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方)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六年级上册)
《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一
一.诵读内容:《增广贤文》片段一
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两首古诗 2.了解这首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增广贤文》片段一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3)朗读示范。(4)学生自由读。(5)抽查理解及用处。(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二
一.诵读内容:《增广贤文》片段二
二.教学目标: 1.会背
2.了解这两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增广贤文》片段二 2.提出诵读的要求:
(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2)读、想、交流古文意思及用处。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5)抽查理解及用处。
五、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三 一.诵读内容:《四时田园杂兴》 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首古诗
2.了解这两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2.明确诵读内容:《四时田园杂兴》
3.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4.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3)朗读示范。(4)学生自由读。(5)抽查理解及用处。
六、背诵:
七、课堂小结:(略)《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四
一.诵读内容:《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教学目标: 1.会背
2.了解这篇古诗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2.明确诵读内容:《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5)抽查理解及用处。
五、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五
一.诵读内容:《增广贤文》片段三
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首古文 2.了解这首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2.明确诵读内容:《增广贤文》片段三 3.提出诵读的要求:
(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4.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3)朗读示范。(4)学生自由读。(5)抽查理解及用处。
五、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六
一.诵读内容:《增广贤文》片段四
二.教学目标:
1.会背《增广贤文》片段四 2.了解这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增广贤文》片段四 2.提出诵读的要求:
(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3)朗读示范。(4)学生自由读。(5)抽查理解及用处。
六、课堂小结:(略)
《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七
一.诵读内容:《春日》
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首古诗 2.了解这首古诗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春日》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3)朗读示范。(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六、背诵:
七、课堂小结:(略)
《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八
一.诵读内容:《观书有感》 二.教学目标: 1.会背《观书有感》 2.了解这篇古诗的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 2.提出诵读的要求:
(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5)抽查理解及用处。
六、背诵:
七、课堂小结:(略)
第二篇:地方课程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
春日(共3课时)
一.教学内容简析。
在本单元中,本次学习的目的是诵读《春日》,分别为北宋词人秦观的《春日》,北宋文学家晁补之的《春日》和南北诗人朱熹的《春日》。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背诵诗歌。
2.感受我国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积淀的精美华章的魅力。
3.培养学生热爱古典和国学的情趣。三.教学过程。
(一)探讨春天引入课文。
同学们,春天在你眼中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色?谁能用一些词语来描述一下春天?
春天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最喜欢描写的季节,今天,我们就跟随北宋文人的足迹,去欣赏欣赏春日的生机勃勃。
(二)整体感受。
1.学生自由读三首春日,把诗句诗通顺,读流利,并自己通过链接认识诗人。
2.学生齐读三首春日。
3.指名学生读。
(三)诵读第一首《春日》。(出示幻灯片)。
1.读诗句。
(1)全班齐读。(2)指名读,评读。(3)跟教师读。
2.学生自主学习,交流(根据注释,译文了解诗句意思,从简析中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3.全班齐读译文。
4.学习诗歌的写作方式。
(拟人。原来诗歌也能用拟人的手法来写,今天,我们又长见识了)
5.再把诗句美美地读一读,读出诗人描写的那么美的意境,读出诗句的韵味。(配乐读)
6.各种形式的背诵。
①自由背。
②指名背。
③分小组背。(配乐背)
(四)诵读第二首《春日》。(出示幻灯片)
1.读诗句。(1)男女生读。(2)跟读,齐读。(配乐读)(3)比赛读。(配乐读)
(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比一比谁读得好,奖励“读书小能手”称号,奖品一本记事本)
2.学生自主交流
说说作者这首美丽的春天表达他怎样的思想感情(借物抒情)。从这里我们又学到了一种写作方式,快把他收藏起来吧!
3.背诵。
(1)同桌背
(2)指名背
(3)全班评出“背书小能手”,(五)诵读第三首《春日》,(出示幻灯片)
1.读诗句。
(1)学生自由读。
(2)教师指导读。(配乐读)
(3)学生与教师配合朗读。(配乐读)
2.学生默读注释,译文,简析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3.练习背诵
(老师要看哪位同学能以最快的速度把这首诗背下来,好,开始吧!)
