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习作指导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习作指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发现人的真善美,感受真情的美好,懂得关爱他人。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观察身边人的方法和能力,学习通过具体事例来反映人 物的品质。
3.学习运用环境、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方法,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
1、通过具体事例,运用本组课文学到的习作方法反映人物的美好品质。
2、学习运用环境、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方法,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难点:
尽量使学生运用本组课文学到的习作方法进行习作。
教学过程:
一、播放公益广告的视频画面引入,生谈感受,确立主题。
1、在上课之前请大家看一则公益广告,时间很短,请大家看仔细,看完后我请同学起来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画面,有什么的感触?
2、是的,在我们的生活中真情无处不在,关爱充满人间。关爱是一轮暖阳,温暖着你我的心;关爱是一股清泉,洗去你我心头的不悦;关爱是黑暗中的一把火,照亮你我前进的道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写一篇有关关爱的习作。
二、读题审题,明确要求。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语文园地三”,把“习作”部分读一读,想想习作为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2、出示习作要求,生自由读。
3、这次习作要求我们写什么呢?怎样写呢?
4、课件出示要求:(1)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2)注意环境描写,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3)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4)要表达真情实感。
三、联系生活,拓思选材
1、关爱是什么呢?关爱是清晨妈妈递上的一杯热腾腾的牛奶;关爱是雨中同学递过来的一把雨伞; 关爱是失意时老师的一个鼓励的眼神……生活中处处都有爱。现在我们来欣赏几个充满爱的画面。(出示图片)
现在排火车来说一下每个画面中的内容,要说清楚: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这是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方做的不同的事,可相同的是都体现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记忆的闸门,说一说,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令人感动的关爱的故事!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有条理的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1)同桌互相练说。(2)全班展示。
四、探讨写法,实例指导。
有了好的材料还得有好的写作方法,本次习作要求我们注意运用环境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反映人物的美好心灵。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写的都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情,我们来看几个句子,品味它们的写作方法,看看它们对反映人物的美好心灵都起到了什么作用。
(大屏出示四个课文中的句子,学生读一读,说一说,总结写法,谈感受。师相机再出示答案。)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 这样做不可。
(这里采用心理活动描写,我从中桑娜矛盾的心理中体会到她同情 穷人,关心穷人的品质。)
他先是一愣,继而眼睛一亮,笑着对我:‘过来,让我看你的马草。’他认真地看过马草后,冲里屋叫道: ‘碧云,你出来一下!’”
(这段话采用了语言与神态描写,从而烘托出青年关心“我”的良苦用心。)
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这句话采用了环境描写,写出了早晨树林的安静,以及“我”为能找到这样安静的练琴环境的兴奋心情。)
“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掎,想挡住我 的路,“你放下!等碧云来拿!”
(这句话采用了动作和语言描写,反映了此时青年担心谎言被揭穿的着急和慌张。)
小结:本单元的几篇课文中有很多这样精彩的环境、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我们这次习作就是要求我们运用这些细节描写的方法来反映人物的美好情感,这样写才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五、共同修改一篇不太很完美的习作。
1、课前老师找到了一篇我们四年级时有位同学写的有关助人为乐的文章,在当时看来他已经写得很好了,但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写作水平的提高,大家现在再回过头来看看他写得怎么样?结合本次习作的要求,看看哪些地方写得比较好,那些地方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的,请你帮忙修改一下。(优点:事情叙述比较完整、清晰,语言比较丰富。需完善的地方:环境描写再具体一些,可以适当添加些心理描写,帮老奶奶过马路时的动作描写再详细一些。)
2、这是老师修改后的文章,大家看一下。
六、老师这里还有一篇范文,我们一起来读读,看看他写得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借鉴。
七、自拟题目。
今天所写文章的主题是“关爱”,“关爱”可以作为题目,也可以自拟。请大家在自己的头脑中过一过电影,想一想你要用什么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然后给自己的文章拟定一个恰当的题目。老师这里列举了几个题目,大家请看。
八、对于这篇文章的指导,老师就进行到这里,下面请同学们开始写作。
九、让我们将爱进行到底,下节课继续完成习作。下课!
