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DOC】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模式初探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模式初探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网络时代,如何有效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发挥信息资源优势,促进自主学习,这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我们可以从学科教学中遇到的真实问题情景出发,让我们的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信息素养。
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具有学习内容问题化、学习过程探究化和学习活动网络化的特点。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的确立,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实现,使得个别化学习和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成为可能。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改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目的为:
1.为了让学生学会利用数字化资源进行情境探究学习; 2.让学生学会利用数字化资源,依赖自主发现,进行探索学习; 3.让学生学会利用网络通讯,进行合作、讨论等协作学习,4.让学生学会使用信息工具,进行创新性,实践性的问题解决实践。
学生发展体现在:
1.提高学科素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2.提高信息素养,形成(1)信息技术的使用技能(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获取、加工处理、呈现交流的操作技能。)(2)对信息内容的理解与评价能力(能对信息的检索策略、信息源、信息内容作出评估;能判断信息的准确性及真伪。)(3)运用信息,具有融入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模式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必定是和某种学科有机整合的,所以制定好网络环境与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案,是顺利开展网络环境下教学的前提条件。这种教学设计方案,既有一般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和程序,更有网络环境下学习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学习的开放性、选择性、自主性、互动性、丰富性、形象性等。
下面,我就以苏教版第八册《动物的互惠互助》一文来说明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模式。
1.品词品句,渗透自学方法。
语言文字的训练是语文课的基本任务之一。在这堂课中,借助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育所具有的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通过引导学生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以达到强化思维的目的。
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由教师的电脑控制教学,学生通过各自前面的电脑,观看教师操作进行学习。教师先出示第二自然段的文字以及蜜獾和导蜜鸟的图片,请学生找出描写导蜜鸟的语句和描写蜜獾的语句,分别读一读,了解它们是如何“互助”的,以及最后获得了什么好处,即如何“互惠”。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点出重点词语,电脑上以红色的字表示。颜色鲜明的动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抓住这些动词,不仅能很好地体会有趣的动物互助过程,而且为朗读课文、进行小练笔作好了铺垫。2.选择自学,自主、合作、探究。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在学习第三、四自然段时,教师操作改为学生自己操作。学生选择“海葵虾和红海葵”、“鳄鱼和千鸟”其中的一段自学,点击进入相关的段落。比如“海葵虾和红海葵”这段内容,学生点击进入后,会出现课文内容,并附有海葵虾和红海葵的图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没有机会看到这两种动物,没有了感性的认识,他们就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两种动物的互惠互助。现在,发挥网络的优势,将文字和图片一起出示,学生就能边看图片边自学课文。同时,学生也可以自己点击重点词语,如:“东游西荡、提起、对付、到处觅食、足以饱腹”,抓住这些词语读好课文。学生们看看插图,学学课文,再与同桌读读演演,这样的课堂才真正属于学生。
学生自学完后,再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同桌一起汇报,学生可以有感情地朗读,可以生动地介绍,也可以绘声绘色地表演„„通过此环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被阐释地淋漓尽致。
3.查阅资料,进行习作练习。
既然是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就应该充分发挥网络的信息传递功能,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可以提供基于文本、语音、图形和视频等多媒体的教学支持。有了网络,学生就能上网查阅资料。学完三个自然段以后,就可以让学生查阅资料,这里所说的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和视频资料。学生点击进入文字资料,出现的是“青猴与石鹿、雪雀与黄鼠、金翅鱼和冠海胆、犀牛和犀牛鸟、向导鱼和鲨鱼、豆蟹和扇贝”等目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进入目录浏览。每个目录下都详细介绍了两种动物之间互惠互助的情况,方便学生浏览。除了文字资料,还有视频资料。学生可直接点击进入“录象”,“录象”下有三个目录:“瞪羚和鸵鸟、犀牛和犀牛鸟、海葵和小丑鱼”,学生可选择观看。视频资料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动物们互惠互助的过程。
学生通过大量的文字、图片、视频信息,了解到除了课文中提到的这些动物,还有许多动物之间都存在着互惠互助的关系。学生在了解了相关的信息后,不仅会从多角度去理解课文,而且还能把学到的知识自然地扩展到新的领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既开阔了视野,又学到了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的方法。
课标也指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在学生上网查阅资料后,就可以水到渠成地进行习作练习。学生点击进入“小练笔”,根据收集的资料,运用提供的句式写一段话,达到学以至用的目的。
纵观整堂课的设计,我努力尝试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育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探索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和网络为传媒的新型三维教学模式。以此为起点,今后将作更多地尝试和探索。
第二篇: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教学设计 《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
王毅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和2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体会作者对北京、对生活的热爱。
3.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特点。教学重点
了解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感受传统过年文化的独特魅力。教学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详略得当、有顺序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
课件;各地区各民族春节习俗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能说说你们过春节的一两件事
吗?
