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真菌》教案 一备(推荐)

时间:2019-05-12 23:22: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生物上册《真菌》教案 一备(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生物上册《真菌》教案 一备(推荐)》。

第一篇:七年级生物上册《真菌》教案 一备(推荐)

《真 菌》 教 案 一备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教授内容所用教材为济南版七年级上册,本节课为真菌的第二课时。本节课的设计背景:为了积极推进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创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我确立了“自学交流——合作探究——迁移运用——归纳总结”课堂教学模式。本节课正是这一模式的体现。

本节课的设计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通过“小组活动”、“合作探究”全面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互助学习,自主地探究所学内容,完全改变过去被动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真菌的生活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两部分内容。课本上所占篇幅不大,有些内容没有展开。我将本节课的内容整合为真菌的生活、探究霉菌生长需要的外界条件以及真菌与人类的关系。对学生而言,学生已学过细菌的生活,为学习真菌的生活奠定了基础。另外,真菌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有许多感性认识,在教学活动中,要通过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别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说出它们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2、说出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能力目标:

1、通过收集资料说明真菌和人类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具有进一步获取课本以外的生物学信息的能力。

2设计实验探究霉菌的生活受哪些条件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目标:

使学生形成“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生物学观点。教学重点:

1、各类真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2、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3、影响霉菌生活的外界条件 教学难点:

探究霉菌的生活受哪些条件的影响 教学模式:

自学交流 合作探究 达标反馈 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采蘑菇的小姑娘》,询问学生:“听着优美的歌曲,你是否想过:‘其中蕴含了哪些生物学知识?’”从课堂的一开始就让学生知道处处都有生物学知识。

【学生自学】

自学课本,完成学案上的下列内容: 小组合作实验,显微镜观察:

1、观察酵母菌

把酵母永久装片放在载物台上,观察,可以看到椭圆形的小细胞,细胞中有明显液泡,这就是酵母菌,对照课本115页图观察,注意其细胞核。

2、观察霉菌

显微镜下观察青霉、曲霉的永久装片,观察其孢子囊和菌丝,并注意两者颜色、孢子囊形状的区别。

3、观察蘑菇

(1)仔细观察新鲜蘑菇的形态和体色。看一看,闻一闻,蘑菇的外形像什么,体色什么颜色。

(2)从整体看,蘑菇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有什么特点 讨论:

1、酵母菌的细胞结构有什么特点?与细菌细胞比较异同。

2、酵母菌与霉菌、蘑菇形态结构有社么区别?

(二)真菌的生活

1、真菌的生活方式为 或。你能否举例说明。

2、大多数真菌的繁殖方式为。

(三)探究霉菌的生活受哪些条件的影响

1、通过你的观察,你认为霉菌的生活要受到哪些条件的影响?请你作出假设。

2、请你设计实验证明你的假设

3、与全组同学讨论你的实验设计

(四)举例说出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在这一阶段,提示同学在课本上把关键内容勾画出来。把查到的资料进行提炼找出关键点。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一是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二是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内容并标记,逐渐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小组交流】

对学案上有关内容和自己所发现的疑点进行交流。课本上能找到的内容快速对一下答案,做到对基本内容的进一步深化。重点交流疑点,做到生教生,提高课堂效率。并将本组内交流的结果通过板书的形式展示出来,其他组的同学可以纠正补充。通过小组内的交流,调动全员的参与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教师不断巡回,参与小组的讨论,发现共性问题,调整下一步合作探究的内容。

[合作探究] 通过师生间的合作探究,解决学生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疑点以及本部分知识的重、难点。还有学生的易错、易混、易漏点。

在这一阶段,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举例说明真菌的营养方式。通过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各种真菌如:蘑菇、青霉菌、酵母菌的营养方式。关于寄生生活的真菌,课本上没有提到,在这一部分出示手癣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2、真菌的生殖方式。让学生动手,在一张白纸上,弹一下桔子上或者是馒头上生长的霉菌,观察孢子,理解真菌的孢子生殖。

3、霉菌生长需要的条件。小组派代表说明各组的设计,其他同学做出评价,对步骤加以完善。教师适当的加以提示、指导。针对霉菌生长所需条件,迁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4、真菌与人类的关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的内容已经比较多。我打算重点说明青霉素,并以“你知道吗?”为题介绍青霉素的发现,目的是说明发现来源于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只要时时注意观察,学问就在你身边。并且说明应慎用青霉素等抗生素。

【达标反馈】

完成达标练习,达标联系的题目主要是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考察所学的各个知识点。

【归纳总结】

以“收获大家谈”的方式,对这一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通过这一方式的总结,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教师最后归纳总结,说明生物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第二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第四章 第三节 真菌

第四章 第三节 真菌

教学目标

1.了解各种食用或药用真菌的形态。

2.识记青霉、曲霉的形状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3.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教学重点

1.真菌的形状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2.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1.怎样识别青霉和曲霉 2.如何制作孢子印 3.真菌的繁殖方式

教学方法

观察法、图示法、实验法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1)多媒体画片(各种食用或药用真菌的图片)(2)投影胶片

(3)学生分组实验用的培养皿、解剖刀、放大镜 2.学生准备:(1)每小组准备一些新鲜蘑菇或香菇(2)白纸或玻璃板

(3)查找一些有关真菌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教师:用谈话法与学生共同简要复习七年级有关真菌的知识。有哪些同学知道馒头、面包的发酵需要哪一种菌类?

