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范文)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计算,能说出比例的意义。
2、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构成比例。
3、通过观察、比较说出比和比例的区别。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是否能构成比例。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是否能构成比例。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什么是比?
2、比的各部分又叫什么?
3、什么是比值?
4、求比值。
提问:你有什么发现?还能举什么样的例子?
关于比值相等的比它们之间还有什么什么关系呢,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的内容。
(设计意图:把新知建立在已有知识经验上,复习旧知为新知做铺垫。)
二、比较分析,探究新知
1、出示国旗,说一说都在哪些地方见过中国国旗。
问题:你从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可以提出怎样的问题?它们变形了吗?为什么??
2:观察、计算一下,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是多少?
3、探求共性,概括意义
师:比较一下,你什么发现? 师:那既然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请你想想用什么符号把这种关系表示出来!
生:用等号(师把左右两个中间板书=)
师:同学们现在用了等号表示出这样一个式子,(板书:式子)谁来说一说这个式子就表示了什么?
生:表示相等的两个比。生:表示两个比值相等的比。(师板书:比相等)
师: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板书齐读。这个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比例的意义(板书:比例的意义)(设计意图:通过国旗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自己发现提出问题,归纳得到本课所要学习的比例的概念。)
三、合作探究,进一步理解比例。
(一)、探索组成比例的条件 思考:
1、比例由几个比组成?
2、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3、怎么判断两个比能不能成比例,关键是什么?
4、如果不能我们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办? 想要组成比例必须要具备哪些条件?
(教师再强调:一定是比值相等的两个比才能组成比例。)(二)、寻找比例
师:你还能从三面国旗中找出哪些比例?(学生写在练习本上,然后汇报。)
3、介绍比例的第二种表示方法
师:我们在学习比的时候,可以把比写成分数的形式,那比例也能写成分数的形式吗?怎么写?(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4、区分比和比例
师:我们刚才一直在强调比和比例的联系,那么比就是比例吗?(小组交流)
从形式上区分:比由两个数组成;比例由四个数组成。
从意义上区分: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通过进一步在国旗中找比例,加深对比例组成的理解,掌握本课的重点.)
四、根据意义,判断比例
师:刚刚我们认识了新的式子比例,那要是让你来判断两个比是不是能组成比例,你会怎么办?
生:看比值是不是相等
1、完成“做一做”。(注意明确成比例的条件,必须是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应计算)
(利用所学的知识判断能否组成比例,对新知进行应用,突破本课的难点。)
四、目标检测
1、书本40页做一做第二题。
2、练习八第一题
(进一步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
五、总结
师:这节课,大家都非常积极和认真,老师相信你们的收获肯定很多,那谁来说说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说)
六、拓展
写出比值是五的比,并组成比例,说一说你的发现?
七、板书设计:
比例的意义
操场上的国旗:2.4∶1.6=1.5
教室里的国旗:60∶40=1.5
2.4∶1.6=60∶40 也可以写成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就叫做比例。
七、课后反思
通过本次的教学展示,总体感觉自己整节课的教学流程清晰,教师对本节课的两个重点突破较好,学生都理解了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比例,并且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地写出比例。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学会了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组成比例。练习设计,能体现学生思维的递进性,练习有层次。为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本课的教学任务起到了很好的巩固作用。但本节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1)整节课一味担心自己的教学任务不能完成,对学生放手不够,牵着学生走的多。(2)对学生出错的地方强调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将加大“放手”力度,多注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语言力争简练,把更过的时间还给学生探究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
第二篇: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材第33-34页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会组比例。3.理解并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以及比例和比的区别 教学难点:理解并且会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复习比的知识 教师出示课件,结合画面引入。
师:同学们请看,这是们祖国各地的风景图片,我们的祖国幅员非常辽阔,却能在一张小小的地图上清晰可见各地位置;科学家在研究很小很小的生物细胞时,想清楚地看见细胞各部分,就要借助显微镜将细胞按比例放大。这些,都要用到比例的知识,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有关比例的一些知识。
教师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师:说到比例,我们很容易想起前面学过……(教师拖长声音)
生:比(几乎异口同声地)
1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完成学案的“课前检测”部分,复习一下比的有关知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比例的意义
1、探求共性,概括意义
师:刚才第三题10:6 与 4.5:2.7 的比值有何特点?
