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诗歌鉴赏讲评课教案
诗歌鉴赏讲评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提高学生自主鉴赏诗歌的能力;纠正错题,找准错因,掌握诗歌鉴赏题的做题方法和做题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通过得分率低题目的讲解,把握做题的方法规律。三,教学难点:鉴于出题角度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次来思考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分析试卷特点
这份试卷包括了2011年四个省份的诗歌鉴赏真题,题目涉及鉴赏题目一般会考到的几个方面,如作品思想感情、表达技巧、形象特点、语言赏析等。通过这份试卷,可以相对全面地向学生补充诗歌鉴赏的相关知识和技巧。
(二)试卷讲评
让学生分小组,交换评阅试卷,对照自己的答案,以及教师公布的正确答案,寻找自己的不足,思考如何提升自身鉴赏水平。
请学生代表列举同学们在做题中出现的问题,请同学讨论自由发言,结合自身实际,思考应如何提升答题水平,教师予以点评和总结。
学生在做题中表现出的问题有:
答题技巧欠缺。需要学生自己在做题中感悟,教师随时补充、点拨; 对诗歌形象的分析有局限性;
鉴赏术语积累不足,下笔时没词可用。平时训练中应该注意自己积累,老师在讲授唐诗宋词选读时也需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积累。不能充分展开想象联想,感受诗歌创造的意境。
(三)诗歌鉴赏五步法
【第一步】 先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按内容分:田园诗、边塞诗等),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
【第二步】 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第三步】 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融,即把握意境)。
【第四步】 做到五必看 :
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 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
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
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 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地阐述概念。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
【第五步】 看看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
(四)答题模板:
这是一首XX类型的诗,诗人摄取了XX景物组成了XX一幅画卷(或通过XX形象的描写刻画),从中寄寓了诗人XX的思想情感。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XX表现手法,起到了XX表达效果。或这样表述:这首诗采用了XX(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XX特点,表现了(突出了)XX思想、感情,起到了XX作用。
(五)今后注意问题:掌握方法的基础上强调大题量的练习。
(六)典例练习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选自《陈与义集校笺》)
【注】天经,姓叶,名德;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
⑴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答案:诗人形象情趣高雅,珍视友情,风流飘逸。⑵请对这首诗第二联进行赏析。
答案:诗人客居外地,以诗自娱,观赏杏花,此种生活是苦是乐,是喜是悲,诗中并未直接道出,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客子”对“杏花”,“诗卷”对“雨声”,融情于景,以自然清新的笔调表达了诗人了平淡闲适之情。
五,课堂小结:本课重点掌握诗歌鉴赏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及在鉴赏时大胆联想、想象的思维方法。
六,作业:
春暮西园
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
附:板书设计
一,试卷讲评
二,诗歌鉴赏五步法 五必看(题目、作者、题干、注释)三,答题模板(画卷情感、艺术特色、表达效果、类型)四,练习
第二篇:诗歌鉴赏总领课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总领课教案
教学目标:
A、明确考纲要求,明辨复习重点;B、构建古典诗歌相关知识网络,以培植和强化学生的鉴赏基础;C、总结高考试题规律,预测2008年古典诗歌鉴赏试题走向,提出有针对性的备考方略
教学重点:构建古典诗歌鉴赏以及相关知识网络和体系 教学难点:总结规律、预测走向;
教学方法:以感性材料为基础,以理性升华为支点,在大量材料的支撑下,议、评、联、结; 教学工具:多媒体 课时: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一、明确考纲要求:(板书)
1、考试内容: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
2、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评价。
2、高考考查诗歌特点: 1.材料多取自唐宋;(语料选用)2.以主观题出现;(考查形式)
3.鉴赏形象 语言 主题和表达技巧;(考点落实)4.注重理解与表述。(训练方向)
二、构建知识网络
1、古代诗歌中的形象归类:
就诗歌的形象而言,偏重叙事的诗歌主要指人物形象如《木兰辞》中的替父从军,孝勇双全的木兰,又如〈孔雀东南飞〉中坚守爱情,忠贞不渝刘兰芝;偏重抒情的诗歌主要指抒情主人公形象;偏重写景的诗歌主要指意象或物象 A、偏重叙事的诗歌主要指人物形象 如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歌前两句描写了幽静凄清的秋景,塑造了一个孤独无依、望月思归的游子形象。)
B、偏重抒情的诗歌主要指抒情主人公形象;
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塑造了忧国忧民的杜甫的形象)《归园田居 》。(塑造了厌恶官场,向往田园的陶渊明的形象)C、偏重写景的诗歌主要指意象(诗中可见多种景物)。例如:(2005年高考全国卷Ⅰ第12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站立城头观赏景致,只见大片土地荒芜,处处长满了茂盛的野草。也曾看到农民利用涧水灌溉的万顷良田,但现下,这里清冷冷的山泉却再没人汲引灌溉,而是任其流逝了。经过安史之乱,再也无人来此观赏烂漫的山花,花只好任其自开自落,虽鸟语婉转,但也是自鸣自听,一切是那么的寂静荒凉。)
D、偏重写一个景物的诗歌主要指物象(诗的标题一般就是所吟咏之物)。