2.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去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
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标出自然段
序号。
2.请学生按自然段轮流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自己不
太理解的词语或句子。3.交流汇报,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
4.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
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
等初步感受。)
三、细读课文,了解习俗
1.北京的春节从哪天开始,到哪天结束?
2.默读课文,小组合作填写下表,主要事例写得详细一点。
时间
主要事例
腊八
腊八粥,腊八蒜
腊月十九
买杂拌儿,买爆竹,买玩意儿
二十三
祭灶
除夕
穿新衣,贴对联和年画,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祭祖,守岁
元旦
男人出门拜年,女人在家待客,逛
庙会
元宵
悬灯结彩,放花炮
3.交流填表情况,老师相机在表格中板书关键词。有不同意见的相互讨论。
4.观察上表,你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吗?
四、朗读体会,感受民俗
1.通过阅读填表,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元
宵节)
2.除夕和元宵节这两天中你更喜欢哪一天,请找出相应的段落,试着把热闹喜庆的气氛读出来。
五、小结,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知道了课文的写作顺序,朗读了自己喜爱的段落。课文中还有很多生字新词需要大家用心去揣摩,联系上下文记住它们的音形义。下节课我们进行听写比赛。
第三篇: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和2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体会作者对北京、对生活的热爱。
3.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特点。教学重点
了解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感受传统过年文化的独特魅力。教学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详略得当、有顺序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
课件;各地区各民族春节习俗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能说说你们过春节的一两件事
吗?
2.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去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
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2.请学生按自然段轮流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自己
不太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3.交流汇报,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
4.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
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 等初步感受。)
三、细读课文,了解习俗
1.北京的春节从哪天开始,到哪天结束?
2.默读课文,小组合作填写下表,主要事例写得详细一点。
时间
主要事例
腊八
腊八粥,腊八蒜
腊月十九
买杂拌儿,买爆竹,买玩意儿
二十三
祭灶
除夕
穿新衣,贴对联和年画,炮声
日夜不绝,吃团圆饭,祭祖,守岁
元旦
男人出门拜年,女人在家待
客,逛
庙会
元宵
悬灯结彩,放花炮
3.交流填表情况,老师相机在表格中板书关键词。有不同意见的相互讨论。
4.观察上表,你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吗?
四、朗读体会,感受民俗
1.通过阅读填表,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元
宵节)
2.除夕和元宵节这两天中你更喜欢哪一天,请找出相应的段落,试着把热闹喜庆的气氛读出来。
五、小结,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知道了课文的写作顺序,朗读了自己喜爱的段落。课文中还有很多生字新词需要大家用心去揣摩,联系上下文记住它们的音形义。下节课我们进行听写比赛。
第四篇:《小小的船》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小小的船》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荣成市幸福街小学
朱秀艳 学习目标:
1:认识船、弯、坐、只、看、见、闪、星、蓝九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生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学习重点和难点:朗读、背诵课文和识字。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美丽的夜空吗?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美丽的夜空图,你看到了什么?谁来说说?(点击课件:展示夜空)有一位叶圣陶老爷爷为美丽的夜空写了一首儿歌,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儿歌。(老师板书),请大家一起读一遍课题。下面,请大家自己来读一遍课文,如果遇到了不认识的字,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解决,如果遇到了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把它读准,能做到吗?现在,请大家把书翻到66页,开始吧。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师:请停下来,读完一遍了吗,想不想再读一遍?下面,请同桌的两个小伙伴互相读一遍,如果他读得很准确,就夸一夸他,如果他遇到了困难,请你帮帮他,好吗?)