板书设计:
相互关爱的事
写清事情的经过
注意环境、语言、动作、心理描写 表达真情实感
第二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习作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习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本次习作要求,通过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反映人物美好的品质,感受真情的美好,懂得关爱他人。
2、在写之前,引导学生想想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是怎么发生的、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怎样,注意把事情写完整。
3、学习运用环境、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抒发真情实感。
4、完成习作后,相互交流,修改。
二、教学重点、难点
在写之前,引导学生想想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是怎么发生的、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怎样,注意把事情写完整。学习运用环境、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抒发真情实感。
三、教学准备
课前可引导学生留意身边或媒体的报道,收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例。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确立主题
1、导入:出示图片(天堂的勺子)。指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介绍图片。
2、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请同学们谈谈。
3在生活中,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声亲切的问候,一双温暖的手,都让人倍感温馨。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帮助,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体现人们互相关爱的事情。(板书课题)
二、阅读提示,明确写作要求
1、默读课本上的写作提示。出示思考:请同学们打开课本55页,把习作部分读一读,看看习作为我们提出来什么要求。
(1)这次作文内容写什么?(2)写作中心是什么?(3)写作思路是什么?(4)写作时要求是什么?
2、讨论、提问,归纳、明确要求。
(1)写作内容:写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板书:相互关爱的事)
(2)写作中心:围绕相互关爱的事情,反映人物美好的品质(3)写作思路:写之前想一想,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是怎么发生的,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怎样。
(4)写作要求: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要表达真情实感。写完后可以和同学交换意见。
3、在这些要求中,关键字眼是什么?(生回答)出示板书。关爱、人与人、写事
4、写事的习作要把握好两把刀,一是真实,二是在此基础上要把事写具体。你们真会抓住题目的关键字眼,请同学们再读习作要求。
5、学生再读习作要求。
三、联系生活,拓宽思路,指导选材。
1:师感情导入:世界到处充满爱,在生活中,每天都有许多感人的事发生,请同学们打开记忆的闸门,把课前搜集到的令你感动的故事或亲身经历过的事,用几句话概括咱们交流一下。
2、学生先在小组内互相交流,看谁的故事最令人感动,谁说的最好,也可以互相纠正补充。老师巡回指导,并参与交流。
3、请各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老师给以充分的肯定,给以鼓励的掌声,学生也参与评价,自由发言,激发学生兴趣。
4、同学们,刚才你们说了这么多有关关爱的故事,说的都非常感人。你们都是有爱心的孩子,咱们班也是一个有爱心的班级。
四、指导写作
师:是呀,真情无处不在,最感人的事就是本次习作的好材料,单元的几篇课文写的都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情,请同学们静静地回忆,细细地品味,然后交流习作方法。
1、交流习作方法。
大屏出示三个课文中的句子,学生读一多说一说,总结写法,师相机板书。
《穷人》中的“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里采用心理活动描写,我从中桑娜矛盾的心理中体会到她同情穷人,关心穷人的品质。
《别饿环了那匹马》中的“他先是一愣,继而眼睛一亮,笑着对我:‘过来,让我看你的马草。’他认真地看过马草后,冲里屋叫道:‘碧云,你出来一下!’”这段话采用了言行与神态描写,从而烘托出青
年关心“我”的良苦用心。
《唯一的听众》中“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这句话采用了环境描写,写出了早晨树林的安静,以及“我”为能找到这样安静的练琴环境的兴奋心情。
师:除了这几个句子,这个单元还有哪些课文的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指2名学生说一说
师总结:看来,巧妙地进行环境和人物心理活动这些细节描写,能渲染故事氛围,推动故事情节,更好地反映人物的美好情感:
2、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头脑中回忆一下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情,让我们用笔记录下那一次次感人的经历,把心中的故事写下来,写之前先读一读老师的“温馨小提示。” 出示温馨小提示:
(1)运用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的特点。(2)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感受真情的美好,懂得关爱他人。
(3)题目自己定,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注意不写错别字。师读“温馨小提示”。
3、学生习作,老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自主修改。
五、习作评改
1、请同学们写完后,自己先读一读习作,同桌交流,阅读小伙伴的习作,互相之间纠正,修改一下,推选出比较好的习作来。老师参与其中。
2、现在我们来欣赏同学们写的几个片段,请同学们想一想该怎样来评。
3、指名读片段:片段一,开头部分,生评议(运用了环境描写,设问、比喻等手法)老师给此段以恰当的评语。
片段二:结尾部分,学生先说(引用合理,比喻恰当)师给此段的评语:语尽意无穷。
片段三,(师: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生回答,此段运用了环境描写,师指出有关的句子,生读相关的句子。师给此段评语:以小见大,体现真情。
4、刚才我们展示的分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及事情的经过。如果我们写好了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及事情的经过,还缺什么?对呀,还缺题目,这才能成一篇完整的文章。今天所写的主题是“关爱”,“关爱”可以作为题目,你们也可自拟题目。
5、老师总评学生本次习作的情况,给予肯定性评价。
6、师:关爱是一轮暖阳,温暖着你那颗潮湿的心;关爱是一股清泉,洗去你心头的不悦;关爱是黑暗中的一把火,照亮你人生的道路。让我们将爱进行到底吧,课下互相阅读其他同学的习作,互相借鉴,完成习作,下节课我们再互相交流,评选出优秀习作。板书设计
习作三 关爱 人与人写事
互相关爱
第三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习作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习作——人们相互关爱的事
放学路上
“叮零零„„”,随着一阵阵清脆的铃声响起,老师宣布我们下课了。并叮嘱我们说:“暴风雪马上就要来临了,你们要赶快回家,不能在路边逗留玩耍,一定要注意安全!”我和同学们听完后马上收拾好书包,跑出了教室。
来到路边,我看见天空中乌云滚滚,路上人来人往,都急着往家里赶,我也加快了脚步。当我走到一个“十”字路口时,突然,一位骑自行车的叔叔把一个小女孩撞倒在地,他看见没人注意就赶快骑车溜走了。我看见那个小姑娘的脚擦破了皮,并且有血迹渗出来了,小姑娘一下子被吓得哭了起来。路上的行人也没有去理会她。我觉得她好可怜就连忙走过去,用妈妈给我装在书包里的手巾纸帮她擦血迹,她一边哭一边叫:“疼!疼!好疼„„!”我说:“你忍着点儿,擦干净了我就送你回家,你住在哪里呀?”“在世纪广场”她哽咽着说,“真巧呀!我也住在那里。”我擦好了就扶着她一瘸一拐地回家去。
终于走到了她家门口,她告诉我到了,我帮忙敲了敲门,小姑娘的妈妈把我们迎了进去问清了原委,并连忙向我道谢,还拿出糖果和饼干给我吃,我很不好意思就赶快回家了。
走在回家的路上,虽然天空一片灰暗,但是我还是感到心情格外的愉快。因为我今天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同时明白了帮助他人,才能快乐自己!我希望每个人都能献出一点爱心,千万不能像那位叔叔那样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
热心的邻居
我到现在遇到了很多很多相互关爱的事情,让我最记忆深刻的一件事,是有一天,我到家门口的时候,却发现忘带钥匙,邻居帮助了我。
这天下午,我走在回家的小道上,太阳也快下山了,我到到家门前,突然意识到好像未带钥匙。我翻了数遍书包也未找着。我又想,今天,妈妈出差,爸爸加班。
就在我着急的时候,一位素不相识的阿姨走过来跟我说:“小朋友,你是不是没有带钥匙?要不要,我把手机借给你给爸妈打个电话?”她看我不相信她的样子,又说:“我是你们的新邻居,可能你们还不知道吧,我上周刚搬过来。”好像有这么回事,于是,我先用手机打了个电话给爸爸,告诉他一声后,我就到了邻居家。
我一进她家门,她就给我拿拖鞋,然后对我说:“你去客厅做作业吧。做完了,可以看一会电视。”我跟邻居说我爸爸要很晚才回家的时候,她却不假思索地说:“不要紧的,在我家吃饭吧,家里就我一个人。”
等到虼了晚饭后,她跟我说了一些事情和经历。
“叮咚、叮咚„„”,打断了我和阿姨的谈话。阿姨说:“肯定是你爸回来了接你了,准备一下吧。”爸爸在门口向阿姨道谢了后,把我接回了家。
这件事过后,我和邻居成了好朋友。有时候,不会的作业也向她请教。我感受到关爱是人间最温暖的词语。生活在暖融融的关爱气氛中,多美好啊。
成长中的感动
在我的成长与脑海中有许多事情令我们感动。虽然它们 只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它使我们的学习与生活多了一份爱,一份关心„„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件事,虽然是件小事可是它却让我感动万分。在班里我是一个图书管理员,中午到了借书的时间,我拿着钥匙赶紧去开柜子的门。我把钥匙插了进去“咦!怎么打不开呀?”我左右拧动,钥匙就像被胶水黏住似的连拔都拔不出来了。当时我就想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就在这时李宏和赵歆走过来问我:“怎么了。”我说:“钥匙拔不出来了!”