4.检查背诵(奖励“背诵小能手”称号)
5.布置背诵(没有被熟的早读接着背)6.全班跟着音乐齐读(齐背)三首《春日》。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三首有关《春日》的诗句,并且把诗句背诵下来,你们表现得非常棒,我们一起完成了一次非常棒的合作,老师感谢你们的努力。
国学经典诵读
《忆江南》(其一到其三共3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诗歌。
2、通过朗读,领略江南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教学流程:
一、课前交流
1、春天,是美好的季节,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自古以来,诗人喜爱春天,赞美春天,请同学们一起来背一背第一单元我们学过的三首描写春日不同风格的的诗歌。
2、学生有感情背诵诗歌秦观《春日》、晁补之的《春日》、朱熹的《春日》。
3、春天的美景到处都是,我们一起到江南去看看吧。(出示课件:江南图片)
二、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说说你对江南的印象.2、生描述。
3、师:是呀,在同学们眼中的江南是美好的,今天我们要一起去看看在古代诗人眼中的江南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古诗词《忆江南》(其一到其三)
4、齐读课题
三、简介词牌。
1、课件出示资料。
2、师简介。
四、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生自由读诗,借助课文拼音读准字音。
2、指名个别读。
3、全班齐读。
4、说说这三首词分别回忆江南的什么地方,说说你是从哪一句中了解到的?
5、生描述。
五、品读古诗,读出感情
1、播放视频录音朗读(践离范读),生倾听。
2、师:听完践离老师的朗读,你感受到什么?你觉得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朗读这三首词?
3、生说听后感受。
4、师:是呀,我们应该带着诗人对江南的无限赞叹和无限怀念之情把这三首词有感情的读出来。
5、再看视频录音,生模仿录音练习朗读。
6、集体读。
7、指名读,小组读。
8、看画面,生生接读,师生接读。
六、细读古诗,熟读成诵
1、播放音乐,生练习配乐读,2、配乐,师生背诵(接读)。
3、配乐,男女生合作背诵。
4、配乐,个别背诵.5、分组背诵。
七、小结
1、师:听了同学们深情的朗读,老师仿佛听到诗人在诉说,诉说着他对对江南美景无限眷念之情和对往事的追忆,这就是古诗词的魅力,让我们再一次和着抒情优美的乐曲深情的朗读,再一次感受江南美景和诗人的情怀。
2、生齐读。
八、拓展诵读
1、老师还带来了《笠翁对韵》
(八)三肴
四豪供大家诵读。
2、生借助课文拼音自主读诗。
3、个别读。
4、生齐读。
5、生尝试背诵。
九、总结
1、师:今天我们在吟诵白居易的《忆江南》时感受到了江南的美景,在诵读《笠翁对韵》
(八)三肴
四豪时,感受到古诗词的语言美、音韵美、韵律美。这就是我们古典诗词的魅力,希望你们传承下去。
2、配乐,生集体吟诵《忆江南》(其一到其三),集体击掌打拍吟诵《笠翁对韵》
(八)三肴
四豪。
国学经典诵读
《中华诵》
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敕勒歌》。读通读顺《折杨柳歌辞(其一)》、《折杨柳歌辞(其五)》
2、对照译文初步理解《敕勒歌》诗文的大概意思,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意境美。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掌握经典诵读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国学的能力。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敕勒歌》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美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古诗录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师:著名女导演胡玫曾说过:“一个人的修养从读诗开始”,的确,古典诗词是我国经典文化中的精品。一首首清丽的小诗润物无声般地陶冶着人们的性情,丰富着我们的精神世界。上节课我们一起诵读并学习了一组关于忆江面的组诗,挑战一下自己,看记住了多少。
2、学生回顾上节内容,指名诵读,全班齐诵读。
3、师:这节课我们继续畅游古典诗词王国,我们今天要一起探讨的主题是:南北朝民歌。前面我们学习国学经典诵读时,认识了课本上的几个小老师,大家还记得他们吗?
