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其二)/韦庄_教学设计_教案

时间:2019-05-12 23:15: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 菩萨蛮(其二)/韦庄_教学设计_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 菩萨蛮(其二)/韦庄_教学设计_教案》。

第一篇: 菩萨蛮(其二)/韦庄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把握韦庄疏朗秀美、明白晓畅(“显而疏”)的语言特点。2.体会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3.理解花间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2.教学重点/难点

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3.教学用具

多媒体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是白居易赞美江南的名句,今天我们来欣赏花间词派代表作家韦庄赞美江南的词作《菩萨蛮》,比较鉴赏两人词的不同风格特色。

二、关于作家作品

1.作者简介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人。此前曾漫游各地。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王氏建立前蜀,他做过宰相。终于蜀。他的诗都很著名,诗极富画意,词尤工。与温庭筠同为“花间”重要词人。长安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著有《浣花集》

2.关于花间词派和婉约派的区别

后蜀赵崇祚收录了温庭筠、欧阳炯、韦庄等十八位词人的作品凡五百首编成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取名《花间集》,后人将这十八位词人的作品称为花间词。词的题材,十之八九为花间月下,男女之情,其他尚有些咏史征戍、行旅写景之作。风格以辞意婉约,香软秾艳为主,史称花间词派。北宋词家,如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上承花间词,去其香软浮艳,以蕴藉雅正见长,语言秀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

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

3.背景介绍

《菩萨蛮》是韦庄避乱在南方写的一组词,《菩萨蛮》共五首。主要歌颂江南水乡的景色和人物的秀丽以及对家乡的思念。

请同学们阅读五首韦庄的《菩萨蛮》:

红楼别夜堪惆恨,香灯半掩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二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三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四

劝君今夜须沉醉,樽前莫话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五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三、鉴赏(1)这首词的开头两句,开门见山,点出全词题旨,并贯穿全篇。这个“江南好”从旁人口中说出,更有说服力,还有劝说游人留在江南的意思。这里隐含游人意在回乡,否则何必“人人”向他“尽说江南好”呢?第二句“只合”二字就包含有游人不能回乡的苦衷。

(2)诗中的江南是怎样的?请同学们结合诗句,展开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人笔下的江南。

明确:江南春水碧绿,比天色的碧蓝更美。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是何等的闲适自在。江南不仅风景美、生活美,江南的人物更美。江南酒垆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攘袖举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江南让人流连忘返啊!

第三、四两句写出江南的景色美。从总体着笔,澄澈明净的春水胜过长空一碧的天色;从局部着墨,水乡的春雨声韵和生活情趣,一句一图,历历在目。

第五、六两句,写出江南的人物美。“似月”,是说女子容貌光彩照人;“皓腕凝霜雪”,是说女子双腕洁白如雪。这种描写使人物美具体化、形象化,能引起读者联想。

这里描写了江南的景色美、生活美和人物美,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热爱。

(3)如何理解“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句诗?

明确:一种理解是:游人没到老年就不要离开江南回到故乡,否则一想起江南的美好景色和人物,就会后悔不及。一种理解是:诗人生活在唐朝末年,因藩镇割据,曾在江南避乱达十年之久。此词就是避乱江南时所作。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此诗表达的正是诗人漂泊异乡、有家难归的痛苦感情。

从第三句到第六句都述说“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不料第七句却说“未老莫还乡”,表面上是顺承上文,实际上是反扑,表明要还乡的意思。上边第三句到第六句,写江南好,都是劝留之语,游子始终未忘回乡。第七句的“还乡”前加“莫”,那是无可奈何的极端的说法。实际上,游子决心要回乡了。至于不回乡的理由,是第八句所说:“还乡须断肠。”为什么“断肠”?联系作者生活的时代,不难想到是因为当时中原地区战事频仍,社会**不已。

一般游子的忧愁是不能回故乡;而这首词中的游子,却是能回故乡,但由于故乡战乱的原因不能回,这种愁苦就比一般游子更为深广。这首词的主旨,是在描写江南好的背景上,述说作者漂泊异乡、有家难归的痛苦感情。“还乡须断肠”这一句正是突出了这个主旨。

小结:这首词描写了江南的景色美、生活美和人物美,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热爱,以及有家难归的愁苦之情。

