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与反思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与反思
王露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教学重点:
根据课文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知道大禹治水采用的科学方法,并能按顺序说清楚。
教学难点: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习旧引新,明确目标。
1、小朋友们,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伟大的英雄,一起喊喊他的名字(板:大禹),他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生:治水,师补全课题)
师板“治”,生一起书空
2、给生字“治”找找朋友(指名说,并结合学生回答写出本课的词语“治理”)
3、你还能从文中找出“治”的同音字吗?(结合学生回答师板“制”,引导学生一起跟老师书空生字“制”)谁是火眼金睛,找出课文中“制”字所组的词?(板:制服)
4、大禹治理制服的是什么?(生:洪水)师生齐写“洪”
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过渡:大禹治理的是怎样的一场洪水呢?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隧道,一起去四千多年前感受那一场特大的水灾吧!
2、观看当时洪水泛滥的录像(放录像)
3、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刚才,大家从画面上看到的洪水怎么样?洪水来势是多么凶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音乐是灵空的,它可以不经过任何中介,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世界。将画面与音乐两种刺激融为一体,创设情境,能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
4、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
(交流)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5、看到这滔滔的洪水冲跨了房屋,淹没了庄稼,老百姓无家可归,你的心情怎样?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以及老百姓生活的不幸吗?
(1)指名读。加之生生、师生间的互评:有感情!能把洪水读得再凶猛些吗?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又仿佛 2
看到了老百姓正在四处逃难,真是太可怜了!……
(2)好大的洪水,好不幸的人们!来,读读这一段,读出对这些受灾人民的同情。
[师生的互评,充满激励,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能入境读书,体会老百姓的不幸生活。]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过渡: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日子,能让老百姓这种苦难的日子继续下去吗?
不行!这洪水给老百姓带来的灾害真是太大了,该不该治?这时谁挺身而出?大禹也像你们一样,下决心治理洪水,他会怎么想呢?这个决心下得好!一起来读好这句话。出示句子: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2、治理洪水可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出示图1:禹先做了什么?(察看水流和地形)他是怎样察看的?指名读文。
出示句子:他吃尽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指名读。水流我们都知道,地形是怎么回事?如果我们要察看一个地方的水流和地形那就爬山,还得过河,辛苦吧?大禹可比我们辛苦多了,你从哪里看出来?千山万水就是指他爬的山很……,过的河……数多数不清。谁来读好这个词。
想象一下,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这么多困难,都被禹克服了,他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谁来读好这句话。
4、这还只是治水的准备工作,更大的辛苦在后面呢。
出示图2:禹又做了什么?
指名读。出示句子: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这句话里有两个词,它们都带有九字,你从这个九字明白了什么?如果只是挖河还不算难,如果河与河之间还有山,那还要劈开大山。
5、你见过大山吗?让你去开山你敢么?大禹干了4千7百多天,要13年,在没有先进机器的古代,这是多么不容易啊!他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
齐读。
6、学到这里,觉得大禹怎么样?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这一小节。
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
(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过渡:禹在外治水整整13年。其间,还传颂着一件更加感人的故事,你想听吗?
1、教师讲述,谁能把他填一填吗?
出示填空: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2、谁愿意读一读。
3、大家说说一周有多少天?一个月多少天?一年多少天?十三年知道多少天?十三年四千七百多天哪!这期间他没有回过家,而仅有的三次路过家门的机会,他都没回家看一看,读。
4、小结:是的,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家,也没有哪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大禹为了千万的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他舍小家而顾大家。后人用一个成语概括了这个故事,叫做“三过家门而不入”,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赞扬像禹这样“不顾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的人”。
[阅读课文后,进行概括,适时拓展介绍成语,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5、他多想回去看一看那啊!可是为了治理洪水,为了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他舍小家而顾大家,三过家门而不入啊!让我们带着这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感人的故事吧!
[气氛的渲染、成功的引导,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主人公,让学生的脉搏和作者的脉搏一起跳动。]
四、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1、过渡:就这样,大禹为了治理洪水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把洪水给治服了,人民过上了安定的日子。让我们放声朗读吧!(自由读最后一小节)
2、出示图片:在这安定的日子里,老百姓在做些什么啊?
[展示老百姓安定生活的情景,此时无声胜有声。既扩充了课文的内容,也有利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这幸福美满的日子是谁带来的?(大禹)
4、学到这,你又想对大禹说什么?
