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孔乙己》教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孔乙己》教案
设计思想
本文虽篇幅不长,但思想意义深刻,语言含蓄而意味丰富。在刻画人物形象上,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揭示人物性格特点的手法,对学生鉴赏文学作品及写作能力均有裨益。而作品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批判意味,则应在学生充分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探究研讨,教师应适应点拔、讲述。同时,本文内容丰富,没有必要面面俱到,教学中要敢于取舍,以突出重点。
实施方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用“精练、深刻、含蓄”的语言抓住人物特征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2.探讨人物形象所提示的社会意义,认识封建社会的世态,激发学生对弱者的同情心; 3.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重点
1.学习文章抓住人物特征,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进而提示作品主题的手法;
2.学习小说语言的精练、深刻、含蓄。教学难点
分析孔乙己这一形象所蕴含的深刻的社会意义。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研讨,教师适当讲述。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分析文章中咸亨酒店这一典型环境的作用; 2.熟悉课文,理清情节,初步感知孔乙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生活中,“笑”是个颇能唤起人温馨感觉的词。孩子的笑天真无邪,老人的笑从容坦荡;同学的笑意味着友善,老师的笑流露出鼓励,而父母的笑更多包含了怜爱。笑,能融化坚冰;笑,能使心灵贴得更近。可是,我们也知道,笑并不都代表着善意,笑有时也如寒冬的狂风,伤人的利箭。今天,我们就来看鲁迅先生是如何在笑声中表现苦人儿——孔乙己的悲剧命运的。
二、学生交流 1.检查预习(1)读准下列字音:
阔绰(chuò)羼水(chàn)不屑置辩(xiè)附和(hè)....拭(shì)蘸(zhàn)打折(shé)门槛(kǎn)....(2)理解下列词义:
不屑置辩 颓唐 间或 2.交流资料: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18年冬,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后收入《呐喊》。是鲁迅先生继《狂人日记》之后的第二篇白话小说。在当时的文化教育领域,虽然1906年就废止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仍很猖獗,封建教育仍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为了使青年一代不再受封建教育的毒害,鲁迅先生写下了一系列小说和杂文,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科举进行了猛烈抨击。
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明确小说三要素 人物:孔乙己
环境:清末鲁镇咸亨酒店(社会环境)情节:开端、发展(4~9段)高潮:(10~11段)结局:(12~13段)
按情节发展复述课文,要求条理清楚,突出主人公的不幸遭遇。
四、了解环境,初识人物
1.思考:孔乙己的故事发生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里?
(默读1-3段,划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关于酒客的描写)
时间:“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小说创作于1918年,由此可知,故事应发生在十九世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纪末的清朝末年,科举仍是读书人的至上追求。
地点:咸亨酒店
2.思考:这个环境有何特征,人与人的关系如何?
(1)酒客的不同特征:“长衫”和“短衣”、“房里”和“柜外”、“坐吃”和“站喝”。贫富悬殊,对比鲜明
(2)“掌拒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 冷漠(3)“掌柜说样子太傻,怕侍候不了长衫主顾” 势利
3.思考:作者为何用这么多篇幅写孔乙己所处的社会环境
咸亨酒店正是当时黑暗的旧社会缩影,这正是孔乙己生活的环境,等级的分明,人心的势利冷漠,提示了孔乙己悲剧的必然性。
4.初识孔乙己
在这等级分明、势利冷漠的环境中,“笑”字引出了孔乙己,孔乙己有什么可笑之处呢?他与众酒客的不同在什么地方呢?
指名朗读第4段。
要求:①找出文中形象地概括了主人公特殊身份的一句话。②这句话提示了孔乙己怎样的社会地位。
明确:“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一句形象地提示了主人公的社会地位。“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则含蓄地说明他硬摆读书人的架子,思想上羡慕上层阶级,轻视劳动人民,不愿与“短衣帮”为伍。他喝酒的方式和衣着的矛盾,“站着喝酒而穿长衫”成了他特殊社会地位的最鲜明的标志。“惟一的”则说明他和酒店的上层和下层都有距离,身份很特殊。
五、小结
鲁迅先生通过对咸亨酒店格局和酒客的描写。为孔乙己的不幸遭遇作了铺垫。
六、布置作业
继续阅读课文,体会孔乙己的形象。
第二课时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教学要点
1.掌握刻画人物的描写方法,深入把握人物形象 2.认识小说主题的深刻
一、品析人物
速读课文4~11段,划出文中关于孔乙己的描写。小组讨论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选取了孔乙己在酒店的哪几个生活片段展开情节。
2.作者塑造人物时,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从描写中,反映出孔乙己怎样的性格特征。
3.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店和第一次有什么变化。交流讨论成果,教师适机归纳引导。明确:1.四个片段:(1)酒客揭短
(2)酒客讥笑孔乙己没有进学(3)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4)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孩子
2.小说在塑造孔乙己的形象时。从表现人物的手法上看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等;从表现人物所采用的角度上看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例:
“排出九文大钱” 动作描写
——一个“排”字,写出了孔乙己内心的几分炫耀,也显示出他的诚实而又迂腐的性格。“窃书不能算偷,„„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 语言描写 ——强词夺理,反映了他自明清高,自欺欺人的性格。“之乎者也”、“多乎哉,不多也”。语言描写
——反映他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表现了他迂腐不堪的性格。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外貌描写 ——既说明了他穷,又说明他很懒,同时揭示了他热衷功名的内心世界。
当人们说道:“你怎么连办个秀才也捞不到”时,他“立刻显出颓唐不安的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神态描写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表情变化深刻地揭示了孔乙己的内心世界;孔乙己梦寐以求的是读书做官,却一生未能“进学”,这也是他最大的痛苦和羞辱。
3.泛读11段,学生勾画。
二、探讨原因
抓住关键语句,小组讨论交流。1.作品中孔乙己的最终命运如何? 2.谁应该对孔乙己的悲剧负责?