四、背诵

五、比较阅读

白居易也曾写过脍炙人口的《忆江南》词三首(参见P35“相关链接”),试着比较白词与韦庄此章在意境上有什么异同。

明确:韦庄的《菩萨蛮》显然顺承了白居易的《忆江南》。两人的词都用了简洁清新的语言勾勒了江南风光秀丽的图画,并融进了深深热爱、依恋江南的感情。不同的是,韦庄的词在表现依恋江南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漂泊难归的愁苦之情。白居易的词是用清丽淡稚的语言匀勒江南山水,而韦词则把人物形象的刻画也纳入其中,“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更有了一种冶艳的意味。可以说,白词为我们呈现的是一幅“江南山水图”,而韦词则是一幅“江南仕女图”。

第二篇:韦庄_菩萨蛮其二教案

韦庄《菩萨蛮》其二教案

授课人:唐海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把握韦庄疏朗秀美、明白晓畅的语言特点。②、感悟词中意境,体会本词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2、过程与方法

①、把握词人思想前后矛盾的变化,揭示词作的深层意蕴。

②、背诵全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体味词人饱经离乱、辗转漂泊之苦。

②、理解此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教学重点】

感悟词中意境,体会本词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教学难点】

理解此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教学时数】 一课时 【课 型】 诗歌鉴赏

【教学方法】 诵读法、问答法、质疑探究法。【教 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以诗歌中的”江南”将学生引入课堂环境。

二、形式认读:

⒈让学生通过个体自由诵读、对读和集体诵读,感知《菩萨蛮》的词律特征。

菩萨蛮其二----韦庄

2、翻译诗歌,了解诗歌大意

三、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说明:何谓“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在充分了解有关背景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对作品提供的语言材料的仔细揣摹,发挥想象,进入作品所营造的意境中,正确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披文入境”的三大途径: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知人论诗。

⒈疏通字句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

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 垆边人似月 皓腕凝霜雪 还乡须断肠

2、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①、请学生从词作第一、二句中挑选一个合适的短语概括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所写的内容。

明确:江南好。

②、江南具体好在哪里?(请用词作中原有的句子回答)明确: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③、用三个词语概括以上四句诗句所写到的美的种类。明确:风景美,生活美,人物美。

2、请展开想象,用散文笔调描绘“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的意境。

注意点:⒈想象合情合理⒉想象优美丰富

3、缘景明情,在初步理解了作品内容之后,总结作者所表达的对江南的情感是什么。

明确: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迷恋和赞美之情

四、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多媒体显示介绍文字:

背景材料1:韦庄(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属陕西长安县)人,昭宗乾宁元年进士,韦应物之四世孙。《菩萨蛮》(其二)为作者早年浪游江南时所作。“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反映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情感,语气轻松诙谐,感情醇厚真挚。反映出对江南的极度迷恋和热爱。

2、背景材料: 韦庄(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属陕西长安县)人,昭宗乾宁元年进士,韦应物之四世孙。广明元年(880)在长安应举。黄巢攻占长安,他身陷兵火,弟妹失散。中和二年(882)春,逃至洛阳,后流落江南。《菩萨蛮》(其二)就作于此时。“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反映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情感,除了对江南的迷恋和热爱,还有几分对于家乡欲回不能、想回不敢的苦涩和无奈。-------怕看到家乡的战火硝烟、断壁残垣。

五、比较鉴赏

这首诗与白居易的《忆江南》三首词在意境上有什么异同点?

明确:

相同点:景---美好;情—热爱 不同点:

韦词--江南仕女图;依恋之外,还

有漂泊难归之感。

白词--江南山水图;怀念与热爱。

第三篇:韦庄《菩萨蛮》(其二)教学设计

韦庄《菩萨蛮》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领会韦庄词“显而疏”的艺术特色;了解全词上阕由情而景,下阕由景而情结构的艺术效果;品味其中白描式的语言。

②了解这首词赞美江南,同时借对江南的赞美和断然劝留的口吻,突出江南的好处,也反衬游子不能返乡的苦衷之意的思想。

③能够通过对温庭筠、韦庄词的比较鉴赏,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以及两人词的不同风格特色。④背诵。

过程与方法 熟读成诵,把握词人思想前后矛盾的变化,揭示词作的深层意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词人饱经离乱、辗转漂泊之苦。教学方法:读背、质疑探究、交流展示、师生合作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了解有关词的文学常识。学生总结感性认识,教师补充。唐五代是词萌芽、成熟而发展的重要阶段。

词被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词”等。词是配乐的,就有乐曲名称,即“曲牌”或“词牌”,词牌不同,句子就不一样,所以写词也叫“填词”。

2、烟笼的江南,引起了无数诗人的遐想与诗情。大家还熟悉哪些诗人所写的江南? 回顾所学江南诗歌,齐读 :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扬万里《晓出慈净寺送林子方》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

