苍祈求一两年额外加签的岁月,其目的无非是让我回首再看这可惊可叹的山川和人世。能多看它一眼,便能多用悲壮的、虽注定失败却仍不肯放弃的努力再解释它们一次,并且也会欣喜地看到人如何用智慧、用语言、用管弦、用丹青、用静穆、用爱——对这世界作圆融的解释。”用我们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我们的思想去思考社会,用我们的心灵去感悟社会。
◎文题分类
1、亲人类
主要是与自己有密切血缘关系的人,因为他们与自己相处的时间最多,相处的空间最近,观察得最多,感受得最深刻。
2、社会关系类
主要是与自己有一定血缘关系的人,一般地说,这类人与自己的关系仅次于亲人,自己对他们观察得也很多,感受也很深。
3、同学朋友类
这是人除家庭之外的另一个空间里与自己关系密切的群体,自己与他们相处相交,有机会观察并感受他们的人与事。
4、不特定人群
这类人根据每个人的生活空间、价值取向不同而不同,如一位经常看见的拾荒者,如路边的小贩,如一位经常到学校来送衣物的学生家长。不同的作者会根据自己不同的审美观、价值观去观察并感受有关这个群体的人和事,并写出好文章。
5、邂逅的人和事
这类人和事完全是在偶然情况下出现或发生的,你以前对他(或她)一无所知,然而他(或她)在某一特定时间、空间向你展示了自我,让你感动,如莫泊桑写的《羊脂球》。我们也要有心理准备,时刻接受生活的突然馈赠。
【合作探究】
1.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57“话题探讨”哑巴母亲的片段,思考:文章是如何塑造“哑娘”这一人物形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1年下学期高一语文学案
班级
组号
姓名
教师评价
2. 根据对文章《疯娘》的阅读,讨论:文章最感人的地方是哪里(口头归纳)?请归纳其采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板书归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根据对文章《父亲》的阅读,讨论:文章最感人的地方是哪里(口头归纳)?请归纳其采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板书归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集体讨论:塑造鲜明的、触动人心灵的人物形象的方法有哪些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练笔】
人,经常接触的是养育自己的生身父母。正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谱写着我们的多彩人生,维系着这个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在这方面你一定有许多切身感受,也一定有许多深刻的体验,独到的见解。请描写自己父亲(或母亲)的生活或工作片断,要写出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展示】
2011年下学期高一语文学案
班级
组号
姓名
教师评价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着重探讨了塑造人物形象的一些方法,可以归纳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阅读】
阅读下面例文,感悟人间最真最浓的情
“爱”你在心口难开
喝完最后一口牛奶,我默默地把115分的卷子放到父亲面前,他抬起眼哼了一声,签上大名又继续埋头看报了。我嘴唇动了动,想说什么,但终究还是作罢,反正我也习惯了.收拾好东西,我顺手把门带上,那轻轻的关门声,仿佛是一声叹息。我头也不回,大步向学校迈去„„