学生:酵母菌,它是真菌的一类,是一类单细胞种类。教师:根据你们查阅的资料,知道真菌还有哪些种类,看谁知道得多,并及时给予鼓励。

学生:蘑菇、木耳、灵芝、猴头。学生:还有青霉、曲霉等。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食用蘑菇、木耳、香菇等营养价值很高的真菌;但我们也经常为桔子长毛、馒头长毛、衣物发霉而苦恼;这些令我们既爱又恨的真菌分别有哪些形态结构特点和特征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探讨的内容。

打出多媒体画片(几种常见的食用或药用真菌)[创设情境,展开新课](学生活动)

观看、认识、讨论、说出名称

有木耳、牛肝菌、香菇、灵芝、银耳、口蘑、猴头菌等。教师:同学们认得很对,有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有哪些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呢? 学生:例如香菇,它含有人体必需的7种氨基酸,蛋白质含量比一般蔬菜、水果多,还含有钙、铁、锰等人体必需的矿质元素。

学生:在古代,传说灵芝具有起死回生的妙用,是一种使人长生不死的灵丹妙药,这当然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但它的药用价值确实很高。

教师:太棒了,告诉老师你们是怎样知道的。学生:我们查资料,上网知道的。

教师:很好,课外资料能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既然我们知道这些真菌对人类大有益处,就多吃一些诸如常见的木耳、香菇、银耳等来增强体质。

[观察实验,突出重难点]

教师:下面我们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培养皿中培养好的青霉和曲霉,注意它们的形态与颜色并思考下列问题。

1.青霉和曲霉在形态和颜色上有什么不同? 2.它们又有什么共同点?

组织同学分组观察,检查学生教具准备情况,给予评价,引导学生发扬集体互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精神。

(学生活动)

1.分组观察本组准备的培养皿中培养好的青霉和曲霉。2.自学青霉、曲霉结构图。

每组派代表介绍各组的观察结果,推选最好的一组做总结发言。学生:不同点 1.青霉的孢子体排列成扫帚状,而曲霉的孢子体排列成球状。2.青霉是青绿色的(如桔皮上的毛),而曲霉有黄色、橙红色、黑色(如馒头上的毛)。

相同点:

1.都是多细胞的生物。

2.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3.都是由菌丝集合而成的。

教师:这位同学语言准确,观点明确,说服力强,口头表达能力、归纳分析能力很强,大家给他掌声鼓励。

根据刚才你们的总结,完成下列图表。投影打出

一、填表

二、根据下图判别它们的名称并回答:

(1)图A是_____________霉,理由是直立菌丝的顶端有_____________结构,图B是_____________霉,理由是直立菌丝的顶端有_____________结构。

(2)请注明③的名称_____________。

(3)图A中①是_____________,成熟时呈_____________色。图B中④是_____________,一般呈_____________色、_____________色或_____________色。

教师:巡视同学们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激励评价,请两位同学在投影片上完成作业。

(师生活动)教师:前面我们已知道蘑菇的营养价值很高,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更容易采到?

学生:在潮湿阴暗的地方,雨后更容易采到。

教师:你们现在分组观察准备的蘑菇,观察它们的形态。学生:用放大镜观察,小声讨论。教师:你们看蘑菇的外形像什么? 学生:很像一把张开的伞。

教师:根据你们观察的结果及查阅的资料,大家来总结一下蘑菇的组成。

学生:整个蘑菇是由子实体和菌丝两部分组成的。学生:子实体又由菌盖、菌褶和菌柄组成。

学生:还有它的孢子生长在菌褶上,依靠菌丝来吸取营养。教师:非常好,你们观察得很仔细,资料准备得也很全面,你们填写下面图片:

投影打出

4.右面是蘑菇的结构示意图:(1)填写各部分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2)子实体是由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3)孢子生在_____________上。(4)依靠_____________呼吸养料和水分。请一位同学上来填写

参考答案:(1)①菌盖 ②菌褶 ③菌柄 ④菌丝(2)子实体是由菌盖、菌柄构成的(3)孢子生在菌褶上(4)依靠菌丝吸收养料和水分

教师:巡视各小组观察情况,总结交流各组填图情况,加以鼓励。刚才,我们已观察到青霉、曲霉及蘑菇的形态结构,发现它们与细菌有很多不同之处,它们都属于真菌,那么真菌是怎样繁殖后代的呢?是否和细菌一样是分裂生殖呢?

根据你们查阅的资料,互相交流看法,然后做出总结,比一比,谁总结得最好。

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尝试回答。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及综合刚才所学知识,我们发现,不管是青霉、曲霉还是蘑菇,它们都生有大量的孢子,孢子很轻,能随风飘散到各处,它们遇到合适的环境,就能发育成新个体,所以,我认为真菌是靠孢子来繁殖后代的。

教师:你分析总结得很对,真菌确实是靠孢子繁殖后代的,但是它们的繁殖是需要合适的环境的,这环境是指什么?