她们两个人也来帮我一起拔,可是钥匙就是纹丝不动。兔子说:“不要着急,总会有办法的。能插进去就能拔出来。”听到她们的安慰,我开始冷静地想办法。她们想出来一个好办法——往锁眼里灌铅。我们把铅笔的铅削下一点后,就往锁芯里灌。但是根本就灌不进去,我很着急。她们说:“我们来帮你想办法。”
到了第二天,她们说:“用注射器往里注点油就能拔出来了。”我拿着注射器往锁眼注了点油,来回拧动几下钥匙拔了出来。我们很高兴,同时我也要谢谢她们,是她们的关心与帮助才能使钥匙拔了出来。
她们的友谊使我感动,她们的帮助使我感动。感动人心的事包含着那种无私的奉献,默默的帮助,以及那些关心和关爱。这件事是我永远无法忘怀!
关爱
那是一个深秋的傍晚,天灰蒙蒙的,没有一丝暖意,让我感到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天,下起了小雨,坐在汽车上的我望着窗外无言。
雨越下越大,风也刮了起来,窗外的树枝到处摇晃着。忽然,一根树枝朝我这边打来“哐——”,玻璃被震得咳嗽起来,这真让人胆寒呀!
“吱——”车门开了。一位身穿黑皮衣的阿姨上了车,走到我座位旁,坐下了。我毫不理睬,仍盯着窗外。天公不作美,雨越下越猛,风越刮越狂,街上半天也不见一个人影儿。
我的心猛然一征:啊,怎么办?我没带雨伞,真糟!我一边嘀咕一边后悔地回忆着早上妈妈叫我带伞,我却固执地说不用了。我的眼睛没有离开窗外,但是,泪水却打着旋儿,模糊了双眼„„
身旁阿姨的手机响了,我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主意:向阿姨借手机。可是,谁会借给一个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呢?我的心就这样矛盾着,眼睛一直盯着阿姨的手机。可能是阿姨发现了我的窘态,咳了几声,满怀关切地问我:“小妹妹,怎么呢?”她的声音柔和而悦耳,说话时笑眯眯的,两条柳叶眉弯成了月儿。她的话就好比是雪中送炭一般。我将自己没带伞的事给她说了一遍,并恳求她借我用手机。阿姨想也没想,就将手机递给了我。于是我道了声谢谢,便给妈妈打电话。我下了车,远远地看见了妈妈,我飞奔到妈妈的怀里,心中十分快乐。
美丽的阿姨有一颗美丽的心,一位有一颗美好心灵的阿姨,给了我美丽的关怀。
关爱我的王老师
想起王老师,我的心中就暖暖的,充满了感激之情。
星期三中午放学后,因妈妈不在家,我不知道该去哪里,正在焦急的时候,王老师走了过来,她看着我亲切地说:“跟老师回家吧!”看我还在那里犹豫不决,王老师伸出手拉着我的小手往她家走去,我感到她的手是那么的温暖。
到了王老师家,王老师端上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让我吃,我看着王老师那温和的目光,一点都不拘束了,美美地吃了一顿。吃饱了,王老师好像知道我想睡觉一样,对我说:“你去睡一会。”我躺在床上不一会就睡着了。睡得可香可香了。王老师轻轻地叫了一声我就醒了。我很奇怪在家里妈妈要喊五六遍才醒来,怎么王老师叫一声我就起来了?
王老师带着我去学校,在路上我看着王老师那和蔼的目光,心想:她在上课时的目光很严厉,现在怎么变得那么温柔啊!
我感谢王老师对我的关爱。她的爱是我学习的动力,我一定要取得好的成绩来回报老师的爱。
爱=苹果
人们都说,爱的分量很重,爱的力量很伟大。但我觉得,爱应该是很平常的东西,平常到,像两个苹果。可有谁说,这两个苹果不是我和妈妈之间的那份沉甸甸的爱呢?