[进一步挖掘教材蕴含的思想性,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含而不露。] 5
5、是的,他不愧后人称他为大英雄,不仅我们这里说他,所有的人都记住了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大禹。
齐读。
6、学到这里,你明白为什么课题中称他为大禹,为什么结尾还称他为伟大的英雄吗?(师把课题中的“大”写大,指名说说理由:因为禹不但吃尽了千辛万苦,而且聪慧、富有智慧,还无私私奉献,所以人们尊敬的称他为“大禹”,称他为伟大的英雄。)
[引导学生讨论,既照应了题目,又完成了开头的学习目标:为什么称大禹为伟大的英雄,学生进一步理解了禹的形象,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训练。]
7、今天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勇敢无畏、智慧、一心为公的伟大英雄----大禹,让我们再一次深深呼唤他-----大禹!此时此刻让我们带着对他的无比崇敬之情齐读全文。
[升华情感让人文性与思想性进一步整合,让学生用“心理视线”去读书,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五、作业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像大禹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像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这些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下课找一找有关的资料读一读。
六、打开《习字册》,把“治、制、洪”这三个字描红、临写,教师巡视。
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治理
千辛万苦
洪水
伟大英雄
制服
千山万水
教学反思: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中,让学生观看洪水泛滥的情景,让他们直接感受当时的状况。让学生说说看了以后的心情如何。这主要是为朗读作好情感的铺垫,再让学生通过读来释放自己的感情。第一自然段的教学将画面与音乐良种刺激融为一体,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并且通过读来表现起内心感受,自然而然明白大禹治水的原因。
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课文第二段用简练的几句话叙述了大禹治水的经过,教学中紧扣“千辛万苦”一词,引领学生细细品读。首先通过看图理解大禹“察看水流和地形”的困难,以及“走遍千山万水”的艰辛,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想象大禹可能会吃哪些苦,遇到哪些危险,使学生对“千辛万苦”有形象的认识。其次,抓住“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通过反复朗读和想象,感受治水工程的浩大。以及大禹所承受的难以言说的辛劳,从而加深对“千辛万苦”的 7
理解。最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大禹的看法。这样,大禹不怕吃苦,顽强治水的形象就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在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一段时,我出示了一组填空,让学生从这一组数字中来体会大禹的公而忘私的精神。通过大禹“三国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伟大。最后治水成功了,老百姓又过上了安定的日子,我让学生说说如果你也是其中的一个老百姓,你会怎么感激大禹。另外,课文教学的结尾也相当精彩,在结尾点题:“为什么在禹的名字前面加个‘大’字,叫他‘大禹’呢?”这个问题点明了文章中心,点出了课文结尾“伟大”一词,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得到了归纳和升华,起到了点题和总结。
在教学中,我发现只有设计多种形式,才能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这与教师平时的教学是分不开的,要抓住字词句对课文进行渗透,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自主阅读。只有多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才能让学生“乐于表达、会表达。所以在今后教学中还应在品读上更下功夫,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从而更体现学生的学。
第二篇:《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知道大禹治水采用的科学方法,并能按顺序说清楚。
3.知道“三国家门而不入”的来历,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正确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第二段大禹治水的经过。
4、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具准备:
1.有关洪水的课件。
2.第三自然段的填空,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一)、媒体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
1、(播放洪水的课件)(看完后)你看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课文中是怎么描写洪水的?(板书:滔滔、冲到、淹没)
3、这么大的洪水给人们带来了哪些灾难?(无家可归)
4、什么叫“无家可归”?
5、过渡: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日,年复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了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大禹挺身而出了,他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齐读课文,思考: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那几句是写大禹想的?那几
句写大禹做的?
2、大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他先干了什么,后干什么?(相机板书:走遍、察看、挖河、劈山、引水入海)
3、大禹做的这些事能不能把顺序颠倒呢?
4、他吃尽千辛万苦,走遍千山万水,这里的“千”、“万”是不是真的指一个千,一个万?它们说明什么?
5、想象一下:在那样的年代大禹是怎样挖河、怎样劈山的呢?
6、文中的“九条大河”“九座大山”中的“九”是不是数字中的“九”?这又是为了说明了什么?
7、经过千辛万苦后大禹终于引导洪水流入大海。那你能看着板书,按顺序说说大禹是怎样治水的吗?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2、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中表示数量的词。
3、请小朋友观察插图,并想想你从“13年三次,一次,十多岁”这些词感受到什么?
4、是啊,大禹为了大家的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后人用一个成语概括了这个故事,叫做“三过家门而不入”,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赞扬像大禹这样不顾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的人。
5、指导朗读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大禹坚持不懈治理洪水13年,结果怎样了?