二、关于作家作品

1.作者简介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人。此前曾漫游各地。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王氏建立前蜀,他做过宰相。终于蜀。他的诗都很著名,诗极富画意,词尤工。与温庭筠同为“花间”重要词人。长安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著有《浣花集》。

2.背景介绍

《菩萨蛮》是韦庄避乱在南方写的一组词,《菩萨蛮》共五首。主要歌颂江南水乡的景色和人物的秀丽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三 整体感知

看注解,合理想像,同学合作,理出词的大意

[注]:①合:应当。②垆边人:酒家女。③霜雪:形容女子手腕白皙。

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只该在这里度过一生。春水荡漾,比天空还碧透,洗雨蒙蒙,坐在画船中听着雨声而眠,多么惬意。

还可以到酒家,欣赏那垆边的卖酒女郎,月儿的脸,洁白如霜雪手腕。不到老不回家乡啊,回家见到残败景象,恐怕要肝肠寸断。)

四、以意逆志。学生质疑,合作探究,交流展示。问题储备。1.“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意思:人人都说江南好,确实如此,到江南来作客的人应该在这儿住上一辈子。

小结:这两句抒情。韦庄是北方人,在中原一片战乱中来到了江南,而在江南韦庄只是一个游人客子,却想在江南终老,这里既沉郁委婉地表达了有家不能归的苦衷,也由衷地表达了词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2.“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这两句意思是:江南春水澄澈,比蓝天更蓝碧,在这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比起中原的战乱,是何等的闲适自在啊。小结:这两句写景。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景和江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3、“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意思是:在炉边卖酒的少女像像月亮一样美丽,手腕洁白得像凝满了霜雪。

小结:这两句写人,赞美了江南窈窕美丽的女子。

4.“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须:必定。断肠:形容非常伤心。

其意思是:年轻人未老时还是不要回乡,若是回乡一定会使你伤心断肠。

小结:这最后两句是抒情,抒发了想回故乡勒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苦衷。

这抒情体现了花间词特点,虽直抒胸臆,却又婉转含蓄,饶有韵致。

说“莫还乡”实则正由于想到了还乡。他没有用“不”字,用的是有叮嘱口吻的“莫”字,表现出了一种极深婉而沉痛的情意,你想还乡,而现在没有老,不能还乡,表现了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苦衷。后面说“还乡须断肠”,这正是别人之所以敢跟你说“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因为你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讲到这里再回头看“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就会明白陈廷焯为什么赞美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了。

五、缘景明情

1、自由朗读,并讨论:本词是赞美江南好,那么整首词中体现了江南好的那几个方面?

明确:下面四句是对江南好的细写

(1)景美:“春水碧于天”从视觉角度写:描绘春水色彩,突出水之清,水之绿,令人心旷神怡。

(2)生活美:“画船听雨眠”从听觉角度写:聆听着淅沥的雨声,渐渐入眠,十分惬意闲适。(3)人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比喻生动贴切,极言其皮肤之白皙、细腻,因为卖酒女子用手打酒,手臂的动作格外引人注目,所以作者对皓腕加以特写。

江南的山,江南的水,江南的文化,孕育了独特的江南美女。江南女子的美不仅在于外貌,眉清目秀,娇小玲珑,更美在性格,美在修养,她们的美由内而外,与众不同。江南女子美在温柔含蓄,美在婉约多情,美在细心体贴,江南女子是水做的,天生就是诗,就是画,是曲,更是酒。可能学生会提到秦淮八艳、西施等。

2、客居他乡的人总是为思乡之情所苦,这首《菩萨蛮》却写道:“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试分析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久居他乡的人都会思念家乡,作者却说,不到老的时候就不要回乡,否则会因为过早离开江南而遗憾、惆怅,从侧面表达了对江南极度的赞美和留恋之情,也抒发了诗人飘泊难归的愁苦之感。

3、作者用了什么手法表现自己的乡愁?