其实,我也希望他对我笑一笑,说声“考得不错”之类的话„„
我跟父亲好象天生就是仇人,从小到大,我们的交战便没停过.调皮是男孩的天性,每当我闯了祸,他总一声不吭,抡起皮带没命地抽。大概是继承了他的执拗,我也不哭,一阵清脆的抽打声和哭喊声混战,最终便以“砰”一声摔门的巨响——我夺门而出告终。
母亲常跟我说,他是爱我的,只是不知道怎样表达,我要试着和他沟通一下。沟通?和他这种机器怎么沟通?他甚至对路边扫大街的大婶笑一笑,却吝惜地不肯对我展露分毫。他表达“爱”的唯一方式就是那无止境的皮带抽响。而我回报他的爱,则是比说话次数还多的摔门声„„
想着想着,便来到了学校。“嘿!”好友神秘地凑过来,“知道今天什么日子吗?父亲节!”顿时,他那张冰冷的老脸又浮现在脑海,我厌恶地说:“关我什么事?”“你不对你父亲表示点什么吗?我昨天等不及了,已经送了。当我对他说‘爸,我爱你’时,他竟然哭了呢!”好友兴奋地说。然后把我拽到了精品屋„„
拿着一瓶二锅头和一盒包装精美的皮带,我忐忑地回到家里。送皮带,真讽刺!他又该抽我了。
“爸,今天父亲节,这是送你的礼物。”出忽意料,他愣了一下,慢腾腾地拆开礼物,竟没有勃然大怒,只重重地叹了口气:“今天你妈不在,跟我喝一杯。”
可怕的寂静,只有酒杯的碰撞声。两人都喝得微醺,我望着父亲,幽幽地说:“爸„„爸,我„爱„你„”极其轻快地带过,也不知他听清没有,“我没别的意思,只是原来的皮带快断了„„”没等我说完,父亲喉咙里冒出一句话:“今天考得不错„„”我的眼眶顿时热了。他拿起酒杯,仰头猛地一倒,眼睛一闪一闪的,红了。他慌忙掩饰道:“这酒太烈„„”我笑笑,哽咽着:“是烈了点„„”说罢,因为举起酒杯一饮而尽,热泪流进了嘴里„„有爱的泪是甜的„„
今晚,爱的空气,格外浓烈„„一切都那么美好„„
第三篇: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观察生活,精心选材,写一篇记叙文。
2.运用细节描写,让动人的瞬间定格。
3.体味人间真情,珍惜幸福生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亲情是一盏灯,能在晦暗的时光里照亮自己;亲情是一个树,在你倦极而归时给你凭依。纪伯伦曾说:你的朋友是你的土,你在那里怀着爱而播种,含着感谢而收获,从中得到粮食、柴草──亲情、友情是人类生活中最崇高温馨的部分。
十五、六岁的年纪,正是生命中独立意识成长的旺盛期──生活独立、精神独立,所以更需亲情友情的滋养与慰藉。有爱浇灌的树木才会茁壮,有爱护卫的生命才能健康。年轻的朋友,你应该正沐浴在亲情友爱的大河中,把你的故事、你的感受记录下来,以回报家人友人对你的爱。
二、阅读文章,讨论交流,营造氛围
人的一生中,许多往事随着时间的流逝已忘却,但有一些不起眼的细节却依然那样清晰、那样动人。在长河大川般的生命流年里,我有幸看到了生命中许多花开的细节,那样璀璨,那样芬芳,让我们一起回味„„
阅读例文并解读评析:
马骑桥
故乡叫马骑洞,土通溪流到此处划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轻轻地绕过村子,奔向山外的世界。土通溪上有座桥,母亲叫她马骑桥。
马骑桥苍翠欲滴的樟树旁,马骑桥下咿咿呀呀的水磨房,马骑桥边蜿蜒如练的小山路都是我今生今世寻找最美风景的证据。
马骑洞距离青山小学有十来里山路,父亲在外地中学教书。我七岁时母亲拽着又哭又跳的我跨过马骑桥,沿着蜿蜒的山路去小学里读书。一哭二闹三回头,那马骑桥总深情地凝望着我小小抽泣的背影,还有我回头时幼稚惘然的泪光,马骑桥总揪扯着我稚嫩的心。因为桥上站着我那不同于其他母亲气质的母亲。
每逢放假,我就撒开脚板往马骑洞的方向奔,临近家居之地,爬上山坳。便竭力向竹幽林密的马骑桥望去,马骑洞铺排得大大方方,古朴淡雅,马骑桥亲切地扑入我的心,因为桥上站着一个我时时眷恋的母亲。夕阳西下无限好,半江瑟瑟半江红。母亲那爱和希冀的目光揉碎在马骑桥下的波光里。我老远就不断地大声呼喊着母亲。站在桥上的母亲,像马骑桥,饱经风霜的脸上绽露出不同于一般母亲微笑的气质。
