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避难》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3:39: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震中的避难》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震中的避难》教学设计》。

第一篇:《地震中的避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其中的重要内容。《热爱自然,珍爱生命》从面对自然灾害和防止火灾两大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正确了解、认识灾害,并懂得如何自救、互救。

学生分析

唐山在30年前发生过7.8级的大地震,三年级小学生的亲人几乎都经历过那场举世震惊的灾难,学生们对地震都有一定的认识而且对地震都有较深的恐惧心理。但是由于学生避震的知识不够全面,所以一旦突然发生地震,大部分学生不能选择正确的避难方法保护自己。

设计理念

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课上让学生交流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的文字、图片等资料,了解地震知识;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不同场所的避难方法;通过模拟游戏让他们获得真实的体验同时指出传统避难方法的不可取性;通过阅读创造生命的奇迹的小故事,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

三维教学目标

态度:提高地震来临时的安全保护意识,体验地震灾害中人与人之间互相救助的可贵精神,珍爱生命。

能力:学会地震发生时的正确避难方法,懂得如何自救和互救。

知识:了解地震的巨大破坏性,知道面对地震时的避难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地震。

2.知道地震中的正确避难方法并了解自救常识。

3.提高安全保护意识,珍爱生命。

教学难点:知道地震中的正确避难方法并了解自救常识。

课前准备:

1.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了解地震的避难方法和地震的前兆。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了解地震危害

1.“同学们在课前搜集了许多关于地震时的图片,谁来向大家展示展示?”

2.指名学生到实物投影前展示图片并谈谈自己对地震的了解。

3.教师播放唐山地震的录像,并触景生情地边播边讲:

“我们不能忘记30年前7月28日凌晨时分,7.8级的大地震我们唐山市片刻间化为一片废墟,20多万同胞瞬间就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教师:“地震的破坏力很大,在地震发生时人人都想逃生。你们知道地震发生时我们的逃生时间有多少吗?(仅有10秒)所以就有了“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惊慌出意外,就地躲避好”的道理。那么在地震发生后我们应该如何避难呢?”

2.指名学生汇报搜集的资料,学生们互相补充。

3.教师随机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说明避难方法。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同时强调指出我国传统避难方法的不足之处。让孩子了解到如果躲藏在桌子或床铺的下面,逃生几率是很小的。在地震发生时应躲藏在桌子、床铺以及坚固的家具的旁边,并尽量使自己的身体低于它们。这样才能获得足够的生存空间。

户内

桌、床、坚固家具旁角落(远离玻璃)

户外

平躺在地面

车中

蹲在座位旁下车躲在车旁

商场

椅子、坚固物品旁

4.“同学们真了不起!现在我们一起来个做个模拟地震的小游戏好吗?”模拟游戏分为户内,户外,车内和商场几个情景进行。

5.学生先分小组进行演习排练。教师随机巡视指导。

6.教师每种避难方法分别指一个小组进行展示。其他学生认真观看,并在演习完后进行评价。

7.小组展示完后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们进行互评,教师随机引导,加深印象。(如果遇到强烈地震,不要过分惊慌,应该先找地方躲避,等强震过后,再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三、整合知识。拓展延伸。

1.同学们,你们知道地震前有哪些前兆?

2.让学生结合收集的资料,谈谈地震前有什么预兆。

3.教师进一步说明,虽然目前地震不能像天气那样进行预报,但地震发生之前总有一些蛛丝马迹可以观察到。人们根据长期观察,把地震前兆编成了儿歌。然后课件出示地震前兆。

歌谣:

震前有预兆,观测很重要; 牛羊不进圈,老鼠满街跑; 寒冬蛇出动,鱼儿水面跳; 井水变怪味,河水翻气泡; 地下发奇声,天空出光道; 天地多异常,人心起焦躁;

人人多留意,才能早预报。

四、战胜灾难,珍惜生命

1.“如果我们在地震中被困在废墟中,又应该怎样做呢?”

2.指生回答。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在等待营救时,不要大声叫喊以免过多消耗体力,而应敲击墙壁发出声音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

3.“在地震中应珍惜生命,冷静应对,随机应变,这样才能化险为夷。老师这儿有几个地震时发生的真实的小故事。”

4.朗读三个创造生命奇迹的小故事。其他同学想想从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5.学生谈谈从故事中受到的启示。“如果你真的被砸住了,你会怎么做?”

