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地理第2章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第2节著名旅游景区景观的特点及其成因教学设计中图版3
2.2著名旅游景区景观的特点及其成因
教学目的:
通过对资料的阅读,概括、初步学会对景观特点的描述。从地理角度说明景观特点的形成原因 重点与难点:景观特点的描述和形成原因 课时:1 教学过程:问题:你去过哪些著名景区?你能描述出这些景区的特点吗? 能从地理角度说明这些景观特点的成因吗?
一、山地景观——黄山:[自己阅读] 问题:黄山有哪些特点?(学生说)
总结:旅游景区景观特点的描述:(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描述)(1)旅游资源是否丰富、多样
(2)景观的主要类型,以自然景观为主还是以人文景观为主,自然景观以山林为主还是以水体为主,人文景观以历史文化为主,还是现代风貌为主等等。(3)景观有何地方特色和审美特色。
(4)景观品位的高低:是世界级、国家级还是地方级。黄山特点:(1)旅游资源丰富,有景点400处。(2)景观以自然景观为特色的山地旅游风景名胜区。
(3)A、72峰:或崔巍雄伟、或峻峭秀丽、布局错落有致,天然巧成。
B、以天都峰、莲花峰、光明顶三大主峰为中心向四周铺展,跌落为深壑幽谷,隆起成峰峦峭壁,呈现出典型的峰林地貌。黄山四绝令海内外游人叹为观止。(4)1982年,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90年,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我国的山地景观很多,山地景观的风景构成:(也包括黄山)(1)主峰:(黄山的三大主峰:天都峰、莲花峰、光明顶)(2)独特特点:(黄山:四绝)
(3)其它:日出日落、云海、瀑布、佛光、雾淞、景观的季节能变化、山珍野味。
黄山四绝:黄山最独特的特点: 奇松:无树非松,无石不松,无松不奇。
怪石:似人似物,似鸟似兽,形态各异,生动逼真: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云海:全山有东海、南海、西海、北海和天海;而登莲花峰、天都峰、光明顶则可尽收诸海于眼底,领略“海到尽头天是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之境地。温泉:
黄山景区特点的成因(其实是最主要的特点的成因):
黄山景观按其分类属于自然景观中,自然景观的核心是地貌景观。山地景观更是如此。每一种地貌都有其形成的地质基础,所以分析自然景观一般从其地质地貌状况入手:(1)地质基础:
A、花岗岩(岩石基础)——易于被风化,形成比较破碎的地貌形态。B、断层发育:(构造基础:断块山)——溪谷、悬崖、陡坡、温泉等。C、垂直节理发育(节理和层理)
(4)复杂多样的文化融合体:
海岛文化(夏威夷群岛的人民约80%是黑头发、黄皮肤的东方人,以致给来岛的游客第一个印象,仿佛是已到了东方)——原始性、封闭性。移民文化(文化扩散与融合)
——————————分析自然景观的成因: 考虑自然因素:包括: 地质地貌 气象气候 水文 生物等多方面
三、历史遗产——中国长城 [自己阅读]说明长城有何特点? 景观特点的描述:
(1)从历史上看:建筑年代之久、规模之大、历史价值之高举世无匹。(2)军事上:由绵延的城墙和交隘、敌楼、烽燧、城堡等组成。(3)位置上:(阅读图2-2-17(15))随坡就势,与自然环境相和谐。
成因:问题:历史上的长城主要行使什么功能?军事防御,防御谁?游牧文化。(1)政治、军事上:借助险要地势、沿山脊建设——利于防御
(2)经济文化上:这一界线成为北方游牧文化与关内农耕文化的界线。(400MM等降水线、草原与森林的界线)
四、城市景观——法国巴黎
阅读P40~41,问题:法国巴黎有哪些主要景观?可以把这些景观分成几类? P41图2-2-20 布局特点:主要建筑大多位于广场中央。
景观构成 建筑: 艺术:
其他:(塞纳河与香榭丽舍大道)
——————世界花都:A、丰富多彩的文化融合 B、繁华
景观特点的成因:(两个角度)(1)历史 A、城市发展历史久远
B、城市景观反映城市历史发展
(2)文化:建筑布局体现欧洲文化特点(开放性、城市中心多为广场教堂,无高大建筑物等)
第二篇:高中地理第2章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第1节旅游景观的欣赏教学设计中图版3
第二章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2.1旅游景观的欣赏
教学目的:
从自己的生活中举例说明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重点与难点: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课时:1 教学过程:
旅游景观:旅游资源单体的组合,尺度:适合游人观赏的对象。(一幅呈现在眼前的美景)导入:旅游资源的特性之一——美学上的观赏性,这是旅游资源同其它资源最主要的区别。怎样获取旅游中的美感呢?