月牙儿轻挂在马骑桥旁的樟树梢上,少儿只识贪玩滋味的我在青藤重挂的马骑桥上和同伴们跳龙门、捉迷藏。玩累了便给坐在桥上的案青公公捶背,时不时好奇地用小手摸一摸案青公公的长烟杆。远处田野的蛙声,马骑桥下的河水声,月儿下我们的欢笑声,母亲月光似的呼儿声,连成了一片。在这美丽的马骑桥上,母亲月亮似的目光看着我尽情地释放着儿时的情趣和轻松。还有她那我根本无法解读的不同于其他母亲气质的企盼、柔和的眼神。
晨曦初露,竹林中鸟儿翻飞,啼声婉转悦耳,山鸠咕咕,叫声不迭。噼噼啪啪、噗噗簌簌,振翅高飞,散落在马骑桥旁的樟树上。站在马骑桥上,极目四望,山川相缭,湿润清馨,绵长漫溢,诗意清新。远处星星点点的草垛,挺拔的秀木佳树,吱呀吱呀如歌如诉的桥下水磨,与马骑桥和谐地融为一体,酿造出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溪水的田园香气,如痴如醉而又迷茫自失。母亲轻抚着我的头,凝望着山的那边,慈声励语:“去吧,儿,好好读书!读到你书上画的地方去。”
我似懂非懂的点着头,背着书包,在母亲余音缭绕的凝视下,跨过马骑桥,踏上那蜿蜒如练的山路。回头一望,马骑桥上的风景让我心悸——母亲雕塑般的身影和马骑桥构成了我今生今世深深的记忆。母亲告诉我,叮嘱我,要好好读书,读到我书中那美丽画儿的地方中去,那儿才有更美更美的风景。我知道,马骑桥是马骑洞唯一通向山外的彩虹桥。我那时不知道母亲何以知道我每次回马骑洞的时辰,上苍也许可怜做母亲的人,赐予了她一种心灵的感应吧。她每次都站在桥上凝望着从山那边求学归来的我飞向她的身边,无论是寒暑易节,还是飞雪风雨。在我七色的梦境中,总是固执地认为马骑洞、马骑桥是我长大后最终归宿的风景,然而母亲总是坚决地摇着头,说我必须属于比马骑桥、马骑洞更美丽的风景——那就是母亲从我书包里小心翼翼地捧出书来,指着书中的画儿慈声而不失严厉的叮嘱:“读到书中这画儿的地方去,那儿才是你最美的风景。”年少的我似懂非懂。真的不理解为什么书中的“哪儿”才是我最美的风景?为什么每次返校,母亲总要把我送上马骑桥,柔和的目光久久地注视着我迈向曲曲折折的山路,直
到我翻上山坳变成了小黑点?我只知道我的背后有马骑桥,马骑桥上有我母亲不同于其他母亲月亮般的目光。
我从马骑桥上走过了春夏,迈过了秋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每一次的回归,都定格了一幅马骑桥的永恒迎送风景画。自从母亲用他那有力的布满老茧的手拽着泪流满面的我跨过马骑桥,就注定了母亲不同于一般母亲更希冀严厉的目光。母亲和马骑桥是我梦想的起点,也是我希望的终点。马骑洞、马骑桥和母亲组合的风景是我生命点缀的鞭策和精神的家园。从此,我为了寻找比马骑桥更美的风景而跋涉在人生曲折坎坷的求学寻“画”之路上,读书读到了母亲千叮万嘱的画儿里去了。母亲用微笑的泣语告诉我,她是从风景如画的城市来到马骑洞的马骑桥上。在那个特殊的大跃进年代嫁给了老家在马骑洞的父亲。马骑桥装饰了母亲的窗子,我装饰了母亲的梦。仰视母亲泣语微笑的慈容,我才读懂了母亲不同于马骑桥上其他母亲月亮般柔和的目光和气质。
如今独自到了天涯海角,今朝的思情陪伴着往昔的记忆,往昔的记忆萦绕着今朝的思情。散落我风景馨香的马骑桥,时时在我脑海中划过。桥上那幅恬静淳朴、至纯至善的母子四季迎来送往图,时时掠起我思念的浓浓愁绪,定格着我人生最美的风景。
讲评并板书:
意犹帅也——写什么
善用课本,巧于运用
景物是为主题服务的,行文要自然
阅读、积累、应用
构思、剪裁、细节描写
三、激情发挥,倾诉真情
生命中许多花开的细节,那样璀璨,那样芬芳。让我们提起笔来,把这一个个动人的瞬间定格,让它们成为生命中的永恒。
请以“牵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写作要求:
1.仿照“牵挂是思念,犹如高飘的风筝挣不脱细长的绳线;牵挂是亲人的思念,牵挂是友人的情怀。”写一题记。
