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1
4《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2、学习和借鉴诗中借助一种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金色花》)
一、预习课文:
1、学生课前诵读课文,借助工具书为生字新词注音释义。匿(nì)笑:偷偷地笑。匿:隐藏,不让人知道。祷(dǎo):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并蒂(bìng dì):指两朵花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
花瑞(huā ruì):瑞雪;花中的祥瑞;指特异而不常见的奇花。菡萏(hàn dàn):荷花。攲斜(qī xié):倾斜、歪斜。慈怜(cí lián):爱怜。
荫蔽(yīn bì):(荫今读yīn)遮蔽、隐蔽;庇荫。
2、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二、导入课文:
1、导语设计:
有人说:世界上只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声音;世界上只有一个最美丽的身影,那就是母亲的身影。母爱是一个人类吟咏不绝的主题。同学们,你们和母亲朝夕相处,是否感受到母亲那细微的点点滴滴的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散文诗两首》中的第一首《金色花》就是一首歌咏母子之情的散文。
2、作家简介:
泰戈尔,(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是一位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生于加尔各答市一个有深厚文化教养的家庭,属于婆罗门种姓。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沉船》、《戈拉》、《家庭与世界》、《两姐妹》等。1913年凭借宗教抒情诗《吉檀迦利》获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他与黎巴嫩诗人纪·哈·纪伯伦齐名,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的两位巨人”。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播放音乐配音),学生仿读。(教师的朗读一定要有示范作用,在朗读中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
2、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一个调皮的孩子的口吻来读。教师指导朗读: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读处理方法不同。如果学生读不好,可一句一句地教。)例:“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妈妈不见了孩子,多么着急,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这句应读出妈妈惊喜的语气。
“我不告诉你,妈妈。”孩子撒起娇来了,为自己能给妈妈做些好事而高兴,还要对妈妈保密,让她莫名其妙。这句应读出孩子撒娇、调皮的语气。
3、思考:
(1)这首诗写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
(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在这首表现母子情深的散文诗中,作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中心人物是“我”,“我”想象变成一朵金色花,在一天的时间里与妈妈三次嬉戏。)(2)为什么“我”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我”是怎样回报母爱的呢?(因为孩子沐浴着母爱)(想到变成一朵金色花。)
四、赏读课文,品味探究:
1、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2、三次嬉戏具体指什么?
(三个场景:妈妈祷告时,孩子变成的花散发香气;读书,投影书页;拿灯去牛棚,恢复原形。)
3、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4、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参与交流。
五、体验反思:
1、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它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地滋润着我们。学习这首诗,你从中感悟到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
(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感受,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2、诗人以其新奇而美妙的想象,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母子情深的故事,现在请同学们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课堂小结:
《金色花》的篇幅短小,意蕴丰富。写的是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我们要在体味诗歌感情基调上,控制好语速、节奏和重音,提高朗读质量。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提高感悟诗的能力,还要注意体会联想和想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进行朗诵比赛。
2、抄写课文词语。
3、选作基础训练作业。
第二课时(《荷叶 母亲》)
一、复习检查: 背诵课文。
二、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代诗人孟郊的这首诗,道尽了天下儿女回报母恩的真切心声,可以说是古人对母爱赞美的千古绝唱了。从古至今,歌咏母爱的作品实在太多,因为我们都生活在母亲用“爱”作支架撑起的翅膀下。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荷叶母亲》,是又一曲儿女发自肺腑的心声。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作家冰心对母亲的深情倾诉吧„„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岁,籍贯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被称为“世纪老人”。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她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她非常爱小孩,把小孩看作“最神圣的人”,深受人民的敬仰。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代表作有《繁星》、《春水》(诗集),《超人》(小说、散文集),《寄小读者》(散文集)等。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配乐范读,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生自由朗读或仿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进入诗的意境,要读得深情、低沉。教师引导学生划分节奏、重音等。)
3、思考: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一幅图画呢?这幅图画中包含了哪些内容?由此你联想到了什么?