明确:1.“大约孔乙己的确是死了”,因为“我”再也未见孔乙己,也没有得到一点关于他的确实消息,所以用“大约”来表示猜测。但根据孔乙己最后一次离开酒店的悲惨情况,孔乙己的死又是无疑的,所以在“大约”之后用“的确”来表示“我”猜测的结论。2.自身原因:孔乙己深受封建科举教育的毒害,他热衷科举,一心向上爬,自命不凡,孤芳自赏;他轻视劳动,好吃懒做,麻木不仁,至死也未能醒悟。
社会原因:
掌柜、“短衣帮”:“孔乙己,你脸上又添新伤疤了!”“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孔乙己是这样„„别人也便这么过”“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 “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
(民众的麻木、冷漠与孔乙己的不幸形成强烈的对比,深刻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与冷酷。)丁举人:“先写伏辩,后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他脸上黑而且瘦„„用草绳在肩上挂住”
(侧面表现了丁举人的凶狠毒辣,一个沿着科举阶梯爬上去的丁举人任意毒打一个爬不上去的孔乙己,事实本身就深刻地揭露了科举制度的罪恶。)
三、理解作品主题:
激发学生思维,充分发表见解,须言之成理,言之有据。
参考:小说通过对孔乙己悲惨一生的描写,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下层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有力的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也真实地表现了当时一般群众的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使读者从一个侧面认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
四、拓展阅读
课后阅读吴敬梓《范进中举》一文,加深对封建制度及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认识。
五、布置作业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模仿文中刻画人物的手法,写一个你印象深刻,性格鲜明的人物的活动片断。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第二篇:孔乙己教案
5.《孔乙己》
一、背景介绍: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二、字词释疑:
(1)注音:
阔绰(chuò)羼(chàn)绽出(zhàn)拭(shì)
(2)释义:
格局:布置的格式。阔绰:阔气。污人清白:毁坏人家的名誉。绽出:文中是突露出来的意思。
君子固穷:语出《论语》,意思是君子能够安于穷困。固,安守。
间或:偶然,有时候。不屑置辩:不值得进行辩解。不屑,认为不值得。颓唐:精神不振作,情绪低落。营生:谋生,筹划如何生活。
三、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诵读全文,找出反映下列内容的语句并揣摩其丰富含义。
(1)孔乙己的特殊身份(2)孔乙己的地位(3)孔乙己的结局
(1)概括孔乙己特殊身份的语句:‚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句中①‚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②‚穿长衫‛表明他不愿与‚短衣帮‛为伍,硬摆读书人的架子;③‚唯一的‛点出了孔乙己的特殊性,他与上层人、下层人都有距离。
(2)点明孔乙己地位的语句:‚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这么过。‛孔乙己的存在只是为无聊的人们提供一个取笑的对象。说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境遇凄凉。
(3)反映孔乙己结局的语句:‚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大约‛表示是‚我‛的猜测,但孔乙己当时已无力维生,加上二十多年也没有见到,在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肯定是活不下去的,所以用‚的确‛表示‚我‛猜测的结论。因为从孔乙己的社会处境和不幸遭遇来看,他的死亡是必然的,不用怀疑的。这句话也流露出小伙计对孔乙己毋庸置疑的同情中,有力控诉了旧社会。
3.请学生理清小说情节结构,并概括孔乙己的六个生活片断。
学生回答,教师归结:
六个生活片断是:
(1)众人取笑孔乙己脸上又添了新伤疤;
(2)众人讥笑孔乙己考不中秀才;
(3)孔乙己为偷书作辩解;
(4)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
(5)孔乙己给小孩子们分茴香豆;
(6)侧面交代孔乙己被打断腿。
4.四人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孔乙己形象。
(1)填写下列句子,探究孔乙己性格中的矛盾表现。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已是穷得将要讨饭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已是以读书人自居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己是竭力争辩维护清白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已是穷困潦倒偶尔偷窃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已是热心教小伙计认字,给孩子分茴香豆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已是个被人们讥讽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已是个使人快活但又_______的人。
穿长衫好喝懒做把‚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当作灵魂伤疤偶有偷窃从不拖欠酒钱屡遭冷遇想和人交流无人关心、可有可无
(2)深入探因
学生合作探究孔乙己矛盾表现的思想原因和社会原因,深刻理解孔乙己形象。学生研讨回答,教师归纳:
孔乙己‚站着喝酒‛是因为他经济拮据,买不起酒菜,进不了柜台内坐着喝。孔乙己‚穿长衫‛是因为他追求功名,不愿与‚短衣帮‛为伍。
孔乙己‚竭力争辩维护清白‛是因为他死爱面子,想清白做人。
孔乙己‚偷窃‛是因为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教育使他不会营生又好逸恶劳,贫困无法自存不得已而为之。
孔乙己‚穷得将要讨饭‛是因为他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一生追求功名而不得;认为‚万般皆下品‛,不愿劳动。
孔乙己‚好喝懒做‛是因为他受封建教育熏陶,好逸恶劳。
孔乙己‚从不拖欠酒账‛说明他质朴、忠厚。
孔乙己‚以读书为傲‛说明他受封建教育毒害,‚唯有读书高‛的观念根深蒂固。
孔乙己把‚‘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当作灵魂伤疤‛,表明他中封建科举的毒甚深。
孔乙己‚热心教伙计‘茴’字写法‛表明他的空虚、无聊、迂腐。
孔乙己‚遭到冷遇‛表明他地位卑下,连小孩都不愿理睬他。
孔乙己‚使人快活‛表明他地位卑下,已沦为笑料。
孔乙己‚无人关心‛表明他结局可悲。
(3)师生共同归纳孔乙己的性格。
孔乙己地位低下但追求功名,穷困潦倒但好喝懒做,迂腐不堪死要面子而自欺欺人,遭人嘲笑但又孤芳自赏、自命清高,凄苦惨绝但麻木不仁至死不悟,同时又有质朴善良的一面。
四、揣摩关键语句,理解人物刻画方法
1.学生通读全文,思考:
小说是从哪些方面对孔乙己进行个性刻画的?