反衬的手法,乐景写哀情。在写足了江南游乐之景后,词的结尾反跌出“还乡须断肠”的沉痛悲哀,更觉情感的沉郁深挚。)

六、总结

1、全词主旨意境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的风光美和人物美,既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

依恋之情,也抒发了诗人飘泊难归的愁苦之感。

2、艺术特点

在谋篇布局上,上片开首两句与下片结尾两句抒情,中间四句写景、写人。全词写得情真意切,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具体特点是:

(1)语言疏朗秀美、明白晓畅。

(2)抒情直抒胸臆,却又婉转含蓄。

(3)写景写人纯用白描,却又清新明丽。教学反思:

本堂课我没有按照导语设计的进入,而是从诗人所处的时代说起,然后猜猜晚唐词人会在词作之中究竟要表达什么,这样可以吸引学生,引起思考。本堂课我将重点放在了赏鉴如何写人上。学生对于这点颇有兴趣,反响强烈,了解了直接与间接描写的差别。难点在于词的前后两句所抒发的感情。前两句表现对江南的赞美,了解了“游人”与“只合”的意思;而后两句则很含蓄,“未老莫还乡”,“莫”值得推敲,它的前提是“未老”,言外之意就是“老了要(可)还乡”,为何?“还乡须断肠”。这里不能理解,有学生认为这是诗人对家乡的厌弃,与前面的赞江南是一致的。这里再交代词人的生平经历、写作背景(知人论世),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家乡太苦,民不聊生,所以还乡断肠,但是还是要回去,老了也要回去,这是解不开的乡愁,是挥之不去的落叶归根情结。

教师思路要清晰、简洁,不能面面俱到。本堂课的重点是了解写人艺术,难点是理解诗人含蓄表达思乡情怀。

第四篇:韦庄《菩萨蛮》(其二)课堂教学实录

韦庄《菩萨蛮》(其二)课堂教学实录

这首词,上片描写了风景如画的江南美景。大意是:江南美好,游人陶醉,不肯离去,应终老于此。躺在画船上,眼看着“春水碧于天”的春景图,耳听着细细的雨声酣然入梦,好不惬意!

下片由物到人,侧重抒情。词人运用比喻写出了酒店当垆女子长得洁白明媚。江南物美,人更美,让人留恋忘返。然而,美景却触动了词人的无限乡愁。他说,“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因为,此时他的家乡(中原一带)正是烽火连天,如果看到那种残破的情景,一定会令人心伤不已的。

词人巧妙地刻画出了在特定环境之下具有个性特征的内心活动,从而突出了“春日游子”的“思乡怀人”之情。

这是韦庄到南方避乱时所写的一首词,描绘了江南水乡秀丽的景色和曼妙的人物,表达了诗人热爱江南的真挚感情。

上阕开宗明义指出“人人尽说江南好”,从而点明全词的主旨:江南好。紧接着以“游人只合江南老”表达诗人切身的感受:江南好到了能使远方前来的邮资不思故乡。心甘情愿地老于此处。“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两句既写出富有特色的江南美景,又抒写了沉醉其间的闲适之情。春天里一碧万顷的水面与澄明的天空融为一体,休闲假眠在华丽的彩绘船里,听着淅淅沥沥的雨声。多么美妙,多么闲适,难怪再也不想苦寒的故乡。下阕前两句“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是写美景中的美人。江南山水养育出来的曼妙美女。酒店里像月中嫦娥似的美人正在笑脸迎客,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她们如霜一样美白、晶莹的手腕。最后两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再次表达了诗人对江南风景、人物的痴迷与依恋,明确唱出:人没有老就该在这人间天堂尽情享受,千万不要还乡。如果还乡就一定会悔断肚肠。

这首词既直抒胸臆,表达对江南山水的依恋、陶醉;又对江南山水、人物具体描摹,两者互为表里,相交相融,因此极富感染力。? ?

一、造势

课前利用PPT课件在教室屏幕上展映出课文名、作者名以及执教者姓名。背景衬底是富有江南水乡之美的水粉画。播放乐曲《江南好》。

二、形式认读:

师:同学们,江南如画,美景如诗。生活在江南的我们是有福之人。今天让我们在如画的江南来品读写江南如画的一首词。请看大屏幕——

师:写过《菩萨蛮》的词人很多,今天我们要品读的《菩萨蛮》的作者是—— 生:韦庄。

师:对。请问韦庄是什么朝代的人? 生:(事先已作预习)五代十国时期。

师:说得对。下面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韦庄的《菩萨蛮》(其二)。

学生读,教师倾听。

师:刚才这位同学们读得十分响亮清晰,这很好。但是白璧有微瑕,有一个字读错了,大家有没有听出来? 生:“皓腕”的“腕”不是第三声,而应读第四声。师:听得仔细,说得好。下面请大家齐读一遍。生齐读。

师:这下好多了。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本中“探究·讨论题一”认真地研究一下《菩萨蛮》这一词牌的形式特点。看看它的句子长短是怎么安排的,押韵有什么规律,怎样读更能读出味道。