生1:我发现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师:既然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请你想想用什么符号把这种关系表示出来!
生2:用等号。(师把左右两个中间板书
=)
师:同学们现在用了等号表示出这样一个式子,这是一个新的表达式,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
生:比例(有几个学生低声说)
师:这几位同学很聪明,数学上也起名为“比例”(师板书:比例)
师:你现在想知道什么叫比例吗? 生:想(学生声音响亮,愿望强烈)
师:那就请同学们自学课本32-33页做一做之前的内容,并完成学案上自学引导部分的问题。(5分钟后多数学生停了笔,教师在学生的回答过程中板书比例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把文字语言转化成数学符号语言,得出比例的两种表达式: a:b=c:d或 =(b、d不能为0)
2、根据意义,判断比例
2
师:刚刚我们认识了新的式子比例,要是让你来判断两个比是不是能组成比例,你会怎么办?
生:看比值是不是相等
师出示课件: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1)6∶10 和
9∶15
(2)20∶5 和
1∶4 师:比一比
看谁说的又快又好!生1:因为
6∶10 = 0.6
9∶15 = 0.6 所以 6∶10 = 9∶15 生2: 因为 20∶5 = 4
1∶4 = 0.25 所以 20∶5和1∶4不能组成比例.
(学生边说教师边用课件展示解题过程,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规范解题格式。)
师:请同学们自己独立完成学案上的课堂训练
(一)第1题。(再次巩固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的方法,并熟练解题思路。)
三、合作探究,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
1、组织看书,认识名称
师:a:b里比号前面的a叫——(生齐答:前项)比号后面的b叫——(生齐答:后项)。那么在比例里的各部分有哪些名称呢?请同学自学课本,并汇报。然后完成学案上的课堂训练
(一)第2题进行巩固。
3
2、活动探究,总结性质 小组活动内容:
①观察比例的两个内项与两个外项,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
②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是否也有上面发现的规律?
③是不是每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都具有这种规律,请你再找几个比例进行验证。
④通过以上研究,你发现了什么?(5分钟后,学生基本停止了讨论。)
师:请汇报你发现的规律。
生1: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生2:不对,老师,我有个反例:0:1=1:0 0×0=0,1×1=1,所以……
还没等生2说完,生3迫不及待:不对,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你这个不是比例。
生2:那我0:1=0:2(很着急的改了)
生4:那0×2=0,1×0=0,还是两个外项积等于两个内项积。
师:同学们验证得非常认真,现在我们可以一致公认——(生齐答:任何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师:和比的基本性质一样,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比例的——(生齐答: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基本性质)
3、应用性质,自主判断
4
师:刚才我们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了这两个问题(课件展示刚才的问题: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1)6∶10和9∶15(2)20∶5和1∶4)
师:学过比例的基本性质后,你有新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不一会,就有学生举起了小手。
生1:第(1)题,只要算一下6×15=90,10×9=90,乘积相等,所以能组成比例.生2:第(2)题,20×4=80,5×1=5,乘积不相等,所以不能组成比例.师:很好!同学们发现了一种新的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的方法,现在请大家用你发现的方法完成学案课堂训练
(二)。
四、灵活运用,大显身手
师:以上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大家想要知道自己掌握的情况,请认真完成学案灵活运用与拓展天地的部分。
五、归纳小结,交流收获
师:同学们,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5
第三篇:《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p40~43页内容、做一做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并能正确的判断两个比例能否组成比例。
2、通过动手、动脑、观察、计算、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播放国歌
师:听了音乐,你知道他们在干什么? 生:升国旗。
师:同学们,每周一的早上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升国旗仪式,那么,你们知道在哪些地方可以看到国旗呢?(生自由回答)师:同学们说得都不错。老师收集几张出现在不同地方的国旗。
2、媒体出示国旗画面,学生观察,激发爱国情操,并分别说出是什么地方。a)天安门升国旗仪式b)校园升旗仪式c)教室场景d)签约仪式 师:四幅不同场景,都有共同的标志——国旗,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这些国旗有大有小,你想不想知道这些国旗的长 和宽是多少吗?
