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祝福》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3:29: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4.5《祝福》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4.5《祝福》教学设计》。

第一篇:2.4.5《祝福》教学设计

学校:临清实验高中

学科:语文

编写人:王玉静 审稿人:赵德生

《祝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点

1、了解小说三要素及小说情节结构

2、了解小说中任务描写的几种方式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

2、着重体会鲁迅小说中“我”的感情及作用

(三)、德育渗透点

要注意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涵的强烈的爱憎之情

二、重难点

着重认识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第一课时,让学生理清小说结构,画出集中描写祥林嫂外貌的三段文字,反复诵读,体味这些看似冷峻的描写中所蕴涵的深情。

2、第二课时,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结合环境描写,分析任务形象,把握小说主题。

第一课时

一、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1、导入新课——回忆鲁迅先生的作品

关于《呐喊》和《彷徨》

(三)、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1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分析结构特点

序幕 写祝福景象

结局 祥林嫂寂然死去

开端 祥林嫂初到鲁镇

发展 祥林嫂初卖改嫁

高潮 祥林嫂再到鲁镇 尾声 再写祝福景象

2、请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分析祥林嫂的外貌变化,并深入挖掘其社会根源。

初到鲁镇,情形如何?

再到鲁镇,情况怎样?

临死前,有何不同遭遇?

3、请学生依据以上分析讨论,概述“祥林嫂”这个人物形象的深刻含义。

善良能干——包办婚姻——被卖——再嫁——社会的根源

(四)、反思总结 当堂检测

组织学生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祥林嫂被逼着一步步走向死亡,与哪些人有关?究竟谁是真正的刽子手?

(五)发导学案 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了解了祥林嫂一步步走向死亡的故事,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导致她的死亡呢?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导致她死亡的社会原因,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一下,着重分析当时那个吃人的旧社会,并完成本节课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做一。

二、板书设计

情节特点:倒叙

人物命运:祥林嫂善良能干,却一步步被逼向死亡。

三、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惊醒延伸拓展,一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第二课时

一、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疑惑,使教学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 展示目标

引入鲁迅取名《彷徨》的原因

(三)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1、认真研读故事的结局,分角色朗读对话,找出议论性的文字,理解“我”的感情

善良,同情,本想安慰,但却最终伤害——自责和自我解剖——愤激

2、有人说,祥林嫂之死,鲁四叔是首恶,卫老婆子和柳妈是帮凶,你怎样看?

分小组讨论,然后选择发言。

3、师生共同研读文中深刻的语句,加深文意的理解。

4、封建压迫的体现(四权)

(四)反思总结 当堂检测 组织学生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这篇小说的主题是:

(1)在于揭露“四权”(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对中国妇女的残酷迫害;

(2)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3)反映劳动人民的觉醒;

(4)唤起对被压迫者的同情。

(五)发导学案 布置预习

二、板书设计

祥林嫂之死

根源:封建伦理制度,旧的文化观念。

解救办法:摧毁旧制度,否定旧文化。

三、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惊醒延伸拓展,一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第二篇:4.5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教学设计

4.5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2)教学设计

德清县千秋外国语学校 冯 芸

【教学内容】

浙江教育出版社,《科学》七年级下册第4章第5节第2课时(第132~136页)。【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地震的成因;

②了解震级、震源、震中、震中距等概念; ③知道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④了解地震发生时应采取的保护性措施; ⑤知道火山与地震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读图了解世界地震分布的特点,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表达交流的综合能力; ②通过小组讨论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地震、防震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地震灾害的国情教育,使学生初步掌握抗震自救的方法,培养学生防灾、减灾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①重点:地震的成因、分布,抗震自救的基本措施。②难点:地震的成因、抗震自救的基本措施。【教学准备】

①教具:一次性竹筷、多媒体课件。②学具:一次性竹筷。【设计说明】

科学的教学不但要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思想,懂得利用自己所学知识来保护自己、服务社会。正值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和日本大地震发生期间,本课力争着眼于上述教学目标展开。

本课采用触目惊心的地震情景引入新课,以此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的兴趣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利用图片、录象和操作实验等手段,让学生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位感受地震的成因,了解与地震有关的概念及地震带等,以此培养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也对学生进行了抗灾意识及乡土教育。

