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线段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线段。
2、能用尺度量线段的长度和画指定长度的线段(限整厘米数)。
2.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认识线段的概念。、2、量、画线段。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师:小丁丁从家到学校有三条路,今天他起来晚些了,要尽快到学校,小朋友,你说他应该走哪条路呢?为什么? 学生组内交流、讨论
生:我认为小丁丁应该走第2条路,因为这条路是直的,最短。
师:对,选第2条,因为只要把这3条路“拉直”了,就可以知道这条路最短。
二、新课探索: 探究一
师: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线,小朋友,你知道这些线有什么相同处吗?(特点)
学生组内交流
师:这些线都是直的,它们都有一定的长度。
象这样直直的,有2个端点的线叫做(线段)跟进练习:
师:图中哪些是线段?并说说为什么。生1:②是线段。①不是,因为它是弯曲的。
③和④虽然是直的,但是它们都没有两个端点。探究二
师:这里有两根纸条,你能判断哪一条长吗? 生1:红纸条长 生2:蓝纸条长
师:看来我们不能用眼睛来判断出它们的长短了,我们有什么方法吗? 生:借助尺量一量。
师: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并思考:
你是怎么量的?在量的时候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 生:量的时候,应把尺的0刻度和纸条一端对齐; 尺的刻度边要和纸条一边对齐,不能倾斜; 生:两根纸条是一样长的。
师小结:我们的眼睛有时在观测物体时会产生一定的误差,要正确知道长度,就要借用尺来进行测量。探究三
师:你想不想自己也来画一条线段呢? 画线段要注意什么呢? 生: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请学生利用尺任意画一条线段。师指导、纠正错误
师:现在请你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你会画吗? 小组合作、交流
说一说是怎么画的。
师指导、纠正错误
师小结:通常我们是从刻度“0”开始画到刻度“4”就是4厘米。
并加上两个端点。
三、课内练习: 练习一 量一量
练习二
画一条长6厘米的线段 拓展:
⑴师:小胖不小心折断了一把尺,它缺少了“0”刻度,你能用它量出橡皮的长吗?
小组合作、交流
并说说方法
生1:数一数有几大格,就是几厘米。生2:用大数减去小数就是它的长度。师小结:同学们说了非常好。
当尺的“0刻度”没有时(损坏)我们可以借助其它的刻度来进行测量。通常可以数有几大格,也可以用大数减小数的方法来得出。⑵请你用这把尺画一条3厘米的线段。
小组里交流你的方法。
课堂小结
四、本课小结:
线段是直直的,两边有两个端点。
课后习题
五、课后作业 练习册P43、44
第二篇:认识线段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建立线段的表象,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主要特征,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线段。
2.使学生能根据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从一组图形中辨认出线段,会数图形里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3.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和想像力,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通过操作能折、画出线段。
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以及通过线段的特征来判断个图形的线段和线段数量。
3.教学用具
ppt课件
4.标签
认识线段
教学过程
一、做游戏,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屏幕,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游戏? 学生指名回答:跳绳和拔河
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从绳子中去学习一些数学的知识和本领。
[设计意图:以游戏引入,充分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动手操作,初步认识线段(1)变曲为直 教师出示毛线:看,毛线的形状是怎么样的?(学生观察,得出毛线的形状是弯弯的、弯曲的。)提问:你有什么好办法能使弯曲的毛线变直吗?让学生动手操作把毛线拉直并上台演示。
(预设:A 用手捏住绳子的两头,拉紧绳子。
B只捏住毛线的一端,另一端让毛线自然下垂。
讨论:哪一种作法使毛线更直?)
师:你们知道吗,你们的一个小动作揭示了一个奇妙的数学知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课件出示文字)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板书:认识线段)。(2)初步感知线段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现在谁愿意上台来指一指哪儿可以看成线段。现在请提问:线段是怎么样的? 小结并板书:线段是直直的。
竖着拉,斜着拉,这样能把两手之间的一段看成线段吗? 小结:不管怎么拉它们都是直的,可以看成线段。(3)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课件出示图片:两手捏住毛线的两端,叫做线段的“端点”。提问:线段有几个端点? 小结并板书:有2个端点。
请学生上台指一指毛线的两个端点在什么地方?
(4)认识线段的示意图(课件出示),建构线段模型。(介绍线段的两个端点可以用两条小竖线表示)
(5)小结特征: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线段的样子,你认为线段有哪些特点?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设计意图:创设了让学生主动观察和动手操作的数学活动,努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把思维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调动了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了求知欲。](6)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认线段)。
师:你们说得真好!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线段,现在请大家来当小判官:你能判断下面的哪些图形是线段吗?