学生:首先要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其次是阴湿的环境,两者缺一不可。

教师:很好,你们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比如夏天,受潮的粮食、衣服和皮鞋常常发霉长毛;而干燥的粮食、衣服和皮鞋就不长毛。

学生:在夏季或秋季的清晨或雨后,在潮湿的树干或草地上容易采到蘑菇。

教师:这都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

学生:这说明真菌适于生活在温暖、潮湿,有机物丰富的环境中。教师:你们能不能从真菌的生活习性上推测它们的营养方式是属于哪一种?

学生:不管是青霉、曲霉,还是蘑菇,在营养方式上的共同特点都是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物,所以真菌应属异养。

学生:又由于它们是靠分解有机物来获取营养的,所以应属于异养中的腐生类型。

教师:很好,我们知道了真菌的营养方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亲自动手栽培一些蘑菇。

[突破难点,推向高潮] 教师:上节课布置你们回家分组制作孢子印,制作好了没有? 学生:制好了。

打出投影片上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实验过程 1.你选取的材料是什么?谈谈制作过程。2.如何能防止孢子被风吹散?

3.你是如何根据蘑菇孢子印的特点,对蘑菇的位置、形态、作用有更深理解的?

学生:

1.分组观察并讨论 2.讨论实验问题并做出回答 教师:

巡视各小组制作情况,及时给予激励。请一组同学回答问题

学生:我们选取新鲜的蘑菇作为实验材料。制作过程:

1.用解剖刀将菌盖从菌柄上取下来。

2.把菌褶那面朝下平放在白纸上,扣上培养皿。

3.第二天,拿开培养皿和菌盖,就可以看到白纸上留下与菌褶排列一致的放射状孢子印。

学生:根据观察孢子印,我们了解到蘑菇的孢子位于菌褶内,它是呈球状的,有繁殖后代的作用。教师:同学们的探究实验做得非常成功,你们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巧,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这对你们今后的学习是大有好处的。

[知识迁移,拓展思维]

教师:同学们有没有见过灰指甲和足癣病?

学生:见过,我还得过脚气病呢?但不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教师:甲癣也叫灰指甲,是指发生在指(趾)甲上的癣,是由红色癣菌感染引起的,甲癣是皮肤感染中相当顽固的一种,但只要坚持治疗也是可以治好的。

足癣也叫脚湿气,是一种由足癣菌引起的传染病,许多人得过此病,足癣病人的鞋子、袜子和浴巾等都带有大量的足癣菌。平时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患者接触,患了足癣后要及时治疗。

另外,脚气病与脚湿气是两回事,脚气病是一种维生素B1缺乏症,两者不要混淆了。

教师:青霉、曲霉对人类的害处是有目共睹的,那它们是不是一无是处了?

学生:不是,比如我们能从青霉中提炼青霉素,用曲霉来制作酱油和酿酒。

教师:很好,我们看待任何事物都要一分为二,这对于培养我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很有益处。引导学生总结真菌的生殖特点及营养方式,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比一比,看哪一组同学总结得最好,挑选最好组代表总结。

学生: 1.真菌的靠孢子来繁殖后代的。2.真菌的营养方式也是异养。学生:

真菌的主要特征:

1.有多细胞的也有单细胞的。

2.细胞中具有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

3.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是异养。4.靠孢子繁殖后代。[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几种常见的食物、药用真菌,观察并总结了青霉、曲霉的形态结构,重点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探究,对真菌的生殖做了一些实验,最后共同总结了真菌的主要特征,培养了同学们观察、分析、动手的能力。

[巩固练习]

1.青霉区别于曲霉的结构是直立菌丝顶端的分枝结构排列成 A.球状

B.丝状

C.芽状

D.扫帚状 答案:D 2.工业上能用于制酱油、制酒的是

A.真菌

B.酵母菌

C.青霉

D.曲霉 答案:D 3.下列生物的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的是

A.水绵

B.细菌

C.青霉

D.海带 答案:B 4.孢子生在菌褶上的是

A.青霉 B.曲霉

C.酵母菌

D.蘑菇 答案:D 5.下列生物中,不能靠孢子繁殖后代的是

A.酵母菌

B.细菌

C.青霉

D.蘑菇答案:B 快速抢答

1.真菌的细胞内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答案:有

2.孢子排列成球状的是哪一类真菌? 答案:曲霉

3.真菌的生殖方式是什么? 答案:孢子生殖

4.桔子发霉长得毛与馒头上长得毛是否为同一类霉菌?答案:不一样,前者是青霉,后者是曲霉。[布置作业]

请课余时间设计细菌和真菌的比较表格。板书设计

真菌

一、真菌

二、真菌的特征 1.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 2.细胞内有成形细胞核 3.异养 4.孢子繁殖后代 教学后记

