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专题讲座课堂教学管理在笔者看来,教案反思不仅具有传统意义上的作用,诸如改善教案设计的状况,提.....: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课堂是最普遍的教育活动场所 , 同时课堂又是复杂的,它 是由教师、学生和环境构成的一个微型的社会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各个构成元素不断发生着相互作用,因此一些矛盾和冲突 并不能使课堂时刻保持有序、高效。本课程 通过解读课堂、凝炼理论、剖析学生、反思教学过程呈现核心内容,使教师掌握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恰当处理师生关系、处理课堂偶然事件、营造氛围、组织活动的基本策略,为教师提供关于课堂管理的理念与方法。本课程的特点是理念、原理与实践策略、案例相结合。具体内容包括:
1.课堂的含义及要素。即对构成课堂的物理要素、人的要素进行分析。2.课堂问题行为的分类与分析。主要针对学生的问题行为进行分析。
3.创建健康课堂的有效策略。从教学策略、师生关系、处理偶然事件等几个角度进行讨论。
【学习要求】
1.学习相关课堂管理理论和心理学理论,尝试进行教室规划设计,熟悉一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2.结合自己或其他教师的教学实际,思考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3.归纳课堂教学中出现问题的规律,总结学生有哪些特别的心理特征会影响课堂管理?
本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希望学习者把理论学习、案例分析、实践反思结合起来。具体来讲,学习内容包括:
一、什么是课堂,教师的课堂管理有什么特征?
二、课堂中的要素有哪些?
三、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可以分成哪些类型,其成因是什么?
四、儿童在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时候,应遵循哪些原则?
五、我们应树立怎样的教育惩罚观?
专题讲座
课堂教学管理
吕立杰(东北师范大学教科院 教授)
我们今天讨论的问题是课堂教学管理。课堂教学管理与课堂教学安排密切相关,课堂教学设计的安排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的纪律,课程的组织以及学生学习的效果。课堂教学管理也与学生和教师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也就是说与教师的班主任工作,课 任 老师在班级中的威信密不可分。综上所述,课堂管理是一项与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密不可分的一项工作。今天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
一、课堂的观念与构成
什么是课堂?我们给它下一个定义:
课堂是教师、学生及环境之间形成的互动情境。它不仅是教师和学生聚合的一个物理空间,更是一个独特的社会组织,其中蕴藏着复杂多变的结构、情境与互动,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系统整体,具有鲜活的生命取向。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课堂首先必须是一个物理空间。这是基础。而课堂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一个人与人相互交往,互相构成的社会组织。它是一个系统的整体。所以说,课堂是围绕两个要素来构成的,一个是物理的要素,一个是人的要素。