2、(多媒体展示情景)理解“制服”“安定”。
3、老百姓怎样谢大禹?启发想象。
4、齐读,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五、全文总结
齐读全文,思考: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思维英雄?
六、布置作业。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
《大禹治水》是一个古代传说,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百姓造福,吃尽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的事迹。教学本文,我紧扣“治水”,瞻前顾后,逐步深入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播放洪水课件,让学生体会洪水之大。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等词来体会百姓的生活困苦,从而明确大禹治水的意义与迫切。
在教学大禹治理洪水的过程中,主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查看水流和地形。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说明大禹为治水付出了艰苦的劳动,以及治水工程的浩大。这是全文的关键句,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走遍、察看、挖河、劈山引水入海”等关键词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指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到“千”和“万”以及“九”在这里都表示很多很多的意思,从而让学生感悟到禹治水的不容易。再请孩子们想象大禹带领百姓在开河劈山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通过想象大禹不怕吃苦,百折不挠的形象也深深的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
禹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其中最广为流传的一个。让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并圈出其中的数字,再结合插图,让学生想想从“13年、三次、一次、十多岁”这些词中感受到大禹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的形象。
课文教完了,反思自己的教学,我深有感触。我想,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设计及思路,还需要我不断努力和改进的。
第三篇: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与反思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与反思
双阳中心小学李奕兰
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禹治水的艰难以及所付出的努力。
技能目标:有感情的朗读,理解先后顺序的疏理。
情感目标:大禹真是一位了不起的伟大英雄啊,为了制服洪水,他克服了许多常人受不了的艰难困苦,做了许多常人做不到的事儿。体会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课前准备:课件,.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直接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
2、师:大禹为什么要治水?这里的水指的是什么水?洪水是什么样子?你见过吗?(指名说)
3、播放录相: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录相。(洪水肆虐的景象)
二、学习课文
学习第一节
1、问:你从录相中看到了什么?(学生谈)
2、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描写洪水的?
自己读读第一节。
3、指导朗读。你能读出洪水的可怕和凶猛吗?
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我仿佛看到了老百姓拖儿带女地正在四处逃难,真是太可怜了!能把洪水读得再凶猛些吗?„„
4、通过朗读这一段你还知道了什么?
(很久很久以前)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直到我们还知道,是因为什么?课文最后有一个成语,大家找一找。(代代相传)
学习第四节
1、师:从刚才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深深地感受到了洪水就像一头猛兽,摧毁了老百姓幸福的家园,老百姓已经无家可归了!那么洪水究竟有没有被制服呢?(制服了)老百姓终于能过上安定的日子了,这是多么令人兴奋啊,老百姓该有多么感激大禹啊!
2、如果你是老百姓,你会怎样感激大禹?(指名说)
过渡:大禹是怎样制服凶猛的洪水?继续往下把课文读完。(自读二、三小节)
学习第二、三节
1、问:那么禹是怎样制服洪水的?治水的过程怎样?(指名答)
2、出示幻灯片:禹在干什么?(察看水流和地形)(带领老百姓„„)他是怎样察看的?他又是怎样疏通河道的?读读课文。(板画千山万水)
3、先是________________,接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导朗读。
5、师:在禹之前,很多人包括他的父亲,都曾治过水,但是因为没有查看水流和地形,所以都没有成功。那么通过仔细察看,禹到底用了什么办法治水呢?(指名说)
6、教师简笔画理清思路:要治水,最终就是要让洪水流入——(大海),而这中间隔着千山万水,所以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劈开了——,引导洪水——(板书)
7、看图:挖河、劈山容易吗?从哪里看出?再去读一读,找一找。课文中的“九”你是怎样理解的?
(指导朗读)
8、连起来练读第二节
学习第三节
1、师:在治水的过程中,有一件更加令人感人的故事,想听吗?课文中就给我们讲了一个“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2、教师示范朗读第三节。
3、出示填空题:
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指名填;齐读。)
4、禹的儿子多大了?怎么会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呢?
体会:十三年有多长啊?四千七百多天哪!大禹回过家吗?我想他应该有机会回家的,至少在三次路过自己家门的时候可以回去看一看哪,但他„„如果是你,当你一天没见到爸爸,你可能不觉得怎么样,当你一个星期没见到爸爸,你可能也不会觉得怎么样,当你一个月、一年见不到爸爸,你会怎么想?禹的儿子十多年见不到父亲,他会怎么想?(伤心、责怪、觉得父亲了不起„„)读出他的感受,行吗?