交流: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是线段或者不是线段?引导学生从线段的两个基本特征来说明。
[设计意图:通过小法官对不同线的对比判断,强化学生对线段的认识,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线段的本质特征。]
二、进一步感知线段的特征(1)到生活中找线段。
师:我们身边的物体也有很多线段,比如数学书的这一条边可以看成一条线段(演示)你知道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里吗?(指名一人板演)请小朋友们也拿起自己的数学书,找一找它的哪条边可以也看成线段? 这条线段的端点在哪?
提出要求:找一找,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
师:孩子们真了不起,拥有一双会观察的小眼睛,相信你们走出了课堂之后还会有更奇妙的发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直尺、课本、黑板等物体的边,找一找、摸一摸,加深对线段的感受。](2)到图形中找线段
师:其实很多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也都是有线段围成的。下面我们进行一个眼力大比拼。(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交流:指一指你最喜欢的图形的线段分别是哪几条
小结:我们发现每个图形的一条边就是一条线段,并且它是几边形就有几条线段,虽然这些图形中线段的两个端点没标出来,但我们要知道它们是存在的。(3)折线段
谈话:小朋友喜欢玩折纸游戏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玩一玩吧!(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形纸,对折,打开)
启发:现在同学们的纸上都有了一条折痕。想一想。这条折痕也能看成一条线段吗?为什么? 提问:下面请大家拿出第二张长方形纸片,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长一些的折痕吗?
提问:拿出第三张长方形纸,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短一些的折痕吗? 师提问:从这三次折线段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线段是有长有短的(板书)。
[设计意图:当学生对线段有初步的认识后,引导学生观察寻找举出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线段来加深理解对线段的感受,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利用“想想做做2”,交流并引导发现几边形就由几条线段围成。从实物迁移到图形,加深对多边形的认识。通过“折”线段,直观感知线段的长短,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孕伏和渗透。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从被动的接受转换为主动参与,想学、乐学、学会、会学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更加理解和掌握、灵活运用知识。]
三、学习画线段
谈话:小朋友们认识了线段,还找到了线段,折出了线段,还想不想自己动手画一条线段?那我们画线段用什么工具? 指出:通常,我们可以沿着直尺的边来画线段。
教师在黑板上演示画:画线段时,左手按住直尺,使他不能移动,再用笔贴紧直尺的一边画,画出的线段一定要直的,不能弯曲,再在线段的两端画上端点(即两条小竖线)
展示几个学生的作品,进行评讲 提问:你还能用其他工具来画线段吗?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寻找、利用身边的工具画线段,让学生经历画线段的过程,通过交流,探索画线段的方法。整个过程教师始终是以学生发展为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联系应用,拓展认识
谈话: 下面我们来玩个连一连的闯关游戏。准备好了吗
1、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按要求画一画
学生画好后,提问:连接这两点还能不能画出不同的线段吗? 指出:两接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齐读)
2、想想做做第4题
师:好,第1关小朋友们知道了连接两点可以画1条线段第二关开始啦,这儿有3个点,猜一猜,连接每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
小结:有3个点,连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一共可以画(3)条线段,画成的是(三角)形。
3、想想做做5题
师:真不错,第2关闯关成功,如果有4个点呢?第三关来了 连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你又能画几条线段呢? 明确:按题目的要求一共可以画6条线段
4、最后一关来了,有5个点,连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你又能画几条线段呢?画出的是什么图形? 明确:按题目的要求一共可以画9条线段,并连成一个五角星。
【设计意图】趣味的“连”线段,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顺利掌握几点连线的方法,增强了与同伴合作的意识,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概括能力。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渗透有序思想,为高年级进一步学习排列组合的知识做好铺垫。)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线段,你能说说线段有什么特点吗?
第三篇:认识线段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会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过程与方法:
结合情景了解线段的画法和意义,掌握线段使用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结果,在动手操作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增强数学体验意识,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通过操作能折、画出线段。教学难点:
线段表象的建立,以及通过线段的特征来判断个图形的线段和线段数量。
3.教学用具
每人一根毛线、一张彩纸。,铅笔两根(一曲一直)、毛线一根、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请小朋友每人拿出课前准备的细线,同桌相互比比两根线的长短。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交流结果。
2、师:现在请小朋友来介绍介绍你们是怎样比的?