(一)物理要素 物理元素是必不可少的,我国对这个方面有相关的规定,一般约在 50 — 55 人左右。这样大约每个学生可占有空间约为 1平方米,同时对于第一排和最后一排的学生也有相关的规定,即第一排与黑板距离不少于 2 米,最后一排应保持在 9 米 之内。与此同时,教室里面有采光要求,一般来说,光线应从左手照进来,以免右手在写字的时候产生阴影。教室的温度应控制在 25 度左右,教室的颜色 主要以浅蓝,浅绿为主。这样容易给学生安静的感觉,避免用一些过于艳丽的颜色。教室里面还要有办公区域,可以有作品展示区,同时还可以设置一个公布栏,来记录学生取得了那些成就。另外,还应该有学习角,摆放一些图书等。一个教室至少有一个储物柜,这个对于日常生活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说教室的布置也是有一些最起码的要求的。
除此之外还有讲台和桌椅。桌椅的布置和安排近年来也有很多的研究,比如说:我们可以改变秧田似地学生座位,改成圆桌式或者马蹄式,或者双圆桌式等等。但是,在大班教学中,这样的桌椅摆放是不太恰当的,很难起到预期的效果,所以还是坚持那种秧田式的摆放方式。后来亚当斯和彼德尔发现,在秧田式的学生桌椅摆放形式之下,教室的中间部位很容易纳入教师讲课的视线中,而两边容易忽略。因此,亚当斯和彼得尔就将容易受到教师关注的地方叫做行动区;而容易被教师忽略的地方就叫盲区。如果说一个学生长期处于盲区的话,那么他的举动很难引起教师的注意,很难引起教师的一个反馈。老师很难捕捉到那些信息。教师应该采用一些轮换的办法,尽量避免这种长时间处在盲区的这个状况。
(二)人的元素
人的元素包含教师和学生,教师这个群体中有竞争有合作,有喜怒哀乐,所以这个群体也就是一个小社会。而学生则可以分为四类: .创造课堂喜剧的学生群体
他们经常活跃于各个课堂,他们相对来说比较聪明,反应也快,但是学习成绩未必是名列前茅,往往处于中等水平。他们不安于沉闷的气氛。一旦他们感觉课堂有些沉闷,经常会制造一些喜剧来缓解气氛,和同学们放松。比如出怪声,拉长声音,目的就是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力。.高傲的学生群体
这个群体的学生一般都是学习成绩非常好,名列前茅的学生。聪明,守纪律,受教师喜欢。很少和教师有冲突。也会在课堂上适当的放松。认为第一类学生都是小儿科,相反他们则趋向于成人。他们的一些放松方式不容易被教师发现,但是周围的同学还是知道的。这些学生也会是很幽默的,当他们的观点和老师的观点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们会微笑的点头接受,此时他们心里面会想,自己比老师聪明多了,没必要去和老师去争。3 .玩世不恭的学生群体
这一类学生的成绩是非常差的,他们经 常被 老师发配到最后一排。他们在课堂上经常做两件事,要么就是睡觉,要么就是眼望窗外,做自己的白日梦。这一类学生似乎走出这个教室,没有融入环境,但是他们仍然很在乎他们在自己的小团体中的一个形象,比如说,是不是很讲义气等。.服从的学生群体
这一类群体在任何一个老师的课堂里面都是占比例最大的,最大众的一类人。这类群体被老师认为是最听话,最好管理的一类学生,最容易受到老师的忽视。但是一旦课堂上出现混乱,出现课堂失控,他们也会随波逐流,跟着起哄。
综上所述,这些群体都有自己的特征,老师应该格外注意。对于课堂中的老师,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注重 团体规范的教师
在对待教学时,是非常认真负责,兢兢业业,恪守规矩的。同时要求也是非常严格,严格按照学校领导的规章制度去行事。
2.注重个 人情意的教师
不太注重自己班级能否得到全年级的优秀,能不能评优等,他们特别关注的是自己在学生群体中是不是受欢迎,是不是有威信,学生是否喜欢自己等。
3.强调 动态平衡的教师
这一类老师就是能将第一类和第二类老师的特点结合在一起,追求动态的平衡。
二、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形式 第一种分类,按照程度的差异可以分为: 1 .不适当行为;
一般而言,情节较轻,比如自己偷偷地看课外书和同桌说点话,搞点小动作,对周围人影响不大。2 .异常行为:
对其他同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比如说,吵架,大声说话等等,他自己没有意识到他的行为会影响到教师,影响到课堂和其他同学等。只是觉得自己的问题要先解决。.反教育行为:
这种行为是有意识的,是学生有意 和 老师作对,也许是以前 和 老师发生过冲突,也 许是和 老师以前吵过架等等。总之,是有意挑起事端,有意吸引老师的注意甚至激起老师的愤怒。.暴力性行为:
这种行为时比较明显,甚至达到暴力的程度。
第二种分类,按照行为的类型去分类,可分为以下两种: 1.外向型攻击性行为