学生小组研讨,教师点拨,归结:
(1)概括介绍: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种矛盾现象充分说明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和性格特征。
(2)肖像描写:
①第一次出场:写他‚身材很高大‛,说明他尚有劳动能力;‚青白脸色‛说明他穷困潦倒。营养不良又不肯劳动的结果;脸上‚时常夹些伤痕‛,是他穷困而偶然偷窃被人打伤的标志,也是他走向没落的重要标志。‚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既表明他年龄较大而又精神委顿颓唐。他那件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说明他穷酸潦倒,懒得出奇的经济状况和性格特征。
②第二次出场:‚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着一件破夹袄‛说明他衣食无着,穷途末路。‚盘着两腿,下面垫着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满手是泥‛说明他被打折了腿,丧失生活能力。
断腿前后肖像的对照,更显出他遭遇的悲惨。
(3)语言神态描写:
①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说明他以读书人自居,卖弄学问。迂腐可笑的性格。
②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说明他死要面子,怕人嘲笑。
③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说明他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死要面子的性格。
④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说明孔乙己自命清高。
⑤‚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亡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说明孔乙己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至死不悟。
(4)动作描写:
①‚便排出九文大钱‛既表现他拮据而穷酸的本相,又对酒店卖弄分文不少,自己是规矩人。并对短衣帮的耻笑表现出若无其事,这一‚排‛的动作,恰如其分地显示了他的心理。
②‚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说明穷困潦倒到极点,‚摸‛字表明了他悲惨的境地。
二、研读探讨,深透理解文意
1.学生阅读课文的前三语段,也即‚序幕‛部分,思考:小说一开始没有直接写孔乙己,而是介绍咸亨酒店的格局和顾客的情况。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学生思考,教师适时用多媒体课件插播江南城镇图片,‚咸亨酒店‛图片资料,并点拨:
小说开头对咸亨酒店的介绍,交代了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渲染‚短衣帮‛与‚穿长衫的‛两大泾渭分明的社会群体,表现了社会严重的阶级对立,人和人之间冷酷的关系,这样一个势利、冷酷、虚伪的社会环境,为我们渲染了一种冷漠、悲凉的社会气氛,为情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预示着人物悲剧的必然性。咸亨酒店
可以说是当时中国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缩影。
2.学生通读课文第4~12语段,也即小说的主体部分。合作探究:
(1)文中有几处写到众人的哄笑?他们为什么而笑?作者用众人的笑来贯穿孔乙
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2)孔乙己到咸亨酒店仅仅是为了寻口酒喝,以此来麻醉失落的灵魂吗?请大胆谈出自己的看法。
(3)作者没有采用小说常用的第三人称的写法,而是以‚小伙计‛的口吻来叙述。这样安排角色的作用是什么?