第三篇:八年级生物上册《真菌》教学反思

本节是继细菌之后的一节内容,本节联系生活也较紧密本节的难点是如何真正的让学生认识真菌的结构,通过自己的观察让学生自己说出真菌的结构,自己推测去真菌的营养方式。

因为前面学过细菌的结构和营养方式,对比教学更有利于学生观察和掌握真菌的结构并推测营养方式。比如老师可以出示细菌的模式图在屏幕上,让学生找和真菌细胞结构的共同结构和最大的不同,学生容易注意到细胞核的有无上来,我试验过不对比教学的班级很少能注意到真菌是有细胞核,只是机械的记忆了细胞的基本结构,脑海中无法留下痕迹。

为了能让学生了解孢子的的具体形态,一定要提前一周给学生准备好发霉的橘子皮和馒头让学生通过对比了解青霉和曲霉的颜色和孢子排列方式。通过观察,学生对青霉和曲霉的颜色的区别印象非常深刻,尤其是曲霉,发霉的馒头片颜色多种多样,有黑色、黄色、红色、绿色等。

本节的孢子和上节的芽孢很容易混淆,老师能放在一起进一步的对比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第四篇:七年级上册生物《蘑菇》教案

七年级上册生物《蘑菇》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蘑菇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了解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真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观察蘑菇的形态、颜色,继续培养观察能力;通过概括真菌的主要特征,培养分析综合能力。

3.通过了解真菌对自然界的意义,继续树立生物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观点;通过了解真菌与人类的关系,继续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事物;初步建立合理开发利用真菌资源的价值观。

重点、难点分析

1.蘑菇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是本节的重点知识,这是因为:

通过学习蘑菇的形态结构及营养方式,使学生认识到蘑菇与酵母菌、霉菌虽然形态差异显著,但它们细胞基本结构、营养方式都相同,同属于真菌,所以学习这部分重点知识,是了解真菌主要特征所必须的。

2.真菌的主要特征及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是本节的重点知识之二:

因为真菌是生物界的一大类群。种类很多,了解真菌的主要特征,有助于认识生物界的全貌。同时真菌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了解这些知识,利于人们合理利用开发真菌资源,对控制其有害的一面十分必要。而了解真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对以后学习生态学知识也是必须的。

3.在本节的教学过程中,要组织学生观察新鲜蘑菇。如何培养好新鲜蘑菇,以便于学生观察,是本节内容的教学难点之一,因为在接种过程中很容易被污染。另外,新鲜蘑菇不易保存。

4.如何鉴别毒蘑菇也是本节的教学难点之二,因为目前很难简单概括毒蘑菇普遍存在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节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一课时。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课前在广口瓶(或罐头瓶)里培养蘑菇,这样有利于学生建立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的观察。

2.有条件的地区也可以布置学生课前在野外采集一些新鲜的蘑菇。

3.也可以课前到市场上买些新鲜磨菇,放在培养皿中,上课时发给学生,让学生观察。

4.还可以课前布置好,让学生上课时从家中带些干、鲜蘑菇来。

(二)教学过程

1.关于蘑菇形态结构方面的教学,采用实验观察与讲述相结合的方法。教师首先指导学生观察新鲜蘑菇的颜色,外部形态,注意,由于要观察蘑菇的孢子,要把它放在白纸上。另外,最好让学生在放大镜下观察。轻敲一下菌盖,看一下白纸上是否有孢子落下,孢子的颜色如何?接着让学生把菌盖、菌柄分开并观察菌盖下面的菌褶。在学生观察过程中,指导学生边动手边认识蘑菇子实体的各部分名称。讲清蘑菇的子实体较大,所以是个体较大的真菌。子实体也是由菌丝构成的,蘑菇的细胞内具有真正的细胞核。最后教师可通过实物和插图总结出蘑菇的形态像一把张开的伞,其结构包括子实体(地上部分,由菌盖、菌柄构成)和伸进土壤中的菌丝组成。

2.讲述蘑菇的营养方式时,注意让学生与酵母和青霉、曲霉进行比较。相同点是细胞内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都腐生生活。在这里要说明蘑菇是靠地下部分的菌丝吸收养分的,地下部分的菌丝为营养菌丝。

3.蘑菇的生殖方式。让学生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菌盖下面的菌褶,并观察成熟蘑菇的孢子。孢子的颜色呈褐色,可随风飘散,落到环境适宜的地方,孢子就可萌发出菌丝,而后从菌丝上生出子实体。

4.关于蘑菇与人类的关系的教学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说出作为健康食品它对人类的益处。另外,蘑菇的药用价值有哪些?对于学生的回答有不全面之处教师给予补充。如蘑菇提取物对肝病、白细胞减少症、诱生干扰素、溶解胆固醇、抗癌、冠心病、高血压等预防和治疗方面的作用。蘑菇已成为开发天然药物资源的新领域,已被列为当代重要的健康食品之一。在世界人口日益增长的今天,利用废物生产蘑菇开发新的蛋白资源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随着人类认识的'深入,蘑菇在我们的生活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要特别强调有些蘑菇是有毒的,没有统一、简易、确切的鉴别方法。采到的不能识别的蘑菇,不要随便食用。