例如说话,打架,吵架,随地乱走等。这种行为相对容易制止。
2.内向型退缩性行为 例如:恐惧、焦虑、做白日梦。不容易被老师发现。那么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在哪里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厌烦。比如老师重复讲很多内容,学生认为自己全都学会了。厌烦实际上是产生问题的第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压力。学业压力太大,学生容易产生焦虑,多疑,退缩,敏感等问题。再次,挫折。几次考试不顺利,挫折之后,缺乏信心。第四,寻求注意、承认与地位。目的就是为了引起教师的注意。第五,引诱。比如班级的玩具,课外读物等等。
最后,失教。教师已经没有能力去控制课堂,教学出现问题等。
以上六条是产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直接原因,那么除了这些直接原因以外,还有哪些根本性原因呢? 我们在这里总结为三大压力:
第一,高度学业压力。中考,高考压力大,教学内容多,焦虑也就多。
第二,家庭教育的自相矛盾。独生子女多的现状和让人为难,家长的溺爱与永远不满足的自相矛盾等。
第三,社会阶层的不断分化。孩子来自于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社会背景。孩子的习惯不同。
三、如何创建健康课堂
(一)激发学生的动机以构建健康的课堂环境 首先,如何为课堂保持足够的动力。
维护一个健康的课堂首先要从教学设计,教学安排入手。如果教学设计,教学安排是恰当的,那样就会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样课堂管理的问题也就自然会减少。那么怎么获得学生们的注意力呢?也就是说什么在影响着学生专注于课堂活动呢?
就动机而言,我们可以从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个角度来看。
第一个角度,就是教师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也就是要满足学生的需要、预期、好奇心、求知欲、兴趣、满足他的自尊和自信等。这样他会非常专注的做一件事情。
那么,在什么时候安排什么样的活动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呢?这就涉及到教学策略的问题。
先来分析一下上课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情况。第一阶段,0-5 分钟,注意力转移期。可能是课前大家都专注于讨论一个问题,过于投入,不容易收回来。老师应该想办法在这五分钟一下子把学生们的注意力吸引回来。第二阶段,6-20 分钟,注意力稳定期。经过五分钟的导课环节,学生已经开始慢慢进入课堂内容,学生的高度的持久的注意力一般不会超过 15 分钟,所以老师应该抓住这个“黄金时期”。第三阶段,21-40 分钟,注意力分散期。在这个时期,老师应该变换课堂的形式,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来缓解疲劳。经调解 31-40 分钟的时候,注意力适度回升。第四阶段,注意力反弹期。又会重新关注这堂课老师给上了什么内容,老师应注意如何总结着一堂课。
我们了解了注意力与课堂节奏的关系之后,我们就知道在什么时间段我们该采取什么样的手段与措施改善学生的注意力,调节学生注意力疲劳的状态。那我们又该安排那些活动来缓解注意力疲劳呢?比如说,在导课阶段,可以采取制造悬念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了,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老师还可以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外在的学习动机。外在的学习动机都包括哪些呢?比如说,学生获得了奖赏,一些物质的奖励和精神的奖励。另外呢,获得了老师的表扬,父母的赞扬,取得了好的成绩,获得了其他同学的尊敬和羡慕,这些都可以引发外部学习动机,让学生关注学习。虽然不在意对本身内容的兴趣,但是,由于奖赏、表扬、赞扬和尊重,学生也会关注学习内容。同 时 老师在运用这些办法时,也找到了很多很好的办法,取得了很好的经验。很多老师在 这方面有很好的经验。这些手段也是管理课堂的一些辅助手段,当然这些手段,老师在运用时,也要考虑到它的适时、适度性。这是从第一个角度,从激发学生动机的角度去构建一个健康的课堂环境。
