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回忆鲁迅先生 教学设计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理解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2.学习本文善于撷取生活琐事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3.品味学习本文朴实无华而又情感深挚的语言。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难点:体会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预习要求: 通读全文,查字典,给生字生词注音释义; 2.体会本篇深沉而丰富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两句诗是鲁迅先生写的,人们把它看作是先生自己的品质的写照。第一句是从他对待敌人的斗争精神来说的,横眉冷对,决不妥协,是一副勇猛的斗士的形象;第二句是从他爱护进步青年方面来说的,表现出一个慈祥智慧的长者的风范。
以前,提起鲁迅,很多人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因此,在一些人的心目中,鲁迅是严厉的、尖锐的,甚至是可怕的。其实,这是人们对他的误解。这只是鲁迅先生性格特征的一个方面,即“横眉冷对千夫指”这一方面,不是他的全部。在鲁迅显示活着的时候,十分关心爱护进步青年,著名的“左联”五烈士,还有文学家唐弢等都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萧红写的《回忆鲁迅先生》。让我们一起来走进鲁迅,感受鲁迅。
二、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原名张遒莹,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流浪各地。1932年认识左翼作家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萧红的主要成就在小说方面。但她在散文的创作上也有十分突出的成就。她的散文“凭着个人的天才和感觉在创作”(胡风语),以细腻的笔触,把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的深切感受清新、明朗、自然、直率、坦白地吐露出来,有着浓厚的抒情色彩。例如,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她的《回忆鲁迅先生》就是一枝独秀。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也可谓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楷范,是敬献于鲁迅灵前的一个永不凋谢的花圈。
在本文中,由于作者跟回忆对象鲁迅之间有着直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崇敬缅怀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亲见,因此作品显得真实感人。
三、检测预习。
(一)给加点字注音:
咳嗽(kãsou)筵(yán)会 窘(jiǒng)抽屉(ti)阖(hã)踌躇(chóu chú)虔(qián)诚 抹(mǒ)杀 肋(lâi)膜 紊(wěn)乱 唠叨(láodao)隔三差(chà)五
(二)词语解释:
【鉴赏】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等)。【筵(yán)会】即“宴会”,指宾主在一起饮酒吃饭的聚会(指比较隆重的)。【窘(jiǒng)】①贫穷。②为难。③使为难。课文采用的是第二种解释,难堪。【旷代】当代没有人比得上。【听子】用镀锡或镀锌的薄铁皮做成的装食品、香烟等的筒子或罐子。【踌(chóu)躇(chú)】①犹豫。②得意的样子。课文中用的是第一种解释。【抹(mǒ)杀】一概不计;完全勾销。也作“抹煞”。【紊(wěn)乱】杂乱;纷乱。
四、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一)读完本文,鲁迅先生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明确:可敬的长者,可亲的父亲。有血有肉的伟人,幽默风趣的智者。
(二)本文主要写了鲁迅先生的哪些小事?
提供参考: 自然空行,共有十八件小事。小标题可以概括为:1.鲁迅的笑;2.鲁迅走路的姿态;3.穿衣裳的评论(详写);4.不游公园;5.看电影的路上;6.纸烟;7.休息;8.工作时间(详写);9.踢鬼、谈鬼(详写);10.吃鱼丸(详写);11.病中(详写);12.海婴的夸耀;13.明朝会(详写);14.病好起来了(详写);15.木刻画;16.“若没有我呢”;17.病“好”了;18.他“休息”了。
