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大班教案:小蝌蚪找妈妈 及反思
活动内容:小蝌蚪找妈妈 活动目标:
1.欣赏童话故事,感受“妈妈们”的热情和关怀。
2.了解小蝌蚪变成小青蛙的生长过程和各种动物的基本特征.3.学习根据白己对故事的理解表演故事的基本怙节,提高语言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幻灯片或图片小图Luil书以及“妈妈们`小蝌蚪、川`青蛙的头饰。2.有条件的幼儿园带幼儿到池塘边观察小蝌蚪⊙
3.准各教育挂图《语言・文学活动・小蝌蚪找妈妈》、学习包《语言・文学活动・小蝌蚪找妈妈》。活动过程:
1.教师边出示画面边配乐朗读全文并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2.指导幼儿复述人物对话,要启发幼儿通过不同语调、速度、音色和节奏来表现妈妈们的不
同形象(比如乌龟妈妈说话的语速较慢,表现出憨厚;大白鹅语速较快,嗓门大,表现出热情)。
3.组织幼儿分组讨论(可边拿手中的小图书边讨沦): 故事中的小蝌蚪和妈妈们对话时使用了哪些礼貌用语?这有什么好处?动物妈妈们的外形特征各有哪些不一样?小青蛙的生长变化的过程是怎么样的?(可让幼儿边找材料边求得答案。)4.最后请各组派一人来分别回答这些问题。
引导幼儿由组合成几个表演组,自己创设场景表演故事情节。教师参与表演.有目的地指导幼儿表演:让幼儿自己选择故事某个情节的两面作画。展示幼儿的画,并拼成一组“连环画”供幼儿互相欣赏或装订成书摆在阅渎角供大家欣赏。5.把作品欣赏活动作为一个小整合活动进行(分成两、二次活动)。
活动反思:我们进入了春天的主题,周一我准备了一节语言活动《小蝌蚪找妈妈》,《小蝌蚪找妈妈》是个充满情趣的儿童作品,故事围绕小蝌蚪找妈妈这一条线索,展开了一系列的故事情节。虽然类似的情节重复出现,但内容却不相同,而给孩子的感觉却是清晰明了的,使孩子能很好地接受。我在课前准备里,让孩子从家中带了一些小蝌蚪让孩子们进行观察。
在导入部分,我先出示孩子们带的小蝌蚪,然后说:“小蝌蚪想找妈妈,可不知道妈妈在哪里,怎么办呢?”激发了孩子想帮助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从而达到孩子主动学习的欲望。在讲故事前,我发现这个故事有很多的版本,我就找了一些资料,根据资料选择了孩子比较感兴趣的动物。由于故事内容较长,我采用了先看视频,然后分段欣赏的方法,讲故事分成六段呈现给孩子。然后请孩子上来当小老师,复述故事。最后,最感兴趣的还是表演活动了,孩子们都踊跃参加,在表演过程中很是投入,连平时不太参与的几位孩子也都乐于表演了。
但在活动过程中我还是觉得孩子的创新思维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孩子们还是只是根据了我提供的动物来表演的,我觉得今后将在活动中引起注意,让孩子能多多开动脑筋,表现出不一样的表演,使活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本次活动总体来说是较为成功的,整个活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高,气氛活跃。我为孩子创设交流、想象、表述和展示的机会,让孩子在发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己寻找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小蝌蚪。
第二篇:幼儿大班语言“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目标:
1、知道故事的名称、角色和主要的情节。
2、理解故事的内容,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成长过程。
3、丰富对春天特征的感受和认识,欣赏有关描述春天的语句。准备:
1、幼儿已在自然角里饲养小蝌蚪,并观察到了解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
2、故事的录音、图片或幻灯。过程:
1、出示“小蝌蚪”图片,引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师:“你们知道这是谁吗?今天有段好听的故事,讲的就是小蝌蚪的事,故事的名字叫《小蝌蚪找妈妈》。
2、教师讲述故事一遍,并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中主要讲的是谁?
(2)小蝌蚪把哪些动物当成自己的妈妈了?小蝌蚪为什么会认错妈妈吗?
3、教师边演示图片边讲述故事,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提问:
(1)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青蛙妈妈生的黑乎乎的卵变成了什么?
(2)小蝌蚪找妈妈先碰到了谁?后来碰到了谁?为什么会把她们当成自己的妈妈?
(3)小蝌蚪的妈妈究竟是谁?为什么小蝌蚪和它的妈妈长的不像呢?(4)小蝌蚪最后怎么变成青蛙的?
4、再次倾听故事,感受优美的语句。提问:“你最喜欢故事中哪一句描述春天的话?
5、幼儿跟录音边看图边讲述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第三篇:大班小蝌蚪找妈妈
大班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执教者:李春燕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成长过程。
2、能够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
3、尝试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地表述画面内容,并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表演故事。
二、活动准备:
故事录音带、课件、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出课题。
1.师:今天李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有趣的谜语,我想请聪明的小朋友们来猜一猜、看看那谜底到底是什么? 大大的脑袋,黑黝黝,细细的尾巴水中游!”
幼:小蝌蚪。
2.(出示小蝌蚪的图片)
师:这就是小蝌蚪、它有着大大的脑袋,黑黑的身体,还有一条小尾巴。
师:小蝌蚪一出生,还没睁眼睛时,它的妈妈就出去了,所以啊,它们并不知道它们的妈妈是谁。有一天,岸上来了两只小鸡。它们说说话就变成了好朋友,母鸡妈妈来找小鸡了。小蝌蚪们看见了就想起了自己的妈妈,但是小蝌蚪们不知道自己的妈妈张什么样?所以啊?他们想了个办法,发出了一张寻人启事,让我们来看看寻人启事上写着什么,上卖弄写着:我是小蝌蚪,我非常想念我的妈妈,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它在哪儿?我听说大四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一起找找妈妈吧,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幼:愿意!
师:恩,你们都是有爱心的好孩子呀!那让我们一起来帮小蝌蚪找妈妈吧!
(二)、教师分段说故事,师幼互动,幼幼互动。1.教师朗读虾公公那段故事,师幼表演
师: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路上碰到了谁呢?
师:小蝌蚪们是怎么问虾公公的?虾公公又是怎么回答的?(两个问题连在一起问)幼:请问我们的妈妈在哪里!你们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宽又大。好孩子到前面去吧!师:恩、xxx小朋友说的真棒!那么下面我想请位小朋友们来扮演一下小蝌蚪的角色,我来扮演虾公公。
师: 经过虾公公的提示后,小蝌蚪又继续往前游。在下面的过程中它们找到妈妈了吗?让我们一起陪小蝌蚪们找找!
2.出示大鱼的图片,讲述第二段故事,幼幼表演
师:这是谁啊?
师:哦!这是一条大鱼!大鱼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宽又大,小蝌蚪们看见把它当成了妈妈,就迎上去叫:‘‘妈妈.......
师:大鱼是小蝌蚪的妈妈吗? 幼:不是。
师:恩,那它们为什么会把大鱼当成妈妈?为什么会认错?
幼:因为虾公公说它们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宽又大,大鱼正好也是这样的。所以认错了妈妈。师:恩,因为大鱼也有这样的特征。小蝌蚪们叫了大鱼妈妈以后,大鱼妈妈对小蝌蚪说了什么?小蝌蚪又是怎么说的?
幼: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只有四条腿… 小蝌蚪很有礼貌的说了声谢谢!师:恩,你说的真棒!下面我想请小朋友们来扮演小蝌蚪们,一位小朋友扮演大鱼妈妈。
师:恩,小朋友们表演的真棒!可是啊!小蝌蚪们还是没有找到妈妈,让我们在一起帮它们找找!游啊游,游啊游,这次小蝌蚪们看到了谁呢?
3.出示螃蟹的图片,幼儿猜故事情节,教师讲述故事,全体表演。
师:这是谁啊?
幼:螃蟹。
师:那你们来猜一猜小蝌蚪看到螃蟹后,会对螃蟹说些什么?螃蟹又会怎么回答小蝌蚪?
幼:叫螃蟹妈妈;螃蟹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
师:恩,让我们来听一听故事里是不是这样讲的。
师:果然,蝌蚪看到螃蟹就叫螃蟹“妈妈、妈妈”。你们真聪明!然后螃蟹是怎么回答小蝌蚪的啊? 幼: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只有四条腿。好孩子,到前面去找吧!师:哦!小蝌蚪又认错妈妈了,谁能来说一说小蝌蚪为什么会认错妈妈的? 幼:因为鱼妈妈说过它们的妈妈肚皮是白色的,而螃蟹妈妈的肚皮就是白的。师:对于螃蟹妈妈的回答,小蝌蚪又是怎么有礼貌的说的? 幼:谢谢您,螃蟹妈妈!
师:恩,我想请几位小朋友上来表演一下小蝌蚪,其余小朋友和我一起表演螃蟹妈妈。(全体表演)
师:看来这一次小蝌蚪还是没有找到妈妈,我们再帮小蝌蚪们找找吧!游啊游,游啊游,这次又看到谁了呢?
4.出示乌龟的图片,幼儿猜想,教师讲述,全体表演。
师:这又是谁啊?
幼:乌龟。
师:这一次小蝌蚪又会对乌龟说什么呢?乌龟又会怎么回答小蝌蚪呢?