这就要求在旅游之前要先做一些准备工作:即事先了解景观的特点
一、了解景观特点: 包括:
1、了解景观内容:有哪些景点,分布状况、介绍、景观的形成原理,了解其美学价值及历史文化内涵。
例:趵突泉的“突”字竟少了一点。“大明湖”又多一点。原来趵突泉由于当时其泉水之猛烈而把“突”字上的一点冲到了大明湖的“明”字上。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为何如今只见荷叶而不见蛙呢?相传当年乾隆皇帝游览至此,湖中之蛙均想一睹龙颜为快,奔走相告,脱水而出,蛙声吵得乾隆无心观景,圣怒之下降旨“蛇不行,蛙不鸣”,自此大明湖真的不再有蛙声了。原来真正无蛙鸣的原因为湖水的温度不适合青蛙生存导致的。
2、了解景观布局的节奏和韵律:
路线的设计:有其序幕、发展、高潮、结束
欣赏园林,要抓住园林建筑的特点,才能体会出造园者的匠心和园林的意境。例:文津阁的日月同辉。园林景观的构景手法和布局原则:
(1)主配:园林都需立主景和配景。主景的鲜明突出是园林整体效果成败的关键。配景为主景起烘托的作用。
北京故宫,以位于中轴线上的大殿为主景,两边建筑为配景,并以中轴线对称,充分显示了以皇权为中心的特点。
(2)层次:苏州园林中使用障景法和隔景法,障景法:多出现在园林或独立园境的入口处,常用假山、屏风、竹林等阻障在另一些景物之前,采用欲露先藏、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以达山重水复、曲径通幽的意境。
隔景法则是利用明墙、树篱、殿堂等将景物分隔,以增加曲折、层次,丰富旅游者的想象,造成隐约显现但难窥全貌、近在咫尺但不可及的意境。
3、框景:用门框、窗框、洞框作为取景框,将景象框限在从框中所看到的范围之内。景框的造型也不拘一格,有方型、园型、瓶型等多种。框景是园林中的局部特写,有如精致小品,是对审美对象有意识有目的地优化组合,使景观美更纯正、更精炼。
4、借景:借景:借园外的景色来衬托本园的景色,以扩大园景,让想象的翅膀远飞。如:佛山倒影:从北极阁上向南看,千佛山的景倒置于大明湖中。——了解景观特点越多,在旅游活动中获和的体验也越多。
例:登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水。与“哎,真累呵”
例:岳阳楼: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中一般,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的巨大形象逼真地描绘出来了。由此可以看出,洞悉景观的文化定位实际上是与提高个人的审美素质相联系的。如果说前面四条都是针对旅游景观来说的,那提高审美素质是针对旅游者而言的。要求旅游者要以情观景。
五、提高审美素质
以丰富的内心情感寄情于山水,去感受景观之美。
1、综合感受:不仅要通过视觉、还要通过其它感觉去综合感受。如大自然的声音。(松涛)P31“美学小常识”
2、发挥想象:自然景观的形象美,如:泰山之雄,黄山之奇,华山之险,峨眉之秀都是抽象的概念,需要通过想象才能感知。
3、移情于景、情景交融。欣赏景观的同时,神游于之间,才能真正体会“大江东去、浪淘尽”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气概。
由此可知,审美能力实际包括:感受力、理解力和创造力三方面。自己阅读P30:
问题:什么是审美感受力、理解力和创造力?如何提升这方面的能力?
