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 教学设计方案Microsoft Word 文档

时间:2019-05-12 23:43: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功 教学设计方案Microsoft Word 文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功 教学设计方案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一篇:功 教学设计方案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一节

做功了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知道机械功的概念,能从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2)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规律,能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做功,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3)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中各符号代表的物理意义、单位,并能用来进行简单计算;(4)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的能力,能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具有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的兴趣;树立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结合教材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判断是否做功 教学难点: 怎样计算功

教具 :滑轮、钩码、细绳、鸡蛋

教学方法:归纳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早期,人们在使用简单机械时发现,省力的机械不省距离,省距离的机械不省力。力和距离之间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人们在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发现,拉力F是物重G的一半,拉力上升的距离s是重物上升高度h的2倍。把拉力F与上升距离s相乘,正好等于物重S与物体上升高度h的乘积,即Fs=Gh。使用其他机械也是如此,于是人们开始认识到,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是一个有意义的物理量。

二、新课教学 1 什么叫机械功?

物理学中把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 的乘积叫做机械功,简称功。师:根据机械功的定义,思考力对一个物体做功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生:一是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分析课本图9-22的事例 教师分析

反馈练习:足球场上,队员将足球踢出后,足球沿地面运动了一段距离,在这段过程中,队员对足球——-。(填“做了功”或“没做功”)

提示:从力对物体的两个必要因素考虑。师:哪些情况下,力对物体没有做功呢?

生:物体没有受力,靠惯性移动一段距离;或物体受力,没有在力的方向移动,处于静止,这些情况都没有做功,如课本图9-22第三图。

师:如果物理受到得力与物体移动距离的方向相互垂直时,这个力也不对物体做功。例如人提水桶在水平地面上走路,手的拉力就不对水桶做功,再如吊车吊着重物在水平方向上移动时,绳的拉力也不对重物做功。

提问:(1)甲同学将两块相同的砖从一楼搬到二楼,乙同学将一块相同的砖从一楼搬到二楼,谁做的功多?

(2)甲同学将10N的物体 一楼搬到三楼,乙同学将10N的物体从一楼搬到四楼,谁做的功多?

师:物理学中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即功=力×距离。若功用字母W表示,力用字母F表示,距离用字母S表示,则W=FS。

师:国际单位中,;力和距离的单位是什么? 生:牛顿(N)和米(m).师:那么功的单位就是牛·米(N·m),物理学上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焦耳,简称焦,符号为J。1J=1N·m。那么1J大约是多大呢?

生:将两个鸡蛋举高1m,做的功大约是1J。典型示例:某人提一桶水,沿水平路 面从A走到B,再沿斜坡BC将水提到

C处,已知一桶水重为30N,AB之间距 离为5m,BC段为10m,CD段为6m, BD段为8m,问:此人从A到C做的功 是多少?

分析: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在力的方向上有移动一定的距离。

解:从A到B,人没有做功。因力的方向竖直向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一段距离,故未做功;从B到C,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CD。故W=FS=30N×6m=180J。

(此题先让学生自己做,然后让学生汇报,你会发现答案是不同的,从而发现学生的错误,然后再纠正,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同时也使得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本节课小结

1功的概念 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 功的计算公式:W=FS 课堂反馈 木工用100N的力拉锯,锯条移动的距离是50cm,每拉一锯,锯条深入

3mm,要把30cm厚的木材锯段,他需要做多少功?

(答案:5000J)

质量为50Kg的某同学做爬杆运动。当他爬到离地面3.2m的高度时,约做多少功?(g取10N/Kg)(答案:1600J)巩固练习

作业 2、3、4 板书设计 1 机械功

物理学中把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 的乘积叫做机械功 2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3 功的计算公式

W=FS 4 功的单位

焦(J)

1J=1N·m

第二篇:《功》教学设计

《功》教学设计

依安县三兴镇中学

董发林

《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初步理解功的计算公式、功的单位,学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对1焦耳的功形成一个具体的观念。教学重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教学器具:尝试题投影片、投影仪、钩码、示教板(自制)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功 板书:第一节 功

师:下面请同学们先来完成下面的尝试题 投影出示尝试题

(一):

1、如图,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画出它的受力示意图。

2、如图,用细绳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前进时,木块受到几个力的 作用,什么力对木块的移动作出 了贡献?

3、你对“功”这个词怎样理解的?哪些人可以评功受奖? 你知道“劳而无功”的含义吗?