由于目前人类对地壳内部结构了解还不深刻,使地震的准确预报成为国际性的难题,因此学生就需要懂得观察地震前兆以及掌握地震来临时的自救方法,这体现了科学学以致用的本质。另外,通过学生讨论“地震还带来了什么?”一问,培养学生要学会感恩,珍惜生命,鼓励其振奋意志,无畏前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发生9.0级地震时,高楼剧烈摇晃的实拍录象。(设计意图:采用触目惊心的地震情景引入新课,引起学生探究地震成因的兴趣)

二、新课教学

(一)地震

播放地震成因的flash,让学生初步了解地震的成因。

体验地震:取一根竹筷,双手分别握住竹筷的两端,均匀用力使竹筷弯曲,直到断裂,体验在竹筷断裂时发出的声音和双手的感觉。通过实验归纳地震的成因。1.地震的成因

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地震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捕捉信息、动手实践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模拟实验理解抽象的知识,使学生将学习态度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利用之前的flash和世界地震带分布图介绍地震带的分布情况。

2.最容易发生地震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思考:将世界地震分布图与世界火山分布图进行比较,你能发现它们的分布特点有何相似之处? 归纳:由于火山和地震在成因上都和地球内部能量的积聚和释放有关,因此世界上火山和地震的主要分布区是基本重合的。

观察:看看我们的家乡是否也处在地震带上?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看地图,学会归纳、比较的学习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了乡土教育,使学生了解世界、中国、家乡的地震情况。)

出示一篇关于2008年发生在四川汶川8.0级强烈地震的报道,让学生找出未曾学习过的名词:震源、震中、震中距以及震级。

(设计意图:了解与地震有关的几个概念,让学生了解地震所造成的破坏程度与地震的震源深度、震中距都有关。)

3.与地震有关的几个概念(1)震源:地震的发源地;

(2)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处;(3)震源深度:震源距地表的垂直距离;(4)震中距:地表某地距震中的距离;

(5)震级:按照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将地震分为不同的等级。

讲述:地震每增加一级,其释放的能量约增加32倍。1级和2级地震人类不易察觉,为无感地震;3级和4级地震人类能够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为有感地震;5级和6级地震为有破坏性地震;但破坏的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震源深度越小,震中距越近的地方,其破坏力就越大;而8级以上地震为巨大地震。

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的里氏9.0级大地震,震中位于日本东北地区宫城县,震源深度10千米,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除了引起大地褶皱和开裂、建筑物倒塌、水电中断、发生火灾外,还引起了山体滑坡、雪崩以及大海啸(播放视频)等毁灭性灾难。另外,位于日本西南部的新燃岳火山由于此次地震而发生喷发。并且有专家预测:此次的大地震有可能会成为已沉睡了300年的富士山再次重新喷发的诱因。

阅读:课本P136,印度洋大地震。

(设计意图:感性地认识地震带给人类的危害,巨大的震撼力促使学生想要了解如何采取措施避震、保护自己的欲望,为地震的预报和防范的学习打下伏笔。)

(二)地震的预报和防范 1.地震的预报

(1)民间预报地震的方法

利用图片讲解地震发生前的异常现象。(2)候风地动仪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记录地震的仪器,是公元二世纪由张衡发明的。它可以侦测到大地的轻微地震,也能判断震中的大致方位。地动仪用精铜铸造而成,外形像个酒樽,机关装在樽内,外面按东、西、南、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八个方位各设置一条龙,每条龙嘴里含有一个小铜球,地上对准龙嘴各蹲着一个铜蛤蟆,昂头张口,当任何一个方位的地方发生了较强的地震时,传来的地震波会使樽内相应的机关发生变动,使处在那个方位的龙嘴张开,龙嘴里含着的小铜球自然落到地上相应的蛤蟆嘴里,发出“铛铛”的响声,这样就知道在什么时间,什么方位发生了地震。(3)现代科学家通过地震仪可准确测量出地震。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地震前出现的异常现象,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以及防范;同时通过介绍地动仪,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地震的防范

利用图片讲解家庭中应采取哪些措施来消除一些存在的安全隐患。3.避震的方法

播放视频:由消防人员告诉学生在家里应如何避震; 由图片知识告诉学生在学校里以及野外又应如何避震。经验小结:a.地震时保持冷静,并迅速作出反应;b.一跑二钻:钻到面积较小的房间(卫生间)或坚实的床下(桌子下);c.保持乐观心态,保存体力,等待救援。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图片等可视性较强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取新知,掌握避震的方法,应急地震灾害,增强生存本领。)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完成课堂小结。