第二课时
一、深入研读,具体把握文章各部分的内容。
(一)本文记叙了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十八件小事,这十八件小事,你认为分别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品质或特性? 提供参考:
1.鲁迅的笑:突出“明朗”,发自内心的“欢喜”,可见其观爽朗、平易近人;2.鲁迅走路的姿态:突出“轻捷”,快,表现鲁迅先生干练敏捷的性格特征和不顾一切、勇往直前的坚毅精神;
3.穿衣裳的评论(详写):突出“全智者”,表现鲁迅先生独到的审美观; 4.不游公园:暗示鲁迅先生工作的繁忙;
5.看电影的路上:突出鲁迅先生的礼让,表现对他人对亲人的爱; 6.纸烟:突出“贵”“贱”的分类,表现鲁迅对来客的尊敬和对自己的“吝啬”; 7.休息:突出“翻一翻书就是休息”,表现鲁迅先生对时间的珍惜; 8.工作时间(详写):写一天的时间安排,突出与常人不同的作息习惯,表现鲁迅先生抓紧一切时间工作,表现了他“我以我血荐轩辕”的伟大情怀; 9.踢鬼、谈鬼(详写):突出诙谐有趣,表现鲁迅先生的幽默风趣和大胆,以及他的智慧; 10.吃鱼丸(详写):突出“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表现鲁迅先生做事认真,深入实际的严谨品质; 11.病中(详写):突出鲁迅病情的严重,表现他为了工作不顾身体疾病的奉献精神; 12.海婴的夸耀:突出“夸耀”,用尚不懂事的孩子的细节反衬鲁迅病情之严重; 13.明朝会(详写):突出“明朝会”,表现鲁迅对孩子的慈爱; 14.病好起来了(详写):写鲁迅的病“好了一点”“又好些”,突出鲁迅的朗朗的笑声,表现鲁迅的乐观精神;
15.木刻画:写病中鲁迅的一幅木刻画,暗示鲁迅顽强的生命毅力(此处可在后面让学生讨论); 16.“若没有我呢”:写鲁迅的希望,希望青年一代可以独立地走正确的道路; 17.病“好”了:突出“觉得做事要多做”、“以为”“准备”,表现鲁迅的工作的执着和热爱;
18.他“休息”了:写鲁迅生命的结束,突出“像他平日一样,工作完了,他休息了”,表现鲁迅“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的彻底的奉献精神。
(二)以上这些内容,看似没有什么联系,比较杂乱。你能否对它们进行归类?(提供参考: 神情姿态:“鲁迅的笑”“鲁迅走路的姿态”,乐观开朗、平易近人。穿着审美:“穿衣裳的评论”,自然朴素、人情练达。饮食起居:“纸烟”“休息”,简单随和、体恤他人。工作习惯:“工作时间”,不同寻常,忘我精神。休闲娱乐:“不游公园”“看电影的路上”“踢鬼、谈鬼”,幽默风趣、童心未泯。日常琐事:“吃鱼丸”“若没有我呢”“木刻画”,待人接物、爱护青年。对待疾病:“病好起来了”“病‘好’了”,乐观精神。
可以说,虽然本文看似杂乱,但有一个情感上的线索。全文除了许广平先生的一句极为朴实的感叹,没有一个地方有直接的赞美,却处处透露出对鲁迅先生的爱戴、赞美和景仰。同样的,没有一个“悲”字,但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沉重的悲伤。
二、深入研读讨论:注意细节的含义。本文有许多让人感动的细节。请找出你认为最受感动或最受启发的细节或语句,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品味从中得到的启发。提供参考:
(一)鲁迅的笑声。
本文中有多处,例如文章开头:“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寥寥几句,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跟一些人心目中“多疑善怒”、“冷酷无情”的鲁迅形成了鲜明对照。
有一次萧红去鲁迅家包饺子吃,“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明朗的鲁迅先生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可见鲁迅绝不是一个不可亲近的人,朋友带给彼此的愉悦由此可见一斑;
在校对《海上述林》的间隙,鲁迅见萧红进来,对着几乎天天见面的她,居然说出“好久不见,好久不见”这样随便,这样孩子化的语言,透着风趣,透着玩笑; “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崭然的会心的笑。”萧红时时受着鲁迅爽朗的笑声的感染,也居然学会了以自己的好心情来回报鲁迅先生,那一次天晴了,太阳出来了。
(二)鲁迅的坚毅。注意两个细节。一是“明朝会”中,应答海婴,之后就不停的咳嗽。一是在病中,却还同“我”开玩笑,而且“笑声是朗朗的”。
(三)鲁迅的幽默。