学生诵读思考讨论。最后由教师提问。

生:《菩萨蛮》第一、二句为七字句,其余各句均为五字句。每两句换一次韵,且仄韵、平韵、仄韵、平韵,重复回环,有复叠之美。诵读时,遇平声字“天”“眠”“乡”“肠”应拖长音,稍做停顿;遇仄声韵如“好”“老”“月”“雪”等则应急促一些。师:能结合课本资料,又有自己的观察思考,很不错。下面请大家结合刚才这位同学的温馨提示,拿出更为专业的水平再来诵读一遍韦庄的《菩萨蛮》。学生齐读。

师:味道好极了。(生笑)

三、视频赏鉴 师: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有一个很有文化品味的栏目,叫“解字说诗”,同学们有机会可以多多观赏。老师从这个栏目里截取了一段关于韦庄《菩萨蛮》(其二)的赏读视频,请大家来观赏品评。

学生赏听“解字说诗”栏目分别由主持人徐笑梅与一位老先生朗读的视频,然后进行朗读优劣品评。

生1:徐笑梅的朗读吐字清晰,语调柔婉,很好听。生2:徐笑梅的朗读缺乏感情的融入。

生3:作为名主持人,徐笑梅将第四声的“腕”字念成第三声,实在不应该。

生4:那位老先生朗读得好,读音准,有感情,感染力强。师:同学们谈了对这段视频的看法,说得很有道理。老师的看法跟同学们说的差不多,归纳如下:徐笑梅的朗读有其女性的优势,柔婉好听,但缺乏感情的融入,感染力不是很强。而且还念错了常见的字,确实太不应该。对《菩萨蛮》一词的声韵特点也没能准确把握。而那位老先生的朗读,字正腔圆,情感丰沛,韵律声调,轻重疾徐,处置得当。那么咱们全班同学就仿照那位老先生的读法,来齐读两遍,一遍跟着老先生读,一遍离开老先生,自己读。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两遍。

四、披文入境:

师:下面请同学们合上书,试着来背诵一下这首词。学生齐背韦庄《菩萨蛮》(其二)。

师:背得很不错嘛。但是作为高中学生,对于诗词作品,光满足于会读会背还不行,还得能理解鉴赏。那么理解鉴赏应该从何入手呢?“披文入境”是诗词鉴赏的一条很好的通道。那么什么是“披文入境”呢?请大家看屏幕——

披文入境

在充分了解有关背景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对文学作品提供的语言材料的仔细揣摹,发挥想象,进入作品所营造的意境中,正确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师:据为师看来,“披文入境”又可以分以下三个步骤。请看(屏幕展示):

⒈疏通字句;⒉思考想象;⒊知人论诗

师:先来看看“疏通字句”,疏通字句是读懂诗词的第一步。要读懂韦庄的《菩萨蛮》(其二),先要弄懂下面这些字词。对于屏幕中划线的字、词,你都会解释了吗?(屏幕展示)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

①游人只合江南老

②春水碧于天

③垆边人似月 ④皓腕凝霜雪

⑤还乡须断肠 师抽一位学生回答。

生:“于”是“比”的意思,“皓腕”是“洁白的手腕”的意思。其他的还说不大来。

师:请全班同学一起来回答一下吧。(发现不少同学边看书边回答,回答“须”字时声音明显轻下去,有说“必须”的,有说“要”的。)

师:看来有些同学还是被一些字、词难住了。如果不必看书,就能把加线的字、词都解释出来,那就厉害了。师:下面请大家看参考答案。(屏幕展示)

①应该

②比

③旧时酒店用土砌成酒瓮卖酒的地方 ④洁白 ⑤一定,应当

师:在疏通字句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积累,通过思考想象,从而进入诗歌的意境,领略作品的思想感情。我们先来思考一下,这首词它写了些什么。请同学们看词作的第一和第二句。大家能不能从中挑选一个合适的短语来概括韦庄《菩萨蛮》(其二)所写的内容? 学生很快就回答出:江南好。

师:很好。那么再请大家思考,江南具体(加重语气)好在哪里呢?请用词作中原有的句子回答。学生很快答出: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师:答得好。大家能不能用三个词语来概括以上四句诗句所写到的美的种类?

学生陷入思考、讨论,经老师点拨,最后明确: 景美,情美,人美

师:请大家展开想象,看看能不能用优美的散文笔调来描绘一下“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四句诗句中所蕴含的意境。请注意两点:①想象要优美丰富;②想象应合情合理。

学生提笔作文,教师巡视提醒。等学生写毕,请学生朗读自写文段。

生1:江南的水比天空还要蔚蓝,坐在美丽的船上听着淅淅沥沥的春雨,不知不觉就睡着了。醒来后,到岸上的酒店喝杯酒,看到老板娘肌肤胜雪,真是美丽。师:大家觉得这位同学写得怎么样?