2.拟一个煽情的标题。
3.运用细节描写,把动人瞬间定格。
4.不少于800字。
第四篇: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教学目标:
1、学会发掘感动点,写出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2、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善于观察、广泛阅读、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3、学会用感恩的心看待周围的人和事。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活中,能触动我们心灵的人和事并非只有那些叱咤风云的伟人,惊天动地的大事。触动我们心灵的可以是自然界的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也可以是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知心话、一个场景;还可以是一封信、一幅画、一张照片、一把折扇„„
大人物固然可敬,大事件固然意义重大,但生活中的平凡人、平凡事往往更容易打动我们。
二、问题探究:
1、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人和事在你的心灵深处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时时触动着你的心灵?
2、(幻灯片展示图片)哪幅图片触动了你的心灵?它给了你怎样的感悟?
三、写作平淡的原因:
1、缺乏对生活的敏感
2、缺乏感恩的心
3、缺乏一双多情的眼睛
四、写作指导:
怎样写出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1、发掘感动点——抓住细节(1)什么是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就是把细小事物,如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特点用特写镜头把它放大,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佳作回顾: 朱自清的《背影》片段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问题探究:文中的哪个细节触动了你的心灵? 《背影》中对父亲爬月台时吃力样子和动作的描写,突出了父亲对我无私的爱,让每个读者感动不已,而这一感动点正是通过对父亲动作细节的刻画形象地再现出来。
佳作欣赏:课本P57一位中学生写哑巴母亲的片段
顽皮是孩童的天性。
我喜欢一个人搭砖玩,然后一推,“轰隆隆”,砖墙就全部倒下了。这崩倒之声,成为我童年最扣人心弦的美妙音乐。
一次,我正玩得高兴,不留意把砖打碎了。砖的主人气冲冲地走出来,揪住我的耳朵,把我拽到家。
母亲坐在门口做针线活,看到这情景,便急得“嗷嗷”直叫。砖的主人开始数落我的不是。母亲却始终面带微笑地望着他,眼里充满了自责。然而,母亲懦弱的祈求并没有赢得他丝毫的同情。
“不会管教孩子,生孩子干什么?长大了准不学好!”
善良的母亲毫无办法,只能用眼神代替话语,眼睛里饱含着泪水。
“嗨,嘴不会说,也难怪管不住孩子!”
听了这话,我泪流满面,挣扎了一下,可是没能挣脱。母亲看出了我的反抗,朝我微微摇头。
沉默,还是沉默。
我已不想沉默,但看看母亲蓄满泪水的眼睛,我又沉默下来。问题探究:文中的哪个细节触动了你的心灵?
母亲是哑巴,不能说话,但母亲的眼神和表情却表达出内心深处的复杂感情。有自责,有屈辱,有无奈的隐忍,这一切都源自对孩子的呵护。(2)怎样写好细节?