教师提示:
(1)文中四处写众人的哄笑。
他们意识不到自己与孔乙己同处于社会底层,麻木不仁,自私冷酷,对孔乙己这样一个不幸者不但没有同情与帮助,相反只知哄笑取乐,在劳累而苦闷的生涯中寻求片刻的快乐。
用众人的哄笑贯穿孔乙己的故事,烘托和加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使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的意味,以乐境写哀,更令人悲哀。表示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悲剧而是社会悲剧,作品反封建的意义更加深刻了。
(2)孔乙己到酒店不仅是为了寻口酒喝,以此麻醉灵魂深处的隐痛,他可能另有所求:
①他只有站在‚短衣帮‛这个社会群体中才能显示他读书人的身份,他要在这里寻求人们对他的‚读书人‛社会地位的肯定和认可,以抚慰他那因没考中秀才而产生的悲哀;
②‚不拖欠酒钱‛是为了表现他想在酒店这个小社会里寻求人们对他品行的认可;
③‚教小伙计认字‛是要求得到人们对他学识的认可;
④孔乙己在别的酒店那里承受的是冷酷无情的嘲笑,只有在孩子们中间才能寻求到一点温暖;
⑤他每次用辩解来掩饰自己的劣迹,同时也是为了想寻求一个读书人的自尊。
(3)本文要在短短的篇幅中交代孔乙己的一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而以一个小伙计‚我‛的角度审视观察周围世界,既方便叙述,减少叙述文字,又显得客观、真实、可信。连一个12岁的小伙计都鄙视孔乙己,更能说明这个社会对不幸者的冷漠,有利于表达一种悲喜交融的气氛。另外,小伙计涉世未深,还不像掌柜的那样冷酷,表现出对孔乙己的同情。
3.讨论归纳小说的主题思想。
分析后归纳:
这篇小说,通过对孔乙己后半生几个悲惨生活片断的描述,成功地塑造了封建末世备受科举制度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国民冷漠、麻木的状态。
三、扩展引申,比照阅读
请学生阅读《范进中举》一文的节选,与课文进行对照、比较,分析两文人物
性格和主题思想上的差异。
投影:
教师点拨:两篇文章都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孔乙己和范进都是科举制度的受害者和牺牲品,孔乙己坐着用手爬进‚坟墓‛。范进光着一只脚走进‚天堂‛,可以说,他们虽结局不同,但却是‚殊路同归‛。
《范进中举》是以科举使人狂迷来讽刺其罪恶的,而《孔乙己》是以封建科举吃人来揭露其罪恶的,揭示封建末世的病态,意义更深刻。范进的形象是丑,孔乙己的性格是悲,两篇文章不同的批评角度,主人公不同的遭遇和结局,周围人对主人公不同的态度,显示了作者对封建科举不同的批判力度,也使得社会对两种读书人的态度截然不同,揭示了世态的炎凉、人心的势利。
请你设想一下,孔乙己用手爬着走出咸亨酒店后的情况,以‚走出咸亨酒店的孔乙己‛为题续写小说。
板书设计
孔乙己
鲁迅
环境:咸亨酒店 缩影封建社会
热衷功名——科举失败
死要面子——自欺欺人
孔乙己好喝懒做——至死不悟
麻木不仁——至死不悟
揭示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批判麻木冷漠的国
另: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1—3)介绍孔乙己活动的社会环境—清末鲁镇咸亨酒店格局。
层(4-9)写孔乙己的经历、言行、性格、社会地位。2层(10-11)孔乙己的不幸遭遇。(高潮)
3层(12-13)悲惨结局。(结尾)
第三篇:《孔乙己》教案
《孔乙己》教案
鲁迅
教学目标:
、理解孔乙己这一形象所揭示的社会意义。
2、学习小说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4、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2、理解小说主题
3、理清小说结构线索,品味小说的语言特色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了解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简介鲁迅,回忆之前学过的鲁迅的。
2、导语:在鲁迅先生写的33篇小说中,巴金先生曾称赞说:“《孔乙己》写得多么好啊!”日本有一位作家也说,孔乙己是一个最完美的艺术典型。孔乙己到底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呢?鲁迅先生又是以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这个苦人儿的形象的呢?你们认真读课文以后,就能得到回答。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那么,鲁迅写孔乙己悲惨的一生,是命运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问题的悲剧呢?下面我们就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简介写作背景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1905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本文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后来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
三、简介封建科举制度
封建科举制度是隋以后封建王朝用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科举是分科举人的意思。明清两代的科举制基本相同。清代规定:凡参加正式科举考试之前必须参加童试,童试参加者称儒童或童生(不管年龄大小),经过童试被录取入县学的称秀才,也叫生员、相公,还叫进学等。这是得功名的起点。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即乡试、会试、殿试。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城举行一次,考试时间在秋季。秀才才有资格参加乡试,考中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会试在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礼部举行。参加者是举人,考中的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殿试由皇帝主持,贡士有资格参加,考中的称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科举考试实际上是由下而上的层层考试。科举考试明朝以后主要考八股文以四书五经中某个文句为题作文,有固定的格式,内容是阐释孔孟之道,从内容到形式都不允许越轨半步,严重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加之参考人数多,入选者少,官场黑暗,许多读书人老死科场,利欲熏心,精神畸形,成了科举的奴隶,成了科举制度的受害者。我们要学习的主人公孔乙己就是其中一个。
四、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课文
要求:
、找出生字词。
2、试从课文中找出反映以下内容的活。
①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②孔乙己对人们的作用。
③孔乙己的结局。
五、教师纠正字音
踱(duó)亨(hēng)舀(yǎo)砚(yàn)拭(shì)附和(hè)蘸(zhàn)
阔绰(chuò)羼(chàn)间(jiàn)或
六、品味小说中几句意味深长的话
、反映孔乙己特殊身份的句子。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明确:“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表明他不愿与“短衣帮”为伍,硬摆读书人的架子,思想上羡慕上层阶级,轻视劳动人民;“唯一的”点出了孔乙己的特殊性,他与酒店的上层人、下层人都有距离。
2、反映孔乙己对人们的作用的一句话: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明确:孔乙己的存在只是为无聊的人们提供一个取笑的对象。说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境遇凄凉。
3、反映孔乙己结局的一句话: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明确:“大约”表示是“我”的猜测,但孔乙己当时已无力维生,加上二十多年也没有见到,在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肯定是活不下去的,所以用“的确”表示“我”猜测的结论。
七、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本文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鲜明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并加以分析。
明确:通过对外形的整体描写揭示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一外形的整体描写,集中而简练地概括了人物的特殊身份,预示了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通过肖像描写揭示孔乙己的不幸遭遇。“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活画出一个穷困不得志,又经常挨打的老书生的形象。断腿前后肖像的对照,更显出他的遭遇的悲惨。
通过服饰的细节描写揭示了孔乙己懒惰而又死爱面子的特征。“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又脏又破,长期不洗不补,既说明孔乙己很穷,只此一件长衫,又说明他很懒,连洗衣服都不肯动手。不肯脱下这么一件长衫,是唯恐失去他读书人的身份。作者通过一件破长衫的描写,把孔乙己的社会地位、思想性格和所受的教育揭示得分深刻。
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揭示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
课文多次描写他满口“之乎者也”,反映他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孔乙己用“四书”“五经”中的所谓“圣言”为自己辩解,连偷书也说成“窃书不能算偷”。这些性格化的语言极能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
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显示孔乙己善良的心地。孔乙己教“我”识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一人一颗,表现了他善良的心地。
2、指名学生归纳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明确:科举失败又以读书人自居,生活贫困爱面子又常受人嘲笑,迂腐可笑却又不失善良本性,是一个既可悲又可笑的没落的读书人。
八、布置作业
思考:
1、小说的前三节并没有写到孔乙己,它们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2、孔乙己的形象有什么社会意义?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理解小说主题。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简单回顾上课时内容,导入新课。
二、提示与思考、小说的前三个小节有什么作用?分析以咸亨酒店为中心的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孔乙己形象的作用。
3、酒客、掌柜、伙计等人是怎样对待孔乙己的?