例如:(2000年春季北京、安徽卷)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德行高洁,才能说话响亮,声
名远播。)
2、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例:(2005年高考全国卷Ⅱ)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题目:本诗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全诗语言质朴无华。
【考查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对诗歌语言的鉴赏一般与作品的风格联系在一起。【复习方略】要对学过的诗人、词人的艺术风格进行大致的归类,并结合具体的作品来理解:如自然、质朴、平淡、工丽、委婉、流转、直率、奔放、雄奇、雄浑、沉郁、清幽、风趣等。
3、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例:(2005年高考浙江卷)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题目: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 1.谋篇布局
本诗中“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2005年高考重庆卷)
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参考答案】本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后一句离情入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使诗情得到升华。
【考查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表达技巧,其实质涉及整首诗歌的谋篇布局,谋篇布局主要考虑的是形式。
【复习方略】考生要了解诗歌常见的谋篇布局:开头的不同形式、层次和层次间的连接、结尾的不同形式。本题的实质考查结尾的方式之一——“以写景作结”。2.营造意境
解释本诗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情与景的关系。(2004年高考湖北卷)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来两岸失,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参考答案】本诗第三联是说红日紧贴尚未退尽的夜色在江面升起,旧年还没过完而江面上已经春意盎然。此联看似写景,而昼夜轮回、季节更替、时光流逝、游人未归的思乡之情已经暗寓其中。【复习方略】写作诗词要注意创造意境,欣赏诗词要注意领会意境,意境是诗词必不可少的,但又不是整齐划一的,在不同的诗词中有不同的形式。考生要了解下面的这些形式: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分列、景略情在、借事明理、托物言志等。
3、运用修辞
对本诗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2005年高考福建卷)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参考答案】本诗第三联运用夸张(衬托)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臵身仙境的情景。
【考查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表达技巧,其实质涉及诗歌的修辞手段。诗歌往往借助一些修辞手段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复习方略】考生要掌握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段:省略、倒装、互文、借代、双关、比喻、夸张、对偶、衬托、重叠和反复、连珠和连环等。4.化用典故
前人在评论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002年高考全国试题)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参考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折柳”曲的笛声中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复习方略】用典,指的是对前人语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的应用。对用典的考查,一般不会超过考生学习的内容,考生只要熟悉自己学过的文学、历史知识,一般来说是可以理解的。但考生要了解诗词中用典的不同形式:直引前人语句、点化前人语句、引用神话传说、明用历史故事、暗用历史故事。
4、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例:(2004年高考浙江卷)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题目: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诗歌的思想内容针对作品表现生活的不同方面而言,一般可分为抒情、说理、言志三类;无论抒情、说理、言志,这情、这理、这志到底是什么。
目前,高考诗歌试题选材的思想内容基本以“抒情”为主,2005年春夏季高考共18道试题,全部为抒情诗。虽同为抒情诗,“情”有性质上的不同,不同诗歌抒发的不同感情,应该是具体的,应该是属于“这一首诗”的。“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是一种感情(亲情);“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马致远《汉宫秋》),是一种感情(恋情);“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是一种感情(友情);“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陆游《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是一种感情(爱国情);“飞流直下三千尽,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是一种感情(热爱自然之情)„„我们正面对的这首诗歌,抒发的情感属于哪一种?考生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诗歌可以抒情,可以说理,可以言志;无论抒情、说理、言志,作者要借助“凭借”来表达思想内容。作者借助的“凭借”,有以下五种情况。
1.写人 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2004年高考江苏卷)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此诗中的“征人”不仅从那无休止的时间中感到怨苦之无时不在(一、二句),而且还从即目所见的景象中感到怨苦之无处不有(三、四句)。即: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