6.师生,生生互动,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以及如何在地震中自救求生。使自救互救,坚强不屈,珍爱生命的认识和激情演绎到一个新的高潮。

五、回顾小结,认识升华。

师生共同小结:不要相信谣传,地震发生后不要惊慌害怕。自然灾害很多,地震只是其中的一种,无论遇到什么灾难,都要想办法战胜它,坚强地活下去。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要珍惜我们宝贵的生命。

第二篇:品德与社会《地震中的避难》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避难》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学科:品德与社会

2、课时:1课时

3、课前准备:(1)多媒体网络

(2)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了解地震的避难方法和地震的前兆。(3)所要填写表格、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题:冀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生活《地震中的避难》 教材分析

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其中的重要内容。《热爱自然,珍爱生命》单元从面对自然灾害和防止火灾两大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正确了解、认识灾害,并懂得如何自救、互救。本课《地震中的避难》是《主体二:当灾害来临时》第二课时的内容。

学生分析:

汶川在3年前发生过8.0级的大地震,三年级小学生的亲人几乎都经历过那场举世震惊的灾难,学生们对地震都有一定的认识而且对地震都有较深的恐惧心理。但是由于学生避震的知识不够全面,所以一旦突然发生地震,大部分学生不能选择正确的避难方法保护自己。

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重点应用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课上让学生交流。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的文字、图片等资料,了解地震知识;通过模拟游戏让他们获得真实的体验;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不同场所的避难方法;通过阅读创造生命的奇迹的小故事,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

三维教学目标

态度:提高地震来临时的安全保护意识,体验地震灾害中人与人之间互相救助的可贵精神,珍爱生命。

能力:学会地震发生时的避难方法,懂得如何自救和互救。知识:了解地震的巨大破坏性,知道面对地震时的避难方法。教学重点

1、了解地震。

2、知道地震中的避难并了解自救常识。

3、提高安全保护意识,珍爱生命。

教学难点:知道地震中的避难并了解自救常识。教学过程

一、定向导入示标:

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引出教学目标。

1、教师出示一张汶川抗震纪念碑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这张图上的建筑物吗? 对,它就是座落在汶川广场的抗震纪念碑。

2、你们知道它是为了纪念什么而建造的吗?

它是为了纪念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而建造的。那么你们想知道地震发生时的情形吗?大家一起来看一段视频。(播放汶川地震时银行监控记录下的地震视频)。

3、看完这段视频之后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学生自由发言。

4、师:地震确实很可怕,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地震中的避难》。【板书课题,让大家读课题】

5、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学生读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a、地震来临时我们如何避难?(室内、户外、车中)b、地震来临有什么前兆?

c、如果在地震中你被压在废墟下怎么办?

师:同学们都了解了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这三个问题。

二、自学指导

1、教师引导:“地震的破坏力很大,在地震发生时人人都想逃生。你们知道地震发生时我们的逃生时间有多少吗?(仅有12秒)所以就有了“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惊慌出意外,就地躲避好”的道理。那么在地震发生后我们应该如何避难呢?”这个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了这方面的资料,我想大家一定搜集了不少。(教师出示活动要求,找同学读)交流活动开始。

2、、填写学习记录表,解决问题。(幻灯片出示表格)

3、老师适时指导。

4、学生汇报教师注意让学生们学会倾听。

四、导学释疑

(一)如何避震

对可以达成共识的问题,先行解决,把重点引到孩子们认识不完整或有分歧的地方。导学释疑

1、师:刚才听到同学们的汇报和我巡视的时候,发现在记录表的这一栏大家填写的都相同,找同学说说。这一栏在车上填写的也出入不大,我们分析分析。我们就室内和户外其中的小问题共同探究一下

2、师:首先来说说当地震发生时如果我们在室內应该怎么办?

学生;自由发言(藏在桌子底下、床底下、高大的家具旁,家里空间小的地方、内墙墙角)

3、师:在地震发生时为什么不能往外跑或往楼下跳呢? 生:地震发生时逃离时间很短。生:地震发生时我们很难站稳。

生:地震发生时往楼下跳也太危险了。

师小结:同学们说的很对,据科学家测算地震发生时只有大约12秒的时间供我们逃生,所以我们绝不能慌张,必须镇定冷静,选择比较安全的地方就地躲避,根本没时间往外跑,特别是住楼房的人们,往楼下跳也太危险了。

4、师:躲在桌子底下和床底下都比较安全,可是还有比这些地方更安全的地方,那就是桌子和高大坚固的家具的旁边,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因为科学家做过实验,在地震时倒塌的房屋砸在高达家具上时,会在地面与家具间形成一个砸不到的夹角空间,所以我们躲在这个空间中是比较安全的。

5、而且无论躲在什么地方我们都应该采用蹲的姿势,双手护头或身旁的东西护住头部,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做此动作,然后回答问题。(它能把我们的身体缩到最小从而减少身体的受害面,头部又是我们身体之中最重要的器官所以要加倍保护。)

6、师:为什么躲在空间小的地方比较安全呢?我们家里哪些地方空间比较小呢 ?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讲解:空间小的地方不容易到塌。另外像厨房、厕所这样的地方还有许多的管道又有水也便于震后求生。