(风雨中荷叶为红莲遮挡风雨的图画——荷叶护莲图;图画中包含了莲花、荷叶;联想到了为我们遮风挡雨的母亲,联想到了母爱。因此,要读出感情,语速要稍慢,读出温馨和深情。)
四、赏读课文,品味探究:
1、课文围绕“红莲”作者描写了哪几个情景?体会一下弥漫在这首诗中的情绪的变化。(三看红莲:雷雨到来之前的红莲——雨打红莲——荷叶覆盖的红莲;三种情绪: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用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对母爱的赞美之情:荷叶因有保护红莲这一伟大的举动,形象更美更高大了,像荷叶一样的母亲。这样文章由景生出对母亲的赞美之情——由景及情,情景交融。)
2、红莲是作者描写的重点,作者又为什么要写九年前与祖父在一起赏莲的情景呢?请说说自己读后的理解。
(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以花喻人埋下伏笔。)
3、“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心中的雨点”指什么?体会这句思想感情。
(“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爱是伟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的时候得到安慰,在孤独中的到欢乐,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时得到幸福。)
五、体验反思:
在大自然的风雨中,那一朵白莲早早凋谢了,而这一朵红莲因有了荷叶的荫蔽必将开得愈加灿烂。同学们,联系你们的生活实践,说说这场暴风雨让你们联想到了什么?
(人生的风雨——挫折、困难;红莲——因为有母亲的时刻关怀和安慰。)
六、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所描给的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场景,十分温馨感人,既充满了浓浓的爱意,又让人顺理成章的联想到母亲的呵护及关爱,从而使荷叶母亲的形象美好又伟大。的确,母爱是纯洁的,总在你遇到风雨时悄然而至,给你慰藉和力童;母爱是无私的,她将永远保护着你,伴你一生。作者通过对荷花的细腻观察,得出人生感悟,这正是我们学习写作的最好蓝本。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请以具体的形象作喻,来完成下列句子。
母亲,如果我是_____,你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母亲,如果我是_____,你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仿课文写法(借助具体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写一篇随笔。
4、课外阅读冰心的《繁星》和《春水》,了解冰心对母爱、童真和大自然的歌颂,同时也体会寄情于物写法的妙处。
板书设计: 《金色花》 泰戈尔
在妈妈身边幸福、快乐 孩子的纯洁、可爱 母爱的光辉 对母亲的爱 温馨、快乐
妈妈祷告时 孩子变成的花散发香气 读书投影书页 拿灯去牛棚 恢复原形
《荷叶 母亲》 冰心 借景抒情 景 情 情景交融
雷雨到来之前的红莲 烦闷 雨打红莲 不适意
荷叶 遮蔽 红莲不宁的心绪散尽 联 想
母亲无私爱护子女
第二篇:《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
散文诗两首
这是初一(上)第一单元中的两首散文诗,以亲情为主题,歌颂人间浓浓的亲情。它们是爱的美文。这篇课文,让学生学会用心灵去跟作者进行交流、对话,去分享那真挚美好的亲情,(亲情,是人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抒写亲情的文字往往也最能动人心弦,容易引起共鸣,它们不仅能唤醒学习者的切身体验,还能以情感为依托)使学习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作者的心境,从而促进语文知识的获得和语言能力的培养。
散文诗是具有散文形式又有诗歌韵味的文体,在教学中完全采用诗歌的意象分析、诵读等方式可能不很合适;从内容上看,本文依然是写母爱、亲情的,学生比较熟悉,若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来感悟,收获会大些。
1、把握诗文感情基调,有感情朗读诗文。
2、在诵读中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3、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在诵读中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两课时
1.创设情境 2.引导点拨法 3.对话教学法。4.自主探究
第一课时《金色花》
一、导入:播放《鲁冰花》音乐。同学们你们在歌中听出了什么感情?(学生回答),不错是对妈妈的依恋之情,是对母爱的赞美,是儿女对母亲的深情的倾诉。母爱,人类永恒的主题,今天一起走进《金色花》体会大诗人泰戈尔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二、整体感知:
1、走近作者:(学生班内交流,教师出示课件补充)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的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代表作有《新月集》和《飞鸟集》等。
2、听读课文:注意朗读的字音、停顿、语调、抑扬顿挫,轻重缓意。听读中想一下改用怎样的语调来朗读?示例:轻松活泼,表现儿童的调皮。
3、自读课文,带着感情读给同桌听,准备朗读展示。
4、再读课文,思考:①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示例:“我”——一个机灵可爱的孩子突发奇想变成金色花与母亲嬉戏。②我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孩子?(活泼可爱、热爱母亲)我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妈妈?(慈爱善良、疼爱孩子)
③我与妈妈进行了哪三次嬉戏?做祷告时散发香气;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拿灯去牛棚变回孩子,求妈妈讲故事。
三、合作探究(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进行思辨):
寻美之旅:你发现诗歌美在哪里?(小组讨论学习。老师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美去感受亲情美和母子的形象美。)预设示例:
想象力之美:泰戈尔的想象新奇而美妙,通过想象孩子变成金色花与母亲嬉戏,象征孩子回报母亲的心愿,反映了母爱的光辉。