(二)师生间要建立相互尊重和信任
第二个角度,我们认为呢,老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建立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这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不仅在课堂上,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建立起来的,如果学生对教师有这种尊重和信任,即便课程内容有一些枯燥,那么学生也会愿意自觉地去维护这个课堂。一次,有一位非常优秀的 高中 老师,他在课堂上正在讲一篇课文的时候,有一位男生举手发言,这位男生有一个特点,说话有点细声细气,同学们平时觉得他有点女孩子气,所以,有一些调皮捣蛋的孩子给他取了个外号叫“小李子”,说他的声音很像女人,很不好听,甚至有的孩子会模仿他的声。,以前在课堂发言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在这个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出怪相,做怪声的表现,这位 班主任 老师从来没有正面批评过这些孩子,忽略不计,那么,这次课堂上又出现了这种情况,老师觉得应该好好教育一下这些孩子了,但是呢,停一下教学,自己发一次脾气,未必能够真的让学生获得了一次教育,而自己的情绪,发脾气,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教学,跟课文内容完全不相干。这时,老师突然看见窗外有一颗茂盛的大树,随着微风的吹起,很多的树叶划过教室的窗户,老师突然有了灵感,对那些出怪声的学生,老师狠狠的看着,然后说,世界上的树有千姿百态,世界上的树叶也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每一个树叶都有它的特点,每一片树叶都有它生存的权利,我爱每一片绿叶。一边说着他对树饱含深意的理解,对生命的感悟,一边用眼睛盯着那个出怪声的学生,这时候全班极其的肃静,大家都非常专注的看着老师的表情,同时回味着老师刚才说的话,课堂上非常的安静,老师说完这些话后停顿了几秒,接着拿起书继续讲课文,后面的课堂极其的安静。然后下课了,老师回到了办公室,这时候,有其他老师路过这个办公室,找到这位班主任,就问他,在课堂中跟同学唠过了些什么啊,下课后这些学生都好奇怪啊,大家都围着窗台,看着窗外的树,而且都在议论树叶,你在课堂上讲了什么内容啊,怎么学生都在议论树啊。所以,这位 班主任 老师会心的一笑,他没有回答,但是他知道,他的教育还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所以呢,如果,老师能够适时的解决课堂中的一些问题,同时这些解决办法,在尊重学生的同时,又有深刻的教育意蕴,这是能够理解的,能够起到这种教育的意义。一旦学生对老师理解了,能够尊重与信任,那么,下面师生的关系就更好相处了,课堂管理会更加有效果。这是第二个方面,老师应该去建立师生间的尊重与信任。
(三)了解“逆反心理”,把握交往的尺度
逆返心理:当儿童在学校面对失败或者自尊心挫伤,把因素归为外界或者工作本身,让失败带来的让自己不能胜任的感受维持在可以接受的水平。
第三个方面,要了解学生的逆反心理,把握学生交往的尺度,一般来讲,儿童在接近青春期开始,就已经出现逆反心理,这种逆反心理使得学生在学校面对失败或是自尊心受到挫伤,就把这种所有的因素归于外界或是工作本身,让失败带来的自己不能胜任的感受维持在可以接受的水平。那么,这种逆反心理在青春期的儿童身上出现的非常明显,而且是极度明显的,这样一种特别的心理状态。那么,维护自己的自尊心不光是儿童,不光是青春期的儿童,甚至是成人也会有这样的一般的心理特点。一些心理实验表明,我们包括成人在内都会想要有意识的粉饰自己,把自己不能胜任的原因归于外界,何况是处于自尊心极度敏感的青春期的儿童。这个时期儿童的逆反心理会更明显一点,所以老师和同学交往时,有时会出现老师觉得自己说的话是在帮助学生,但是学生并不感到满意的现象。譬如,老师对学生说“你现在比以前强多了”,老师觉得自己是在表扬鼓励学生,但是这句话说完了以后,学生非但不高兴,反而生了自己的气,非常气恼,这一堂课 都在和 老师作对。老师又觉得实在不知道哪里错了,怎么会跟学生的交往不通畅,找不到原因。原因很可能就是学生觉得老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自己以前成绩不好、状态不好,看不上自己以前的表现,觉得老师和自己是有隔阂的,不信任自己,不尊重自己,不看重自己。所以,保护青春期学生这种脆弱的自尊心也是老师应该关注的问题。这是建构课堂的和学生交往应关注的第三个问题。