是他不想回去吗?那是为了什么?难道他不关心自己的家人,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吗?(不是,他不顾自己的小家是因为他心中装的是大家,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安定幸福的日子呀!)
5、指导朗读。读出对大禹的崇敬和感谢。
6、洪水被制服了,那么治水是一件容易的事吗?(学生讨论)
⑴同学们想象一下,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哪些危险呀?他又是怎么克服的呢?
⑵师:为了寻找治理洪水的最好办法,大禹付出了多少艰苦的劳动啊!⑶理解“英雄”:什么样的人称得上英雄?小结:英雄就是不怕困难、勇敢顽强,为人民谋幸福的那些人,(伟大),我想应该是付出的努力更多,为人民作出的贡献更大的那些人。让我们读好这个词:伟大英雄
7、指导朗读。
三、小结
大禹真是一位了不起的伟大英雄啊,为了制服洪水,他克服了许多常人受不了的艰难困苦,做了许多常人做不到的事儿。
四、课件展示。
给大家一个建议:读一读古代英雄故事,在班级举办英雄故事会,比比谁的故事最精彩。
反思:
我们知道,朗读中的感情,象在生活中一样,只有朗读考真正产生了这种情感时,才能从语调里自然地露出来。指导朗读,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求读得流畅,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学生不深入地了解课文的内容,不切实为课文的内容所感染,那么他根无真正做到有感情的朗读。因而教师在朗读前应启发学生从各方面进步地反握全文的思想感情,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启发性,原则进一步进行指导。
1、学生讲,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自己首先发言谈自己思考后感受。通过他们的发言,既可以促进学生们的相互交流,锻炼他们“说”的能力,可以使教师从发言中了解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水平,从而便于进一步指导。同时,热烈的课堂气氛能激发全体学生对课文思想感情的共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为进一步提高朗读水平打下基础。
2、教师讲。学生发言后,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引导学生继续往深层发掘,诏发学生国境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展开联想,这种联想往往使学生增强课文内容所需要的感情,补充和丰富他们对中心思想的具体感受,激发他们的朗读愿望。
3、教师范读。在朗读教学中,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它不公可以给学生,提供模仿的样板,而且可以给学生启发,使他们从中领会准确表达中心思想的语言表达方式。当然,教师汇聚读并不是让学生简单的机械模仿,而是给学生一个对比的对象,使他们更直观感受课文思想感情。
第四篇:大禹治水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大禹治水
(第一课时)
一、设计说明:
(一)教材分析: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文章主要写了大禹治水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大禹的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的崇高品质。全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段写:洪水的危害。第二段写:大禹怎样治水的。第三段写: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第四段写:大禹制服了洪水,成了代代相传的英雄。
(二)学生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积累了一些识字方法,初步具备了主动识字的能力。他们喜欢阅读,初步具备了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重要词句意思的能力。同时,《大禹治水》这个故事虽年代久远,但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大多数学生通过动画片、课外书籍等,已经对故事有所了解。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生字并且学会写本课3个生字,其中绿线里的8个二会字只读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能读好课文。结合上下文、数量词、生活实际等了解“千辛万苦”、“九条大河”、“九座大山”、“制服”的意思,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四)教学重点:认读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在文字中理解、感悟主人公形象。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哪吒、后羿、嫦娥图片,问:是谁?知道他们的故事吗?
2、今天老师介绍大家认识一位英雄,(出示“禹”的图片),他是——“禹”。板书:禹yǔ(教读)。(“禹”是古代部落联盟的首领,是一位为民造福的大英雄,所以人们尊称他为“大禹”)板书:大
2、我这儿还有一段关于“禹”的三字经:禹能干,治洪水,过家门,而不入。读一读,你知道禹做了一件什么事情吗?(治理洪水)板书:治水 “治”是一个生字,教读,书空。
【设计意图】导课环节运用情境创设法,出示学生熟悉的神话故事中的英雄人物,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唤起学生已有的学习积累,丰富课程资源。同时,出示关于大禹的三字经,将本课与我校目前所研究的经典古诗文积累课题相结合。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怎样?结果?)