语言之美:“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话语中含着嗔怪。就是这种嗔怪——一个“坏”字,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妈妈”对我的浓浓的母爱。而此时“我”却说“我不告诉你,妈妈。”也只一句,就将孩子的调皮描写得淋漓尽致。这是一幅多么真实的母子画面,也是生活的写照。
亲情之美:孩子领受着母爱,他想回报母爱,于是就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让妈妈嗅到花香,让妈妈看书不伤眼睛,表现了孩子对母亲的浓浓的爱。拓展延伸:
1、背诵文章竞赛。
2、在这首诗中,你感悟到了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课堂小结(学生小结基础上教师总结):
诚如汪国真说“我们也爱母亲/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我们的爱是溪流/母亲的爱是海洋”,无论如何,请用小草的芳馨,请用溪流的欢歌来回报我们的母亲。从现在开始,从点点滴滴做起。
作业:写一写:孩子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宁愿化作一朵圣洁的金色花,悄悄地爱着母亲,带给母亲一份芳香、一片影子、一个惊喜。善良而富有想象力的你们呢?将以怎样的方式回报母亲,为爱你的母亲做点什么呢?请你按照“假如我变成了,我要 ”的句式,写一段话,表达你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吧。
第二课时《荷叶 母亲》
一、导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的这首《游子吟》可以说是古人对母爱赞美的千古绝唱了。母爱作为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该如何表现母爱那?是写冷暖问候,还是写病痛关爱?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荷叶母亲》这篇优美的散文诗为我们做出了回答。下面我们一起来寻找吧!
二、整体感知:
1、学生交流作者的有关情况(教师出示课件补充)。
作家简介:冰心(1900~1999)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她1923年于燕京大学文科毕业后赴美留学,1926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冰心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涌现出的最知名的女作家之一,曾于1921年参加由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的文学研究会,努力实践“为人生”的艺术主张。冰心的著作丰富,小说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散文有《笑》《往事》等,诗集有《繁星》《春水》等。创作最显功力的是“冰心体”散文,它们以细腻温柔而又微带忧愁的情调,轻倩灵活而又含蓄不露的笔调写童心、母爱和自然,语言清新隽丽,耐人寻味。
2、字词检查(小组互查)
姊妹(zǐ)菡萏(hàndàn)徘徊(páihuái)荫蔽(bì)欹(qī)斜 .......
3、听读课文:注意朗读的字音、停顿、语调、抑扬顿挫,轻重缓意。
4、小组合作朗读展示。思考: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作者是怎样的思路写作的?
示例:文章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中的莲花,在雨中作者发现荷叶掩盖起莲花,触动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情。
三、合作探究:
1、请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先练读,然后美美的读一读读,细细地品一品,可以“我喜欢(段),因为 ”的句式表达。
示例:我喜欢“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因为荷叶倾侧过来覆盖红莲正如母亲为自己遮风挡雨,无畏地为红莲遮蔽.作者被感动了。感叹母亲为自己的付出,意思是,自己困难的时候,只有母亲无私的帮助自己。
示例:我喜欢“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因为这几句话写出了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坎坷与磨难的人,母爱是伟大的,可以使我的痛苦得到安慰,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时得到幸福,表达了子女对母爱的赞颂,深化了主题。
2、质疑提升:学生针对所学进一步提出不明白的问题,(鼓励学生质疑)
(1)文章写莲,先作平平淡淡的叙述,“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示例: 红莲是全文着力用墨的重点。作者先作平平淡淡的铺垫,接着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认识,花瑞人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的以花喻人埋下伏笔。由父亲的朋友送的莲花引出下文九年前在家中院子看到的红莲,引入自然。有八年未看到莲花,但却对九年前看到的莲花记忆犹新,说明莲花给自己的印象深刻。
(2)园里莲花有很多,只择其中两朵来写,这里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有什么作用? 示例:两朵莲花,一红一白,一谢一安然,以白衬红,更突出红莲在勇敢慈怜的荷叶的庇荫下的幸福
四、拓展延伸:
本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现对母亲的爱。(学生试写,老师指导)
示例:母亲是挺拔的树,我是树上的果儿。母亲是灯塔,我是夜航的船儿。
课堂小结:这篇文章所描绘的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场景,十分温馨感人,既充满了浓浓的爱意,又让人顺理成章的联想到母亲的呵护及关爱,从而使荷叶母亲的形象美好又伟大。希望大家用心去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作业:
1、积累读一读中字词。
2、同学们,让我们摘下两颗星星,点亮母亲的眼睛;掬起一捧月华,抚平母亲脸上的皱纹;拿起手中的笔,诉说对母亲的爱……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小作文,400字以上。
第三篇:《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
4.《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