生:想象是合理的,但不够丰富,有点像翻译。师:大家认为这位同学的评论有理吗? 生(齐答):有。

师:好的,老师也赞同刚才这位同学的看法。我们再找找看,有没有想象丰富而合理的作品。(找到一位写得较多的同学,请她朗读自己的作品)

生:好风似水水如天,在如画的江南之春,撑一只画舫,向春水深处更深处漫溯。春水碧如天,人似天上行。天上人间,人间天上,人在仙乡,快哉爽哉!春雨如酒,醉了江南,醒了诗心。有女如花,俏立垆边,醇酒美人,酒不醉人人自醉,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有多少依恋在这里孕育,有多少赞叹在这里生发…… 全班一齐鼓掌。师:老师从刚才这位同学的作品里提取两个字——“赞叹”。从大家热烈的掌声里,老师听出了赞叹的分量。刚才这段文字用诗化的散文语言有效地呈现出了充满诗情画意的诗歌意境,真是想象丰富绮丽而又合情合理。表明刚才这位同学对诗歌的意境有了相当深刻精确的把握。老师一高兴,也写了一段文字,来描摹“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的诗歌意境。请大家帮助评赏评赏。请看屏幕——

师读:人说美丽女性的骨肉是水做的,若真如此,那么我想,必是江南的春水造就了美丽女性风情万种的骨肉。因为只有江南的春水,才会那么迷人,碧绿得比蓝天还要妩媚;只有江南的春水,才会那么醉心,清新得比白云还要柔情。柔情似水,水似柔情,在春日的闲暇里,与二三知心文友租一只画舫,在温柔的江南烟波里,任意西东。江南不缺春雨的潇潇,在品酒论诗之余,相互枕藉舟中,静聆江南丝雨无数双纤手轻叩船篷的柔情蜜意。销魂,当此际,当睡意悄然袭来,江南春眠梦亦芳…… 学生一齐鼓掌。

师:谢谢大家的掌声鼓励。下面老师向大家推荐一段名家写江南水之美的文字。请看屏幕——

朱自清《绿》

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学生边看边读

师:同学们再想想,在你学过的高中语文课文中,写雨写得特别精彩的美文有没有? 生:《听听那冷雨》。

师:对。古语说,温故而知新。咱们来重温一下余光中先生《听听那冷雨》中的精彩片断,请看屏幕,然后齐读屏幕中的语段。

雨不但可嗅,可亲,更可以听。听听那冷雨。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再笼上一层凄迷了,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

师:同学们,把厚书读薄是一种本事,把薄书读厚也是一种本事。韦庄的《菩萨蛮》(其二)是够短的,连词牌名、作者姓名都算进去,充其量也只有49个字。但是,如果你在读这首词的时候能把自己平时的阅读积累和生活体验充分地调动起来,你就能把这首词读得格外的丰满迷人,摇曳生姿。

五、知人论诗

师:要准确理解一首诗歌作品的内在情感,还要学会“知人论诗”。什么叫“知人论诗”呢?那就是要对诗人的生平经历和情趣爱好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下面老师提供两个背景材料,根据不同的背景材料,请大家思考一下诗歌所反映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背景材料一:

《菩萨蛮·》(其二)为作者早年浪游江南时所作。思考题:

根据背景材料一,请思考诗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反映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学生讨论明确:

语气轻松诙谐,感情醇厚真挚。反映出作者对江南的极度迷恋和热爱。背景材料二: 韦庄(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属陕西长安县)人,昭宗乾宁元年进士,韦应物之四世孙。广明元年(880)在长安应举。黄巢攻占长安,他身陷兵火,弟妹失散。中和二年(882年)春,逃至洛阳,后流落江南。思考题:

根据背景材料二,请思考诗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反映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学生讨论明确:除了对江南的迷恋和热爱,还有几分对于家乡欲回不能、想回不敢的苦涩和无奈。

六、技法研究

师:这堂课到现在为止我们着重研究了韦庄《菩萨蛮》(其二)写了些什么,下面我们要来探究一下韦庄是怎么写这首词的,也就是来探究一下这首词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咱们先从两个侧面来考察这首词,一个是正面,一个是侧面。请同学们思考这首词哪些句子是正面叙说“江南好”的,哪些句子是侧面烘托“江南好”的。学生阅读思考1分钟。

