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找规律》(数)教学设计二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找规律的第二课时,着重教学数字间的变化规律。这一课时教学的规律,不再是一组事物间重复出现的规律,而是相邻两项等差的规律。在教学时,首先出示情景图,在学生找规律巩固旧知的同时,吸引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然后,转入新知的探究过程,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先引导学生找出以前规律的共同特点,然后将新规律与之进行比较找出其特点,抽象出数量间的变化规律。接着进一步抽象到数字间的变化规律,并引导学生掌握找规律的方法。最后,设计创造规律的活动,既让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又与教师形成互动,不仅有助于知识的反馈,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了新知。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加深难度,出示思考性的题目,促使学生动脑,拓展思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0~91页。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正方形卡片。
教学设计
一、激趣引题
小朋友们,小华在自己的生日时,亲自布置了自己的房间。你们看(电脑出示情景图),漂亮吗?房间中哪些是有规律的?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先出示情景图,吸引学生的注意,然后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巩固旧知。
小朋友们在小华的房间中找到了那么多的规律。看来,生活中许多事物都是有规律的。我们今天就继续学习找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7。
a.规律有很多种,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我们刚才找到的规律,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朋友们真聪明,它们都是有一组重复出现的。
b.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你们看[电脑出示例7的(1)],你能找出这些图形的摆放规律吗?
拿出自己的学具摆一摆,把你找到的规律与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
谁来告诉大家这些图形的规律是什么?
[电脑出示数字]那么,后面应怎么摆呢?
[出示图形与数字]再往后你会摆吗?应摆几个?为什么?
c.小朋友们,刚才我们找到的规律与我们在小华房间里找到的规律一样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电脑同时出示房间中的规律和例7的(1)]
这些图形的排列规律并不是重复出现的,而是依次增加1个图形。
d.我们找到了这组图形的摆放规律。那么,这两组图形的规律大家能找出来吗?[出示例7的(2)、(3)]
四人小组共同用学具摆一摆,比比哪一小组最先找到规律。
哪一小组愿意将你们发现的规律告诉大家?(学生上台讲解,教师配合出示相应的数字与图形0)
在学生明白原来学习规律的特点后,出示新内容,引导学生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发现新规律,并找出不同点。然后放手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探究,进一步了解这些规律的共同点。最后设计活动,仿照性地创造规律,巩固新知。
e.谁知道这三组图形的规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对,它们都是依次增加相同的数。
f.你能创造出一些像这样的规律吗?可以用学具摆,也可以在本子上画。
谁来展示一下你创造出来的规律?
投影器展示,并让学生说出规律。
2.教学例8。
a.大家看,这是小华创造出的规律[电脑出示例8]。
她创造的规律没有图形,只有数,你能找到规律吗?四人小组可以讨论一下。
谁把你找到的规律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发现这个规律的?那么,后面的数是几?为什么?[电脑出示每次增加的5和3,以及后面应填的数]
在例7教学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己探究例8的规律,并总结找规律的方法。最后,采用我来考老师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活动中积极思考,创造规律,将新知识逐步消化。
b.小朋友们这么快就找到了它们的规律。那你们知道这些数的排列规律与刚才我们自己创造的规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不管有没有图形,在数量上它们都是依次增加相同的数。找规律时,只要算出每相邻两个数的差就可以了。
c.你能创造出一些规律来考一考老师吗?大家可以研究一下,看谁创造出的规律最好。
学生说出自己创造的规律,教师板书,并与学生共同参与,一起找规律。
三、巩固深化
1.完成书上第90~91页做一做及第92页第4题。
要求学生说出规律和找规律的方法。
在完成基本练习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
2.出示第92页思考题。
比一比,谁是聪明的孩子,最先找出规律。
《找规律》教学设计二
课前谈话:
上课之前,先贴上老师为同学们准备的奖品小星星吧。
老师贴两颗星星。什么颜色的?(黄色、蓝色。)
你猜老师接着会贴什么颜色的星星?(生猜师贴)你猜对了吗?