幼:会叫乌龟妈妈,妈妈……
师:恩,它们是这样对话的吗?让我们再来听一听。(教师讲述故事)师:小蝌蚪们叫完乌龟妈妈后,乌龟妈妈是怎么回答小蝌蚪的?
幼: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穿着绿衣裳,唱起歌来‘呱呱呱’,走起路来一蹦一跳。好孩子,块找她吧!
师:这次小蝌蚪为什么会认错妈妈?
幼:因为螃蟹妈妈说过它们的妈妈有四条腿,而乌龟妈妈就有四条腿。
师:对于乌龟妈妈的回答,小蝌蚪又是怎么有礼貌的说的? 幼:谢谢您,乌龟妈妈!
师:恩,我想请小朋友们扮演乌龟妈妈,我来扮演小蝌蚪。(幼儿表演)
师:看来这一次小蝌蚪还是没有找到妈妈,但是小蝌蚪们,并没有放弃,让我们再帮它们找找吧!游啊游,游啊游,这一次小蝌蚪们见到妈妈了吗? 5.出示青蛙妈妈的图片,教师讲述故事 师:这是谁呀!
幼:青蛙妈妈!
师:哦!它们总算找到了它们的妈妈,让我们来听一下它们之间又发生了什么事?(教师讲述故事)小结:恩,小蝌蚪们总算是找到了妈妈,并且非常地感激小朋友们能陪它一起找!师:可是为什么小蝌蚪跟他们的妈妈不像呢?
幼:…...6.教师出示小蝌蚪成长过程
师小结:原来小蝌蚪过几天先会长出两条后腿来,接着又会长出两条前腿来,等四条腿长齐了,脱掉尾巴,换上绿衣裳,就变成了青蛙。
(三)、回忆故事内容
师:故事讲完了!小朋友们说说看,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先看到了谁,后看到了谁?他们为什么会认错妈妈?
(四)、熟悉掌握故事
幼儿跟录音边看图边讲述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大班故事《小蝌蚪找妈妈》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篇童话故事以浅显的文字生动地描写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同时配有图文形式叙述了小蝌蚪是怎样找妈妈的以及最后变成青蛙的有趣过程。从教材编排看,童话中动物角色较多,语言生动、趣味性强,是幼儿进行表演的典型教材。从教材结构看童话中对话较多、重复式结构较多,幼儿很感兴趣,也是最容易掌握的最佳范例,同时活动目标也明确指出尝试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地表述画面内容,并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表演故事。
二、说教学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成长过程。
2、能够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
3、尝试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地表述画面内容,并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表演故事。
三、说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活动重点:尝试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地表述画面内容,并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表演故事。活动难点:幼儿初步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成长过程。
四、说活动准备准备:
故事录音带、课件、图片
五、说教法方法:
本次活动教学,以幼儿指导纲要为指导,根据故事内容的特点,创建了“多向互动、合作探究”的主体教学模式。通过师幼互动,幼幼互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运用多媒体课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我主要运用了游戏表演法、视听结合法和分段观察的三种教学方法。
六、说活动过程
1、猜谜激趣,导入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开始时,我用谜语引出蝌蚪,引发幼儿的兴趣,并通过提问:“小蝌蚪从没见过自己的妈妈,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提问:为什么小蝌蚪和自己的妈妈长得不一样?幼儿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为幼儿创设情景,设置悬念,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幼儿的思维,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另外还给幼儿提供了一次自由表达的机会。整整发挥了幼儿的主体地位。
2、分段欣赏故事,幼儿感知故事内容
我让幼儿看课件欣赏故事,幼儿通过色彩鲜明的画面和优美动听的故事,以及自身的表演,身临其境后,就能轻而易举地初步感知了故事的整体内容。教师并通过一系列的启发性提问让幼儿深入了解故事中的运用,感受诗歌中的重复式结构的语句特点,感受到故事的趣味性。分段欣赏法更有助于加深幼儿对故事的记忆能力,使幼儿头脑中更为清晰,为下面的角色表演奠定基础。
4、在对幼儿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还有对幼儿进行思维训练。活动中,我通过质疑:小蝌蚪和青蛙妈妈长得像吗?对其进行思维训练。在此基础上,让幼儿回顾故事,自己来解决问题,变幼儿被动求知为主动求知,培养了幼儿的综合判断能力。在次看课件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并让幼儿通过肢体来表示小蝌蚪到青蛙的成长过程。本节课的难点就轻易解决了。
第四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含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含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含反思1
设计思路:
小朋友都喜欢听故事,尤其是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了幼儿。在故事中,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曲折经历,使幼儿了解到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用绘画的形 式表现出来,了解连环画的形式,会区分故事中不同的情节内容,知道其先后顺序,制作成连环画,并且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相互合作的能力。
活动目标:
1、进一步熟悉和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内容,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2、会区分故事中不同的情节内容,知道其先后顺序,并能通过绘画表现出来,制作成连环画。
3、与同伴协商,在分工与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完成任务。
4、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白纸裁成32k,数量7倍于幼儿人数。
2、事先熟悉《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内容。
3、水彩笔、连环画、动物图片、订书机。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故事《小蝌蚪找妈妈》的主要情节。
1、播放录音,再次欣赏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2、提问:小蝌蚪刚生下来是什么样子?
小蝌蚪把哪些动物当成自己的.妈妈了?
小蝌蚪去找妈妈,先碰到了谁?后来又碰到了谁?最后它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
小结:小蝌蚪遇到了鸭妈妈,鱼妈妈,乌龟妈妈,鹅妈妈,在大家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二、讨论:怎样制作连环画?
1、师:小朋友知道什么是连环画吗?(连环画就是由一张张连续的画面,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按次序装订起来,就成了一本连环画。)
2、怎样来做连环画呢?
①.画故事。每张纸画一个故事情节,有几个情节就画几张纸。
②.把画好的故事内容按照先后顺序排列并写上页码。
③.装饰封面。利用故事的名字《小蝌蚪找妈妈》,画在封面上,让别人一看就知道这本连环画告诉我们的是什么故事。
④.装订。
三、请幼儿欣赏图画书,边思考边讨论绘画方法。
教师:这么长的故事我们可以怎么画?(小组合作)小组合作时怎么分工?一共要画几张?有哪几张?
四、播放故事,幼儿绘画,制作连环画,老师巡回指导,给予及时的帮助。
教师注意提醒幼儿根据情节的发展表现完整的画面。
难点:与同伴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五、幼儿之间互相欣赏、交流。
教学反思:
在上好一节课时,我们一定要做好活动准备,包括了物质准备,我做了40个小蝌蚪的头饰,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模仿蝌蚪的乐趣、画好了40幅彩色的池塘背景图,让每个孩子在视觉上体验美的乐趣,受到美的熏陶。同时要做好经验准备,课前我问孩子们,看过《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和故事吗?没想到有的幼儿从来没有看过、也没听过这个故事,虽然是少数的孩子,但是在课前需要孩子们都能了解这个故事的大概内容,于是我在网上找到了这个动画片,还是我小时候看的上海制片厂的水墨画的动画片,没想到每个孩子都聚精会神非常认真地观看,并且要求再看一遍,连我都和他们一起重温了我的童年了。现在的孩子只看《喜洋洋和灰太狼》之类新的动画片。我问孩子们见过小蝌蚪吗?大部分的孩子只是从动画片、图画书上见到过,所以我决定在上课时要给孩子们拿几只活的小蝌蚪,他们一定很感兴趣、很开心。感觉孩子接触活的动物太少了,接触大自然的也太少了。我让家长回家带孩子了解小蝌蚪进化青蛙的过程,有条件的话,家里养几只小蝌蚪,让孩子亲身观察,没有的话可以看图书和上网了解,虽然这个知识点不是活动目标的内容,但是通过这个活动,可以加强家园联系达到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也可以引导家长在家如何教育孩子,都教育什么。老师也要有经验准备,做好预设问题,熟记教案,把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要预想到,做好相应的准备和方案。孩子们上课积极性很高,兴趣很浓厚,尤其是让两个孩子到前面做示范,画蝌蚪,两个孩子都不想回去了,孩子没有用过棉签画画,所以很好奇,兴趣很高。美术活动,一定要把要求提明确,画画要求,卫生要求,把可能发生的问题都要想到,对幼儿要提出要求。
小百科:蝌蚪(英文:tadpole ) 古时写作“科斗”,是蛙、蟾蜍的幼体,又称蛤蟆蛋蛋。刚孵化出来的蝌蚪,身体呈纺锤形,无四肢、口和内鳃,生有侧扁的长尾,头部两侧生有分枝的外鳃,吸附在水草上,靠体内残存的卵黄供给营养。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含反思2
活动目标:
1、请幼儿把故事中的一个情节画成一幅画,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让幼儿注意画面安排,注意远近、大小关系。
3、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4、感受色彩对比。
活动准备:
1、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教师对故事内容要很熟悉,语言要生动、形象,特别是讲到动物的形状、色彩、动态时,更要仔细具体)
2、每个一盒蜡笔、油画棒、彩色铅笔和一张纸。
活动过程:
1、启发谈话:小朋友,今天我们要画“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图画,怎样画呢?不是看着老师的画再画,而是听了老师讲的故事以后再画。小朋友,你们会画吗?认真听老师讲故事的小朋友,就一定会画。现在听老师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小池塘边,长着许多水草,在草丛里,青蛙妈妈生了许多小宝宝。小宝宝长大了,变成了大脑袋、尖尾巴的小蝌蚪。许多小蝌蚪你追我赶地游呀游呀。小蝌蚪要回家了,可是妈妈呢?妈妈不见了,快快找,小蝌蚪找妈妈,游到西,游到东,游到荷花旁边,看见一条金鱼,眼睛圆又大,忙叫:“妈妈!妈妈!”金鱼说:“你们认错了,我是金鱼,白肚皮的才是你们的妈妈。”小蝌蚪问问这个,这个说“不是”,问问那个,那个也说“不是”。“呱呱呱”,青蛙妈妈游过来了,说:“孩子,好孩子!我是你们的妈妈呀。”小蝌蚪看看青蛙:大眼睛,白肚皮,四条腿,样子怎么跟我们一点儿也不像呢?青蛙妈妈说:“好孩子,你们还小呢,等你们长大了,就像妈妈了。”小蝌蚪终于找到妈妈了。