4、孔乙己的读书经历说明了什么?
4、丁举人是通过科举爬到上层的读书人,他是怎样对待孔乙己的?丁举人和孔乙己都是封建社会里的知识分子,本是科举道路上的同路人,不同的是一个“爬”了上去,一个“掉”了下来。假如孔乙己“爬”了上去,他会是什么样的形象?社会是否会有所改变?
三、交流、讨论后明确
、小说前三个小节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
由时间推算,我们可知当时封建科举制度还未废除。
由以两种不同方式喝酒的顾客可以看出当时贫富对立和阶级对立的状况。
由“我”职务的变动可以看出当时人际间的世态炎凉。
小结:咸亨酒店是孔乙己活动的空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缩影。通过对咸亨酒店格局的描写,自然而巧妙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形象而又深刻地揭露了阶级对立、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掌柜对“短衣帮”与“长衫客”的不同态度,店内单调无聊、令人窒息的气氛,让人感受到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冷酷、虚伪的关系,而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样的特殊身份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就注定了孔乙己悲剧的必然性。
2、孔乙己不能与长衫酒客为伍,短衣帮酒客虽然也处在社会底层,但他们仍肆意讥笑孔乙己。唯利是图的掌柜以取笑孔乙己为乐,就连一个12岁的小伙计都鄙视孔乙己。这些,都充分说明在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下,人们对科举不幸失败者的冷酷。
3、孔乙己读了一辈子书,却连“半个秀才也没捞到”,既不能进学,又没有学会营生,反而养成了好喝懒做的恶习,说明了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
4、提示:
丁举人对同是读书人的孔乙己毫无怜悯和同情,在孔乙己写了“服辩”之后仍将他“打了半夜”,“再打折了腿”,不仅揭露了丁举人的凶残冷酷,也尖锐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本质和罪恶:培养残酷的统治者。孔乙己假如“爬”上去,他也会像丁举人一样欺凌那些没爬上去的人。
四、学生讨论归纳造成孔乙己悲惨遭遇的原因
学生讨论后明确:
、社会原因。
(1)
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
(2)
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思想侵蚀下,民众的麻木不仁。
(3)
以丁举人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的残酷摧残。
2、自身原因。
热衷科举、好喝懒做、麻木不仁、至死不悟。
四、理解小说主题
五、组织学生集体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结合自己对本文的认识进行思考分析。
六、布置作业
思考课后练习题三、四。
第三课时
课时教学重点:
理清小说结构线索,品味小说的语言特色。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理清小说结构、指名回顾小说情节的四个组成部分。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按照小说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划分课文结构。
开端(1~3段):介绍咸亨酒店,交代环境。
发展(4~9段):孔乙己的经历和性格。
高潮(10~11):孔乙己被打折腿的悲惨遭遇。
结局(12~13):孔乙己的悲惨结局。
二、理清小说的人称
明确:小说以“我”(小伙计)的所见所闻作为线索,选取了孔乙己一生中几个分散的,然而又是典型的生活片段构成小说情节。
(思考:小说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写有何作用?)
讨论分析:使故事显得真切,使情节集中,内容简要,更增加了悲凉的意味,表现作者对孔乙己的同情。
三、体会“以笑写悲”的巧妙构思
提示与思考:小说中多次写到旁人的说笑、哄笑,有什么作用?