四、课堂延伸

讨论:你认为地震带给我们太多的„„(悲、痛和感动)

(设计意图:加大学生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要学会感恩,珍惜生命,振奋意志,无畏前行。)

向学生介绍“地震科普之窗”和“中国地震科普网”两个网站,以使学生在课外能更多地了解关于地震的知识。

五、课堂练习

1.如果在你遇到下列异常现象,可以作为地震来临信号的是()A、水井翻花冒泡 B、铁树开花 C、下酸雨 D、河床变浅 2.抢救地震时,我们不应该做的是()A.抢救贵重物品 B.快速离开房间 C.躲在桌子底下 D.躲进小房间里

3.我国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发明了,可用于测任何方向发生的地震。4.最易发生地震的地区主要集中在 地区和 地区。

六、板书设计

一、地震

1.地震的成因: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2.最容易发生地震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3.与地震有关的几个概念

(1)震源(2)震中(3)震源深度(4)震中距(5)震级

二、地震的预报和防范 1.地震的预报

(1)民间预报地震的方法(2)候风地动仪(3)现代地震仪 2.地震的防范 3.避震的方法

第三篇:§4.5 相似三角形教学设计

§4.5 相似三角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掌握定义中的两个条件,理解相似比的意义.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3.通过相似三角形概念的引入过程,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意识,增进数学应用的眼光.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教学难点:

找出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度。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相似多边形的定义及记法.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2.相似多边形指的是哪些多边形呢?

只要边数相同,满足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多边形都包括.比如相似三角形,相似五边形等.由此看来,相似三角形是相似多边形的一种.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相似三角形.二、导读单检查。展示

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记法

因为相似三角形是相似多边形中的一类,因此,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可仿照相似多边形的定义给出,大家可以吗?

三角对应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similar triangles).如△ABC与△DEF相似,记作△ABC∽△DEF

其中对应顶点要写在对应位置,如A与D,B与E,C与F相对应.AB∶DE等于相似比.知道了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下面我们根据定义来做一些判断.2.议一议

(1)两个全等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为什么?

(2)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呢?为什么?(3)两个等腰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两个等边三角形呢?为什么?

AC=BC=b,AB=2b DF=EF=a,DE=2a ∴ACBCAB DFEFDE所以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由上可知,在特殊的三角形中,有的相似,有的不相似.两个全等三角形一定相似.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相似.两个直角三角形和两个等腰三角形不一定相似.三.拓展训练与展示

1.如图,有一块呈三角形形状的草坪,其中一边的长是20 m,在这个草坪的图纸上,这条边长5 cm,其他两边的长都是3.5 cm,求该草坪其他两边的实际长度.解:草坪的形状与其图纸上相应的形状相似,它们的相似比是2000∶5=400∶1 如果设其他两边的实际长度都是x cm,则

x400x=3.5×400=1400(cm)=14(m)3.51所以,草坪其他两边的实际长度都是14 m.2.如图,已知△ABC∽△ADE,AE=50 cm,EC=30 cm,BC=70 cm,∠BAC=45°,∠ACB=40°,求(1)∠AED和∠ADE的度数;

(2)DE的长.解:(1)因为△ABC∽△ADE.所以由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得 ∠AED=∠ACB=40°

在△ADE中,∠AED+∠ADE+∠A=180° 即40°+∠ADE+45°=180°, 所以∠ADE=180°-40°-45°=95°.(2)因为△ABC∽△ADE,所以由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得

AEDE ACBC50DE 5030705070所以DE==43.75(cm).5030即

四、课时小结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定义法.五.教学后记

第四篇:祝福教学设计

《祝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①了解祥林嫂的遭遇及命运轨迹。②小说的环境描写、倒叙、题目及第一人称的作用③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能力和概念意识。

过程与方法:阅读文本了解祥林嫂的遭遇及命运轨迹,思考其不幸的原因以及作者写此小说的目的;思考艺术手法。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教师讲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无知社会和冷漠社会给社会个体带来的危害,引导学生认识社会,改造社会。

二、教学重点:祥林嫂的遭遇及命运轨迹,小说的主题,环境描写、倒叙、及题目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小说中的一些词句如鲁四老爷的话等以及祥林嫂问魂灵的有无的心理。

四、教学课时:4课时

五、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阅读小说,查出不解词语的意思,划出文本中难以理解的词句,了解祥林嫂的遭遇。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检查预习,交流预习收获和遇到的问题,总结祥林嫂的遭遇和命运轨迹。