生:我是先把细线的一端对齐,然后把线拉直,再看另一端。
教师板书:拉直;一端对齐。
师述:我们把这根细线拉直以后,就可以看成是一根线段。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以学生感兴趣的“比一比谁的线长”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为学生主动构建新知识,做好了知识、能力与心理上的准备。
1.拿出一根线,贴在黑板上.(要贴成弯弯的)2.再拿出一根线,贴在黑板上.(要贴成直直的)
3.问:这两根线有什么不同?(这两根线的形状不同,一根是直的,另一根是弯的)4.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向这样的的线.(指着直的线段说)5.分别用一本厚书、一个长方体的盒子比着,在黑板上各画一条线段.
6.将黑板上的几条线段圈起来,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几何图形,这种图形叫做线段.”
师:老师让你们猜一个谜语(课件出示谜面):“一条条,一根根,编制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着。”
学生指名回答:毛线
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从毛线中去学习一些数学的知识和本领。(板书课题:线段)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线段。
(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
(2)教师说明:一根线段有长有短,说明线段是有一定长度的。当一根线段单独在一起的时候,为了表示它有两个端点,而且不变形,我们在画的时候要给它装上两个标志(在端点处画一短竖),用这个特殊标志来表示它就是线段。
比一比:哪种颜色的毛线最长?
我们可以拉直比较他们的长短
【设计意图】:经过身边实物、同桌比较二个环节,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被调动起来,并积聚了大量的线段表象,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知教学,学生的学习欲望强烈,接受状态饱满。由趣促习,能够很好地保存学生的注意力,真正的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此外,由教师介绍两个端点,加上很形象的两个小竖,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端点问题的歧异。
2、寻找线段
师:我们身边的物体也有很多线段,比如数学书的这一条边可以看成一条线段(演示)你知道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里吗?请小朋友们也拿起自己的数学书,找一找它的哪条边可以也看成线段? 这条线段的端点在哪?
提出要求:找一找,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 师:孩子们真了不起,拥有一双会观察的小眼睛。交流:指一指你最喜欢的图形的线段分别是哪几条
小结:我们发现每个图形的一条边就是一条线段,并且它是几边形就有几条线段,虽然这些图形中线段的两个端点没标出来,但我们要知道它们是存在的。
(1)师:请小朋友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形纸,放平在桌子上。
师述:像长方形纸的四条边就可以看作线段,尺子的边也可以看作是线段。
(2)师:小朋友观察一下,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也可以看作是线段?(观察、考虑两分钟)
(要求:要说完整话。比如:什么的边缘是线段。)生1:电风扇风叶的边缘可以看作线段。生2:黑板的边可以看作线段。生3:窗户的边可以看作线段。
生4:课程表的框边也可以看作线段… …(以上的回答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完整的。)【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本环节中,由教师介绍周围的线段到学生自己寻找身边的线段,面对眼前熟悉的情景却要寻找全新的朋友,学生的探究愿望和学习兴趣一下被激发了,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产生了明确的学习需求。
3、画线段
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师:谁来介绍一下线段有哪些特点? 生1:线段是直的。生2:线段还有两个端点。
生3:画线段时还要装上两个特殊标志。
4、折线段(1)师:现在老师把这张长方形纸对折,然后展开,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看到中间有条线段。
师:对了,中间的这条折痕我们就可以看作线段。(2)初步感知线段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现在谁愿意上台来指一指哪儿可以看成线段。提问:线段是怎么样的?
小结并板书:线段是直直的。
竖着拉,斜着拉,这样能把两手之间的一段看成线段吗? 小结:不管怎么拉它们都是直的,可以看成线段。(3)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课件出示图片:两手捏住毛线的两端,叫做线段的“端点”。提问:线段有几个端点? 小结并板书:有2个端点。
请学生上台指一指毛线的两个端点在什么地方?
(4)认识线段的示意图(课件出示),建构线段模型。(介绍线段的两个端点可以用两条小竖线表示)
(5)小结特征: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线段的样子,你认为线段有哪些特点?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6)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认线段)。
师:你们说得真好!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线段,现在请大家来当小判官:你能判断下面的哪些图形是线段吗?
交流: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是线段或者不是线段?引导学生从线段的两个基本特征来说明。
(7)小结: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线段的两个特点:
1、线段都是直的。
2、线段有两个端点。交流自己对线段的看法。
1、下面哪些是线段?是线段的在()里画“√”。
2、下面的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围成?填在()里”。
【设计意图】:由教师示范折长方形纸到学生自己折,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新知的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了画线段的过程,通过观察和亲身体验牢固掌握了画线段的方法,也总结出了线段的特点,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三、动手操作,认识线段(1)你会画线段吗?