小朋友,故事讲完了,请小朋友把故事里的事画给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看好吗?不要忘记故事里讲到的地方,是哪里?(在池塘里)那里有什么呀?(有水草、荷叶、荷花,还有各种小鱼……)更不要忘记小蝌蚪是去干什么呀?(找妈妈)……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安排好画面,注意远近、大小关系。
3、讲评:结束后,将幼儿的图画张贴起来,让幼儿观看和相互学习。
活动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传统课文,因其内容生动、有趣而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在课堂中我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学生上课被动和机械训练的弊端。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寻人启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件事所表现出来的喜爱的情绪。课堂中,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有无,直接影响着课的质量。上课伊始,老师神秘地告诉学生,刚才在校门口看到了一张寻人启事,想看看吗?在同学们诧异声中,教师用幻灯打出
《寻人启事》:
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在哪里?听说二(7)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同学们恍然大悟,不一会儿小脸上个个绽出灿烂的笑容,原来是可爱的小蝌蚪找他们帮忙来了。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问:“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孩子们一边齐声响亮地喊愿意,一边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读课文。没有大费周折的导入语,也没有颇费时间的练习题,学生就这么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文,进入了角色。
二、读、说、贴、讨论学文,丰富语言的积累
1.读——分层朗读,读出感情
(1)初读。教师有趣导入课文以后,随即抛出问题。a.课件播放全文,学生思考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b.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从文中找出它妈妈的特征。学生在读中了解内容梗概,获得整体感知。带着问题读,使读不再是漫无目的,提高了读的质量。
(2)精读。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教师精心导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课文第二、第三两小节,是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是全文的重点,处理如下:a.读这两小节,回答小蝌蚪先碰到了,又碰到了()。b.比较句子。
(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捉食,就迎上去。小蝌蚪一看见乌龟在水里游,就追上去。c.朗读指导。重点指导小蝌蚪与鲤鱼、乌龟之间的对话。d.分角色朗读并表演。
2.说——以读促说,说中理解
(1)说顺序。要求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通过学生的'说来完成填空题。
(2)说内容。在学生知道青蛙的样子以后,要求他们在寻人启事中加入青蛙的特征。把学到的内容及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3.贴——据文贴画,贴中取乐
教师准备好五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小青蛙。通过学生看图引导学生说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师相机贴出对应的图片。这样学生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就轻松自如,毫不吃力。
4.讨论——形式多样,深入引导
新基础教育理论认为:
“任何学校教育活动都会对人的身心产生多方面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所以,每一项学校教育活动都应顾及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课堂教学尤需如此。鲤鱼妈妈说蝌蚪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乌龟却说蝌蚪妈妈长着大眼睛,披着绿衣裳,到底蝌蚪妈妈长什么样呢?他们俩谁说的对呢?问题一抛出,立即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积极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说出蝌蚪妈妈的样子,并加以引申。通过学生课前资料的寻找以及课上资料的交流,学生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并且开动脑筋说出了许多保护的措施。增强了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也有许多遗憾。比如:学生读懂了课文,但对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总结的不及时、不明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坚持把读的权利留给学生;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评的自由还给学生。通过感悟、联想两个支点,尽可能让全体学生参与,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全员活动,全程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含反思3
活动目标:
1.欣赏并理解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2.初步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课件《小蝌蚪找妈妈》。
2.小蝌蚪、小鸭、小鱼、乌龟、小鹅、青蛙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讨论
教师播放课件和,丰富幼儿对小蝌蚪认识。
教师:你们见过小蝌蚪么?它们长得什么样子?
二.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1.教师播放课件,幼儿边看课件边欣赏故事,1-2次。
2.教师播放课件,教师请幼儿观察画面回忆故事或者指向小蝌蚪第一次遇到了谁等文字按钮。
教师: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都遇到谁了?它们怎么说的?小蝌蚪最后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长什么样子?
三.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幼儿根据故事讨论小蝌蚪是怎么长大变成青蛙的,教师可结合课件来开展这一活动。
活动延伸:
幼儿分角色进行情景剧表演。
活动反思:
我觉得这节课的设计整体来说是自然、流畅、轻松活泼的,教学内容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方式,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具是孩子们兴致盎然。首先从老师问孩子们,回家没看见自己的妈妈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导入,让幼儿知道孩子和妈妈的关系,之后出示《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这不仅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也让幼儿有了一个丰富的'想象空间。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老师的操作活动有着很浓厚的兴趣,通过自己的表达,孩子们对小蝌蚪的各种动态有了一定的理解,老师先让孩子了解小蝌蚪的特征,再让幼儿讨论小蝌蚪游动的反向,是怎样改变小蝌蚪游动的方向的,突出了本节活动课的重点。将语言发展,数的感知,探索巧妙的融合在一起。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含反思4
活动目标
(1)掌握用棉签画小蝌蚪的方法。
(2)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
(3)让幼儿关爱小动物。
(4)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重点难点
重点:怎样正确使用棉签画画
难点:掌握用棉签画小蝌蚪的方法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一幅大的池塘背景画、幼儿每人一幅A4纸的池塘背景画、为每个幼儿准备一个小蝌蚪的头饰、青蛙妈妈的头饰一个、棉签若干、黑色水粉颜料、调色盘若干、篮子和手纸若干、钢琴、鱼缸和几只小蝌蚪。
(2)经验准备:幼儿经验准备:课前我问孩子们,看过《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和故事吗?没想到有的幼儿从来没有看过、也没听过这个故事,虽然是少数的孩子,但是在课前需要孩子们都能了解这个故事的大概内容,于是我在网上找到了这个动画片,还是我小时候看的上海制片厂的水墨画的动画片,没想到每个孩子都聚精会神非常认真地观看,并且要求再看一遍,连我都和他们一起重温了我的童年了。现在的孩子只看《喜洋洋和灰太狼》之类新的动画片。我问孩子们见过小蝌蚪吗?大部分的孩子只是从动画片、图画书上见到过,所以我决定在上课时要给孩子们拿几只活的小蝌蚪,他们一定很感兴趣、很开心。感觉孩子接触活的动物太少了,接触大自然的也太少了。我让家长回家带孩子了解小蝌蚪进化青蛙的过程,有条件的话,家里养几只小蝌蚪,让孩子亲身观察,没有的话可以看图书和上网了解,虽然这个知识点不是活动目标的内容,但是通过这个活动,可以加强家园联系达到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也可以引导家长在家如何教育孩子,都教育什么。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小蝌蚪
(1)师:孩子们,今天李老师跟小朋友一起猜个谜语“大脑袋,长尾巴,从头到尾黑黝黝,游来游去找妈妈。(打一小动物)。(谜底:小蝌蚪)
幼:孩子们一起说的:“小蝌蚪”。
(孩子们很喜欢猜谜语,他们喜欢这种文字游戏,感觉很神秘,平时在休息的时候,我就让孩子们经常猜谜语,可以锻炼孩子的思维综合反应能力,开发智力,他们很开心这个时间段。在谜语导入过程中,我故意把语气放慢,边说边做相应的动作,动作可以夸张可爱些,小班孩子们看的、听的很认真,加上以往的谜语游戏训练,孩子们应该都能猜到是什么动物——小蝌蚪。用谜语导入,为了增加课上的趣味性,挺高孩子们的兴趣。)
(2)师:那你们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吗?
幼:听过
师:到最后小蝌蚪找到它们的妈妈了吗?
幼:找到了。
师:那谁是小蝌蚪的妈妈?
幼:青蛙。
(在课前经验准备的时候,有一部份孩子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但有一部分没有听过,我就让所有的孩子一起欣赏了这个动画片,也让家长在家给孩子讲了讲这个故事,让孩子们在课前有对蝌蚪和青蛙的初步了解,不至于在上课时感到陌生。因为小班的上课时间是十五分钟,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能更好的完成活动目标,就需要把故事的内容在课前准备好,起初本以为孩子们应该都听过这个故事,没想到一部分孩子真没听过。应该组织家园联系,让家长每晚给孩子将一个睡前小故事,同时可以让孩子慢慢复述故事,从小班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
二、了解小蝌蚪身体特点
(3)师:孩子们,你们看今天李老师把谁请到我们小三班了?(从纸箱里面拿出鱼缸,里面有很多条小蝌蚪。)
幼:孩子们兴奋的都站起来了,特别高兴,都在喊:“小蝌蚪、小蝌蚪、小蝌蚪,有几个小孩下坐到前面一起来看。
师:我环绕每个桌子和座位,让孩子们仔细观看蝌蚪长什么样子。
幼:有的说小蝌蚪是黑色的、有的说小蝌蚪长着圆圆的大脑袋、小蝌蚪后面有尾巴、小蝌蚪长的不像青蛙、小蝌蚪的尾巴是弯弯的等等。
师:老师跟着孩子一起总结小蝌蚪有一个大大圆圆的脑袋,脑袋后面还长着一条细细,弯弯曲曲的尾巴,小蝌蚪的身体是黑色的。老师一边总结一边在黑板上用彩笔做示范,画出一个小蝌蚪,加深孩子对蝌蚪的印象。
师:好了,孩子们,小蝌蚪累了,说要回去休息一下,我们一起小声的和他们说再见,不要吵到他们休息好吗?