再猜我会贴两颗什么颜色的星星?(生猜师贴)猜对了吗?
你认为现在我会贴两颗什么颜色的星星?先贴哪颗?
好了,老师还贴上一盒子星星,奖给善于思考、积极发言、认真倾听和学习快乐的同学,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每个小组每个同学都能得到星星,你们有信心吗?(有)
倒出信封里的学习材料,放在桌子上。
教学过程:
一、利用游戏,感知规律
1.不急着上课,咱们先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动作接龙,看谁能按老师的动作接着做下去。
(1)口念:嘣 嚓 嚓 嘣 嚓 嚓 嘣 嚓 嚓
动作:击掌拍肩拍肩 击掌拍肩拍肩 击掌拍肩拍肩
谁能接? 他接得对吗? 好,再来一组动作。
(2)口念:前前后后左左右右 前前后后左左右右 前前后后左左右右
动作:在相应的位置击掌两次。
谁来接? 一起接一次?
2.好,都会玩这个游戏了?你们是怎么想到这样接老师动作的?
对,像这样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就是一种规律。(板书:规律。齐读规律2字)这节课,我们就要用数学的眼光来寻找生活中的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引导探究,认识规律
1.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学校准备这样布置会场,一起来看看吧。
2.课件出示主题图。
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又发现了什么?
生说。
(1)课件逐步出示彩旗图。
首先来研究彩旗图中的规律。
a.猜一猜这面旗会是什么颜色?举起桌面上这种颜色的小旗。
都猜是黄色?看看对不对。
(点击鼠标,出现黄旗)。猜得真准!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小旗是按照红色、黄色这样的顺序一直摆下去的,所以红旗的后面是黄旗。
b.如果让你给彩旗分分组,好把彩旗排列的规律看得更清楚。你准备怎样分?谁来指指?
为什么这样分?(小旗就是这样一组一组重复出现的,规律就看得特别清楚了。)
(2)课件出示彩花图和灯笼图。
师:彩旗的规律我们已经找到了,那么彩花的排列和灯笼的摆放又有什么规律呢?下一朵花下一个灯笼会是什么颜色?该怎么给它们分组呢?把你发现的秘密小声地告诉同桌。
(学生思考、交流。)
师:下一朵花是什么颜色的?举起你的发现。下一个灯笼呢?
生1:彩花是按绿花、红花、黄花这样的顺序一直排下去的,所以下一朵花是绿色的。
生2:灯笼是按紫、金黄、金黄这样的顺序一直摆下去的,所以下一个灯笼是紫色。
该怎么分组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击,出现正确分组。)
三、智力闯关,应用规律
同学们可真能干,一下子就找到了彩旗、彩花和灯笼排列的规律,接下来的智力闯关中也藏着规律,你能发现吗?横线上应该填什么?
请组长发学习材料说:有两关,不仅要闯过第一关,还要闯过第二关才算闯关成功。
电脑显示智力闯关,点击音乐和字幕。师问:准备好了吗?喊闯关开始,学生在学习材料上做,集体订正时说说这样填的理由。
2.闯关成功了,都站起来,随着音乐轻松一下吧。
课件出示音乐,师生边唱边跳。
在我们的动作里,大家发现规律了吗?
生回答。
3.嗯,我们还可以用动作或者声音来表演规律呀?谁能想出一组规律来演一演?
生商量,表演。
四、联系生活,寻找规律
1.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真的是无处不在呀,有规律的事物常给人一种美的感觉,一起来欣赏规律的美吧。
课件出示图片:麦当劳叔叔、长城、桥、刘翔等。
2.欣赏了规律的美,你能发现藏在我们身边的规律吗?