鲁迅的幽默是饱含智慧和哲理的。例如在“说鬼”中,“鲁迅先生说到这里就笑了起来。‘鬼也是怕踢的,踢他一脚,就立刻变成了人。’”
(四)鲁迅的慈爱。
主要体现在鲁迅对海婴的日常小事上。
(五)鲁迅的严谨。
在“吃鱼丸”一事上,可以看出他的严谨。用许广平先生的话说是,“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
第三课时
一、深入阅读和探讨:
(一)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但本文却大量细致地记叙他的工作、生活琐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教师明确: 大量细致地记叙鲁迅的工作、生活琐事,有以下几个好处:
1.更真实。伟人也像凡人一样会生病,会害怕,也聊天、看电影,也有自己的生活特点和习惯,这就给了读者一个活生生的、真实的鲁迅。这样的鲁迅,更让人觉得可亲。
2.更直观。通篇都是对鲁迅的工作生活琐事的记叙,让我们直接感受到鲁迅的为人、做事、对待生活、对待工作方面的许多感人之处,以及他思想、性格方面的不少特点。而这些都不是通过作者的抽象说教中来的。3.更真挚。通篇的细节描写,基本上都是白描,几乎无一评论,无一直接抒情,而真情毕现。尤其是写到鲁迅生病之后的各个细节,写到海婴的“明朝会”,看似完全平静的叙述,无一“悲”字,但悲剧色彩流溢其间,读来令人心酸。
4.更有趣味。关于鲁迅的许多富有趣味的生活细节的描叙,可以引起读者的浓厚的阅读兴趣。
5.更有表现力。也就是所谓以小见大的写法的最大的妙处。文中许广平的一句话十分恰当:“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富有思想含量。
(板书:琐事,正面描写)
(二)本文除了写鲁迅之外,还写了其他的什么人?写这些人有什么作用?作用一样吗? 教师明确: 还写了“我”(作者萧红)、海婴、许广平。
写他们的作用,是从侧面烘托鲁迅,起到烘云托月的表达效果。但由于三个人的身份不同,所以作用也不一样。
本文是回忆性散文,写“我”的亲见、亲闻,一是使所叙之事更为真实,二是使情感的抒发更有感人的力量(抒情的张力)。例如平静的叙述中饱含的深刻的情感,尤其是“悲”感。写海婴,主要是通过海婴的年幼无知,童言无忌,从侧面表现鲁迅对孩子的慈爱;而且,海婴的无知、无忌,也与大人的内心的担忧形成对比。
写许广平,是更典型的侧面烘托。例如,鲁迅病危时,她“很镇静,没有紊乱的神色”,虽然也曾“当着人哭过一次”,但“该做什么,人是做什么”,她的坚强,有力地衬托出鲁迅的坚强。
(板书:侧面描写 烘云托月)
二、品味语句 提供参考:
(一)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海婴从三楼下来了,背着书包,保姆送他到学校去,经过鲁迅先生的门前,保姆总是吩咐他说:“轻一点走,轻一点走。” 第一句话,采用了对比的写法,突出鲁迅先生忘我的工作习惯,话虽平淡,情感却十分深挚,一个“才”字透露了玄机。
第二句话,主要是写保姆对海婴的吩咐,却也从侧面突出了鲁迅的人格魅力。海婴年幼,孩子蹦蹦跳跳是特性,但保姆总是要吩咐他“轻一点走”,因为怕吵醒了彻夜工作、刚刚才睡下的鲁迅先生。一个“总是”表现了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同时也是鲁迅长期不顾身体健康忘我工作的侧面表现。
(二)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太阳照着隔院子的人家,明亮亮的;照着鲁迅先生花园的夹竹桃,明亮亮的。
这是本篇中比较少见的景物的描写。虽然十分简单,但却很有象征意味。太阳是明亮的,照着隔院子的人家,照着夹竹桃,也是明亮亮的,景色朴实平常而又十分温馨和谐,成为鲁迅先生的“睡”的背景和衬托。
从本文的“回忆”和“悼念”的特点看,这样的景物描写又别有深意:在奋斗终身的鲁迅先生身后,我们一定会有光明的世界,一定会有明亮亮的未来。
(三)鲁迅先生说到这里就笑了起来。
“鬼也是怕踢的,踢他一脚,就立刻变成了人。”
„„我想,倘若是鬼常常让鲁迅先生踢踢倒是好的,因为给了他一个做人的机会。鲁迅的笑很感人。鲁迅的话更富深意和哲理。这里,“鬼”与“人”都有了象征意义。联想到鲁迅先生战斗的一生,呐喊的一生,又有多少“鬼”被踢成了“人”!这就是鲁迅的力量。
作者将错就错的一句话,是明知其荒谬,却又把这荒谬推想极端,造成了诙谐的趣味,形成了幽默感。幽默而深刻,这是更为可贵的思想深度。
(四)鲁迅先生大概看出了我的不安来了,便说:“人瘦了,这样瘦是不成的,要多吃点。” 鲁迅先生又在说玩笑话了。“多吃就胖了,那么周先生为什么不多吃点?” 鲁迅先生听了这话就笑了,笑声是朗朗的。鲁迅在病中,却还那么细心,还“大概看出了我的不安”,还说“玩笑话”,这是他的对“我”的一如既往的关心和爱护。更感人的是鲁迅的笑声,“笑声是朗朗的”,无私无畏的战士,乐观积极的精神。
(五)鲁迅先生以为..自己好了,别人也以为... 鲁迅先生好了。.......