①细节描写要“真”,符合生活的情理。②细节描写要“精”,具有典型性。③细节描写要精心锤炼词语。④细节描写巧妙运用修辞。(3)随堂演练
“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
这是一个同学的一段作文,写的是他知道考试成绩前后的心理活动。虽然,他用“紧张得要命”、“很是伤心”等词,但我们并不感觉到他有多紧张,有多伤心,原因就是他用抽象的概述代替具体可感的描写。
请你借助细节描写对此段内容进行修改。范例展示:
①天阴沉沉的,不时刮来阵阵冷风。风刮到我身上,我就不由自主地打颤。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听见“沙沙”的发试卷的声音,“哗啦!”我的心随之猛跳了一下,一个同学不小心把书碰到了地下。同桌的试卷已发下来了,72分,看着同桌哭丧的脸,我不由得心里直打鼓。②试卷静静地反躺在桌上。我用有点颤抖的手去掀试卷,一个鲜红的“5”字映入我的眼帘,我的手一抖,试卷又合上了。我一咬牙,把手伸到试卷底下,用力一翻,随着“啪”的一声,我看到了我的分数——58,可怜的“58”,我“唉”的一声便瘫在了桌上。
2、提炼素材——发掘主题、深化意蕴
佳作欣赏:黄方国的《父亲》片段,课本p58 父亲执意要走。怎么留也留不住,我决定叫一辆出租车送他回去。一生都没坐过小车的父亲不知怎么打开车门,他的手在车门上东摸西摸,一脸尴尬。我上前一步,弯下腰来,打开车门,待父亲坐进车,再为他关上车门。父亲伸出头来,一脸的幸福,他说:“儿啊,爸算是村里最有福气的人了。”说完,抬手抹着眼圈憨憨地笑着看我,我霎时百感交集。
活在世上,活在城里,活在官场,我在许多人面前弯过腰,为许多人开过车门,但从没有为父亲弯过腰,开过车门。父亲是农民,我是干部,父亲是庄稼人,我是城里人,父亲这辈子已无法超越我们的高度。但我们能有今天,全仰仗父亲的奠基。父亲为我们弯了一辈子腰,吃了一辈子苦,操了一辈子心,人到老年依然念念不忘为子孙分担忧愁。但我们呢?给了他那么多不敬,仅仅为他开一次车门,就叫他心满意足,泪流满面。那一弯腰,对父亲来说,是一种孝道和良知,对我来说,是向他及天下所有像他一样的父亲乞谅和深情致敬啊!问题探究1:文中的哪个细节最为感人,触动了你的心灵? 问题探究2:文中作者的哪些感悟给予你心灵的彻悟和启迪? 随堂演练:
①P59四 阅读下面这个片段。
我6岁的时候母亲和别人打架,很凶。为了给母亲报仇,晚上,趁着月光,我拔光了仇人家已经开了花的辣椒秧。
拔光了仇人家的辣椒秧后,我回来向奶奶表功。一向和善的奶奶抓过一根棍子,劈头给我一顿猛打,直打到我答应每次见到仇家的人,该叫爷的就叫爷,该叫婶的就叫婶,奶奶这才住了手。
秋后我家盖房子。父亲给石头砸了脚,可是“上梁”的那天,很多和我家有仇的人前来帮忙。看到母亲一脸愧疚,他们说:“娃儿平时喊人喊得可好,不看大人面也看娃儿面哩。” 问题探究:读过上面的文字你有何感想?它有怎样的主题?你从中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宽容可以化解矛盾。
懂得尊重别人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②P59一 阅读下面一则故事,谈谈你的感想?
在火车将要启动的时候,一个人急匆匆的地上了火车,可是他的一只脚被门夹了一下,鞋子掉了下去。火车开动了,这个人毫不犹豫地脱下了另一只鞋子扔去。有人奇怪地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如果一个穷人正好从铁路旁经过,他就可以见到一双鞋,这或许对他能有所帮助。”这个人叫甘地。后来他被印度人尊为“圣雄”。
感想:我们要学会成全他人,成全他人的同时也是在成全我们自己,因为坦然舍弃成全他人的同时,你得到了精神上的回报,这比物质上更有意义。
3、整体构思
动笔前一定要想好要写的人和事,需要从哪里展开叙述?重点安排什么材料?在何处做怎样的议论和抒情?怎么收尾?