【导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3.体会这两首诗的写作特色。【导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导学难点】
体会这两首诗的写作特色。【课时】2课时 【预习导引】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匿笑(nì)沐浴(mù)祷告(dǎo)并蒂(dì)姊妹(zǐ)...莲蓬(péng)菡萏(hàn)(dàn)攲斜(jī)荫蔽(yìn).....2.解释词语:
匿笑:偷偷地笑。沐浴:洗澡。祷告:宗教徒向神求保佑。
3.朗读这两首诗,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4.把你阅读课文时不理解之处写在下面。【导学过程】
一、导入: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 母亲爱孩子,但作为孩子,应该怎样爱自己的母亲呢?
学生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诗歌《金色花》,看看在他的笔下,孩子是怎样爱自己的母亲的?
二、泰戈尔简介。(多媒体投影)
泰戈尔(1861一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生于地主家庭。曾留学英国。早期作品有诗集《暮歌》《晨歌》和剧本《修道士》《国王和国后》等。1903年起陆续发表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戈拉》,剧本《摩吉多塔拉》《邮局》《红夹竹桃》,诗集《吉檀伽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和许多中、短篇小说。对英国殖民统治下的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妇女的痛苦处境表示同情,谴责封建主义和种姓制度,描写帝国主义者和官僚的专横,同时也反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正统的印度教的抵触。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但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还擅长作曲和绘画。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他的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三、检查预习。
见预习1、2.四、朗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音正确、流利,有感情。2.指名朗读,评价。3.齐读。
五、探究质疑:
1.这首诗写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孩子与妈妈的三次嬉戏,表现了纯真的母子之
1.三次嬉戏具体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
第一次嬉戏:是在母亲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第二次嬉戏:是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 第三次嬉戏:是在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
3.为什么孩子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讨论并归纳:
因为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做了好事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而瞒着妈妈。
4.为什么妈妈见了他说:“你这坏孩子?” 讨论并归纳:
因为妈妈找不到孩子,是多么着急。何况一整天找不到儿子,那种惶急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
5.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讨论并归纳:
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泰戈尔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象实在新奇而美妙。
六、再次朗读《金色花》,体会作者的感情。
七、课外作业:
以“我为妈妈做件事”为题,写一篇作文,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要求:有新意,有文采,有丰富的想像力。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冰心说:“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让我们沿着她铺起的爱的长途,感受她内心对母亲至真至纯的感激和爱。
二、冰心简介。
冰心(1900~1999),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原籍福建长乐,1900年10月5日生于福州。
1919年9月以“冰心”的笔名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她又发表了《斯人独憔悴》《去国》《庄鸿的姊姊》等揭示社会、家庭、妇女等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1921年发表的《笑》,委婉地抒写了洋溢在心中的对于生活的爱,被认为是新文学运动初期一篇具有典范意义的“美文”。1922年,发表《往事》。这组散文叙写了童年时代留下的一些深刻而清晰的印象。从1919年冬天起,她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将自己“零碎的思想”不时用三言两语记录下来。后来在《晨报》的“新文艺”栏发表,并结集为《繁星》和《春水》于1923年先后出版。这300余首无标题的格言式自由体小诗,以自然和谐的音调,抒写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和人生哲理的思索,歌颂母爱、人类之爱和大自然,篇幅短小,文笔清丽,意蕴隽永,显示了女作家特有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意识,在五四新诗坛上别具一格,很有影响。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四、研读课文:
1.整篇文章的描写重点是莲花,作者从自家院子的莲花开始,写到了祖父赏莲,之后重点写了风雨中红莲的变化过程,主角俨然是红莲,把题目改成红莲好不好? 讨论、明确:
不好,写红莲是为了写荷叶,写风雨中红莲的变化即荷护红莲,很自然就让人想起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感。歌颂母爱。
2. 作者为什么又要花这么多的笔墨来写红莲,写三看红莲呢?