说到这,我们一起总结一下室内正确避震的方法。

7、如果地震发生时我们正在户外活动时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讲解:同学们说得很对,在室外的人不能乱跑,要远离高大的建筑物、高山、大树、狭窄的街道、电线杆等危险物,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因为这些地方会给我们带来危险,所以我们都应该远离这些地方往空旷的地方跑。

8、地震小测试 让孩子说说他是怎么做的

(二)地震前兆

1、同学们,现在的科学技术能不能特别准确的预测出地震将要发生呢?(生答:不能)。师:可是在地震发生之前还是有一些反常的自然现象发生的。课下老师让同学们收集地震前兆方面的资料,谁来说说。前人为我们编了一些地震前兆歌谣我们来看一看。(教师用大屏幕出示地震前兆的歌谣)

师:歌谣上除了刚才同学们交流的还告诉我们哪些反常的自然现象是地震的前兆呢? 生自由回答

2、教师小结:如果以后我们见到这些现象发生就应该提高警惕,因为地震可能就要发生了。但是提醒大家也不要盲目的听信社会上的避震谣言,要学会判断,科学分析。

(三)珍爱生命、创造奇迹

1、师:在地震面前人是渺小的,如果在地震中我们真的被压在了倒塌房屋之下的话,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回答,生:不能惊慌,大喊大叫。

生:要乐观自信。生;可以用石块敲击墙壁,发出求救信号。

师出示图片:让学生看看这位小同学是怎么做的,读读小同学的话,体会自信自强。教师小结:这时候我们千万不要紧张害怕、冷静积极地进行自救和互救,千万不要放弃,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所以我们一定要珍爱(生命)。在地震中通过自救创造奇迹的事例很多,下面打开书第81页,我们来看汶川地震时四个真实的事例。小组同学一起读事例,思考受到了什么启示?

学生讨论,汇报结果。

2、师:他们之所以能够被救,还因为他们的背后有一个不舍不弃的祖国!

看——灾难发生后不到两个小时,温家宝总理来了。他眼含泪水望着埋在废墟中的中学生,嘴里说着:“孩子挺住,挺住„„一切都会过去的。”

解放军来了,地震后,道路被阻,汽车开不进去,他们就以脚代车,强行军90公里,路上到处是滚落的飞石,他们没有停下。到了汶川没有大型的器械,他们就用手挖,用镐刨、用肩扛。他们没有停下,一次又一次的余震,他们没有停下,因为他们心中只有受灾的群众。

听说血库缺血浆,全国各地鲜血的人排成了长队。大家都在说:“抽我的!抽我的!让我也为灾区献上一份爱心!”

还有,还有„„许多许多

正是因为强大祖国的不舍不弃,正是因为全国人民的不舍不弃,汶川受灾人民才能够擦干失去亲人的泪水,忍住家园被毁的伤痛,挺直脊梁,战胜灾难,和全国人民一起重新建设自己的家园,共同创造一个又一个的汶川奇迹。

同学们,听到这里,你想说些什么?(我想说:)同学们说的多好啊,老师的心意是和你们相通的。

四、教师小结:地震中自救和互救的方法还很多,在生活中我们要多收集积累这方面的知识,使自己在灾害来临时能安全避难、减少伤害。

五、实践作业:大屏幕出示

板书设计: 地 震 中 的 避 难

室内

户外

避难方法 车中

珍爱生命 自信自强

第三篇:品德与社会《地震中的避难》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避难》教学设计

地址: 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曲阳桥乡曲阳桥小学 姓名: 高俊景

电话:*** 邮箱:gaojunjinglaoshi@163.com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学科:品德与社会

2、课时:1-2课时

3、课前准备:

(1)多媒体网络、六组逃生瓶(要宽口瓶,中系六个瓶盖模拟逃生人员)

(2)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了解地震的避难方法和地震的前兆。(3)所要填写表格、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题:冀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生活《地震中的避难》 教材分析

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其中的重要内容。《热爱自然,珍爱生命》单元从面对自然灾害和防止火灾两大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正确了解、认识灾害,并懂得如何自救、互救。本课《地震中的避难》是《主体二:当灾害来临时》第二课时的内容。

学生分析

汶川在3年前发生过8.0级的大地震,三年级小学生的亲人几乎都经历过那场举世震惊的灾难,学生们对地震都有一定的认识而且对地震都有较深的恐惧心理。但是由于学生避震的知识不够全面,所以一旦突然发生地震,大部分学生不能选择正确的避难方法保护自己。

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重点应用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课上让学生交流。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的文字、图片等资料,了解地震知识;通过模拟游戏让他们获得真实的体验;