【设计意图】在本课时教学中我在学生初步接触课文之始,让学生自己质疑,带着问题读书、学习。
(二)初读感知
1.同学们想知道的有这么多,还是让我们赶快来读读课文吧。出示读书要求:
根据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划出生字词,并结合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
标出自然段序号。
(三)检查自学效果
1.初步感知课文,问:读完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谈谈。(生说)
过渡:同学们真了不起,读一遍书,就有这么多收获。现在老师最关心的是同学们生字有没有掌握,课文有没有读通顺呢。下面老师可要考考大家了,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
2.认识词语
(1)出示词语: 很久很久 滔滔 洪水 淹没 冲倒 房屋 害得 老百姓 治理 千辛万苦千山万水 九座大山 九条大河 仔细 地形 挖通 劈开 被 制服 感激 伟大 英雄(自由读一读)
3.不知道同学们是不是和这些词语交上朋友了?
(1)出示:第一组:很久很久 滔滔 洪水 淹没 冲倒 房屋 害得 老百姓
指名读。问:你想提醒大家哪个字的读音要特别注意?(没,倒)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注重让学生自己读,自己去发现多音字,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
你知道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吗?文中淹没了什么?冲倒了什么?(指名说)
出示:(淹没农田、冲倒房屋图)理解,知道读好: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
过渡:你知道这一切都是谁造成的吗?
理解:洪水
师:同学们,洪水你见过吗?由于经常下暴雨或者冰雪融化,雨水越积越多,水都从河里漫出来了。(出示洪水图:解释洪水)洪水是个好东西还是坏东西?
指导:很久很久
师:读了这一组词,你知道大禹治水这个传说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吗?猜猜看,指导读“很久很久”
师:让我们再来带着理解读一读这一组词语,如果将词语再带入句子中你还会读吗?
出示:第一段内容,你能读好它吗?指名读。读到这里,你们知道了大禹为什么要治理洪水了吗?板书:洪水害人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将课文中的词语从文中抽出,让学生认读,自己体会词语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老师再用图片、视频等方法进一步加深孩子对词语“淹没”“冲倒”“洪水”的意思,感受洪水的威力,体会当时洪水来临时的情景,读好词再读好句,层层递进。
(2)师:下面咱们来看第二组词语。出示:第二组:治理 千辛万苦 千山万水 仔细地形 九座大山、九条大河、挖通 劈开
指名读。比赛读。
这一组有两个成语,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划出千辛万苦、千山万水)
“千”和“万”是指“一千”“一万”吗?表示很多很多,平时你还知道哪些像这样的成语?(千言万语千家万户 千军万马 千头万绪 千丝万缕)祖国的文字真是丰富多彩,我们小朋友在平时要注重积累词语。
把这两个词放入句子中,你一定能读好。
出示: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指名读。(注意停顿)
其实在这些词语中还有一个数字也表示“多”,它是——“九”。
出示:九条大河 九座大山(指名读)放入句子中读。
出示: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指名读。现在这一自然段你应该会读了吧,练一练。出示:第二自然段内容。
这一自然段是围绕那句话写得?(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板书:治理洪水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抓住本文中的表示很多的意思的成,千辛万苦,千山万水、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让学生自己寻找,再指导学生充分的读好这些词语,读出词语的意思,再放入文中的句子,进一步指导读好句子。
过渡:其实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件非常使人感动的事情,你知道是什么事吗?
出示:第三段内容。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填空。
问:你填写得都是什么?—数字,你有什么感受?
(3)出示:第三组:被 制服 感激 伟大英雄 代代相传
师:指名读。问:你读懂了哪个词语的意思?用你的朗读告诉我。
感激(找近义词)伟大英雄(你知道哪些英雄?)
理解制服,说话训练:那你知道小偷被——制服了,课文中——被谁制服了!课文中说洪水被制服了,你知道洪水被谁制服了?把话说完整。
【设计意图】在理解“制服”这一词语中,将课堂与生活相结合。
哪一自然段告诉你的?(第四自然段)出示:那你能制服第四自然段吗?(指名读)板书:洪水被制服
3、读通顺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学到这里,老师想问你,你能将课文完整的读下来吗?请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并将自己喜欢的一小节再读一读。
(2)读完以后,谁愿意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水平的?分小节点名读。问: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看板书回答)
四、指导规范书写生字
大家书读得这么好,相信你们的字也一定写得很棒。
出示生字:伟 制 被 理 形治 姓 洪 害 通学生自主识字。
师:同学们,这些生字我们都认识了,你有什么好办法帮我们记住这些生字呢?向大家介绍介绍!