学生练习、讨论,教师巡视。请一位学生板演题1木块受力示意图,然后请学生举手回答题

2、题3并给予指正和肯定。最后归纳小结: 师:力学中“功”,主要吸收了“贡献”、“成效”的意思,指一个力作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对物体的移动作出了贡献,取得成效,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如题2中绳子的拉力对木块做了功。

二、新课教学 板书:

一、功

(一)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师: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一部分的内容,然后再完成尝试题

(二),体会 一下力学中“功”的含义。投影出示尝试题

(二)1、下列各图所展示的现象中,什么力对物体移动有贡献?什么力对物体做了功?

①人推小车前进

②马拉车前进

③起重机吊起重物

2、当你端着一盆水不动时,你累吗?你有没有做功?为什么?

3、当你使劲地用力拉(固定在地面上的)讲台,讲台移动了吗?你累吗?你做了功没有?

4、人推木箱前进时,重力和支持力对木箱有没有做功?为什么?

5、人提前水桶沿水平地面前进时,提力有没有做功,为什么?

6、抛出的小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时,有没有力对它做功? 学生看书、讨论,教师巡视,3分钟后,师生一起讨论完成试题二的解答。师:题1展示的三个现象中,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有力作用在物体上,都使物体在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力都对物体做了功。

师:你们中谁能归纳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学生代表回答,教师板书: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师:题

2、题3的例子告诉我们,什么情况不做功? 生:当力作用在物体上,不能使物体移动,不做功。师:对,这是一种“劳而无功”的现象。

师:题4中,重力、支持力为什么不做功?题5中提力有没有做功?为什么?

生:重力、支持力对木箱移动没有贡献,不做功。同样向上的提力对水桶的水平移动没有贡献,也不做功。

师:对,这也是一种“劳而无功”的现象。当力与物体移动方向垂直时,这个力不做功。

师:抛出的小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时,有力对它做功吗? 生:没有,小球向前滚动的原因是因为小球具有惯性。

师:物体由于惯性运动时,没有外力对它做功,这可以说是一种“不劳无功”的现象。

(二)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师:帮功是有多少的,用的力大,移动的距离长,力的成效大,做的功多。下面请大家观看老师演示(如图)演示

1、将1只钩码提高1个单位(10厘米)高度 演示

2、将1只钩码提高3个单位(10厘米)高度

演示

3、将2只钩码提高3个单位(10厘米)高度 师:第二次做的功是第一次的几倍? 生:第二次是第一次的3倍。

师:第三次做的功是第二次的几倍?是第一次的几倍? 生:是第二次的2倍,第一次的6倍。师:你们能归纳出决定做功多少的因素吗?

生:功的大小跟力的大小和使物体移动距离的大小有关,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力做的功越多。

师:对,从上面的实验,我们不难得出:(板书)功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成正比。

(三)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师:我们知道了功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的关系。力学中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板书:功=力×距离 师:用W表示功,F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功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W=F·S(板书)。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距离的单位是米,功的单位是牛·米,牛·米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焦耳,简称焦,1焦=1牛·米(板书)。师:让我们一起计算一下,刚才第三次实验时老师做的功。提钩码用的力F=G=mg=0.2千克×9.8牛/千克=1.96牛 钩码移动的距离s=h=0.3米

提钩码做的功W=F·S=1.96牛×0.3米=5.88焦

三、小结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力学中“功”的概念,知道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给出了功的计算公式W=F·S,知道了功的单位是焦耳。下面再给出一组尝试题,供大家练习,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功的意义,掌握功的计算。下面请大家边看书,边练习。

出示尝试题

(三)1、下列情况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1)用100牛的力将物体举高2米。(2)用100牛的力提着物体站在2米高处。

(3)用100牛的力提着物体站在水平前进的小车上,随着小车一起向前移 动了2米。

(4)用100牛的力提着物体沿扶梯走在2米高平台上。(5)用100牛的力将垒球掷出10米。

(6)用100牛水平力拉着重500牛的小车沿水平面前进了10米。

2、试一试,估算一下你做了多少功?(1)将100克的砝码举高1米。

(2)将掉在地上的课本拾起来,放到桌面上。(3)将凳子放到桌面上。(4)做一次引体向上。

学生练习,并板演,教师巡视,最后与学生一起评价学生的板演,给予指正和肯定。

四、布置课外小实验:

测出自己上楼时所做的功及所用的时间。要求:

1、测出:(1)体重G;(2)楼层高h;(3)上楼所用的时间,按正常速度走上去所需时间t1,快速跑上去所需时间t2。

2、计算:(1)上楼所做的功,(2)两次登楼过程中,每秒钟做的功。

第三篇:教学设计-功(定稿)

11.1 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功的概念

2、能判断物体(力)是否做功

3、会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过程与方法

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学习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学习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导学方法:实验探究 教学资源

1.各种做功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出示多媒体,展示图片

引导学生认识力学中的功

(二)新课

知识探究点一.功概念的讨论

1、(1)观察课本P63页“想想议议”图11.1-2,这些做功实例中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2)观察课 本P63页“想想议议”图11.1-3,力都没有做功,想一想这些力为什么没有做功?并写出原因: 甲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示对做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必 要因素的理解。

2.下列现象中,什么力对物体移动有贡献?什么力对物体做了功?

①人推小车前进

②马拉车前进

③起重机吊起重物 3.分析以下事例:

(1)当你端着一盆水不动时,你累吗?你有没有做功?为什么

(2)人推木箱前进时,重力和 支持力对木箱有没有做功?为什么?

(3)人提前水桶沿水平地面前进时,提力有没有做功,为什么?

(4)抛出的小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时,有没有力对它做功?

4.通过以上事例,你能归纳总结力对物体没有做功的三种情况吗?(1)、(2)、(3)、知识探究点二:功的计算 根据功的计算公式,认真阅读课本P64页例题,结合做功的概念,完成以下各题:

1、定义:功等于力与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向移动______的_____;用符号_____表示功。

2、公式:文字表达式:功= _____× ____字母表达式:W=___公式可变形为:F=__ S=__

3、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 ___简称:___符号: ___,1J=___N•m(将两个鸡蛋举高1m,做功约1J)

1J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①在使用公式求功之前,要明确哪个力做功;

②同时同体性:力与物体移动的距离必须对应于同一物体,同一段时间

③力与物体移动的距离在方向上要一致(不一致的问题初中阶段不作要求计算)④要搞清力的大小;

⑤要注意单位的统一(化好单位)。

例1.一个人用50N的力沿水平方向匀速推一辆重200N的车前进2m,求这个人对车做功多少?重力对车做功多少?

2、起重机把8000N的重物竖直向上匀速提升5m后又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了2m,在这一过过程中钢丝绳向上的拉力对物体做功多少焦?

3、一个人沿水平方向匀速推一辆受阻力50N的车前进2m,求这个人对车做功多少?

巩固练习小结: 布置作业

见导学案《课后探究学案》 【板书设计】

一、做功

1、概念: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该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二、功的计算

W=F·s——物体在力F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米)

|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牛)

┕———力F做的功(焦)

第四篇:《功》教学设计

《功》教学设计

山东威海新都中学 杨龙飞

一、设计理念

课堂教学终极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在新授课中,精心设计学习情境,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顺利进入角色,达到全面理解新学概念的目的。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九年级的学生,学生已学习了运动和力、压强和浮力等知识,具备了学习功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但由于学生没有学习能的转化相关知识,所以在研究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时,很难直接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在引出“功”下含义前,将从汉字“功”的含义中“成效”的意思出发,说明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这样从“成效”出发引用“力学”里的“做功”,对学生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有帮助。学习功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延续和拓展,也是为学习后面功率、机械能、机械效率等知识作必要的知识储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功的含义。

(2)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识别在什么情况下物体做了功。

(3)知道功的单位。

(4)能利用的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功。

(2)经历探究,了解改变做功大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培养创新思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功的概念;能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会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判断力在什么情况下做功,在什么情况下没做功,识别“垂直无功”。

四、教学资源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大木块、小木块、大钩码(100g)、小钩码(50g)。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

提出问题:(1)图片中可以运用哪些力学知识来解释?

(2)如何改变力的作用效果?

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解答上述问题。

(二)新课教学

1.明确“成效”在物理学中的含义。

图片展示:生活中做功的两个实例和没有做功的两个实例。

学生观察图片展示的物理情景,讨论分析力作用在物体上所能够产生的“成效”,领会“成效”的含义,从而引出“功”。

联系实际,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分析力作用在物体上所产生的效果,进而上升至“成效”,为建立功的概念做准备。

2.理解功的含义并建立功的概念。

(1)实验探究: 用相同大小、相同方向的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产生的作用效果相同吗?