一、导入:鲁迅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今天我们学习鲁迅的《祝福》看一下作者在文本中写了主人公祥林嫂怎样的不幸,写了怎样的病态社会,对我们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社会有何积极的意义。本模块前面的标题是永远新的旧故事,这故事为何说是永远新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进文本。

二、学生交流预习收获,总结祥林嫂遭遇。

三、教师讲解

做童养媳,死了祥林,逃到鲁镇,抢回被卖,哭闹成婚,生了阿毛,死了老六,狼吃阿毛,大伯收屋,再到鲁镇,讲述阿毛,人们歧视,不让祭祀,柳妈指导,勇捐门槛,再拒祭祀,赶出鲁家,沦为乞丐,灵魂有无,凄然离世。四 布置作业

思考:祥林嫂是一个不幸的人,假如怎样,她就能很好地活下来?造成祥林嫂死的原因是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假如怎样祥林嫂可以不死,我们的社会是怎样的一个病态社会,鲁迅对祥林嫂的态度。

一 学生展示交流作业。(用实物投影)二 教师讲解

1、祥林嫂一生的遭遇基本上是不幸的,这不幸有天灾,有人祸。天灾有:死了祥林,死了老六,狼吃阿毛。人祸有:做童养媳,逃到鲁镇,抢回被卖,哭闹成婚,大伯收屋,再到鲁镇,人们歧视,不让祭祀,柳妈指导,勇捐门槛,再拒祭祀,赶出鲁家,魂灵有无。

天灾没有击倒祥林嫂,把祥林嫂推向死亡的恰恰是人祸。对祥林嫂我们可以这样假设,假如祥林不死,贺老六不死,阿毛不死,祥林嫂或许可以以此来活下来。只是从这一点上我们恰恰看到了女性的不幸,因为这恰好证明,她只能活在男人的屋檐下,从一而终。在那个社会里女性靠个人是很难生存的,必须依靠男人。假如祥林嫂生活在现在,她有工作,想去哪里去哪里,婆婆管不着,她也不会到了那样的地步。祥林嫂不是一个弱女人,他敢于向命运抗争,至死都在努力着,但正如深陷泥淖的人一样,她每一次的挣扎都是自己陷得更深,这正是作者思考的和我们应该思考的话题。

2、对祥林嫂人祸的认识,对主题的思考

祥林嫂悲剧的人祸因素主要是自己和环境。就环境而言,主要是两方面的因素。一是这是一个弥漫着礼教和迷信的社会,如果没有礼教,祥林嫂的婆婆就不一定有卖她的权力,贺老六死了以后大伯也不一定能收屋;从迷信这个角度来说,祥林嫂一生死了两个男人,是男人的克星,这被认为不吉利的,这或许正是四叔开始皱眉、后来说她伤风败俗、不让她参加祭祀的原因。另一个因素是社会的冷漠,祥林嫂遭遇到人生的不幸之后,本来应该得到社会的同情和帮助,结果人们却都看不起她,尤其是阿毛死了之后她反复诉说痛苦之际,别人把她当做一个赏鉴的玩物或解决自己痛苦的对象,这是怎样的冷漠的社会啊!你看看美国的《拯救大兵瑞恩》,瑞恩落难了,大伙牺牲性命去救他。祥林嫂呢,人们唯恐避之不及。前几天有个电视剧叫《失乐园》,讲的是一个得了艾滋病的公司老板,因为救人自己受伤,伤口不幸染上了艾滋病患者的血液,自己也成了艾滋病患者。自己的老婆得知消息之后,立刻提出了离婚,把丈夫丢在了一旁,女儿也对他嗤之以鼻,我总算理解了鲁迅的意图,一方面揭示礼教迷信对妇女的摧残,更重要的是揭示出人遭遇不幸之后社会的冷漠。这或许就是病态社会的特征吧。这是小说的主题之一。

人祸的另一个因素是祥林嫂自己,她脑子里也充满了迷信礼教思想,如果不是如此,她是不会捐门槛的,也不会问灵魂的有无。对于自己的不幸,祥林嫂是一路的抗争,一路的争取,可谓用尽了全身解数,即使在流落街头,碰上从外归来的我,她还眼睛一亮,问魂灵的有无。关于祥林嫂的死,有人说是冻死的,有人说是饿死的。我倒认为是死于精神分裂。她一方面希望有魂灵,想见到阿毛;一方面又希望无魂灵,若有的话,她会给锯开。礼教和迷信到死都没有放过她。作者一方面控诉了礼教迷信,另一方面也批判了我的无能,同时也对祥林嫂本人也作了批判。这正是那个病态社会不幸的人,作者对她既同情有哀伤。