师:大家一起说说看,这首词正面叙说“江南好”的句子是—— 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回答上来: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师:回答得好。那么这首词的最后两句,又是从什么角度来叙说“江南好”呢? 生:(齐答)侧面。

师:大家可能用了排除法吧。既然前面六句用了正面叙说法,那么最后两句肯定是侧面烘托法了。(生笑)办法不错,但谁能说说,作者是怎样进行侧面烘托的?既然是烘托,就有个背景与主体的问题。这首词的最后两句,是以什么背景来烘托什么主体呢? 生:作者以“还乡须断肠”的奇特情感背景来反映对江南的恋恋不舍,从而间接地表现出“江南好”这个主体。

师:回答得太好了。文学鉴赏中有“无理而妙”的说法。就是有些写法,表面看不可思议,仔细一咀嚼,反而觉得妙不可言。“鸟语花香”本是挺美的景致,但杜甫却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说得好像很无理,但联系杜甫生逢乱世,国破家亡的背景,我们就能从他貌似不合情理的诗句中更深刻地感受到伤心人见美景而更添悲怆的感人力量。同样,回到家乡应是喜事一桩,但离开江南回到家乡却会让人痛断肝肠,从中可以看出作者韦庄对江南之美真是“爱你爱到骨头里”了。(生笑)借回乡之悲,衬江南之美,岂不妙哉!

师:老师最后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能说说韦庄的《菩萨蛮》(其二)整首词都用了哪一种艺术技法吗?(因为艺术技法名称太多,学生一时回答不上来。)师:我看同学们一时不容易找到突破口,那么请大家从拟人、白描、动静交织、托物言志等四种备选技法中选取正确的一种。生1:白描。生2:白描。

师:刚才两位同学都说是“白描”,大家认为对不对? 生3:对,因为“白描”的特点是简洁又不简陋;不花俏,却耐人寻味。韦庄的这首词就有这样的特点。师:说得好。这位同学真可以说是不单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了。

七、课外拓展

师:到此为止,我们已经领略了韦庄《菩萨蛮》(其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让我们这些有福的江南人投入感情再来齐背一遍这首词。学生齐背。

师:大家背得更有味道了。在这堂课的最后老师向大家推荐几首著名的词,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词牌名都叫《菩萨蛮》。请同学们抄录下来,课后去找一找,读一读,以便进一步加深自己的古典诗词修养。(屏幕展示)推荐阅读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李白)《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菩萨蛮·黄鹤楼》(毛泽东)《菩萨蛮·大柏地》(毛泽东)

学生边看边抄录。等学生抄写完毕—— 师:好,下课!同学们再见!生:老师再见!

第五篇:韦庄 菩萨蛮教学设计

韦庄《菩萨蛮》教案设计

学情分析:作为高二学生,他们已经初步了解了古典诗词的一些常识,对诗词鉴赏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所以,欣赏本词难度不大,主要是让他们了解诗词的语言美与写作技巧。

教学目标:1.把握韦庄疏朗秀美、明白晓畅(“显而疏”)的语言特点。

2.体会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3.理解花间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重点难点:

1、通过对词中的景物描写,体会词中江南的意境之美

2、缘景明情,通过词人笔下对江南的描述,理解词人置身江南美景之中获得的暂时的精神解脱对和客游他乡的无奈之情。教学活动: 一导入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是白居易赞美江南的名句,今天我们来欣赏花间词派代表作家韦庄赞美江南的词作《菩萨蛮》,比较鉴赏两人词的不同风格特色。二讲授: 1.作者简介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人。此前曾漫游各地。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王氏建立前蜀,他做过宰相。终于蜀。他的诗都很著名,诗极富画意,词尤工。与温庭筠同为“花间”重要词人。长安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著有《浣花集》

2.关于花间词派和婉约派的区别

后蜀赵崇祚收录了温庭筠、欧阳炯、韦庄等十八位词人的作品凡五百首编成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取名《花间集》,后人将这十八位词人的作品称为花间词。词的题材,十之八九为花间月下,男女之情,其他尚有些咏史征戍、行旅写景之作。风格以辞意婉约,香软秾艳为主,史称花间词派。北宋词家,如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上承花间词,去其香软浮艳,以蕴藉雅正见长,语言秀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

三活动:课前思考:

1、请从词作第一、二句中挑选一个合适的短语概括韦庄《菩萨蛮》所写的内容。

答:

2、江南具体好在哪里?(请用词作中原有的句子回答)

答: 3思考:“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江南美女那么多,词人为什么偏偏提到“垆边人” ?

四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江南之美)“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这幅江南美景图,美在何处?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答:

2、(故园之思)“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还乡为何一定要到老?还乡 又为何断肠?