建议教师在这里补充一些其它食用菌的知识,用谈话法让学生说出他们所知道的其它食用菌,并让学生辨认一下书前面的彩图中的食用菌,教师最好准备一些其它食用菌的标本,让学生观察。

5.关于真菌的主要特征和真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及与人类的关系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联系前面所学过的知识,进行讨论,让学生比较酵母菌、霉菌、蘑菇有哪些共同的地方,而后归纳总结出真菌的主要特征:(1)细胞内具有真正的细胞核。(2)能够产生孢子,孢子能够发育成新个体

——孢子生殖;(3)体内没有叶绿素——营养方式为异养。

真菌与人类的关系让学生从两个方面归纳总结,既对人有益的一面和对人有害的一面。对学生的回答要做出简单的评价。最后,教师对学生回答不全面的地方进行补充。

在本节的教学内容中,由于蘑菇及其它食用菌学生比较熟悉,教师要注意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丰富的教学内容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

第五篇:《七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教案》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

①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②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③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④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难点和重点

重点:①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②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难点: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课前准备

学生:各小组准备鼠妇10~16只,湿土,纸盒,纸板,玻璃板(或透明本夹),表,笔,一份实验报告用表。

教师:鼠妇若干只或鼠妇图示。

教学过程

1、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引导学生根据经验举出影响生物生存的例子,并通过分析,帮助或引导学生归纳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各小组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各自收集鼠妇为背景,分析、讨论、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2、制定实验方案及设计实验方案

各组讨论并制定方案,根据方案中出现的问题引出变量和对照实验。

充分放权,让学生自学,但注意把握学生对变量和对照实验的理解。

实验探究

结果交流

教师可在巡回指导中选出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后面的结果交流。

总结:教师选出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交流,并引导其他同学发现问题,吸取经验。除了探究光这个条件外,还有无其他条件?

布置课后作业:

有兴趣的小组可在课下对其他影响鼠妇生活的因素进行探究。

教学反思:

对于有些班,捉鼠妇的兴致比较高的,可以利用这样的班级多捉几只,在其他没有捉到的班上可以作为示范。也可以叫这些捉鼠妇能力介绍经验,让学生了解到鼠妇的生活环境。每个班准备鼠妇情况不一样,有些一个班只捉到一只鼠妇,很难开展活动。但这节课还得上。只能利用课内十分钟让他们到一些易找的地方找,如果没找到,这个实验只能通过画图和想像完成了。但也得尽量提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校园寻找,既可以了解到它们生活的环境,又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捉鼠妇的过程,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

练习使用显微镜

教学目标

①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②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③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显微镜,并逐个检查(准备两个不同倍数的目镜);写有“e”字的玻片,擦镜纸,纱布。

学生:对照课本彩图,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并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阅读课后的显微镜发展史。

教学过程

走进新单元

①读第二单元开篇语,明确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要想探索生物的奥妙,就必须要了解细胞。指导学生看书中35页图,提问、朗读,引出主题。

导入新课

教师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导入的策略和方法

讲授新课

思考得出,要了解细胞,必须借助显微镜。提示图中细胞,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

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镜。

迅速看书,动手取镜和安放。

指导学生看书37页:取镜和安放。

强调安放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头,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引导学生说出显微镜的发明、发展过程。提问:我们现在用的是什么显微镜?

1.显微镜的构造

学生两人一组,看书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

回答教师指示部分的名称。

引言: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显微镜,并争取达到人人会使用显微镜。指导学生学会通过看书来认识显微镜。

随机叫学号,进行抽测。

2.显微镜的使用

对光

(1)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左眼看,右眼睁。

(3)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的视野。

观察:

(1)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住,正对通光孔。

(2)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标本。

(3)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有迫切动手观察的欲望。

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边看书边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

情况不一,部分同学没看到物像。

思考回答: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细胞越大,个数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细胞越小,个数越多。

归纳: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

认真观看

动手观察,注意规范。

进行鼓励,引出显微镜的使用。介绍四种观察标本:

①写有“e”字的玻片;

②印有数字的透明纸;

③动植物玻片标本;

④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

要求学生先看书,然后指导学生动手观察。(建议先观察2号标本)

巡视,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请一名同学上前演示。

给予鼓励性评价。

先请学生补充,后教师补充。

强调:①用低倍物镜(10X或8X,即短的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转换器的手法要正确,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③纠正:应叫明亮的视野,不叫亮圈。

④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引导学生继续观察。

使学生明确:

①物像是倒像

②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X物镜的放大倍数

③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能被光穿透的物体。

引导学生换目镜后再观察。

问:放大倍数不同,看到的细胞个数与大小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归纳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鼓励按步骤规范操作,巡视,检查,纠正错误。

练习

思考,回答。看书39页注意事项后,动手操作,将显微镜放入箱中。

学生畅所欲言。

提示:显微镜使用完后,怎么办?