在星期五,我总喜欢一个人在深夜写作业。星期六可以很迟起来,所以星期五可以很迟睡觉。夜越深,我的心也越发
地宁静。“妈妈,家里还有苹果吗?”快十点了,我突然问和爸爸一起看电视聊天的妈妈。“苹果啊,昨天刚吃完呢。”妈妈略有歉意地说,“你想吃吗?”“恩,不过既然没有,那就算了吧。”我有些失落地回了房间,继续写作业。写着写着,突然发现客厅里没了妈妈和爸爸说话的声音。“爸爸,妈妈呢?”“她刚刚出去买水果了。”我顿时喜出望外。过了十多分钟,妈妈才气喘吁吁地回来,手里提着一袋苹果。“咦妈妈,你从哪儿跑回来?”妈妈喘了口气,说:“真是倒霉啊。楼下的超市关门了,买水果的小摊也推走了,我只能到那边的超市去买。快到的时候,看见超市就快关门了。我急忙冲过去说:‘等下等下„„’”我看着这苹果,心里有种说不上来的感觉,暖暖地,甜甜地。苹果里,分明包含了妈妈对我沉甸甸的爱。
“妈妈,等我得到自己‘赚’来的钱时,我也要给你买苹果吃!”我在心里暗暗地下了决心。期末考快到了,何不„„ 于是这几天.我都努力地复习,终于在期末考出了比较理想的成绩。第二学期,老师就要发‘奖金’来鼓励我们了。我心中一阵欢喜。在拿到钱的那天下午,我一个人走路回家,看见小区门口有一个水果摊,便想趁此机会买两个苹果。我从没自己买过苹果,但还是和妈妈一起买过几次的,于是就鼓起勇气上前,像平时妈妈买水果那样说:“苹果怎么卖?”卖水果的老伯憨厚一笑:“这种3块,小点的2块8,您要哪样?”我一下懵了:算贵还是算便宜呢?一个苹果有多重我还不知道呢!但这苹果总是要买,于是就煞有介事地说:“那,我就先买两个吧。”我挑了两个大苹果给老伯。老伯拿进放袋子里,给我一称:“三块。”我便给了钱,提过袋子,心里乐开了花!回到家,我把苹果放在桌上,说:“妈妈!你看这是我用自己的钱买的苹果,快来尝尝看!”妈妈拿出一个,洗干净,马上啃了一口,说:“真好吃!”我听了,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这苹果里,不正包含了我对妈妈甜甜的爱吗?
正像一首歌里所唱到的:“爱/因为在心中/平凡而不平庸„„”爱,正想苹果一样地平凡,但依然包含着无尽的关怀与力量。它不一定要震撼世界,不一定要轰轰烈烈,只要有两颗互相关爱的心,只要能够让人觉得暖暖地,甜甜地,那么爱,就等同于我和的苹果!
第四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习作指导教学设计1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习作指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发现人的真善美,感受真情的美好,懂得关爱他人。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观察身边人的方法和能力,学习通过具体事例来反映人 物的品质。
3.学习运用环境、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方法,表达真情实感。教学重点:
1、通过具体事例,运用本组课文学到的习作方法反映人物的美好品质。
2、学习运用环境、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方法,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难点:
尽量使学生运用本组课文学到的习作方法进行习作。教学过程:
一、播放公益广告的视频画面引入,生谈感受,确立主题。
1、在上课之前请大家看一则公益广告,时间很短,请大家看仔细,看完后我请同学起来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画面,有什么的感触?
2、是的,在我们的生活中真情无处不在,关爱充满人间。关爱是一轮暖阳,温暖着你我的心;关爱是一股清泉,洗去你我心头的不悦;关爱是黑暗中的一把火,照亮你我前进的道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写一篇有关关爱的习作。
二、读题审题,明确要求。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语文园地三”,把“习作”部分读一读,想想习作为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2、出示习作要求,生自由读。
3、这次习作要求我们写什么呢?怎样写呢?