重点指导“制、治、洪”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从写字姿势、习惯、方法等方面综合指导,引导学生写好汉字,体会偏旁表字义的特点,进一步积累识字方法。
五、小结
附板书设计:
15、大禹治水
洪水害人 治理洪水 洪水被制服了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感受到学生都能积极配合我参与到本次的学习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导入部分,运用孩子熟悉的神话人物导入迅速吸引孩子的眼球,将注意力一下子转入到课堂,在出示大禹的三字经又是孩子目前正在积累的诗文,情绪比较高涨,与孩子平时的学习有密切的关系。
根据课标的要求要充分培养孩子的朗读能力,我让孩子理解好词语,读好词,读好句,读好段,读好篇。在整个教学环节的中,我设置的版块为:读词—理解—读句—读段—读文。当然在具体的设计上我还是根据孩子目前的认知状况来做相应的调整的,在读第一组词的时候,让孩子发挥其自主性,让孩子自己读,自己寻找注意点,自己理解“淹没、冲倒”“洪水”,低年级的孩子还是比较喜欢喜欢动态的东西,这更容易帮助孩子理解,因此在此基础上,我再适合出示图片、视频等软件进一步帮助孩子理解,读好词语。在指导读好词语时,我提醒孩子读出词语的含义,在句子中也是。孩子都能非常有感情的进行朗读。读出词语、句子的味道。在理解“千辛万苦、千山万水”时,也是让孩子级发现这2个成语的特点,表示的含义读好词语,在此同时还注重拓展,让学生说说千x万x的词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积累能力。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发生的“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典故,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填写文中的数字,自己谈谈数字给你的感受,学生能够围绕大禹要治水这一主题展开,在最后一组词语中,对于“制服”一词的理解,我结合生活中的事例展开,便于学生理解。整节课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面都是比较广的。
但是在过程中依然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例如,在写字的过程中,我指导较为仓促,笔画指导不够到位,课标指出,低年级的写字教学是教学的重点之一,我们要培养孩子书写正确规范的汉字,培养孩子的书写能力,教学生字要一笔一笔的教,重点笔画要重点教,这一点我做的还不够。另外,对于禹的三字经只在开头点了一下,若是在结尾了解了文章大意之后再来品读一下效果可能会更好!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的努力,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第五篇:《大禹治水》教学设计及反思文档 (10)(模版)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大雨治水的经过。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整篇课文的。【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简介大禹。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范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谁?写了大禹的什么?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诗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1)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从哪儿看出洪水凶猛?
(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
(4)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3、指导朗读。指名读。学生练习。
四、教学生字。
1、教学字形。
理、形: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
指导“伟、雄”的笔顺。
2、指导书写。
3、学生描红。
五、作业设计
读一读,抄一抄。
洪水 冲倒 治理 很久很久
地形 引导 父亲 伟大英雄
按要求填空:
洪:有()画,第七画是()
父:有()画,第三画是()
理:有()画,第十画是()
姓:有()画,第三画是()
六、板书
大禹治水 为什么? 怎样?
结果?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讲的是古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我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了解大禹治水的艰辛,感受体会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我就在教学中以文本内容和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相结合进行讲解,拓展延伸。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中,让学生观看洪水泛滥的情景,让他们直接感受当时的状况。并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学生在想象中,再现故事发生时的生活场景,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继续播放洪水泛滥的情景,让学生说说看了以后的心情如何。这主要是为朗读作好情感的铺垫,再让学生通过读来释放自己的感情。第一自然段的教学将画面与音乐两种刺激融为一体,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并且通过读来表现起内心感受,自然而然明白大禹治水的原因。
学生没有亲身经历过洪灾,学习第一自然段时就无异于纸上谈兵,而学不好这一段,也会影响到后面内容的教学效果。我先让学生自由读,问:“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这时学生的回答只基于想象,并不深刻。接着,播放了一段洪水冲毁家园的片段,随即又配乐朗读了第一节,这时再问:“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次学生的回答从简单的字面理解升华到了感性的认知,一个个感同身受,发言积极,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读好“无家可归”一词,进而读好第一节,便显得水到渠成,事半功倍了。在此环节的教学中,通过激发感性认识来促理解练朗读,打响了头炮,为整课教学奠定了基础。
在教学这一课时,有这样一个环节,让小朋友通过自己的想象说说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可是小朋友由于缺少生活验,小朋友不会说,在设计这一教学环节时,教师没有充分地了解学情,只顾着自己让自己的教案精彩,所以导致了失败。
在教学中,我发现只有设计多种形式,才能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这与教师平时的教学是分不开的,要抓住字词句对课文进行渗透,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自主阅读。只有多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才能让学生“乐于表达、会表达。所以在今后教学中还应在品读上更下功夫,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从而更体现学生的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