3、媒体出示国旗的长和宽,并提出问题。天安门升国旗仪式:长5米,宽10/3米。校园升旗仪式:长2.4米,宽1.6米。教室场景:长60厘米,宽40厘米。签约仪式:长15厘米,宽10厘米。
师:这些国旗的大小不一,是不是国旗想做多大就做多大呢?是不是这中间隐含着什么共同点呢?
4、学生探索,发现问题。
师:每面国旗的大小不一样,但是它的长和宽中却隐含着共同特点,是什么呢?
学生自主观察、计数,发现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师:通过计算,大家发现它们地比值都相等,我国国旗法规定:任何一面国旗的长和宽之比都是3:2.这是对国旗的尊重。
二、认识比例,理解含义
1、引出比例,理解比例的意义。
媒体出示操场上的国旗和教室里国旗长和宽。学生计算出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并板书: 2.4:1.6=3/2 60:40=3/2 师指出这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中间可以用等号连接,并板书:2.4:1.6=60:40(1)学生照样子从中任选两个比组成一个等式
师指着这些等式说:“在数学中,像这样的等式就叫比例。”(2)学生尝试说说什么叫比例。
得出结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板书)师这就我们这节课所学的内容“比例的意义”。(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
2、判断两个比是否能够组成比例,关键是什么?(学生讨论)生:看比值是否相等。
师:我们在学习比的时候,可以把比写成分数的形式,比如:60:40=60/40,那比例也能写成分数形式吗?怎么写?(生讲师板书)师:我们刚才一直在强调比和比例的关系,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吗?(小组讨论)
学生从形式上区分:比由两个数组成;比例由四个数组成。学生从意义上区分: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三、巩固应用
(一)数的比例
课本第40页做一做1.(学生汇报比值是否相等,所以成不成比例。教师板书比例式)
(二)形的比例 课本第40页做一做2.师:哪位同学能分析一下这个图形?(学生讲这是两个相似的三角形,几个数分别是它们的底和高。然后汇报比例师板书。)(三)生活中的比例
师:通过刚才的几组题,我们进一步弄清了比例的意义,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生活中的比例吧!
课本43页第1题(媒体演示,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订正交流。)
(四)拓展练习
写出比值是2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四总结(略)五.布置作业
课本43页第2、3题。板书设计:比例的意义
2.4:1.6=3/2
2.4:1.6=60:40
60:40=60/40 5:10/3=3/2
60:40=15:10
2.4/1.6=60/40 60:40=3/2
5:10/3=60:40
60/40=15/10 15:10=3/2
5:10/3=2.4:1.6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
第四篇:比例意义教学设计
《比例的意义》
五年级 魏丽君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并能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通过动手、动脑、观察、计算、讨论交流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体验获取获取知识的过程。
3.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存在,感受数学的区位和快乐,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播放国歌 :
你知道他们在干什么?
你们知道在哪些地方可以看到国旗呢?
2、媒体出示国旗画面,学生观察,激发爱国情操,并分别说出是什么地方。天安门升国旗仪式
校园升旗仪
教室场景 三幅图不同的场景,都有共同的标志——国旗,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这些国旗有大有小,你想不想知道这些国旗的长和宽是多少吗?
3、媒体出示国旗的长和宽,并提出问题。(1)呈现信息:
天安门升国旗仪式:长5米,宽10/3米。校园升旗仪式:长2.4米,宽1.6米。教室场景:长60厘米,宽40厘米。
(2)问:这些国旗的大小不一,是不是国旗想做多大就做多大呢?是不是这中间隐含着什么共同点呢?
4、学生探索,发现问题。
(1)设计问题:每面国旗的大小不一样,但是它的长和宽中却隐含着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
(2)学生自主探索:学生自主观察、计算,发现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3)通过计算,发现它们的比值都相等,解释说明我国国旗法规定:任何一面国旗的长宽之比都是3:2。,这是对国旗的尊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认识比例,理解含义
1、引出比例,理解比例的意义。
(1)媒体出示操场上的国旗和教室里国旗长和宽,计算出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
并板书:
2.4∶1.6 =3/2
60∶40=3/2(2)引导写出:指出这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中间可以用等号连接,并板书:2.4∶1.6 =60∶40(3)指着这些等式说:“在数学中,像这样的等式就叫做比例(4)学生尝试说说什么叫比例。
(5)共同归纳,得出结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学的内容“比例的意义”。(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并理解。
2、探讨一:判断两个比是否能够组成比例,关键是什么?(学生讨论,教师参与引导)
3、探讨二:我们刚才一直在强调比和比例的联系,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吗?(小组讨论)
学生从形式上区分:比由两个数组成;比例由四个数组成。
学生从意义上区分: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三、巩固应用
课本做一做(1)选择两题。(学生汇报比值是否相等,所以成不成比例。)(四)拓展练习(课件演示):
1、猜一猜并填空,说说你是怎样思考的? 120:6 =():2
2、生活中的比例。
导语:通过刚才的几组题,我们进一步弄清了比例的意义,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生活中的比例吧!(1)课前三面国旗有关数据还能组成哪些比例呢?