课件出示:找找藏在我们身边的规律。
生回答。(教室的天花板、地板、黑板上的奖品、自己的衣服。)
五、实践操作,创造规律
聪明的设计师都习惯运用规律来布置我们周围的环境,老师这里也利用规律设计了果盘和衣服。
现在请同学们当一个小小的设计师,用老师提供的材料按一定的规律先摆一摆,再贴一贴,相信你们能设计出比这更好看的果盘和衣服。
师边发材料边讲要求:
(1)组长安排好两个同学合作设计衣服、两个合作设计果盘。
(2)先摆出有规律的图案,再撕去材料反面的双面胶纸,贴好交给老师。
同桌商量,动手操作,设计图案,师巡回辅导。
展示作品,集体评价,表扬小小设计师。
六、课后小结
课件出示:智慧星、快乐星。
好了,快要下课了。请大家对照屏幕上的两颗星,闭上眼睛想一想这节课你会了吗?你快乐吗?如果你都做到了就伸出两个指头,如果你只做到了一样就伸一个指头。
生闭上眼睛想,伸出指头评价自己。
好的,同学们都诚实的对自己进行了评价,这也很好。下课后,同学们可以和自己的好伙伴一起去操场上、教室里再找找有规律的事物。
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涂色、摆学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体会规律的美和创造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能发现事物的规律。
教学难点:学生能自己创造出有规律的排列。
第二篇:找规律 (二)教学设计及评析
“找规律”教学设计与说明
祝塘中心小学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1页例2及相应“试
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十第2-4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采用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能正确找到规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唤起经验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找规律”。(板书课题)在重大的节日里,校园里总会张灯结彩,布置得喜气洋洋,其中彩旗当然是少不了的。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些彩旗,看,这些彩旗是怎样排列的?
[说明:因为是找规律的第二课时,还是有必要从 “找”入手,既巩固上节课所学,又为这节课作好必要铺垫。]
二、联系实际,探究发现
1、提出问题,自主探索
我们班分配到了插彩旗的任务,大队部让我们班的同学去领18面彩旗,如果按照这样的规律排列,18面彩旗中要领多少面红旗?多少面黄旗?
别急,拿出你的纸和笔,动动脑,动动手。谁愿意来向大家汇报一下。
[说明:这里并没有采用教科书上的例题,是个人觉得例题没有需要解决的迫切性。而为插彩旗去领彩旗,一来想和例1有很好的衔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二来离孩子们的生活近一些,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学生能真正投入到解决问题中去。]
2、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那么如果要领20面彩旗,照这样排列,20面彩旗中有多少面红旗?多少面黄旗呢?
自己试着做一做。
做好了四人小组交流,一人介绍,其他同学做评委。谁愿意把你的研究成果和大家分享一下。
余下的“2”表示什么?为什么?(余下的2面是第7组的前2面,也就是每组中的前2面,1面红旗,1面黄旗)
3、比较反思,深化理解
比较一下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刚才在解决这两个实际问题时,先找——按什么规律排列,也就是以几个为一组,每组中有什么;再算——用除法算出有这样的几组;最后看——有无余数,如果有,余几就是每组中的前几个。(板书:
1、找,2、算,3、看)
[说明: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亲历“操作——思考——交流——概括”的过程,旨在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余下的数的意义。]
三、综合练习,发展思维
我发现你们学数学很有灵感,想不想再来检测一下自己?就按这样的三个步骤,自己试着做一做。
1、小芳把26枚围棋子按照这样的规律排成一排,一共有多少枚黑子?多少枚白子?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找一找围棋子是按照什么规律摆放的?圈一圈。余下的“2”是什么?轻轻地告诉老师。
2、育红小学少先队大队部画廊的上沿贴了35块瓷砖。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瓷砖各有多少块?
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找一找瓷砖是按照什么规律贴的?圈一圈。余下的“1”是什么?