答:

3、(江南之美与故园之思)作者对江南的热爱与他对家乡的思念又有什么关系?

答:

五诗句赏析

1.“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这两句意思:人人都说江南好,确实如此,到江南来作客的人应该在这儿住上一辈子。

小结:这两句抒情。韦庄是北方人,在中原一片战乱中来到了江南,而在江南韦庄只是一个游人客子,却想在江南终老,这里既沉郁委婉地表达了有家不能归的苦衷,也由衷地表达了词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

2.“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这两句意思是:江南春水澄澈,比蓝天更蓝碧,在这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比起中原的战乱,是何等的闲适自在啊。

小结:这两句写景。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景和江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3.“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这两句的意思是:在炉边卖酒的少女像像月亮一样美丽,手腕洁白得像凝满了霜雪。

小结:这两句写人,赞美了江南窈窕美丽的女子。

4.“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须:必定。断肠:形容非常伤心。

意思是:年轻人未老时还是不要回乡,若是回乡一定会使你伤心断肠。

小结:这最后两句是抒情,抒发了想回故乡勒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苦衷。

这抒情体现了花间词特点,虽直抒胸臆,却又婉转含蓄,饶有韵致。说“莫还乡”实则正由于想到了还乡。他没有用“不”字,用的是有叮嘱口吻的“莫”字,表现出了一种极深婉而沉痛的情意,你想还乡,而现在没有老,不能还乡,表现了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苦衷。后面说“还乡须断肠”,这正是别人之所以敢跟你说“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因为你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讲到这里 再回头看“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就会明白陈廷焯为什么赞美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了。六自我检测、点拨巩固

1、赏析此词,选择不正确的答案()

A、词的开头就点名“人人尽说江南 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借他人对江南的赞美和断然劝留的口吻,突出江南的好处。

B、“春水碧于天”,不但形容了春水的颜色,言外尚有水面开阔,明净,倒映着整个蓝天白云的美丽意境在。写江南景色之美,“画船听雨眠”,写出江南春季多雨,那就不妨安稳地躺在画船中,听着雨声人眠,写得悠闲之至。

C、“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侧面描写江南酒垆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攘袖举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词中这两句前句是总写,后句是特写。

D、“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江南的生活太值得留恋,正当年华,回去岂不要日夜思念而肝肠寸断。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而其中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

2、烟笼的江南,引起了无数诗人的遐想与诗情。大家还熟悉哪些诗人所写的江南? 回顾所学江南诗歌,进行分析。七作业

1、(2012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1)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

(2)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分)

2、(2012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

霜月系枫桥。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

下载 菩萨蛮(其二)/韦庄_教学设计_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 菩萨蛮(其二)/韦庄_教学设计_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韦庄《菩萨蛮》教案

    请同学们阅读五首韦庄的《菩萨蛮》: 一 红楼别夜堪惆恨,香灯半掩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二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

    韦庄《菩萨蛮》教案

    韦庄《菩萨蛮》(教案) 授课人:黄艳萍 教学目标 1.把握韦庄疏朗秀美、明白晓畅(“显而疏”)的语言特点。 2.体会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3.理解花间词直抒胸臆,却又盘......

    韦庄_《菩萨蛮》教案

    韦庄《菩萨蛮》(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韦庄疏朗秀美、明白晓畅(“显而疏”)的语言特点。 2.体会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3.理解花间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

    韦庄_《菩萨蛮》教案

    韦庄《菩萨蛮》(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韦庄疏朗秀美、明白晓畅(“显而疏”)的语言特点。 2.体会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3.理解花间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

    韦庄《菩萨蛮》教案(精选合集)

    教学目标1.把握韦庄疏朗秀美、明白晓畅(“显而疏”)的语言特点。2.体会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3.理解花间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教学重难点:直抒胸臆,......

    菩萨蛮韦庄范文合集

    1 菩萨蛮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译文 人人都说江南好,让游人只想在江南待到老去。......

    韦庄《菩萨蛮》教学

    菩萨蛮 韦庄○1 【原词】 人人尽说江南○2好,游人只合○3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4人似月,皓腕凝霜雪○5。未老莫还乡,还乡须○6断肠。 【注释】 ○1作者简介:......

    菩萨蛮其二(韦庄)教案(程凡公开课教案)

    《菩萨蛮》其二 (韦庄) 执教者:程凡 【教学目标】 1.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朗读并背诵全词。 2.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透过诗句,体会情感。 3.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结合写作背景,探究主旨。 【......