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不同场所的避难方法;通过阅读创造生命的奇迹的小故事,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

三维教学目标

态度:提高地震来临时的安全保护意识,体验地震灾害中人与人之间互相救助的可贵精神,珍爱生命。

能力:学会地震发生时的避难方法,懂得如何自救和互救。知识:了解地震的巨大破坏性,知道面对地震时的避难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地震。

2、知道地震中的避难并了解自救常识。

3、提高安全保护意识,珍爱生命。教学难点:知道地震中的避难并了解自救常识。

教学过程

一、定向示标:

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引出教学目标。

1、教师出示一张汶川抗震纪念碑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这张图上的建筑物吗? 对,它就是座落在广场的抗震纪念碑。

2、你们知道它是为了纪念什么而建造的吗?

它是为了纪念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而建造的。那么你们想知道地震发生时的情形吗?大家一起来看一些图片和一段录像。(幻灯片、播放汶川大地震的录像)。

3、看完图片及录像之后你有什么感想呢?

学生自由发言。

4、师:地震的破坏力很大,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地震中的避难》。(出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a、地震来临时我们如何避难?(平房、高楼、户外)b、地震来临有什么前兆?

c、如果在地震中你被压在废墟下怎么办?

二、自学指导

1、教师引导:“地震的破坏力很大,在地震发生时人人都想逃生。你们知道地震发生时我们的逃生时间有多少吗?(仅有10秒)所以就有了“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惊慌出意外,就地躲避好”的道理。那么在地震发生后我们应该如何避难呢?”

2、让学生找搜集的资料,互相补充。

3、教师随机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说明避难方法。

三、自学督查

1、教师:同学们通过预习结合课本内容填表,解决问题。(幻灯片出示表格)

2、老师适时指导。

四、导学释疑

(一)如何避震

1、师:学生看图文说说当地震发生时如果我们在室內应该怎么办?

学生;自由发言(藏在桌子底下、床底下、高大的家具旁,家里空间小的地方、内墙墙角)

2、师:在地震发生时为什么不能往外跑或往楼下跳呢?

生:地震发生时逃离时间很短。生:地震发生时我们很难站稳。生:地震发生时往楼下跳也太危险了。

师小结:同学们说的很对,据科学家测算地震发生时只有大约12秒的时间供我们逃生,所以我们绝不能慌张,必须镇定冷静,选择比较安全的地方就地躲避,根本没时间往外跑,特别是住楼房的人们,往楼下跳也太危险了。

4、师:为什么躲在内墙的墙角比外墙墙角更安全呢?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因为那里没有玻璃还不容易倒塌)

5、师:躲在桌子底下和床底下都比较安全,可是还有比这些地方更安全的地方,那就是桌子和高大坚固的家具的旁边,为什么呢?(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幅一个人抱住头蹲在桌子旁边的简笔画。)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因为科学家做过实验,在地震时倒塌的房屋砸在高达家具上时,会在地面与家具间形成一个砸不到的夹角空间,所以我们躲在这个空间中是比较安全的。而且无论躲在什么地方我们都应该采用蹲的姿势,双手护头或身旁的东西护住头部,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做此动作,然后回答问题。(它能把我们的身体缩到最小从而减少身体的受害面,头部又是我们身体之中最重要的器官所以要加倍保护。)

6、师:为什么躲在空间小的地方比较安全呢?我们家里哪些地方空间比较小呢 ?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讲解:空间小的地方不容易到塌。另外像厨房、厕所这样的地方还有许多的管道又有水也便于震后求生。

7、如果地震发生时我们正在户外活动时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讲解:同学们说得很对,在室外的人不能乱跑,要远离高大的建筑物、高山、大树、狭窄的街道等地方,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因为这些地方会给我们带来危险,所以我们都应该远离这些地方往空旷的地方跑。

8、那么在户外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姿势避险呢?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我们跑到空旷的地方之后应该趴下双手放在胸前,这样可以既可以保持身体平衡又可以保护内脏不受损。

(二)地震前兆

1、同学们,现在的科学技术能不能准确的预测出地震将要发生呢?(生答:不能)。

师:可是在地震发生之前还是有一些反常的自然现象发生的。前人为我们编了一些地震前兆歌谣我们来看一看。(教师用大屏幕出示地震前兆的歌谣)歌谣:

震前有预兆,观测很重要; 牛羊不进圈,老鼠满街跑; 寒冬蛇出动,鱼儿水面跳; 井水变怪味,河水翻气泡; 地下发奇声,天空出光道; 天地多异常,人心起焦躁; 人人多留意,才能早预报

师:歌谣上告诉我们哪些反常的自然现象是地震的前兆呢?