3、国庆节,在人民广场的一边,按这样的顺序挂了60个灯笼,每种颜色的灯笼各有多少个?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说明:在学生初步掌握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所学知识来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较好地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四、拓展延伸,优化策略
其实,生活中类似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在月历中就有,不信你看:
2006年4月1日是星期六,你能算出4月上了多少天课?休息了多少天吗?
下面这张月历还不够完整,需要你去完成。
老师想先问大家一些问题:4月一共有几天?一周中上课多少天?休息多少天?应该把几天看作一组?
究竟怎样的7天为一组呢?请你们自己在做的过程中好好想一想。
出示学生作业:
方法一:以“星期
六、日、一、二、三、四、五”这7天为一组 30÷7=4(组)„„2(天)5×4=20(天)——上课 2×4+2=10(天)——休息
方法二:以“星期日、一、二、三、四、五、六”这7天为一组 30-2=28(天)
28÷7=4(组)
5×4=20(天)——上课 2×4+2=10(天)——休息
这两种方法都可以。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下个月,也就是2007年11月上课多少天?休息多少天?
出示:2007年11月1日是星期四,你能算出11月上了多少天课?休息了多少天吗? 自己试着预算一下。
在做的过程中你有什么体会?哪种方法的规律更容易找?(方法一,看该月的第一天是星期几,作为每组的第一个,依次往后7天为一组计算)
师:看来怎样找,找到了什么样的规律,这一点非常重要。[说明:开放性问题的设计,既巩固深化了新知,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又点题,意识到正确“找” 规律的重要性。]
五、总结评价,布置作业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作业:教科书第62页练习十第4题。提示:找一找这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附板书:
找规律
★
1、找
旗?
2、算
旗?
203、看
照这样排列,18面彩旗中有多少面红旗?多少面黄÷
=
(组)
×6=6(面)——红 ×6=12(面)——黄
照这样排列,20面彩旗中有多少面红旗?多少面黄÷3=6(组)„„2(面)×6+1=7(面)——红 ×6+1=13(面)——黄 18
第三篇:找规律 教学设计二
找规律 教学设计二
一、复习旧知,口算,比一比,看谁算的快又准。
13×2= 300×3= 45×2= 8×30= 15×5= 25×4= 70×7= 120×4= 师: 120×4= 怎么算的?
2、找规律填数。
10,、100、1000、()5、10、20、40、()
师:这是原来学过的乘法知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乘法。
二、新课教学
1、翻开书算一算
5×1= 3×2= 12×4= 5×10= 3×20= 12×40= 50×10= 30×20= 120×40= 师:请三生汇报,全班订正
师:找一找哪些是以前没有学过的算式?这些算式,你是怎么算的,同桌每人选两道跟对方说一说。(巡视,找学生的不同方法)
顺序出示:
1)把整十数拆开成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去计算,表扬学生在遇到新问题时,懂得用转化的方法,把新问题变成会解决的问题。激励其他学生用同样的方法继续计算30×20= 2)先不看乘数末尾的0,再把0添上的方法。
师:再说一遍方法。能用这样的方法计算其他三个算式吗? 师:谁学会了,说一说30×20= 12×40= 120×40= 怎样算? 师:你们觉得用这个方法计算怎么样?这个方法人们是怎么发现的呢? 师:其实就是在像这样有规律的算式中发现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找规律。(课件出示:找规律。)
师:观察每一列算式,第一个乘数,第二个乘数,积有什么变化。想好了,再看看其他每一列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规律。
2、找规律
预设:学生:乘数增加一个0,积的末尾就增加一个0.师:说清楚,谁和谁比增加了一个0。
师:末尾添一个0,我们也可以说成是扩大10倍,所以他说的规律还可以怎么说?
师:其他两列的第一和第二个算式有这样的规律吗? 说一说。师:还有比较不用算式的吗?
师:小结:其实我们得到的规律可以总结成一条,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10倍,积也扩大十倍。
师:第一个算式和第三个算式比较,我们又可以发现,两个乘数都扩大10倍,积就扩大100倍。
3、沟通算理和算法
师:找到了这样的规律,你知道,为什么我们刚才计算50×10的时候,要想5×1,然后在积的后面添两个0了吗?