优秀作文展示:
踮起脚尖(记叙文)
夜很深了,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父母还未回来,我有些怕了,也有些生气。一家三口挤在这二室一厅的房子里,家具很少,却还是有一部老掉牙的黑白电视机,虽然穷,却仍是不愿低头。在这个陌生的大城市,我没有钱去上优秀的高中。但我有自己的理想与目标,我虽然衣着破旧,却有自己的尊严。今年是高三了,高考是我实现人生梦想的转折点。
唯一让我心中有一丝不满的便是父母,他们每天总是那么早地起床离去,又是那么晚的回来。我多么想有一次我们一家三口在周末去公园游,去河边吹风,可是连这一点小小的要求,上天也没有给过我一次答应。不行,今天一定要等到他们回来。我知道他们是为了挣钱,是为了我,可是我不愿他们如此劳累。我愿意过得更艰苦些,毕竟我还有很长的明天。
门外的楼梯隐约传来了一丝丝响动,那么轻、那么微弱、缓慢,那声音慢慢地靠近,到了门口,颓然停下。
过了好一会儿,才慢慢的听到一丝轻微的金属碰撞声,一个物体慢慢地插入锁孔,又是一声轻轻的转动声。门,悄然打开了,“轻点,孩子睡着了”,这是母亲的声音。
我能感受到她正踮着脚尖向我走来。
没有声音,我却能感受得到,那个轻轻的脚步,正一步步地温暖我的心。
“又踹了被子!母亲轻轻地拉过被子,慢慢地移到我的身上,又抽身慢慢地离去„„
自始至终,家中的灯没有亮一下,也没有发出什么很大的声音,只有父母那踮起的脚尖,一步步踩在我的心头。
拉过被子蒙住头,我强忍着声音,泪水却一行一行的滑落。这一晚,我不知道自己哭了多久,我只知道被子湿了一大片。
男儿有泪不轻弹,今夜我却泪千行!多少年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每晚父母都是这样踮着脚尖,在一片漆黑的房间里慢慢地移动,我还有什么好生气的呢?
朱自清有父亲的背影,史铁生有母亲推着轮椅的身躯,傅聪有傅雷先生殷切的家书,而我,我有什么?我有父母踮起的脚尖!
父母是平凡的,父母对子女的爱却是伟大的,是无与伦比的,是一个人一生最大的财富。
踮起脚尖,父母的爱,今生永不忘,也不敢忘!【满分理由】
全文叙写夜深躺在床上的一个时间片段,表现父母夜深回家踮起脚尖走路对“我”的关爱和“我”对此盼感悟,切合题意。文章整体思路清晰,情感丰沛,有感染力。结构安排和表达方式的运用,也显示了考生相当不错的素养和能力。文章开笔很简洁地推出一个具体情境,二、三自然段既是“生气”的注脚,也是后文的必要铺垫。父母回家“踮着脚尖向我走来”部分的描写符合躺在床上的感受,表述真实。铺写已然充足,情感自然喷发,将父母“踮起的脚尖”与朱自清父亲的背影等类比,让这种关爱与深情升华到人类情感的普遍性这一高度,使主题更富有深意。(高星云点评)【档次及得分】(一类卷上)
计分:内容25分+表达25分+发展l0分=60分。
五、写作训练:
人生是一条浪花飞溅的长河,时光的流逝淡化了过去的记忆,但总有一些人和事在你的心灵深处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就像照相的底片,随时可以再现。请以“心灵底片”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1.有真情实感 2.有细节描写 3.有理性思考
教学反思:
第五篇: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教学设计
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登封一中 作者:张霞 2008-11-11
【设计思想】
《新课标》明确了高中阶段作文教学的目标: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并能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
高一学生在记叙文写作上已积累了一定的功底,如何在原有写作基础上通过系列化的作文教学提高其写作水平?本课设计力图通过老师的下水文章给学生以较直观的审美、鉴赏文本,通过赏析和借鉴两个教学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在同一类型的写作上有所领悟,有所收获。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培养对生活的敏感。
(2)积累鲜活的写作素材,为写作创新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学习写作技巧,训练语言表达。
【教学策略】
以引导、启发为主,以学生讨论、点评为主。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话题
人生是一条浪花飞溅的长河,时光的流逝淡化了过去的记忆,但总有一些人和事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划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时时触动我们心灵的琴弦,激起心灵的阵阵涟漪。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六十秒,回顾一下,在你的生活当中,有那些人和事在你的心灵深处划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时时触动着你心灵的琴弦?六十秒后,请同学说出来让我们大家共同分享。
二.探讨话题:
哪位同学先说说,让我们大家分享分享?