生自由回答

2、教师小结:如果以后我们见到这些现象发生就应该马上提高警惕,因为地震可能就要发生了。

(三)珍爱生命、创造奇迹

1、师:在灾难面前人是渺小的,如果在地震中我们真的被压在了倒塌房屋之下的话,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回答,生:不能惊慌,大喊大叫。

生:要乐观自信。生;可以用石块敲击墙壁,发出求救信号。

教师小结:这时候我们千万不要紧张害怕也不要哭泣,应该尽量保存体力,冷静积极地进行自救和互救,一定要自强自信、珍爱生命。在地震中通过自救创造奇迹的事例很多,下面我们来看四个真实的小故事。让学生读故事,思考收到了什么启示? 学生讨论,汇报结果。

生:被困时间长,创造了生命的奇迹。生:他们遇到困难自强自信。生:他们珍爱生命,永不放弃。

2、师:他们之所以能够被救,还以为他们的背后有一个不舍不弃的祖国!

看——灾难发生后不到两个小时,温爷爷来了。他眼含泪水,嘴里说着:“孩子们停住,停住„„.一切都会过去的。”

解放军来了,地震后,道路被阻,汽车开不进去,他们就以脚代车,强行军90公里,路上到处是滚落的飞石,他们没有停下脚步。到了汶川没有大型的器械,他们就用手挖,用肩扛。有的同志手上流着鲜血,他们没有停下,一次又一次的余震,他们没有停下„„因为他们心中只有受灾的群众。

听说血库缺血浆,鲜血的人排成了长队。一直到深夜,他们也不肯散去。大家都在说:””“抽我的!抽我的!让我也为灾区献上一份爱心!”

还有,还有„„

五、合作探究

1、师: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检测一下自己,来做个模拟地震的小游戏。

A、学生先分小组进行演习排练。教师随机巡视指导。

B、教师针对避难方法指一个小组进行展示。其他学生认真观看,并在演习完后进行评价。

2、小组展示完后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

学生们进行互评,教师随机引导,加深印象。(如果遇到强烈地震,不要过分惊慌,应该先找地方躲避,等强震过后,再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3、教师小结:地震中自救和互救的方法还很多,在生活中我们要多收集积累这方面的知识,使自己在灾害来临时能安全避难、减少伤害。

六、自主测评

1、师:我们今天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学生讨论、汇报结果)

2、出示试题(幻灯片)板书设计:

地 震 中 的 避 难

户内

桌底

坚固家具 角落

户外

平躺在地面

避难方法 车中

蹲在座位下

商场

椅子、坚固物品下面

自信自强

珍爱生命

教学反思:

本节课始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课上让学生交流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的文字、图片等资料,了解地震危害,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不同场所的避难方法;通过模拟游戏让他们获得真实的体验。课堂上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和整合,对课程资源进行了开发,将网络作为教育资源引进课堂,让学生去查找资料。这样,教学空间就得到了拓展,课内与课外联系起来,学校与社会得到融合。学生结合课下搜集得出一定的自救知识,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系统学习自救互救知识。教师完全以一个活动的引导者身份出现,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另外,培养学生自信自强、珍爱生命、心中有他人的良好品质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视频及歌曲的引入使学生入情入境,教学目标的完成水到渠成。课上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课后作业引导学生把课内与课外联系起来,由课堂延伸到课外,同时有利于学生的思想教育。

第四篇:品德与社会《地震中的避难》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避难》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学科:品德与社会

2、课时:1课时

3、课前准备:(1)多媒体网络

(2)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了解地震的避难方法和地震的前兆。(3)所要填写表格、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题:冀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生活《地震中的避难》 教材分析

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其中的重要内容。《热爱自然,珍爱生命》单元从面对自然灾害和防止火灾两大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正确了解、认识灾害,并懂得如何自救、互救。本课《地震中的避难》是《主体二:当灾害来临时》第二课时的内容。

学生分析

汶川在3年前发生过8.0级的大地震,三年级小学生的亲人几乎都经历过那场举世震惊的灾难,学生们对地震都有一定的认识而且对地震都有较深的恐惧心理。但是由于学生避震的知识不够全面,所以一旦突然发生地震,大部分学生不能选择正确的避难方法保护自己。

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重点应用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课上让学生交流。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的文字、图片等资料,了解地震知识;通过模拟游戏让他们获得真实的体验;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不同场所的避难方法;通过阅读创造生命的奇迹的小故事,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

三维教学目标

态度:提高地震来临时的安全保护意识,体验地震灾害中人与人之间互相救助的可贵精神,珍爱生命。

能力:学会地震发生时的避难方法,懂得如何自救和互救。知识:了解地震的巨大破坏性,知道面对地震时的避难方法。教学重点

1、了解地震。

2、知道地震中的避难并了解自救常识。

3、提高安全保护意识,珍爱生命。

教学难点:知道地震中的避难并了解自救常识。教学过程

一、定向示标:

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引出教学目标。

1、教师出示一张汶川抗震纪念碑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这张图上的建筑物吗?