要提升审美创造力,必须要登山涉水,求质求真。即:欣赏自然景观,不仅要达到一定的审美境界,还应追求精神上的升华。西湖十景:
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 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 燕山八景:
太液秋风,琼岛春云,金台夕照,蓟门飞雨,西山积雪,玉泉垂虹,卢沟晓月,居庸叠翠 探索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由此可知,旅游景观的欣赏注意四个方面:位置、时机、特点、情感。案例研究:如何分析旅游景观的特点? 板书设计
2.1旅游景观的欣赏
一、了解景观特点:
1、了解景观内容
2、了解景观布局的节奏和韵律
(1)主配
(2)层次
3、框景
4、借景
二、精选观赏点位
1、距离的远近
2、角度
3、视角
4、动与静
第三篇:高中地理第3章旅游景区的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第2节旅游地点和旅游线路的确定教学设计中图版3
3.2 旅游地点和旅游线路的确定
教学目的:
1、学会利用多种途径收集旅游旅游信息资料。
2、能根据旅游需要确定旅游主题,并合理安排旅游景点和线路。
3、能说明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与旅游安全的关系。
4、了解不安全因素对旅游的影响,以及旅游景区采取的主要安全防范措施。重点:选择设计旅游线路,旅游安全及其事故成因。难点:选择设计旅游线路 课时:2 教学过程:
导入:阅读探索活动,旅游活动应当怎样设计? 怎样做才能够形成这种旅游活动的节奏? 旅游活动设计:
确定旅游地点——设计旅游线路——以安全为基础 旅游活动 设计(旅游地点确定;选择旅游线路)
安全
一、旅游地点的确定:
[问题]如果在中国范围内选择一旅游地,你会选择哪里? 你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到这个旅游地的相关信息的? 说明是什么原因导致选择这一旅游地。
外出旅游之前,人们首先要收集各种有关的信息,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等去做出旅游决策。
获取信息的途径:(1)上网
(2)咨询当地旅行社或经常外出旅行的人(3)阅读书报杂志,各种旅游指南等。影响旅游决策(旅游地选择)的主要因素:
客观因素
时间 距离 经济因素 安全因素 主观因素
偏好 感知环境 客观因素:
1、时间:
充足的旅游时间:必须有充足的时间。尤其是远距离旅游
2、居住地与旅游地的距离。
客观距离和感知距离:客观距离以实际里程来衡量,而感知距离则以克服客观距离所消耗的时间,资金和精力等来衡量。
3、经济因素
必须要考虑个人的经济收入怀况
4、安全因素
必须保证旅游者的安全 主观因素:
1、旅游偏好:
应尽可能体现出上述特点。
(3)冷热兼顾:从全局出发,做到冷热兼顾。如山水圣人,其实是兼顾了济南。(4)发展创新:旅游线路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反映旅游者的需求。(5)安全可靠:安全第一。
2、选择路线的基本出发点:用最少的时间、花最少的费用、获取最丰富的旅游体验、达到最满意的效果。
3、注意问题:
(1)根据经济收入,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与食宿条件。(2)尽量避免行程的重复。
串联成环形:环形主线路外加小环形支线或放射型旅游支线。
小环形支线:依托地周围的旅游地点距离较近,但它们都与依托地距离在一天以上行程时,没有必要回依托地过夜,而是就近住宿(注意分成几组)
放射型支线:旅游地与依托地距离在一天行程内,而每个旅游点之间距离又相对较远,一般是返回下榻处过夜,然后再前往其它旅游点旅行。(减少改换下榻饭店的麻烦,增加旅客的安全感)。
(3)合理安排时间和活动内容。
要充分考虑旅游者的心理、精力和体力状况,合理安排其结构顺序与节奏。例:最受旅游者欢迎的安排是把购物安排在最末一站,这样有利于旅游者大量采购各种物品,而没有携带不便的困难。
(4)突出主题:一条好的路线不是随便的景点的组合,而是一定突出其鲜明的特色,用一定的主题把景点联系在一起。例:丝稠之路)
三、旅游物品的准备:
问题:外出旅游时一般做好哪些准备?