一看红莲
心情:烦闷
环境:繁杂的雨声 浓阴的天
红莲:开满 亭亭
“一切景语皆情语”,写白花的凋谢,恰是自己心境的刻画。
二看红莲
环境:雷声作了 雨越下越大 心情:不适意,徘徊(为什么徘徊呢?在无遮蔽的天空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红莲:左右倚斜,无依无靠。(在风雨中的红莲是不是也会凋零呢?一起读一下三看红莲)
三看红莲
环境:雨肆意地下着
红莲:雨势并没有减退,红莲却不动摇了雨点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心 情:不宁的心绪散尽
3.理解最后一节的含义及作用。
母亲啊!你是荷叶,……,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揭示主题,借物喻人!
五、拓展延伸
1.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感情,也最能集中地体现亲情,所以在中外文学史上,母爱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子里就会涌现出许多关母爱的语句,请同学们交流搜集的有关母爱的语句。
2.课外阅读冰心的《繁星》《春水》,吟诵其中表现母爱的诗篇。【教学反思】
第四篇:散文诗两首 教学设计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
初一语文
刘尚俊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3、学习和借鉴诗中借助一种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金色花》
一、导入
有人说:世界上只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声音;世界上只有一个最美丽的身影,那就是母亲的身影。母爱是一个人类吟咏不绝的主题。同学们,你们和母亲朝夕相处,是否感受到母亲那细微的点点滴滴的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诗两首》中的第一首《金色花》就是一首歌咏母子之情的散文。
二、问题再现
1、学生课前诵读课文,借助工具书为生字新词注音释义。
衍(yǎn)匿(nì)笑:偷偷地笑。匿:隐藏,不让人知道。祷(dǎo)祷告,向神祈求保佑。并蒂(bìng dì)指两朵花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花瑞(huā ruì)瑞雪;花中的祥瑞;指特异而不常见的奇花。菡萏(hàn dàn):荷花;攲斜 倾斜、歪斜。
慈怜(cí lián)爱怜
荫蔽(yīn bì)(荫今读yīn)遮蔽、隐蔽;庇荫
2、你对作家了解多少? 教师多媒体补充:
泰戈尔,(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是一位印度着名诗人、文学家、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生于加尔各答市一个有深厚文化教养的家庭,属于婆罗门种姓。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沉船》、《戈拉》、《家庭与世界》、《两姐妹》等。1913年凭借宗教抒情诗《吉檀迦利》获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他与黎巴嫩诗人纪·哈·纪伯伦齐名,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的两位巨人”。
三、知识拓展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播放音乐配音),学生仿读。(教师通过示范朗读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
2.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一个调皮的孩子的口吻来读。
教师指导: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读处理方法不同。如果学生读不好,可一句一句地教。)
3.思考:
(1)这首诗写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
(讨论后明确: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在这首表现母子情深的散文诗中,作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中心人物是“我”,“我”想像变成一朵金色花,在一天的时间里与妈妈三次嬉戏。)
(2)为什么“我”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我”是怎样回报母爱的呢?
(因为孩子沐浴着母爱。)(想到变成一朵金色花。)
赏读课文,品味探究:
1.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2.三次嬉戏具体指什么?
(三个场景:妈妈祷告时,孩子变成的花散发香气;读书,投影书页;拿灯去牛棚,恢复原形。)
3.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4.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参与交流。
四、能力提升
1、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地滋润着我们。学习这首诗,你从中感悟到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
(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感受,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2、诗人以其新奇而美妙的想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母子情深的故事,现在请同学们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课堂小结:
《金色花》的篇幅短小,意蕴丰富。写的是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像——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我们要在体味诗歌感情基调上,控制好语速、节奏和重音,提高朗读质量。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提高感悟诗的能力。还要注意体会联想和想像在诗歌中的作用。
五、当堂训练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班内朗诵比赛。
第二课时
《荷叶 母亲》
一、导入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代诗人孟郊的这首诗,道尽了天下儿女回报母恩的真切心声,可以说是古人对母爱赞美的千古绝唱了。从古至今,歌咏母爱的作品实在太多,因为,我们都生活在母亲用“爱”作支架撑起的翅膀下。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荷叶母亲》,是又一曲儿女发自肺腑的心声。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作家冰心对母亲的深情倾诉吧„„
二、问题再现
你对冰心了解多少?