4、课件出示要求:(1)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
(2)注意环境描写,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3)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4)要表达真情实感。
三、联系生活,拓思选材
1、关爱是什么呢?关爱是清晨妈妈递上的一杯热腾腾的牛奶;关爱是雨中同学递过来的一把雨伞; 关爱是失意时老师的一个鼓励的眼神„„生活中处处都有爱。现在我们来欣赏几个充满爱的画面。(出示图片)说一下每个画面中的内容,要说清楚: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这是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方做的不同的事,可相同的是都体现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记忆的闸门,说一说,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令人感动的关爱的故事!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有条理的和同桌互相说一说。(1)同桌互相练说。(2)全班展示。
四、探讨写法,实例指导。
有了好的材料还得有好的写作方法,本次习作要求我们注意运用环境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反映人物的美好心灵。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写的都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情,我们来看几个句子,品味它们的写作方法,看看它们对反映人物的美好心灵都起到了什么作用。
(大屏出示四个课文中的句子,学生读一读,说一说,总结写法,谈感受。师相机再出示答案。)
1、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 这样做不可。
(这里采用心理活动描写,我从中桑娜矛盾的心理中体会到她同情 穷人,关心穷人的品质。)
2、他先是一愣,继而眼睛一亮,笑着对我:‘过来,让我看你的马草。’他认真地看过马草后,冲里屋叫道:‘ 碧云,你出来一下!’”(这段话采用了语言与神态描写,从而烘托出青年关心“我”的良苦用心。)
3、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这句话采用了环境描写,从中感受到在如此恶劣的天气,渔夫还要出海打鱼,足见渔夫一家的贫穷,从屋内的温暖舒适可以看出桑娜的勤劳;另一方面,为后文衬托他们宁愿自己受苦,也要抚养邻居的孩子这种善良品质做铺垫。)
4、“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掎,想挡住我 的路,“你放下!等碧云来拿!”
(这句话采用了动作和语言描写,反映了此时青年担心谎言被揭穿的着急和慌张。)
小结:本单元的几篇课文中有很多这样精彩的环境、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我们这次习作就是要求我们运用这些细节描写的方法来反映人物的美好情感,这样写才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五、共同修改一篇不太很完美的习作。
1、课前老师找到了一篇四年级同学写的文章,在当时看来他已经写得很好了,但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写作水平的提高,大家现在再回过头来看看他写得怎么样?结合本次习作的要求,看看哪些地方写得比较好,那些地方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的,请你帮忙修改一下。(优点:事情叙述比较完整、清晰,语言比较丰富。需完善的地方:环境描写再具体一些,可以适当添加些心理描写,披衣服、推辞的动作描写再详细一些。)
2、这是老师修改后的文章,大家看一下。
六、自拟题目。
今天所写文章的主题是“关爱”,“关爱”可以作为题目,也可以自拟。请大家在自己的头脑中过一过电影,想一想你要用什么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然后给自己的文章拟定一个恰当的题目。老师这里列举了几个题目,大家请看。(直接命题、以主要人物命题、以地点命题 以事例命题、创新式命题)
七、对于这篇文章的指导,老师就进行到这里,下面请同学们开始写作。
八、关爱是一片照射在冬日里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关爱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清泉,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关爱是一首飘荡在夜空中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让我们将爱进行到底,下节课继续完成习作。下课!
第五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本次习作要求,通过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反映人物美好的品质,感受真情的美好,懂得关爱他人。
2、在写之前,引导学生想想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是怎么发生的、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怎样,注意把事情写完整。
3、学习运用环境、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抒发真情实感。
4、完成习作后,相互交流,修改。
二、教学重点、难点
在写之前,引导学生想想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是怎么发生的、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怎样,注意把事情写完整。学习运用环境、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抒发真情实感。
三、教学准备
1、课前可引导学生留意身边或媒体的报道,收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例。
2、课件:教师完成范文。
四、教学过程
(一)认真阅读“提示”,明确写作要求。
同学们,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本次习作的内容。
1、默读课本上的写作提示。出示思考:
(1)这次作文内容写什么?(2)写作思路是什么?
(3)写作时要求是什么?