(1)钱——不多不少,多:不安全,少:不够用,——最好带信用卡。
(2)物——必要的,不要带太多(累):旅游四宝:扇子、雨伞、眼镜、太阳帽。(3)找个好的同伴(4)注意安全(买份保险)
四、旅游安全及防范措施:
1、导致旅游不安全的原因:
问题:外出旅游可能会遇到哪些不安全因素? 包括两大方面: 旅游环境和旅游行为 旅游环境
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水文等):例:自然灾害:南亚海啸 社会环境(政治、战争、犯罪等):例:印尼巴厘岛事件。旅游行为
旅游管理行为(教材阅读材料)旅客不安全行为
2、防范措施: 自己阅读 三个方面:
第四篇: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第2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1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以及数字地球的含义。2.举例说明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 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1.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以及数字地球的含义 2.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一、地理信息技术 1.概念:
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2.应用——广泛
广泛应用于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国土资源管理、国土开发规划等许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可以模拟特定区域的自然过程,预测、预报区域内可能发生的灾害或环境变化。GPS汽车导航、空间信息网站、城市多媒体地理信息系统等。
二、遥感(RS)1.概念:
是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2.遥感的装置
⑴传感器——遥感的关键装置
作用:传感器在航空或航天器上接受地面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并以图像胶片或数据磁带记录下来,传送到地面接收站(图1.4)⑵组成(了解)
遥感平台、传感器、地面接收站、信息处理系统等 3.遥感技术的主要环节和功能
案例介绍:
1998年洞庭湖及荆江地区飞机、卫星遥感影像对洪水监测
1998年夏秋,长江流域发生了罕见的大洪水,中科院遥感所等科研部门,利用飞机遥感监测和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对洞庭湖及荆江地区洪灾情况进行监测,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了较全面的资料,给抗洪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夺取抗洪斗争立了大功。
课本图1.5(左图)是飞机遥感影像,在阴雨天气的情况下,通过微波遥感,透过层层云雨阴隔而得到的图像,地物仍具很高的分辨率,经过计算机处理后,课本图1.6(左图)更是 清楚地显示了洪水的淹没情况。课本图1.5(右图)是卫星遥感影像,同样经过计算机处理后,课本图1.6(右图)能清楚地显示当时该地区淹没地区的分布。通过不同时间,不同遥感平台得到的影像,再经过计算机处理技术,我们就能快捷、准确地统计出洪水的淹没情况。可见,遥感技术具有很多的优点。
4.遥感的优越性(此部分可以请学生思考讨论总结完成。)
①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质量,节省人力、财力,提高效率。从点、线实地观测传统的工作方法 面上的分析研究遥感技术从面上的区域分析研究入手有重点地选择若干点、线进行野外验证和检查
②遥感信息作为重要的信息源,为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从定性到定量、从静态到动态、从过程到模式的转化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区域地理环境研究的前提是获取地理信息。例如,将多次或逐月、逐年的遥感影像图叠加,就可反映城市的扩张、海岸的侵蚀、湖泊的消长,等等。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遥感广泛应用于资源凋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领域。
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很广。除了以上介绍的森林火灾、洪水监测外,还广泛应用于农业、地质、海洋研究、环境监测等许多方面。而且我国的遥感技术也已经在世界上具领先地位。5.遥感技术的应用 阅读
通过这个材料,使学生了解如下问题: 遥感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1.遥感在农业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上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病虫害和农业生态环境调查及监测,以及农作物长势监测和估产等方面。2.遥感在土地资源与土壤调查中应用广泛。
3.作物估产是体现遥感在农业方面综合应用的最好例证。思考 1.从监测的范围、速度,人力和财力的投入等方面看,遥感具有哪些特点? 点拨:范围更广、速度更快、需要人力更少、财力投入少。2.有人说:遥感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点拨:同意。可以从遥感的定义分析。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看”的过程就是在遥感,眼睛相当于传感器。课后小结
遥感技术是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研究中应用较广的技术手段之一,我国在这个领域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我国的大部分土地已经获得了大比例尺的航空影像资料,成功发射了回收式国土资源卫星,自行研制发射了“风云”卫星。遥感技术为我国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了大量的有用的资料,在我国农业估产、灾害监测、矿产勘察、土地利用、环境管理与城乡规划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板书
第二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一、地理信息技术 1.概念: 2.应用——广泛
二、遥感(RS)技术极其应用 1.概念: 2.遥感的装置
⑴传感器——遥感的关键装置 ⑵组成(了解)
遥感平台、传感器、地面接收站、信息处理系统等
3.遥感技术的主要环节和功能 4.遥感的优越性
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质量,节省人力、财力,提高效率。5.遥感技术的应用
第五篇:高中地理第4章旅游与区域发展第1节旅游业的发展及其对区域的影响教学设计中图版3.
