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灿精妙教学设计在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的启示——以王菘舟《枫桥夜泊》为例

时间:2019-05-12 23:12: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罗灿精妙教学设计在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的启示——以王菘舟《枫桥夜泊》为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罗灿精妙教学设计在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的启示——以王菘舟《枫桥夜泊》为例》。

第一篇:罗灿精妙教学设计在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的启示——以王菘舟《枫桥夜泊》为例

精妙教学设计在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的启示——以王菘舟《枫桥夜泊》为例

所属学科:语文

摘要:笔者认为,一堂群文阅读语文课,如果没有精巧的教学设计,教学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更难以实现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自读自悟”这一目标。因此,笔者主张,群文阅读课如果能够把精巧的教学设计与“留充分的时间给学生自读自悟”二者相结合,群文阅读的教学效果会更好。

关键词:精妙教学设计;群文阅读;启示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最近两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简单地讲,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群文阅读就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

相关的群文阅读实践探索大体上分为五个层级:第一个层级以教材为主,强调单元整合,以“单元整组”阅读教学为代表;第二个层级突破了教材,强调以课内文本为主,增加课外阅读,“一篇带多篇”基本上是这个思路;第三个层级和上述思路一样,但是把范围扩展到整本书的阅读,强调“整本书阅读”或者“一本带多本”的阅读;第四个层级提出阅读教学需要围绕一个核心主题展开,以“主题阅读”为代表;第五个层次把课内和课外阅读打通,具体形式以“班级读书会”为典型,更加灵活的则以“书香校园”的建设为典型。

群文阅读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突出的特点:在群文阅读中,老师不宜过分追求“起承转合、一咏三叹、高潮迭起”等所谓、精致的教学设计;须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自读自悟。

笔者认为,一堂群文阅读语文课,如果没有精巧的教学设计,教学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更难以实现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自读自悟”这一目标。因此,笔者主张,群文阅读课如果能够把精巧的教学设计与“留充分的时间给学生自读自悟”二者相结合,群文阅读的教学效果会更好。

笔者以王菘舟《枫桥夜泊》为例,试进行解构分析。

首先,这堂课例在深度解读文本的前提下,抓住“钟声”这一文化核心原点进行巧妙设计。在“起课:枫桥千年越钟声”环节,老师以陈小奇的《涛声依旧》为基点,逆时间而上,逐步引出清代诗人王士祯的《夜雨题寒山寺》,明代诗人高启的《泊枫桥》宋代诗人陆游的《宿枫桥》等诗句,让学生通过诵读体验,感受与体悟一种文化传承的密码:为什么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诗人们吟咏不变的是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抛针引线,恰巧自然地引出课题《枫桥夜泊》。同时,也使课堂张力显得厚重、沉实。

其次,在“承:张继独听寒山钟”这一环节,教师采用对比群文阅读拓展: 师:肚里没点东西的同学,是找不出“凄凉”这个词语的。好了,孩子们,读《枫桥夜泊》,有人读出的是忧愁,有人读出的是寂寞,有人读出的是凄凉,也有人读出的是寂静。大家不妨对比着想一想,读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你会有忧愁的感觉吗?

生:(自由应答)不会。

师:肯定不会!读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你会有寂寞的感觉吗?

生:(自由应答)不会。

师:我想也不会。读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你会有寂静的感觉吗?

生:(自由应答)不会。

师:都不会!那么,为什么读《枫桥夜泊》,你感到的却是忧愁、是孤独、是寂静、是凄凉呢?