鲁迅先生工作三十年。言浅意深,词轻情重。两个“以为”,与鲁迅病情的实际相对立。鲁迅先生“以为”,是因为他一贯的不畏惧疾病,一贯的乐观自信;别人——热爱他的人“以为”,是因为对他的身体健康抱有太强烈的热望。然而不幸的是,这都是错觉——真是悲从中来。
“准备冬天要庆祝”,因为都“以为”鲁迅先生病好了;特别提到“冬天”,因为,鲁迅先生在10月17日逝世,人们的热望与残酷的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使悲伤之情更深。
教学反思:
第二篇: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设计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回忆鲁迅先生》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一篇自读课文。节选的萧红的这篇怀人散文大体上可以分为十四个片断,短的一两行,长的八十多行,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特别是外人知之甚少的病中生活。读者眼前可以浮现出一个血肉丰满、形神兼备的鲁迅。《回忆鲁迅先生》的片断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中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从细微处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对鲁迅先生的了解较少,对伟人鲁迅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知识了解较少,非常有必要加强对相关知识的了解。七年级的学生由于接触的事物较少,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到这种风格的文章,对文章的写法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为此我把教学难点定为学习课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教学目标:
1、感受鲁迅先生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平易近人的个性品质,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2、学习本文通过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学习本文通过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体味鲁迅先生丰富而细腻的内心世界。
教法与学法:朗读品味,把握细节,沉浸感悟。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关于鲁迅的文章呢?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你印象中的鲁迅是怎样的? 鲁迅先生憎恶旧社会、同情和关怀劳动人民„„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看看你对鲁迅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1.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
2.人物介绍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是笔名,本名周树人,是浙江绍兴人。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二、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活动一: 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文章感知内容,然后回答下面问题。1.读完本文,鲁迅先生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可敬的长者,可亲的父亲。有血有肉的伟人,幽默风趣的智者。2.本文主要写了鲁迅先生的哪些小事?请给每一部分加上一个小标题(可以用文中的语句,也可自己概括),看看谁的小标题更恰当。按自然空行,共有十四件小事。小标题可以概括为:
1、鲁迅的笑;
2、鲁迅走路的姿态;
3、到鲁迅家做客(夜谈沉思、饮食习惯)(详写);
4、鲁迅开玩笑;
5、我受鲁迅的影响变得乐观;
6、读青年来信;
7、不在意校样;
8、许先生的忙碌;
9、看电影;
10、翻书休息;
11、夜里工作(详写);
12、吃鱼丸;
13、包书;
14、病中工作。
三、深入研读,人物分析
活动二:认真默读,把握鲁迅形象
同学们,本文这些事件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与往常不同的鲁迅,鲁迅先生有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回答下面问题:
本文记叙了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十四件小事,从这些小事中让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作者是通过哪些细节、哪些字词来描写的?请同学们先小组讨论,然后再选出小组代表发言。
1、鲁迅的笑:突出“明朗”,发自内心的“欢喜”,可见其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笑声——明朗 “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豁达爽朗、自由率真、平易近人)
2、鲁迅走路的姿态:突出“轻捷”,快,表现鲁迅先生干练敏捷的性格特征和不顾一切、勇往直前的坚毅精神;(步伐——轻捷 “刚” “一” “同时”(动作描写)果敢、坚毅、勇往直前、精干敏捷)
3、饮食:喜欢吃硬的东西(详写):表现鲁迅先生坚毅、倔强的性格;
4、开玩笑:突出鲁迅先生的风趣幽默;
5、关心帮助青年:严格要求青年、关心青年成长,宽以待人、和蔼可亲。