(课文写人们对孔乙己的五次取笑,孔乙已成了人们的笑料,掌柜看不起他,取笑他,这是没有人性的自私的笑;短衣帮们看不惯他,哄笑他,这是麻木不仁的笑;小孩子们因他的古怪讥笑他,这是天真无邪的笑。最后又在别人的笑声里离去。说明孔乙己的人生价值仅是人们的笑料。从而体会到这笑中的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体会到封建文化教育的罪恶。)
讨论明确:酒店中的人们也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他们麻木不仁、自私冷漠,他们意识不到自己与孔乙己一样同样受着统治阶级的奴役,所以他们对孔乙己这样一个科举的不幸失败者不但没有同情和帮助,相反只有无情的嘲弄,以求得他们劳累而苦闷的劳动生涯中片刻的快乐。这种麻木的笑使孔乙己的悲剧更添悲凉之感。它表明,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这样,就更加深了小说反封建的意义。
“笑”是作者进行人物塑造的一种艺术手段。“笑声”贯穿全篇,这阵阵笑声跟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形成了强烈的对照,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冷酷,同时也批判了群众的麻木。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苟活,最后在笑声中走向死亡。小说对各种人物的笑,描写越是生动,越是具体,我们就越是感到悲凉。这样让悲剧在喜剧的气氛中进行,以“喜”衬“悲”,更增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
四、品味小说的语言特色
引导学生揣摩以下加点词的意味:
、便排出九文大钱。
2、他从破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
3、坐着用这手慢慢地走去了。
4、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五、布置作业
小说的结尾说:“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孔乙己究竟死了没有?请展开想像,写一篇短文来明确交代,300字左右。
第四篇:《孔乙己》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阔绰、颓唐、间或、不屑、臵辩”等词语。
2.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3.体会小说精巧含蓄的布局。
能力目标
1.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2.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
德育目标
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教学重点
1.把握小说主题。
2.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深层领会小说的思想意义。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反复诵读,仔细揣摩鲁迅小说含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以深刻理解人物形象,进而整体把握内容。
2.质疑探究法
小说从多个角度鲜明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深入分析和思考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孔乙己画像“咸亨酒店”的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大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孔乙己》的;大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他为什么对《孔乙己》如此钟爱,而孔乙己又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孔乙己》,去体味它复杂的情感内蕴。(板书文题、作者)二.走近鲁迅:
鲁迅(1881—1936)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他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名作品集有《野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华盖集》《坟》等。本文选自
小说集《呐喊》。
三、创作背景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1905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同时,也对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以及当时一些人的冷漠麻木的精神状态做了深刻地揭示。
四、放课文录音,整体感知文意,注意生字词。
(1)注音:
阔绰(chuò)
羼(chàn)
绽出
(zhàn)
拭(shì)
(2)释义:
格局:布臵的格式。
阔绰:阔气。
污人清白:毁坏人家的名誉。
绽出:文中是突露出来的意思。
君子固穷:语出《论语》,意思是君子能够安于穷困。固,安守。
间或:偶然,有时候。
不屑臵辩:不值得进行辩解。不屑,认为不值得。
颓唐:精神不振作,情绪低落。
营生:谋生,筹划如何生活。
五、默读课文,理清小说结构
1、指名回顾小说情节的四个组成部分。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按照小说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
局划分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 3)介绍咸亨酒店,交代环境。(铺垫)
第二部分(4-13)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 第一层(4-9)交代孔乙己的经历和性格(开端、发展)
第二层(10-11)孔乙己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高潮)
第三层(12-13)孔乙己的悲惨结局。(结局)
3、分析第一部分:社会环境——咸亨酒店(时间、地点、人物)
4、研读第二部分
小说直接写孔乙己的生活片段有哪些?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并做适当点评。
——酒店里的人取笑孔乙己偷东西。(第4段)
酒店里的人取笑孔乙己未进学。(第6段)
孔乙己教小伙计写字。(第7段)
孔乙己给孩子们吃茴香豆。(第8段)
孔乙己用手走到酒店喝酒。(第10段)
------这篇小说的情节与小说的一般情节结构是否一致?
——不同。若干片段,相互独立,不能构成因果相关的情节链。
-------五个不相干的情节怎样连成一个整体?
——安排一个线索人物“我”作为“见证人”,用第一人称来讲述故事,把五个片段连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话题4:侧面写孔乙己又写了哪些内容?
——插叙“读过书”的经历(第5段),笔触由现实伸向历史;
间接写被丁举人打折腿的遭遇(第10段),笔触由酒店伸向店外。
一.四人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孔乙己形象。
1:填写下列句子,探究孔乙己性格中的矛盾表现。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已是穷得将要讨饭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已是以读书人自居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己是竭力争辩维护清白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已是穷困潦倒偶尔偷窃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已是热心教小伙计认字,给孩子分茴香豆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已是个被人们讥讽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已是个使人快活但又_______的人。
学生思考、交流,教师明确:
穿长衫
好喝懒做
把“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当作灵魂伤疤
偶有偷窃
从不拖欠酒钱屡遭冷遇
想和人交流
无人关心、可有可无
2:师生共同归纳孔乙己的性格。
孔乙己地位低下但追求功名,穷困潦倒但好喝懒做,迂腐不堪死要面子而自欺欺人,遭人嘲笑但又孤芳自赏、自命清高,凄苦惨绝但麻木不仁至死不悟,同时又有质朴善良的一面。
二:学生讨论归纳造成孔乙己悲惨遭遇的原因
学生讨论后明确: 自身原因。热衷科举、好喝懒做、麻木不仁、至死不悟。直接原因:以丁举人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的残酷摧残。社会原因:贫富悬殊、阶级对立、人际关系的冷漠势利 根本原因: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
孔乙己 第三课时
一、导语设计
大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孔乙己》的;大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他为什么对《孔乙己》如此钟爱,而孔乙己又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孔乙己》,去体味它复
杂的情感内蕴。(板书文题、作者)二:体会“以笑写悲”的巧妙构思
问一:)《孔乙己》是一幕悲剧,然而全文没有一个“悲”字出现,贯穿全文的一个字是什么?作者这样安排线索用意何在?
小结:小说以“我”为见证人,以“笑”为线索,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活动,在笑声中走向死亡。这样让悲剧在喜剧的气氛中进行,以“喜”衬“悲”,增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问二:小说中几次写到笑?各有什么不同的含义?