做法:学生两人一组,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用同样的力提升小钩码和大钩码或用同样的力拉小木块和大木块,观察力的“成效”。

(2)学生交流展示:比较两个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出产生“成效”的条件──有力并且在力的方向上运动一段距离,领会“成效”的含义。

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从实验现象入手分析,然后引导学生使他们知道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运动了一段距离,说明该力对此物体产生了一定的成效;物体没运动,说明力没有成效。

(3)建立功的概念:学生交流归纳,教师总结提升:说明力学中功的含义,建立功的概念。

功的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总结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

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做功需要哪些条件即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力、在力的方向上有移动的距离。

反馈练习: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强化练习:出示图片,提问:人提水桶行走时,提水桶的力对水桶做不做功?为什么?

对水桶进行受力分析结合分析距离,学习判断力做功的方法。

3.通过比较功的多少来确定功的计算方法

(1)实验探究:利用桌上的器材自己设计实验,看看谁做的功最多!

友情提示:怎么做才能对物体做功?怎么做,做的功更多?

启发思维,引入问题:提一桶水由一楼上到二楼,我对水桶做功了吗?再把水桶提到五楼呢,哪次成效大?哪次做功多?为什么?要想使我做的功更多,还有什么方法?

分析:教师有梯度的提问能正确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来解决问题,为实验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

学生两人一组,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如下实验:利用探究1的实验器材设计一个方案,使拉力做的功越多越好。交流展示。

引导学生:把所有的器材都提起来,提得越高,做的功越多;把所有的器材叠放在一起,拉得越远,做的功越多。

小结:功的多少与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关系:力越大,距离越远,做功越多。

(2)功的计算公式及单位:力学中就用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来计算功的大小,用字母F表示力,S表示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因为功的英文单词是work,我们取首写字母W来表示功,功的计算公式:W=FS

功的单位:国际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1J的物理意义:1J=1N·m

补充: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就给它起了一个专门的名称焦耳。感知1J的大小,把两个鸡蛋提高1m做的功约为1J。

(3)应用举例:在水平地上,用50N的水平推力推动重100N的箱子前进了10m,推箱子的人做了多少功?如果把这个箱子匀速举高1.5m他做了多少功?

学生讨论,合作解决问题,教师给予规范化板书演示。

4.课堂小结及检测

小组交流,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让学生自主构建本节的知识框架结构,教师给予适当补充提升。自主构建知识网络,自我评价收获所得。

六、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难度大,较抽象,难理解。通过备课研讨,我们补充同样的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利用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为本课的研究作了铺垫。有了这样的一个知识基础,再结合“成效”一词,学生对功的概念的理解就比较容易了。

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扩展学生实践研究的范围,诱发学生主体探究的动机,使学生在深层次的探索活动中,体验探索的艰辛和成功,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第五篇:功教学案例

《功》教学案例设计

兰西长江一中 潘晓雪

一、教材分析

《功》这一节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的第一节课。学习功是对前面知识的延续和应用,同时功也是后面学习功率、机械效率等知识的基础。本节课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具体实例入手,让学生分析力作用在物体上所产生的不同效果,从而正确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教材中直接给出了功的计算公式、单位及公式的应用,从而让学生更加容易掌握本节课内容。

二、学情分析

学生认知能力参差不齐,但是由于生活环境、年龄的因素,他们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学习这一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力的作用效果、运动和力、力和压强等知识。通过前面学习,已经经过一些物理思维方法训练,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过程方法:

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了功,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通知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联系生活,培养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和习惯。通过“焦耳”事迹的介绍,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家的伟大之处。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功的概念及计算 教学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重难点突破方法:运用功的概念,利用书中的图片举例说明做功与不做功的实例。判断某个力是否做功,要利用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进行分析,强调两个因素的同时性,分析不做功缺少的因素。结合生活实例进行巩固,加深对做功的理解。运用公式WFs进行计算时,要明确力的大小和方向,同时明确物体在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强调W、F、s三者的对应关系。

五、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师: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重力的方向

生: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生: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 生: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引入新课】

师:(由力的不同作用效果引出功。)举例:小明同学用力推桌子,桌子向前移动了一段距离。还可以用力向上提起一个物体,物体向上移动一段距离等等。这些力有了一定的“成效”,物理学中我们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力学的“功”。板书:11.1力学中的“功” 【新课教学】