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可见,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2.叙事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2004年高考全国卷Ⅰ)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3.绘景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2005年高考全国卷Ⅰ)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作为一首“绘景”诗,此诗属于最为基本的范式,重在描绘实景。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人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因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即兴抒发了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4.状物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004年高考北京卷)
红 梅
苏 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设臵不恰当的选项是A。这是一首言志诗,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自己不愿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自成一片春光,保持高洁、孤傲的梅格,坚持保持自己的节操。5.咏史
这两首诗所咏对象相同,但写法不同:甲诗是通过描述,讽刺了 ;乙诗是通过描绘华清宫凄清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历代王朝 的感慨。(2003年春季上海卷)
甲 过华清宫(唐)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乙题华清宫(宋)常
行尽江南数十程,晓风残月入华清。朝元阁上西风急,都向长杨作雨声。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甲诗是通过描述送荔枝一事,讽刺了唐玄宗杨贵妃的淫逸误国;乙诗是通过描绘华清宫凄清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历代王朝兴衰(兴废、更替)的感慨。
5、评价古代诗歌中作者的观点态度。例:(2004年高考北京卷)
红 梅
苏 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
《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辩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题目:请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复习方略:
1、逐一落实考点——五个考点,细分为14个知识点。
2、多做高考真题——2000年以来,各省市共有48道试题。
3、归纳知识体系——如创造意境的方法——触景生情、寓情于 景、以景托情、情景分列、景略情在。
4、构建答题模式——如运用什么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答题方法:
1、读“题”读“文”,抓住意象,整体感知,确定思想内容。
2、读“题”读“文”,瞻前顾后,抓住设问,明确考查方向。
3、把握“要点”,慎重答题,默读“答案”,做到简洁规范。
三、复习古典诗歌专题要注意的问题和复习建议: 问题:古典诗歌专题复习应注意那几个问题? 明确:
1、注重诗歌感性材料的积累。
将教学大纲规定的诗词部分背诵篇目共30篇,逐一落实;对新编教材中的诗歌要加以分类。做到熟读成诵;将唐诗宋词中的重要流派的代表人物的代表作。
2、在知人论世上下工夫。为此,必须强化文学常识的复习。尽管文学常识没有列入考试的范围,但文学常识基础不牢,“知人论世”就无从谈起。
3、要熟知唐宋两代代表作家的个人风格: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清新飘逸、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杜牧的清健俊爽等等。
4、要明确做鉴赏题目的一般步骤和程序。①整体感知,辨清类别;②品评语言,炼字炼句; ③体会意境、体察形象;④突出技巧,明辨特色。⑤注重辅助条件,如诗题、作者、时间、地点、小注等隐含条件和显性条件。
5、要在已知的鉴赏知识的基础上,借助联想和想象,通过对比、调换、再造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的自觉意识。平时的每一次训练,都应以培植这种意识为着眼点。
四、课堂小结:本课我们从宏观上初步认识了一下诗歌鉴赏的知识点希望同学们能够初步建立起系统的知识网络,课下主意多读多练。
第三篇:讲评课教案教案
2011-2012第一学期 期中考试试卷讲评
一、期中考试总体成绩分析: 80分以上的人数:22人 90分以上的人数:5人 班级最高分:曹蕊 95分 年级最高分:王艺洁 97分 班级平均分:81.08
二、我们学习的榜样
以下同学在各项试题中,分别得到了满分,让我们学习他们的扎实与细致。
1、听力
苗子函、张屹宽、张腾、任妍婷、2、按要求改写句子
没有满分。9分的同学共有17人。
3、词汇
赵笑巍、郭凯悦、曹蕊
4、作文
曹蕊、范嘉伟、胡婧、苗子函、张屹宽、高育文、刘雨琦、涂超、赵亨、王敏、三、无谓的失分有多少?
1、单词拼写错误
2、老师反复强调、反复练习的知识
3、作文字数没有写够
4、字迹不清楚,字母书写含糊不清。
四、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些无谓丟分的试题吧!That is an English book.(改为复数形式)Those _____ English ______.(何月欣)词汇
Are there any ______(pencil box)on the teacher’s desk.(胡婧、张金鑫、杨潇婧、郭磊、张智彪、史庆杰、郭泽鑫、刘雨琦、张世杰、汪玥、赵亨、王敏、冯路广)The two girls are _____(学生)(司靓超、张腾、张智彪、张金鑫、何月欣、冯路广)Do you have many _____(俱乐部)in the school.(何月欣、张金鑫、张智彪、李瑞雅、郭磊、胡婧、张世杰、刘雨琦、郭泽鑫、龚怡霏、赵亨、温宇昕、汪玥、李世豪、王璐瑶、王敏、冯路广)书面表达字数不够(被扣掉2分)冯路广、龚怡霏、张智彪
第四篇:《诗歌鉴赏》教案参考
《诗歌鉴赏》教案参考
时间:23日下午
学生:高三某班
教材内容:海子的《日记》,杜甫的《孤雁》,苏轼的《卜算子》课前准备:
投影仪投放,苏东坡的画像,字迹,《诗歌鉴赏》教案。
分组:引用李商隐,辛弃疾,柳永(冷月无声),日本学者对中国文学的评价等等。
开始上课:
贾老师:上课
学生:老师好,我要努力学习。。。
面向观众席
贾老师:为了感谢学校领导给予我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向老师们鞠躬。
学生鞠躬。
贾老师:我们讲诗歌,诗歌是个什么东西呢?看这个字,诗:用现代语言解释,就是用语言建立起来的寺庙,放了几尊神,都是什么样的神呢?思考,人类为什么要祖祖辈辈写诗,读诗,欣赏诗歌?