生:注音、注释、译文、析论、链接。
师:下面我们就与这几个小老师一起学习本单元的第三首诗《敕勒歌》。(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学习《敕勒歌》
(一)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师:请大家自由读《敕勒歌》,如果碰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 生:可以向同学请教。
生:可以向课本上的注音小老师请教。
2、生自由读诗,借助课文拼音读准字音。
3、指名个别读。(强调“见”的读音)
4、全班齐读。
(二)、品读古诗,感受诗歌美
1、出示划上节奏的诗文,播放录音朗读,生倾听,练习读。
2、指名读。
3、师范读。
4、个别读、分男女生读、小组赛读。
5、再听录音朗读,生想象画面
6、生陈述画面,并用朗读把看到的表现出来。
7、学生借助诗后注释、译文、简析自学理解诗文。
8、师生合作读诗歌和译文。(师一句,生一句,交换读)
9、播放古诗歌曲录音和草原风光片,学生一边听倾听,一边欣赏大草原美丽的风光。师生练习合作歌唱古诗。
(三)背诵积累
课件逐步去掉字、句、整首诗,引导学生背诵古诗,背诵采用指名背、小组背、全班背等形式。
三、学习《折杨柳歌辞(其一)》和《折杨柳歌辞(其五)
1、学生借助课文注音自由读诗歌
2、出示古诗(划节奏),指导读。
四、认识南北朝民歌特点,拓展学习
1、我们这单元学习了三首北朝民歌,从诗歌中感受了北方民族粗犷豪放的特点及当地人民的生活风俗,大家还想读一读当时的南朝民歌吗?相信从中一定有不一样的感受。
2、推荐南朝民歌:《三洲歌》、《石城乐》,感受南朝民歌语言特点。
五、总结
今天,我们在课本上小老师的帮助下先把古诗读正确,再按节奏读出诗的韵味,然后借助诗后注释、译文等了解诗意,最后背诵,这就是学习国学经典诵读的基本方法。课后请大家继续用这种方法自学《折杨柳歌辞(其一)》和《折杨柳歌辞(其五),并把三首诗歌背诵下来。
六、作业
背诵三首诗歌。
经典诵读
《从军行》
设计理念:
1、领会诗歌的意境并熟读成诵是古诗教学的关键。
2、教学中,采用抓关键字、想象画面、音乐渲染、教师点拨等方法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内化情感,欣赏语言。教学目标:
1、学习王昌龄的《从军行》两首,感受边塞诗的意境。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边塞诗。
3.让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提高欣赏古诗的能力,激发诵读经典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领会诗的意境并熟读成诵。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从军行》课件 设计流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背景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诗,跟这个地方有关。
1、出示“边塞”二字,生齐读。
师:唐代诗人王维曾到过边塞,并留下了这样的千古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看看边塞吗?我们来欣赏边塞风光。
2、出示边塞图片,师生欣赏。
师:美吗?它的美,不是小桥流水、鸟语花香的柔美,而是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壮美。边塞的奇异风光,吸引了王维,也吸引了这位诗人,他是——
3、出示王昌龄图像、名字和简介,生齐读。师:他是唐朝(著名边塞诗人),他的边塞诗写得既多又好,被称为——(生读:诗家天子、七绝圣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王昌龄的著名边塞诗《从军行》。
4、板书课题,生齐读。
5、出示唐朝地图,简介写作背景。
师:在王昌龄生活的唐朝,有两个部落曾多次侵扰唐朝边疆,一个是北部的突厥,一个是西部的吐蕃。为了守住国土,唐军将士奉命出征,与敌人进行战斗。《从军行》写的就是战斗期间 唐军将士们的军队生活。《从军行》共七首,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其中的两首。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境
1、出示两首诗。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读、反复读这两首诗,不理解的地方参考注释,等你读顺口了、读满意了才举手。
2、生自由读两首诗,师巡视。
师:请两位同学来读诗。第一首谁读?第二首呢?其他同学注意听:他读准字音了吗?读出节奏了吗?
3、指名分别读诗,生评价。
师:读诗,不仅要读出节奏,更要读出情感。接下来我们就细细品味这两 首诗的情感。先来读第一首。
三、抓关键字,品思乡之“愁”
A、“愁”
1、出示其一,师生多种方式合作读诗。
师:我们来合作读,怎么样?我读诗的前四句,你们读后三字; 我读一、三句,你们读二、四句;
合作的感觉真好!我读诗题,你们读诗句。
2、抓住“愁”字,体会情感。
师:浓浓的古诗味儿出来了!同学们,这首诗的情感,特别体现在哪一句?(无那金闺万里愁)。你知道这无奈的愁是什么愁吗?(思念家乡,还会思念家乡的——?哪些亲人?)身在边塞,心却在家乡啊!谁能读出这无奈的乡愁?