通过群文对比阅读,所拓展的诗句是学生耳熟能详之句,既能触摸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又能让学生在对比阅读中升华感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为学生进一步举象、造境作铺垫。为学生在品鉴“愁眠”这一意象埋下了伏笔。可谓设计精妙。

接着,在“转:月落时分听钟声”环节,老师以“愁眠”为情感的基点,巧妙引入写思乡愁眠的明月诗一组: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师:因为愁眠,大诗人李白曾经这样写道——

生:(齐读李白的诗句)

师:因为愁眠,大诗人杜甫曾经这样写道——

生:(齐读杜甫的诗句)

师:因为愁眠,诗人张九龄曾经这样写道——

生:(齐读张九龄的诗句)

师:也是因为愁眠,王安石曾经这样写道——

生:(齐读王安石的诗句)

师:还是因为愁眠,苏轼苏东坡曾经这样写道——

生:(齐读苏轼的诗句)

师:大家一定已经发现,所有的愁眠都跟一种景物连在了一起,这个景物就是——

生1:明月。

生2:明月。

生3:明月。

生4:明月。

生5:明月。

生6:明月。

老师通过让学生品读书写愁眠的明月诗句,感悟到历代诗人把思乡之愁、怀人之情,都寄托在了那一轮皎皎明月中,那么,在月落之夜,张继把这份浓浓的愁寄托给了——钟声。

这一组抒发思乡之愁、怀人之情的明月诗歌,既强化了学生对明月载情的理解,又升华了愁眠的意境。让学生在这样特定的情境之中感悟并理解文字背后的意义、意境和意蕴。同时凸显张继将思乡之愁、怀人之情寄托钟声的诗歌艺术审美陌生化。

此外,在“合:钟声悠悠情满天”环节中,老师再一次带领同学们穿越历史的时空,品读一代又一代诗人笔下悠悠的钟声:

师:于是,从张继之后,从《枫桥夜泊》之后,除了“明月千里寄相思”,在中国诗人的心中,又多了一种寄托愁绪的美好景物,那就是——钟声!这钟声穿越时空、穿越历史,在一代又一代的诗人笔下悠悠回荡。

(大屏幕出示)

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宋】陆游《宿枫桥》

师:听,四百多年过去了,这夜半钟声在陆游的笔下悠悠回荡——

生:(齐读诗句)

师:(大屏幕出示)

几度经过忆张继,月落乌啼又钟声。——【明】高启《泊枫桥》

师:听,八百多年过去了,这钟声在高启的笔下悠悠回荡——

生:(齐读诗句)

师:(大屏幕出示)

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

——【清】王士祯《夜雨题寒山寺》

师:听,一千多年过去了,这空灵的钟声在王士祯的笔下悠悠回荡——

生:(齐读诗句)

师:(大屏幕出示)

留连的钟声

还在敲打我的无眠

尘封的日子

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陈小奇《涛声依旧》

师:听,一千两百多年过去了,这温暖的钟声在陈小奇的笔下悠悠回荡——

生:(齐读诗句)

整堂课采用时空由远及近的顺序,穿越宋代陆游的诗句、穿越明代高启的诗句、穿越清代王世祯的诗句、穿越当代陈小奇的诗句,回到了当下。群文拓展结构犹如一个圆,终点回到起点。但是在学生心中,这次诗意之旅走向了钟声文化的寻根。

这堂《枫桥夜泊》群文阅读拓展,老师着手于“文本诗意”的阐释,抓住文本秘妙“钟声文化”;将语文教学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编入一张有机、整体之网;通过有张力的“教学结构策略”;起承转合之间,举象、造境、入情、会意、因声求气,走向寻根。群文拓展一线串珠;既激发了学生的群文阅读探究兴趣;又让文字在群文阅读中富有生命的温度与文化的厚度。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不仅掌握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养成语文学习习惯;而且启迪智慧,升华情感,温暖心灵,丰盈精神,达成生命的自我实现。这堂《枫桥夜泊》群文阅读拓展以其精妙的教学设计与精湛的教学艺术给予我们无尽的启示。

参考文献: [1] 王菘舟 林志芳.诗意语文课谱[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73-196.

下载罗灿精妙教学设计在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的启示——以王菘舟《枫桥夜泊》为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罗灿精妙教学设计在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的启示——以王菘舟《枫桥夜泊》为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