(四)用适当的方式处理教学中的偶然事件
每一个课堂都会发生很多的偶然事件,如何处理,这是考验教师课堂管理能力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对于这些偶然事件可以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例如对于课堂上一些行为,需要老师马上去制止或教育,给学生一种震慑以教育全班同学,这样的问题就要采取热处理的办法,及时处理。还有一类问题是有些学生调皮捣蛋,故意引发问题,目的是引起教师和同学的注意,越是注意他,他的满足感就越强,这样的问题,老师就要采取冷处理的办法,置之不理或忽略带过。第三种问题是由 于 老师工作失误或外界干扰引起的课堂骚动或一些其他偶然事件,对于这一类问题老师可以用一些机智的办法,通过教学机智出奇制胜,超乎寻常加以解决。当然,老师首先要诚恳的向学生承认自己的错误,如果有一些错误学生没有发现,老师要马上纠正。用一些机智的办法把它忽略带过,尽量避免引起课堂的骚乱。另外,对于学生发生的一些不自觉行为,无意识错误,老师可以采用一些巧妙暗示的手段,不要公开批评,以免影响自己的教学情绪和学生的学习情绪。这些热处理法、冷处理法、机智带过法巧妙暗示法,都是 老师在课堂上根据一些不同问题可以采取的手段。在采取这些手段时,老师必须要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由于各自不同的特点,会产生不同的问题。然后根据这些不同问题得严重程度以及其背后原因去决定自己采取什么样的办法。儿童各个心理阶段的特点都会使课堂上出现一些问题。在儿童成长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阶段性特点包括:
首先,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会越来越渴望在全班同学面前赢得地位和尊重,如果一些孩子在学习领域很难引起他人的注意与尊重,那么他就会找一些其他手段,比如说出怪声,搞一些奇怪的动作,引起其他人的哄笑,他就会觉得自己被别人注意了,也获得一种满足的感觉。
其次,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成人的行为会越来越挑剔。他会觉得自己长大了,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都是那么的容易,如果自己当老师,会比老师们做得好得多。这时候他就会用更挑剔的眼光来看待老师,老师讲解的内容、语言甚至是穿戴都会成为儿童挑剔的内容,所以这时候他喜欢挑老师的毛病。这也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个心理问题。
除了以上两点外,儿童还会在特别的年龄段出现一个特别的心理特点。这个特别的心理特点我们把它称为限度检测,就是儿童在探索周围世界获取知识时所采取的一种行动。在学前阶段,儿童探索周围世界的时候,是用嘴、用手。譬如说在两岁以前,儿童要了解一个东西,他的习惯是把这个东西含在嘴里去尝一尝,舔一舔然后又吐出来,所以有的时候家长会觉得这个年龄段一定要看住孩子,别让他把什么东西都往嘴里塞。随着年龄增长,在了解外界物体的时候,儿童会喜欢用手去触摸,这时家长会说什么东西到了孩子手上,他都要去拆开来看一看。再随着儿童年龄增长到了学龄阶段,他会用语言去探索周围世界。所以,中国的老百姓也有这么一句话,“七岁讨狗嫌”,就是他的语言很不招大人喜欢。他会用所有的语言,大人喜欢的抑或不喜欢的来试探大人,试探周围的世界,来了解这个语言到底是什么意思。那么再长大一些,儿童对限度的检验,对周围世界的探索,要探索自己和周围人的关系即人际关系,对 于 老师来说就 包括 老师性格是什么样,忍耐力是什么样,喜欢什么样的学生等等。所以,对于小学中高年龄 段的 老师来说要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恐怕就会有很多的学生想要来了解你,了解你的忍耐力是什么样,更喜欢什么样的学生,出一些难题来测验新老师、了 解新 老师。这也是在一些特别的年龄段,儿童身上容易出现的心理特点。