6、对随意使用校样纸不以为意:谦逊、淡泊名利。
7、看电影的路上:突出鲁迅先生的礼让,为他人着想的品质。表现对他人对亲人的爱;
8、休息:突出“翻一翻书就是休息”,表现鲁迅先生对时间的珍惜;
9、工作时间(详写):写一天的时间安排,突出与常人不同的作息习惯,表现鲁迅先生抓紧一切时间工作,表现了他“我以我血荐轩辕”的伟大情怀;
10、吃鱼丸(详写)包书:突出“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表现鲁迅先生做事认真,一丝不苟,深入实际的严谨品质;
11、病中工作(详写):突出鲁迅病情的严重,表现他为了工作不顾身体疾病的奉献精神。
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十四件小事看似没有什么联系,比较杂乱。你能否对它们进行归类?(温馨提示:按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来进行归类。)
学生思考,讨论。
神情姿态:“鲁迅的笑”“鲁迅走路的姿态”,乐观开朗、平易近人。
对待青年:严格要求,深切关爱。对待亲人:简单随和,关爱有加。
工作习惯:“工作时间”,不同寻常,忘我精神,无私奉献。日常琐事:“吃鱼丸”,包书,严谨认真,一丝不苟
可以说,虽然本文看似杂乱,但有一个情感上的线索。全文除了许广平先生的一句极为朴实的感叹,没有一个地方有直接的赞美,却处处透露出对鲁迅先生的爱戴、赞美和景仰。同样的,没有一个“悲”字,但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沉重的悲伤。
四、小结:
阅读鲁迅的著作,我们可以感知作为思想家和文学家的鲁迅;今天又通过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些生活细节的描述,让人感到真实、富有人情味、生活化的鲁迅形象,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热爱和怀念之情。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会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表现人物性格,学习鲁迅先生克己待人待客、关爱亲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
五、布置作业:
学以致用—写作技巧(1.生动的细节描写 2.选取生活中的琐事,用浅白、平实的语言塑造人物。)
运用本文的写作技巧,选择你身边最熟悉的人,写一篇表现亲情的文章。
板书设计: 回忆鲁迅先生
神情姿态:乐观开朗、平易近人。
对待青年:严格要求,深切关爱。
平凡伟大 对待亲人:简单随和,关爱有加。
可亲可敬 工作习惯:忘我精神,无私奉献。日常琐事:严谨认真,一丝不苟
第三篇:《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习作者浅白质朴、清新隽永的语言和善于生活琐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理解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体会鲁迅日常生活中的爽朗与温情,以及作者由衷的爱戴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体会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难点:作者浅白质朴、清新隽永的写作风格。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设想:
本课教学采用“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的核心是“问题”与“启发”,要求教师设计的问题本身就要有启发性,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只有到位有效的启发,才能使学生走出“愤”“悱”的状态,达到认知的“生成”。启发的过程,也就是使学生的学习实现内化的过程,优秀的教师都是启发的高手,没有启发不可能让学生实现短时间的顿悟。
教学过程
一、走进文本
导入一:先从回忆学习过的鲁迅作品开始,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小说《一件小事》《故乡》等,老师经常给我们介绍到鲁迅先生,考试也经常考到鲁迅先生,大学、媒体也经常谈到鲁迅先生的事情,那么,你平时对鲁迅是如何认识的,请同学们说说你所了解的鲁迅先生。
导入二:教师朗诵鲁迅的散文诗《立论》。
二、熟悉文本
1.检查预习。
指名朗读课文中的某一部分,比如第二部分,第四部分等。
2.鲁迅是伟人,我们平时学习的伟人故事大都是轰轰烈烈的,可是本文作者却并没有写鲁迅先生轰轰烈烈的大事,而写的都是——生活琐事(这四个字让学生概括说出来)
3.请大家用简短的词语(最好是四个字概括,以加小标题的方式)。
小标题 内容范围 备注
笑声明朗 第一部分
步履轻捷 第二部分
鉴赏服饰 第三部分
真诚待友 第四-七部分
认真读信 第八部分 舐犊情深
(这是概括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是高考测试要求的重要内容)
„„
三、解读文本
1.通读全文,再请同学谈谈此文中的鲁迅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明确:乐观爽朗、平易近人、幽默、博爱、倔强、关爱他人„„
2.上面分析发现,作者是用生活琐事来表现出上面这些特点的,可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大都喜欢写一些大事情,因为总觉得大事情人人看得见,才能表现人物特点,这是一种写作的误区。其实,最有表现力的是细小,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印象的也是细节,而平时同学们的作文大都写一些概括的事情,所以缺乏表现力,下面我们就通过分析本文内容来认识细节的重要作用。请举例说明。如步履轻捷部分,写鲁迅“走路很轻捷”、“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如果是同学们来表现鲁迅“走路很轻捷”那一般是这样写的“走起路像飞一样”或“像离弦的箭”,这些语言是既写得很概括,让人想象不到具体的形象,又十分陈旧叫陈词滥调,没有表现力。