小结:给予评价,并启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制标本,到实验室观察。课后实验室开放。

教学反思:

练习使用显微镜是学生在实验室上的第一节课,到实验室时要先跟学生强调实验室的纪律,让学生明白以后来实验室上课必须遵守实验室纪律,强调实验室的清洁工作,布置好值日生。安排学生观察的“e”玻片要使用低倍的目镜和物镜。强调光圈、反光镜和光线的关系时要让学生自己亲身体验,最好把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如:怎样使光线变亮,怎样使物像更清晰这些问题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边做实验边思考。这样更易使理解这些关系,做题的时候也可以想像做实验的过程,记忆更深刻。

制作和观察植物细胞结构

教学目标:

1、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的结构简图。

教学重点:

制作临时装片,归纳植物细胞结构。

教学难点:

以胆大心细的心理素质,成功地制作临时装片

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教学过程:

一、进入实验室先填好记录本,回实验实验过程。

(取镜与安放,对光,观察)。

二、迅速拿出显微镜,对好光。

三、如果把一根头发、一张厚纸放在物镜下面,看看能否看清楚它们的结构?(不能)必须把玻片弄到薄而透明。

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对所观察的材料进行处理,制成玻片标本,然后进行观察。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以下三种:

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

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

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

(有的生物非常微小,也可以直接做成装片)。

这些玻片可以做成永久的(可长期保存)或临时的(不能长期保存)。

四、看书本P42的材料用具,看看哪些材料不明白它们的作用,举手问老师。

(介绍稀碘液的作用是染色,载玻片作用是托载标本的玻璃片,盖玻片的作用是覆盖标本的玻璃片)。

五、P43的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方法步骤:(用一个字总结各步骤)

1、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擦)

2、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滴)

3、用镊子把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皮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平。(取、展)

4、用镊子夹起盖皮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所泡而影响观察。(盖)

5、把一滴稀碘液滴在洋葱内表皮上,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染)

6、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

教学反思:

因为这是上初中以来的第一次实验,要让他们有成就感,其实这实验不难,但要注意的是最好用低倍的目镜和物镜来看,因为本身洋葱细胞比较大,用低镜看更清晰,这实验我是安排他们用10*的目镜和10*物镜观察。但细胞的结构很多人不会画,最主要是把主要形态和主要结构画出。

制作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制作临时装片和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

2、提高制作以及观察临时装片的技能。

3、设计实验、改革实验,弄好自己的创新潜能,以此来体会科学探索的思想和方法是不断发展的,继续形成“胆大心细”的心理素质

教学重点:

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比较动植物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

1、制作临时装片过程中的刮取。

2、细胞结构的观察。

(1)阅读书本P47方法步骤,总结出每个步骤:擦—滴—取—涂—盖—染—吸。(口要漱干净)

(2)这里面滴的与制作植物时不一样,不同在哪?(滴的是生理盐水)。因为动物细胞外面没有细胞壁,要使动物细胞处于活性的必须给它一个适合于它所在的环境,而0.9%的生理盐水就是适合于细胞生活的环境。就是为了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生理盐水的成分就是0.9克盐99.1克水。

(3)注意,取口腔上皮细胞的时候是在口腔两颊取。

(4)因为口腔上皮细胞比较难找,要把已经做好的口腔上皮细胞涂片给学生看,让他们准确找到细胞。

教学反思:

因为有了上一节课的植物细胞的实验,这一实验学生比较容易操作,但有的学生觉得在口腔里面取细胞很恶心,要教育他们科学精神。对于口腔里面的上皮细胞,压片时并没有植物那样容易,可以老师先做好一片示范的在讲台,让学生先了解这些上皮细胞成什么形态后再自己观察,这样易于学生找到细胞,而且也不用老师逐个指导。很多同学做实验的时候没有找到细胞,虽然有的书上写在实验中可以先染色后盖玻片,但对于这个实验来说,先盖玻片后染色成功率更高。

观察草履虫

教学目标:

1、说明单细胞生物是依靠一个细胞完成生命活动的。

2、举例说出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使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进一步强化显微镜操作技能。

4、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学习再次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单细胞生物

在你们印象中,哪些生物是最小的?

总结,有些生物是只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称单细胞生物。我们今天就用显微镜观察其中一种单细胞生物—草履虫,看看它的结构如何?

二、草履虫的形态结构

大家看草履虫的外形像什么?这与它的命名有什么关系?

介绍草履虫的各部分结构:如纤毛的作用:运动。

表膜:呼吸。食物泡:消化…

在显微镜下看到的草履虫是蓝绿色的,椭圆形,因为被染色

三、草履虫与人类的关系

书本上找出草履虫与人类的关系,对人类有利与有害总结。

有利:净化污水,吞食细菌,是鱼类的天然饵料

有害:寄生虫,造成赤潮

四、复习观察显微镜的过程

显微镜的基本步骤是:取镜与安放,对光,观察

显微镜的目镜分为:5*,10*,16*

显微镜的物镜为分:10*,40*

观察显微镜时应先用低倍镜,再转用高倍镜,注意观察转用高倍镜后,视野光了还是暗了?