3、永远新的旧故事

之所以说是永远新的旧故事,是因为这样的故事即使在现在也依然发生。社会依然存在冷漠,迷信礼教依然也必将还存在下去,这正是人类社会的大不幸。这说起来是多么哀伤沉重的话题。鲁迅为何说这社会是“铁屋子,是万难破毁的”或许正是这个原因,永远新的旧故事,道出了疗救社会,改造人性的艰巨性。

三、布置作业

1、为何以祝福为题目,而不以祥林嫂为题目?

2、找出小说的环境描写,思考其作用。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题目、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步骤

一、学生展示交流对题目及环境作用的思考。

教师巡视,典型答案可以实物投影向全班展示。

二、教师预设

1、为何以“祝福”为题目? 1)题目的理论和作用

揭示文章内容,揭示文章主旨,揭示人物性格,展现特定环境或社会风貌等。2)祝福的内涵及作用

祝福是最能体现鲁镇社会风俗的事情,鲁镇的祝福弥漫这礼教和迷信,这位故事发生和祥林嫂的不幸提供了场所。祥林嫂一生的主要不幸均是围绕祝福而展开,最后在祝福的欢乐中凄然离世,增强了故事的悲剧色彩。小说在祝福中开始,在祝福中发展,最后在祝福中结束有线索、推动情节和展现祥林嫂命运的作用。

小说如果以祥林嫂为题目的话,能够把祥林嫂的命运展现出来,但不能够很突出的揭示祥林嫂所处的环境,以及不幸的原因。而以祝福为题目,既能展现祥林嫂的不幸,又能揭示不幸的原因,还能和鲁迅的创作意图想贴合,作者不仅仅要展现不幸之人,更要展现病态社会,而祝福能很好地把二者结合起来。2祝福中的环境描写

1)组织同学交流,文本中哪些地方是环境描写。2)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论)3)本文环境描写的不同作用。4)教师讲解 第四课时

要点,文中的语句 1鲁四老爷的话。2短工的话

3然而在现时的那一段

作业:以祥林嫂自述的方式改写《祝福》

【参考材料】

鲁迅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意义却十分重大。鲁迅把目光集中到社会最底层,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这是与鲁迅的创作目的分不开的。鲁迅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种表现人生、改良人生的创作目的,使他描写的主要是孔乙己、华老栓、单四嫂子、阿Q、陈士成、祥林嫂、爱姑这样一些最普通人的最普通的悲剧命运。这些人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最需要周围人的同情和怜悯、关心和爱护,但在缺乏真诚爱心的当时的中国社会中,人们给予他们的却是侮辱和歧视,冷漠和冷酷。这样的社会难道是一个正常的社会吗?这样的人际关系难道是合理的人际关系吗?最令我们痛心的是,他们生活在无爱的人间,深受生活的折磨,啊但他们彼此之间也缺乏真诚的同情,对自己同类的悲剧命运采取的是一种冷漠旁观甚至欣赏的态度,并通过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人来宣泄自己受压迫、受欺侮时郁积的怨愤之气。在《孔乙己》里,有恶意嘲弄孔乙己的短衫顾客;在《阿Q正传》中,别人欺侮阿Q,阿Q则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小尼姑;在《祝福》中,鲁镇的村民把祥林嫂的悲剧当作有趣的故事来欣赏„„所有这一切,让人感到一股透骨的寒意。鲁迅对他们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鲁迅爱他们,但希望他们觉悟,希望他们能够自立、自主、自强。

第五篇:祝福教学设计

祝福教学设计一等奖

2015-12-21 08:59 4183次

共1课时 祝福 高中语文

人教2003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了解祥林嫂的人生经历,探讨造成人物悲剧的根源。2.创设情境自主探究,深刻认识落后文化的吃人本质。3.体悟鲁迅小说的深刻内涵,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2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对于鲁迅作品并不陌生,但是由于个体经验的不足和时代社会的差异,学生对鲁迅文章往往读不懂、读不深,这篇《祝福》无论章法布局还是思想内涵都是鲁迅思想的集中体现。所以希望通过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成为鲁镇的一员,设身处地的研读文章,探讨人物命运,自己读出小说中祥林嫂的无路可逃,读出悲剧根源的无处不在,读出鲁迅的悲悯情怀,读出属于自己的“鲁迅思想”。3重点难点