(提问三四个学生发言,)
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有些同学作文时却常常感到生活平平淡淡,没有什么东西可写。同学们想没有想过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答这个“谜”。请同学们打开语文必修1的第57页,我们一起来学习和讨论《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三.文本探谜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话题探讨》,思考怎样有效捕捉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学生边阅读边勾划)
学生发言。
小结: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我们缺少一种发现美的眼光。我认为除了他刚才讲的要“要对生活敏感”外,还应该有一颗对生活感恩的心。俗话说“唯有真情好文章”,只要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我们的生活时候,就一定能发现我们身边中的真情、人性中的闪光点,就有一种冲动想把这些美的东西、感人的东西给写出来。那么同学们谈论一下,我们该怎样去把我们感动的东西写出来呢?
四.交流切磋
同学交流怎样表达我们感动的东西。
引导:同学们,我和你们一样,同样有很多生活当中的人和事在我心灵的深处划过难于磨灭的痕迹,时时触动着我的心灵,让我有一种感恩的幸福和疼痛。昨晚在备课时,我突然想起今天九月三号,是农历八月初四,今天是我妈妈六十岁的生日,情不自禁现写了一篇关于母亲的文章。
读下水作文《母亲》
母亲
登封一中 张霞
很少写关于母亲的文字,并不是不爱母亲,而是关于母亲的话题太多太多了,以至于无从说起。
母亲是一个典型的农家妇女,一生也没上过学,长这么大,我甚至没有发现她写过自己的名字,也很少见她拿过笔,每想到此,我又为母亲所处的时代悲哀。母亲姐弟五人,排行老末,按理说这样的位置应该脾气都不太好,多少在家是会受宠一点的,而母亲的脾气却不然,温顺,善良,心灵手巧。
母亲做得一手好针线,记得每到冬季,她早早就为我们做好了准备,做那种最有农村特色的青帮布底棉鞋。我知道那要费很多功夫的,真可谓千针万线,尽管不是那么美观,但却最温暖。妈妈还会纳鞋垫,看着不怎么起眼的花儿鸟儿的,一经母亲的手,也变得生动起来,象一件件完美无缺的工艺品,让人都不忍心踩在脚下。
母亲很疼爱我们,尽管由于所处条件的限制,母亲没有给我们缝制过多少漂亮的衣服,但我知道,我们一直在她的心中,是她永远的牵挂。记得小时侯有一次我病了,肚子疼得历害,父亲不在家,母亲就背着我到邻村的诊所去看病,当时怎么询医问药已全然不记得了,只记得我伏在母亲的肩头,好舒服,好温暖,甚至连疼痛也不那么厉害了。
我和姐姐从小就来城里的学校上学,记得有一次,我因为贪玩功课不及格被留校了,恰逢星期六,等老师点头通过时天已经黑了。公交车也没了,我和姐姐要步行回到离城十里以外的家。想家的滋味让我们暂时忘却了害怕,一路上我紧紧地攥住姐姐的手,生怕走丢了似的。回到家时,母亲正在灶房摊煎饼,一见到母亲我哇的一声哭了,她也紧紧搂着我们眼泪扑簌簌直流,疼爱之情无法言表,那情那景,深深的印在我的心头,永远难以忘怀。
我们最爱吃的当属母亲包的粽子了,直到现在也是如此。每年的端午节母亲总是早早买来苇叶,洗净煮好待用.而又从不要我们插手,她总是自己不厌其烦的做着那一切,而且脸上总是挂着幸福满足的神情.母亲还有个习惯,就是在端午节没到之前就先包一次给我们吃,好象怕我们等不及似的。平时在超市里面也有着各种各样的粽子,却总感觉没母亲包的粽子那么香,那么原汁原味.就象母亲的爱,不加任何的修饰,却总是那样浓,那样烈„„