3、指两名读全诗,师评价、点拨。
4、回顾旧知,深入理解征人乡愁,引读全诗。师:
李白有过这样的乡愁——举头望明月,(生:低头思故乡)孟郊也有过这样的乡愁——慈母手中线,(生:游子身上衣)。在每个远离家乡的人心中,都装着一首写满乡愁的诗。在边塞这种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地方,乡愁更多了一份悲壮和苍凉!
因为对于战士来说,每一次思念都可能是最后一次。也许一上战场,就再也回不到这座(手势引读:烽火城西百尺楼),再也不能在黄昏(独坐海风秋),再也听不到这(更吹羌笛关山月),于是他忍不住深深叹息(无那金闺万里愁)。
B、“独”
1、回顾旧知,体味“独”字。
师:细心的同学会发现,除了“愁”,还有一个字能表达情感。(独)古人写诗,最讲究一字传神,一字达意。我们学过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生:每逢佳节倍思亲),还有李白的(独坐敬亭山)。细细品味“独”字,你一定能读得更好。男女生来合作读,男生读前三句的写景,女生读最后一句的抒情。
2、男女生合作读,调换顺序再合作读。师: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吟诵整首诗!
3、生齐读全诗。
四、入情入境,悟杀敌之“勇”
师:浓浓乡愁,让人动情。这一首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著名朗诵家方明老师特别喜欢这首诗,想听听方老师的诵读吗?咱们边听边想象画面。
A、倾听录音,学习诵读
1、一听录音,想象画面。
师:方老师读得怎么样?不愧是朗诵家!再听一遍,这一次,可以跟着读。
2、再听录音,模仿跟读。
师:你们能像方老师这样,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地读吗?先自己练练,练好了,我们也来当朗诵家。
3、学生自由练读。
师:小小朗诵家在哪呢?自信地站起来吧!
4、学生展示读。
师:很投入,读诗就要有这样的状态!B、环境恶劣,出征艰苦
师:这里有一句诗写景,哪句?(大漠风尘日色昏)
1、找出写景的诗句,体会环境恶劣、出征艰苦。
师:读完这句,你的感受是?(风沙很大,天气恶劣„„)可风沙再大,也阻挡 不了战士们杀敌的脚步!为了守住边疆,他们红旗——(生接读)谁来读前 两句?
2、指两名读,师评价、指导。
师:这哪是一支军队在出发呀,简直就是一把利剑在朝敌军刺去哇!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
3、生想象两军交战的画面。C、捷报传来,振奋人心
师:是啊,紧接着该有一场恶战了吧?没想到的是,这支军队才出发到半路,就 收到了胜利的捷报。捷报里说了什么?你来读。
1、指名读后两句,了解捷报内容。
师:从这份捷报里,你知道了什么?(活捉了敌军首领„„)
2、引入诗句,体会获胜心情。
师:王维有一句边塞诗“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活捉了首领,打赢了胜仗,怎能不振奋人心呢?谁能把这心情读出来?
3、指名读,师评价、指导。
师:这场战斗中,没看到两军交战时的刀光剑影,一个出发场面和一个捷报的场面,就让我们感受到了战士们英勇杀敌的豪情。这就是王昌龄写诗的高明。
谁来读整首诗?
D、通读全诗,读出豪情
1、指两名读全诗,师生评价。
2、男女生多种方式合作读,调换顺序再读。师: 合作读还不过瘾,咱们来比赛读。
3、男女生比赛读,师评价。
师:接着比。咱不比读诗,来比发现。
五、小结诗情,背诵经典
师:现在,你发现两首诗情感的不同了吗?(第一首写战士的思乡之愁,第二首写战士的沙场豪情)如果用一个字形容其一中的战士,那就是(愁)其五中的呢?(勇)
1、引导学生小结诗情,师板书:愁、勇。
师:两首边塞诗,两种不同的情感。你更喜欢哪一首?试着背一背。
2、选择你最喜欢的一首练习背诵。
3、配乐,学生展示背诗,师评价。
4、配乐集体背古诗。
师:用你们最精彩的诵读,把蕴藏在诗中的情感表现出来吧!