2、学生同桌互读课文。
师:谁得到同桌夸奖的请举手,祝贺大家,其他同学可要加油。
3、识记生字。(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学生练习读。
师:看到大家表现得这么好,儿歌中的生字娃娃们也想考考大家呢,你能带着拼音读出他们吗?不要着急,自己先在下面练习读一读。(课件展示:带拼音的生字)(2)、找生起来读。(谁愿意读给大家听)(3)、找一生当小老师领读,学生评价。(4)、学生齐读。
师:大家都觉得你这个小老师当得特称职,现在,请你来检查同学们读一遍吧。学生读完后,请小老师评价。(5)、去掉拼音,请学生练习读。
师:同学们,生字娃娃摘掉了拼音帽,你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自己先来试一试。(课件展示:去掉拼音的生字)(6)、学生齐读。
师:一起读一遍给老师听。读得真不错,看到你们表现这么好,生字娃娃们真想和你们交朋友,你们愿不愿意和他们作朋友?
如果你能用它们说一个词语、或者说一句话、或者把你记住他的好办法说出来,它就是我们的好朋友了。下面,请大家先在小组里练习说一说。看那个小组说得最快,坐得最好,开始吧。(7)、游戏,找朋友。
师: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这些生字娃娃都是我们的好朋友了。有了这些好朋友的帮助,读儿歌时,一定会更流利,你来试试。
三、学生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学生自己读。
2、学生齐读。
师:刚才大家读得很认真,下面,一起来读给老师听听。
师评价:同学们读得即准确、又流利,听你们读得这么好,老师也想读,行吗?老师读,你认真听,听老师读得怎么样。
3、师范读。
师:谁来说说老师读得怎么样?谢谢你。大家一起来请看(课件展示夜空图):在晴朗的夜空里,有一个小女孩想着自己坐上了月亮船,你们说,那种感觉怎么样?对,很美,如果你把自己当成这个小姑娘,想着那种很美的感觉,你也能读得很美。来,谁想试一试?
4、学生读,请学生评价。
5、这么多同学都想读,这样,谁认为自己读得很好就站起来,我们一起读。
6、学生一起读。
7、老师播放音乐,学生想着试背一遍。
师:读得非常棒,下面,请大家把书合上,老师为你们播放着音乐(课件播放音乐),我们一起来把儿歌想着说一遍。
师:你们真了不起,不看书也能说下来,今天晚上回家把它说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8、想一想,说一说。
师:老师有个问题要考考大家,儿歌中“小小的船”指的是船吗?那是什么?(师在黑板上画一画。)
在同学们的眼里,弯弯的月儿还像什么呢?
蓝蓝的天空像什么呢?闪闪的星星像什么?(课件展示:说一说:弯弯的月儿像
蓝蓝的天空像
闪闪的星星像)
9、师:大家刚才想得都很美,说得也很美,今天晚上回家,可以把你看到的或者是想象的夜空画下来,我们办一次关于“夜空”的画展,好吗?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谁来说一说?看到大家都能在语文学习中收获快乐,老师可高兴了,希望在每节的语文课堂中,我们都能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成长。
第五篇:语文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
师者授业、解惑,必与时俱进!