对,它就是座落在广场的抗震纪念碑。

2、你们知道它是为了纪念什么而建造的吗?

它是为了纪念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而建造的。那么你们想知道地震发生时的情形吗?大家一起来看一段视频和一些图片。(幻灯片、播放汶川大地震的录像)。

3、看完图片及录像之后孩子们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

4、师:地震的破坏力很大,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地震中的避难》。(出示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a、地震来临时我们如何避难?(平房、高楼、户外)b、地震来临有什么前兆?

c、如果在地震中你被压在废墟下怎么办?

二、自学指导

1、教师引导:“地震的破坏力很大,在地震发生时人人都想逃生。你们知道地震发生时我们的逃生时间有多少吗?(仅有10秒)所以就有了“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惊慌出意外,就地躲避好”的道理。那么在地震发生后我们应该如何避难呢?”

2、让学生找搜集的资料,互相补充。

3、教师随机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说明避难方法。

三、自学督查

1、教师:同学们通过预习结合课本内容填表,解决问题。(幻灯片出示表格)

2、老师适时指导。

3、学生汇报

四、导学释疑

(一)如何避震

1、师:学生看图文说说当地震发生时如果我们在室內应该怎么办?

学生;自由发言(藏在桌子底下、床底下、高大的家具旁,家里空间小的地方、内墙墙角)

2、师:在地震发生时为什么不能往外跑或往楼下跳呢? 生:地震发生时逃离时间很短。生:地震发生时我们很难站稳。

生:地震发生时往楼下跳也太危险了。师小结:同学们说的很对,据科学家测算地震发生时只有大约12秒的时间供我们逃生,所以我们绝不能慌张,必须镇定冷静,选择比较安全的地方就地躲避,根本没时间往外跑,特别是住楼房的人们,往楼下跳也太危险了。

4、师:为什么躲在内墙的墙角比外墙墙角更安全呢?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因为那里没有玻璃还不容易倒塌)

5、师:躲在桌子底下和床底下都比较安全,可是还有比这些地方更安全的地方,那就是桌子和高大坚固的家具的旁边,为什么呢?(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幅一个人抱住头蹲在桌子旁边的简笔画。)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因为科学家做过实验,在地震时倒塌的房屋砸在高达家具上时,会在地面与家具间形成一个砸不到的夹角空间,所以我们躲在这个空间中是比较安全的。而且无论躲在什么地方我们都应该采用蹲的姿势,双手护头或身旁的东西护住头部,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做此动作,然后回答问题。(它能把我们的身体缩到最小从而减少身体的受害面,头部又是我们身体之中最重要的器官所以要加倍保护。)

6、师:为什么躲在空间小的地方比较安全呢?我们家里哪些地方空间比较小呢 ?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讲解:空间小的地方不容易到塌。另外像厨房、厕所这样的地方还有许多的管道又有水也便于震后求生。

7、如果地震发生时我们正在户外活动时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讲解:同学们说得很对,在室外的人不能乱跑,要远离高大的建筑物、高山、大树、狭窄的街道等地方,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因为这些地方会给我们带来危险,所以我们都应该远离这些地方往空旷的地方跑。

8、那么在户外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姿势避险呢?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我们跑到空旷的地方之后应该趴下双手放在胸前,这样可以既可以保持身体平衡又可以保护内脏不受损。

9、地震小测试 让孩子说说他是怎么做的 10p80 四幅图来判断他们的对错

(二)地震前兆

1、同学们,现在的科学技术能不能特别准确的预测出地震将要发生呢?(生答:不能)。

师:可是在地震发生之前还是有一些反常的自然现象发生的。课下老师让同学们收集地震前兆方面的资料,谁来说说。前人为我们编了一些地震前兆歌谣我们来看一看。(教师用大屏幕出示地震前兆的歌谣)

师:歌谣上告诉我们哪些反常的自然现象是地震的前兆呢? 生自由回答

2、教师小结:如果以后我们见到这些现象发生就应该马上提高警惕,因为地震可能就要发生了。

(三)珍爱生命、创造奇迹

1、师:在灾难面前人是渺小的,如果在地震中我们真的被压在了倒塌房屋之下的话,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回答,生:不能惊慌,大喊大叫。

生:要乐观自信。生;可以用石块敲击墙壁,发出求救信号。教师小结:这时候我们千万不要紧张害怕也不要哭泣,应该尽量保存体力,冷静积极地进行自救和互救,一定要自强自信、珍爱生命。在地震中通过自救创造奇迹的事例很多,下面我们来看四个真实的小故事。让学生读故事,思考收到了什么启示?