六、拓展学习,积累更多经典
师:再来看看《从军行》中的其他名句。
1、出示《从军行》其三、四中的名句,师引读,小结《从军行》特点。
(1)当看到无数将士战死边关,而得不到好好安葬时,王昌龄这样深切地表达同情,女生读——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2)当厚厚的战衣在千百次战斗中被黄沙磨破,战士们无所畏惧,依然发出 这样的豪言壮语,男生读——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师: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每一首都是精品,每一首都表达了不同的情感,真不愧是边塞名诗。除了《从军行》,他的这首诗也很有名——《出塞》。请个小老师带同学们读一读。
2、出示《出塞》,小老师带读,学生齐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师:这首诗悲壮、慷慨,既写了战争的残酷,又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后人给予它很高的评价,称它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咱们一起读。
3、出示其他边塞名句,自由读,选背喜欢的诗句。师:读读其他诗人的边塞名句,你喜欢哪句就背哪句。
(1)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一句写的是边塞的(雪景)。边塞那满树的积雪,多像江南那满树的梨花啊!喜欢这句的一起背。
(2)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诗人是多么渴望从军、以身报国啊!喜欢这句的一起背。
(3)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战士们为国献身,不顾生死,何等洒脱!喜欢这句的一起背。
师:发现没有,这些诗人都是(唐朝的)。
4、师小结唐朝边塞诗特点。
师:
据统计,唐代以前的边塞诗,流传下来的不到二百首,而唐朝的边塞诗就有两千多首。唐朝历史悠久,国力强盛,唐朝的边塞诗也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阳刚之美。
边塞是荒凉的寂寞的,战斗是艰苦的残酷的,可唐军将士们依然英勇无畏,精忠报国。此时此刻,这样一首歌最能表达我们的心情,一起来欣赏现代歌曲中的沙场豪情。
5、出示《精忠报国》,欣赏现代歌曲中的沙场豪情。
师:同学们,今天的课结束了,可是,我们对古诗的热爱不会结束。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多多诵读经典,背诵经典。
第三篇: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一、活动目标:
1、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2、诵读文言经典,感悟人生哲理;
3、赏析美文,提高鉴赏能力;
4、增强对人类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活动重点:
1、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
2、开放式活动:有词朗诵、配乐美文欣赏、唱诗词。
三、活动课时:三课时
四、活动准备:
1、学生背诵印发的小册子中的内容。
2、学生背诵《满江红》《少年中国说》
3、学生学唱《水调歌头》。
4、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或美文,并精心准备,把握节奏、感情、声音大小、人员安排多种多样。
五、活动过程:
(一)导课:人类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创造了经典文化。诵读经典我们会感悟更多的人生哲学,体味各家的语言特色。1 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在经典诵读比赛中感受经典文化的艺术魅力。
(二)措施与要求
“诵读”即为“出声的读”,达到“熟读自然成诵”的理想境界。鉴于此,提出如下要求:(1)保证诵读时间。每周一、三、五早读时间及每周的晚自习时间为诵读时间,天天坚持。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的活动。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要提倡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要把以往课前一支歌换为一首诗,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2)教师要根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划分每天的诵读量,制定计划,根据计划诵读并且要与学生一起诵读。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励学生多诵多背。班级内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比赛,激发学生诵读的激情。
(3)布置作业时,可以加入诵读内容。语文教师要天天抽查学生,动员学生互动检查;表扬先进,鼓励后进;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诗文诵读交流汇报,我们尝试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如唱演诗文,陶冶审美情趣。为古诗文配曲谱,让学生进行演唱或演奏;如诗配画,彰显创新才能。古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学生通过书法、绘画来表现自己脑海中诗中描写的画面,谋求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解;如创用诗文,提高思辨能力。即引导学生把诗或文改编成一个个课本剧,展开丰富的联想,再现古诗文的意境,理解诗意,充实内容;如改创诗文,培养创作爱好。在学生学习了古诗,对其形式、意境、构思等 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再加以适当的点拨、诱导,触发学生的灵感,让他们学习诗中的写作手法,改创诗文。学生把对经典诗文的喜爱倾注在各种活动之中,表达于他们精心设计的手抄报以及精心撰写的读后感上。丰富的活动调动了学生们诵读的热情,校园内到处可以听到朗朗的诵读声
六、活动总结
通过诵读经典诗文活动,引导师生养成了爱经典诵诗文的习惯,培养了学生诵读的兴趣,增加了小学生对中华经典诗文的了解,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开启学生心智、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的素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今后我还要把这项活动深入开展下去,并力争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四篇: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一、教学内容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二、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诵读“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理解基本意思。
2.通过诵读,让学生初步了解《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的道德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3.感受中华文化的根源魅力,欣赏中华文化的语言美。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主动理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中相应的语句的意思,理解其中一些字词的意思。