浅谈语文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
泉州市安溪县龙涓乡山坛小学
肖亚琼
【摘要】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教学方式进步把教学内容传递 给学生多样化,如何结合信息技术更好更深刻的引导学生学习,更好的教导学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更好的接受。
【关键词】语文 信息技术 方式 接受
子曰:“有教无类。”人原本是“有类”的。比如有的智,有的愚;但通过教育,却可以消除这些差别,“有教则无类”,可见“有教无类”是教育的结果,不是前提。鉴于以上,我着重从几个方面来谈谈语文和信息技术结合教学方式尝试和探索。
现在的教育方式出现多元化,高效的而又便捷的教学。符合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方式结合,我们在探索适合当地条件,符合地区文化以及跨域性的补充,听取各种意见;只有听取多方面意见,全面了解情况,才能明辨是非作出我们需要的选择。但爱迪生说:“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在探索的道路上会有这样货那样的问题。创新就有风险,就有可能失败,失败并不可怕,失败 是成功之母。开拓创新路上的失败能够启迪后人。
(一)以创新发展新的教育活力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凡是阻碍人才培养的,我们都应当改革。”改革,只有改革才是教育创新可持续的根本保障,只有改革才能革除制约创新发展的思想观念和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中国教育面临的一些问题,如公共教育资源的配置还不尽合理、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任务艰巨、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还有待优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还有待完善、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的空间还有待拓展等,都需要靠创新管理来驱动。创新是一种文化,但更是一种制度环境,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只有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才能生长出来,创新需要必要的管理,但更需要切实的服务。改革,就是要靠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来释放教育创新发展的活力,来为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管理者少一些计划思维、少一些直接管理、少一些不当干预,多一些实实在在的服务;教育者多研究不同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必须形成的核心素养,千方百计提高教学水平。
(二)信息技术对教学的优势
Internet 在我们中国普及面很广,包括(城市、县、乡、村及直辖市等等)这是我们应用的基础,Internet有强大的信息库,丰富的影像、录音、文字、文献资料......我们可以在网络环境搜索我们需要的资源进行整理,归纳,选择符合当前阶段的学习,并加以利用。
信息技术有利于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索,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切实提高学生的读、写、说的语文能力,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自己,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培养,而学生的实践中化被动为主动。
(三)利用信息技术创造学习环境
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方式忽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把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许多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 的接受器、前人知识经验的存储器,忘记了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有创造性思维的活生生的人。
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优势:
1.信息源丰富、知识量大、有利于怀境的创设。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3.个别化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4.互助互动,培养协作式学习。
5.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信息能力的发展。
但新的多媒体教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的准备不足时,容易出现无法控制的局面。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住处源的地位有所降低。在信息获取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不是直接提供信 息,而是培养学生自身获取知识的能力,指导他们的学习探索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控制支配地位明显地降低了,学生探索性学习的自由空间则更加广阔。
(四)信息技术的交流
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密切,一起探讨新课程理念、教育教学对策、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对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一些心得和体会,做到集思广益,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深入观察和思 考学校学生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及存在的不足,拓展了眼界,开阔了思路,锤炼自己的能力。
信息技术可以关注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学生在网络上或群里的交流和心情可以使老师先一步了解学生老师获得学生的信赖,从而“亲其师,信其道”关注学生情感易产生师生共鸣.“教”和“学”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两者的统一会产生师生的共鸣点,老师获得学生的信赖,从而“亲其师,信其道”,有利于学生和老师共同发展。
信息技术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主动出示学生每天的活动记录,有哪些突出表现;与家长一起为学生制定共同的学习任务;向家长了解孩子的在家表现,个性倾向等等。任何一种方式都有不可能是万能的,而当采取多种多样方式进行沟通,往往在不知不觉中会见效。重要的是要让家长产生信任和理解,家长和教师彼此都能从对方那里学习有关学生教育的经验和知识。
社会在发展,我们要不断的尝试改革,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提升自己的教学素质,“有教无类”不是说说而已,针对学生我们提出更好更有用的教学方式。泰戈尔曾说过:“真正的目的不在于达到极限,而在于追求无限的完美。”教育是没有极限的,但我们可以追求过程的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