诗歌是深沉的,我们祖先都没有说透,《尚书》说诗言志,为什么要借助诗呢?
是为了抒发情感,最难把握的东西,人类在语言发展中逐渐发现,诗歌是最好的安顿情感和心灵的方式。。。
贾老师问:情感有几类呢,怎么划分?
有学生说:孤独。
有一学生站起回答:喜和悲
贾老师:非常聪明,快乐和悲伤,古希腊。
为什么诗歌安顿的悲伤多呢?孤独。
我们就带着这样一种理解走进诗人的感情世界。
贾老师带着深情读海子的诗歌。
孤独是痛苦的,海子写出来的诗歌带着怎么样一种意向。
领读一遍
学生齐读
贾老师提示:孤雁,为什么要寻找,寻找什么?
贾老师提示:要带着一种蔑视一切的态度,有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气魄。
卜算子 苏轼
一女生朗读 读的很有感情
贾老师提示:读诗是走进诗歌的第一步。歌诵言,所以我们国家的诗叫诗歌。
对于上面两首诗歌,进行整体的感受,有没有共同的情感走向开始讨论,高中三年级语文教案《《诗歌鉴赏》教案》。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贾老师走下讲台和学生进行交流,与一组学生提出启发性的问题。
一分钟后
1,贾老师提问:这两篇文章有没有共同的情感走向?有没有?
庄生梦蝶组:孤独。
贾老师:同意不同意?
学生:还有悲凉。
贾老师:是不是进入了诗的境界。。。
2,贾老师:有没有共同的意象?
孤雁------孤鸿
贾老师:在高考中比较阅读需要注意,上海卷有两年出到比较阅读的题目,可见。。。
那么我们从形式方面和内容方面分析一下。
形式方面 内容方面
体裁和表现形式 题材,内容,意境,意象
贾老师: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快速抢答。举手站起来,抢答。
一学生起身: 不同。孤雁是五言律诗,卜算子是词。
贾老师:诗歌意象方面的把握,方法是找意象,第一首诗里面的意象有什么?什么意象?
一女生回答:
第一首1:孤雁;2:云;3:野鸭
第二首 1:缺月;2:疏桐;3:幽人;4:孤鸿;5:寒枝;6:沙洲
贾老师:意象包括四大类,植物,动物,人物,抒情主题
:展开想象,想象出画面,每一组都想,把意象想成画面,一组一个画面。
开始讨论。贾老师下讲台看学生想出来什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
几分钟后
一女生解题,描述一下诗歌描写的意想,一人一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一男生,不是概括而是描述。重新描述。
投影仪 画面
贾老师启发:他在想什么呢,想家吧,想朝廷吧,想。。。
明代一个画家画的不是太清楚,在哪啊?