2、讨论、提问,归纳、明确要求。
(1)写作内容:写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板书:相互关爱的事)
(2)写作中心:围绕相互关爱的事情,反映人物美好的品质(3)写作思路:写之前想一想,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是怎么发生的,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怎样。
(4)写时要求: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要表达真情实感。写完后可以和同学交换意见。
(二)根据“提示”,认真选材。
师:课前大家都留意了身边或媒体的报道,收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例。如,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帮助骑车受伤的你看病;未曾谋面的朋友以书信,电子邮件、贺卡等方式成为你学习、生活上的良师益友。
1、出示课件:
同学们,有一次,我在去往市场的马路上,看到有一群围观的人,我也好奇地挤到人群中,发现一位中年妇女,正在搀扶一位老大娘,原来她昏倒在地,没人敢救。这时,老大娘家里来人,对这位中年妇女连声道谢:“你真是个好人,太感谢你了!”
师:从这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谈感受(这位妇女很善良,乐于帮助别人。)
2、下面请同学们互相说说你们收集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例,或者在你们的生活中经常和不同的人打交道,都有哪些相互关爱的事呢?相信他们中一定有一个人对别人,或对你有过关爱。你们愿意把这个人对别人或对你,所做的关爱介绍给老师吗?
(学生自由发言)
3.这次习作我们可以写哪些人的相互关爱?要特别注意写出这个人的什么品质?
4、引导学生围绕“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来选择材料。
(三)根据范文,积累方法
佳作引路。为了帮助大家习作,老师带来了一篇上届学生的习作,供大家学习参考。
1、出示课件:范文《相互关爱》
2、自由读一读下面的习作,说一说你学会了那些好方法。
相互关爱
有一首歌唱道:“接受我的关怀,期待你的笑容,‘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一首首心灵之歌,唱出了动听的爱的旋律,唱出了人间真情。
记得有一次,我们还在教室里学习,天空突然阴下来,不久就下起了倾盆大雨。放学后,雨还在下,许多家长都来给孩子送伞,我坐在教室里,等呀等,就是不见妈妈来接我,我突然想起妈妈今天有事,不能来接我。我失望的想:看来只好我自已挨雨淋回家了。就在我感到无助时,听见有人叫我,我回头一看,原来是我的同学——李云。“怎么啦,没有人来给你送伞吗?”我点点头。“没关系,我有伞,我们同打一把伞一起走吧!”说着,她撑开了伞。一路上,她老是把伞向我这边移,我很不好意思,又把伞向她那边移。“没关系,不用关心我,我的身体很健康,只要你不被雨淋湿就好。她一边说一边把伞又向我这边移过来。”她对我说。我顿时觉得一股暖流涌进我的全身。在大雨的洗礼下,我们走到了交叉路口,就快到李云家了。这时,我发现李云的衣服已被雨水淋湿了一大半,李云对我说:“给你伞,我快到家了,你继续用吧!”说完她在雨中向家里奔去。“谢谢!”我大声地对她说。
第二天,我来上学而李云却没来上学,原来她昨天淋了雨发了高烧。放学后,我急忙去看她,给她补习所缺的功课。补课后,她说:“谢谢”。我说:“不用谢!”相互关心嘛。
回家的路上,我又想起那首歌: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3、师:引导学生体会、交 流、总结、点拨。
4、根据范文,讨论写作方法。
师:引导学生体会、交 流、总结、点拨。
(1)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样的环境里?(下着大雨)
(2)文章讲了什么事情?(李云与“我”同打一把伞,送“我”回家,被雨淋湿,发烧了,以及我给她补习的事。)
(3)事件的经过怎样?
(4)如果这件事,只写李云与“我”同打一把伞,送“我”回家,被雨淋湿,发烧了。不略写我给她补习的事,行不行?(不行,不突
出相互关爱。)
(5)文中的事例表现了人们的什么品质的?
(6)作者抓住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来写事情的过程。(语言,动作,心理)
(四)根据方法,完成习作。
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很多。请大家在自己的头脑中过一过电影,回忆我们亲眼目睹,或者是亲身经历的那些人与人 之间相互关爱的事情。
1、在写之前,想想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是怎么发生的、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怎样,注意把事情写完整。
2、运用积累的方法,把你的习作拿给我们看,我们看了一定感到很快乐,因为有你善于发现的眼睛,真心实意地赞美,相信你的作文一定很出色。赶快拿起笔来完成习作吧!
3、学生习作,老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4、作文写好后,多读几遍,认真修改。
(五)板书 :
相互关爱的事
读懂提示
积累方法
认真选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