五、自由观察

提出对实验的问题。辅导学生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对于显微镜的使用,之前的课堂上学生也有一定的了解,这节课除了是观察草履虫外,还是一节复习课,让学生更熟悉显微镜的使用。在这节课上发现了有很多同学分辨不出哪个是高倍镜、低倍镜,所以观察时很容易出错。可能在介绍显微镜时没有强调好,发现了一个技巧,在讨论显微镜的物镜时最好让学生用黄色代表10*,蓝色代表40*,这样学生更易于理解应先用黄色,再从蓝色。还有草履虫的各部分的作用,我让学生全部都用两个字来概括,这样便于理解和记忆,但又怕以后的考试时学生不会写上书本上的完整答案。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能让学生真正做上草履虫的实验,不是只是看装片,因为装片上并不能清楚地看到草履虫的运动纤毛。

观察种子的结构

教学目标:

1、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运用观察的方法种子的结构。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

2、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藻类、苔藓、蕨类植物

二、介绍种子植物

三、实验:观察种子的结构

学生小组讨论:

1、两粒种子有什么区别?

2、种子中哪一部分将来能发育成一棵植物?在种子中指出来。

3、胚在种子的哪里,胚的各部分在种子发芽时将如何变化?

4、种皮的作用?

5、如果在玉米剖面滴碘液,染成蓝色的是?

四、1、介绍花生种子和菜豆种子的结构

花生种子的结构:种皮,胚。胚的结构:胚根、胚芽、胚轴、子叶

菜豆种子的结构:种皮、胚、胚乳。思考:胚乳的作用

2、两种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蚕豆种子

有种皮和

()

玉米种子

有种皮和()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比较多,讲起来学生不易理解,特别是种子植物的分类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他们并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最好是让他们通过实物来作对比,从而概括出两种植物的不同。但是现在又不是植物结果的时间,很难找到。我又想能否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清楚呢,比如用橙子来作例子,让他们说出它是被子植物还是裸子植物,但这里又牵涉到果肉,这么多的内容怕学生一时消化不来,所以讲得比较吃力,学生也比较难理解。所以,最后把这些内容作一个系统性的总结很重要,让学生理顺这节课的思路,也可以通过练习题来作为巩固。

观察叶片的结构

教学目标:

1、描述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

2、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

3、说出绿色植物在生物圈的水循环中的作用。

4、尝试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

5、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

2、探讨绿色植物如何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形成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情感意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介绍叶片的结构

书本P115是叶片的结构示意图,请同学们说出叶片总的来说能分成几个部分?

1、表皮分为上下表皮,其中上表皮比下表皮的气孔少,表皮主要起保护作用。

2、叶肉是叶片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含有叶绿体,还记得叶绿体是进行什么作用的场所吗?

3、叶脉里面含有导管和筛管,主要是起运输作用的组织。

表皮,叶肉,叶脉

光合作用。

蒸腾作用的主要“门户”是气孔

气孔是表皮里比较特别的结构,它们是由一对半月形的细胞---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保卫细胞的特点是细胞壁厚薄不均匀。

1、气孔与水的关系:

当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张开

当细胞失水收缩时,气孔闭合2、气孔与温度的关系:

温度高,气孔打开,加快蒸腾作用

温度低,气孔关闭,减少蒸腾作用

复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与安放

2、对光

3、观察

使用显微镜时,物镜与目镜的选择:

先用10*的目镜和5*的物镜,为了找到物体的位置

复习显微镜的构造:

提问: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通光孔

观察叶片的结构和步骤

1、叶片放于木板上

2、两片刀片,迅速切割(找出最薄的一片,用毛笔粘上)

3、把最薄的一片做成临时装片。

(先在载玻片上滴水,再把叶放在水里,盖上盖玻片,如看不清楚,可用稀碘液染色)

4、找出叶脉,表皮,叶肉

5、收拾工具,清洁桌面

布置作业

报告册P34,第四大题拓展练习。

教学反思:

学生对于气孔的作用并不是很明白,如果能给他们一些具体的例子可能会更清楚,比如太阳照射时,气孔张开,进行蒸腾作用,当下雨时,周围的湿度比较大,气孔也就不需要进行蒸腾作用,所以这时植物的气孔关闭。关于蒸腾作用降低植物体的温度,使植物体不致被灼伤的问题,可以利用夏天洗澡的例子来说明。夏天洗澡后,留在人体体表的水分蒸发时,会带走人体的一部分热量,从而使人感到凉爽。由这类生活实例再引伸到植物体的蒸腾作用,学生就容易理解了。我觉得书本上第3个步骤可以省略,因为只要在切成的叶片中找出比较细小的就可以完成我们的实验了,而找出这个最细小的叶片并不一定在培养皿中才能找到,在木板上同样可以,找到后用毛笔取出就能观察了。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教学目标:

1、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3、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4、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教学重点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2.光合作用的条件。

教学难点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设计及操作。

2、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讲解实验过程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得出的产物是?