师:出示课件150×30=,我们可以想那个算式很快计算?为什么要添两个0。师:出示课件150×40=,可以怎么算?为什么积的末尾有3个0.师:今天我们研究的的乘法算式,跟以前学习的有什么不同。师:出示课题: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 师:你知道怎样计算了吗?
小结:先不看乘数末尾的0计算,然后再在积的末尾添0.不看几个0就添几个0.三、课后练习
1、试一试第一题
师:接下来,我们就用学会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自己独立完成试一试的第一题,并观察箱数和瓶数,你发现了什么? 一生汇报,全班订正。
师:10箱多少瓶?怎么算的?20箱?30箱?
师:对比箱数和瓶数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
箱数扩大2倍,瓶数就扩大2倍。箱数扩大10倍,瓶数就扩大10倍。师:小结:一个乘数扩大几倍,另一个乘数(0除外)不变,积就扩大几倍。
2、试一试第二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找学生错题到投影下,全班共同订正。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研究了什么数学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师:口算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要注意什么?
五、课堂练习
师:这些知识你都会了吗?一起挑战25页,练一练1,2,3,。
第四篇:找规律教学设计
找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方法,感受积的变化规律。
2、能比较熟练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并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找到整十数相乘的变化规律。教学难点
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教具准备 挂图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口算卡片(幻灯片1、2)
2、指名说一说。
3、出示算式,指名说出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出示幻灯片3)
4、指出复习题的题目特征:多位数乘一位数。
3、揭示新课题。
今天,我们接着学习乘法知识,找规律(幻灯片4),师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教学“找规律”。(1)交流算法。
出示第一组算式。(幻灯片出示5)1)学生独立计算,回答结果。
2)提出问题:为什么50×10等于500呢? 这道算式的因数都是几位数?(两位数)
教师说明,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是否适用于两位数乘两位数,还有待于同学们去探索。
(2)探索规律。1)引导学生观察三组算式。问: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3)小组发言。4)教师小结。
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10倍,积就扩大10倍。两个乘数同时扩大10倍,积就扩大100倍。5)幻灯片出示
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计算时可以先把乘数0前面的数相乘,最后在积的末尾添上被省略的0就可以了。
2、尝试练习。
(1)根据大家发现的规律,我们来计算两道题。
40×30 140×30
(2)让学生独立完成,回答算式结果,教师巡视,辅导个别学生,了解掌握情况。
(3)最后归纳计算程序,明确步骤:如140×30,先计算14×3=42;再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0,即140×30=4200。
3、试一试。
课文第27页“试一试”的第1题。(幻灯片出示)
四、巩固练习
1、课内外作业。
课本第28页“练一练”的第1-4题。
先由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口答结果,全班统一结果。
五、作业设计
课本第28页“练一练”的第5题。
六、板书设计
找规律
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省略几个0就补几个0.
第五篇:找规律 教学设计
找规律
沧浪新城第一实验小学 朱诚
教学内容:
课本第59、60页的例1,“试一试”、“练一练”及练习十第4题。教材分析:
本课研究的是一些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并要求学生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数字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周期现象表现为一种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结构。周期规律的本质就是一组物体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依次不断”是一组接着一组,“重复出现”实际上是每组物体都是一样的。在周期规律探寻中,引领学生发现每一个周期中的个数相同,各物体的排列次序也相同,据此,可以根据已有的有限物体所呈现规律,推测出后面物体的规律。周期现象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发现规律,遵循规律,利用规律,通过给你的几组物体可以推测出后面的物体排列规律。学生首先要通过观察发现现象中的规律,初步认识周期现象,然后对现象的后续发展作出判断。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过有余数的除法,并且已经初步接触根据余数判断的知识,在四年级时还学习了找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而且前面几个学期中的思维拓展已经不同程度地初步学习了周期规律。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的简单规律。
2、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教学难点:
让学生经历探索与发现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猜猜看,初步感受重复出现的周期规律。
1、比比谁的记性好!有两组号码,请男生记第一组,女生记第二组。
(出示:91827364554,1301390139)提问:为什么女同学容易记住?