再比如,“鉴赏服饰”部分。一开始写道鲁迅对别人的穿着“不大注意”,但又写到“这拉手据鲁迅先生说是放在裤子下边的„„”“你不穿我才说的,你穿的时候,一说你该不穿了”等等,足以看出鲁迅是观察仔细,是很注意别人的言行举止的,是一个细致、随和、善解人意的人。许广平先生的最后一句话说明鲁迅先生涉猎广泛,记忆力惊人。
再如开头一部分。“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笑得咳嗽起来。”寥寥几笔,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令人印象深刻。
这就是细节的魅力所在。那么,什么是细节?细节,(1)细小的动作或情节;(2)文艺作品中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自然景物、社会环境等最小的组成单位。细节描写要求真实、生动,并服从主题思想的表达。
讨论作者萧红:
本文的魅力来源于萧红的文字功夫和女性特点。
解决难点,体会作者浅白质朴、清新隽永的写作风格的。为什么是浅白质朴、清新隽永的,因为我们平常心目中的鲁迅和萧红笔下的鲁迅大相径庭,用严肃的笔写鲁迅先生的思想、作品,了解鲁迅用匕首、投枪向敌人斗争的战士形象。但,今天的鲁迅是他的日常生活,是丰富而平淡的,因为是日常生活与每个人都接近,所以让人感到很亲切,也给人一种耳目一新、清新隽永的感觉。举例说明。
四、升华文本
深入讨论:
①请同学们继续阅读课文,说说鲁迅是一个怎样的父亲(海婴一看到我非拉我到院子里和他一道玩不可,拉我的头发或拉我的衣裳。为什么不拉别人呢?所周先生说:“他看你梳着辫子,和他差不多,别人在他眼里都是大人,就看你小。”许先生问着海婴:“你为什么喜欢她呢?不喜欢别人?”“她有小辫子。”说着就来拉我的头发。这些内容说明鲁迅是一个非常了解自己孩子的合格的父亲,了解是理解的前提。这些内容让学生去找去分析,教师只做引导提示,不能强加或简单告知)?鲁迅是一样怎样的丈夫(鲁迅先生还是在饭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一句问语,就把鲁迅先生对妻子的尊重爱谑之情表现得活灵活现,同时又展现了先生性格中幽默而富有童心的一面,看了以后让人忍俊不禁,显得很有生活情趣。)?鲁迅又是一个怎样的朋友(与冯雪峰)?又是一个怎样的师长(与“我”,对待青年作者)?
②如何看待伟人?
伟人首先是“人”,是活生生的,具有人的一切优点与缺点,伟人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社会化进行比一般人要好要快,他们在关键时候能够克服人性的弱点,克制身上的一些缺点,更好地为人类做贡献。伟人更注意向社会奉献自己的智慧劳动,给予社会的多,向社会索取的少。
伟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为社会培养自己优秀品质的过程:鲁迅冷酷、严肃的一面就是他深刻思索社会、思索人生,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写照。但这不能说明鲁迅先生就是一个冷冰冰的人,是一个没有正常人物感情的怪物。
今后我们了解一个人,要全面地了解他,不能只看一面不及其余,那样容易犯片面的错误,容易捧杀或者骂杀一个正常的人。
五、回味文本
提出两个问题: ①为什么有的同学不喜欢鲁迅先生的作品?
②为什么鲁迅直到现在还在受到别人的非议与攻击?
布置作业:
课外进一步阅读萧红《回忆鲁迅先生》的其它内容,②进一步阅读鲁迅的作品。
第四篇:《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朱莉萍
*本课被人教社定为示范课,并被刻录为光盘附于部编版教材下发,供广大教师学习使用。
总的说来,朱老师的这堂课是一堂具有高度示范意义,体现了很高教学水平的语文课。
——陈尔杰(人教社博士)
朱老师执教的《回忆鲁迅先生》是一节很符合新教材自读课文教学新理念的课。
——徐敏(宜昌市五中教师)
在朱老师春风化雨般的引领下,我们感受着鲁迅先生为人师、为人夫、为人父、为人友的爱与情怀。
——李伊纯(宜昌市二十五中学生)
教学目标、重难点
“
教学目标:
1、学会抓住“关键”做批注,自主学习课文,表达个性感悟
2、体会人物传记的特点,理解凡人小事中蕴含的伟大情怀
教学重点:
着眼“会意”,抓住关键段、句、字揣摩品味精彩,学会从细微之处把握鲁迅先生的人格风貌,理解作者的深挚情感。
教学难点:
对鲁迅先生不同身份的转换认识,感受鲁迅形象的生活化、真实化丰富化。
”
教学过程
一
巧导入,比较身份引思考
1、比较作品,引出作者与鲁迅的关系
(屏显)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看到这段文字,同学们都很熟悉,这是鲁迅先生描写百草园的片断。有一个人也写了我家的后花园,有鲁迅作品的影子。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蜒、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后花园、祖父和我》)
鲁迅先生曾在《社戏》中写下:
(屏显)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鲁迅《社戏》)
这个人也写下了类似的文字:
(屏显)祖父把那小猪一撕开,立刻就冒了油,真香,我从来没有吃过那么香的东西,从来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东西。
(萧红《后花园、祖父和我》)
看来这个人受鲁迅先生影响很深,她就是鲁迅先生的学生萧红。
比较作品
比较作品
2、作者简介:(屏显作者简介、作者照片)
萧红:原名张迺莹,民国四大才女之一。为了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出走,在鲁迅先生的关爱和帮助下来到上海,与鲁迅一家结下深厚情谊。她是鲁迅先生精心培育的文学青年之一,受鲁迅影响很大。主要作品:《生死场》《呼兰河传》《小城三月》等。在鲁迅先生逝世三周年的时候,写下了一篇文章《回忆鲁迅先生》。就是我们今天要阅读的文章。(屏显课题)
说起鲁迅先生,(屏显鲁迅图片)他的身份很高大尚了: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那么生活中,鲁迅先生还有没有别的身份呢?