(2)汽车上午5小时行驶了250千米,下午2.5小时行驶了125千米。A、分别写出上午、下午路程的比和时间的比,求出比值,看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B、分别写出上午、下午时间与路程的比,求出比值,看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四、总结评价。
1、课件出示:你说我说大家说,说你说我说大家。(前一句偏重是说收获,后一句是互相评价,当然包括评价老师。)
2、课件出示老师的话:我为你们今天的表现感到骄傲和感动!期待你们更好的表现!
总结:同学们说的很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比例,并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还会自己根据数据组比例,看来同学们这节课真是掌握了不少的知识,继续加油哦!板书设计:
比例的意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4:1.6=3/2
60:40=3/2
2.4:1.6=60:40
教学反思:
比例这部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与分数关系的基础上教学的,属于概念教学,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对应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本节课,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自主性原则,主要让学生在情境中通过观察、计算、比较等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本节课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造有效学习情境,激发学习激情。
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必要的生活情境,这节课为学生提供四个实际情境图,创设这个情境有五方面的考虑:一是歌曲情境引入;二生活情境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引入比例意义的教学;三是依据四面国旗长与宽可以组成多个比例式。四是有助于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注重了“数学化”和“生活化”,为学生展现出了“活生生”的思维活动过程,充分发扬自主。
二、活用教材。
教材是提供给学生学习内容的一个文本,我根据学生和自己的情况,大胆对教材进行了再思考、再开发和再创造,用活、用实教材。这节课中在四面国旗的尺寸中找比组成比例,学生比较容易找到国旗长与宽的比,两两可以组成比例。同样国旗宽与长的比,两两也可以组成比例。另外每两面国旗的长之比与它们的宽之比也可以组成比例,课题中通过“你还能找出其它的比例吗?”的提问,鼓励学生打开思路,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调动学习的主动性,从不同角度去寻找,以加深对比例意义的认识。
第五篇:《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绥阳县育红小学 李长灿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培养学生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2、在经历认识比例、学习比例的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3、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实践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通过了解国旗的比例渗透国旗法和有关法律知识,让学生知道尊重的爱护国旗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我们要履行好这个义务。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什么是比?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2、化简比(1)、一辆汽车4小时行驶300千米,写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并化简。
300:4=75:1(2)、李明体重30千克,王强体重35千克,写出李明与王强体重的比。
30:35=6:7
3、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16 : 4.5:2.7 10:6
二、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课件播放:天安门的升旗仪式;学校星期一的升旗活动;奥运会上中国健儿勇夺金牌的升旗仪式。
引出问题:同学们,从画面中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知道这些国
3418
旗的长和宽是多少吗?
谈判桌上的国旗长和宽分别是15厘米、10厘米;教室墙上60厘米、40厘米;学校升旗仪式2.4米、1.6米;天安门升旗仪式5米、10/3米;
(设计意图: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课件,激发了学生热爱国旗的的情感,有效的引入了学习资源信息,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引发学生学习的有意注意,为进一步展开探究活动提供了基础。)
这几面国旗的长和宽各不相同,但形状是一样的。课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1949年9月28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主席团公布)
第一条:
旗面为红色,长方形,其长与高为三与二之比,旗面左上方缀黄色五角星五颗。一星较大,其外接圆直径为旗高十分之三,居左;四星较小,其外接圆直径为旗高十分之一,环拱于大星之右。旗杆套为白色。
仔细观察,用心思考,也可以算一算,发现了什么? 长和宽的比是2.4:1.6; 比值是1.5。(设计意图:学生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已对国旗的长和宽之间的关系有了一定的感知,在学生要急于表达的时候,让学生“以画代言”,通过“不能变形”这一要求的提出,激发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与探究,将自己的感知经验通过实践操作体现出来并加以提升。)
2.理解比例的意义
(1)实践活动:请你根据刚才的发现画一面与这几面国旗长和宽都不同的国旗外形,并保证不变形。
教师巡视
(2)汇报展示:
谁来说一说你画的国旗形状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你能保证不变形么?