(其实,这是一次不公平的比赛,女生之所以获胜,是因为她们记的数字有规律,记起来非常容易。)
师:在生活中,很多物体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排列中的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一场学生的记忆比赛,让学生寻找其中的原因,女生之所以能够轻松记住数字的是因为女生的数字排列是有规律的,而男生的数字是无序排列的。从而引出很多物体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
二、观察场景,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
(出示教材例1的场景图)请学生找找图中哪些物体的摆放是有规律的?
1、让学生先说说彩旗是按什么规律摆放的?在回答中引导学生向从左起,几个 一组?每组是怎么样排列的?(板书:左起 几个一组 每组怎样排列)
2、让学生看看第2组和第3组的规律,按照第一组的说法来说一说,并指出每一组排列顺序都一样,都是先2面红旗,再2面黄旗。(板书:都)
从左边起,彩旗每四面一组,每组都是第一、二面是红色,第三、四面是黄色。让学生照样子说说彩灯和花盆的摆放规律?
从左边起,花盆每2盆一组,每组都是第一盆是蓝花,第二盆是红花。
从左边起,彩灯每三盏一组,每组都是第一盏是红色的,第二盏是紫色的,第三盏是绿色的。
[设计意图]:选择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简单周期现象作为学生探索规律的素材,选择了生活中按规律摆放的盆花、彩灯、彩旗等场景,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不同物体排列规律的观察上。
3、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表示这些规律吗? 生:可以用图形、字母、数字等来表示
4、请你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从中选择其中的一组来表示,写在草稿本上。师巡视,找出2组,让学生来说说他所表示的是哪组规律?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最后一组出示花盆的表示方法)
三、自主探究,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
1、出示例1 那么按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
让学生自己试一试,左右2个学生交流,把自己的想法写在草稿本上,师巡视。交流并汇报结果。(可能有如下的想法)
画图的方法:●●●●●●●●●●●●●●●第15盆是蓝花。
序号的方法:从左边开始,第1、3、5、7„„盆单数都是蓝花,第2、4、6、8„„盆双数都是红花,15是单数,所以第15盆是蓝花。计算的方法: 15÷2=7(组)„„1(盆)怎么可以通过算式看出第15盆是蓝花? 算式中15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7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那么第15盆花在这些盆花中的哪里?(板书:最后)在哪找?(余数)在第几组第几盆?
小结:刚才几种方法都很好,都是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找出排列规律的方法。[设计意图]:由于不同的学生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他们有不同的认知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允许学生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选择自己最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此解决盆花问题时,让学生自主选择多种策略(画图、列举、计算)解决问题,教师不需要指出哪种方法更好些,可以让学生在下面的练习中自己体会。
2、教学“试一试”。
下面请大家用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1)问:大家看看这组彩灯的排列规律,第17盏彩灯是什么颜色?师巡视。可以提问刚才画图和序号方法的同学,为什么这个题目你不用这个方法了?从而发现画图和序号的方法不是每道题目都适用的。那么你觉得应该用哪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生:计算)请学生做在草稿本上。在计算前应把几个彩灯看作一组?
17÷3=5(组)„„2(盏)那么第17是哪一盏?在哪找?(余数中)是在第几组第几盏?
(2)接着来我们来研究一下如果彩旗也按照刚才的规律排列,那么从左边起第20面彩旗分别是什么颜色?