幼:孩子们逐渐小声的和小蝌蚪们不舍得说“再见”了。
(课前准备时,我知道很多孩子都没见过活的小蝌蚪,他们也很希望能见到,于是我找来了活的生物,这样更能提起他们的兴趣,观察的更仔细,当时孩子们都很兴奋,以至于课堂都有些混乱了,有的孩子还下坐看,其余孩子都跟着效仿,以至于都到前面来拥挤了,当时有些慌张,这是我没有预想到的,老师提的要求孩子们也听不进去了,但是回头一想,这说明孩子们对蝌蚪的兴趣很高,很喜欢它们。于是我做了一个“嘘”的手势,以静制动,很难过的说:“小蝌蚪好像很害怕了,你们都在前面拥挤,大声说话,吓到它们了,这时有的小朋友回到了座位,我提出要求:“让孩子们都回到座位上,不要吓到小蝌蚪,老师保证轮流让每个小朋友都能看清它们,这个方法还真挺管用,每个孩子都安静的回到座位,这是我提出了要求:“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小蝌蚪长什么样子?孩子们看的很认真,回答问题的时候,孩子们都很积极踊跃的回答,并且回答的都很棒。)
(4)用棉签画小蝌蚪
师:小蝌蚪生活在哪里?
幼:水里面。
师:好,小朋友请看这里,这是一个池塘,里面有几条小蝌蚪,看看还有什么?
(出示一幅老师画好的池塘背景图)
幼:有荷叶、有荷花、有小蝌蚪。
师:小蝌蚪喜欢群体生活,但是池塘里面只有几只小蝌蚪,我们一起把它们的其他同伴画出来,好不好?
幼:好好
师:但是今天我们不用笔,而是用它来画(出示棉签),你们看这是什么?
幼:棉签
师:平时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到棉签?
幼:打针前用、掏耳朵用等等。
师:不错,我们都会在打针前用棉签消毒皮肤,还有如果小朋友用棉签掏耳朵可要小心,必须爸爸妈妈在的情况下才可以用,否则自己掏耳朵会有危险的。
但是今天李老师要用棉签来画小蝌蚪,怎么用棉签画画呢?首先,棉签你们看是没有颜色的,我们把棉签蘸一下黑色颜料,看,棉签变成黑色的了,在池塘里画出小蝌蚪圆圆大大的黑脑袋,之后在后面画出一条细细弯弯曲曲的长尾巴,看,小蝌蚪游出来了,有的向右游、有的向左游、有的向下游、有的向上游,什么方向游的小蝌蚪都有。谁想到前面来试一试?
幼:王浠滨,冯泳琪
(当我在前面讲解怎样用棉签画小蝌蚪时,冯泳琪小朋友因为好奇,不自觉的走到前面来了,于是我说:“谁想到前面来试一试?”就让王浠滨,冯泳琪来前面画一画。两个小朋友特别爱画,画完一个还想画。)
师:如果小朋友不小心把手弄上了颜色,可以用篮子里面的手纸擦擦手,然后再放进篮子里面。如果小手很干净,就不用手纸擦了。还有如果画完一个蝌蚪后,棉签没了颜色,再到调色盘中蘸蘸颜料继续画小蝌蚪,小朋友要注意不要把棉签碰到自己的身上和其他小朋友的身上,画完后把棉签一定要放进调色盘中,不能乱扔。好了,孩子们我们一起试一试吧。
师:每位小朋友发纸、调色盘、篮子。
(在上美术课前,一定要在课上把要求提好,在课前要预想很多问题可能发生,比如有的会用棉签掏耳朵,所以要告诉棉签不能随便使用会有危险的、在孩子用棉签画画时,就会用完随意扔到地上,所以要提出要求,不要随意乱丢乱放,要放回到调色盘中、幼儿可能在用棉签画画时,不小心蹭到手上和脸上,或衣物等其它地方,这时就需要用到手纸,不要随意乱摸。要在行为和卫生习惯提出要求,养成好习惯。孩子们画的兴趣很浓,课堂纪律特别好,都在认真地用棉签画画,体验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带来的绘画乐趣,每个孩子画的都特别好。)
活动展示:
把孩子们作品都展示在黑板上。
(让孩子们讲述自己画的小蝌蚪,由于年龄小,小班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不是很好,只有王浠滨说的较完整:“这是蝌蚪爸爸、妈妈和孩子们,它们一起出去寻找其它的小蝌蚪了。”最后,我让孩子们彼此看一看其它小朋友画的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互相欣赏。)
师:好了,孩子们,我们一起和小蝌蚪去找妈妈好不好?
幼:好,好。
师:唱歌曲《小蝌蚪找妈妈》
(给每个孩子发一个小蝌蚪的头饰,戴在头上,老师戴青蛙妈妈的头饰,把老师围在中间,一起唱跳《小蝌蚪找妈妈》的歌曲。由于教师空间比较狭窄,跳的比较拥挤,但是孩子们唱的跳的还是特别开心。)
教学反思
1、教师自我评价:
①优点:在上好一节课时,我们一定要做好活动准备,包括了物质准备,我做了40个小蝌蚪的头饰,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模仿蝌蚪的乐趣、画好了40幅彩色的池塘背景图,让每个孩子在视觉上体验美的乐趣,受到美的熏陶。同时要做好经验准备,课前我问孩子们,看过《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和故事吗?没想到有的幼儿从来没有看过、也没听过这个故事,虽然是少数的孩子,但是在课前需要孩子们都能了解这个故事的大概内容,于是我在网上找到了这个动画片,还是我小时候看的上海制片厂的水墨画的动画片,没想到每个孩子都聚精会神非常认真地观看,并且要求再看一遍,连我都和他们一起重温了我的童年了。现在的孩子只看《喜洋洋和灰太狼》之类新的动画片。我问孩子们见过小蝌蚪吗?大部分的孩子只是从动画片、图画书上见到过,所以我决定在上课时要给孩子们拿几只活的小蝌蚪,他们一定很感兴趣、很开心。感觉孩子接触活的动物太少了,接触大自然的也太少了。我让家长回家带孩子了解小蝌蚪进化青蛙的过程,有条件的话,家里养几只小蝌蚪,让孩子亲身观察,没有的话可以看图书和上网了解,虽然这个知识点不是活动目标的内容,但是通过这个活动,可以加强家园联系达到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也可以引导家长在家如何教育孩子,都教育什么。老师也要有经验准备,做好预设问题,熟记教案,把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要预想到,做好相应的准备和方案。孩子们上课积极性很高,兴趣很浓厚,尤其是让两个孩子到前面做示范,画蝌蚪,两个孩子都不想回去了,孩子没有用过棉签画画,所以很好奇,兴趣很高。美术活动,一定要把要求提明确,画画要求,卫生要求,把可能发生的问题都要想到,对幼儿要提出要求。
②缺点:在课前预设问题时,没有想到再拿出活的蝌蚪时,孩子们那么的兴奋,课前准备时,我知道很多孩子都没见过活的小蝌蚪,他们也很希望能见到,于是我找来了活的生物,这样更能提起他们的兴趣,观察的更仔细,当时孩子们都很兴奋,以至于课堂都有些混乱了,有的孩子还下坐看,其余孩子都跟着效仿,以至于都到前面来拥挤了,当时有些慌张,这是我没有预想到的,老师提的要求孩子们也听不进去了,但是回头一想,这说明孩子们对蝌蚪的兴趣很高,很喜欢它们。于是我做了一个“嘘”的手势,以静制动,很难过的说:“小蝌蚪好像很害怕了,你们都在前面拥挤,大声说话,吓到它们了,这时有的小朋友回到了座位,我提出要求:“让孩子们都回到座位上,不要吓到小蝌蚪,老师保证轮流让每个小朋友都能看清它们,这个方法还真挺管用,每个孩子都安静的回到座位,这是我提出了要求:“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小蝌蚪长什么样子?孩子们看的很认真,回答问题的时候,孩子们都很积极踊跃的回答,并且回答的都很棒。由于班级面积比较小,加上课的尾声比较急,最后的歌表演有些仓促了。
2、总的来说这节课上的挺满意,预设的活动目标都完成了。就是课后怕时间紧张,歌表演《小蝌蚪找妈妈》唱的太仓促了。
3、课上有出乎意料的事发生,在课前预设问题时,没有想到在拿出活的蝌蚪时,孩子们那么的兴奋,课前准备时,我知道很多孩子都没见过活的小蝌蚪,他们也很希望能见到,于是我找来了活的生物,这样更能提起他们的兴趣,观察的更仔细,当时孩子们都很兴奋,以至于课堂都有些混乱了,有的孩子还下坐看,其余孩子都跟着效仿,以至于都到前面来拥挤了,当时有些慌张,这是我没有预想到的,老师提的要求孩子们也听不进去了,但是回头一想,这说明孩子们对蝌蚪的兴趣很高,很喜欢它们。于是我做了一个“嘘”的手势,以静制动,很难过的说:“小蝌蚪好像很害怕了,你们都在前面拥挤,大声说话,吓到它们了,这时有的小朋友回到了座位,我提出要求:“让孩子们都回到座位上,不要吓到小蝌蚪,老师保证轮流让每个小朋友都能看清它们,这个方法还真挺管用,每个孩子都安静的回到座位上了。
4、如果再重新上一次这节课,我会让孩子们尝试用手指画蝌蚪,体验不同的乐趣。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含反思5
活动目标:
1、教幼儿练习向指定的方向跑,并锻炼幼儿腿部肌肉力量。
2、培养幼儿观察力,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并努力与同伴间保持距离。
3、激发幼儿热爱妈妈的情感。
4、喜欢与同伴合作,体验运动的挑战与快乐。
5、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告诉幼儿今天学做小蝌蚪,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戴上头饰,教师也戴上小蝌蚪的头饰)
2、启发幼儿一起学习小蝌蚪游。
3、告诉幼儿带他们到有趣的地方玩,幼儿随音乐学做小蝌蚪游,做不同的游水动作。
二、基本部分
1、请幼儿围坐在草地上,提问:知不知道妈妈是谁?想不想找妈妈?想一想妈妈在什么地方?