学生讨论,汇报结果。

生:被困时间长,创造了生命的奇迹。生:他们遇到困难自强自信。生:他们珍爱生命,永不放弃。

2、师:他们之所以能够被救,还因为他们的背后有一个不舍不弃的祖国!看——灾难发生后不到两个小时,温爷爷来了。他眼含泪水,嘴里说着:“孩子们挺住,挺住„„.一切都会过去的。”

解放军来了,地震后,道路被阻,汽车开不进去,他们就以脚代车,强行军90公里,路上到处是滚落的飞石,他们没有停下脚步。到了汶川没有大型的器械,他们就用手挖,用肩扛。他们没有停下,一次又一次的余震,他们没有停下„„因为他们心中只有受灾的群众。

听说血库缺血浆,鲜血的人排成了长队。一直到深夜,他们也不肯散去。大家都在说:“抽我的!抽我的!让我也为灾区献上一份爱心!”

还有,还有„„

五、1、师:我们今天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学生讨论、汇报结果)

2、出示试题(幻灯片)

3、教师小结:地震中自救和互救的方法还很多,在生活中我们要多收集积累这方面的知识,使自己在灾害来临时能安全避难、减少伤害。

板书设计: 地 震 中 的 避 难

户内

户外 避难方法 车中

公共场所

珍爱生命 自信自强 教学反思:

第五篇:《地震中的父子》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段真实的历史记录(放录像)

1994年1月17日,在美国洛杉矶市的人们像往常一样井然有序地生活。突然间,山崩地裂一场灾难降临了,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内几万间房屋倒塌,几万人无家可归,30万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成千上万人被埋废墟里。就在这片废墟中,一对父子创造了一段奇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地震中的父与子》。哪个同学把这个故事的名字大声的告诉大家;谁再来深情地读一读;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课件出示)

2、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投入。老师来考考大家,这几个词哪个同学会读?

A、(指名——齐读)

出示:洛杉矶

阿曼达

混乱

昔日

废墟

爆炸

瓦砾

B、回想刚才的录像,你觉得这几个词语当中,哪几个词可以从录像中就读懂的。

混乱:乱七八糟,这就叫做混乱

废墟:房子倒塌后成了废弃的地方,那就叫------

瓦砾:废墟里面看到有许多碎的瓦片、砖块,这就是-----

这就是大地震留在我们脑海中的几个词语,你看,我们学词语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联系上下文,还可以联系我们的所见所闻。读书就是这样,要做个有心人。

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那么在这场大地震中,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加上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完整地说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3、谁愿意来试一试?(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了大地震,有一位父亲奋不顾身地挖了38个小时,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和儿子的同学。)的确,面对大地震这样的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转瞬间灰飞烟灭,可就在这样的灾难中,这对父与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请同学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怎么评价这一对父子?

“他们父子俩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板书:了不起)

1)谁能说说“了不起”是什么意思?

非常伟大,超过一般人,超出常人„„

2)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了不起的父亲,了不起的儿子。(板书:父亲

儿子)

三、聚焦父亲,感受“爱”的了不起。

1、那就让我们先走进这位了不起的父亲。请同学们静心默读课文1-12自然段,在这部分当中,有许多关于父亲的描写,请仔细看一看,从那些语句中你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画下来,可以做上批注。开始吧。

咱们来交流交流,你从哪儿看出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真好,同学们从这么多地方、从字里行间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我们一处处来看。先来看看刚才这位同学说的,有很多人劝说父亲,可他就是不离开,也就是课文中的这部分内容(出示课文片段)。

请同学们仔细地看一看,都有哪些人劝说父亲?

他们分别是怎么劝的?

面对他们的劝阻,父亲的回应是这样的三句话。(课件出示)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三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同学们的眼睛真厉害,父亲的回答就是简单而且有点重复的三句问话。可是,父亲说这三句话时的心情是一样的吗?你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再说。

1、恳求

2、急切

3、崩溃

父亲有点儿想不通,为什么警察和消防队长都不帮我救儿子。我能理解,你能理解吗?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

所以那些人都劝父亲离开。这些人劝阻咱们都能理解,父亲的坚持你能理解吗?

同学们,从父亲这三句简简单单的问话中,我们读出了他的恳求,他的急切,他的崩溃,就让我们把体会送进这段话,咱们一块儿来读一读。老师和大家合作,就请你们读父亲的三句问话。

我想问问阿曼达的父亲,人们这样劝阻,震情这样厉害,你为什么不离开?那其实是父亲对儿子的一句——承诺。

出示:“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这句话你们能理解吗?