为什么要展示画面?他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呢?讨论,抓紧时间。
学生答,贾老师总结
第一首诗歌:孤独不得志,对家的思念,对朝廷的思念。
第二首诗歌:没有知音,没有人理解,对故乡,亲人,朝廷都有,还有没有?还有更高的,对天下太平的那种忧国忧民的感情。
孤雁是一个孤独离群但是向往群体的形象。野鸭呢,
第五篇:诗歌鉴赏教案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教案)
——把握思想情感
王雪梅
教学目标
1、巩固诗歌情感类型和读诗方法.2、掌握诗歌鉴赏情感类答题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
诗鉴情感类题型答题技巧 教学方法
诵读感悟、小组讨论、多媒体展示 教学过程
一、考点阐释
把握思想情感就是在理解诗歌的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其感情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的、具体的、全面的概括和分析。
二、考情分析
2015年高考15套语文试卷中,全国卷
1、全国卷2及天津、山东、四川、安徽、江苏等省市直接考查该考点,其他省市几乎都间接考查了该考点。
三、自主合作探究——如何把握诗歌思想情感
1、温故:学案“从题材把握情感”
2、方法:读标题、读注释、读作者、读情感词、关键词句、读意象及其修饰语、读典故
3探究
例1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柳 梢 青
黄简
病酒心情。唤愁无限,可奈流莺。又是一年,花惊寒食,柳认清明。
天涯翠巘层层。是多少、长亭短亭。倦倚东风,只凭好梦,飞到银屏①。[注]①银屏,作者故乡所在地。
本词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主要表达了羁旅他乡,对家乡思念而不能归的忧愁。(2分)上片词人带愁醉酒,心烦意乱感慨时序惊心,特殊时节自己身在异乡,无法与家人团聚。(1分)下片写词人忘尽天涯的层层翠巘,心中暗数着数不清的长亭短亭,怀人之情油然而生,以至希望能在梦中与亲人相聚。(1分)对点练习1
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夏日三首(其一)
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
【注】①檐牙:屋檐如牙齿一般。②蝶衣:蝴蝶的翅膀。晒粉:蝴蝶的翅膀上多粉。③落落:稀疏的样子。④嘈嘈:杂乱的声音。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及归隐乡野、终老乡间的愿望。(2分)诗歌静动结合,以动衬静,通过对夏日燕雀、蝴蝶、蜘蛛、月影、溪水等景物的描写,写出了 夏日乡村景色的清丽宁静。(1分)尾联直抒胸臆,充分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1分)
例2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病起抒怀
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什么复杂的感情?(4分)参考答案:(1)贯穿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2)表现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深深感伤。(3)诗人对前途仍充满希望。(4)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信念。对点练习2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凉北望。
【注】 ①该词作于苏轼贬谪黄州的第二年。②风叶:风吹树叶所发出的声音。③孤光:指独在天上的月亮。
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 :(1)“几度新凉”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的感叹(2)“眉头鬓上”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感伤(3)“谁与共孤光”表达了对亲人的无限思念(4)“被云妨”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小人当道的愤懑(5)“北望”表达了被朝廷理解重用的渴望(6)“愁客少”表达了不被世人理解的孤寂苦痛(任答4点得满分)
4、综合练习
野
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成都草堂。②三城戍:当时因受吐蕃侵扰,曾在松、维、堡三城设戍。
(1)该诗以“野望”为题,请具体分析是如何扣住“望”字来写的?(4分)
(2)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具体分析。(4分)
(2)参考答案:①“三城戍”“ 海内风尘”表达忧国之情;②“诸弟隔”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意;③“一身遥”表达漂泊孤寂之苦;④“迟暮”“多病”抒发年老多病的感伤与无奈;⑤“未答圣朝”表达未能报国之憾。
四、课堂小结 诗歌鉴赏无论考什么、怎么考,读懂,即把握诗歌情感是关键。2 审准题。要看分值、看范围、看要求作答,规范作答(书写、分点)。3平时多读诗歌,培养语感和思维,厚积能薄发。
附录诗歌,无论是写景还是叙事,无论是咏物还是怀古,都会寄寓着诗人一定的思想感情,对诗歌内容情感的感悟是诗歌鉴赏的重点。古诗词中所抒写的思想感情非常宽广,涉及最多的是以下几方面:
1.忧国忧民。有的反映战乱离散的痛苦,如杜甫的《春望》;有的同情人民的疾苦,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的揭露社会黑暗,揭露统治者腐朽,如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的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林升的《题临安邸》“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有的表达对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楚,如陆游的《示儿》、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有的揭露统治者的横征暴敛穷兵黩武,如杜甫的《兵车行》。
2.建功报国。有的表达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豪情,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陆游《书愤》;有的表达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的《琵琶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有的抒写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激愤,如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有的抒写年华消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3.思乡怀人。写天涯羁旅的愁思,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写思亲念友的孤独,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写边关征夫的思乡,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写闺中怨妇的怀人,如王昌龄的《闺怨》;写依依惜别的深情,如柳永的《雨霖铃》、王维的《渭城曲》;写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超尘脱俗。写寄情山水的悠闲,退隐田园的淡远,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写远离官场的险恶,归耕隐居的自在,如陶潜的《归园田居》。
5.感时伤逝。写昔盛今衰的沧桑,时事变迁的感慨,如姜夔的《扬州慢》、刘禹锡的《乌衣巷》;写青春易逝的伤感,时不我予的焦虑,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