2、教师示范怎样找,对幼儿说明向指定方向怎样跑。
3、提问:我是怎样找妈妈的?
4、幼儿分组练习。
5、集体练习向指定方向跑,到处找妈妈。
6、游戏:《小蝌蚪找妈妈》。
利用幼儿园的大型设备和设施,从场地的不同地方找寻妈妈3-4次,增加运动量。
7、最后老师换头饰变成小青蛙,告诉小蝌蚪:“妈妈在这儿。”
三、结束部分
1、和幼儿交流心情,与幼儿亲一亲,抱一抱。
2、让幼儿找同伴乐一乐。
3、带小蝌蚪随音乐回家。
活动反思:
在体育活动《小蝌蚪找妈妈》中有辨别声音的方向,朝着指定方向跑的教学目标,原来的'活动方法是先念一段儿歌然后向指定方向跑,教学中幼儿常出现机械应付的现象,易失去活动的耐心和兴趣,为此本次活动我用《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节贯穿活动的始终,把故事作为一种隐蔽性的环境,掩盖教学目标,这样增加了幼儿活动的乐趣,调动了幼儿活动的兴趣,满足了幼儿表演的欲望,使孩子们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这样既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又满足了一定的活动量。而且教师以角色身份带领着幼儿不受限制的自由活动,让幼儿体验到了活动的乐趣。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含反思6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熟悉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情节。
2.能用简笔画表现故事的主要内容,并尝试将其做成连环画。
3.与同伴协商,在分工与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完成任务。
4.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5.鼓励幼儿大胆正确的上色。
活动准备:
1.事先熟悉《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内容,故事磁带,录音机。
2.幼儿在课外画过鱼、鸭子、鹅、乌龟、青蛙等,有一定的绘画基础。
3.绘画纸若干、彩笔、油画棒、订书机。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播放录音,请幼儿欣赏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充分理解故事内容,熟悉故事的主要角色和情节,为画连环画做准备。
2.根据需要设计提问:故事发生在哪里?小蝌蚪刚生下来是什么样子?小蝌蚪去找妈妈先碰到了谁,后来又碰到了谁?最后它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
小结:小蝌蚪遇到了鸭妈妈、鱼妈妈、乌龟妈妈、鹅妈妈,最后终于找到了青蛙妈妈。
3.师:如果我们把小蝌蚪找妈妈故事的角色和内容一幅幅画出来,连起来就叫连环画,让大家一看就知道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二、基本部分:
1.幼儿了解什么是连环画。
师:小朋友知道什么是连环画吗?
教师出示一本连环画,让幼儿欣赏。
小结:连环画就是由一张张连续的'画面,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按顺序装订起来,就成了一本连环画。
2.怎样制作连环画。
a.画故事。每张纸画一个故事情节,有几个情节就画几张纸。幼儿讨论《小蝌蚪找妈妈》有几个情节。
第一幅应该表现什么?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幅呢?
小结:第一幅表现春天来了青蛙妈妈在水草上产卵。
第二幅是小蝌蚪遇见了鸭妈妈。
第三幅是小蝌蚪遇见了鱼妈妈。
第四幅是小蝌蚪遇见了乌龟妈妈。
第五幅是小蝌蚪遇见了鹅妈妈。
第六幅是小蝌蚪遇见了青蛙妈妈。
b.把画好的故事内容按照先后顺序排列并写上页码。
c.装饰封面。把故事的名字《小蝌蚪找妈妈》画在封面上,让别人一看就知道这本连环画告诉我们的是什么故事了。
d装订。
3.商议分工,合作进行连环画制作。
a引导幼儿商议分工,每六人一组,自己商议谁画第一幅,谁画第二幅,谁画第三幅,第四幅,第五幅,第六幅?
b播放故事,幼儿绘画制作连环画,教师对幼儿提出绘画要求,巡回指导。
c装订成册。
三、结束部分:
幼儿之间相互欣赏、交流,体会合作的快乐。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后将自己喜欢的故事绘画成连环画,装订成册,带到幼儿园大家一起欣赏。
活动反思:
春天的自然角里养了许多小蝌蚪。小蝌蚪是孩子们常见的小动物,这贴近幼儿生活。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是幼儿熟悉的故事,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熟悉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情节。所以选择这个故事进行连环画的制作比较适合大班年龄的孩子。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兴趣很高,能够积极回答问题。在制作连环画的过程中,孩子们分工讨论热烈,能根据自己的喜爱和能力,分工合作。但在活动中,有5名幼儿年龄较小在绘画上还有所欠缺,在今后有待加强。还有就是如果每个幼儿能独立完成一本连环画制作会更好,孩子会更有成功感。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含反思7
活动目标:
1、根据《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内容,按故事情节,并参照有关的绘画资料,合作画三、四张连环画。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学会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作业。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
1、幼儿熟悉故事情节。
2、教师的范画。
3、幼儿在课外练习画过鱼、鸭子、鹅、乌龟等,有一定的基础。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复述故事中的对话,帮助幼儿分析出故事中的主要情节。
2、请幼儿讨论一下,这个故事可分成几个画面?每个画面应该有什么角色?
3、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范画。
4、理解词:连环画。(我把这些画按次序装订起来,就成了一本书,这种以图画为主的书叫连环画。)
5、提出要求:
我们每一组小朋友一起来完成一本连环画。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己画哪一幅,要求每人都不一样。并请个别幼儿说说:你选的是哪一幅?这幅画需要画哪些东西?
6、幼儿作业。
幼儿根据自己的选择画画,教师巡回指导,特别指出鸭子和鹅的.区别。
7、讲评。
请画同一幅画的幼儿把画放在一起,选出画得较好的装订册,加上封面成小型连环画,放在图书角上。
教学反思:
1、在备课过程中,我考虑到以讲故事形式进行引入,略显单一,于是采用PPT的形式,将故事以动画形式播放给幼儿观看,并加以将讲述,这样让幼儿很直观地观察小蝌蚪的各种动态,以及青蛙的模样,青蛙与其它动物的相同与不同;
2、在活动过程中,在保证幼儿有自由发展空间的基础上,我引导幼儿先进行观察,让幼儿发表自己的想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再进行绘画基本操作的示范;
3、在幼儿自己操作的过程中,我加以指导一些常规教育,以此来巩固幼儿的良好习惯;
4、不足之处在于:从最后的作品上看,在给幼儿进行绘画操作示范的同时,限制了孩子的思维, 不少孩子画的小蝌蚪尾巴都在相同方向,所以,如果重新上这堂课的话,我会在这方便多加以引导,让幼儿更具想象力。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含反思8
教学目标:
1、喜欢听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2、知道青蛙妈妈的样子。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看过小蝌蚪;
(材料准备)图片、故事录音。
教学重难点:
了解青蛙的主要外形特征。
教学过程:
一.宝宝和妈妈
1、提问:在家里人当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小结:是妈妈生下了我们,而且最照顾我们、宝贝我们的也是妈妈。
提问:你们和妈妈长得像吗,什么地方长得最像?
2、师:我们都快乐地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可是小蝌蚪却从来没见过自己的妈妈,不知道妈妈长什么样子。这一天,他们决定去找妈妈。
二、蝌蚪找妈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讲述故事)
1、插问:小蝌蚪长得什么样子?
小蝌蚪遇到了谁?是怎么问的? 青蛙妈妈到底长的怎么样?
重难点:了解青蛙的主要外形特征。
2、玩表演游戏 幼儿扮演小蝌蚪,教师依次扮演其他角色,玩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
表演中鼓励幼儿发问:妈妈在哪里?你是我们的妈妈吗?