2.通过诵读和讲解,体会“修身养性”的重要性,明白每个人都应拥有光明正大的品德,都应让自己的道德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这样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简介《大学》(1)导语:《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那你了解《大学》多少呢?谁来说说看。学生交流汇报。
(2)概括学生搜集的资料,补充简单介绍《大学》的编排,分为“经”和“传”两个部分,其中“经”一章,是孔子的原话,由孔子的学生曾子记录;“传”十章,是曾子对“经”的理解和阐述,由曾子的学生记录。2.初读感悟
(1)出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2)自己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自由读)(3)读给你的同桌听听吧。(同桌互读)(4)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呢?(指名读)
(5)读得可真好,那么这些句子表达的意思你知道吗?默读原文,看注释或查字典理解字词,有不懂的地方记下来。道:主旨。
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是光明正大的意思。
亲民:亲,通“新”,革新、自新。亲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知止:知道目标所在。得:收获。
(6)知道了这些字词的意思,那么你能连起来说说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小组合作,谈谈你对“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的理解。小组汇报。(7)学生交流反馈:《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革除自身的旧习,在于使人的道德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心静不乱;心静不乱才能够心神安定;心神安定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和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和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程序,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8)同桌合作,一人读原文,一人说意思。
(9)理解了原文的意思,现在请你再读一读,能读出感情吗?生自由读。谁愿意向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诵读水平?指名读,全班齐读。3.诵读竞赛
看大家诵读的兴致那么高,下面我们就来做做游戏,看谁记得又快又准?(1)同桌自由练习背诵,汇报。哪对同桌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的练习成果?评选出“最佳合作奖”。
(2)老师想听听对于这段经典,我们班是男生读得好呢还是女生读得好呢? 男生齐读,女生齐读。
(3)看样子,大家已经熟记于心了,那我们来做接龙游戏。老师带头,知道的同学举手抢答。
(4)开小火车背诵。4.经典总结
《大学》教导我们做人的道理,做人要以身作则,待人处事要心平气和。它还要求把个人的道德修养应用于社会政治实践,是一个推己及人的过程。一个人只有先学会了做人,然后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进而才有能力去治理一个国家,达到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如果一个人没有学会做人,连自己的事、自己家庭的事都管不好,那么,他就没有资格去做官、去治理国家,否则,将会给他人、给社会造成损害。所以说,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怎样做人,不管他学富五车,有亿万财富,他的人生最终都是失败的人生。5.经典拓展
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进行练习。
第五篇:国学诵读教案
活动七 灿烂的童年
活动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合作精神。活动方式 朗诵诗歌、说诗意、谈感受、明道理
课时安排 2 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古诗吗?(出示古诗)《小儿垂钓》。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首新 的唐诗,好吗?
二、出示画面:小儿垂钓
1、指名读读诗题。
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过渡:是不是同学们所想象的呢?我们就来读读诗句
三、初读诗句,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
1、首先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
2、指名读。
3、集体读。
四、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这首诗中写到几个人?
2、诗中怎样称小孩的?(稚子)这个稚还是什么稚?(幼稚 稚嫩 幼稚愿)总之 都是指小孩那独特的单纯天真的感觉。
3、你能根据诗句内容想象一下,猜猜这个小孩的外貌吗?
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带有动作表演背诵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儿垂钓》这首诗,主要体现了儿童的童贞稚气,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生活 的热爱。除了这首诗,你还知道哪些充满童趣的古诗呢?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出示《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出示《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其实,生活中充满情趣的事有很多,春天扑蝶、捉蜗牛;夏天捉蝉、游泳;秋日 赏菊、采集标本;冬日玩雪、溜冰„„只要我们有心,就能时时处处感受到生活的美,老 师今天的作业就是到大自然中去,找一个你认为好玩的事做做,并写下自己真实的体验,好吗?
活动六: 无价的亲情
活动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能理解古诗内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描述的情境,感受诗人的孤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能学懂一组思念亲友类古诗,提高阅读、理解古诗的能力。教前准备: 学生预习并了解相关知识,收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 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次活动课上我们感受了表现儿童天真活泼的古代诗文。今天我们再一 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唐诗,好吗?板书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指名读读诗题。
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过渡:是不是同学们所想象的呢?我们就来读读诗句。
二、初读诗句,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
1、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集体朗读。
三、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诗人在佳节里思念自己的家乡及亲人;诗人在外地;九月九日是重 阳节„„
4、感受诗人的孤独、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四、熟读成诵,感悟升华
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谁来背一背?