父母一生恩爱如初,长这么大,很少看到他们吵架。父亲在城里上班,母亲一个人在家里里外外的操劳,但从没听过她说过一句抱怨的话。有时星期天父亲在家,母亲也很少让他做农活,说父亲风里来雨里去的,也不容易,星期天在家就好好休息休息吧。父亲从事了一辈子的文化事业,就在可以安享晚年的时候,却被病魔无情地折磨。平时母亲是最脆弱的,遇到不顺心的事总爱抹眼泪,而今却表现的很坚强,她知道,父亲病倒了,她就是这个家的脊梁。送走父亲之后,她也很少在我们面前流泪,我和姐姐想父亲时,也是在她背后偷偷的掉眼泪,彼此都不想碰触对方那根最敏感的神经。因为我知道母亲的心里有多苦,她实在饱受了太多生活的不幸与打击。我也尽可能的满足母亲的一切,让她生活得舒心一些,尽管她很少在我们面前提什么!除此之外,我还能做些什么呢!
时光荏苒,岁月的痕迹无情的刻在了母亲的脸上,但却掩盖不了母亲那颗善良的心和母亲和譪可亲的笑容。母亲,您总是默默无闻的为我们,为这个家做着一切„„而今我们长大了,母亲却老了!此刻,我只想对您说:妈妈,我们不需要您再为我们做什么,只要您快乐!您的健康快乐是我们做儿女的最大的幸福!最大的快乐!
母亲不识字,也不会看到这些文字的,但母女的心是相通的:母亲,祝您生日快乐!您一定会感受到女儿最深深的祝福!
同学们,现在你们是老师,来点评一下老师的文章写的怎么样吧,小组讨论,代表点评。
小结:一般来说,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发掘感动点,从自己的生活储备中寻找材料,要特别留意,是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地方曾使你的心灵受到了触动,要把它发掘出来。在发掘感动点时,要注意抓住细节,把它形象地再现出来。
2.提炼素材。这个过程,是发掘主题、深化意蕴的过程。要善于从触动你心灵的人和事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东西:它为什么触动你?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一定要把这些感悟写出来。
3.整体构思。动笔前一定要想一下要写的人和事,需要从哪点展开叙述,重点安排什么材料,在何处、做怎样的议论和抒情,怎么收尾。
五、课堂实践(语言表达训练)
谢谢同学们和我一道共同分享了写作的感受,古人云:“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老师写这篇文章供大家参考和评点只是想抛砖引玉,从你们的提问中我很受启发。我想大家心里一定有很很多多触动你心灵的人和事,有亲情,有同学情,有朋友情,有师生情„„再过一周就是中秋节了,请你给你的这些亲人朋友写一张贺卡。
写好之后,学生相互交流。
六 成果展示
提问几个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总结:同学们,只要善于观察、思考,家庭、社会、学校以致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都会给我们的心灵带来许许多多触动。只有心灵受到触动,真挚的感情才会很自然地在我们的笔下流露出来。否则,勉强为之,一定写不出好文章。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要睁大眼睛,擦亮心灵,用心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