讨论明确:小说在笑声中引出孔乙己,最后他又在笑声中走向死亡。“笑声”贯穿全篇。这阵阵哄笑声跟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形成了强烈的对照,它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冷酷,同时,也批判了群众的麻木、昏沉。
第一次,写“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
这里突出“笑”字,既造成悬念,又笼住全文。冷酷的氛围中突出“笑”,这种“笑”带着冷酷的意味。
第二次,第二次是孔乙己第一次出场,酒
客们拿孔乙己的伤疤来取笑
酒客们还取笑孔乙己偷书,孔乙己自欺欺人的辩驳更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拿孔乙己的不幸和痛苦来取乐,勾画出这些人麻木冷漠的嘴脸,笑声里蕴蓄着悲凉的意味。
第三次是酒客们取笑孔乙己“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孔乙己颓唐不安的模样和之乎者也的听不懂的话又引起众人的哄笑。文章着力渲染哄笑的声浪和快活的空气,笑声迭起,悲凉的意味也就更浓。
第四次是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在年幼无知的孩子的面前才能得意忘形的乐一乐,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分豆的动作和
笑则是天真无邪的笑。
第五次是孔乙己第二次出场,孔乙己被打折了腿,已经不成样子了,然而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取笑孔乙己。这种笑声越发显得悲凉,毫无人性,当时社会人跟人冷漠无情。
一面是悲惨的遭遇和伤痛,另一面不是同情和眼泪,而是无聊的逗笑和取乐,这哄笑是麻木的笑,这使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的意味。小说以“我”为见证人,以“笑”为线索,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活动,在笑声中走向死亡。以笑衬悲,更令人悲哀,表示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作品反封建的意义就更加深刻了。
三:重点词语分析:作品语言精练、深刻、生动传神。
(1)“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
绽出,争辩道,……”这段话生动传神地描绘出想做清白的人又做不成,遭受众人一次比一次尖刻的取笑,处境十分难堪的孔乙己,深感气恼和羞耻,想再作一次争辩又有些慌乱心虚时的神态。
(2)“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这里的一个“慌”一个“罩”,传神地写出了孔乙己生怕孩子再向他要所剩无几的茴香豆时的慌张情态和动作,形象逼真地表现了这个善良、贫寒、迂腐的老年读书人的性格。
(3)“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里”,这文中的一个“踱”字,活现出阔绰的长衫主顾的身份地位和养尊处优、悠闲自得的神态。
(4)“排出九文大钱”,这个“排”字,生动地表现了穷困的孔乙己数钱时缓慢的动作姿 态和显示他在酒店的特殊身份的心情,同时,也表现了他从不拖欠酒钱的好品格。后文“摸出四文”中的“摸”字,则形象的表明孔乙己境况的悲惨,由“排”到“摸”写出孔乙己命运的重大变化。
(5)请问你是如何理解“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的含义的?
“大约”表估计、推测,因为没有人说起这件事,没有确凿的证据。而根据 “到现在终于没有见”这样的情况估计,选用“的确死了”表示推测的可靠。小说以这一含蓄语句作结尾,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孔乙己的悲惨结局,思索造成悲剧的社会根源,言虽尽而意无穷。四:理解小说主题
组织学生集体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结合自己对本文的认识进行思考分析。
这篇小说,通过对孔乙己后半生几个生活片断的描述,成功地塑造了封建末期倍受科举制度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国民冷漠、麻木的精神状态。在孔乙己身上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四:作业设计:
1、你认为孔乙己死了没有?请展开想像,为这篇小说续写一个合乎情理的结尾。2、从下面提供的话题中任选其一,对孔乙己进行具体的评价。
(1)孔乙己是一个可笑而又可悲的人。(2)孔乙己是一个可怜而又可恨的人
柳河一中耿延玲
第五篇:孔乙己教案
《孔乙己》教学设计
——语文示范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的学习生活;
2、在具体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中,去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揭示孔乙己悲剧生活的社会根源。
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握主题 教学时数:四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二、时代背景介绍
本文写于1918年冬天,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后来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
在当时的文化教育领域,虽然在1906年就废止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仍然很猖獗。封建教育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鲁迅先生针对现状,写了二十多年前的社会现实,启发人们将其与当时现状进行对照,懂得批判与取舍。
三、作者介绍:
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从文学创作方面讲,鲁迅前期创作成熟和影响最大的是小说,而他后期则主要从事杂文创作。小说集:《呐喊》《彷徨》,《狂人日记》是新中国第一篇白话 1 文小说,他写的第二部就是《孔乙己》。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杂文集:《》诗集:《野草》
四、读课文
1、检查预习,正字注音
阔绰(chuî)阔气。绰:宽绰,如绰绰有余 羼(chàn)混和,掺杂
绽出(zhàn)突露出来。比较“绽”“淀”字 间或(jiàn)偶然,有时候。注音“中间”读jian 拭(shì)擦、蘸(zhàn)打折(shé)打断 附和(hè)(言语动作)追随别人(多含贬义)。比较:和平he 不屑置辩(xiè):认为不值得争辩 颓唐(tuí)精神萎靡,不振作 戕害(qiāng)伤害。戕:杀害。
2、听录音,要求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通过“我”——咸亨酒店小伙计的口述,记叙了清末下层知识分子孔乙己一生的不幸遭遇和悲惨结局。
五、理清小说结构
1、指名回顾小说情节的四个组成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按照小说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划分课文结构。开端(1~3段):介绍咸亨酒店,交代环境。发展(4~9段):孔乙己的经历和性格。高潮(10~11):孔乙己被打折腿的悲惨遭遇。结局(12~13):孔乙己的悲惨结局。
3、小说直接写孔乙己的情节有哪些?