当他看到教学楼变成废墟,悲痛欲绝时,支撑他的就是这句话——

当人们都来阻挡他,让他放弃时,回响在他耳边的依然是这句话——

当他孤军奋战,伤痕累累,就要倒下时,给他力量的还是这句话——

消防队长劝他时,他急切地问——

警察来劝他时,他是崩溃地问——

一句承诺,三句重复简单的问话,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刚才同学们交流时还谈到第12自然段里,父亲挖了很长时间,也让他读到了父亲的了不起。那我们就按照他说的,一起来读一读这一句。(出示句子)请全班男同学来读读这句。

(出示: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①、1)用心地读读这段话,边读边想,特别是哪个字,哪个词深深地打动你的心?让你感受到父亲的了不起。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说出自己的理由。

2)品味救的艰难,感悟父爱的伟大。

“挖”:感受——读——其他动作?——只用“挖”?——读——体会到?

还有谁对“挖”字特别有感受?带着体会请你读。

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家。再父亲挖掘儿子的时候,可能会有哪些动作?(搬、刨、扔)可是,这么多动作,作者只写了一个“挖”字,你能读懂作者的心吗?为什么就只写一个“挖”字?

是啊,一个“挖”字,包含了如此丰富的内容,一个“挖”字,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父亲的劳累和坚持。这就是作者的匠心,这也就是文字的魅力。让我们定格这个“挖”字,读好这个“挖”字。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还有哪个数字深深地打动你的心吗?—— 36个小时

A、说体会:这位父亲居然能在36小时,这么长时间里不吃不喝的挖掘废墟,肯定是很疲惫,又累又饿。但他还能够坚持下去,实在了不起。

B、36个小时是多久?(两个白天一个黑夜,五十多节的语文课)带着各自的体会,自由练读,你会怎样读这时间的进程?为什么?

C、在漫长的36个小时里,不吃不喝、不休不眠地挖掘,一直都在挖,你体会到了什么?(父亲的爱,坚定,疲惫不堪)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

同学们,这可是地震中的36个小时啊。也许会发生——也许会发生——

可是这位父亲依然坚持挖了——36小时。

时间就这样在推移,艰难的挖掘还在继续,父亲还是一无所获,也许他曾经挖出了其他遇难者的尸体,可是这位父亲依然坚持挖了—— 我来问问,是什么支撑着这位父亲这苦苦挖掘?

是信念。承诺。深深的爱。

而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感叹,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师:36小时过后,我们看到的是这样一位父亲。女同学,读。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A、哪里有血迹?(身上、手上、脚上„„到处都是)读好这个词

B、这血迹有可能是从哪里来的呢?在这漫长的36小时里究竟会发生怎样触目惊心的场面?让父亲变得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呢?

C、是啊,就让我们记住这位历尽艰辛,疲惫不堪,伤痕累累的父亲的形象。男同学,读。

就让这位了不起的父亲的形象永远定格在我们心中。全班,读。

此情此景,让我想起5.12汶川大地震后始终萦绕在我脑海中的一个形象、一个动作、一段言语。请同学们来看。

(课件音乐起,陆续出现汶川地震的一幅幅图片)

男儿有泪不轻弹,此刻,这个痛失女儿的男人用孤独无助的泪水告诉我们,什么是一个父亲心中最深的伤痛;又是父亲,他背着从废墟中挖出的儿子的尸体,艰难地行进在山路上,原因只有一个,要带儿子回家;这个婴儿的妈妈,用血肉之躯顶住坍塌的天花板,护佑这个小生命甜甜的梦,却只是在临终前留下这样的一则手机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天下的父母千千万,爱子之情却一样深。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近父亲的心,此时此刻,挖掘已进行了36小时,可是儿子还生死还未卜。这个深爱儿子的父亲会对心爱的宝贝说点什么呢?请你将泪水凝聚在笔端,写在书页的空白处。

学生在音乐中写话。

谢谢同学们深情的话语。你们的话,让我想起这样一首诗: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把我们环绕,这个人就是——父亲。

这种爱就是坚守承诺,坚持挖掘的,如山的——父爱

下载《地震中的避难》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震中的避难》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地震中的父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开河小学 肖玲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对父亲言行的描写,体会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2、通过朗读与品味,感受信任的力量,父爱的伟大。 教学......

    地震中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井陉县职工子弟学校 孙建平学习目标: 1、 读懂课文,感悟伟大的父爱,体会“父子”俩的“了不起”。2、 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重点学习朗读“激动”的......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读熟了课文,了解课文了的主要内容,也学习了生字。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的理解课文。在读书之前我们先来听写一下上节课学的生词,请大......

    关于《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范文合集

    关于《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濮阳县八都坊小学高敏 一、教学设计思路: 《地震中的父与子》描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的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大全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第九册第六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课文讲述的是有一年发生在美国......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和儿子同......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蜀河镇中心学校 李昌芝 一、教材分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小学语文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有一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