那如果没有了阳光,植物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吗?还能生成有机物吗?我们进行就通过实验验证一下。

提前布置了学生把纸片遮住叶子的一部分,但很多学生并不了解为什么这样做,所以实验开始让学生回忆实验过程,并根据自己的知识来解释为什么这样设计实验。

1、把植物放在黑夜中处理一个晚上。(但因为场地不同,所以我们没有做到这一步,为什么要做这一步?)

2、用黑纸片把叶子一部分遮盖。(为什么)

3、摘叶去纸放于酒精中加热,使叶绿素溶解。(为什么是酒精而不是水?)

4、清水漂洗,把叶片放在培养皿中,滴碘液,观察现象。

绿叶,阳光,水,二氧化碳

氧气和有机物

学生提前把纸片放在叶子上,上课时把叶子拿回实验室继续实验。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分析实验结果

叶子中有黑纸遮盖过的地方没有蓝色出现,而没有被遮盖过的地方,变成蓝色。

经验证明,淀粉遇碘后会变成蓝色,那么你们根据这个实验的结果,得出什么结论?

1、不遮出处变蓝色,证明叶内有淀粉生成2、遮光处没有变蓝色,证明叶内没有淀粉生成得出结论:光合作用需要光的参与才能制造出有机物。

得出结论:

叶子需要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光是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总结光合作用的定义?书本P121

注意: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不仅是绿叶,凡是植物的绿色部分都可以。

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于有机物中

光合作用不只是产生了有机物

书本P128

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解释各实验步骤的原因

1、蜡烛和兔子都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过多。

2、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并且放出氧气供蜡烛。

3、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并且放出氧气供兔子。

结论:

植物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植物除了利用氧气供自己使用外,还排出到大气中,维持了两者的相对平衡,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碳—氧平衡。

光合作用的公式:

书本P130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光合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怎样提高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

教学反思:

把两节课合并为一节课,课时比较紧,而且这节课还要做实验,所以很担心课堂上的40分钟不够用。因为前面几个班的同学做过实验,效果并不显著,可能近来天气太冷,见阳光的时间较少,所以叶片没有形成足够的有机物,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先把理论知识说完,把实验原理说清楚,把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所以需要掌握的要点全部讲清楚,然后再让学生做实验,这样的安排时间上比较容易掌握,而且学生对于实验所应该得到的实验结果比较易估算到,对于失败的原因学生也能自己分析,所以比较过后,发现这样安排还是比较合理的。

观察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目的要求:

观察人体基本组织的切片,认识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材料用具:

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永久切片,显微镜。

学习目标:

通过这次探究,让学生了解这四种组织的特点、作用,以及在人体内的分布情况

重、难点:

人体四种组织的特点、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复习什么叫细胞分化?什么叫组织?

二、学生分组实验,在显微镜下观察人体四种组织的特点,并分六个小组讨论

老师巡视,加以引导:

你们观察到的情况与课本上的彩图相比,有什么相似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回答:

我们观察的四种基本组织切片与课本上的彩图基本相似。

老师继续加以引导:

你们继续认真观察,并识记每一种组织的特点,小组之间互相提问,在离开课本彩图的情况下,能否在显微镜下辨认出哪是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小组之间并加以提问。

老师继续巡视,并加以指导

三、学生实验完成,讨论结束

活动:让小组之间互相提问,第一小组提问第三小组,第二小组提问第五小组,第四小组提问第六小组,然后再返过来提问,反复识记每种组织的特点

活动:

老师让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回答每种组织的特点和分布情况。并让学生共同判别回答是否正确

四、教师进行总结

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例如皮肤上皮能保护体表,小肠腺上皮能分泌消化液

肌肉组织: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构成,能产生和传导兴奋

结缔组织:具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骨组织、血液都属于结缔组织

五、整理显微镜,清理实验台,显微镜放回镜箱,实验结束

六、老师清理显微镜和装片,结束本节内容

七、本节反思

通过本节的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了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的特点和作用,使学生对这四种组织的特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不足之处是学生学生观察到的四种基本组织比较抽象,识记起来有一定难度。

END

下载七年级生物上册《真菌》教案 一备(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生物上册《真菌》教案 一备(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教案

    七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教案 七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教案1 实验目的探究绿色植物的叶片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时,可以产生淀粉。背景资料叶绿体中的叶绿素,是叶片呈现绿色的主要原因。叶......

    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圈》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圈》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的第一节。人和其他生物都生活在生物圈中,生物的生存、延续和发展与生物......

    七年级上册实验教案——生物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实验教案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教学设计―――调查校园的生物种类一、教学目标: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2、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

    七年级生物上册 实验教案(推荐)

    生物七年级上实验教案 调查校园的生物种类 一、教学目标: 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3、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

    生物七年级上册《开花和结果》教案

    生物七年级上册《开花和结果》教案一、教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中的第三节的内容。本章以被子植物为例讲述......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大全)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6 37 38 39 40 51 52 53 54 55......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单细胞生物体

    单细胞生物体本节通过讲述草履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命活动特点,使学生认识到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这也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教材安排了两大类活动:观察和探究。通......

    七年级生物上册《开花和结果》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开花和结果》教案 一、教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中的第三节的内容。本章以被子植物为例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