这些特点都会引起课堂中跟老师的一些矛盾或制造出一些课堂事端。对于这些课堂事端,老师的行为原则首先是要宽容儿童,他们毕竟是未成年人,在特别的年龄段必然会出现这些心理特征。有了这种宽容的心态自然就能做到控制情绪沉着冷静不急不躁。这是第一个原则。有了沉着冷静之 后 老师就要争取控制局面,把事情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在控制局面后,行为的第三原则就是要捕捉这些偶然事件中包含的积极因素,善于引导,化被动为主动,化消极为积极,把这些偶然事件变 成 老师对学生进行一项品德教育,激发学生情趣的一个良好契机。
(五)惩罚是教育,不是报复
第五个维度老师要注意课堂中的惩罚要慎用,但不是不用。也就是惩罚是教育,但不是报复。很多的课堂惩罚都造成了不良影响,这种不好的结果也并非老师所要看到的。有的时候是由老师情绪冲动引起的,老师并没有事先预谋,老师并不是要为难某一个学生。只不过是有的时候问题出现了,老师又没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才造成了对学生的比较严重的伤害。我国 2006 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地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但是在现在的学校中惩罚甚至体罚的现象还是比较多的,对于这种惩罚行为是否应绝对禁止呢?当然惩罚有时是有它的意义和价值的,但是惩罚和严重的体罚不是一个概念。为什么要搞惩罚?惩罚并不是要去报复学生,而是要通过惩罚让学生记住自己错了。惩罚本身不能够去教育学生,不能让学生明白自己为什么错了,惩罚只能够让学生记住自己错了。所以,惩罚一定要和教育联系在一起。惩罚本身无所谓好坏,它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问题:一方面他可能对学生造成伤害,对学生的兴趣愿望或主动的行为造成一种抑制,造成浪费时间;但是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强化、劝善、警示他人的作用。惩罚具有两面性,关键在 于 老师如何运用。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也曾经说过:“不惩罚的办法只是对破坏分子有利,如果学校中没有惩罚,必然使一部分学生失去保障”,“凡需要惩罚的地方,教师就没有权利不惩罚,在必需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是一种义务”。另外,著名的社会学家涂尔干也曾经说过:“为纪律赋予权威的,并不是惩罚;而防止纪律丧失权威的,却是惩罚,如果允许违规行为不受惩罚,那么纪律的权威就会为违规行为所侵蚀。”所以,惩罚还是有必要的,关键是要将教育与惩罚结合在一起。所以教育与惩罚老师要考虑一些适度的因素:首先老师要考虑在惩罚过程中自己的语气、态度,惩罚的人数,以及惩罚之前是否已经和学生讲明道理。其次,惩罚要和尊重相结合。老师尽量要避免当着同龄人的面去惩罚学生。再则,惩罚还要一定的感情基础。老师是否确信学生是相信自己的、信任自己的。如果这一点没有把握,惩罚就 容易造成 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隔阂产生负面的影响。此外,惩罚并非报复,所以应该划清正义与权威的界限,老师做的是正义的事情、教育的事情,并非学生冒犯了权威才必须报复。最后,老师要划分出错误行为和糟糕结果的界限,有时学生是无意犯错误的,这 时候 老师一定要掌握这种惩罚的度。
以上这些就是我们构建课堂过程重要考虑的几个维度,希望同学们能结合讲授的内容文字资料以及 PPT 来进行学习
案例评析
【案例信息】
案例名称一: 可爱的“意外” 案例名称二: 《我不能失信》教学片断 案例名称三: 小动作之美
【案例评析】 【案例 1 】
可爱的“意外”
线段、射线和直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线的概念,在教学时,我抓住直线和射线的特点作为突破口,结合生活中的具体素材中,让学生大胆提问,大胆想象,然而,就在这个环节,意外发生了„