三、活动延伸:
区角活动中,鼓励幼儿进行故事表演。
教学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这节活动课,生动有趣,以对话为主,是培养幼儿语言发展的好材料。反思自己设计的这节活动课,虽然有成功的'一面,但是也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
我觉得这节课的设计整体来说是自然、流畅、轻松活泼的,教学内容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方式,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具是孩子们兴致盎然。首先从老师问孩子们,回家没看见自己的妈妈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导入,让幼儿知道孩子和妈妈的关系,之后出示《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这不仅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也让幼儿有了一个丰富的想象空间。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老师的操作活动有着很浓厚的兴趣,通过自己的表达,孩子们对小蝌蚪的各种动态有了一定的理解,老师先让孩子了解小蝌蚪的特征,再让幼儿讨论小蝌蚪游动的反向,是怎样改变小蝌蚪游动的方向的,突出了本节活动课的重点。将语言发展,数的感知,探索巧妙的融合在一起。
第五篇:幼儿园大班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反思
《大班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语言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反思!
(1)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小蝌蚪找妈妈》含反思
活动名称:小蝌蚪找妈妈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画成6幅连环画,表现故事中主要角色的外形特征和主要情节。
2、引导幼儿用与物体相应的颜色作画。
3、培养幼儿注意远近、大小关系,合理安排画面的能力。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5、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画成6幅连环画。
难点:注意远近、大小关系,合理安排画面的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鸭子、鱼、乌龟、鹅、青蛙图片,图画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我们已经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今天我们把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内容画出来,每一段故事画一张画,连起来就叫连环画,让别人把几张画连起来看就知道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2、引导幼儿观察主要角色的特征。
幼儿讨论,故事里都有哪些小动物。
出示动物图片,请幼儿观察。
3、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我们把故事分成6幅图,在画的右下角标上数字。
画之前,请幼儿先想好如何构图。
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将主要角色画在纸的中间,注意添画与主题有关的事物,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动物形象和设计画面。
4、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鼓励幼儿与邻座的小朋友相互欣赏并讲述故事内容,选出画的最好的作品进行表扬并让幼儿介绍作画经过。
教学反思:
在上好一节课时,我们一定要做好活动准备,包括了物质准备,我做了40个小蝌蚪的头饰,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模仿蝌蚪的乐趣、画好了40幅彩色的池塘背景图,让每个孩子在视觉上体验美的乐趣,受到美的熏陶。同时要做好经验准备,课前我问孩子们,看过《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和故事吗?没想到有的幼儿从来没有看过、也没听过这个故事,虽然是少数的孩子,但是在课前需要孩子们都能了解这个故事的大概内容,于是我在网上找到了这个动画片,还是我小时候看的上海制片厂的水墨画的动画片,没想到每个孩子都聚精会神非常认真地观看,并且要求再看一遍,连我都和他们一起重温了我的童年了。现在的孩子只看《喜洋洋和灰太狼》之类新的动画片。我问孩子们见过小蝌蚪吗?大部分的孩子只是从动画片、图画书上见到过,所以我决定在上课时要给孩子们拿几只活的小蝌蚪,他们一定很感兴趣、很开心。感觉孩子接触活的动物太少了,接触大自然的也太少了。我让家长回家带孩子了解小蝌蚪进化青蛙的过程,有条件的话,家里养几只小蝌蚪,让孩子亲身观察,没有的话可以看图书和上网了解,虽然这个知识点不是活动目标的内容,但是通过这个活动,可以加强家园联系达到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也可以引导家长在家如何教育孩子,都教育什么。老师也要有经验准备,做好预设问题,熟记教案,把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要预想到,做好相应的准备和方案。孩子们上课积极性很高,兴趣很浓厚,尤其是让两个孩子到前面做示范,画蝌蚪,两个孩子都不想回去了,孩子没有用过棉签画画,所以很好奇,兴趣很高。美术活动,一定要把要求提明确,画画要求,卫生要求,把可能发生的问题都要想到,对幼儿要提出要求。
(2)大班美术欣赏教案《小蝌蚪找妈妈》含反思
活动目标:1、学习合理布局画面,独立制作图书。
2、使幼儿体验分享阅读的快乐。
3、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幼儿观看过图书了解图书的基本结构
2、幼儿自己画好的《小蝌蚪找妈妈》故事背景、各种动物妈妈的半成品图书,人手一本,与故事内容相应的文字幼儿人手一套,教师示范本一本
3、水彩笔、剪刀、胶棒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出示范本提问式导入主题
师:这是小朋友们平时画的画,这里面都画了哪些动物?哪个故事里的有这些动物?老师把它订成一本想做成图书,可是这些画上还缺少什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做成一本完整的图书呢?
二、教师示范讲解图书的制作的要点及具体要求
1、把与故事内容相关的文字沿虚线剪下粘贴在每页的合适位置,2、在每一页图书的画面适当的位置添画上小蝌蚪,使小蝌蚪与各种动物妈妈能相呼应。
三、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巡回指导,根据不同能力幼儿的作画情况及时给予指点和鼓励。
四、分享作品
鼓励幼儿与同伴互相欣赏图书、与爸爸妈妈一起阅读图书。
五、活动延伸
继续饲养小蝌蚪并记录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教学反思:
在这次教学活动中,难点在角色表演中解决了,又利用图谱教学让幼儿轻松的记住了歌词和二分音符,因为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目标达到了所以幼儿能在活动中始终保持愉悦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和歌唱的兴趣,透过幼儿动听的歌声,准确的节奏,我们一起享受到了音乐赋予生活的情趣,我想这就是艺术活动最大的乐趣。
(3)大班优秀健康教案《小蝌蚪找妈妈》含反思
游戏目标1、教幼儿练习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跑,锻炼幼儿腿部肌肉力量。
2、培养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游戏准备
1、知识准备:熟悉《小蝌蚪找妈妈》,教师和幼儿扮小蝌蚪。
2、配班老师在场不同方位扮演(鸭、鱼、龟、鹅、青蛙)妈妈。
3、幼儿胸饰(可正反翻转)一面为小蝌蚪,一面为小青蛙。
4、音乐带。
游戏过程
一、开始部分(教师和幼儿在场地中间蹲下作睡觉状)
(音乐声中)春天来了,暖和的春风轻轻地吹着,阳光照着池塘里的水,青蛙妈妈生的卵慢慢活动起来,变成了大脑袋,长尾巴的小蝌蚪,小蝌蚪们在水中游来游去,十分快活。
教师和小朋友在描述中慢慢苏醒,随音乐在水中自由自在游涞游去,活动身体。
〔注:教师以角色身份带领着幼儿不受限制的自由活动,做游戏前的准备活动〕
二、中间部分
1、老师:听,什么声音?咦,小伙伴们,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呢?让我们一起去问鸭妈妈吧!
2、小蝌蚪们游到鸭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鸭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鸭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宽又大。好孩子,去问鱼妈妈吧!
3、蝌蚪们游到鱼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鱼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鱼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好孩子,你们到前面去问一下乌龟妈妈吧!
小蝌蚪:谢谢您,鱼妈妈,再见!
4、蝌蚪们游到乌龟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乌龟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乌龟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肚皮是白的。好孩子,你们到前面去问一下鹅妈妈吧!
小蝌蚪:谢谢您,乌龟妈妈,再见!
5、蝌蚪们游到鹅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鹅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鹅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穿着绿衣裳,唱起歌来“呱、呱、呱”,走起路来一蹦一跳,好孩子,你们快去找她吧!
6、小蝌蚪继续游,青蛙妈妈来了。
小蝌蚪:啊!我们找到妈妈啦!
[注:小蝌蚪们高兴地跟着妈妈游涞游去,间或停下进行有礼貌的对话,有利于活动节奏的控制]
结束部分(小蝌蚪们翻出小青蛙胸饰)
1、(音乐歌曲小青蛙)小青蛙们高兴地围着妈妈跳舞,做各种亲热的动作,跟着妈妈一边呱呱叫,跟着妈妈一边学蛙跳。
[注:这里表现小蝌蚪爱妈妈的情感同时又加大了幼儿腿步肌肉的活动强度]
2、青蛙妈妈:孩子们,田里的害虫可多了,练好本领跟妈妈一起去捉害虫吧!
3、青蛙们捉到害虫后,高兴地和妈妈一起听着音乐自由舞蹈。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一开始创设游戏的氛围,让孩子模仿小蝌蚪的游动,用身体动作来感知和体验蝌蚪的不同动态,为后面的绘画环节做好铺垫。在课件的运用上,能调动幼儿的情绪,在帮助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孩子的情感体验得到了升华,更加深了孩子对亲情的感受。
(4)大班美术优质教案《小蝌蚪找妈妈》含反思
活动目标:1、再熟悉故事的基础上,根据故事的发展表现有情节的画面。
2、学习表现故事中主要角色的外形特征,大胆添画与情节有关的事物。
3、与同伴协商,在分工与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完成任务。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幼儿看过连环画故事书,了解什么是连环画。
2、幼儿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对股市情节比较熟悉。
3、故事磁带和动画片,图画书《小蝌蚪找妈妈》。
4、图片:鸭、鱼、龟、鹅、青蛙。彩色笔、纸、订书机等。
活动过程:
1、幼儿观看动画片并讨论。
教师:故事里有哪些动物?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小蝌蚪找妈妈时先遇到了谁?后遇到谁?是在什么地方遇到的?这些地方有哪些景物?最后他们找到妈妈了吗?
2、请幼儿欣赏图画书,边思考边讨论绘画方法。
教师:这么长的故事我们可以怎么画呢?小组合作时怎样分工?一共要画几张?有哪几张?每幅图上可以画些什么?怎么画?除了动物,还能画什么?