教师补充: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岁,籍贯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被称为“世纪老人”。现代着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她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她非常爱小孩,把小孩看做“最神圣的人”,深受人民的敬仰。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代表作有《繁星》、《春水》(诗集),《超人》(小说、散文集),《寄小读者》(散文集)等。
三、知识拓展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配乐范读,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生自由朗读或仿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进入诗的意境,要读得深情、低沉。教师引导学生划分节奏、重音等。)
3.思考: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一幅图画呢?这幅图画中包含了哪些内容?由此你联想到了什么?
(风雨中荷叶为红莲遮挡风雨的图画,荷叶护莲图;图画中包含了莲花、荷叶;联想到了为我们遮风挡雨的母亲,联想到了母爱。因此,要读出感情,语速要稍慢,读出温馨和深情。)
四、能力提升 赏读课文,品味探究
1.课文围绕“红莲”作者描写了哪几个情景?体会一下弥漫在这首诗中的情绪的变化。
(三看红莲:雷雨到来之前的红莲——雨打红莲——荷叶覆盖的红莲;三种情绪: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用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对母爱的赞美之情:荷叶因有保护红莲这一伟大的举动,形象更美更高大了,像荷叶一样的母亲呢?这样文章由景自然生出对母亲的赞美之情——由景及情,情景交融。)
2.红莲是作者描写的重点,作者又为什么要写九年前与祖父在一起赏莲的情景呢?请说说自己读后的理解。
(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以花喻人埋下伏笔。)
3.“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心中的雨点”指什么?体会这句思想感情。
(“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爱是伟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的时候得到安慰,在孤独中的到欢乐,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时得到幸福。)
4、在大自然的风雨中,那一朵白莲早早凋谢了,而这一朵红莲因有了荷叶的荫蔽必将开得愈加灿烂。同学们,联系你们的生活实践,说说这场暴风雨让你们联想到了什么?
(人生的风雨——挫折、困难;红莲——因为有母亲的时刻关怀和安慰。)
五、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所描给的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场景,十分温馨感人,既充满了浓浓的爱意,又让人顺理成章的联想到母亲的呵护及关爱,从而使荷叶母亲的形象美好又伟大。的确,母爱是纯洁的,总在你遇到风雨时悄然而至,给你慰藉和力童;母爱是无私的,她将永远保护着你,伴你一生。作者通过对荷花的细腻观察,得出人生感悟,这正是我们学习写作的最好蓝本。
六、当堂训练
1、背诵课文。
2、请以具体的形象作喻,来完成下列句子。
母亲,如果我是_____,你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如果我是_____,你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
附:拓展训练:
(一)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
淡红的果儿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
1.这首诗所用的修辞手法有(排比、拟人)。
2.诗中用(发展、贡献、牺牲)三个词,对不同时期的青年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3.这首诗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鼓励青年努力向上、自我奉献、自我牺牲。)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诗中“嫩绿”“淡白”“深红”等色彩词汇,巧妙点明了时间正在向前移动,事物也在运动变化
B.诗中表现了诗人在探索人生道路时的愿望和理想
C.“芽儿”“花儿”“果儿”其实是作者的化身
D.这首诗共三段,句式结构基本相同
(二)小小的花
也想抬起头来
感谢春光的爱——
然而那深厚的恩慈
反使他终于沉默
母亲啊
你是那春光吗?
1.明明想“感谢春光”,却“终于沉默”。为什么不说呢?这其中包含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因为他认识到几句感谢的话是不足以报答“春光的爱”的,沉默中包含着更深的感激与敬意。)
2.最后的一句话隐含着对母亲的特别的感激之情,它的后面可以补充上一句话揭示出这种感激之情,发挥你的想象补充上。
(我就是那朵小小的花。)
3.这首诗和唐代孟郊的《游子吟》中的一句表达的思想很接近,你能默写出那句诗吗?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第五篇:散文诗两首
散文诗两首
一、字词:
衍()
匿()笑:偷偷地笑。匿:隐藏,不让人知道。
祷()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并蒂()指两朵花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
花瑞()瑞雪;花中的祥瑞;指特异而不常见的奇花。
菡萏():荷花;
慈怜()爱怜
荫蔽()(荫今读yīn)遮蔽、隐蔽;庇荫。
二、泰戈尔,(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是一位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生于加尔各答市一个有深厚文化教养的家庭,属于婆罗门种姓。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沉船》、《戈拉》、《家庭与世界》、《两姐妹》等。1913年凭借宗教抒情诗《吉檀迦利》获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他与黎巴嫩诗人纪·哈·纪伯伦齐名,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的两位巨人”。
三、1.这首诗写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
(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在这首表现母子情深的散文诗中,作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中心人物是“我”,“我”想像变成一朵金色花,在一天的时间里与妈妈三次嬉戏。)
2.为什么“我”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我”是怎样回报母爱的呢?(因为孩子沐浴着母爱。)(想到变成一朵金色花。)3.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4.三次嬉戏具体指什么?