【教学情境】
课件演示手电筒的灯泡发射出一束光线。师:你看到了什么? „
师:象手电筒这样射出来的直直的光线,一端在天空中无限延伸,在数学上我们把它称为射线。
生:老师,手电筒的光不能无限延伸,我在家里曾经试过,无论它射到多远,它一定有尽头,所以它是线段不是射线。
师:你们觉得他说的正确吗? 同学们点点头。师:这位同学太了不起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几乎没有这样可以无限延伸的线。这些线是数学家们为了研究而定义出来的,它们多数出现在书上和研究中。
【教学反思】
“老师,手电筒的光不能无限延伸,我在家里曾经试过,无论它射到多远,它一定有尽头,所以它是线段不是射线。”面对这样一个认真思考的孩子,在以前,也许我会想办法将他说服,告诉他在理想状态下这样的线是可以看成是射线的。但是,在此时,我没有,一个四年级的学生竟对这个问题有如此思考,我的心里真的是非常惊喜!做教师的责任告诉我数学的发展需要这种大胆质疑的声音,这样的学生需要用事实来鼓励他。所以,我将射线产生的过程讲给了学生。到此处,学生对线的认识由概念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这是我之前没有想到的。这个意外在课堂上掀起了一个小高潮,同学们学习的热情一下子提了起来。课后,我走出惊喜,陷入了深刻地反思。其实,每个一个学生都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和一个充满智慧的头脑,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给他们提供成长的沃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多关注学生思维发展的点,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探索、发现。期待着我的课堂上能够出现更多更好的“意外”。
【点评】
点评一:小意外虽小,却使我陷入了深刻地反思。在以往的备课中,我总是计划好上课的每一个步骤,努力避免学生产生分歧或者是出现问题。
看到这样的语言 , 让我感觉到的是作为老师我们仿佛在防范学生.正如打仗一样 , 我们处处设防 , 唯恐一处想不到造成课堂的失误 , 那如此上课 , 我们累不累 ? 是不是也要思考一下 : 开放的课堂会怎么样 ? 点评二: 看教材:因为线段等概念是原始概念,在小学数学中不能定义的,是用比喻,让学生想象,特别是画出来,学生能够明白,能够识别与运用就行了,不用考试。教材中为了帮助学生想象,学习线段,呈现了斑马线,再联系生活中积累的书桌边、黑板边等各种直边的经验,帮助学生理解线段的概念。而射线和直线在生活中是找不到原型的,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材采用的是联系生活去比喻,帮助学生想象。铁轨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射灯(手电筒)射出的光线不是直线和射线的生活原型,是帮助学生想象。线本身是一个想象的对象,即两点间确定一条线段,然后向一端无限延长即射线,向两端无限延长即直线。“无限”永远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之中,人们能够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只有直线段。
再看学生:学生这种质疑的态度应该说与教材编写意图是一致的,如果说手电筒的光线是射线,学生不同意是对的,如果说把射出的光线想象成向空中无限延长,想象成射线,学生就能接受了。共同反思:一是学生挑战教师的说法,说明学生思维严谨、深刻,敢于质疑,像 宋 老师说的那样,正是我们所期待的,所盼望的。二是赞同老师的观点,教学应该多给学生点空间,学生会积极思维的。三是我们教师要深入解读教材的编排意图,课堂上才能驾驭有余,才能该严谨的地方要尽量严谨。解读教材不只是要内容的编排特点,知识的价值地位,还有学习了解知识本身是什么,本质是什么,核心是什么。
【案例 2 】
《我不能失信》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读了《我不能失信》这个故事,想一想,如果你是主人共宋庆龄你会怎么做?