1.我们已经认识了线段,那你能自己画一条吗? 2.交流:你用的什么工具,怎样画的? 3.你能画一条比刚才更长或者更短的吗?
连接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
怎样测量线段的长度?
测量线段的方法: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线段左端,右端对着几厘米就是几厘米 练习:画一条3厘米的线段。
画线段的注意事项:把笔尖从“0”刻度开始,先画好一个端点,再在相应的刻度上画好另一个端点,最后用直线把它们连接起来。
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6-2=4(厘米)
画一条比4厘米长3厘米的线段
画线段的注意事项:把笔尖从“0”刻度开始,先画好一个端点,再在相应的刻度上画好另一个端点,最后用直线把它们连接起来。
四、联系实际,拓展认识
谈话: 下面我们来玩个连一连的闯关游戏。准备好了吗
1、链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
三角形
若给你四点,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你能画出几条线段?
3+2+1=6(条)
若给你五点,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你能画出几条线段?
4+3+2+1=10(条)
五、巩固练习,应用知识
1、猜猜一共有几条线段?
一共有(3)条线段
2、判断下面是否为线段。
3、下面的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填在()里。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线段,你能说说线段有什么特点吗? 特征:
(1)线段是直的;线段有两个端点(2)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明确线段的特征和画法。
板书
认识线段
特征: 线段是直的 线段有两个端点 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第四篇:线段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 线段
学习内容:
教材第5页,练习一的7~10题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线段,会判断线段; 2.会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度; 3.会按要求的长度画线段; 4.培养动手和判断能力。学习重点、难点:
用直观、描述方式认识线段的特征。课前准备:
一根长线,直尺,三角板。学习过程: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平面图形——线段。一.认识线段,度量线段 1.观察,总结线段特征
(1)出示:瞧,这些都是线段。这是线段的端点,它表示不能再继续延长。
(2)那么你能找到它们都有那些相同的地方吗?(学生充分发言)(3)小结:大家说得不错!象这样直直的,有两个端点的平面图形就是线段。
(4)在我们教室中的黑板边、桌子边、书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请观察你周围还有那些物体上有线段?
2.练习巩固
(1)指出下面哪些是线段,不是线段的说明理由。
(1)
(2)
(3)
(4)
(5)
(2)数一数,下面每个图形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
3.度量线段长度
(1)那么线段有长度吗?
(2)线段有两个端点,长度固定,所以线段的长度可以量出来。
(3)你认为量线段的方法是什么?请你用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量出书上的线段的长度。
(4)订正答案。二.画线段 1.尝试画线段
(1)现在请你画一条长为3厘米的线段,你能画吗?试一试。(书上有画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
(2)展示,订正画的结果。(怎样判断画的对吗?○1是不是线段?○2线段是不是3厘米长)
2.示范讲解:因为线段的长是3厘米,所以只要把尺子放平,铅笔紧挨尺子有刻度的一边,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画到3厘米的地方,最后在两边点上端点。
3.再次画线段:你能用这种方法画一条7厘米的线段吗?巡视指导。三.巩固反馈 1.基础练习:
(1)练习一的7题(说明理由)(2)练习一的8题
(3)练习一的10题: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认识,怎样得到正确的答案。
2.全班在作业本上画:
(1)画出长5厘米的线段;
(2)画出比5厘米短3厘米的线段;(3)画出比5厘米长4厘米的线段; 四.扩展练习:在每两个点间画线段。(试一试)思考:3个点能画几条线段?
4个点能画几条线段? 5个点能画几条线段?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平面图形:线段。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它有两个端点,能量出它的长度。直线没有端点,不能量出它的长度。
第五篇: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猜谜游戏
在上课前我给大家准备了一道谜语,请大家先读一读,再猜一猜。(多媒体出示谜语)“一根根,一条条,编织毛衣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着。”(线)
二、动手操作,认识线段特点
1、初步感知
(1)引导学生观察学具(毛线),提问:现在我们的桌上都有一根毛线,观察一下,它是什么样的?你们能想办法把这根线变直吗?(2)请学生汇报演示:你是怎样做的?
(3)指出:小手捏住毛线的两端,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线段。【板书:认识线段】
(4)小手伸出来,跟老师一起来拉一拉,说一说。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
(5)把线拉直,说明线段是直的。【板书:直的】
2、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1)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是从哪儿到哪儿呢?谁来指一指?两手捏住的地方,也就是线段的两端,在数学上,把它们叫做端点。(2)提问: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有2个端点】
(3)如果我这样拿,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儿?(线的两头垂下)
同桌活动:互指对方手中线段的两个端点。
(4)变式判断,师捏住线的两端进行变式,引导学生观察。(先弯)问:这是线段吗?为什么?