教师出示一本图画书u,提醒幼儿制作完整的连环画。
3、播放故事,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注意提醒幼儿根据情节的发展表现完整的画面。
难点:与同伴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4、幼儿之间互相欣赏、交流,教师评价。
教师:你们小组是怎么合作制作连环画的?哪一组的连环画画得最好?为什么?你们是怎么解决合作中遇到的问题的?
教学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传统课文,因其内容生动、有趣而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在课堂中我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学生上课被动和机械训练的弊端。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寻人启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件事所表现出来的喜爱的情绪。课堂中,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有无,直接影响着课的质量。上课伊始,老师神秘地告诉学生,刚才在校门口看到了一张寻人启事,想看看吗?在同学们诧异声中,教师用幻灯打出《寻人启事》:
大家好!
达标测试中,我共安排了abe三组练习,让学生任选一题完成,结果在制作幻灯片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学生会直接的从第二题开始解答,导致教学有些被动。
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在哪里?听说二(7)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同学们恍然大悟,不一会儿小脸上个个绽出灿烂的笑容,原来是可爱的小蝌蚪找他们帮忙来了。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问:“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孩子们一边齐声响亮地喊愿意,一边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读课文。没有大费周折的导入语,也没有颇费时间的练习题,学生就这么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文,进入了角色。
二、读、说、贴、讨论学文,丰富语言的积累
1.读——分层朗读,读出感情
(1)初读。教师有趣导入课文以后,随即抛出问题。a.课件播放全文,学生思考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b.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从文中找出它妈妈的特征。学生在读中了解内容梗概,获得整体感知。带着问题读,使读不再是漫无目的,提高了读的质量。
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体验使学生得到发展,使语言更具人性美,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要求,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要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如果教师只是在课堂上展示编制得十分细致的教案,把课堂教学理解为演示教案的过程,就难以上出鲜活的好课,就不能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在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和感受时,要能根据学情的变化灵活组织教学,通过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通过对小珊迪弟兄生活的深切感悟,激发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激发起他们培养诚实、善良品质的自觉性。
(2)精读。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教师精心导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课文第二、第三两小节,是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是全文的重点,处理如下:a.读这两小节,回答小蝌蚪先碰到了(),又碰到了()。b.比较句子。(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捉食,就迎上去。小蝌蚪一看见乌龟在水里游,就追上去。c.朗读指导。重点指导小蝌蚪与鲤鱼、乌龟之间的对话。d.分角色朗读并表演。
2.说——以读促说,说中理解
(1)说顺序。要求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通过学生的说来完成填空题。
让学生思考到底谁说得对?学生在下面窃窃私语,意见出现分歧,开始争论,自发的形成一种研讨学习的氛围。最后的出结论:蝙蝠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并且能够简要地说出原因。
(2)说内容。在学生知道青蛙的样子以后,要求他们在寻人启事中加入青蛙的特征。把学到的内容及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详则略之,略则详之”,在文本的留白处进行拓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给予是快乐的、幸福的,这是主旨,亦是灵魂。我以“除了洋娃娃,除了棒棒糖,金吉娅还给予小女孩,给予哥哥姐姐,给予我们什么?”为重点,让学生多元地、多维地、多角度地去诵读文本、感悟文本,同时又超越文本,去感受文字背后金吉娅那颗善良、仁爱之心、那种同情、体贴之意,引领学生层层剥笋式地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心灵自由驰骋的过程,成为学生情感自在滋养的过程,成为学生精神自然丰厚的过程。
3.贴——据文贴画,贴中取乐
教师准备好五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小青蛙。通过学生看图引导学生说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师相机贴出对应的图片。这样学生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就轻松自如,毫不吃力。
(5)大班优秀美术教案《小蝌蚪找妈妈》含反思
设计思路:小朋友都喜欢听故事,尤其是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了幼儿。在故事中,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曲折经历,使幼儿了解到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用绘画的形 式表现出来,了解连环画的形式,会区分故事中不同的情节内容,知道其先后顺序,制作成连环画,并且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相互合作的能力。
活动目标:
1、进一步熟悉和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内容,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2、会区分故事中不同的情节内容,知道其先后顺序,并能通过绘画表现出来,制作成连环画。
3、与同伴协商,在分工与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完成任务。
4、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白纸裁成32k,数量7倍于幼儿人数。
2、事先熟悉《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内容。
3、水彩笔、连环画、动物图片、订书机。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故事《小蝌蚪找妈妈》的主要情节。
1、播放录音,再次欣赏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2、提问:小蝌蚪刚生下来是什么样子?
小蝌蚪把哪些动物当成自己的妈妈了?
小蝌蚪去找妈妈,先碰到了谁?后来又碰到了谁?最后它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
小结:小蝌蚪遇到了鸭妈妈,鱼妈妈,乌龟妈妈,鹅妈妈,在大家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二、讨论:怎样制作连环画?
1、师:小朋友知道什么是连环画吗?(连环画就是由一张张连续的画面,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按次序装订起来,就成了一本连环画。)
2、怎样来做连环画呢?
①.画故事。每张纸画一个故事情节,有几个情节就画几张纸。
②.把画好的故事内容按照先后顺序排列并写上页码。
③.装饰封面。利用故事的名字《小蝌蚪找妈妈》,画在封面上,让别人一看就知道这本连环画告诉我们的是什么故事。
④.装订。
三、请幼儿欣赏图画书,边思考边讨论绘画方法。
教师:这么长的故事我们可以怎么画?(小组合作)小组合作时怎么分工?一共要画几张?有哪几张?
四、播放故事,幼儿绘画,制作连环画,老师巡回指导,给予及时的帮助。
教师注意提醒幼儿根据情节的发展表现完整的画面。
难点:与同伴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五、幼儿之间互相欣赏、交流。
教学反思:
在上好一节课时,我们一定要做好活动准备,包括了物质准备,我做了40个小蝌蚪的头饰,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模仿蝌蚪的乐趣、画好了40幅彩色的池塘背景图,让每个孩子在视觉上体验美的乐趣,受到美的熏陶。同时要做好经验准备,课前我问孩子们,看过《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和故事吗?没想到有的幼儿从来没有看过、也没听过这个故事,虽然是少数的孩子,但是在课前需要孩子们都能了解这个故事的大概内容,于是我在网上找到了这个动画片,还是我小时候看的上海制片厂的水墨画的动画片,没想到每个孩子都聚精会神非常认真地观看,并且要求再看一遍,连我都和他们一起重温了我的童年了。现在的孩子只看《喜洋洋和灰太狼》之类新的动画片。我问孩子们见过小蝌蚪吗?大部分的孩子只是从动画片、图画书上见到过,所以我决定在上课时要给孩子们拿几只活的小蝌蚪,他们一定很感兴趣、很开心。感觉孩子接触活的动物太少了,接触大自然的也太少了。我让家长回家带孩子了解小蝌蚪进化青蛙的过程,有条件的话,家里养几只小蝌蚪,让孩子亲身观察,没有的话可以看图书和上网了解,虽然这个知识点不是活动目标的内容,但是通过这个活动,可以加强家园联系达到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也可以引导家长在家如何教育孩子,都教育什么。老师也要有经验准备,做好预设问题,熟记教案,把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要预想到,做好相应的准备和方案。孩子们上课积极性很高,兴趣很浓厚,尤其是让两个孩子到前面做示范,画蝌蚪,两个孩子都不想回去了,孩子没有用过棉签画画,所以很好奇,兴趣很高。美术活动,一定要把要求提明确,画画要求,卫生要求,把可能发生的问题都要想到,对幼儿要提出要求。
(6)大班优质美术教案《小蝌蚪找妈妈》含反思
活动目标:1、请幼儿把故事中的一个情节画成一幅画,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让幼儿注意画面安排,注意远近、大小关系。
3、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4、感受色彩对比。
活动准备:
1、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教师对故事内容要很熟悉,语言要生动、形象,特别是讲到动物的形状、色彩、动态时,更要仔细具体)
2、每个一盒蜡笔、油画棒、彩色铅笔和一张纸。
活动过程:
1、启发谈话:小朋友,今天我们要画“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图画,怎样画呢?不是看着老师的画再画,而是听了老师讲的故事以后再画。小朋友,你们会画吗?认真听老师讲故事的小朋友,就一定会画。现在听老师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小池塘边,长着许多水草,在草丛里,青蛙妈妈生了许多小宝宝。小宝宝长大了,变成了大脑袋、尖尾巴的小蝌蚪。许多小蝌蚪你追我赶地游呀游呀。小蝌蚪要回家了,可是妈妈呢?妈妈不见了,快快找,小蝌蚪找妈妈,游到西,游到东,游到荷花旁边,看见一条金鱼,眼睛圆又大,忙叫:“妈妈!妈妈!”金鱼说:“你们认错了,我是金鱼,白肚皮的才是你们的妈妈。”小蝌蚪问问这个,这个说“不是”,问问那个,那个也说“不是”。“呱呱呱”,青蛙妈妈游过来了,说:“孩子,好孩子!我是你们的妈妈呀。”小蝌蚪看看青蛙:大眼睛,白肚皮,四条腿,样子怎么跟我们一点儿也不像呢?青蛙妈妈说:“好孩子,你们还小呢,等你们长大了,就像妈妈了。”小蝌蚪终于找到妈妈了。
小朋友,故事讲完了,请小朋友把故事里的事画给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看好吗?不要忘记故事里讲到的地方,是哪里?(在池塘里)那里有什么呀?(有水草、荷叶、荷花,还有各种小鱼……)更不要忘记小蝌蚪是去干什么呀?(找妈妈)……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安排好画面,注意远近、大小关系。