(三个场景:妈妈祷告时,孩子变成的花散发香气;读书,投影书页;拿灯去牛棚,恢复原形。)
5.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6.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
7.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地滋润着我们。学习这首诗,你从中感悟到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
《荷叶 母亲》
一、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岁,籍贯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被称为“世纪老人”。现代着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她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她非常爱小孩,把小孩看做“最神圣的人”,深受人民的敬仰。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代表作有《繁星》、《春水》(诗集),《超人》(小说、散文集),《寄小读者》(散文集)等。1.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一幅图画呢?这幅图画中包含了哪些内容?由此你联想到了什么?
(风雨中荷叶为红莲遮挡风雨的图画,荷叶护莲图;图画中包含了莲花、荷叶;联想到了为我们遮风挡雨的母亲,联想到了母爱。因此,要读出感情,语速要稍慢,读出温馨和深情。)
2课.文围绕“红莲”作者描写了哪几个情景?体会一下弥漫在这首诗中的情绪的变化。
(三看红莲:雷雨到来之前的红莲——雨打红莲——荷叶覆盖的红莲;三种情绪: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用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对母爱的赞美之情:荷叶因有保护红莲这一伟大的举动,形象更美更高大了,像荷叶一样的母亲呢?这样文章由景自然生出对母亲的赞美之情——由景及情,情景交融。)3红莲是作者描写的重点,作者又为什么要写九年前与祖父在一起赏莲的情景呢?请说说自己读后的理解。
(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以花喻人埋下伏笔。)
4.“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心中的雨点”指什么?体会这句思想感情。
(“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爱是伟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的时候得到安慰,在孤独中的到欢乐,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时得到幸福。)5.请以具体的形象作喻,来完成下列句子。
母亲,如果我是_____,你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如果我是_____,你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
散文诗两首
一、字词:
衍()
匿()笑:偷偷地笑。匿:隐藏,不让人知道。
祷()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并蒂()指两朵花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
花瑞()瑞雪;花中的祥瑞;指特异而不常见的奇花。
菡萏():荷花;
慈怜()爱怜
荫蔽()(荫今读yīn)遮蔽、隐蔽;庇荫。
二、泰戈尔,(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是一位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生于加尔各答市一个有深厚文化教养的家庭,属于婆罗门种姓。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沉船》、《戈拉》、《家庭与世界》、《两姐妹》等。1913年凭借宗教抒情诗《吉檀迦利》获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他与黎巴嫩诗人纪·哈·纪伯伦齐名,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的两位巨人”。
四、1.这首诗写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
2.为什么“我”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我”是怎样回报母爱的呢?
3.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4.三次嬉戏具体指什么?
5.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6.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
7.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地滋润着我们。学习这首诗,你从中感悟到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
《荷叶 母亲》
一、作者: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岁,籍贯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被称为“世纪老人”。现代着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她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她非常爱小孩,把小孩看做“最神圣的人”,深受人民的敬仰。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代表作有《繁星》、《春水》(诗集),《超人》(小说、散文集),《寄小读者》(散文集)等。
二、1.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一幅图画呢?这幅图画中包含了哪些内容?由此你联想到了什么?
2课.文围绕“红莲”作者描写了哪几个情景?体会一下弥漫在这首诗中的情绪的变化。
3红莲是作者描写的重点,作者又为什么要写九年前与祖父在一起赏莲的情景呢?请说说自己读后的理解。
4.“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心中的雨点”指什么?体会这句思想感情。
5.请以具体的形象作喻,来完成下列句子。
母亲,如果我是_____,你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如果我是_____,你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