师:仔细观察课本P63各图,学生回答问题:

① 图11.1-2中,几个实例的力有“成效”吗?(看是否达到了自己的目的)② 图11.1-3中,几个实例的力有“成效”吗?它们为什么没有做功? 学生思考、交流问题①、②,教师进行引导:学生总结:做功必须满足的条件。

生: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板书:

一、做功的条件: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师:图11.1-3中,力为何不做功? 生:甲图中,力与距离的方向垂直 生:乙图中,力的方向没有距离

师:手中的物体被扔出去后,能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物体具有惯性。向前移动的距离,有没有力作用呢?有没有做功? 生:没有力的作用。没有做功 师:板书 总结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1、有力无距离;2有距离无力;

3、力与距离垂直;

让学生举例说明在你周围,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根据学生的举例情况,教师及时点拨。)生:举例说明做功的例子。

师:教师举例,让学生分析是否有做功的情况存在(1)举重运动员在把杠铃举高过程中是否对杠铃做功?(2)运动员举着杠铃在高处停留5秒钟是否做功?

(3)直升飞机吊着重物先沿竖直方向上升,然后在沿水平方向飞行,是否有做功的情况存在? 生:认真研究思考问题。

(1)做功了。因为有力且力的方向移动了距离(2)不做功,力的方向没有距离(3)竖直向上运动过程中,力做了功。水平运动力没有做功。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P63-P64上半部分内容,完成以下内容 ① 力学中的“功”的公式是什么? ② “功”的单位是什么? 学生自习阅读,回答问题

生:功等于力与力的方向距离的乘积

功的公式:WFs 功的单位:1J1Nm 教师板书:

二、功的计算

1、功的公式:WFs

2、功的单位:1J1Nm

师:教师出示资料,焦耳的成就和事迹。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P64中间部分内容,完成例题中的问题。生:认真分析,回答问题

雪橇在水平路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手平衡力的作用。马的拉力等于摩擦力;

雪橇沿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已知; 根据功的计算公式可以求出。生:例题总结:

①在使用公式求功之前,要明确哪个力做功?

②要搞清楚力的大小:对于本题要明确写出拉力等于摩擦力等于多少?

③要注意单位的统一 教师板书学生的总结。

三、例题总结

1、求功前,明确哪个力做功?

2、写出力、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多少?

3、要注意单位的统一。【课堂练习】

1、在水平地面上,用50N的力沿着水平方向拉着重为100N的小车前进5m,拉力做功等于,重力做的功等于。

2、马拉着质量是2000kg的车在水平路上前进400m,马的水平拉力做了3105J的功,马的水平拉力是多大? 【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内容?

生:知道做功的条件、计算功的公式、单位及其应用。【布置作业】

同步解析与测评P56同步练习【板书设计】

11.1功

一、认识功

1、做功的条件: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1)、有力无距离;(2)、有距离无力;(3)、力与距离垂直;

二、功的计算

1、功的公式:WFs

2、功的单位:1J1Nm

三、例题总结

1、求功前,明确哪个力做功?

2、写出力、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多少?

3、要注意单位的统一。

下载功 教学设计方案Microsoft Word 文档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功 教学设计方案Microsoft Word 文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 功 》教学设计

    第一节《 功 》教学设计 陇城初级中学 洪应存 【教学内容】《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 (2)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3)理......

    《功》教学设计

    《功》教学设计 ——安达市第三中学 韩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能说出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2、明确......

    功教学设计

    《功》教学设计 潘铺初中 汪峰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能说出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2.明确计算功的大小的表达式......

    功 教学设计

    人教版《15.1 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对功的概念,以及功的计算方法做了阐述,并使学生理解怎样才算是做了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知......

    功 教学设计

    《功》 教学设计 滁州市第十中学 程良春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理解功的概念。 (2)理解功的两个要素。初步理解功的正负的物理意义。 (3)会用功的定义式计算恒力做功的大小......

    功 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2)第五章第二节——《功》的教学设计 松阳一中 物理组 林凯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也是以“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为教学线索的。从追寻守恒量谈到能量的转化,从能量......

    -功-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第1节《功》教学设计 五和镇九年制学校:王天军 2017年5月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第1节 功 五和镇九年制学校:王天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

    功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题:§15.1 功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认识机械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2.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并能进行相关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