萧红撷取了多个与老师一家朝夕相处的普通生活场景,在她的笔下,鲁迅先生又会以哪些身份鲜活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呢?
<< 右滑查看下一张图片 >>
二
抓关键,字斟句酌品人物
(一)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归纳人物身份
在萧红笔下,鲁迅先生是一个()
明确:父亲、丈夫、男人、老师、长者……
小结:原来,鲁迅先生还拥有这么多身份,生活中的鲁迅先生是充满爱与温情的。那么文章是如何通过细小的生活场景和细节描写来展现鲁迅先生这些身份的特点呢?需要进一步品读。我们还是运用做批注的方法品读感悟。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分享一招做批注的好方法——抓关键。(PPT)
归纳身份
(二)分享批注好方法——抓关键
大家注意到,并不是文章每处都有批注,那么哪些地方值得我们批注呢?(学生回答)
陶渊明先生给了我们答案:
(屏显)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会意”之处,便是值得批注之处,它可能是一个精彩的段落、一个精妙的句子或者一个精准的字词。它往往含义丰富、表达巧妙。尤其在人物传记里,就是展现人物风貌、表达作者情感的关键之所在。今天的学习我们就着眼于自己的“会意”之处,在关键的段、句、字的品味批注中表达自己的独特感悟。
批注方法
(三)着眼“会意”,阅读精彩,感悟人物形象,理解作者情感
活动一:爱的纪念册
1、那我们就先从关键段开始吧。前面说到鲁迅先生的这么多身份,你对哪个身份最感兴趣呢?文章哪些段落表现这个身份的特点最充分?如果我们要编辑一本“爱的纪念册”,你会选哪个画面拍成照片并为它命名呢?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身份来讨论。
活动一:自由跳读最能表现鲁迅先生某个身份的片断,选择印象最深的画面把它拍成一张珍贵的旧照片,并为它命名。时间5分钟
学生可能选取:
(1)朋友——先生的笑(明朗、顽皮、会心)、对朋友的热情等);
(2)亲人:温馨的家(对妻子的依赖尊重、对孩子的疼爱理解、对弟妹的谦让、);
(3)老师、长者:关爱(嘱咐坐小汽车、吃东西给面子、读青年的信等);
(4)战士:灯下背(剪)影(工作、用手中的笔唤醒民众、独自在黑夜奋斗,却把光明留给我们等)
老师小结:同学们选的照片都不错,命名也很有特点。表现鲁迅先生身份的片断故事也许很琐碎,但读着这些故事,就仿佛翻开了一本爱的纪念册,鲁迅先生的形象在我们的脑海里也更清晰鲜活起来。
活动二:“爱的留言板”
2、在这本“爱的纪念册”里,字里行间蕴含作者着对先生的真切感情。尤其是一些细节的描写很有意思,先生的个性品质也许就体现在一个句子里,作者的情感也许就体现在一个字里。透过细节品读关键字句,你会有更多新发现。
老师批注示例(PPT):
第12段:“我再吃几个吗?”(老师范读)
批注:鲁迅先生好给萧红面子哦!同时又表达了对妻子的尊重和依赖,真是一个可爱的人!