第四章 旅游与区域发展
4.1旅游业的发展及其对区域的影响
教学目的:
1、认识旅游业是一个迅速发展的产业,是世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是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
2、辩证分析旅游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3、联系实际分析旅游业在本地区的发展及其影响,探讨未来在本地区应如何发展旅游业。重点:旅游业的地位及其对区域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影响。难点: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和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课时:2 教学过程:
本章的导入:学习地理学的最终目的:认识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当然,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也是贯穿高中地理课程的主线。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包括三个子系统。
旅游业作为一个产业部门,它的发展必然促进经济发展,当然也要注意它与社会和环境的相互关系。——旅游与区域发展。主要内容:
(1)旅游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旅游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旅游环境保护问题。
旅游业发展状况
旅游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一、旅游业 —— 一个迅速发展的产业
1841年,英国人托马斯库克组织了一批540人的旅游团从莱斯特到拉夫巴勒参加禁酒大会,每人收取票费一先令。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团体包价旅游,后来,托马斯又于1845年正式组织了世界上第一个旅行社——托马斯库克旅行社。
1908年,斯塔特勒在美国纽约建造了第一座商业饭店。此后饭店发展成一种行业,它既是近代旅游业发展的产物又反过来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二战后,交通条件的极大改善,飞机和汽车的普及,使人们出游更加方便快捷,缩短了旅行的时间距离,旅游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就全球而言:旅游业已成为世界最大的产业之一,也是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并且是就业人数最多的产业。
介绍全球与世界旅游业的概况。P77。
根据经验,人均GDP达400美元时,国民将普遍产生旅游动机。1998年人均GDP达700多美元,城市居民1000美元以上,所以实际上从80年代开始,旅游业就蓬勃发展。
二、旅游业的特性
与其它产业比较,旅游业有一些不同的独特性质:
1、旅游业是一种无形的出口产业。它把社会上的物质产品组合起来,向旅游者提供服务。
2、旅游是一种零散的综合产品。它由多种经济部门组合而成,同时受多种经济部门的制约和
1、有助于文化的交流:
当两种文化相碰撞时,两者都会向对方靠拢。但这种靠拢不是对等的。而往往是较先进的文化影响较落后的文化。由于旅游地大多是不太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而游客多来自西方的较发达国家,所以作为主人的旅游地居民对游客所在国的文化靠拢较多,他信往往屈从于游客的态度、价值观以迎合其需要。
2、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促进城市卫生的改善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自己阅读]为什么旅游会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二)消极影响
1、给旅游区的社会治安带来隐患
旅游业的一个很大而且很不好的副产品是它对旅游地人民首先标准的影响。色情、犯罪、财博等被认为是旅游业带来的灾难。
一般来说,旅游旺季的犯罪率有明显上升,因为人口密度的增加既为罪犯提供了众多的可供选择的目标,又减少了犯罪事实被发现的可能。
2、对旅游区居民健康的不利影响:
有时有些旅游者可能是患病者,他们会把某些疾病带到旅游地并传染给当地居民。从而对旅游区居民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前面是从某些方面说明了旅游业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其实它只是从部分方面说明这种影响。一般来说,影响主要包括以下这些方面(主要考虑积极影响): 对经济发展: 总量的增长 社会发展:社会安定和文明
各部门均衡发展 社会福利和变业水平提高
产业结构的优化 社区保护和建设 文化发展:文化事业的发展 国际交往和祖国统一
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
文化交流的发展
文物的保护
案例研究:
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武陵源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但其旅游业的发展也走过一段弯路,当然:武陵源区认识到了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了问题,这些经验是很值得其它旅游区借鉴的。
板书设计:
第四章 旅游与区域发展
4.1旅游业的发展及其对区域的影响
一、旅游业 —— 一个迅速发展的产业
二、旅游业的特性
三、旅游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二)消极影响
四、旅游业的发展对区域社会和文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