生 1 :我也会像宋庆龄那样在家等小珍来教她叠花篮。生 2 :我可以先去小珍家找小珍,然后再去伯伯家。
生 3 :我去伯伯家把我喜欢的那只鸽子取回来,然后等她来我家时让她看看我喜欢的这只鸽子,我们一起和鸽子玩。(这个学生的发言很特别,让大家没有想到,也超出我的预料)师:(想了一下)按你这么说,如果小珍到了你家,你没在家,小珍是什么感受? 生 3 :她会觉得很失落。师:那她会认为你是什么样的人? 生 3 :会觉得我说话不算数。
师:这就是告诉我们做人要守信用,不能失信于人,同学们,读文章就要明白主旨。师:生 3 同学虽没有考虑主旨,但他有个优点你们发现了吗? 生 4: 他要把鸽子取回来和小珍一起玩。
师: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 , 他能把自己喜欢的东西与别人分享,这也是一种优点。他考虑问题的角度与其他人不同,但是要明确全文的主旨,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
【案例简析】 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学对象的他们对不同问题有不同想法,甚至对同一个问题的想法还有所不同,所以每当教师提出问题时,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有不同的答案。教师如何评价他们的回答,评价些什么都是教学过程中比不可少的环节,由于评价在课堂中会随时发生,事先是不能预测的,每次的评价都是根据当时的问题、情景、针对不同学生的评价也不同,所以评价具有临时性,适时性,对学生的评价是考验教师教学机智的重要因素,在此之中渗透着教师的教学机智。在此案例中,学生的回答没有考虑文章的主旨,对于这样的观点,如何进行评价?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的做出回应,这也是教师的教学机智。李 老师的做法有几点很好,1.需要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首先不慌张,非常沉着,这是教学机智发挥的情感前提。2.尊重学生,认真发现学生回答的合理之处,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对其正确的观点加以赞同,错误的加以引导,可以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3.教师评价学生时一定要具体,不要泛泛而谈,这样使学生感受不到老师的真诚,也不会起到一定的评价作用,应该针对其回答找出独特的地方、与众不同的地方,这样学生才知道这时对自己的评价,有利于他们从情感上接受然后在转变为行为上的认可,使他们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案例中 李 老师对于学生的评价“能把自己喜欢的东西与别人分享,这也是一种优点”就是针对学生的发言而做出的具体的评价。
【案例 3 】
小动作之美
在学习了《奇怪的大石头》之后,对于要掌握的生词,我进行了听写,我请了我班一位学生到黑板前来,一共二十个词,他写对了十八个错了两个,一个是考察,一个是推动,他把“推动”写成“堆动”,对于他的错误我给与了解释,说有土是” du ī”可是再听写时,“考察”对了,“推动”仍然还是错的,这时我用手推了推他,说在给你一次机会改正,明白了我的意思后他写对了,我问他这回怎么记住“推动”,他看着我笑一笑说:“有土是土堆,用手才能推,”我用掌声回应了他这种记忆方法。
【案例简析】
在此案例中,李 老师没有让写错的同学回到座位上进行翻书记忆,没有请其他同学来告诉他答案,说他哪里写错了,应该怎样区分这两个词,也没有直接说,你这个词错了,正确的应该是什么,而就是一个动作,让学生得以领会,使学生正确的写出了这个词语,可以说学生的“笑一笑”有深刻的含义,这笑代表了对老师的感谢,代表了对老师的敬佩,也代表了一个小秘密,或许其他同学无法得知这个举动的含义,但是这个动作里包含了教师对学生的爱,包含了教师的教学机智。当学生由于答不出问题或是确实不知道该怎么办而处于一种尴尬局面时,教师应该及时的加以引导,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机智,来帮助学生缓解尴尬和窘迫局面,这种教学机智起着一种“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他滋润着学生的心灵,不只是言语能展现教学机智,亲切的动作,温暖的目光都能展现教师的教学机智。教师的教学机智是一种临场的发挥,它有很多灵感的成分在,但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培养、发展,已达到更高的境界,最终做到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声的教学机智都能滋润学生的心田。
思考与活动
1.尝试分析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与课堂管理活动有哪些关系。
2.选择自己班级一位最不守纪律的同学,尝试对该生进行观察,并为他制定一个改进课堂行为的方案。
3.收集自己学校五位教师课堂教学管理的案例,并尝试进行分析。
互动对话
课堂教学管理
【参与人员】
于 晶(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教师)孙爱曼(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教师)
【话题】
主题 : 课堂教学管理
1.我们如何调节学生课堂注意力? 2.我们如何养成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 3.初任教师如何提高课堂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