探讨造成人物“祥林嫂”悲剧的根源,深刻认识落后文化的吃人本质。4教学过程 4.1 第二学时 评论(0)新设计

一、创设情景

今天是大年初一,我们刚刚接到报案。昨天夜里,镇上的祥林嫂老了。具体原因不明,据报案人介绍,她可能是从鲁四老爷家里出来成了乞丐冻死的,也可能是走投无路后自杀身亡。大年夜出现这样的事件,我作为鲁镇镇长,心里很不是滋味。我们现在成立事件应急小组处理相关事宜。

二、明晰人物、情节

(1)镇长需要了解案情:请各位工作人员介绍死者的个人特征。“祥林嫂死了?死者祥林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报案人由于紧张,事情叙述的有些颠三倒四,这是工作人员的接案记录,请各小组将案件整理清楚。①外逃帮佣,初到鲁镇。②捐献门槛,未能赎罪。③丧夫失子,再到鲁镇。④被人劫回,被迫改嫁。⑤祝福之夜,凄然死去。⑥逐出鲁家,沦为乞丐。

三、深入分析祥林嫂悲剧原因

(一)应急小组讨论 提出应急小组任务:

第一个任务:祥林嫂可能的死亡方式是什么,自杀? 他杀?

第二个任务:有人提供线索认为以下人物或许是案件主谋,婆婆、鲁四老爷和太太、柳妈和卫老婆子、“我”,还有人提供线索认为祥林嫂是自杀身亡。你认为是谁呢? 第三个任务:请各小组分头调查取证,对照文本分析每个人物对待祥林嫂及其遭遇的态度,深入调查祥林嫂悲剧的原因,给出判断及理由,形成事件调查报告。要求如下:

(1)对案件的直接原因(案件相关人及各自责任)、深层原因(悲剧症结、文化原因)进行全面分析;(2)调查报告要按照层次列出悲剧原因,语言简练。

教师作为鲁镇镇长参与各小组调查。主要任务是帮助各小组尽快进入角色,引导学生在明晰直接原因的基础上,寻找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主要症结(封建礼教对寡妇的诸多歧视),进而对造成祥林嫂悲剧的深层文化原因进行分析。

(二)展示调查报告 应急小组汇报调查结论。

(三)镇长汇总各应急小组结论,形成权威报告

1.鲁镇居民,包括上层文化人和底层百姓高度认同“寡妇不能改嫁”“寡妇改嫁伤风败俗”等落后文化心理,对祥林嫂造成巨大心里压力。

2.祥林嫂本人高度认同这些落后文化心理,自我压力过大;

3.新型知识分子虽然对落后文化心理有所怀疑,但不能为祥林嫂指出正确出路。4.无所不在的、吃人的落后文化最终逼迫祥林嫂走投无路,在祝福夜凄惨死去。结论:

鲁镇人联手杀害了祥林嫂 鲁镇落后文化杀害了祥林嫂

四、谈感受、提对策

(一)小组讨论

在我镇发生这样的悲剧,我作为镇长深感不幸。请各应急小组再次讨论一下,你们对这个悲剧有什么感想?对如何避免类似悲剧有什么建议、对策?

(二)展示成果

视情况请2-3个小组汇报成果。

(感想可从封建礼教吃人的角度谈自己对落后文化危害的认识等。具体对策可以从加强传统文化改造、提高民众文化素质、弘扬社会正能量提高民众同情心等角度谈)健康良好的文化心理是我们始终要追求的目标

五、课堂小结

鲁迅的好友许寿裳说,人世间的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礼教之所以能够吃掉祥林嫂,是因为它已经控制了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包括被害者祥林嫂自己。传统文化的改革、转换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祥林嫂悲剧在一定程度上难以避免,就在于几千年的封建礼教已经深入到了大多数中国人的骨子里。直到今天,在21世纪的今天,一个女人如果遭遇丧夫的恶运,尽管在重新改嫁追求幸福方面已经没有了多少障碍,但社会对这些人或多或少、或隐或显的歧视依然存在,这也充分说明了在上世纪初鲁迅先生提出的传统文化改造任务依然在路上。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永远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