2、检查课前搜集的资料。(有关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曹植《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我们都是在亲情的呵护中长大的,让我们学会感受亲情,回报亲情。让我们带有 感情地诵读这几首诗!
活动五: 感受秋意
活动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2、感受诗中秋天的景色。课前准备 课文插图;学生搜集描写秋景的古诗 课时安排 2 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写的这首诗《夜书所见》。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4.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 好这首诗。
四、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五、拓展延伸 搜集描写秋天的诗句。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现在正值秋天,寒意袭人。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秋天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杜牡《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在秋天的气息里,我们感到丰收、喜悦的时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秋风习习,寒 意逼人。让我们大声地诵读这几首古诗吧!
活动四:美丽的祖国风光
活动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这首古诗。
2、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 课时安排: 2 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引的不少诗人墨客写出了流芳千古的诗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望天门山〉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诗句。
1、师范读,学生评一评。
2、学生练读,互评。
3、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三、精读课文,理解古诗
1、复习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读诗句,悟诗 意)
2、分组合作学习古诗,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方法,把你的理解、感受、问题与小组 交流。解决不了的可动笔记一记,方便在班上交流解决。
四、回读全诗,感受意境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五、熟读成诵,强化记忆
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六、拓展延伸 搜集其他的有关祖国风光的古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集体背诵〈望天门山〉这首诗;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祖国风光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我们的祖国处处都有美丽的风光,让我们大声地诵读这几首古诗吧!
活动三:风光无限
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背诵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索、想象、创新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 课本插图 课时安排: 2 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谁的一首诗,你能勇敢地站起来朗诵给大家听 吗?你能说说这几首诗描写的什么吗?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宋代著名的诗人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怎么样?(好)(板书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集体朗读。
三、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4、感受祖国的美好风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熟读成诵,感悟升华
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开火车背诵。
五、拓展延伸 课后继续搜集有关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集体带有感情地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祖国风光 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陆游--《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我们的祖国处处都有美丽的风光,让我们大声地诵读这几首古诗吧!课后继续 搜集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
活动二:品读名诗句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经典文化(诗句、名人名言、谚语),陶冶学生情操、加强学生 人文修养。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习惯。活动准备 布置学生广泛搜集诵读古诗文 课时安排 2 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是文化大国,古诗名句经久不衰,广为传诵,更加耀眼,请同学们接诵古 诗文名句。
二、名句接诵 岁月悠悠,大浪淘沙,经过了岁月的洗礼,例: a.明月松间照,________。b.江碧鸟逾白,________。c.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d.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e.千里莺啼绿映红,________。f.水南水北重重柳,________。
三、自由诵读
1.直接诵读 中华民族璀璨的诗文,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有阐明人生哲理的,有吟咏深厚情谊的,有 陶冶高尚情操的,它们深得人们喜爱,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自己最喜爱的古诗文。(只要说 得恰当均可。)
2、联想诵读
四、小结活动
中国是诗的国度,是诗的故乡,无数的优美诗篇给人以美的享用受,情感的熏陶。希望同学们今后更要多读多记,在生活中恰当运用。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祖国的经典文化,不但包括古诗词还有名人名言和谚语。今天我们来诵读名人名 言和谚语。
二、初读名句,整体感知
1、出示名人名言。
2、学生自由朗读。
3、指名读。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列宁)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毛泽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宋庆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三、细读名言,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句中含义。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四、出示谚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绳在细处断,冰在薄处裂。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1、自己读一读。
2、教师范读。
3、抽生读。
五、诵读名句,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名人名言和谚语。
2、带有感情地诵读。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祖国文字灿烂辉煌,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要注意积累和运用。
活动一:春意诗
活动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2、感受诗中春天的景色。课前准备 课文插图;学生搜集描写春天景物的古诗。
课时安排 2 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大家知道吗?对前面我们刚学习过一首 他写的秋天的诗,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游园不值》...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4.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4.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 好这首诗。
四、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五、拓展延伸 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句。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大自然中一派生机昂然的景色。不少文人墨客用诗句来表 达自己的情怀。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春天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沐浴在春光中,我们感到分外的惬意;畅游在诗海中,我们收获颇丰。让我们大 声地诵读这几首古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