(拉直再换方向)问:这是线段吗?为什么可以看成线段? 3.认识线段的图形。
说明:线段可以用这样的图形来表示(出示一条线段)。
追问:这个图形就是什么?这条线段这两端的竖线表示什么? 4.小结线段的特点。
提问: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识线段了吗?你能说一说线段特点吗?(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请大家闭上眼睛想想线段是什么样的?并和同桌说说线段有什么特点? 4.判断强化。
谈话:大家都知道线段的特征了,那你能来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线段吗?
5、找线段
(1)讲述:在我们身边到处都可以看到线段,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边都可以看成线段。这有一个盒子。找一找,你觉得哪里可以看成线段?哪里可以看成它的端点?还有哪里也可以看成线段?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在教室里找一找,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并指出它的线段和端点。
小结:我们刚才找出的一些物体的边都是直的,都有两个端点,所以都可以看作线段。
三、操作比较 感受线段长短 1.折线段 谈话:出示长方形纸,这张长方形纸上能找到线段吗?这张纸上还隐藏着线段呢!看老师把它找出来。
演示:把这张长方形的纸对折,这里的一条折痕也可以看作一条线段。操作:请你也来折一折,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段更长一些的折痕吗?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更短一些的折痕吗?
说明:小朋友真会动脑筋!通过折一折,我们发现有些线段要长一些,有些线段要短一些,线段是有长有短的。
四、实践尝试 学习线段画法 1.尝试画线段。
小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线段,线段是什么样的呢?(直的,有两个端点)引导:知道了线段是怎样的图形,想不想自己动手画一条线段?学生利用一些工具尝试画一条线段,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然后展示学生所画的线段。2.归纳画法。
提问:你是怎么画的?用什么工具来画线段的呢?老师没有直尺怎么办?为什么这些工具都能画出线段呢?
指出:只要物体直的边就可以用来画线段,一般都是沿着直尺的边画线段。请你利用直尺再画一条比刚才长一点或短一点的线段。
五、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数一数。
刚才我们画了线段,现在请你来数线段。
出示题,指出:三角形是由三条边围成的,每条边都是直的,两边相接的地方就是端点,所以每条边都是一条线段。三角形有几条线段围成的? 后面几个图形你也能数数,说说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独立完成后组织交流。提问:三角形有几条线段围成?正方形呢?五边形和六边形呢?你发现了什么? 指出:几边形就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2、画一画。
(1)教师在黑板点两个点,提问能连接这两点画出一条线段吗? 提问:小朋友想一想,连接两点能画几条线段?还能画吗?(连接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
(2)请看第4题。这里有三个点,要求连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想一想,什么叫“每两点”?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画成的是什么图形。
(3)如果有四个点,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你能画出几条线段? 让学生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后交流和补充。
(4)如果有5个点,每两点连一条线段,你能有顺序地连一连吗?看看连出了什么图形?
四、总结评价,延伸拓展
提问:今天你认识了什么?线段有什么特点?
导师点评:
课堂调控,学生混乱时可用不同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声音的起伏,对学生的表扬等。在学生集体回答时,应不予理睬,让学生明白应举手回答问题。
线段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有些仓促,可多展示些生活中的线段,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在要求学生找线段时,可先让一个学生示范,明确要求,使操作更规范流畅。在数封闭图形的线段时,学生说到有几个端点就有几条线段,应指出是封闭图形,使说法更准确。折线段时,学生自己也想到了,可让学生自己先尝试,再展示出不同的折法,发现线段的长短可以不同,方向也可以不同。
画线段的时候应先做示范,使学生学会更规范地画线段。
经过两点只能连一条线段,这里可让学生尝试错误,找出第二条线段,自己发现错误,理解更加深刻。并在画前指出这两点就是端点。出示三点时,就明确每两点的意思,便于四点的理解。可在课前进行握手游戏,每两个小朋友握一次手。
教学反思:
这节课需要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操作,课堂的组织应该有条理,有规范的操作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首先让学生动手把线拉紧,观察线的变化,得出线段是直的这一特征。接着还有在生活中找线段,用手指出线段及端点,这里由于没有事先说清操作要求,学生在指线段时不到位,切描述不够流畅。应先示范给学生看,也能节约时间。后面让学生用纸折线段,引出折痕也是线段,并得出线段又长又短这个特征,这里可让学生自己折,展示不同方向、不同长短的折痕,得出结论,并巩固线段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