六、作业

课后阅读鲁迅小说《狂人日记》,思考在这篇小说中,作者是如何表现封建文化吃人这一深刻主题的。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明晰案件人物、情节 1)镇长需要了解案情:请各位工作人员介绍死者的个人特征。“祥林嫂死了?死者祥林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报案人由于紧张,事情叙述的有些颠三倒四,这是工作人员的接案记录,请各小组将案件整理清楚。①外逃帮佣,初到鲁镇。②捐献门槛,未能赎罪。③丧夫失子,再到鲁镇。④被人劫回,被迫改嫁。⑤祝福之夜,凄然死去。⑥逐出鲁家,沦为乞丐。

活动2【活动】深入分析祥林嫂悲剧原因

提出应急小组任务:

第一个任务:祥林嫂可能的死亡方式是什么,自杀? 他杀?

第二个任务:有人提供线索认为以下人物或许是案件主谋,婆婆、鲁四老爷和太太、柳妈和卫老婆子、“我”,还有人提供线索认为祥林嫂是自杀身亡。你认为是谁呢?

第三个任务:请各小组分头调查取证,对照文本分析每个人物对待祥林嫂及其遭遇的态度,深入调查祥林嫂悲剧的原因,给出判断及理由,形成事件调查报告。要求如下:

(1)对案件的直接原因(案件相关人及各自责任)、深层原因(悲剧症结、文化原因)进行全面分析;(2)调查报告要按照层次列出悲剧原因,语言简练。

活动3【活动】谈感受,提对策

在我镇发生这样的悲剧,我作为镇长深感不幸。请各应急小组再次讨论一下,你们对这个悲剧有什么感想?对如何避免类似悲剧有什么建议、对策? 2 祝福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2 祝福

1第二学时 新设计

一、创设情景

今天是大年初一,我们刚刚接到报案。昨天夜里,镇上的祥林嫂老了。具体原因不明,据报案人介绍,她可能是从鲁四老爷家里出来成了乞丐冻死的,也可能是走投无路后自杀身亡。大年夜出现这样的事件,我作为鲁镇镇长,心里很不是滋味。我们现在成立事件应急小组处理相关事宜。

二、明晰人物、情节

(1)镇长需要了解案情:请各位工作人员介绍死者的个人特征。“祥林嫂死了?死者祥林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报案人由于紧张,事情叙述的有些颠三倒四,这是工作人员的接案记录,请各小组将案件整理清楚。①外逃帮佣,初到鲁镇。②捐献门槛,未能赎罪。③丧夫失子,再到鲁镇。④被人劫回,被迫改嫁。⑤祝福之夜,凄然死去。⑥逐出鲁家,沦为乞丐。

三、深入分析祥林嫂悲剧原因

(一)应急小组讨论 提出应急小组任务:

第一个任务:祥林嫂可能的死亡方式是什么,自杀? 他杀?

第二个任务:有人提供线索认为以下人物或许是案件主谋,婆婆、鲁四老爷和太太、柳妈和卫老婆子、“我”,还有人提供线索认为祥林嫂是自杀身亡。你认为是谁呢?

第三个任务:请各小组分头调查取证,对照文本分析每个人物对待祥林嫂及其遭遇的态度,深入调查祥林嫂悲剧的原因,给出判断及理由,形成事件调查报告。要求如下:

(1)对案件的直接原因(案件相关人及各自责任)、深层原因(悲剧症结、文化原因)进行全面分析;(2)调查报告要按照层次列出悲剧原因,语言简练。

教师作为鲁镇镇长参与各小组调查。主要任务是帮助各小组尽快进入角色,引导学生在明晰直接原因的基础上,寻找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主要症结(封建礼教对寡妇的诸多歧视),进而对造成祥林嫂悲剧的深层文化原因进行分析。

(二)展示调查报告 应急小组汇报调查结论。

(三)镇长汇总各应急小组结论,形成权威报告

1.鲁镇居民,包括上层文化人和底层百姓高度认同“寡妇不能改嫁”“寡妇改嫁伤风败俗”等落后文化心理,对祥林嫂造成巨大心里压力。

2.祥林嫂本人高度认同这些落后文化心理,自我压力过大;

3.新型知识分子虽然对落后文化心理有所怀疑,但不能为祥林嫂指出正确出路。4.无所不在的、吃人的落后文化最终逼迫祥林嫂走投无路,在祝福夜凄惨死去。结论:

鲁镇人联手杀害了祥林嫂 鲁镇落后文化杀害了祥林嫂

四、谈感受、提对策

(一)小组讨论

在我镇发生这样的悲剧,我作为镇长深感不幸。请各应急小组再次讨论一下,你们对这个悲剧有什么感想?对如何避免类似悲剧有什么建议、对策?