——酒店里的人取笑孔乙己偷东西。(第4段)酒店里的人取笑孔乙己未进学。(第6段)孔乙己教小伙计写字。(第7段)孔乙己给孩子们吃茴香豆。(第8段)孔乙己用手走到酒店喝酒。(第10段)
------这篇小说的情节与小说的一般情节结构是否一致? ——不同。若干片段,相互独立,不能构成因果相关的情节链。-------五个不相干的情节怎样连成一个整体?
——安排一个线索人物“我”作为“见证人”,用第一人称来讲述故事,把五个片段连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话题4:侧面写孔乙己又写了哪些内容?
——插叙“读过书”的经历(第5段),笔触由现实伸向历史; 间接写被丁举人打折腿的遭遇(第10段),笔触由酒店伸向店外。
六、分析小说的主要人物----孔乙己。
孔乙己是一个“、、、、、、”的人。
1、(1、分小组比赛;
2、要求学生从课文中遭到相应得文句,并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填得越多越好。)
2、一句话人物短评:“议仪孔乙己这个人”
可以从身份、外貌;习惯、性格、命运;人物塑造等三个层面进行分析。每个小组合作写一篇。
3、指导学生初步掌握分析人物性格的基本方法:
作品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鲜明的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1)通过“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一外形的整体描写,简练的揭示出人物的特殊身份和社会经济地位,预示了悲剧的必然性。
(2)通过肖像描写揭示主人公的不幸遭遇:身材很高大的孔乙己,“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活画出一个穷困潦倒、时常遭受欺凌的老年书生的 形象。
(3)通过服饰描写揭示主人公的性格特点:“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说明孔乙己是一个不肯脱下长衫、唯恐失去读书人身份的穷困潦倒的知识分子,他又穷又懒,又很爱面子。通过这件破脏的长衫,就把孔乙己的社会经济地位、生活状况、思想性格十分深刻的揭示了出来。
(4)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孔乙己满口“之乎者也”,表明他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他性格的迂腐可笑。别人责问、奚落他时,也常用四书、五经中的话来替自己辩解,连对孩子也说“多乎哉?不多也。”这类话。他把偷书说成“窃书不能算偷”。这些性格化的语言生动的表现了人物的个性。(5)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揭示主人公的思想性格。像孔乙己在酒店受顾客取笑戏弄时神态、动作的变化,表现了他读书、应考、追求功名的思想;写教“我”识字和给孩子吃茵香豆时的动作、神态,刻画了他善良的品性。
最后,写孔乙己被打断了腿,“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令人惨不忍睹。封建教育和科举制度,不仅毒害了他的灵魂,而且摧残了他的肉体。然而,他仍麻木不仁,至死也未醒悟。这是他最可悲的性格。
4、重点指导: 列表:孔乙己前面几次和打断腿后 比较:最后一次出场在肖像、语言、神态、动作方面的变化 七.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1、短”和“长”,“外”和“里”,“站”和“坐”等对立词语反映了什么?
明确:反映了等级森严,贫富悬殊,阶级对立。(补充板书:鲜明的阶级对立。)
补充说明:“踱”写出了长衫主顾趾高气扬、悠闲自得的神情;“要酒要菜,慢慢坐喝”写出他们有钱有势还有闲。
2、1-3自然段 交待了社会环境
3、问:文章开头为什么要交代酒店情况?为什么要把故事放在酒店之中?
——为下文作铺垫。将整个社会浓缩到一个小酒店,在酒店的环境中描写人物;又通过酒店去透视社会,通过典型人物去表现主题,使整个故事更凝聚集中。
八、体会“以笑写悲”的巧妙构思
问一:)《孔乙己》是一幕悲剧,然而全文没有一个“悲”字出现,贯穿全文的一个字是什么?作者这样安排线索用意何在?
小结:小说以“我”为见证人,以“笑”为线索,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活动,在笑声中走向死亡。这样让悲剧在喜剧的气氛中进行,以“喜”衬“悲”,增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
问二:小说中多次写到旁人的说笑、哄笑,有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小说在笑声中引出孔乙己,最后他又在笑声中走向死亡。“笑声”贯穿全篇。这阵阵哄笑声跟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形成了强烈的对照,它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冷酷,同时,也批判了群众的麻木、昏沉。
九、重点词语分析:作品语言精练、深刻、生动传神。(1)“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里”,这文中的一个“踱”字,活现出阔绰的长衫主顾的身份地位和养尊处优、悠闲自得的神态。
(2)“排出九文大钱”,这个“排”字,生动地表现了穷困的孔乙己数钱时缓慢的动作姿 态和显示他在酒店的特殊身份的心情,同时,也表现了他从不拖欠酒钱的好品格。后文“摸出四文”中的“摸” 6 字,则形象的表明孔乙己境况的悲惨,由“排”到“摸”写出孔乙己命运的重大变化。
(3)“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这段话生动传神地描绘出想做清白的人又做不成,遭受众人一次比一次尖刻的取笑,处境十分难堪的孔乙己,深感气恼和羞耻,想再作一次争辩又有些慌乱心虚时的神态。
(4)“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这里的一个“慌”一个“罩”,传神地写出了孔乙己生怕孩子再向他要所剩无几的茴香豆时的慌张情态和动作,形象逼真地表现了这个善良、贫寒、迂腐的老年读书人的性格。
石门县易家渡镇中心学校
周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