汇报展示 预设:
生1: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 理由 :
因为看到图中每面国旗的的长和宽化简后都是3:2,我画的国
旗长和宽的比是也是3:2所以没有走形。
让其他同学判断 生
2、生
3、理由:前项、后项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指名回答
同学们说的有理有据,都保证不变形,我现在特别想知道,大家刚才都发现了什么?
这一发现正是国旗法中规定的:国旗的长和宽的比是3:2(3)理解意义:
观察这些比你有什么发现? 这些比化简后都是3:2; 两个比相等 尝试书写 3:2=6:4 6:4=9:6 15:10=60:40 预设:
两个比相等就叫比例; 比值相等的比叫做比例;
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写在黑板上?
还有哪些比也可以写成这样的形式?
(设计意图:学生在感知、操作、表述的过程中,将国旗的长和宽所组成了若干个比,并从中找到共性——比值相等。教师通过有效问题的启发,促使学生为存在这样关系的比寻找到了更科学的表现形式即等号连接,从而使比例意义的呈现水到渠成)
我们把像这样的式子叫做比例。板书:比例的意义
现在你认为什么叫比例?
同学们对比例的意义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离数学家只差一小步了,如果语言再简练些和准确些就更好了
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1、教学例1。(1)、观察课文情境图。①、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
②、图中有什么相同之处?(2)、这些国旗的长和宽各是多少?(3)、(指教室里的国旗)这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是多少?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60:40=
(4)、操场上的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是多少?与这面国旗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长、宽比值。
2.4:1.6=
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板书:2.4:1.6=60:40 也可以写成2.4/1.6=60/40
(5)、找比例。师:在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 过程要求:
学生猜想另外两面国旗长、宽的比值。求出国旗长、宽的比值,并组成比例。汇报。
1033= 15:10= 32210105:=15:10 5:=2.4:1.6 33152.41560= = 101.610402.43232如:5: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33页“做一做”。第1题。
这道题是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求比值的方法进行判断。
第2题。
学生独立写比例,看谁写得多。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一共可以写多少个不同的比例。
(根据三角形中的四个数据组成比例,隐含着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
3、课堂小结。(1)、什么叫做比例?(2)、一个比例式可以改写成几个不同的比例式?
四、作业
完成课文练习六第1~3题。课件出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1990年6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第一条
为了维护国旗的尊严,增强公民的国家观念,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按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主席团公布的国旗制法说明制作。„„
课后反思:
《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活动不但要重视让学生获得知识能力,还要关注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本节课我力求让学生在理解比例意义的基础上,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1.把握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准学生的起点。《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本节课我以复习比的知识导入,逐渐引入新知,这是以学生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我必须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学习新知。比例的意义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学生的知识储备要尽量的预测,我找准学习起点。2.合理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有关我国国旗出现在不同场合的资料照片,不仅丰富了教科书的资源,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在学生高涨的情绪之中将画面定格在教科书的主题图上,引导学生观察数据、发现规律,继而提出具有挑战性的要求:画一面尺寸不同,但不走形的国旗。要想做到不走形,学生必然要观察图中几面国旗的长
和宽,也一定会发现长和宽的比值是一定的,这就将教科书中的信息呈现,变为了学生的有效思考所得,并通过“以画代言”将自己的感知经验通过实践操作加以验证和提升;同时,多面国旗的长和宽可以组成多个比例式,又为比例意义的引出提供了较丰富的资源。3.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交流的良好学习方式
在交流中碰撞、在交流中互补、在交流中提升。教师组织全班性的交流汇报,促使学生在不断的争论、表述中更加深入的思考。比和比例是学生容易混淆的的两个概念,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从而更加准确的理解了比例的意义,拓展了思维,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