第45-48段:(老师范读)
批注:一个“坐”字——极言工作时间之长,先生在黑夜里孤独而坚韧战斗的雕塑般的身影,正倔强地迎接着黎明。“坐”字里有敬仰、有爱戴,更有学生对师长的心疼、担忧之情。
活动二:同学们自主选择最喜欢的一二处进行批注,可以是一句精彩的话,也可以是一个精彩的字。重点透过细节品味鲁迅形象,体会作者情感。
温馨提示:
①批注写在留言卡上,时间5分钟。
②和编者的批注可以“英雄所见略同”,也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③按类自由组合,交流发言,时间5分钟。然后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并张贴批注。
关键句的学习批注,学生可能批注的内容:
明朗的笑,走路的轻捷,开玩笑的风趣,天晴的温馨和乐,读青年的信,关爱萧红,家庭的民主等。
关键字的学习批注,学生可能批注的一个字:
“笑”——多处涉及,表现鲁迅先生的爽朗、平易近人,表达亲近、爱戴、回报分享之情和发自内心的喜爱。
“冲”——表现鲁迅先生的爽朗、好客,作者亲近、信赖、敬仰之情。
“扣”“伸”——崇敬、缅怀其一往无前、义无反顾的大无畏精神。
“必”——对先生的敬仰、亲近之情。鲁迅先生把其当作一家人的关爱之情。
“亮”——缅怀悼念之后的信念、决心。亮是鲁迅“睡”的背景和衬托,寓意我们会沿着鲁迅先生的步伐继续前行,迎来光明的世界、明亮的未来。
“正”——崇敬、热爱、向往。细微之处的方正、认真,是一辈子要学的。
……
3、全班交流展示,朗读精彩句段,品味深意妙处
老师小结:透过细节,我们字斟句酌,揣摩与品味让我们走近了鲁迅,认识了鲁迅先生生活中真实可爱、富有人情味的一面。看似零散的背后是对鲁迅深刻的了解,细小琐碎的内里是对鲁迅炽烈的情感。原来在萧红眼里,先生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还是:
一个疼爱了解孩子的好父亲、一个尊重体贴妻子的好丈夫、一个热情好客、朋友众多的主人、一个温和宽厚、风趣睿智的长者、一个要求严格、教诲耐心的老师 ……
三
深拓展,走进作品悟丰富
在其他人眼里,鲁迅又有着怎样的身份呢?我们来听听大家的看法。
1、拓展链接:大家眼中丰富的鲁迅(视频)
众说鲁迅
2、拓展练习:我们眼中的鲁迅
老师小结:鲁迅不只是我们心中的神,他更是有温度的、真实的人。我们眼中的鲁迅又是怎样的呢?只有走进他的作品,(屏显鲁迅作品)才能深入认识他,让我们一起多读点鲁迅吧,走进他的心灵世界。我们将开展为期两周的鲁迅作品读书活动,请以《我眼中的鲁迅》为题写一篇读书报告!下课。
第五篇: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设计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设计
南充市斑竹初中
张家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通过读课文,了解表现鲁迅性格特点的几件事情。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鲁迅关心爱护他人、坚信科学、勇敢无畏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了解表现鲁迅性格特点的几件事情。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鲁迅关心爱护他人、坚信科学、勇敢无畏的精神。
【教学准备】 课件、电子白板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印象中的鲁迅是怎样的?
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但那却不是他的全部,他活着的时候,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
二、作者简介(电子白板展示)
三、品读课文
1、学生通读课文,标上小节序号,学会生字
2、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
3、再读课文,思考
(1)开篇从鲁迅先生明朗的笑声写起,有何用意?(2)第8段中对鲁迅先生饮食习惯的描写,表现了他怎样的特点?
简单随意的生活隐隐透露着鲁迅先生刚毅倔强的个性。(3)写海婴,写许先生,跟写鲁迅先生有什么关系? 海婴是鲁迅的儿子,许先生是鲁迅先生的夫人,他们都是鲁迅先生的家人,这样写,使文章更真实,人物形象更鲜活。
(4)第22段中的“天晴啦,太阳出来啦”这句话是否有所暗示?
这是一个双关语,暗含着对光明的新社会的向往。
(5)鲁迅先生和许先生的“展然的会心的笑”,说明了什么? 说明他们懂得作者这句话的意思,他们也有同感,说明鲁迅夫妇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是相通的,作者和他们是相互高度理解的。
(6)一边对潦草的书信“深恶痛绝”,一边仍然展读每封来信,这反映鲁迅先生对待青年怎样的态度?
对青年的关心、负责和辛勤培植。
(7)第40段中写道:“和一个乡下的安静老人一样”,给你怎样的感觉?
“和一个乡下的安静老人一样”,写出鲁迅先生作为普通人平静而祥和、伟大而平凡的状态,表现了鲁迅先生心态平和、外表朴实、不张扬和慈爱的特点。
(8)吃鱼丸这件事反映了鲁迅先生怎样的品质?
反映了鲁迅先生民主、遇事不盲从、做事认真严谨、实事求是的品质。
4、小结 读了课文后,你觉得鲁迅先生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乐观爽朗、平易近人、豁达随和、幽默、博爱(宽厚仁爱)、倔强、关爱他人、待友全心全意
四、概括中心思想(电子白板展示)
五、全课总结 写作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