(二)展示成果

视情况请2-3个小组汇报成果。

(感想可从封建礼教吃人的角度谈自己对落后文化危害的认识等。具体对策可以从加强传统文化改造、提高民众文化素质、弘扬社会正能量提高民众同情心等角度谈)健康良好的文化心理是我们始终要追求的目标

五、课堂小结

鲁迅的好友许寿裳说,人世间的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礼教之所以能够吃掉祥林嫂,是因为它已经控制了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包括被害者祥林嫂自己。传统文化的改革、转换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祥林嫂悲剧在一定程度上难以避免,就在于几千年的封建礼教已经深入到了大多数中国人的骨子里。直到今天,在21世纪的今天,一个女人如果遭遇丧夫的恶运,尽管在重新改嫁追求幸福方面已经没有了多少障碍,但社会对这些人或多或少、或隐或显的歧视依然存在,这也充分说明了在上世纪初鲁迅先生提出的传统文化改造任务依然在路上。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永远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

六、作业

课后阅读鲁迅小说《狂人日记》,思考在这篇小说中,作者是如何表现封建文化吃人这一深刻主题的。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明晰案件人物、情节

(1)镇长需要了解案情:请各位工作人员介绍死者的个人特征。“祥林嫂死了?死者祥林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报案人由于紧张,事情叙述的有些颠三倒四,这是工作人员的接案记录,请各小组将案件整理清楚。①外逃帮佣,初到鲁镇。②捐献门槛,未能赎罪。③丧夫失子,再到鲁镇。④被人劫回,被迫改嫁。⑤祝福之夜,凄然死去。⑥逐出鲁家,沦为乞丐。

活动2【活动】深入分析祥林嫂悲剧原因

提出应急小组任务:

第一个任务:祥林嫂可能的死亡方式是什么,自杀? 他杀?

第二个任务:有人提供线索认为以下人物或许是案件主谋,婆婆、鲁四老爷和太太、柳妈和卫老婆子、“我”,还有人提供线索认为祥林嫂是自杀身亡。你认为是谁呢?

第三个任务:请各小组分头调查取证,对照文本分析每个人物对待祥林嫂及其遭遇的态度,深入调查祥林嫂悲剧的原因,给出判断及理由,形成事件调查报告。要求如下:

(1)对案件的直接原因(案件相关人及各自责任)、深层原因(悲剧症结、文化原因)进行全面分析;(2)调查报告要按照层次列出悲剧原因,语言简练。

活动3【活动】谈感受,提对策

在我镇发生这样的悲剧,我作为镇长深感不幸。请各应急小组再次讨论一下,你们对这个悲剧有什么感想?对如何避免类似悲剧有什么建议、对策?

下载2.4.5《祝福》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2.4.5《祝福》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祝福》教学设计

    《祝福》教学设计模板 实施研究性学习是当前教改的一个重要课题,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贯穿于学生一切活动之中的。课堂始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因此,研究性学习是......

    祝福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设计教师:黄其钥) 高中语文·必修3·第一单元·第2课 《祝福》(第一节) 一、【教学内容及其解析】 1.内容: (1)了解鲁迅及其写作背景。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 2.解析: (1......

    4.5《光的色散》教学设计(共5篇)

    4.5《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学习光的色散。学习本节内容需要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知识为基础,进一步学习因不同单色光折射本领不同引发的光的色散现象、......

    4.5 牛顿第三定律

    4.5 牛顿第三定律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能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 3、能区分......

    4.5物质的溶解性(第1课时)-教学设计

    《物质的溶解性》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5节 一、教材依据 浙江教育出版社《科学》七年级上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第五节《物质的溶解性》第......

    高二《祝福》教学设计[大全]

    教学目标:1. 整体感知,梳理故事情节。2. 体会与分析肖像描写与人物悲剧命运的关系。3. 品析人物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挖掘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学情分析:执教班级为绩溪中学高一(2......

    《祝福》教学设计[5篇]

    《祝福》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鲁迅《祝福》的优秀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祝福》教案设计篇一......

    祝福教学设计,教案

    祝福 教学要求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