20÷4=5(组)刚才我们知道最后一个可以在余数中找,那么这里没有余数了,你知道这第20面彩旗在哪吗?(第五组最后一个)
[设计意图]:在解决“第20面彩旗,第17盏彩灯分别是什么颜色?”这两个问题时,由于规律与盆花不同,不再是两个为一组,单双数不再适用,画图也不能很快解决,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小结:刚刚我们使用计算方法来解决排列规律的问题,那么在列式计算中什么是关键?(每几个一组)知道每几个一组就确定了算式中的什么?(除数)怎么来判断最后一个是什么颜色?(有余数的从余数中找,没有余数的在最后一组最后一个)
3、做“练一练”第1题。
有2个小朋友在下棋,看看棋子是如何摆放的? 然后提问第21枚是白子还是黑子?
4、“练一练”第3题
按照规律画出每组的第32个图形是什么?
每一题都让学生说说每几个一组,每组是怎样排列的? 第1、3组通过计算 找出第32个图形
第2组学生会发现通过计算后没有余数,之前我们知道最后一个都在余数中,现在没有余数,那么最后一个在哪呢?32÷4=8(组)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讨论,然后引导发现原来第32个在第8组里,是第8组的最后一个。
[设计意图]:在解决盆花、彩灯、彩旗这类问题中,经过共同探究、讨论,逐步让学生建立这一问题的数学模型,(即如何列式计算解决这类问题)然后运用这一模型去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从中进一步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练一练”第2题
小红在按照绿、黄、蓝、红的顺序穿珠子,大家观察一下这组规律还是从左边数起吗?原来观察规律可以从左边数起也可以从右边数起。那么这组珠子是每几个一组,每组都是怎样排列的?
四、课堂总结
1、今天你学习了什么?
总结:使用计算方法解决问题时,首先看清要求第几个,确定被除数,其次,看清事物排列的规律,弄清几个物体是一组,从而确定除数,如果得数有余数,那么就在余数中找出最后一个,如果没有余数,就在最后一组的最后一个找。下面就请大家运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想想你生活中存在着那些这样的规律?(日出日落,月圆月缺,潮涨潮落,春夏秋冬„)教师可以先讲几个例子,然后让学生进行思考,如何学生回答不出来,教师可以继续讲解。
小结:今天我们研究的排列中的规律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周期规律。
[设计意图]:学生探索完这些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后,再来欣赏,就使欣赏有了更加深广的内涵。我们回忆着日出日落、月圆月缺的昼夜交替、春夏秋冬的季节更迭,深切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3、有一排同学在上体育课,一共有28个人,他们按照“一、二、三”报数,那么最后个学生报几?将报“一”学生向前走一步站成一队有多少人?“二”“三”的呢?
五、板书设计
找规律
左起 几个一组 每组怎样排列(都)
15÷2=7(组)„„1(盆)
最后 17÷3=5(组)„„2(盏)
21÷4=5(组)„„1(面)
教学反思:
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学生在四年级两册教材中分别学习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关系的规律,以及对几种物体进行搭配或排列的规律。
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识基础,选择了学生自己参与其中的记忆比赛为引入,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到本课教学上来,针对不同的物体摆设规律的观察上,创设了许多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根据排列的规律进行推理,画图。因为这些都是来源生活实际的内容,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学生学习的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探讨的过程,是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创设问题情境,用疑点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从而引导学生主动研究,获取知识,增长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采取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在比一比、说一说、摆一摆、画一画等活动中,体验、感悟规律,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并从课堂上得到成功的快乐。
在学生自主探索规律以及应用规律解决问题中给予必要的提示和指导,鼓励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分享思维成果,不断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样能容易激活学生的潜能,便于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独特的体验,发展创新意识。
综观全课,给学生营造了宽松的学习氛围,按照“创设情境,感知规律——自主探索,交流策略——初步运用,优化策略——提高练习,加深理解——生活问题,扩展延伸”这5个环节进行设计的。这样的设计不仅把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课堂生活紧密相联,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丰富了学生的教学体验,加深了学生的思考,突破了学生思维和经验的障碍,而且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合作交流的能力,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