3、讲评:结束后,将幼儿的图画张贴起来,让幼儿观看和相互学习。
教学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传统课文,因其内容生动、有趣而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在课堂中我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学生上课被动和机械训练的弊端。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寻人启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件事所表现出来的喜爱的情绪。课堂中,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有无,直接影响着课的质量。上课伊始,老师神秘地告诉学生,刚才在校门口看到了一张寻人启事,想看看吗?在同学们诧异声中,教师用幻灯打出
《寻人启事》:
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在哪里?听说二(7)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同学们恍然大悟,不一会儿小脸上个个绽出灿烂的笑容,原来是可爱的小蝌蚪找他们帮忙来了。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问:“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孩子们一边齐声响亮地喊愿意,一边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读课文。没有大费周折的导入语,也没有颇费时间的练习题,学生就这么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文,进入了角色。
二、读、说、贴、讨论学文,丰富语言的积累
1.读——分层朗读,读出感情
(1)初读。教师有趣导入课文以后,随即抛出问题。a.课件播放全文,学生思考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b.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从文中找出它妈妈的特征。学生在读中了解内容梗概,获得整体感知。带着问题读,使读不再是漫无目的,提高了读的质量。
(2)精读。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教师精心导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课文第二、第三两小节,是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是全文的重点,处理如下:a.读这两小节,回答小蝌蚪先碰到了(),又碰到了()。b.比较句子。
(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捉食,就迎上去。小蝌蚪一看见乌龟在水里游,就追上去。c.朗读指导。重点指导小蝌蚪与鲤鱼、乌龟之间的对话。d.分角色朗读并表演。
2.说——以读促说,说中理解
(1)说顺序。要求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通过学生的说来完成填空题。
(2)说内容。在学生知道青蛙的样子以后,要求他们在寻人启事中加入青蛙的特征。把学到的内容及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3.贴——据文贴画,贴中取乐
教师准备好五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小青蛙。通过学生看图引导学生说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师相机贴出对应的图片。这样学生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就轻松自如,毫不吃力。
4.讨论——形式多样,深入引导
新基础教育理论认为:
“任何学校教育活动都会对人的身心产生多方面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所以,每一项学校教育活动都应顾及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课堂教学尤需如此。鲤鱼妈妈说蝌蚪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乌龟却说蝌蚪妈妈长着大眼睛,披着绿衣裳,到底蝌蚪妈妈长什么样呢?他们俩谁说的对呢?问题一抛出,立即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积极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说出蝌蚪妈妈的样子,并加以引申。通过学生课前资料的寻找以及课上资料的交流,学生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并且开动脑筋说出了许多保护的措施。增强了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也有许多遗憾。比如:学生读懂了课文,但对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总结的不及时、不明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坚持把读的权利留给学生;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评的自由还给学生。通过感悟、联想两个支点,尽可能让全体学生参与,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全员活动,全程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7)大班美术教案《小蝌蚪找妈妈》含反思
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熟悉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情节。
2.能用简笔画表现故事的主要内容,并尝试将其做成连环画。
3.与同伴协商,在分工与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完成任务。
4.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5.鼓励幼儿大胆正确的上色。
活动准备:
1.事先熟悉《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内容,故事磁带,录音机。
2.幼儿在课外画过鱼、鸭子、鹅、乌龟、青蛙等,有一定的绘画基础。
3.绘画纸若干、彩笔、油画棒、订书机。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播放录音,请幼儿欣赏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充分理解故事内容,熟悉故事的主要角色和情节,为画连环画做准备。
2.根据需要设计提问:故事发生在哪里?小蝌蚪刚生下来是什么样子?小蝌蚪去找妈妈先碰到了谁,后来又碰到了谁?最后它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
小结:小蝌蚪遇到了鸭妈妈、鱼妈妈、乌龟妈妈、鹅妈妈,最后终于找到了青蛙妈妈。
3.师:如果我们把小蝌蚪找妈妈故事的角色和内容一幅幅画出来,连起来就叫连环画,让大家一看就知道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二、基本部分:
1.幼儿了解什么是连环画。
师:小朋友知道什么是连环画吗?
教师出示一本连环画,让幼儿欣赏。
小结:连环画就是由一张张连续的画面,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按顺序装订起来,就成了一本连环画。
2.怎样制作连环画。
a.画故事。每张纸画一个故事情节,有几个情节就画几张纸。幼儿讨论《小蝌蚪找妈妈》有几个情节。
第一幅应该表现什么?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幅呢?
小结:第一幅表现春天来了青蛙妈妈在水草上产卵。
第二幅是小蝌蚪遇见了鸭妈妈。
第三幅是小蝌蚪遇见了鱼妈妈。
第四幅是小蝌蚪遇见了乌龟妈妈。
第五幅是小蝌蚪遇见了鹅妈妈。
第六幅是小蝌蚪遇见了青蛙妈妈。
b.把画好的故事内容按照先后顺序排列并写上页码。
c.装饰封面。把故事的名字《小蝌蚪找妈妈》画在封面上,让别人一看就知道这本连环画告诉我们的是什么故事了。
d装订。
3.商议分工,合作进行连环画制作。
a引导幼儿商议分工,每六人一组,自己商议谁画第一幅,谁画第二幅,谁画第三幅,第四幅,第五幅,第六幅?
b播放故事,幼儿绘画制作连环画,教师对幼儿提出绘画要求,巡回指导。
c装订成册。
三、结束部分:
幼儿之间相互欣赏、交流,体会合作的快乐。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后将自己喜欢的故事绘画成连环画,装订成册,带到幼儿园大家一起欣赏。
教学反思:
春天的自然角里养了许多小蝌蚪。小蝌蚪是孩子们常见的小动物,这贴近幼儿生活。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是幼儿熟悉的故事,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熟悉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情节。所以选择这个故事进行连环画的制作比较适合大班年龄的孩子。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兴趣很高,能够积极回答问题。在制作连环画的过程中,孩子们分工讨论热烈,能根据自己的喜爱和能力,分工合作。但在活动中,有5名幼儿年龄较小在绘画上还有所欠缺,在今后有待加强。还有就是如果每个幼儿能独立完成一本连环画制作会更好,孩子会更有成功感。
(8)大班教案《小蝌蚪找妈妈》含反思
活动目标在活动中发展和培养幼儿的事物的兴趣,获得观察力,想象力。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知道要保护小动物。
通过具体活动,让孩子们得到快乐,从而热爱学习。
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故事,能细致的观察画面。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知道青蛙的成长过程,知道小蝌蚪长大后就是青蛙。能根据老师的演示复述故事。
活动准备
鱼缸、水、(纸做的)小鱼、小黄牛、小乌龟、荷叶、小蝌蚪、青蛙、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孩子们,当你放学回家没见着妈妈时,你会怎样?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好不好?我要看谁听得最认真,谁最棒!
2、出示装水的鱼缸,里面有一只小蝌蚪在游来游去。老师讲述:有一只小蝌蚪,在找他的妈妈。
3、接着出示一条小鱼。老师说:小蝌蚪游啊游,看见一条小鱼,急忙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小鱼说,我不是你妈妈,你妈妈有四条腿。小蝌蚪说,哦,并急得哭了。
4、接着又出示小黄牛,边演示边说:小蝌蚪游啊游,看见了小黄牛,急忙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小黄牛说,我不是你妈妈,你妈妈在水里。小蝌蚪哭着说,噢。
5接着又出示小乌龟,边演示边说:小蝌蚪游啊游,看见一只小乌龟,急忙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小乌龟说。我不是你妈妈。你妈妈是穿的绿衣裳,也没有尾巴。小蝌蚪说,噢,知道了。
6、出示小青蛙,边演示边说:孩子,我在这儿呢!小蝌蚪听见有谁在叫他,一看,荷叶上坐着一只青蛙,正捉住了一只害虫,小蝌蚪急忙游过去,边叫着妈妈,边跳上荷叶,和妈妈一起捉害虫。
二、师:现在小蝌蚪已经找着他的妈妈了,谁知道小蝌蚪为什么叫青蛙是妈妈?(小蝌蚪长大后就是青蛙)
三、拓展。老师演示,请孩子复述故事。
四,延伸
师:小蝌蚪长大后就是青蛙,青蛙是有益的动物,专吃害虫,我们要保护他,不要伤害他,要保护大自然。
教学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这节活动课,生动有趣,以对话为主,是培养幼儿语言发展的好材料。反思自己设计的这节活动课,虽然有成功的一面,但是也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
我觉得这节课的设计整体来说是自然、流畅、轻松活泼的,教学内容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方式,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具是孩子们兴致盎然。首先从老师问孩子们,回家没看见自己的妈妈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导入,让幼儿知道孩子和妈妈的关系,之后出示《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这不仅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也让幼儿有了一个丰富的想象空间。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老师的操作活动有着很浓厚的兴趣,通过自己的表达,孩子们对小蝌蚪的各种动态有了一定的理解,老师先让孩子了解小蝌蚪的特征,再让幼儿讨论小蝌蚪游动的反向,是怎样改变小蝌蚪游动的方向的,突出了本节活动课的重点。将语言发展,数的感知,探索巧妙的融合在一起。
大班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反思这篇文章共3559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